第一篇:十佳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十佳致富能手
今年43岁的葛来平是临泽镇小葛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经营的水产品交易,年获利60万元,2013年,创产值一千多万元,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周边村民养殖增收,这里无不饱含着创业的艰辛、勇于拼搏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
一、自强自立,艰苦创业。随着经济发展,他也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在家养殖,做过虾仁加工,在他38岁那年,葛来平同志凭自己的经验分析,我们村及周边地区人均耕地少,可养殖面积较大,他们又改变了单一经营的思路,尝试着做水产品交易,后来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东寅水产品老板房桂平、借着东寅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平台,办起了水产品定点交易,生意越做越大,二、引进品种,扩大规模。为了加快养殖发展步伐,2010年他又开始与农民合作的渠道,与临泽镇小葛村一些知名人士创建了临泽镇小葛村兴渔专业合作社,在各级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他用财政支农资金建起厂房等及冷冻设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建立起了2000余亩“高效养殖示范基地,为各养殖户免费提供鱼种和技术,从而带动了周边近350户高效养殖,还与养殖户签订收购合同,直接为养殖户实现增收200万元,户均增收2600元左右。
三、打响品牌,拓宽渠道。为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他带领各养殖示范户多次到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参加各类水产品交易会,倾听大家对水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引进和更新各种设备,制定绿色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实行产品统一渠道、统一商标(雨荷飘香)进行销售、强化板块经济效应,逐步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发展。通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利用参加各类水产品促销活动,提高水产品的知名度。
四、致富不忘本,带动一方村民。村民们看到葛来平的经营获得了成功,纷纷跟着一起加入了合作社。
致富不忘乡亲,他在经营的过程中认真指导大家养殖技术。对村民的请求,他也总是有求必应, 在他的示范带动和帮助下,小葛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水产量逐年增加,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报道人:葛先生
第二篇:致富能手事迹
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党员致富典型李银芬
在泉子街镇小西沟村,提起种植能手李银芬,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年来,她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村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经过数年的打拼,在设施农业种植上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
53岁的李银芬,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她的梦想,直到2009年她才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上她不仅积极参与村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还率先搞起了反季节蔬菜嫁接和大棚温室蔬菜种植。利用远程教育学到的最新科学种植知识和技术,把蔬菜嫁接和大棚蔬菜种植搞得的红红火火,一座大棚年收入超万元,成了远近闻名大棚蔬菜种植致富女能手和技术女能手,在当地妇女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曾经的她,生活过的十分艰难,由于家境贫困,加之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欠了一屁股的债,沉重的债务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望着勤奋好学的孩子们,心中不由一阵一阵酸楚,强烈的责任心使她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但同时她也意识到只依靠家里的几亩地是很难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就在她苦苦寻找致富门路的时候,镇党委的同志为她送来了蔬菜种植的影像资料,于是她有了通过种植温室大棚蔬菜脱贫致富的想法。有了主意她便开始忙活起来,可修建大棚的钱从那里来,她犹豫了。但资金短缺并不能阻挡她摆脱贫困的想法,她东拼西凑,向亲戚朋友借了6000多元,买回了修建大棚所需的原材料,在大家和镇妇联及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经过二十多天废寝忘食的劳作,大棚终于建成了。
农家的日子,庄稼要赶时节下种才行,她顾不上休息,又抢时间在大棚里种上了油白菜、葫芦、黄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由于第一次种大棚温室蔬菜,缺少大棚温室蔬菜的种植经验,蔬菜长势差,产量低,销路也不好。一年起早贪黑忙活下来几乎没有赚到钱,更没能还清所欠的债务。李银芬开始后悔了,原来种植大棚温室蔬菜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她退缩了,不想种了,就在她心灰意冷,打退堂鼓的时候。镇党委的同志又一次来到了李银芬家,为她带来了关于介绍各地大棚温室蔬菜种植技术的学习资料,还给她介绍其它地区种植大棚温室蔬菜的一些实际情况。并且耐心的劝她再种一年试试,技术方面的问题由镇妇联帮她协调解决,李银芬的信心再一次被激励起来。已有空闲时间她就在家里或到文化室学习种植技术,白天在地里进行探索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很快掌握了大棚温室蔬菜的种植技术。
不懂太多文化的她该怎样把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呢?就在她又一筹莫展的时候镇党委为她选派了农科技术员,手把手给李银芬指导她种植。在镇党委的协调帮助下,李银芬的种植技能提高了。这期间,她的心中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依靠科技才能致富。通过学习她懂得了“什么时间育苗?什么时间捡苗?什么时间浇水、施肥?什么时间上市能卖上好价钱?”她成功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的这一年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仅0.5亩地的大棚蔬菜纯收入就超万元。
过惯了穷日子的李银芬握着平生第一次赚来的钱,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尝着甜头的她,第二年又在她的大棚里种了两茬叶菜、一茬果菜一年就收入了15000多元,不仅还清了借款,还净赚了10000多元。在县党政办的大力扶持下,她又修建了20座蔬菜
大棚,在这20座大棚里她不仅育了玫瑰花苗,还种植了康乃馨、彩椒等经济含量较高的农作物。
李银芬不但自己率先致了富,而且积极帮助大家致富,她先后获得州、县、镇级“致富女能手”、“女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做为一名致富女能手,让其他妇女姐妹共同富起来不仅是她应尽的义务,也是她的愿望。谁缺资金,找她借,谁缺技术她总是手把手耐心教,还带领大家参观她种植的大棚蔬菜。目前,她已带动当地妇女群众修建蔬菜大棚150座,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女能手。
富起来的李银芬并没有满足现状,她又搞起了蔬菜嫁接,并取得了成功。在她的带动下激起了其他妇女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增收致富的信心。她本人也被镇党委、镇政府聘为农民技术员,并且利用农牧民集中教育、“科技之冬”培训,在各村巡回宣讲她的致富经验。目前她已成为泉子街镇有名的大棚蔬菜种植能手。
在她几年的种植实践中,她摸索出两条成功的经验:一是依靠科技种植。为了弥补自己文化水平低的不足,她常常聘请农科站的技术人员帮她传授技术,一点一点地虚心求教,一遍遍地寻根问地,硬是学会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一整套技术。二是立足市场,了解品种上市时期。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吃一堑,长一智的李银芬深知这一点,她注意收集市场信息,综合分析,降低种植成本,同时,她还精确地掌握各种品种最佳上市时期,种植效益明显提高。她的技术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
这就是李银芬,一个朴实,厚道,乐于助人的普通党员,在她身上没有多么伟大的事迹,但是却有着最质朴的情怀,作为一名普通农村无职党员,她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她
是一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她“引”着农村女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逼”着她们在发展经济、科技致富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促”着她们必须做一名共同致富的战斗员,进一步增强了她们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篇:致富能手事迹
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党员致富典型李银芬
在泉子街镇小西沟村,提起种植能手李银芬,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年来,她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村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经过数年的打拼,在设施农业种植上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
53岁的李银芬,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她的梦想,直到2009年她才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上她不仅积极参与村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还率先搞起了反季节蔬菜嫁接和大棚温室蔬菜种植。利用远程教育学到的最新科学种植知识和技术,把蔬菜嫁接和大棚蔬菜种植搞得的红红火火,一座大棚年收入超万元,成了远近闻名大棚蔬菜种植致富女能手和技术女能手,在当地妇女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曾经的她,生活过的十分艰难,由于家境贫困,加之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欠了一屁股的债,沉重的债务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望着勤奋好学的孩子们,心中不由一阵一阵酸楚,强烈的责任心使她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但同时她也意识到只依靠家里的几亩地是很难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就在她苦苦寻找致富门路的时候,镇党委的同志为她送来了蔬菜种植的影像资料,于是她有了通过种植温室大棚蔬菜脱贫致富的想法。有了主意她便开始忙活起来,可修建大棚的钱从那里来,她犹豫了。但资金短缺并不能阻挡她摆脱贫困的想法,她东拼西凑,向亲戚朋友借了6000多元,买回了修建大棚所需的原材料,在大家和镇妇联及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经过二十多天废寝忘食的劳作,大棚终于建成了。农家的日子,庄稼要赶时节下种才行,她顾不上休息,又抢时间在大棚里种上了油白菜、葫芦、黄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由于第一次种大棚温室蔬菜,缺少大棚温室蔬菜的种植经验,蔬菜长势差,产量低,销路也不好。一年起早贪黑忙活下来几乎没有赚到钱,更没能还清所欠的债务。李银芬开始后悔了,原来种植大棚温室蔬菜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她退缩了,不想种了,就在她心灰意冷,打退堂鼓的时候。镇党委的同志又一次来到了李银芬家,为她带来了关于介绍各地大棚温室蔬菜种植技术的学习资料,还给她介绍其它地区种植大棚温室蔬菜的一些实际情况。并且耐心的劝她再种一年试试,技术方面的问题由镇妇联帮她协调解决,李银芬的信心再一次被激励起来。已有空闲时间她就在家里或到文化室学习种植技术,白天在地里进行探索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很快掌握了大棚温室蔬菜的种植技术。
不懂太多文化的她该怎样把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呢?就在她又一筹莫展的时候镇党委为她选派了农科技术员,手把手给李银芬指导她种植。在镇党委的协调帮助下,李银芬的种植技能提高了。这期间,她的心中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依靠科技才能致富。通过学习她懂得了“什么时间育苗?什么时间捡苗?什么时间浇水、施肥?什么时间上市能卖上好价钱?”她成功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的这一年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仅0.5亩地的大棚蔬菜纯收入就超万元。
过惯了穷日子的李银芬握着平生第一次赚来的钱,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尝着甜头的她,第二年又在她的大棚里种了两茬叶菜、一茬果菜一年就收入了15000多元,不仅还清了借款,还净赚了10000多元。在县党政办的大力扶持下,她又修建了20座蔬菜大棚,在这20座大棚里她不仅育了玫瑰花苗,还种植了康乃馨、彩椒等经济含量较高的农作物。
李银芬不但自己率先致了富,而且积极帮助大家致富,她先后获得州、县、镇级“致富女能手”、“女科技示范户”等荣誉称号,做为一名致富女能手,让其他妇女姐妹共同富起来不仅是她应尽的义务,也是她的愿望。谁缺资金,找她借,谁缺技术她总是手把手耐心教,还带领大家参观她种植的大棚蔬菜。目前,她已带动当地妇女群众修建蔬菜大棚150座,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女能手。
富起来的李银芬并没有满足现状,她又搞起了蔬菜嫁接,并取得了成功。在她的带动下激起了其他妇女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增收致富的信心。她本人也被镇党委、镇政府聘为农民技术员,并且利用农牧民集中教育、“科技之冬”培训,在各村巡回宣讲她的致富经验。目前她已成为泉子街镇有名的大棚蔬菜种植能手。
在她几年的种植实践中,她摸索出两条成功的经验:一是依靠科技种植。为了弥补自己文化水平低的不足,她常常聘请农科站的技术人员帮她传授技术,一点一点地虚心求教,一遍遍地寻根问地,硬是学会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一整套技术。二是立足市场,了解品种上市时期。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吃一堑,长一智的李银芬深知这一点,她注意收集市场信息,综合分析,降低种植成本,同时,她还精确地掌握各种品种最佳上市时期,种植效益明显提高。她的技术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
这就是李银芬,一个朴实,厚道,乐于助人的普通党员,在她身上没有多么伟大的事迹,但是却有着最质朴的情怀,作为一名普通农村无职党员,她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她是一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她“引”着农村女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逼”着她们在发展经济、科技致富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促”着她们必须做一名共同致富的战斗员,进一步增强了她们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四篇:致富能手材料
农村致富能手材料
吐尔孙.司马义家住库尔楚园艺场一分场果农,今年36岁。从1996年到现在十几年间,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通过自强自立,勤俭持家,靠种植勤劳致富,成为群众的榜样。
我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香梨,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但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生活也没有得到改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改变了过去“种植”的传统观念,萌生了用科技的想法。万事开头难,由于种植技术和经验的缺乏,种植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面对这种情况,他不但没有灰心,反而激励了他提高香梨管理技术的信心,于是他白天就整体是围在香梨园旁观察香梨树;晚上,就在灯下学习《香梨管理技术》、等资料,学习香梨管理知识,并很快变成了管香梨的好手。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管园子得到成功。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摸索经验,依靠技术和苦干。由一开始的10亩园子、现在25亩香梨园,园子这一项年经济收入达到9万多元。加上日子越来越红火。
用我妈的话说:穷则思变,要致富多苦干。正因为他有与生活相搏击的勇气,有一双勤劳的手,才有今天的累累硕果。
第五篇:致富能手材料
致富能手材料
裴会琴家住闫家庄工贸区陈庄村第九居民组,今年52岁。从1996年到现在十几年间,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通过自强自立,勤俭持家,靠养殖勤劳致富,供子女顺利读完大学,成为群众的榜样。
上世纪90年代,我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粮食和苹果,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但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期间我和丈夫搞过代办,卖过农药化肥,一直都没有起色,生活也没有得到改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改变了过去“穷养猪,富读书”的传统观念,萌生了养猪的想法。万事开头难,由于养殖技术和经验的缺乏,养猪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从96年开始养殖,起初只养了几头母猪。由于养殖技术问题,致使头胞猪仔成活率低。面对这种情况,她不但没有灰心,反而激励了她提高养猪技术的信心,于是她白天就整体是围在猪圈旁给猪喂水喂食、清理粪便,观察猪的生活习性;晚上,就在灯下学习《快速养猪法》、《养猪技术顾问》等资料,学习养猪知识,并很快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养猪的好手。在我的辛勤努力下,第二年就出栏育肥猪50余头,纯收入达2万元,养殖获得初步成功。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摸索养猪的经验,依靠技术和苦干,养殖的规模不断壮大,种猪、仔猪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一开始的1头、2头到目前的存栏100头以上,年出栏150多头,光养殖这一项年经济收入达到5万多元。加上种地,年收入都有10万元左右,日子越来越红火。
用我妈的话说:穷则思变,要致富多苦干。正因为她有与生活相搏击的勇气,有一双勤劳的手,才有今天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