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游戏化建设跟进研讨活动
课程游戏化建设跟进研讨活动
研讨地点:
研讨时间:
研讨主持: 研讨人员:
研讨内容及安排:
一、学习环节: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01“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抓手。如何贯彻落实《指南》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这个项目去引领。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是在《指南》和《纲要》之外另外给大家增加要求,它本身就是《指南》和《纲要》的精神本质之一。此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落实《指南》和《纲要》精神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不是课程改革的唯一路径。课程改革的路径有很多。例如,有些地方提课程生活化,有些地方提课程经验化,有些地方提课程过程化,有些地方提课程情境化。这些提法有相似之处。江苏选择的是课程游戏化,这一切入点比较适合当前幼儿园教师认知水平,较容易与实践靠近,这也反映当前课程实践中基本的问题和焦点。江苏从课程游戏化切入,跟其他省份选择从课程生活化切入,或课程经验化切入等是异曲同工的。从这一意义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很多。
既然生活化就一定要游戏化,既然课程是游戏的,也必然有情境。游戏是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包含经验,这是相通的,只不过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外延稍有差异。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质量,关注实践过程。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不是比文章写得多不多,而是教育过程是否有效,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园课程水准是否提高。因此,游戏化的推进最终标准是实际水平的衡量。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提升经验,总结经验。经验总结出来,并继续辐射下去,深入下去,就形成江苏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能体现江苏的基本水准。这是引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02“课程游戏化”的实质
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确保是指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能自选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应得到保证。2014年是《儿童权利公约》颁布25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很多纪念活动,其中有很多研究报告讲到确保儿童的游戏权。儿童游戏权首先表现在对儿童自由游戏机会的保证。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把游戏理念及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去。这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
课程游戏化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要适合幼儿?因为幼儿的内心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我们应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课程游戏化一定要更加有利于幼儿成长。课程既然应该是适合幼儿的,即意味着不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幼儿园课程应更加生动,不可死板;更加丰富,不可机械。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更加生动有趣。幼儿园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与《规程》、《纲要》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是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儿童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所以有个词叫“教学活动游戏化”。一节课中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集体活动不只是获得经验和能力的,也是充满愉悦感受的。因此,游戏的基本活动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所以,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改为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中是被控制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创造的。有人会问“自由自主的游戏需要纪律吗?”需要的。有纪律才会有自由,没有纪律是不会有自由的。纪律和自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的孩子才会有好的习惯,没有好习惯的孩子经常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03游戏化是幼儿课程的特性
游戏化是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实幼儿园课程本来就应该游戏化,幼儿园教育本来就具有游戏特征。现在小学教育改革开始讲课程游戏化、情景化问题。幼儿园更应关注。对幼儿园来讲,游戏是幼儿园的存在方式,也是生活内容。没有游戏的生活就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幼儿园要形成何种课程文化?第一,幼儿园要鼓励游戏。幼儿游戏的过程需要我们去欣赏。游戏不是幼稚的,游戏中有很多亮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要素。第二,要服务游戏。我们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第三,学会观察游戏。第四,合理指导游戏。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指导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就会失去,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形成这种课程文化。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够有趣、有效一点。而做到这一条,要求我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要去研究幼儿。要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教学活动可游戏化、趣味化,区域活动也可以做到,生活活动亦如此。趣味化的活动才能使儿童积极、投入和专注,才能使幼儿面对新挑战,获得新经验。
有效的学习一定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要获得新经验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但是,幼儿玩一会就走了。所以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会玩。幼儿之所以不会持久玩下去,其根源在于教师,因为活动区里的材料教师不曾更新,有些活动一名幼儿是玩不起来的。需要两三名幼儿一起玩,有些需要特定的材料,有些需要适宜的指导,总之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尤其是手的动用非常重要。这在《指南》中多次强调,而且“活动”一词在其中提到80多次,这并非偶然。
教师需要让幼儿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与幼儿进行交流,包括师幼之间的谈话。让幼儿主动活动,教师不等于不说话,教师说话是有意义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是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提升和重组。有些活动,教师通过和幼儿讨论,把幼儿当前经验与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幼儿就能得到提高。因此,有些时候教师与幼儿的谈话很重要。但是,我们不主张教师在一节活动中从开始一直讲到结束。我再次强调幼儿园教师的备课写的不是讲稿,是行动方案。教师写的是幼儿做什么、在哪里做、用什么做及如何做的方案,而不是自己要讲的话。
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体力消耗不成正比,并不是说教师讲得越多,幼儿发展得越好。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的脑力消耗成正比。教师也需要创造性的劳动,无需多讲就可以把幼儿调动起来,幼儿就可以有效获得经验。有些教师既讲解又演示,非常忙乱,最后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这不能说明教师投入了,创造了,这个活动就有效了。恰恰相反,这个活动中教师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表达的机会。
04课程游戏化主要内容
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重新建立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园所做的课程都是有价值的,其中包含了成功、失败,包含了创新和教训,不能轻言放弃。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幼儿园经常推翻自己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但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幼儿园所建设和采用的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和缺陷,我们需特别关注幼儿园课程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其方向是《指南》和《纲要》。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完善尤其是更加体现游戏精神,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轻易扔掉自己现实成果的幼儿园不会有大的进步。成为经典的幼儿园课程都是能够坚守自己的核心的东西,但不可固步自封,要找到差距及自身的问题。要把《指南》中的核心理念与当前实际进行对照,找到自身的不足。
因此,找差距、找不足、找缺陷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意味此项目的推进要从对自身的诊断开始。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就可以,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不是在教案里
加几个游戏环节。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然后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大家的课程理念已在更新,但只是改变理念是不够的,要从内容、资源、活动形式等多方面整体考虑,并努力融入科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从本园实际出发真正实现课程游戏化。游戏化要避免一些误解,如:强化各类游戏的预定性目的;强化教师的直接指导;在计划中增加所谓的“游戏课”;在所有活动中硬加游戏环节;进行专门游戏设计和组织比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对游戏化的误解,也会带来对教育和儿童的危害。
05课程游戏化的基本思路
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思考课程游戏化。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应以《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儿童是主体就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和创造的。课程要聚焦儿童的多感官参与,多样性的活动。关注幼儿园现实的条件和资源。课程资源具有区域化特点,要充分挖掘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浙江省安吉县做得很好,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地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孩子在教室拿着本子完成书本上的任务是不可能游戏化的。游戏化要求我们关注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活动组织形式上要不断鼓励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要从实际出发,从蓝本(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方案)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改造出发,走向创新和发展。课程游戏化的最后结果是过程和习惯,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新经验,不只是文本。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教师就必须专业化。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将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也应该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能力缺失一直是困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大问题。
日本幼教专家高杉自子提出了推进幼儿园教育的三个论点:一是使幼儿能够情绪安定,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实施以幼儿自发游戏为中心的综合性指导;三是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高杉自子认为“这也是今后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高杉自子的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化最终是通过有效促进幼儿发展体现出来的,促进幼儿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目的。然而,教师的专业化也是非常艰巨的过程,这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因此,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讨论环节:
1、我园也在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上学期我们也在领会精神的基础上发,多方学习,多次研讨我们也确定了一些基本着手点:如小班重点在区域活动游戏化上开展研究;中班在推进自主点心环节;大班重点研究户外体育活动游戏化,或多或少我们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请你结合自己所在班及年级谈谈自己在课程游戏化推进中的感悟:
2、课程游戏化建设以来,我园在逐步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请你谈谈:
3、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请你谈谈接下来我们改如何解决,如何推进每个项目,使我园教师、幼儿及园所发生改变?怎样形成我园特有的亮点?
4、最近大家外出参观、学习及相邻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大家已看到别的幼儿园在项目建设上取得的一定成果或已形成自己园所的特色及亮点,那么请你结合我园园所自身谈谈我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还可以从哪些项目或环节入手实施?立足我园自身条件等觉得我园可在哪方面做出特色或亮点来?
第二篇:课程游戏化研讨
课程游戏化教研研讨课
小班老师在上《藏在哪里》语言教研活动
中班朱慧老师综合研讨课《有趣的洞洞》
教研组对小班郭老师和中班朱老师的课进行研讨
第三篇:课程游戏化建设
课程游戏化建设
课程游戏化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以构建综合课程为基本思路,以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设计创作、应对调适等教育能力为抓手,将游戏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形成环境创设、游戏组织、生活活动融为一体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要加强项目管理,将重点放在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内容生成、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有效推动项目实施。
开展活动,培养本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课程游戏化建设学习小组,积极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通过开展观摩、上课、讲座、跟岗、研讨、座谈、活动展示,开发并收集研究成果,收集本土资源和相关资料,并充分依托网络,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保教质量,推进本园课程游戏化化建设。
实施保障
1.幼儿园要建立课程游戏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适合本园特点的游戏化建设方案。通过课程方案的游戏化,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真正落实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
2.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指导和考核评估。教科研部门要组织课程专家深入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开展情况进行诊断和指导。幼儿园要落实建设资金,保障硬件建设到位、师资配备到位、日常规范管理到位。
一、幼儿园课程的选定。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样的划分注重了学科的综合性,以趣味性、活动性为主要目的,寓教于乐,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这种划分,打破了传统学科科目割裂课程内容的格局,遵循了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教师们大多数还没有跳出“学科课程”的理念和规范,仅仅只是给已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新旧内容重新安排次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而已。
因此,我们把游戏作为解决幼儿课程整合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
二、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质。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学科知识和游戏化,将学科知识还原为活动和经验,并在活动和经验的层面上尽可能实现综合和系统化。
三、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培养目标指导下,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开发和利用多种有益的课程资源,以使幼儿园课程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真正做到生活性、综合性和趣味性。
四、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需要创新、需要深入实践的工作,设计和实施策略的形成过程都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论证过程。可以细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1.游戏与语言课的整合;2.音乐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3.游戏与社会的整合;4.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5.游戏与健康的整合;6.游戏与艺术的整合。
五、具体做法 科学改造原有课程。
1.科学利用教材。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摆脱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全盘照搬现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差异性,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用扬弃的态度对待教材,将《指南》的目标体现在教材里,落实到活动中。关注课程实施中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结合,所有的预设安排都应该坚持从幼儿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提供丰富的游戏和操作材料,根据主题变换、幼儿兴趣、发展目标及时调整、更换、充实游戏内容。
2.灵活安排时间。改进统一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各班可以就场地利用、游戏开展等因素制定自己班级的一日作息表,选择活动内容,把作息表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自觉地按作息表有序地进行一日活动。也可以弹性安排作息时间,除点心时间与午餐时间固定外,其他的都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状态、活动的需要,适宜调整,保证孩子活动的完整性,不受作息时间的限制。
3.创新管理课程。逐步推行开放式、弹性化的课程管理制度,给老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能力强的老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自主组织课程!根据自然变化、环境变化、儿童需要灵活的生成课程,园管理者要加强学习与研究,给教师提供资金和物资的支持,与教师一起同行,逐步引领,逐步推进。
六、不断优化环境创设
环境能有力的支持儿童特定的游戏行为,幼儿园应提供能够充分促进幼儿成长、发展和游戏的空间,让幼儿体验到大量的游戏机会。
1.重新规划室外场地。扩大幼儿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操场上提供多种游戏器材;对边角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如摆放一些桌椅,一些图书创设成亲子阅读区,让家长和幼儿在离园时共同阅读等。
2.合理安排室内区域。对活动室的空间以游戏为目的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巧妙安排游戏区域,缩小集体教学区。使用实物提示(如纸盒、编织袋、木板等)或符号提示(图画、图配文等)清晰的划分各个区域,将能够互补的区域相邻布置(如建构区和角色扮演区),在各区域之间留下明确的通道和充分的进出空间。对班级原有的矮柜进行一定的布置和利用,原来的矮柜就是单纯的摆放物品,现在将充分利用矮柜的平面、侧面和背面进行布置,让这些面都发挥作用,变成孩子操作的空间。希望创设一个支持儿童发展的环境,让环境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3.科学设置公共区角。针对我园现状,在走廊设置公共区角,进行同年龄段混合游戏,一楼以自主表现为主的适合小班幼儿游戏的“娃娃家”,“童话屋”。三楼以感受生活为主的适合中班幼儿的”农家乐”、“小吃店”、“手偶剧场”,二楼以职业体验为主的“银行”、“超市”等适合大班幼儿为主的游戏区。公共区域的创设,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七、创新开展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小型化。设置多个活动区域,打破以前7、8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活动的形式,让孩子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能够专注地进行自主的活动。
2.游戏时间充足化。将创造性游戏与区域游戏分时间段进行,保证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相邻的两个班可以结成一对,一个班以创造性游戏为主,一个班以区域游戏为主,两个班可以联合游戏,混合游戏,在游戏时间,两个班的孩子可以自主选择游戏,班上的三位老师全部要到岗,指导和观察幼儿,这样有侧重点的把游戏做的更加丰富一些。
3.主题特色系统化。区域游戏的内容随意性较大,会随着老师的兴趣,原有的材料来准备活动,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园实施的是主题活动课程,它强调一日活动各环节、各内容的有机联系,在年级组课程审议的时候,由年纪组长牵头,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哪些内容需要集体教学来完成,哪些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完成,哪些可以通过日常渗透完成,形成有机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4.材料提供层次化。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在区域中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宜他的材料进行操作、和材料互动。多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等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活动。材料的开放性越大,孩子的创造性越大。
5.自主游戏乡土化。结合幼儿园乡土游戏特色,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在操场周围摆放一些封闭的货架,里面有老师和家长、幼儿共同搜集、制作的材料,也有添置的材料,每星期安排半天时间给孩子们玩户外自主游戏,以年龄班的形式打散了在场地上进行运动类、角色类、沙水类、建构类的活动或民间游戏,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同伴,自己商定主题,自己选择材料,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每学期增加一些新的材料和活动,增加一些新的玩法和做法,为孩子创造获得新经验的机会。
八、整合利用游戏资源。
1.利用周边社区活动资源。体育器材厂、消防器材厂、绳网厂等单位联系,将其作为幼儿园社区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幼儿到基地参观、体验,引导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增进学习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同时,请求上述工厂或单位捐献出免费的“受损资产”——不合格产品及废弃的原材料,如泡沫、纺织物、木头、油布、电线、布头、海绵、塑料等等,这些都是极佳的非结构性游戏材料,通过收集和使用这些材料,幼儿会懂得珍惜环境和资源,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收集整理物产文化资源。如园博园、三水湾、白马海军诞生地等旅游景点、各地庙会、溱潼赛龙舟等民俗艺术,通过组织幼儿做市场调查、请民间艺术家来园与幼儿互动等方式将资源融入课程内容中,创设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
3.巧妙利用乡土自然材料。一是轮流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材料,如贝壳、芦苇、蒲草、竹篾、稻草、种子、植物的根茎叶等,二是对材料进行分类,如植物类、沙石类、废旧日用品类,做好标记。三是建立材料室,将收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统一管理,实行资源共享。四是组织家长对材料进行再加工,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很多人都会用蒲草、竹篾编制各类器物,还有漆匠、木匠等技术,将家长资源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丰富了游戏材料。
4.尝试建立家长驻园制度。改变传统的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接送交流等单一的家园合作方式,每周安排两名家长(一名父母和一名祖父母)全程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逐步渗透到家长心中,争取家长的支持,同时也促进幼儿园努力提升管理质量。
5.引进吸收媒体网络资源。如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幼儿园网站等设备和平台,优化游戏情境,激发游戏兴趣。使课程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使课程实施过程充满童心、童趣,充分调动幼儿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重点理清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思考游戏、生活、活动之间的关系,把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当作是进一步深入贯彻《指南》的过程,当作是教师迎接挑战和逐步提升专业水准的过程,当作是为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过程,当作是更有效地凝聚家、园和社区教育合力的过程。从游戏意识和游戏精神切入,放眼整个课程的不断完善,放眼整个课程的发展性和适宜性,最终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体系。
第四篇:课程游戏化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
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记者:在教育理念上,应该说很多幼儿园都是重视游戏的,但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高控制、过分干预,您觉得把游戏精神落到实处,应该注意什么?
虞永平:我认为,幼儿园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一是鼓励游戏,幼儿游戏不是幼稚的,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二是服务游戏,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三是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四是合理指导游戏。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但面对幼儿的诉求和疑问,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有趣、有效一点。有趣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去研究儿童,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这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但是幼儿玩一会儿就走了,其根源在于教师,教师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是否贴近幼儿的心灵。
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
记者:很多幼儿园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课程体系,如果想尝试课程游戏化建设,是不是意味着要推倒重来?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从头开始,平地起步,是不可取的。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珍视课程建设经验。但是,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课程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被大家称道的幼儿园,往往都是能够坚守自己认同的核心东西的,是真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也不是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就可以。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明晰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和问题,再到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这些必须整体考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化要避免一些误解,如强化各类游戏的预定性目的,强化教师的直接指导,在计划中增加所谓的“游戏课”,专门进行游戏设计和组织比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对游戏化的误解,也会对教育和儿童发展带来危害。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
记者:对现有课程进行诊断和提升,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参照?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在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基于幼儿园现行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创建数量适当、种类多样、材料丰富并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可选择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提升课程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课程游戏化最终要靠教师来实施,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怎么解决课程发展需求与教师能力不足的矛盾?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园教师必须专业化。
然而,教师的专业化是非常艰巨、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因此,应营造一种在《指南》指引下,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现场指导、项目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怎样评价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是有实效的?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切实注重幼儿的经验、生活、活动过程及对幼儿的适宜性。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而不是要教师写成什么文本。
第五篇:跟进研修研讨
贵州省“国培计划(2012)” —初中物理学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
跟 进 研 修 研 讨
主持人:兴义市泥凼中学余祖林 活动时间:2012年12月19日
活动地点:兴义市泥凼中学二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 兴义市泥凼中学全体物理教师
研讨主题:对新课标的解读,改进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新时期的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从课堂上单纯的知识讲解引导到提倡“以学生发展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通过国培,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个人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简述如下: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就是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知识和物理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相关课堂教学前后,我都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例如在光的色彩和颜色教学过程中,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材料内容包括生活中的光源、光的色散现象、光具有能量的相关资料,布置学生走访照相机馆了解滤色镜的相关知识,课堂上让每小组同学上台汇报,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猜想,调动其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观察水的沸腾、“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之际,布置学生收看电视并通过媒体收集信息,了解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等。这样,学生们手脑并用,兴趣盎然。
(二)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
果进行推测与假设。正是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式的进行学习,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还是认真听讲,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他们想象的空间受到挤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开始时,学生往往不敢猜,一方面由于他们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怕自己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或同学的嘲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猜想情景提供了信息不能抓住主要矛盾,而是漫无边际的异想天开,甚至胡思乱想,这就要求教师的创设猜想情景时铺以恰如其分的启发诱导,所以运用猜想进行物理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培养他们的猜想要从最容易的入手。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猜想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这是比较容易的,又比如在演示自制温度计时,盛水玻璃瓶放入热水中时,不妨先让学生猜猜,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怎样变化,尽管学生大多数都能猜到,但不能因为容易就忽视猜想的这一环节。要知道根据已有的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只有从细微之处有意识地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猜想的习惯,才能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
三、纠正学生惯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物理前已经接触到大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也容易养成一种从现象出发,想当然的看问题的习惯。他们常常用事物的现象代替本质,用外部联系代替内部联系,在现象和本质发生矛盾时相信现象而怀疑物理结论的正确性。
在“水蒸气是否看得见”的问题上,学生一致认为生活中所见的热锅上的白气或白烟即为水蒸气。我不否认他们的看法,同时根据他们已有知识,提出另一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看不见”。这两种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所能见到的但却产生了矛盾:水蒸气到底看不看得见?白气或白烟是不是水蒸气?学生急切解决疑惑的迫切心理构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即使我说以后会学到或者白烟不是气,学生仍心有不甘,会主动预习后面的内容。
四、开展拓展性学习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开拓思维的能力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
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有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液体也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时我就鼓励他们课外研究,并提供研究条件,帮助他们设计实验,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