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思品小课题

时间:2019-05-12 00:2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思品小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思品小课题》。

第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思品小课题

《品德与社会》 小课题研究计划

《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资源馈乏。教师除了一本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外,远程教育资源网和因特网上都几乎没有可供直接拿来用的媒体资源,甚至课本中一幅简洁明了的图片想插入到展示幻灯片中都要拍照甚至扫描,操作起来都不够便宜。二是方法单一。由于资源馈乏,思品课变成了讲授课、训话课,学生则正襟危坐。课堂上缺乏沟通与交流,参与和体验,德育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可以培养教师开展校本资源、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有效探索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指导思品课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情、意三者的紧密结合,达到道德的感化,灵魂的熏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 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探究,从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2.应注重将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注重与本地 区实际及学生的生活联系,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3.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使之有效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科书的内涵挖掘;

2、学生生活体验的储备;

3、网络资源的搜集整合;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问卷):通过广泛调查学生、社区,大量查阅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与教材相关的信息;

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逐步探索出影响,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优质思品课堂。

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优秀论文。

研究过程

实验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实验的起步阶段(1)目标

A、通过实验,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开放教学空间和开发利用资源,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B、加强学习,转变认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主要工作安排

A、与学校教科研相结合,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B、认识教材特点,做好实验的思想及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正确方向。

C、举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讨论,评析,促进自己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达成共识。

D、经常与其它教师交流自己参与实验的具体做法及心得体会,并在学期末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

2.提高阶段(1)目标

A、在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典型案例及活动方案,积累研究经验。

B、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2)主要工作

A、通过培训,进一步自己强化对教材的认识,促进正确理解把握教材,更新观念,改进教材,提高课的质量。

B、通过观摩课、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汇报实验成果,并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3.实验的深入阶段(1)目标

A、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B、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资源,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C、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主要工作

A、把握教材特点,深入领会实验的目的,大量挖掘课程资源。B、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经验。

C、完成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实验总结阶段

1.进行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2.整理典型案例及综合活动方案。

第二篇:小学思品课小课题研究 -(范文模版)

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中的应用

镇中心小学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去设计、去模拟、去探问、去重现案例,通过体验,进行换位思考,将外在情境、情感、观点等,通过甑别、遴选,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从而支配自己的行动。我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体验式教学的小课题研究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扮演产生心灵共鸣。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呢?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在讲授“弱势群体”时,我设置了个游戏:

1、闭着眼睛走到黑板前,并闭着眼睛写一句话;

2、用一只手系鞋带;

3、不用说话和书写,告诉同桌一句话。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气氛非常热烈。这个案例,需要用到情境体验和探究式体验、实践式体验。通过体验,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残疾人的艰难、孤独、恐惧以及渴望帮助等心理,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帮助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保证。

二、课堂辩论达到明理升华。

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教学《我是独生女(子)》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列举了周围人对独生女(子)的评价:自私、吃不了苦、不合群、缺少独立性,你同意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了要发扬身上的优点,改正缺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一样。

三、课外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是共和国公民》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也明白自己的义务。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讲到“爱是付出,也是收获”时,为了让学生感悟,也设计了体验: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你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帮助了别人时,别人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回忆反思,学生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得到别人的友情和尊重,自己也获得了心灵的安宁与快乐,从而自然得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结论。

四、换位体验 形成品质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特别难题》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总之运用体验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学会“以己度人”的处世原则,改变思品教学“一言堂”、死气沉沉的现象,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并将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认识,再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小学思品课小课题研究

小学思品课小课题研究----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中的应用

王桂玉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去设计、去模拟、去探问、去重现案例,通过体验,进行换位思考,将外在情境、情感、观点等,通过甑别、遴选,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动。要发挥思品课教学的道德驯化功能,体验式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观点得到理解、问题得到解决、参与得到支持,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体验,通过换位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价值的重组,从而形成学生的善心、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人生观,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体验,按内容分,可分为情感体验、情境体验、场景体验等;按过程分,可分为反思性体验、访问式体验、探究式体验、实践式体验、阅读观赏式体验等。我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体验式教学的小课题研究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扮演 心灵共鸣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呢?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父母的难处》一课,有关农民工对孩子的愧对,养家赚钱和陪伴、教育孩子之间的矛盾。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在讲授“弱势群体”时,我设置了个游戏:

1、闭着眼睛走到黑板前,并闭着眼睛写一句话;

2、用一只手系鞋带;

3、不用说话和书写,告诉同桌一句话。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气氛非常热烈。这个案例,需要用到情境体验和探究式体验、实践式体验。通过体验,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残疾人的艰难、孤独、恐惧以及渴望帮助等心理,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帮助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保证。

二、课堂辩论 明理升华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征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我是独生女(子)》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列举了周围人对独生女(子)的评价:自私、吃不了苦、不合群、缺少独立性,你同意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了要发扬身上的优点,改正缺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一样。

三、课外实践 知行合一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是共和国公民》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也明白自己的义务。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讲到“爱是付出,也是收获”时,为了让学生感悟,也设计了体验: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你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帮助了别人时,别人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回忆反思,学生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得到别人的友情和尊重,自己也获得了心灵的安宁与快乐,从而自然得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结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在行动上下功夫,但“良好的行动”是在“良好的思想意识”上产生的,只有有了一个良好的“思想意识”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行动。在前面思想基础的奠定下,此时,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框架,现在就是要怎样把这个意识概念拿出来,用于实际之中,这时我先是让学生查查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哪些做得好,继续发扬,哪些做得不够,立即改正。今后又打算怎么去做,接着老师举出一些例子,让大家说说,你遇到这些事会怎么办,如:见邻居家小宝跌倒了,你连忙过去扶他,可小宝哭着不肯起来,小宝妈妈跑出来一看,说你怎么欺负小宝呢?"让学生讨论发言。这样使学生的思想、行动都更进一步,从而很好的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而育人的目的。

四、换位体验 形成品质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我来做市长》一课中,有一组名为“市长在忙啥?”的故事。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市长的职责范围,能处理哪些事情?“清扫积雪”、“夜间噪音”“疏通下水道”这些琐事也要惊动市长吗?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作为公民的义务和将来承担的责任。再如《特别难题》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共享阳光”一课中,小男孩帮助因退潮而搁浅的小鱼,中年男子劝阻。设问:如果你是小鱼,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想对中年男子说什么?这个案例,需用到情感体验和反思性体验,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来体验小鱼的情感,同时也反思自己是否也像那个中年人一样冷漠?从而认识到个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责任是无限的,而且,只要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哪怕是最微薄的力量,也能让许多人重扬生活的风帆,这个世界也会因你而更精彩,从而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价值观。运用体验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学会“以己度人”的处世原则,改变思品教学“一言堂”、死气沉沉的现象,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并将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认识,再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何乐而不为呢?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第四篇:小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为落实《××区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

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研究计划:

(一)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业务学习

学习内容分集体学习内容和自学内容两部分,以学习笔记和读书体会的方式呈现。集体学习

内容主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确定,由教导处与学期初发布,自学内容主要体现教

师的个性需要和学科特点,以强化教师的理论素

2、专家引领以学科为单位经常组织教师欣

赏“名师精品课例”以及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现专家引领;

(二)、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1、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图(学期教研计划)根据教研员提供的课题,学科组成员选交分管

主任,分管主任整理形成本学科的课题研究网络图,科研主任负责汇总形成学校小课题研究

网络图。(课题名称、责任人、研究人、完成时间)

2、教研活动课题化

各科教研活动采取备课组轮流坐庄的方式进行,每次活动,由坐庄方围绕研究课题提供集体

备课教案、课堂展示、集体评课、阶段研究报告(主要是围绕课题的解决策略)

3、建立课题成果展示机制

每学年第一学期轮番开展金点子、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

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书面评选活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展教研组或备课组成果展评

活动。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过程资料等现场与材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三)、完善课题管理

学校科研处建立小课题研究的提交、审核、展示、鉴定的管理机制。并出台学校《小课题研

究程序》,规范课题管理。

(四)、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建立以业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学科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

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2、明确职责

业务校长负责协调、指导工作,教导主任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等工作,科研主任负责课

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学科主任负责审核、研究及指导等工作。教研组长及备课组

长负责具体的研究实施等工作。

3、制度保障

将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和《教师梯度评价管理办法》中,并制定教师《小课题研究程序》

××小学2010、5

附件1 附件 附件1:

××区××小学小课题研究程序

为落实《××区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小学小课题研究程序》,以规范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或者教师个人单独认领小课题而开展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研究程序为:

一、征集问题

学期初,我校组织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内容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项目负责人认领进行研究。(所选课题须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课题申报、教师向学校提交《××区小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书》,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2、教师将“方案”与“申报书”交学校教导处分管主任,学校分管主任组织力量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规定的时间内择优上报区教研室审查申报立项。其余部分作为校级课题立项管理。科研处负责制定小课题研究网络图,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

三、研究过程

学校科研处把各类研究问题汇总后归类,构建教师小课题研究团队,确定研究项目负责人,制定研究实施办法和评价办法。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服务。科研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习,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四、结题鉴定

每学年结束前,科研处组织教师进行小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结题准备:提前一个月向学校科研处提出结题申请;(2)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3)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4)学校科研处组织有关专家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第五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为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计算却常常出错。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计算错误都一律认为是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二、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

我于2010年12月份立题,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自开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2月下旬)

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

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12月中旬~2011年3月)

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①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②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③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①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

②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③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④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1年12月)

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①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②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③整理、归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

扰导致的计算错误,既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又对计算教学有指导作用。

下载小学《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思品小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思品小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课题研究规划设计 岑春佳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二年级语文易错生字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评改研究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

    小学备课组小课题研究计划(模版)

    小学备课组小课题研究计划补充:《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小组合作评改模式就是习作教学中的......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_______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识字能力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

    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 课 题 研 究 计 划 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姜楼镇中心小学 梁光红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