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归来话收获”活动总结
共话实践情,归来叙收获
——文学院“实践归来话收获”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响应校团委“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号召,更好地总结社会实践的经验,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效果,鲁东大学文学院2010级各团支部在院团总支书记、暑期实践指导老师苏琦老师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实践归来话收获”主题团日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特色团日活动一:“大家谈”—— “实践归来话收获”主题宣讲
文学院10级各班团干部主持本次主题宣讲,首先由团总支书记苏琦老师对暑期实践做了简单的总结,随后同学们紧密结合“实践归来话收获”这一主题,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对自己的亲身实践经历作了生动风趣的演讲,在宣讲过程中,同学们针对酒店、企业、工厂等不同岗位,以及社区、医保、农村建设、留守儿童等相关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解读了自己撰写的调查报告,另外2010级三班和八班部分同学针对“三下乡”、医院见习、乡镇卫生院考察、工厂打工等多个实践项目,讲述了自己在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分享了在暑期打工的不平凡经历,每个人都恰如其分地安排PPT、音乐、伴奏等辅助程序,还有的同学读了自己参加“三下乡”实践的日记,畅谈了社会实践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同学们纷纷表示,身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大力贯彻党的实践精神,更多地着眼于社会实际,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实践活动,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特色团日活动二:“走出去” ——“将实践进行到底”校园走访 2010级六班“将实践进行到底”,全班同学在团干部和班干部的积极带领下,走访文学院09级三个班级以及数学学院2010级的两个班级,互相交流实践心得,虚心向他人请教在实践岗位中遇到的难题,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大家在交流过程中获益匪浅,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实践困惑,也丰富了他人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将社会实践精神进一步发扬,随后文学院2010级其他班级也纷纷效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色团日活动三:“大明星” ——“实践再回首”即时情景剧大比拼
2010级八班和编导一班、编导二班联手举办了一场情景剧大赛,由各班团支书担任主持人,团总支书记苏琦老师以及各班班主任担任评委,每一个小组抽到要表演的实践岗位之后现场发挥,并且要接受评委们的各种刁难。在活跃的表演氛围中,产生了许多“实践大明星”,充分体现了在工作岗位中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大家既享受到了表演的乐趣,又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老师们鼓励和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深入基层,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
文学院各团支部举办的“实践归来话收获”主题团日活动在全体师生的热情参与下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实践归来话收获”团日活动给同学们建立了一个交流暑期社会实践感想的一个平台,动员组织全校青年学生投身于基层,激励了许多未参加过实践的同学投身于社会实践,消除他们身上的惰性。其次,此次活动对各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很好的培训,教育大家积极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切实加强同学们的实践意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社会实践的水平。再次,“实践归来话收获”主题团日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斗志,让同学们认识到作为中华儿女,就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凭借着当代大学生的智慧和才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大学期间努力拼搏,为今后投身社会、回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学院团委
2011年11月24日
第二篇:实践归来话收获
实践归来话收获,科学发展报祖国
——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社会实践交流活动
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社会实践,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及时总结实践成果,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在08级和09级学生中开展“实践归来话收获,科学发展报祖国”社会实践交流活动。
首先,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我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并鼓励同学们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增长才干,锻炼能力;随后,我院两支校级重点团队“赴莱州新忠耀社会实践团”和“赴甘肃社会实践团”的代表李守彬和齐国丞同学,结合自己的实践收获和实践成果进行PPT展示和典型发言,他们分别从社会实践如何选题、立项、答辩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同时又就如何处理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的兴趣,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等问题讲了自己的体会和感触,他们的经历各有特色,语言风趣幽默,现场气氛活跃,掌声此起彼伏。在学兄学姐的引导与鼓励下,08、09级学生也逐渐参与到交流中来,畅所欲言,倾吐入学以来的喜悦与收获,生涩与迷茫,并就目前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向学长进行了请教并给予引导与指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总结交流,大家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有效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第三篇:实践归来话收获
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
一、活动主题:
暑期归来话成果。暑期已经结束,但暑期社会实践带给我们的经历仍旧历历在目,它在无形中为我们增添了一笔财富。暑期经历的时间虽然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经历的事情、得到的经验却是不尽相同,我们希望通过主题班会这样一个机会达到资源共享,以互相交流的形式让经验最大化传播,让资源透明化,使我们更加进步,为明年的社会实战添砖加瓦。
二、活动内容:
主题班会
三、活动参与人员:
14级计算机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具体时间:
9月19日
五、活动地点:
六、活动预想成效:
1、暑期社会时间经验资源共享
2、同学经验互补
3、总结经验
4、规划未来职场战略
七、活动实施过程
1、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
2、由实践不同岗位的同学讲述自己的实践经验
3、由同学自由向讲述者就他的实践经验提问
4、假设就业情景模式模拟职场练习
5、总结活动经验
6、结合未来职场做规划
八、活动感想:
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正式步入职场前的实战演习,它为我们正式进入职场奠定了实战经验,让我们懂得了职场一些所必要的准则,让我们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职场生活。我们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更准确、更全面的了解各行各业所会面临的种种可能,为我们进入职场做足前期准备,为克服初入职场恐惧心理注射强心剂,让我们的职场生活拒绝输在起跑线上,为未来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实现了资源共享化,资源最大化利用,彼此交换经验、探讨心得为未来奠定基础,我们有理由我们的未来会因暑期社会实践给予我们的经验为我们创造一个美好的职场生活。
第四篇:“实践归来话体会”活动总结
班 会 总 结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201
1级2班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2013年新学期伊始,在学院的组织领导下,我班组织全班同学开展“寒假归来话体会”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发言,纷纷发表自己在寒假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班于3月28日晚召开主题班会:“寒假归来话感受”。在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把寒假期间学习、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大家一同分享。座谈在寒假期间探亲、访友、旅游、学习、生活中的许多见闻和感受,同学们踊跃发言,互相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
一、活动主题:
实践归来话体会
二、活动时间:
3月28日 18:00~19:00
三、活动地点:
五教北202
四、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
五、参与人员:
2011级2班全体成员
八、活动总结:
这次主题班会主要是总结本班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情况,交流社会实践体会,分享经验。从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在实践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这次班会上,同学们对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总结,得出宝贵的经验,并将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的同学更是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投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对同学们的意义重大,它可以很好地将同学们在校所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对此次实践活动也十分重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并学会在实践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给了同学们非常大的锻炼!
附
第五篇:寒假归来话实践活动总结
寒假归来话实践活动总结
2012年3月5日下午19:30,我们法学院2011级第一团支部全体同学在1-506如期召开了主题班会之“寒假归来话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班会伊始,班长郑娴介绍了来自我院学生会社科部的两位同学,我团支部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以表欢迎,场面热烈。接着由教学信息员黄春利主持班会,首先简单介绍了班会的流程,接着是同学们自由上台分享自己在寒假实践中的所感所闻及所得。同学们都踊跃发言,积极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有去支教的;有去职能部门挂职训练的;有寻访校友,征集我校80周年校庆祝福语的、、、、、、同学们在寒假中纷纷走进社会,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初步尝试了社会生活,度过了充实的假期。班会上,冉秀丽、黄焕源、孟祥开、林玲、李盛梅、李玉军等同学分别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历,同学们听后感触颇多,深切感受到了实践的乐趣及其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在暑假争取时间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从而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再接着,班长郑娴总结了上个学期的工作情况,并简单介绍了这个学期的工作内容。介绍了新的宣传委员杨雯。最后,主持人简单总结了本次班会,大家合影留念。此次班会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有了交流自己实践经验的平台,分享了各自在实践中的不同感受和经历,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及知识面。这个及时的总结会议让同学们感触颇深,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及时总结,多与人沟通交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它使同学们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了同学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