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赣农转办[2008]3号文件的精神,我校切实加强组织工作,创新方式,采取措施,履行职责,有效推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构建和谐安远。现将今年来我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培训输出。我校与工业园区各公司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广泛宣传动员农村劳动力,全力做好我校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上半年我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230人,其中有序组织输出230人,输出任务100%。
(三)加强制度建设。为规范劳务输出工作,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的规章制度及长效机制。一是制定了《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制度》、《学校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方案》、《学校农村劳动力培训管理制度》。
(四)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劳动力培训及转移人员信息资源台帐,并认真整理归档,规范管理。二是劳动力转移工作方案、季度报表、专项报告材料、调研材料、半年总结等材料按时按质上报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效能监察室。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16个部门和14个乡镇人民政府及乡镇劳动保障所组成的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张安祥担任组长,人大副主任王树林和政协副主席罗萍为副组长,各乡镇乡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伟担任办公室主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筹资方式,目标考核办法等,为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明确任务,广泛动员。按照州政府下达县政府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将劳动力转移11000人和有序组织输出3000人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并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认真督查落实。今年7月4日,召开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动员大会。会后,各乡镇根据各自实际召开本辖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动员会议。县劳动保障部门、县扶贫办和县农业局三个部门牵头,分成三个工作组深入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动员。做到劳务输出县、乡、村三级联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劳务输出总动员。
(三)外出考察,开拓市场。今年6月15日至20日,由县人大王树林副主任、县政协罗萍副主席、县劳动保障局局长陈伟、扶贫办副主任普文学、县农业局副局长罗正明、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黎国成、县广播电视局陈安源记者,一行7人到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白石岗工业区金华印刷有限公司、广东省惠州市宏凯鞋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富贵鸟鞋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家用工单位,进行了用工考察,与三家公司董事长协商达成输出劳务用工协议。
(四)密切配合,履行职责。劳动力转移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履行职责,加强协调,上下联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确保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劳动保障部门做好牵头,认真做好掌握用工信息、宣传发动、报名登记、组织体检、组织培训、陪护输送等全面工作。
(五)保障经费,严密纪律。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办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共落实资金90.22万元,其中:县扶贫办落实64.42万元、劳动保障局25.8万元。资金设立专户,严格使用管理规程,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劳务输出期间,严密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为确保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组织输出局限性大。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自发外出的太多,留在农村的绝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较低,因此,可组织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局限性很大。
(二)输出成本高。通过开展第一批组织输出,我们只是承担从农村组织输送到南沙,组织他们体检,为其办证,安排食宿等所产生的费用,人均输出成本近400元。如果算上从南沙到输出地的路费、餐费等,成本就会更高。
(三)后期管理难度大。劳动力组织输出后,劳务人员在务工期间,难免会有侵权行为或者有意外事故的发生,要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考虑到经费、人力等问题,加之时空跨跃度大,给输出后的后续管理服务带来极大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组织劳动力转移中的先进典型、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深入群众,面对面地进行宣传动员,讲形势、讲好处、讲政策,真正把宣传动员工作做到户、做到人,组织动员更多的农民群众走出去务工创业,力争达到户均输出一名劳务的目标。
(二)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县委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实际,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确保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资金管理,把资金用到实处,发挥更大效益。
(三)加强技能培训。一方面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使农村劳动力培训符合本地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用工单位要求。重点要突出岗位技能、法律知识和就业指导培训,使参训人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另一方面要创新培训方式。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做到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适应市场需要,加强与用工单位协作,重点开展定向、订单培训。
(四)转变输出模式。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是通过亲戚、朋友、熟人帮带转移就业,虽然某种程度上缺乏组织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季节性、灵活性就业的居多。鉴此,需要从政府宣传动员组织,政府唱主角的输出模式,转变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储备式地技能培训,然后由亲戚、朋友、熟人帮带输出,或由中介机构推荐转移的输出模式。
(五)加强后期管理。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及时为农民工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教育和引导农民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务工人员要与有工单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进行鉴证。在劳务输出后,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和法律援助。
元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篇:劳动力转移工作实施方案
劳动力转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城乡就业的意见,就我县2012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的职业技能,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增加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富余劳动力“有剩余,就转移;输得出,增收入”。
二、工作目标和转移就业标准
工作目标:全县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计划;劳动力转移就业前引导性培训3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前专业技能培训1.5万人。
一是每个乡镇,社区要在外埠建立100人以上劳务输出点2处,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建立协会或工会组织。二是各乡镇社区要切实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宣传力度,要在各村屯,居民小组设置劳动力转移宣传牌,并发放宣传单,宣传单要发放到户。同时,每个乡镇社区至少要树立10个劳动力转移典型。三是完善劳动力档案和转移档案,并实行网络化管理。各乡镇档案、数据要与行政村保持一致。要切实加强用工信息管理和服务,将劳动力转移供求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村屯、居民小组设立信息发布板,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四是各乡镇要制定年工作目标,并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各种表、簿、册齐备,制度健全,报表及时准确。
转移就业标准:在第一产业领办、创办或承包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和项目,有固定收入;向城镇或非农产业转移直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或经商,有固定收入,均可视为实现转移就业。
三、工作要点
(一)规范市场管理,统筹城乡就业。各乡镇社区要加强协调,组织完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富余劳动力的基础管理,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统计网络体系,并将对劳动力的管理与服务纳入整个信息网络。
(二)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2012年作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各乡镇,社区要摸清底子,根据富余劳动力情况和用工要求提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针对不同富余劳动力的要求设立不同的培训项目。
(三)加强劳务输出,扩大就业领域。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原则,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乡镇、社区要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成立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劳动力转移的日常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工作目标和考核奖惩制度。切实帮助解决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后顾之忧。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服务、培训、维权等各项工作。逐步形成信息咨询、求职登记、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一条龙”就业服务管理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异地转岗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搞好劳务经济。二是统计报送制度,坚持统计报表制度。各乡镇,社区有专人负责统计,填好报送县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做到内容准确、报送及时。
(四)大力弘扬先进,展示时代风采。做好优秀外出就业青年的评选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创业竞赛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出家门建功立业,加快
致富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向全社会展示具有时代风采的外出就业青年新形象。
四、考核
(一)考核对象为各乡镇,社区
(二)考核内容:劳动力转移全面工作
各乡镇,社区要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目标任务纳入本工作目标中,县委县政府年末会对各乡镇,社区进行检查。
附件:1青冈县劳动力外出务工调查表
2青冈县劳动力拟外出务工调查表
联系电话:
邮箱:qgldlzy@163.com
第三篇:劳动力转移
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摘要: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中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也没有从事其他生产或服务活动的劳动力,由于这部分群体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所以就称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暂时离开农村,到县城或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现象,就是劳动力转移。近年来,鹿城镇通过积极实施“打工经济”战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向非农行业、城市、发达地区转移,打工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亮点。从小范围上看,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可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总体经济发展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种资源再配置过程,它对整个楚雄州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楚雄州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鹿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一、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近年来,随着鹿城镇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务工意识有所转变,鹿城镇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大致呈现出以下特点:
1、就业方向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农村劳动力存在自身技术和知识的缺陷,主要工作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要求低,对学历要求低,但是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据调查,近年来鹿城镇进城务工人员所从事行业主要是:建筑施工业、电子电器业、制衣制鞋业、住宿餐饮业,这四个行业就占了鹿城镇全部农民工所在行业的一半以上。除了这些行业,还有些行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务服务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居民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
2、受过初中教育的中青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外出务工的主体
据调查,近年鹿城镇外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般都具有初中以上学历,且大部分都是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下的中青年。2011年鹿城镇外出务工人员共75人,中其包括初中学历46人,大中专学历8人,高中学历3人。75名外出务工人员中四十岁到四十五岁的中年人占37%,二十岁到三十岁的人占36%,二十岁以下的青年人占27%。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龄农村剩余劳动力负担沉重,既要赡养父辈,又要抚养孩子,面对家庭巨额消费开支,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寻找赚钱的路子。
第二,新时代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初高中毕业后,他们一般不愿意留在本地,都有到外面闯荡一番的念头。
第三,许多年轻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都寄较高期望,农村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工资水平基本上不能满足青年人的需求。
3、08年后劳务输出数量在逐年增长
据调查,2007年鹿城镇劳务输出总数为56人,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很多村民心有余虑,不愿外出务工,所以劳务输出人员仅有28人,与上年相比人数缩减了一倍。2009年劳务输出人数为58人,2010年为65人,2011年为75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鹿城镇劳务输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4、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比重止升反降
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增加,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男性农村劳动力新加入外出务工的潮流中,女性占外出务工人数的比重止升反降。2009年鹿城镇女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占总人数的51,2010年的女性比重是60%,2010年上升0.9个百分点,2011年比重是40%,比2009年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2个百分点。
5、内陆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流入地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福利待遇较好,生活水平较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这些城市。据今年
资料统计,鹿城镇劳务输出地主要是浙江、广州、上海、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改善劳动力利用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乃至对扶贫整村推进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论是对流出地农村还是对流入地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从整个楚雄州劳务输出情况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不完善
从全州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看,全州2005年组织劳务输出33983人,仅占全州外出务工人数的17.82%,说明大部分外出务工者还是属于非组织外出务工。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信息获取来源主要还是“血缘、人缘、地缘”关系,通过家庭成员带领、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带领示范、以及自己外出闯世界等方式各显其能。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服务体系,导致农民工就业信息不畅,有组织外出的比例较低。
2、外出务工环境趋紧
农村劳动力拥有城市工作岗位的空间有限,加之综合素质不高,择业竞争压力大,从业状况不佳,获取收入少,外出务工环境趋紧。2005年全州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寄回或带回的现金26817万元,人均1407元,比2003年减少122元,比2004年增加14元。
3、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影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
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城镇化建设进程慢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2005年楚雄州城镇化率26.0%,比上年提高1.2百分点;全州农村劳动力资源除了本地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的人数
比上年增加0.52个百分点外,还有向辖区外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占农业人口的8.62%。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快于城镇化发展速度;二是小城镇发展滞后。目前我州城镇化水平仍较低,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经济和农业社会中摆脱出来,二、三产业和城镇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弱小,农村城镇化发展尤显滞后,造成农村第三产业不能随农村工业化的推进而发展,使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从而延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4、加重了城市就业和管理的负担,给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本来就不够宽敞的城市显得更加拥堵,城市人口就业压力加大,交通负担加重,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的管理成本大大加大。农村人口长期在外,村干部对计划生育管理鞭长莫及,流动人口超生现象严重,且“超生儿”随父母四处游荡,不打疫苗,不接受教育,致使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文化素质等情况令人担忧。
以上反应的是整个楚雄州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其也包含了鹿城镇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三、搞好扶贫劳务输出的对策
根据目前鹿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转移中存在的问题,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社会制度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和公共设施权与福利服务权,农民无后顾之忧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探索农民工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福利、工资报酬、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建立和完善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途径和渠道。
2、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与信息服务机制
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特别是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要注意发挥
镇政府及各种中介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为鹿城镇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和及时的信息支持,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村劳动力对转移成本、收益、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减少因盲目流动而受到的损失。
3、要加强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的协调联系,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创造条件
一是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对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应健全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做到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站、村有点,形成上下衔接、内外沟通、灵敏高效的中介服务网络。以县、乡为单位,在劳务输入地建立岗位信息窗口,形成稳定的信息沟通渠道。二是要充分发挥定点帮扶单位联系面广、信息灵的作用,构筑起双方对接的平台。应把接纳转移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作为定点扶贫的一项机制,作为评价定点扶贫单位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促进劳动力的加速转移。
4、搞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工作
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机会,最终提高农民收入。要依托培训机构,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的组织管理要有系统性、培训的对象要有针对性、培训的内容要有实效性和特色性、培训的方式要有灵活性、培训的费用要有合理性、培训服务要有延续性。通过技能培训,要积极推进鹿城镇贫困农村劳动力朝省内外条件较好的企业就业,同时可结合农民生产特点,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特色手工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多管齐下,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四、小结
农村剩余劳动劳务输出收入是贫困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民能否增收。政府要积极关注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努力搞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针对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促进鹿城镇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实现农民增收,帮助农村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过剩:
1鼓励和鼓舞农村人口外出,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避免劳动闲置和浪费的状况。
2.发展就地城市化,一方面,就地城市化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有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又可以得到从分利用,增加家庭的收入。3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组织技能培训,重点进行技能点的培训,使农民获得多技能,以便于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就业的机会.4.鼓励农产品制造加工业在当地落地,农产品的升值使得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第三产业在农村兴起和发展。更加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和就业。
5.建议在市场上难以生存的产业投入到农业当中,如房地产目前低迷,很难再发展起来,建议这一产业转向农业,一方面,往往他们拥有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他们懂的管理等 劳动力不足:
1.鼓励农二代,农三代回家从新尽行农业的生产,但是存在问题,农二代对农村的感情不是很深,不懂种地,不懂生产使得他们回到家乡很难从事农业生产,政府在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返乡者进行基本的培训。
2.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有利于技术的共享,有利于降低风险,有利于节约人力,有利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上完善。
3.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社会制度,有利于吸引农二代返乡。从而逐渐避免农村土地荒废,无人种地的状况。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交流材料
抓行业 求发展 促转移 保和谐
大营街镇农民工工作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06年11月1日
大营街镇辖区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镇域面积132.3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镇辖区总人口45676人,其中农业人口43772人,农村劳动力16至50周岁的23111人,16至59周岁的25531人,企业内从业人员18556人(一产业128人,二产业13337人,三产业5091),企业外从业人员7438人,共计25994人,外乡镇到本乡镇从业人员3000多人,本乡镇到外乡镇从业人员1000多人。全镇有耕地面积20147亩,人均耕地0.46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1.2亿元,其中:农业收入1.4亿无,占总收入的3.3%;第二产业收入28.4亿元,占总收入的69%;第三产业收入11.4亿元,占总收入的27.7%;地方财政收入49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2元。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连结城乡经济的重要因素。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农民工工作,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我镇坚持“强工、活商、富民”的发展思路,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中,我镇紧紧围绕发展转变观念。围绕产业抓好培训,抓好培训实现转移,抓好转移促进 增收。积极贯彻执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开展各项涉及农民工的工作。
主要做法:
一、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1、围绕产业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工作。
培训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观念保守,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的有效手段。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我镇农民工有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心中的期望往往大于现实的承受力,“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也有些,导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很大的客观困难,为此,我们围绕大营街辖区内的产业项目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第一、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协助村委会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学生小手拉大手进行源头宣传;深入企业进行具体宣传。内容包括“阳光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对象、培训机构、培训内容等等。使大家知道培训有政策、培训有补贴、培训有出路,树立了“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创造财富”的观念。
第二、开展协调服务工作,发挥纽带作用。
为了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就地转移”,我们积极走访用人单位,增加与企业负责人的沟通;结合本镇的产业特点,加强与培训机构的联系,努力开展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方面开展强化培训,我们先后组织了汇龙生态园、映月潭温泉的全体员工进行强化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普通话、服务礼仪、职工维权等,培训人员585人。通过培训、考核,原本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的农村劳动 力,不但增强了服务技能,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大部分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得到了企业和参训人员的一致认可;另一方面开展定单培训,在了解到汇龙科技有限公司及锦苑酒店因项目新建需要新招员工后,我们及时组织238人开展技能培训,内容根据单位的需要,结合行业标准进行科学制定,培训合格后全部输入单位。其次是帮助企业做好内部培训,由于“阳光工程”的指标有限,在培训任务完成后,我们给需要培训的单位联系培训老师及机构,让其及时得到培训,如高香福满园和映月潭温泉,培训人数140人。最后,做好零散人员的引导性培训,对于分布在村、组的劳动力,由于他们的兴趣和培训要求各不相同,要达到开班的人数在我镇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不当误时间,我们及时引导他们与培训机构取得联系,让其尽早参加培训。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及服务工作,我镇今年较大的“定单培训”和“强化培训”共计5期,培训合作格人数963人,完成任务数的192.6%。使农民工的观念得到了一定转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业务技术得到了增强。更可贵的是,通过他们培训后的宣传,使其周边的亲朋好友了解到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镇情做好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服务工作。
今年是我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较有利的一年,在镇党委、镇政府努力下,我镇今年新上了几个大的项目,创造了有利的就业条件。但是,农村劳动力“等、要、靠”的依赖思想仍然存在,存在“不敢走出去、不会走出去、不愿走出去”的问题。为此,我们按照“你 招工我帮忙,你求职我服务”的理念,为企业及农民工建立绿色通道,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结合实际,努力开展各项转移就业工作。
第一、抽调工作人员,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机构有保障,经费有保障,建立农村劳动力数据库,使我镇的农村劳动力的总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不充分就业人数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做到了“家底清”。
第二、强化信息建设。建立信息发布栏,免费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包括向内和向外发布,做到方便企业;其次,积极到市区人才交流中心及用人单位收集用工信息,及时把信息发布至村、组一级,使劳动力能尽早了解到就业信息,做到信息有保障。
第三、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努力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企业缺少什么,我们培训什么,争取培训一个,合格一个,转移一个。通过强化培训,保证其就业的长久性;通过定向培训,使培训人员全部转移就业,做到培训有实效。
第四、通过劳动组为企业代办劳动保障相关方面的工作,如:劳动合同的代签,社会保险的协办,各种优惠政策的解答,做到服务有保障,增强与企业的感性联系,最终达到动员企业多吸收本地农村劳动力。
通过以上相关措施,有效保证了我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今年我镇农村劳动力镇内转移1327人。完成任务数的294.89%。
二、开展劳动保障维权工作,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工作,督促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根据玉红人劳[2006]12号文件精神要求,针对大营街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上门为企业办理年审,克服厌战情绪及应付现象的发生,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2006年3月1日至2006年6月底),共办理年审220户,涉及劳动者9611人,发放宣传材料200多份,普法培训人数205人。同时,结合年审,按照《云南省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办法》开展对参审企业进行诚信等级评价工作,经过筛选,报评单位12户。使企业在管理中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逐步形成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观念。
2、开展各种专项检查,做好案件受理处理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切身权益。
根据上级有关工作安排,认真开展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禁止使用童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及工资支付情况的专项检查;贯彻云南省劳动用工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开展用工登记,积极宣传《关于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意见》的通知精神。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公平对待”的原则,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帮助其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做好举报及投诉登记工作,依法查处用工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解决好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收取押金、使用童工等突出的问题;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督促用工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制度不完备、不合法,劳动合同不规范,不为职工缴 纳社会保险,工资待遇低于法定标准等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情节严重的,做出书面整改通知,做好立案备案登记,配合区法规监察科进行严肃查处。今年共接待法律咨询60多人次,开展劳动合同专项检查1次,禁止使用童工及未成年工检查1次,审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155件,受理劳动投诉案件9件,立案7件,调解7件,结案7件,涉及劳动者73人,涉及金额26882元,补签劳动合同360人。有效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扩大了劳动法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3、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宣传动员服务工作。
社会保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当前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中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认真研究分析,本着服务基层,面向社会,为了职工,方便企业的宗旨,按照加强宣传搞好服务的思路,主动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今年年初借用镇党代会的机会,向参会广大代表发放宣材料100多份,目的是通过他们向身边及影响范围内的广大职工及企业进行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借用劳动执法年审及各种检查活动的时机,向企业及其职工进行宣传,发放宣传材料500多份,最终使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达到“家喻户晓”,特别是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相关政策。对于需要或愿意参保的用人单位,我们积极为其做好服务工作,包括劳动合同的代签、代审及社会保险的代办等。经过努力,至今新增参保社会工伤保险3户,参保人数84人,计划参保企业3户,涉及职工人数近300多人。
4、强化服务,积极做好劳动保障的其它工作。第一、帮助企业做好劳动合同的初审、代审工作,尽可能方便企业,节约成本,体现执政为民的原则,今年代审劳动合同350份。
第二、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初审工作,及时把优惠证发到下岗职工手中,保证其按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今年发放优惠证6份。
第三、做好退休人员的认证工作,保证退休金的准时、准确发放,今年办理退休人员认证20多份。同时,积极配合区退管中心做好本辖区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帮助解决退休人员的会议及活动地点,今年协助区退管中心举办座谈会4期。
第四、保证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镇共招收255名农民工子女就读并保证其相应权利。
做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以上工作仅仅是大营街近期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许多工作还有待收进,我镇清楚的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需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农民工的工作力度,坚持公平对待,依法维权,大力推进输出组织化、就业技能化、服务人体化,为农民工就业开辟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