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控课程结课论文
数控技术大作业
专 业 班 级
班 级 序 号 24
学 生 姓 名
2015 — 2016 学年 第2学期
我国数控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摘 要
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复合化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发展也越会越快,它所需考虑和处理的技术与非技术问题也就越来越多。数控技术发展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朝着高速高精度化、开放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功能部件;高速;柔性
一、数控技术的特点
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化信号对设备运行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化技术,是典型的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和检测技术密切结合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为: 1)能高质量地完成一般机床难以完成的复杂零件和曲面形状的加工; 2)能方便地改变加工工艺参数(如切削用量),因而利于换批加工和新产品的研制;
3)可实现一次装夹工件完成多道工序加工,从而确保高质量的加工精度,同时又减少了辅助时间;
4)采用模块化标准工具,既减少了换刀和安装时间,又提高了工具标准化程度和工具的管理水平; 5)便于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
二、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1.取得的成就
1)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五轴联动、复合加工、数字化设计以及高速加工等一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自主开发了包括大型、五轴联动数控加工机床,精密及超精密数控机床以及一大批专门化高性能机床,并形成了一批中档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
2)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水平、制造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功能逐步完善,部分性能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部件。开发出了高速主轴单元、高速滚珠丝杠、重载直线导轨、高速导轨防护装置、直线电机、数控转台、刀库与机械手、A/C轴数控铣头、高速工具系统、数字化量仪等高性能功能部件样机,其中有的品种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3)中高档数控系统开发研究与应用取得一定成果。通过自主研发或与国外开展技术合作,在中档数控系统的开发和生产上取得明显进展。初步解决了多坐标联动、远程数据传输等技术难题;为适应数控系统的配套要求,相继开发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和主轴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并形成了系列化产品。
1.存在的不足
1)高档数控机床的国内供应能力不足:
尽管我国机床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控化率稳步提高,但机床消费和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国内对中高档机床的需求量逐渐超过低档机床。但国产数控机床以低档为主,高档数控机床绝大部分依赖进口。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机床制造业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工作主要在行业性的研究院所进行。能力薄弱,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差,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缺乏优秀技术人才。虽然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通过技术引进、海内外并购重组以及国外采购等
获得了一些先进数控技术,但缺乏对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忽视了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慢。3)产品质量、可靠性及服务等能力不强: 国产机床在质量、交货期和服务等方面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质量方面,国产数控系统的可靠性指标MTBF与国际先进数控系统相差较大。国产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的MTBF与国际上先进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在交货期方面,绝大多数企业由于任务重拖期交货。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市场开拓、成套技术服务、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不能满足市场快节奏和个性化的要求。4)功能部件发展滞后: 整体上,我国机床功能部件发展缓慢、品种少、产业化程度低,精度指标和性能指标的综合情况还不过硬。目前,滚珠丝杠、数控刀架、电主轴等功能部件仅能满足中低档数控机床的配套需要。衡量数控机床水平的高档数控系统、高速精密电主轴、高速滚动功能部件等还依赖进口。
三、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策略
以轿车制造业为代表的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为机床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同时,要满足我国重大基础制造和国防工业领域对高档数控机床的巨大需求,摆脱对国外高档数控机床的依赖及垄断,必须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及相应高性能功能部件的关键技术。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机为牵引,统筹考虑数控系统与功能部件、关键部件与主机,推行数字制造;以功能部件为基础,以共性技术为支撑,加速振兴我国机床制造业。
具体在以下方面:
1)提高数控机床产品的自主开发、制造能力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必须快速提高数控机床产品的自主开发、制造能力。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必须与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的基
地建设有机结合,要以高档数控机床发展为主攻目标,提高整机可靠性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国产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配套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在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中的配套能力;加强数控机床基础开发理论的研究、基础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软件开发,搞好行业标准和专利工作,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夯实基础。2)以功能部件为基础,以关键共性技术为支撑
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关键部件是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的基础,当前我国在这方面发展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快发展,提高专业化、批量化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产品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核心技术的掌握,依赖于共性技术的支撑。基础技术研究是机床整体水平提高的前提和保障,是机床设计的关键和基础,对于我国机床行业迈上新台阶,解决机床开发中低水平重复和附加值低等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加快技术引进与国际合作
为了较快得到最新技术,企业可直接与国外科研院所和国外一流企业合资、合作,以市场换技术,以有限的资金换取无限的发展,实现主流产品生产的高起点、成批量、专业化。在引进与合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某些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国外先进技术有引进的可能,则通过引进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实现再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技术基础较好的领域,集成现已形成一定优势的技术,与用户结合,产学研结合,开发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力求在原始创新上取得突破。
四、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高速、高精加工技术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为此,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等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机械零件的高速加工包括零件送进、定位夹紧、刀具快进、刀具工进、刀具快退、工具卸下、质量检测等七个基本生产环节;其切削速度较普通切削快5~10倍。高速加工技术主要以较简捷的工艺流程、较短较快的生产周期进行加工生产。
2.开放化发展趋势
由于传统的数控系统是专用封闭性数控系统,存在兼容性差、技术升级困难等弊端;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产系统日益开放的特点,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计划、日本的OSEC计划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裁剪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3.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在数控技术领域,实时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正沿着几个主要分支发展: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前馈控制等。例如在数控系统中,配备编程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参数自动设定和刀具自动管理及补偿等自适应调节系统,在高速加工时的综合运动控制中,引入提前预测和预
算功能、动态前馈功能,在压力、温度、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采用模糊控制,使数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4.数控技术柔性制化趋势
采用FMS(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技术经济效果是:能按装配作业配套需要,及时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从而减少毛坯的库存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减少劳动力,在少人看管条件下可实现24h的连续“无人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结束语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机牵引,统筹考虑数控系统与功能部件、关键部件与主机,推行数字制造;以功能部件为基础,以共性技术为支撑,加速振兴我国机床制造业。
致谢
这一学期的生活快要结束了,感谢老师这一学期的陪伴与教导,在数控的启蒙路途中给予的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祖德,龙毅宏,刘泉.嵌入式网络数控技术与系统[J].机械工程学报2007,(5):1-2.[2]申桂香,王桂萍,贾亚洲,胡中辉.面向网络的数控装备可靠性分析技术[J].中国机械工程,2005,(1):33-35.[3]朱维章.对沈阳数控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忉[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5-6.
[4]李明贵.反映现代工业发展趋势的先进制造技术[J].机电工程技术,2005,(2):13-15.
[5]粱志锋,解翔,唐小琦.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数控系统设计及实现[J].现代制造工程,2006,(1):38-40
第二篇:数控加工工艺结课论文
数控加工工艺
(结课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在这8个星期里,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控加工工艺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进行一些基本的模拟练习,以便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现在我将对自己在这8个星期来所学习的内容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1、数控加工的概念
数控(英文名字:Numerical Control 简称:NC)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数控机床—是指应用数控技术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数控加工—是指采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方法。
2、主要学习内容
练习环境—所使用的软件是数控加工仿真与远程教学系统。
通过应用这个软件,老师教我们如何使用数控机床,以及如何编程等,然后我们使用VNUC3.0来做模拟加工练习。常用的编程指令如下:
G00:快速定位指令;G01: 线插补指令;G02:顺圆弧插补指令; G03: 逆圆弧插补指令;G04:暂停指令;G54:设定工件坐标系一 ;
G55:设定工件坐标系二 ;G56:设定工件坐标系三 ;G57:设定工件坐标系四 ;G58:设定工件坐标系五 ;G59:设定工件坐标系六 ;
G71: 粗加工复合循环;M98:调用子程序;M99:子程序结束返回/重复执行;M02:程序停;M03:程序结束;M04:主轴正传;M05:主轴反转;M30:程序结束并返回程序起点;等。
熟悉这些指令后,就是练习编写程序并做模拟加工,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控卧式车床和立式铣床的加工技术。
3、遇到的问题
一开始使用模拟软件时,有点心慌慌的,因为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很多工具还未来得及了解清楚,老师就开始做模拟加工了,等到老师让我们做模拟练习时,我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因为我真的是不懂怎么操作。为了能学到知识,我就得更认真去听课更认真去做笔记;在老师讲解如何编程时,我还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练习编写程序。经过自己的认真练习后,后面的课程我都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进度了,甚至还会自己编写程序了。
有一次课,我都不清楚在使用多把车刀时,是如何实现自动换刀的,导致我有个练习没有按时做出来,后来通过请教同学,我先学习使用换刀的指令,接着就把模拟加工顺利完成了。
我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遇到特别难的问题,一般都是由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而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下次课认真听就可以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案,因为基本的操作几乎每次课都会用到的。
4、心得体会
学习《数控加工工艺》这门课,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要认真听课,只有听明白老师在讲什么内容了,我们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教材。尽管我们可以去图书馆借书自学,但是如果没有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从书上学到的知识是很肤浅的,而且有时候在实际应用中跟书上讲的是有区别的。另外,学习的这门课的关键就是要去做老师布置的练习,只有通过自己去练习,我们才可以熟练的掌握技能,并将老师上课讲过的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同时这也是检验我们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程度的一个好平台。
在这之前,我们大一做金工实习时,就开始接触过数控机床,当时也是使用模拟软件来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然后自己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做模拟加工。现在我们也是从基本的编程常用指令学起,然后再学习模拟软件中卧式车床和三轴立式铣床的功能界面,这些也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的重点内容。
通过这8个星期的努力学习,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控加工技术,并且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上个星期的数控加工实训,我用的就是自己编写的程序,通过指导老师的帮助,成功地完成加工任务。
我觉得,数控加工真的是一门有用的学科,我希望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数控知识。
第三篇:花卉学课程结课论文
物有物美,花有花香
摘要:花卉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狭义上讲,花卉仅指观赏其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称之为花卉。本文主要针对花卉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及我对花卉在生活中应用的某些方面的兴趣。
开篇:花卉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给以美的享受,没得熏陶和美的启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更起了不可取缔的作用。
正文:花卉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花卉无处不在,从小的方面来讲,花卉大多数用作送人的礼物,虽然仅作为礼物,当却有很大的学问蕴藏其中,比如说花之物语,菊花代表着友谊,玫瑰花代表着爱情等等。当然了,这其中还有许多关于技术的知识,像插画,切花,种植。
现在花卉也广泛的应用于室内的装饰。餐厅,起居室,客厅,阳台都是花卉装饰的对象。门窗及阳台护栏可以用蔓性植物花卉加以装饰,向阳的窗户或阳台可用金银花、牵牛花、茑萝等组成花檐或绿棚。枝叶下垂的花卉最适合放在窗台及阳台外沿或悬挂于窗台中央。一般窗台上可放置盆花、插花或盆景来装饰。室内几角处最适合用盆花或花瓶加以屏蔽或装饰,常用常绿观叶或观花叶俱美的材料,如凤梨、绿巨人、发财树等。桌柜台面等适宜选用花色鲜艳或外形精美的盆花、盆景、插花及花篮、干花、花包等布置,以供近处观赏。干花观赏持久、姿态活泼,也是居室美化的常用素材。
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医院、疗养院、商场等这些与人民广泛接触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观赏植物)的适量布置,或供人欣赏、评品,或为了适当遮掩而美化环境,或烘托氛围,或起标志、分散视线和注意力的作用。
从大的方面来说,花卉是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城市绿地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须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蔟、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花卉在城市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从、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
花卉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上面所说的,花卉还应用于展览会场,旅游观赏等。它在医药学上也起到了神奇的作用,花卉散发出的香味,可调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大脑功能,花卉的美丽的颜色可使人赏心悦目,盛开的蓝色花卉,有助于镇静、爽神;此外,鲜花及花粉还广泛用于饮料和食品之中,如用茉莉,米兰等鲜花配茶,不仅使茶郁香无比,而且花的芳香还具有兴奋及助消化等作用;从玫瑰、白兰、茉莉等等鲜花中提炼出香精,其应用就更是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的兴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城市绿地景观已受到了大众和社会的关注,城市园林事业也局部发展了起来。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学者来说,我更青睐于家居环境的花卉装饰和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如今人们大多都在专心于自己的事业,每天都过着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和气氛,室内的装饰起着居住轻重的作用。花卉的装饰更是其他东西不可代替的。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这样不仅是人们的工作更加舒适,而且还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滋润。只有搞好室内和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才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有人性,更有感情。
结束语:
第四篇:礼仪课程结课论文
浅议中西方餐饮礼仪及其差异
摘要:
民以食为天,无论中方西方,餐饮之事从人类诞生起就是亘古未变的要事。它是人类不分种族地域每天不变的要事,是社会交际的重要项目,人人时时都避不开它。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之后,餐饮礼仪更是变得愈发重要起来。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一些关于中西方餐饮方面的重要礼仪常识,以及它们之间差异,并就此探讨它们的发展形成、影响、意义及应对方法等。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掌握这些礼仪常识对人们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化文明社会的和谐友好发展,促进国际之间的文明友好交流,个人觉得这是探讨本文论题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
中西方、餐饮礼仪、经济全球化、差异、礼仪文化影响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而民以食为天,餐桌礼仪在人们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更是日常生活中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一定的中西方餐饮规则的知识及其差异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才能在各种宴会聚餐上游刃有余,应对有度。
一、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之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1]。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生活的各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国际交流,吸了许多外来文化。而如今的中国餐桌礼仪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已经比较开放,趋于国际化,宾主之间可以轻松随意一些,不必太过拘谨,不过当然,有许多传统文化还是流传了下来,老一辈人尤其注重,因此,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
当与中国传统家庭一起进餐时,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传统礼仪,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个人禁忌等。中国人认为饮食与命运息息相关,要是犯了禁忌会带来不吉利的事情。比如,中国人一餐不会端上七盘菜,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就是要有七盘菜的;不要把筷子插在装满米饭的碗里,因为在佛教文化里,将双筷插在碗里是葬礼时的祭祀仪式,如果你在餐桌上这么做,意味着你希望餐桌上在座的人死掉;在以渔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家庭吃饭,吃鱼时吃完了一面之后,最好不要用筷子把另一面翻过来,因为若是弄破鱼身,对主人家则意味着渔船可能会翻沉。
二、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之西方餐桌上的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订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流传下去。西方用餐仍然是很讲究,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若是前往朋友家做客,需要穿着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表现优雅有礼的的举止。若是正式的西餐场合,礼仪则更为重要和繁琐。
餐前穿着。男士也要穿整洁的上衣和皮鞋,指定正式服装时要注意必须配上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入座礼仪。最好是从左侧入座,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要几乎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
用餐礼议[2]。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请不要为了贪图方便而一次将其切成碎块,这不但是缺乏气质的表现,而且会让鲜美的肉汁流失,非常可惜;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来的危险。咀嚼食物时,请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贝类海鲜:贝类海鲜应该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桃类及瓜类,餐厅会先削皮切片,应该用小叉子取食。草莓类则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吃水果的时候,餐厅通常会提供洗手盒,里面会放置花瓣或柠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点:一般蛋糕及饼类,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样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汤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取用。
三、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
中国与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就有较大的不同之处,中国人比较喜欢大伙儿一起到茶楼,因为比较热闹,还可以品尝更多款式的点心和菜肴,虽然茶楼都备有二人饭桌,但大多数摆设的还是供四位或以上食客用的饭桌;而西方则喜欢三两人一起去肯德基麦当劳,或是有格调的西餐厅、咖啡厅等比较有情趣氛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双人座较多,也设有一定比例的单人座。地域餐饮礼仪的不同便是由此种种无法细数的饮食文化的不同而衍生的。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一般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你是主人,则以和缓的动手,指向某张椅子并对客人说:“请坐这里。”如果你是客人,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如果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
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上放置姓名卡,以示座次,如果没有这项安排,那么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入坐原则是客人先入坐,长者先于年轻人入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入坐,陌生人又先于熟识客人或家人入坐。中国的餐饮文化在清代就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3]。
四、总结
由上面对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介绍和对比可以知道,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对餐桌上的礼仪都很看重,需要注意的事情也不少。餐桌礼仪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会经常能够用到的,为了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确需要好好学、好好注重我们自身的行为举止,做到尊重他人,不失礼节。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以后与外国友人交往或是参与西式宴会的机会更多了,对中西方餐桌礼仪之间的差异也要特别注意。同时,这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友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餐桌礼仪”词条
[2]《西方礼仪文化》作/译者:欧玲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3]《中国礼仪文化》作者:刘青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第五篇:国际企业管理课程结课论文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结课论文
华为公司跨国管理概况扫描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工商管理10-1班
姓名:杨彬彬
学号:201001061132
公司概况: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1万元。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一﹑国际化动因分析
薛求知和朱吉庆(2008)将国际化动因分为国际化需要、国际化机遇和国际化能力三个方面。但我认为国际化动因分析还应涉及企业领导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所以我会从这五个方面展开对华为国际化的动因分析。
1.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另一方面,华为是高科技企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数额居全国之首,且其产品生命周期短,为取得投资回报,降低经营风险,华为需要巨大的市场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的研发费用。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华为也能获得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学习效应,继而提高效率、销售收入和利润,有利于公司长期的高速发展。
2.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3.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4.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5.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员工的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国际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1.华为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分析
(1)世界通信市场发展现状近几年全球IT 行业包括通信行业经历了剧烈震荡, 2002 年经历低谷后, 2003 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 年开始国际市场明显复苏, 全球主要通信设备厂商业绩全线飘红, 主要厂商业绩增长势头十分迅猛。国际市场的复苏将对我国通信行业产生有利影响, 尤其是将促进我国通信产品的出口, 以及一定程度上减少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
(2)3G 带来的巨大商机和挑战随着3G 的脚步越来越近, 中国政府在各地兴建三种制式的3G 试验网络(WCDMA、CDMA2000、TDSCDMA), 相关运营商的设备招标活动也依次展开。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世界第二大公用互联网。在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转移的过程中, 会给中国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3)竞争对手分析华为的主要产品包括SDH 光网、接入网、智能网、信令网、电信级Internet 接入服务器等, 此外还有DWDM、C&C08iNET 综合网络平台、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产品, 以及CDMA1X 全套产品, 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属于下一代的先导型产品。在竞争性产品的研发上, 与国际大型电信公司如爱立信、富士通、朗讯科技、摩托罗拉等相比, 已初步具备与之争夺市场的能力, 与国内的同类厂商例如中兴、大唐、巨龙、普天和贝尔阿尔卡特相比, 在产品线、业务领域的竞争力上华为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2.华为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内部环境分析
(1)华为公司的行业地位在移动业务上, 华为的GSM规模应用于80 多个国家, 服务全球1.6 亿GSM用户, 连续三年出货量增长超过95%。在核心网业务上, 华为在全球率先商用基于3GPP/Tispan 标准构架的融合IMS, 全球软交换出货量排名第一RHK.2006Q2), 宽带产品IP DSLAM全球市场排名第一(Infonetics.2006Q2), MSAN 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Source:Infonetics.1H05)。在数据通信和电信增值业务上,华为路由器运营商市场全球排名第三(Gartner.2005Q2), 智能网用户数全球第一(Ovum.2004), 短消息(SMS)业务量居世界第二(OVUM.2004), 彩铃服务全球1.23 亿用户, 居世界之首(IDC.2006 年9 月)。
(2)华为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华为在2005、2006 连续两年在中国电子百强排名中分别列第六位和第五位, 利润排名第一。2006年, 华为的销售额达到858 亿元, 海外销售额为54.7 亿美元, R&D 投入65.6 亿元, 资产负债率为55.0%。华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06 年向国家缴纳的各项税款(包括国地税及各项海关关税、增值税、所得税等)74 亿人民币。数年来一直列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百强排行榜纳税企业第一名。
三、组织结构及战略部署 1.组织结构
华为公司组织结构是矩阵式架构,由战略与Marketing、研发、业务单元组织(Business Units, BUs)、市场单元组织(Market Units, MUs)、交付支撑平台和支撑性功能组织(Function Units, FUs)等组织构成,以支持公司经营管理团队运作。
战略与Marketing负责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提供主导性支持,促进客户需求驱动的业务发展,管理公司品牌与传播,监控制定公司业务计划,以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华为研发组织包括位于深圳的研发部门,以及全球17个研发中心。公司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了20多个联合创新中心,开放合作,不断提升解决方案的竞争能力。
业务单元组织(BUs)为公司提供有竞争力、低成本、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公司的四大业务单元为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 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建立起端到端的优势。
市场单元组织(MUs)是公司从线索到回款流程的责任人,通过强化区域的运营管理和能力建设,确保公司战略在区域的有效落实,包括地区部、大客户系统部等。地区部通过承接公司战略,对本地区部整体经营结果和客户满 意度负责,同时对总部在所辖区域的大客户系统部的全球经营目标及竞争目标负责。各大客户系统部,通过承接公司战略、匹配客户战略,制定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策略、资源牵引与组织、关注行业环境变化及竞争动态等,实现系统部经营和客户满意度的达成。
交付支撑平台组织,通过建立端到端以及全球运作的采购、制造、物流平台,追求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的交付,满足客户需求。
支撑性功能组织(FUs)是为支撑公司战略与运营,提供资源和策略性支持的组织,包括财经体系、人力资源部、法务部、流程与IT管理部、企业发展部等。支撑性功能组织通过流程、工具和组织的优化,驱动公司提高运营效率。
2.战略部署
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围绕客户需求和技术领先持续创新,与业界伙伴开放合作,聚焦构筑面向未来的“智能的信息管道”,持续为客户和全社会创造价值。基于这些价值主张,华为致力于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提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力争成为电信运营商和企业客户的第一选择和最佳合作伙伴,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四、跨文化沟通、领导、激励 1.跨文化沟通
华为就跨文化沟通确立以下步骤
(1)确立有效沟通的原则 为了达到有效沟通,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作为在沟通过程中的指南。一些权威的沟通专家一致认为,要实现跨文化经营管理的有效沟通,必须坚持完整性、简洁性、关心性、具体性、明晰性、礼貌性和正确性这七个原则。
(2)制定有效的沟通战略,跨文化沟通较之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沟通来说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在沟通之前有必要制定一个战略,以便使沟通按预定的计划进行。①认识沟通的客体。即将和谁进行沟通。②确定沟通的目的。即经营管理人员为什么需要沟通。③了解沟通的情境。所谓情境就是指沟通的地点和场合。④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⑤把握沟通的时效性。即什么时候可以进行沟通、什么时候不能进行沟通,什么时候沟通的效果最佳以及沟通所需的时间的多少等。
(3)强化文化敏感性 具有文化敏感性的人理解文化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影响,具有把对文化的了解转化为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有效关系的能力。增强沟通中的文化敏感性一是要了解别人的文化背景;二是要了解自己。
(4)学会积极倾听 有“说”就有“听”,能否积极倾听,对沟通效果至关重要。一项研究发现,经理人员一天用于沟通的时间约占70%左右,其中书写占9%,阅读占16%,谈话占30%,倾听占45%。可见,倾听在人际沟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用去了人们用于沟通的时间的将近一半。积极倾听有利于我们接收信息和扩大信息量,它能使我们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建议,减少沟通中的误会。同时,积极倾听也是对对方尊重的表示,有利于改善双方人际关系和冲突的解决。
(5)正确使用语言和非言语的沟通方式 语言技能不仅能使跨文化管理者与当地人成功地进行沟通,而且能使当地人将跨文化管理者当“自己人”看待,与依靠翻译才能与他们沟通的国际经营管理者相比,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非语言沟通在整个沟通活动中占90%,是跨文化沟通能否有效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非语言沟通需要注意的有: ①同样的非言语沟通方式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②是某种非言语因素在一种文化中可能毫无意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有意义; ③是某种非言语沟通方式在两种文化中可能有基本相同的含义,沟通能顺利进行而不产生误解; ④是各种非言语沟通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中而己。
2.领导
对于华为公司来说,自主培养国际人才在并购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为关键的是,它们应如何培养具有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能力的国际人才。”磊石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黄伟东说。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企业的组织是一种等级明显的关键人组织,主要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比欧美企业的要大得多。”黄伟东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始于关键人的思路,并且,最佳途径就是企业能自主培养国际化人才,以更有效地执行国际化战略。“比如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就是一名跨文化人才,他分别在日本和美国留学过。后来,他推动的‘新经营’运动,核心之一就是培养国际跨文化人才。”黄伟东介绍。此外,要想把本土人才培养成具备全球思维的国际人才,除了前期的人才测评与甄选,“中国企业管理者和HR人士还需多给员工一些激励和动力,多提供一些跨国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冉毅波表示。对此,华为就参考了以下的举措:
·短期或长期海外派驻 ·跨文化培训 ·教练/导师制 ·语言培训
·体验式/行动学习·短期商务旅行
·国际跨部门团队合作
刘宁荣补充道,除了外派的本土人才外,当地员工、中国的海外留学人员,也是培养跨文化国际人才的重要来源。同时,对于正处或想要国际化的企业,他还建议,这些企业现在就必须抛弃一个概念:“我只是一个中国企业”。要培养优秀的国际人才,企业要把自己提升至“我是世界的企业”的高度,即为世界服务,树立全球公民的社会责任,而不是花大价钱去雇佣管理者。3.激励机制
(1)华为公司向来奉行“三高”,即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华为的工资相对于其他公司是比较高的。由此便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并且对自己就业越挑剔,而华为正为这批人提供了机会,华为在2005年正式注册了华为大学,为华为员工提供众多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文化培训、上岗培训等。这些条件的提供,更加为企业吸引了一批暂时落后但潜力可嘉的员工,这些员工在高压力高负荷的条件下争先恐后的学习,沉浸在对美好远景的无限向往中,为华为勇敢的奔赴前线。
(3)华为能够给员工提供展示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许多大学生也向往去华为工作。这些都激励着求职者的尊重需要、成长需要以及权力需要。
(4)华为成立了各种俱乐部,旨在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生活品质。俱乐部负责组织包括野餐、舞会、体育、摄影以及唱歌比赛等在内的各种活动。华为十分重视员工的业余生活和心理健康,建立了完善的员工沟通渠道,鼓励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们的业余生活。俱乐部为员工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满足了他们的社会需要、关系需要以及归属需要。
(5)华为实行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与岗位需求相结合,使有管理能力和管理潜质的员工顺利成长为管理者,同时也使潜心钻研技术、有技术特长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成长为某个专业/业务领域的专家,为员工的职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充分激励着员工立足于本职工作,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委员会是华为组织、人才和文化等组织能力核心要素的综合管理和提升者1由董事、高级业务主管和资深人力资源专家组成。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以及执行监管,既体现公司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和核心理念,保证人力资源政策的一致性,又充分适应各区域、运营中心(BG)和职能部门的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体现针对性,以支撑业务发展。
人力资源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
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的关键管理者与人才的继任计划、调配、任免、考核和薪酬激励的管理;
整体激励政策、福利保障政策、薪酬框架与结构及人岗匹配的管理; 组织的建设与优化政策,及各预算单元人力资源预算与人员编制管理; 各层各类员工学习与发展的政策管理和工作指导; 员工纪律遵从管理的政策和重大违规管理; 员工健康与安全的政策和日常管理指导;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管理和人力资源重大变革管理。
人力资源委员会按月度举行例会,根据需要召开特别会议,并邀请相关业务主管和相关领域专家列席。2012年,人力资源委员会共举行了12次会议,会议根据公司多业务、全球化的业务发展需求及董事会相关要求,开展了HR战略规划工作,聚焦于人才、组织、激励和文化等管理要素,围绕关键管理岗位及专业岗位任职者选拔与培养、薪酬激励结构与机制优化、组织优化调整、人力预算弹性管控机制建设、员工纪律遵从管理等工作重点,开展相应的政策框架建设、政策制定、重大实施决策和政策执行监管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与HAY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