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理念

时间:2019-05-12 00:2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悟新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悟新理念》。

第一篇:感悟新理念

感悟新理念、体验新课程、探索新方法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季宏图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经在全国的首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近两年了。各实验区先后经过广泛的宣传工作,建立机制,制定方案和教师培训工作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经过一线教师的努力,各实验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也和全国其他实验区一样,经过全区上下的努力,探索了一些经验,尝试了一些做法,也有了二些体会。从整体来讲,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我们应当把实施课程改革工作作为一个体系。这个体系要做到完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家长、社会的关心;离不开教师、学生的投入。这也可谓是“课改”工作四要素。但是,要保证“课改”顺利进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行政领导的支持是建立在踏实的“课改”工作基础上的;学生的变化是争取家长和社会关心“课改”最有说服力的实证──但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行政管理机制是学校领导支持课改的“强心剂”;教师是课改的关键。可是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应对教师进行分梯队、分层面的培

训,使教师们都有不同程度成功的体验。

这是在整体实验工作中我们的深刻感受。那么,在具体的学科课程改革实验中对遇到的一些难题和困惑。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课改”把我们都置于同一起跑线上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堂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我们过去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行为方法,需要在课程实验中进行改革和发展。所以需要我们教师随之而“变”,不论过去是教学能手,还是教学骨干或普通教师,大家都没有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课堂教学的体验。怎样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课堂上怎样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怎样引导学生采取新的学习方式;怎样满足学生的需求等等,这些对于所有的教师都是陌生的事情。所以说我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要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步人“课改”的前列。那么,在具体的实施中又是怎样依据“课标”新理念,根据本地区、本校及学生的实际

进行教学呢?

二、教学中如何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健康放到了第一位。我们在贯彻健康第一的作法是:改变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运动技术传授的系统性”的现象。我们采取运动处方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我们先对学生的体质情况、心理特点、适应能力进行测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掌握学生的身体需求和个人兴趣,根据学生身体的状况、体能情况把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既能达成目标又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科学锻炼的方法,关注传授那些在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能终身有用的锻炼内容与方法。但是这里要说明一点,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不要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能是我们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如果我们的体育课没有运动技能就不能叫体育“课”,关键是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学习什么样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各种有关知识,把生理的、心理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社会环境、营养学等有关知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这样才能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兴趣是激发行为和维持行为的动力。过去我们有些老师的体育课是什么样呢?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体育课。因为我们体育课上的比较单调,过分注意教师会什么,而没有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情绪、兴趣。所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终身体育意识淡薄。我们要使体育变成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体育才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时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我们在这方面主要强调从兴趣人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在导入部分,分别按年段特点采取:情境导入、兴趣导入、设疑导入、激发情感等等,来吸引学生,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比如:低年级教学我们就利用一些童话故事和道具,采用表演、语言描述等

来开展情境导人教学。

另外,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过去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确定,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内容和具有地域特点、民俗风情的运动项目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还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过去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常常忽视个体感受。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

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和教师制定的,对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尊重不够。现在我们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们首先通过与学生交谈和由班体育委员提供的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建议,来确定教学内容,把学生要求学习的内容与处方式教学相结合,采取一课多内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活动,并且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的同时,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怎样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的做法是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做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以及个性的基础上,在教学教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了体能分组法、技能分组法、友伴分组法、爱好分组法等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练习效率。

体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个人身体的能力相近的那部分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教学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受益,起到保证作用。我们过去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习惯于按学生的自然排队分组,学生按身高依次排列,这样每组里学生身高的差距大,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过去在进行课堂教学练习时,经常给学生造成“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现在我们课堂上采取了体能分组等多种形式以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各尽所能,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技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对某一活动内容的学习,在掌握技术和活动能力相近的情况下分为一组,从事练习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方面,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过去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认知上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一节课上统一学生的练习内容,统一的动作,统一的教学重点、难点,这不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把学生按技能分组,引导学生,切合实际地建构技能,这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

爱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的个人爱好,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的形式。这一分组有一个前提,即学生的爱好是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这种分组能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喜爱“玩”什么,有多少种需求,按需求设计课程。

友伴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之间的性格感情,友情相近的一些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练习的组织形式。这种分组对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较大作用。

这些分组方法,要根据活动练习的内容来选择。比如,教学比赛,就不能采取体能分组。我们的实验证明,一方面没有任何一种分组形式,适用于所有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体现个体差异,为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结合评价工作,充分的关注、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过去习惯于在每学期某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进行一次测试。以此来做为学生的学科成绩,这样的终结性技术与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实验中改革了评价方法,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到活动中的情感投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到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到学生的活动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我们把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做为了解学生有关情况和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并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作用,为以后确立课程目标收集有利的依据。

具体作法。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科成绩记录卡,卡片上设有体能成长记录栏,机能发展情况栏,技术能力提高程度栏,情感表现栏,身心适应能力栏等,并在每栏中画有基础星六个。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成绩突出加星、成绩下降或不前的,减星的方法来评价小学阶段体育学习情况。学科情况在每个学年的代表星的周围利用加小星的方式评价学年和学期的学科成绩。加星的依据通过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家长

评价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进行。

此表在低年级由教师管理保存,高年级由班级统一管理或装入成长记录袋,用的时候拿出来,由评价者添写。评价这项工作是复杂的,虽能细化,但很难精确。有许多评价的内容是无法用量化的东西去衡量的,所以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是在探索之中。但我认为任何一个人也拿不出一把能衡量全国学生的尺子。因为,地域的差异,民俗的差异,社会条件的差异,人本身的差异,制约着我们,难以制造出这样的“尺子”。只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评价要体现质和量的统一,评价的方式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我们的做法是从开始上学到最后小学生毕业,从每节课表现到每一个学期的成绩,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

价。

我们的评价力争做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评价中我们除利用科学数据以外,还在学生兴趣方面做文章,为提高兴趣、体现差异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在老师提出的多个内容的范围内自己选定的,学生非常有兴趣去从事这一活动。

也就保证了学生能受益。

第二篇:感悟新理念

感悟新理念、体验新课程、探索新方法

校本培训之组内培训 体艺组 主讲:邹江水

时间:2011年4月6日第八节课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堂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我们过去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行为方法,需要在课程实验中进行改革和发展。所以需要我们教师随之而“变”,不论过去是教学能手,还是教学骨干或普通教师,大家都没有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课堂教学的体验。怎样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课堂上怎样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怎样引导学生采取新的学习方式,怎样满足学生的需求等等,这些对于所有的教师都是陌生的事情。所以说我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要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步人“课改”的前列。那么,在具体的实施中又是怎样依据“课标”新理念,根据本地区、本校及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呢?

一、教学中如何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健康放到了第一位。我们在贯彻健康第一的作法是:改变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运动技术传授的系统性”的现象。我们采取运动处方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我们先对学生的体质情况、心理特点、适应能力进行测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掌握学生的身体需求和个人兴趣,根据学生身体的状况、体能情况把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既能达成目标又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科学锻炼的方法,关注传授那些在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能终身有用的锻炼内容与方法。但是这里要说明一点,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是不要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能是我们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如果我们的体育课没有运动技能就不能叫体育“课”,关键是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学习什么样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各种有关知识,把生理的、心理的卫生保健知识和社会环境、营养学等有关知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这样才能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兴趣是激发行为和维持行为的动力。过去我们有些老师的体育课是什么样呢?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体育课。因为我们体育课上的比较单调,过分注意教师会什么,而没有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情绪、兴趣。所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终身体育意识淡薄。我们要使体育变成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体育才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时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我们在这方面主要强调从兴趣人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在导入部分,分别按年段特点采取:情境导入、兴趣导入、设疑导入、激发情感等等,来吸引学生,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比如:低年级教学我们就利用一些童话故事和道具,采用表演、语言描述等来开展情境导人教学。另外,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十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过去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确定,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内容和具有地域特点、民俗风情的运动项目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我们还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过去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常常忽视个体感受。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和教师制定的,对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尊重不够。现在我们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们首先通过与学生交谈和由班体育委员提供的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建议,来确定教学内容,把学生要求学习的内容与处方式教学相结合,采取一课多内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活动,并且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怎样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的做法是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做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以及个性的基础上,在教学教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了体能分组法、技能分组法、友伴分组法、爱好分组法等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练习效率。

体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个人身体的能力相近的那部分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教学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受益,起到保证作用。我们过去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习惯于按学生的自然排队分组,学生按身高依次排列,这样每组里学生身高的差距大,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过去在进行课堂教学练习时,经常给学生造成“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现在我们课堂上采取了体能分组等多种形式以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各尽所能,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

技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对某一活动内容的学习,在掌握技术和活动能力相近的情况下分为一组,从事练习活动的分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方面,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受益。过去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认知上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一节课上统一学生的练习内容,统一的动作,统一的教学重点、难点,这不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把学生按技能分组,引导学生,切合实际地建构技能,这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

爱好分组法是指按学生的个人爱好,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的形式。这一分组有一个前提,即学生的爱好是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这种分组能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喜爱“玩”什么,有多少种需求,按需求设计课程。

友伴分组法是指按学生之间的性格感情,友情相近的一些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活动,练习的组织形式。这种分组对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较大作用。

这些分组方法,要根据活动练习的内容来选择。比如,教学比赛,就不能采取体能分组。我们的实验证明,一方面没有任何一种分组形式,适用于所有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体现个体差异,为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结合评价工作,充分的关注、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过去习惯于在每学期某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进行一次测试。以此来做为学生的学科成绩,这样的终结性技术与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实验中改革了评价方法,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到活动中的情感投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到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到学生的活动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我们把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做为了解学生有关情况和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并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作用,为以后确立课程目标收集有利的依据。

具体作法。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科成绩记录卡,卡片上设有体能成长记录栏,机能发展情况栏,技术能力提高程度栏,情感表现栏,身心适应能力栏等,并在每栏中画有基础星六个。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成绩突出加星、成绩下降或不前的,减星的方法来评价小学阶段体育学习情况。学科情况在每个学年的代表星的周围利用加小星的方式评价学年和学期的学科成绩。加星的依据通过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进行。

此表在低年级由教师管理保存,高年级由班级统一管理或装入成长记录袋,用的时候拿出来,由评价者添写。评价这项工作是复杂的,虽能细化,但很难精确。有许多评价的内容是无法用量化的东西去衡量的,所以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是在探索之中。但我认为任何一个人也拿不出一把能衡量全国学生的尺子。因为,地域的差异,民俗的差异,社会条件的差异,人本身的差异,制约着我们,难以制造出这样的“尺子”。只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评价要体现质和量的统一,评价的方式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我们的做法是从开始上学到最后小学生毕业,从每节课表现到每一个学期的成绩,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

我们的评价力争做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评价中我们除利用科学数据以外,还在学生兴趣方面做文章,为提高兴趣、体现差异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在老师提出的多个内容的范围内自己选定的,学生非常有兴趣去从事这一活动。也就保证了学生能受益。

第三篇:观摩优质课,感悟新理念

观摩优质课 感悟新理念

在学校领导安排及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12月17--18日,我有幸在西安参加了省教科所举办的“第一届陕西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大讲堂”活动。活动期间,我聆听了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委会王永春老师做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题报告,观摩了两节微课、6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做课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教研员深入骨髓的精彩点评、课改前沿学校耳目一新的微课研讨和省教科所潘燏主任引人深思的总结发言,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就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分享与大家:

一、再学新课标,再悟新理念

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委会的王永春老师做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题报告,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双基与变式练习)和弱项(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创造性)。他利用课例详细介绍了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所应渗透的十五个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即抽象的思想、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推理思想、方程和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变换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假设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算理算法思想。他个人认为13年课程改革,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很好的发展,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他指出: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他说:对于学生而言,小学学习六年、初中学习3年、高中学习3年,这12年每年都要学习数学,很多人甚至上了大学还要学习数学,课本有几十本。也就是说,从小学到高中,数学书越学越多、越学越厚。那么如何能够越学越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掌握双基、提炼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思想方法。他的讲稿一共整理了158张,对《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解读非常详细,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教材的内涵,如有需要了解的老师我可以发到你们QQ邮箱里。

二、学习微课,感知教学真谛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微课”这个新名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通过学习我发现“微课”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微课主要通过录像展示教学中的精彩片段,例如对重难点的处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同时教者还可以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在展示的两节微课中,我印象深刻的是西安纺织城小学数学工作坊的五位老师展示的《体积和容积》,他们从“导”、“交”、“悟”、“用” 四个环节为我们诠释了“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三个步骤,所以又称为“四环三步”。教学中教师利用动画《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实现了导趣、导疑、导学的目的。交就是交流互动,探究新知。教学中学生借助课本中的方法探究“土豆和红薯谁的体积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搞清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难点是什么,怎样学习疑惑才能得到解决,思维才能得到启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自主探究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达到了“学生与课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用就是训练应用,积累经验。这一环节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梯度练习,完成“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拓展应用”三个步骤。

在展示的过程中西安纺织城小学数学工作坊的五位老师,个个身着整齐的工作装,意气风发,四人互相质疑解疑,别具一格的展示形式,不仅为我们清楚的展示了“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我们还看到了教师的教学风采,这所学校的文化底蕴。

三、观摩名师风采,领悟教学方法

17日下午至18日,大会安排我省历届在全国或在省上参赛获奖的优秀教师现场作课。安康市平利县城关小学的吕蒙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榆林实验小学何小华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西安小雁塔小学安沛宁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西工大附小王媛媛老师执教

在上课之前,董老师先出示四组从网络上搜集到有关董琳娜的个人信息,学生发现这些信息与董老师的身份不符,学生认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教师很自然的揭示课题。在课堂上围绕身份证号码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与探索,结合学生搜集的身份证信息,学习身份证号码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通过“15位与18位”, “双胞胎兄弟”的身份证比较,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身份证号码的科学性和唯一性。教学中,董老师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设计了“协助民警找罪犯”的活动,给出一个身份残缺的身份证号和一张残缺的银行卡号,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判断并分析一下哪个是罪犯。一系列解决实际生活的有趣味性的题目让学生及在场听课的老师大开眼界,最后通过自编学号,进行扩展与延伸。“学以致用,学有用的数学”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学自始至终关注生活,又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新时期、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大胆实践,改进教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言他人之所未言,发他人之所未见,示他人之所未知,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和风格,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最后,用一段纺小的寄语与大家共勉:愿所有的男教师都成为高富帅,高于眼界,富于实践,帅在素质,愿所有的女教师成为白富美,白于品格,富于思维,美在心灵。

第四篇:感悟数学教学新理念.

感悟数学教学新理念 体验数学学习新方式

嵊州市甘霖镇中 钱英

自从进入新世纪,我国就掀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恭顺、缺少自信,自然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必须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那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主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呢?本文将结合这几年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案例,谈谈本人的思考与尝试。

一、准确进行教师角色定位,变层级型学习为平等型学习。

众所周知,层级型教学方式是应试教育的主导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被看成是知识的垄断者,是“讲坛上的圣人”。而学生只是课本与教师的奴隶,教师指向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恭顺”与“服从”是其显著特征。而平等型学习就是要摈弃层级,教师与学生位于同一层面,是平等的,教师只能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从教学中的主角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就能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就会处于活跃与积极状态,从而使知识的传递与获取通畅,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案例1:教学内容:打折销售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带零钱。

教师活动:教师先在全班宣布活动内容:模拟商品销售过程,然后拿出一盒铅笔,放在讲桌上,旁边立上一小牌:只批发,不零售,一捆1.5元,每捆10支。

学生活动:(在教师鼓励下)学生A拿出三元钱,上前找老师批发了两捆铅笔。然后将包装拆开,拿着铅笔在教室里来回零售,并作宣传:“与学校小卖部的铅笔价格一样:0.25元一支!”他宣传了一会儿,见无人购买,就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买一只如何?”老师摆摆手:“我觉得你的铅笔的价格有点贵,同学们说,是不是?”大家回答:“是!”这时学生B站了起来:“能不能比外面便宜一点?”于是大家纷纷开口还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学生A大声宣布:“挥泪大甩卖,八折优惠!”于是大家在笑声中掏出钱来,很快就将铅笔买得差不多了。

教师活动:在演示活动完毕后,提出问题:在以上演示中,学生A销售铅笔的成本、标价(喊价)、实际售价、利润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到学生中参与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出: 成本+提高价=标价

标价×打折的数=实际售价

利润=实际售价-成本

教师活动:

1、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成本标价乘打折数实际售价

2、多媒体演示:商场的一些画面:商品的标价、打折促销的广告、商品的销售等。学生活动:一边看一边轻声议论、交流。

教师活动:在学生看这些画面后,引入新课,画面切换为师生要共同探讨的例题。简析:这节课创设了与实际生活中极为相近的商品销售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准确地进行了角色定位: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传授变为了师生之间共同的知识分享与理解,同时,在开放的心态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显,主体性得到了凸现。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他(她)们已有了初步的价值判断标准,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他(她)们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一般不主动,而对新颖别致的数学活动则是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力安排学生进行数学游戏、知识竞赛等一些新颖别致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形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

案例2:教学内容:字母能表示什么?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画面、湖泊、荷叶、荷花、青蛙。在演示过程中,播出的童声演唱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

播放完后,教师提问:你能把这首儿歌唱下去吗?

学生活动:积极举手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如果有的学生由于紧张而唱错,教室就出现一片笑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活动:你能把这首儿歌唱完吗?能把任意只青蛙的嘴巴、眼睛、腿都表示出来吗?

学生活动:结合小学对字母的初步认识积极举手发言:用字母表示,唱完儿歌。教师活动:在学生唱完儿歌、兴趣最高时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字母还能表示什么? 简析:这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很符合初一学生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这个很受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让学生摆脱了心理上的压抑与紧张,使气氛特别活跃,连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学生会自觉地把“数字儿歌”向“字母儿歌”发展,从而导出新课问题。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创造成功的喜悦与幸福中,就会形成主动探索问题的高潮。

三、注意营造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学习习惯,及敢于大胆设想、创新的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是创造性劳动的动力因素及基本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能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去思考、探索,在此情境下,学生就能大胆设想,敢于创新。从而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方式和习惯。

案例3:教学内容:100万有多大?

课前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12组,每小组发一架天平,且自带一些大米。教师活动:放录音讲故事,古代国王给发明国际象棋的大臣发奖。大臣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放一些米粒,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依次放8粒、16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嘲笑这个大臣太傻了,但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1格上的米粒。”请同学们帮这位国王算一算,第21格上大约有多少粒米?

学生活动:同学们快速拿出计算器,并轻声交流,最后算出为220=1048756粒。教师活动:如果大臣要把这100万粒米带回家,请你估计:100万粒米有多重?怎样把它们运回家?同时出示课题:100万有多大?

学生活动:学生互相交流回答出各种情况:估计有1吨,用卡车运回家;估计有100千克,用三轮车运回家;估计有50千克用,自行车驮回家;估计有10千克,用手提回家……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计算一下100万粒米的重量?

学生活动:大家在若有所思时,一学生抢先答:先称出一粒米的重量,然后乘以100万。但很快有人反对:一粒米太小,无法称。有人又提出:先称500克大米有多少粒,再来计算100万粒有多重。但接着又被推翻,500克米的粒数太多了。最后讨论出方法,可以用天平少称一些米的重量,以此再来计算100万粒米的重量。

教师活动:在学生已经跃跃欲试的情形下,安排教材上的小组活动:用天平测量、估计100万粒米的重量。

简析:这节课创设的情境很有意义,对学生颇有挑战性,因为从情境中产生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都不能很快地得出自己满意的答案。正是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地参与,并且努力思考,互相交流,这样就营造出了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方式和习惯。

总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也就是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只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各项数学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形成丰富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第五篇:感悟新课程、体会新理念

感悟新课程,体会新理念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其全新的教材设计理念及教学思想的确实人耳目一新,但基于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所限,新课改理念如何落实,仍使人感到有些困惑。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

今年我校05级新生使用新课标化学教材,其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所有施教者是一新生事物,同时也是对老教材教学理念的一种冲击。笔者就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困惑谈几点感受:

一.感悟新课程化学教学的性质

新课标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点与老教材《化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思想相吻合,所不同的是人本思想更为明显。同时新高中化学课程又提出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既区别于老大纲对学生情感态度和技能能力的培养,又使其内涵进一步拓深。

二.感悟新课程理念的进步

新教材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这一人文思想在原有教学大纲中是不曾提出的,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人本原则。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这样避免了只依靠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是新课程人性化的另一体现。

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教师教学功能体现,对教师再教育只字未提,而新课程标准中却明确提出“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这一角度看,新课程对受教者和施教者双方素质的全面提高同等重视,因为高师出高徒。

三.感悟新教材全新的设计思想

原有教材章节编排顺序,是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交替排列。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为理论提供学习素材,同时又为理论提供应用素材。这一编排顺序是老教材最成功的一点,但仔细分析这很大程度上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不足。而新教材分模块学习,每一模块内部都有一清晰的学习主线,比如,《化学》1(必修)以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将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理论知识作为案例进行剖析,教给学生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以怎样的程序探究物质的性质。同时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应用有机结合,例如,《海洋中的化学元素》一节,因为镁、溴等元素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性质,同时还要学习它们的提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与用相结合,使化学走入社会、贴近生产,提高学习兴趣。整册教材教学思想非常明显,就是教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方法和探究事物的思想。同时使学生在过程中认识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了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了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编排思想避免了单纯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观念。

四.几点困惑

困惑一.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高考到底怎样考?对所有任课教师而言,还是个未知数。因为对大数农村中学而言,评价教师、评价学校,高考升学率仍是一个重要指标。怎样将新课标教学与高考有机地结合,笔者及广大教师感到非常困惑,同时也在孜孜探索。

困惑二.因为教材的相关内容是建立应用基础之上的,某些内容原有教材是重要知识点,而新教材没有,我们讲不讲?从另一角度考虑,在该册教材没涉及到的知识点,在后续教材中是否还能出现,现在我们是否需要补充?

困惑三.根据现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时数,以及现有教材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颇有一定的难度,总有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感觉。同时也感觉到在限定课时数内,学生学的情况如何,老师心里没底。

困惑四.新课程安排了较多活动.∙探究课、试验∙观察、资料搜索等内容,从农村中学现有的教学资源配备而言,有点理想化。毕竟农村中学经济条件较差,教学资源配备不够完善,所以有些课或有些活动,只能流于形式,很难起到预期效果或很难按新教材思想实施,相关活动及内容我们应怎样处理?

困惑五.新一轮课程改革虽已全面实施,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教师却仍按老教材的思想和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一节的教学中,主体思路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完成-2价、0价、+4价、+6价等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了解二氧化硫和硫酸相关性质。然而有很多的教师却不能把握这一思想,将该部分内容拆解为二氧化硫、硫酸两块进行讲授。在教材中对硫酸的介绍只有三行文字,而有的老师却能讲授一节课,显然对新课改观念理解不深,同时明确说明对初中教材了解不够到位。教师的观念应如何尽快转变,我们困惑。

五.应对策略

新课改在全省已全面展开,无论我们习惯不习惯,接受不接受,它总要按照自己的既定程序实施和运行。笔者认为,对于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做到下几点:

1.不应墨守陈规、抱残守旧,而应加强学习、积极探索,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吃透新教材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课改探索的排头兵。

首先,认真研读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尽可能的理解透新课程理念和性质,对各部分内容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在教学实施中做到既不偏离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思想吃透、用活。

其次,认真钻研新课标教材,不仅是本学期使用的教材,而且是整个阶段本学科体体系所有教材,比如,对化学学科而言,在高一上学期,不能仅限于研究《化学》1(必修),而应将所有高中各模块教材全部研究透,研究透各模块的设计思想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也就是理清整个高中化学教材的脉络,授课过程中才能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讲,那些不需要讲,以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快教学进度。

2.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对于新课程理论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能只限于写几百字的读书笔记,写几百字的论文。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多外出学习,多请专家或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作报告、谈感受,加强交流。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拓展视野,更新知识。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范例。但目前基于新课程的要求和农村中学的设施配备,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编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和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的兴趣。校本课程教材在编写时,要有内容编排体系、呈现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辅助材料或信息等;同时应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使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校本辅导资料的开发要做到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同时习题在开发时,要注意题型尽可能的要新。并且思考题、讨论题和开放性题目都要有一定的比例;要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有助于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感悟新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悟新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拨云见日 感悟国培新理念

    拨云见日 感悟国培新理念转变观念 谱写教育新篇章 ——国培学习成果汇报材料 金秋九月,我有幸参加了南京师大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难得的机......

    走进现代与经典,感悟数学新理念

    走进现代与经典,感悟数学新理念 -----参加26届现代与经典数学研讨会有感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4月20日--22日有幸在古都南京参加第2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新理念下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教学

    浅谈新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感悟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感悟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内江市东兴区新店乡中心校邹学友 电话:*** 邮编:641106 巧而新的数学课堂导入犹如暴风雨前的闪电扣人心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环保新理念

    环保新理念——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

    新课程新理念[定稿]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

    新理念心得

    “一德四新”之“新理念”心得体会 竹林乡小学 姜月淋 2013-3-19 通过学习,明白“新理念”,就是要我们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

    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在《狼性教育》的封面写着这样两句话:“培养强者的最强音,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强者不是宠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竞争中脱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