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察杜郎口中学有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考察山东杜郎口中学有感
永安职中 吴跃
到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时间虽然很短,但感触蛮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颇多。
一、重精神轻物质。我们参观食堂,孩子们正在用晚餐,孩子们吃的是馒头、玉米羹、小菜,不见大鱼大肉,老师也是一样,但是孩子们不觉苦,充满着朝气,面上洋溢着自信和快乐。这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当代教育人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教师敬业。老师们一到学校便忙碌起来,一会上课,一会听课,一会和学生交流。我听一位来杜郎口中学学习的新疆同仁说,杜郎口中学有一个理念:要让学生掌握,首先要自己掌握,学校校长可以随时抽查老师是否掌握当堂课教学的内容。杜郎口的老师是辛苦的,敬业的,值得尊敬的。
三、真正做到课堂由学生做主。杜郎口中学的“10分钟加35分钟”模式和“0加45分钟”模式,老师们放手让学生“预习——展示——反馈”,老师当孩子们的助手。孩子们在课堂上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老师的要求,逐一完成,充分展示,及时检测和反馈。通过实地考察,他们的模式是实实在在的,真正做到课堂由学生做主。
四、课间操有特色,一方面组织有序,学生做操认真,另一方面以班为单位的展示(讲励志故事和播报新闻)效果很好。学生做操时,纪律严明,动作统一规范,组织有序,队伍收发自如,像一只充满战斗力的军队。课间操结束后每个班轮流展示,我们有幸欣赏到八年级某班的“凿壁偷光”故事,学生的表演展示几乎接近于完美。
其实,感触远不止这些,我认为到杜郎口中学考察收获多大的是观念的更新:课堂完全可以学生做主。我们务必相信学生,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我将把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尝试用到课堂上,为沿滩教育“双新”行动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杜郎口中学考察心得
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苏合初级中学
杜郎口中学,一所边远的乡镇中学,几年之间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茌平县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亲赴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的机会,本周一我们一行人带着激动、期盼的心情,带着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疑问赶赴杜郎口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经过深入课堂听课,对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本人深受启发。下面,就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向各位领导、老师作一简单的汇报。
车一到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主、自信、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巨幅标语,进入校门便感受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理念,如:“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当时看到这些标语,我在想,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吗?我们的学生提出问题都没人回答,是不是提前准备好了课,让我们看表演?带着怀疑的态度我走进了教室,深入课堂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和我想象中的课堂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在:首先,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无任何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室的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间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
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教室前面的讲台没有了,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平面。其次,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同时开放的,无论哪个班哪节课你可以随便出入教室进行听课,这说明人家并不是因为有听课的刻意准备的,排除了做秀的可能性,而且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郎诵,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座、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真是难以置信。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在展示环节中,几乎全部学生都有板演的机会(展示学习内容、互评互改等);教室内的黑板不够,连地板、走廊都利用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是学习的主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简言之:主要经验为――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较好的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陈培瑞研究员总结了杜郎口中学开放式教学经验。他说杜郎口中学开放式教学经验是冰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他把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定位为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典型经验,它触及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层次问题,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是原生型的、土生土长的经验,其做法与经验与新课改的要求如出一辙,其精神实质用40个字概括为“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 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回答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问题,回答了课堂必须开放也能开放的问题,解决了教学既定目标与延伸目标的关系问题,学生自主参与面向全体的关系问题,学生自我发现与教师点拨的关系问题。回答了教改与升学率的增长关系问题。回答了把教育教学改革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问题。
杜郎口中学经验的意义在于,一是彻底地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主动地学的做法,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他们的经验证明了先进的课程理念在农村学校同样可以生根发牙,开花结果。二是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教改要有条件,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勇敢的开拓精神,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也能搞课改。三是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做法是实实在在的,是脚踏实地的,成效是显著的。四是杜郎口中学的先进典型是原生的、开创的、扎根本土的,但不是天生的,是学校领导与教师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摸索、探索、研究的结果。
而反观我校教学现状,课堂上演的仍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反思我个人的课堂教学,虽然也试着把新课改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仍摆脱不了教师讲为主导,满堂灌,对学生不放心,学生被动地听,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论你设计的课有多精彩,有多新颖,学生还是在你的引导下步入你所设的陷阱之中,你所设计的,并不一定是学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为主体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杜郎口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学校组织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目的,就在于如何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教改之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勃勃生机。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全体老师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共同努力,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转变为现实。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从我们的课堂开始做起。我准备结合我班实际和学科情况进行如下尝试:
首先,召开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组织学生观看课堂实录,向学生提出课堂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其次,在班内营造新课改的文化氛围,如张贴标语进行语言激励,改变课堂布置,重新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对面
而坐,便于交流。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第四,把学生课桌上的书墙撤出,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资源共享,解决书墙交流障碍。把教室后的黑板报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学生的展示空间。第五,个人结合化学课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尝试,让学生动起来,还课堂与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只是我个人学习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后的一点感悟和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苏合初级中学 赵 蓉
2010年11月24日
第三篇:杜郎口中学参观有感
参观杜朗口中学有感
刘秋月 2008年5月
杜郎口中学参观有感
从杜朗口中学回来至今,一直被存留在脑海中的记忆感动着,感动于那些淳朴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探索,感动于那些能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们„„ 同时,对一句教育名言“教育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渴望的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这就是这个中学教育成功之处。
他们学校教师们敬业的精神让我敬佩。老师和学生那种不怕困难、不服输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钦佩。短短的半天的时间,让我最惊讶.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学生的自信.骄傲和课堂上“舍我其谁”的那种霸气。一个农村中学,而且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村中学,他们没有时尚的打扮,没有CD随身听,更没有MP3.MP4这些我们课堂随处可见的高科技产品,但这些都没有让他们自惭形秽,而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面带微笑.溢满自信.骄傲的高高抬起的脸庞。自发到杜郎口学习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绝,每天平均四、五百人,而面对而我们这群外来者他们个个仪态自然大方.声音干脆洪亮,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就像一个个明星大腕,他们的那种大家风度,那种个人.群体的高素养让我汗颜,单就这一点,我们的学生能做到吗?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基本模式是“三三六”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流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的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基本不讲课,学生自主学;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成了杜郎口人的追求。由动而活,由活而生成、发展,“动而活”是杜郎口的课堂灵魂。学生们在课堂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收获知识,收获成功,收获自信和快乐。教师由教书匠变成了研究型教师,由传统模式下的“主演”变成了“导演”。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追问、点评、拓展、提升规律、评价。杜郎口的教室里课桌只是一种附属品;杜郎口的教室内外都是黑板,有人说:杜郎口把其运用到了及至,黑板简直就是“魔板”;杜郎口的教师只上三种课: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
预习:《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过程就是预习。”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就是凭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过程。预习是学习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就是学习的第一核心。
杜郎口模式,最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将“预习”搬上正式课堂,创设了“预习课”,具体时间依据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而定,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是十几分钟不等,以学生小组活动和自学为主。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整堂课成败的核心,只有充分的预习,才能解决学生“欲说无言”的问题,才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才能完成反馈模块中回归性、回扣性的检测。而这一“充分”的预习课又是经过一层层延展,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连学习目标的设立也是由学生自学后通过对文本的把握,与教师对课标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出来的。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也让学生在课堂有“成果”可以展示。
在预习中学生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是文科会利用歌曲、相声、舞蹈、快书、小品、图画等自编课本剧,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本中的一个重要的片断,引发出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打破了统一答案、唯一答案,信息量几十倍的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用无尽无休来表达,杜绝了千人一面。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的能力。
在展示课上,每一节的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根据内容不同每个组的展示方式不同,展示标题也不同,有时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有时是“锦上添花”老师在展示课上仅仅起到点拨.强调.总结的作用。
杜朗口的老师之所以在展示课上轻松自如,源于他们在备课预习提纲上的深厚功底。值得一提,我听了两个老师的数学课,他们所出的题目完全一样,足见集体备课之实效。真正彰显了只有成功的团体才有成功的个人。我非常佩服他们老师的将落实进行到底的实干精神。每一节的预习内容都让每一个学生完完整整的整理在作业本上,从学习目标到拓展延伸.反馈。中间重要的公式还用红笔圈圈点点.勾勾划划,预习笔记整整齐齐。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纠错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错题多的多整理,少的少整理,不予以量化管理,在每个错题后面都写上自己出错的原因。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自己粗心大意,做错了这道题,自己一定改正。我觉得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我们的课堂作业本可以转化成学生的纠错本,即可以是课本上做错了的题也可以是试卷上做错了的题,都让学生整理到纠错本上。这样将学生的改错一纳入了正规二是将改错落到了实处!
杜朗口的反馈环节很灵活,这里的反馈是指展示后的5分钟的小检测,结果由组长检查。如果当堂没有时间小反馈,就会自动移到下一节课当堂检测,永远不会丢弃这一环节。
通过看杜朗口的课堂,我感到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源于充满灵性,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汪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何教法都无定式。杜郎口的学生没有课外作业;杜郎口的学生名言随处可见;杜郎口的„„杜郎口的改革创举大胆创新,令人耳目一新,怦然心动。杜郎口的改革经验丰富多彩,让人爱不释手,难舍难弃。心动和震撼过后,静心沉思。新课的观念只有付诸于实践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哪种挂在嘴边,写在纸上的“改革”只能装簧一时的门面,行动起来“救救孩子”,让唯我独尊、一言堂式的非人道教育谢幕,为孩子们闪亮登场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孩子“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的愿望变为现实。
第四篇: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解读
“ 三三六 ”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 三三六 ” 自主学习模式的前 “ 三 ” 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 “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
所谓立体式就是:学习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才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 “ 三 ” 为自主学习“ 预习— 展示 — 反馈 ” 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的预习,教师需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作、散文、诗词、细节描写 „„ ;歌曲、相声、舞蹈、快板、小品、双簧、歌谣、口诀、图画等,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并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由一朵花引发出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打破了统一答案、唯一答案,信息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用无尽无休来表达,杜绝了千人一面。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也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间。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成果,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依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中的一员。展示过程需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示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是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示,又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我们称之为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就像学生打菜的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示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示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对前面的学习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要突出 “ 弱势群体 ”,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力争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充分利用 “ 兵教兵 ”、“ 兵练兵 ”、“ 兵强兵 ” 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如存在认知差异,要 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可以结成若干对,利用优生的辅导,既让学困生吸取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学困生绝处缝生,迷惘的十字路口辨明了方向,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课堂是多边课堂,几对、十几对、几十对全方位,学习是主动的,参与是积极的,获得也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无论是被帮的,还是提供帮助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因为主动,所以才能有高效率。
“ 六 ”,即展示模块 “ 六大环节 ”,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室三面全是黑板,学生随时爬黑板或默写或解题或争论或评议,学生站着的、写着的、大声说着的、趴着倾听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起来。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
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预习、展示、反馈是三个紧密相连的模块,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反馈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是展示的前奏,预习不充分决不展示。当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时,对所学习的内容,需要全面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初步达成学习目标,然后才能进入展示模块。当学生整体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时,预习模块可以用分解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带着不同的任务去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两个小组共同担负相同的任务,展示时通过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展示模块的目的是提升,展示应在知识的生发点、易错点、拓展点处实现知识的上挂下联、左顾右盼,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展示的落脚点在于对知识的全面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归纳出规律和方法,达到提升的目的。“举一反三”就是要让学生从一点出发,把握一类。用三种方法解决一题的价值,永远大于用一种方法重复练习几十道题。用多种方法解决一题,培养的是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用一种方法重复练习几十题,带来的只能是解题的熟练度,但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加重学生的负担,引发厌学情绪。“举一反三”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点生发出去,看透、看精,实现知识的整合,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内在规律。反馈是回归性的检测,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对弱生是学习目标的再次强化和全面达成,对优生是再次提升。反馈不单是反思、问答、对子互查、练习和测验,反馈是对子之间、小组之内、组组之间的多边活动。反馈可以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独立的一节反馈课。可以是章节反馈,单元反馈,也可以是复习反馈、练习反馈、测评反馈。反馈中既有自主反思,也有展示提升,还有穿插巩固。总之,反馈的目的是全面的、全体学生的对学习目标的再次达成和提升。
“ 三三六 ” 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 “ 点拨 ”。杜郎口把这种特色叫做 “10 + 35”(即教师讲解少于 10 分钟,学生活动大于 35 分钟),或者 “0 + 45”(教师基本不讲)。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让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同时用心灵、用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 台上 ” 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 “ 台下 ” 学生或蹲、或站、或座、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 时 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 “ 谆谆教导 ”,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第五篇: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模式与课堂改革
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学校管理问题。
第一,是环境
首先要为教师建立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具有一支有较高的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事求是地讲,学校的教学工作,领导班子是关键,只要领导班子过硬,敢打硬仗,能够以身作则,再加上认真负责,没有一个学校办不好!
通过长期的探索,我们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这十大素质是:
第一,登高望远,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第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奉献品质;第三,从小事抓起,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第四,勤于交流,促优正劣的改革勇气;第五,善于合作,取长补短的进步要求;第六,努力学习,完善自我的探索态度;第七,关心集体,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第八,关注科研,总结规律的创新思想;第九,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民主观念;第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的主体理念。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实践,我鼓励老师们争创一流、努力工作、敢为人先,建立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在我刚到杜郎口中学当校长的时候,前一任李校长对我说,在当时已经几年领跑中考的湖池中学,有一个好的校风,有的老师成绩差,自己就偷偷地流泪。当时,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到了现在,我们杜郎口中学的不少老师,课堂出现了问题、教学的成绩落到别人的后面,也偷偷地流泪,主动到有关的领导跟前作检讨、表决心。
有了这么一个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取得成绩是必然的。
第二,是信念
我们有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也就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我们从1998年开始搞教学改革。从那时起,我们的课堂评价定位就是不看教师看学生。课堂中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现在每次听课,每次考核,每次公开课、观摩课,我们都是从四个方面对课堂进行评价。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第三,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比如,语言、表情、动作,对知识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个人的才艺展示;第四,生成。生成是每节课最精彩、最宝贵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从1998年到现在,不看老师看学生,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因为不管是应试也好,学生终身发展也好,还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创新的人才,未来都是落在学生自己一个人身上。第三,是一个机制
这个机制,我们贯穿着两点。
第一点,要立榜样,树典型,让更多的人成为教改的行家里手。我们每学期要评选校级名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校级十佳。每次获得荣誉的老师,都能予以一定的资金鼓励。邓小平曾经所过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是让一部分同志成为教改的先锋。现在我们的教师有四个层次,最高的叫专家教师,第二个层面叫能手教师,第三叫优秀教师,第四叫进步教师。专家教师每个月500元的工作补助,能手教师每月300元,优秀教师每月150元,进步教师每个月80元。
除了评选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每个月都要组织一次领导班子观摩课,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普通老师的达标课,薄弱老师的过关课,很差老师的追踪课。并且对一而再、再而三不达标的老师,提出了一谈二警三停的管理机制。一次不达标要进行谈话,两次不达标在教学会上予以警告,三次不达标要停课一周,到优秀教师的课堂去培训,去学习,去锻炼。五年坚持下来了,每月一轮。
第二点,就是评定。我们现在提出要日清周结,学校领导班子每天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反馈。在前一段,我们是上午第一节课前,由分管领导对老师前一天下午的工作进行公开反馈,包括听课、1查各种的材料和对学生的调查。现在上午第一节课前,分别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代表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做点评。下午第一节课前,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三个综合学科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分析。
学校一贯坚持的业务论坛,在每周六下午,全体老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业务论坛已经组织了70多个专题,稿子如果堆积起来,已经有两米多高了。业务论坛是我们教本研究的一大优势,对老师业务理论的提高,对课堂技能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还组织各种评比。比如,三个年级主任要互评优秀、良好、一般,还要对自己年级的班级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待提高。评出来以后,大家要讲自己的亮点,把经验介绍给全校的老师们,同时也要讲教训。每个周末进行学科评比。对六个学科,要评出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两个进步,一个待提高。学校给评上第一名的教师每人奖励30元,良好的每人奖励20元,进步的每人奖励10元,待提高的不作奖励。
在一个阶段内,这个奖励是非常管用的。随着老师素质的提高,奖励对他们的作用会逐渐淡化,可是老师们对自己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会越来越重视。每次听课后,学校都会对讲课老师打分,并进行简评、反馈。有好几个老师都说,我的得分高一点低一点不在乎,给我指出缺点,替我找到需要改正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就收获很大。还有老师说,这一学期我得了几千块钱奖励我不在乎,可是在我的学科当中、年级当中,我是第几位,这是我人生价值的写照,这是我的尊严。
第四,也就是保障
我们的管理体制和其他学校有一定的区别,我们现在落实四层管理。第一层是校委,第二层是学科,第三层是年级,第四层是班级。
校委有一个验收评估小组,简称验评组,由一位校长任组长,由校长助理任副组长,还有三个成员,也是学校最有威信、教学最棒、能够得到老师们认可的三位。这个考评组每天都进课堂。我自己最大的体会是,我们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地点是课堂,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立足于课堂。现在我虽然事情比较多,还要坚持每周听课15节以上,平均每天三节。有时候两天没有听,再下一天要听六至八节。多听课、多评课,这是杜郎口中学的一个核心的、最有效的办法。
学科主任是本校同学科第一责任人。我们学校的教务处,最近几年已经变成了档案室。因为教务处的几个人,管理全校的教学有心无力,我们便呼吁,学科主任的位置就相当于一个教务处主任,把学科主任纳入到学校的主要领导成员。教学工作由学科主任全权负责。年级主任侧重于行政管理,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我们把班主任也纳入到学校教学的管理中,这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我们对班主任的最后的考核,就是对这个班所有任课老师教学过程、教学成绩综合的评价。班主任有聘任老师、管理老师甚至辞退老师的权利。
班主任工作反思
天下午听了杜郎口中学徐立峰主任的班级管理讲座,令我耳目一新。
杜郎口中学现在十六个班级,他们在班级管理上最大特点是处方管理和分层管理。其具体做法是班主任先根据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组织学生选出常务班长两个人,男女生各一人;再由常务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选出六名小组长,同样是品学兼优的同学担任,各小组组长轮流值日一天,为值日班长;最后,全班同学根据成绩,觉悟等平均分配到六个小组。每周班会课上,由常务班长和值日班长组织和主持召开班会,班会课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班长评方同学并排序,同时全班同学也可评议三个班长。这种做法不仅仅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长此以往地坚持,学生肯定个个很优秀,一定能成为英才。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累”、“苦”等 字眼突现眼前。在班主任工作中,自己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事无巨细,一一过问,一一检查督促甚至亲躬,长此以往,不仅累垮了自己,苦够了自己,还忽略了学生各种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学生对班主任的依赖越来越强,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多大的好
处。
徐立峰主任说:班主任应大胆“放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所起的作用越小越好,应让学生自主管理。这话说的很好,很有道理。
总之,“自主管理、分层管理”的这种做法值得我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之路
【编者按】:这里让我们跟随记者的步伐,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校园、课堂,同杜郎口中学的师生一道充分感受体验杜郎口中学因教学改革而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去哪里寻找我们的理想课堂?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革命”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陶继新 徐启建
没有讲台;教室里除了一面墙是玻璃窗外,其余三面全是黑板;老师在课堂上只准讲十分钟,讲多一分钟都要挨罚;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吵吵嚷嚷,像个集市;老师领着头,有人躺着学书中的人物,有人用笤帚当剑边舞边唱„„
有谁想象过这样的课堂?
但就是这样的一种课堂,让一个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在去年的中考重点录取中报名268人考上了267人,也让一个个害羞内向的农村孩子在生活中大胆活泼而充满了无尽的活力。
谁动了我们的快乐课堂?
杜郎口中学,这个偏居鲁西北山东省茌平县的一个普通农村中学,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让人很难相信它已经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偏僻闭塞,地处彻底的农村,周围都是大片的田地,连只砖片瓦都没有;设备简陋,不用说许多学校的基本配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视听教室等,就是像样的用来上公开交流课的音箱都没有;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老师正规师范本科毕业的很少,专科毕业的较多,甚至中师毕业的也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
有两个事实可以说明改革之前的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状态”:初中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而最为重要的是初中3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新上任的校长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也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在学校“活受罪”。一连许多天,崔其升拎着个板凳四下里听课。很快他就听出了“门道”:许多老师上的课,学生很不爱听。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上起课来,状如树干,举止单一,话似白开水,枯燥乏味,课堂上,死气沉沉,表面上看起来秩序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早开小差到了“爪哇国”,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桌底下你捣我一下,我踢你一脚,寻开心,闹着玩。一些学生家长更是告诉崔其升:“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
老师本来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传道者,现在竟然沦落到了“痛苦制造者”!家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崔其升的神经:“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灌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些究竟给教育带来了什么?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既然‘满堂灌’没有好的效果,我们能不能改?我们该怎么改?”
让课堂上的教师先活起来
1998年暑假之后,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拉开了帷幕,校长崔其升烧起了他的头三把火。崔其升的第一把火是量化指标。崔其升决定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为此,学校制定了3条量化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学校通过比例量化考评成绩,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量化指标的评价触动了教师的灵魂,他们开始思考一种前所未有的行动——由原来注重教师单独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的学。
崔其升的第二把火是上好“三课”。虽然有了量化指标的规定,但许多教师依然心存疑惑:我们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许多教师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况且对于杜郎口中学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新的课堂教学还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幻影。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改革课,若没有引领与实践,恐怕依然在教师的心里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为此,崔其升通过上好示范课、过关课和跟踪课等“三课”,让全校教师一步一步向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逼近。
崔其升的第三把火:“一谈二警三停”。在上好“三课”的同时,“一谈二警三停”的相应惩戒措施也在实施。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三年的改革尝试,不仅使学校摆脱了被撤并的困境,而且结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实。到2001年秋,一向在全县中考倒数第一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步至中游地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改革意识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一扫往日的沉闷与单调,澎湃激荡起改革的活力与生气。
杜郎口的师生关系
通过两天的深入学习,使我更深的了解到杜口课堂中老师是如何转换角色的。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精髓就是,老师由原来的主演,变为现在课堂上的导演,而学生由原来的观众和听众的角色转变为今天课堂上的演员。那么课堂中老师这种导演的角色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他们在课堂上是不是一言不发,在做些什么呢?通过学习让我看到了,他们导演的角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第一、知识性的点评及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对每一道题进行讲解的时候,难免有遗漏或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时导演要发挥作用了。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分析完了,老师开始引导:“解决本题时有两个易错点,你们发现了吗?”生说自己的见解,当另外一个易错点没有说出来的时候,老师便点了出来,这就是导演应该做的。
第二、对解题方法进行点评,课堂上老师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送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一道题学生分析讲解后,教师便总结出,解此题时要一牢、二看、三回头。这就是方法的点评和指导。
第三、对学生如何当好演员进行指导。一名学生在读完题后,便进行讲解,此时导演便打住。此种讲法不行,便告知学生:读题是读题,讲题是讲题不可取,应该做到边读题边结合图形进行解释。于是该生又用二法进行讲解,这也是导演作用的体现。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要求。一节物理课上,上课前老师便提出三点要求:
1、注意板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工整性。
2、对能质疑和敢于质疑的同学要给以双倍加分。
3、注意表达时的口语。
4、看哪个组有创新。当学生板书完、讲解完后,老师对相应要求的表现及时给以鼓励性的评价和点评。这就是作为一名导演如何指导学生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表现。
总之,从杜口老师这种角色上的转变来看,或多或少的解决了很多老师的困惑,那就是这种课堂模式下老师讲什么,什么时候讲的疑问。这种角色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老师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真正的能指导学生提高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素质,这正是新课改理念中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