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觉的特性和知觉的特性
感觉的特性和知觉的特性
感觉: 1.感受性
感受性即感觉的能力。不同的人对同等强度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感受性高的人能感觉到的刺激,不一定能被感受性低的人感觉到。如,有经验的染色工人能辨别出几十种不同的黑色,而一般人则很难分辨。
一个人的感受性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刺激物的感受是有高低的。2.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
(1)感觉的适应。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降低。通常,强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降低,弱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提高。此外,一个持续的刺激可引起感受性的下降。例如,当你从光亮处走进电影院时,起初感到伸手不见五指,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看清周围的东西,这是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反之,从暗处到光亮的地方,最初强光使人目眩,什么也看不见。但过一会儿视力就恢复正常,这是视觉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除了视觉适应外,还有嗅觉、味觉等其他感觉的适应。古语说“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适应现象具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使人能在变化万千的环境中,做出精确的反应。(2)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一般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也可以在几种感觉同时产生时发生,也可以在先后几种感觉中产生影响。一般的变化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如,轻微的音乐声可提高视觉的感受性,强烈的噪音可以引起对光的感受性降低。感觉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种感觉之间。最明显的就是对比现象。如,“月明星稀”,天空上的星星在明月下看起来比较稀少,而在黑夜里看起来就明显地增多;灰色的长方形放在黑色背景上看起来要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更亮些。这些是同时性对比。在吃过甜点心之后再吃苹果,苹果变得发酸,而吃了酸苹果之后再吃甜点心,点心就显得格外甜。这是相继性对比。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和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感觉的相互作用和对比规律。例如,浅色的教具可放在黑板前演示,深色的教具可放在白墙前演示。要使学生区分出地图上的不同部位,就可以着上红绿或黄蓝等对比色。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把不易分辨的形近字:辨、辫、辩的中间部分用红笔写,以示醒目。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自然现象、图片或阅读课文时,教师的讲解、提示的声音不宜过高,更不允许周围大声喧嚷,以免影响学习的效果。
(3)感受性与训练。前面提及的两种感受性的变化是暂时的,有一定的时限。要使个体感受性从根本上提高,则与实践活动的训练有关。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因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做长期的、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超过其他人。如,炼钢工人能够根据钢水的火花判断炉内温度的高低;染料工人能够分辨出几十种浓淡不同的黑色;有经验的面粉工人能够单凭触觉,摸出面粉的质量以及辨别出这种面粉是由哪个地区生产的麦子磨成的。此外,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丧失一种感觉能力的人,他们其他感觉能力会由于代偿而得到特殊的发展。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别发达。受过专门训练的小学生,能敏锐地辨别相差1/2音高的两个音,而没有受过专门乐器训练的小学生,就是对相差一个音阶的两个音都不易区分。所有这些事例说明,人的各种感觉能力都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经过专门训练可以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感受性的提高。如音乐、朗读能发展儿童的纯音听觉和语音听觉能力,绘画能发展儿童的视觉能力,手工、泥塑能发展儿童的触觉能力,体育能发展儿童的运动觉、平衡觉的能力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培养。
知觉:
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择性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有三个。
1.言语的指导作用
言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应用。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
2.实践活动的任务
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所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深刻,任务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比如,对天安门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写,任务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
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积极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三、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
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
第二篇:知觉的特性 讲课稿
知觉的特性
在本节课上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了知觉的概念以及感觉与知觉的区别。谁能告诉我知觉的概念是什么?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区别:知觉是整体反映;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
好,下面在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之前先看一张图片(两歧少女—妇人),大家看一下这张图是什么?下面我来请几个同学进行回答„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停顿几秒)那让我们看看我们能不能从下面的课程中获得一些线索吧!
这节课咱们的主要内容是理解掌握知觉的4个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以及知觉的恒常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实际上就是知觉对于对象和背景的选择。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举个例子:我现在正在给你们讲课,听课的你们将我说话的声音知觉成对象,周围环境的其他声音风扇声视为知觉的背景。2.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互相依赖。人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还举刚才的例子:我以同样的分贝一个处于一个音乐会中,你们所知觉到的对象还一样吗?所以,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和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3.我们对知觉的对象的选择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呈现少女—妇人的图片)这幅图片中,我们如果将它看成耳朵,下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少女的形象,如果我们将它看成眼睛,鼻子,嘴巴,下巴—我们知觉到的就是一个老妇人的形象。这就是我们注意选择的对象不同,所知觉到的图像也不同。(板书:总结3点)
除了知觉的选择性以外,我们还离不开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我先给大家呈现一个图,请同学们告诉我他们是什么?(13,B))我们在知觉这个模糊的物体时,并不是只看这个模糊物体本身像什么,而是根据周围环境的特征进行判断的。这种特性就叫做知觉的整体性。内温曾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现象,他将这种现象称为“整体优先”。整体优先说的是整体水平的加工优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
他是这样来进行实验的:材料:给被试呈现由许多小字母组成的大字母;过程:在视觉呈现刺激图形后,让被试同时从听觉接收的一个字母。让被试做局部反应和整体反应,(局部反应是判断视觉的小字母与听到的字母是否一致;整体反应是判断视觉的大字母与听到的字母是否一致)最后统计分析两者反应时的情况。【板书:小写字母s组成的H——4种情况)】结果显示:当听到的字母与视觉呈现的大字母一致的时候,反应时短;当听到的字母与视觉呈现的小字母一致是,反应时长。内温的这个实验证明在提取细节信息之前,我们对事物的整体可能有了粗略的了解。在实际生活中知觉的整体性可以提高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如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不需要对一个字的每个部分都进行加工,我们依靠知觉的整体性可以对一个整体的字进行快速加工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知觉的整体性与熟悉度有关,如果一个人不会英文字母,那么他就不可能知觉出这个模糊的个体是字母B。所以知觉的整体性还与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关,也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有关。
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由此可以看出,知觉不仅跟注意有关还跟记忆,思维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两个:1.知识经验
知觉的理解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有关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就越深刻、越全面,知觉也就越来越迅速、越完整、越正确。2.言语提示
言语对人的知觉具有指导作用。言语提示能在环境相当复杂、外部标志不很明显的情况下,唤起人的回忆,运用过去的经验来进行知觉。言语提示越准确、越具体,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也越深刻、越广泛。知觉理解性不仅与知觉的整体性有关,还与知觉的选择性和恒常性有关。选择知觉的对象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而且知觉的恒常性也是由于经验的认识而形成得固定的概念。由此可见,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其他特性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说到恒常性,我们来了解一下知觉的恒常性的概念。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的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知觉恒常性又分为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距离大,他在视网膜上成像较小;距离小,他在视网膜上成像较大。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对象大小的变化,并不和视网膜映像大小的变化相吻合。例如:一个人从远处向你走来,虽然视网膜上的成像变大,但我们并没有把他看的越来越大。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不断变化,但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比如:转动粉笔盒,粉笔盒在视网膜上形状的成像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却认为这个粉笔盒形状并没有发生改变。
明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明度恒常性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对光的反射率保持不变形成的。无论在亮处还是暗处,粉笔对光的反射率都是高的,煤块对光的反射率都是低的,虽然照明条件不同,但是它们对光的反射率仍保持不变,因此个体获得的物体亮度知觉也就保持了稳定。
(知觉恒常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恒常性有重要的意义。视觉线索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已有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已有研究表明,酒精会破坏大小和形状知觉的恒常性,这就是造成酒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现在管理部门开始严格查酒驾,尤其是暑假期间,节假日期间。知觉的其他特性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在这我就不一一说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下去查找一下。那么本节课的内容到这也就基本结束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
第三篇:知觉的特性-教案123123
教学课题:知觉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知觉的四大特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理解知觉的特性在生活及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心理学源于生活,体会知觉的特性与实际生活、教育教学工作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知觉的四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知觉特性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小组讨论法、演示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是感觉?感觉有哪些特性? 什么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何? 教师总结及导入新课: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授新课
(一)知觉的选择性
1、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某一瞬间,我们是否将正在发生的所有事物都作为知觉的对象?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作答
教师总结得出知觉选择性的概念
2、知觉选择性的含义?
含义: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出示图片
在知觉时,对象和背景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3、通过师生问答总结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a、客观因素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比明显的(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等)
(2)对象的相对活动性:活动变化的(如夜晚的霓虹灯);在活动背景中不动的事物(如早操站立不动的幼儿)
(3)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如走在大街上的姚明)
b、主观因素
知觉的目的和任务,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与情感状态等,都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凡是与人的活动目的相一致、与知识水平相适应,又符合人的需要与兴趣的事物,就容易成为优先知觉的对象。
小结:凡是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事物都容易成为知觉选择的对象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注意这部分内容所以不占用太多时间)
4、小组讨论知觉的选择性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⑴在制作和运用直观教具时,要突出知觉对象,淡化背景。⑵凡属两可图式的图片和教具应避免使用。出示图片
鸭子还是兔子?
⑶同时,教师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加强对对象的描述,对背景部分要尽量淡化。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问题时,可利用声调、音高、语速的变化,使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对象上。
(二)知觉的整体性
1、【做一个心理学小实验,看图片,要求学生大声读出卡片上的内容】
思考:为什么同一刺激在不同系列中会知觉为不同的符号?
总结:人对事物部分的知觉依赖于对事物整体的知觉,部分在整体中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同样一个图形“13”,如果处于数字的序列中,我们就把它知觉成数字“13”;如果处于字母的序列中,我们就会把它知觉成字母“B”了。这个小实验反映了知觉的特性:整体性
2、知觉整体性的含义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观察图片思考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你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黑点还是分成三个部分的黑点?
你看到的是什么?(是斑点还是海螺?)
【总结】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2)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知觉客体时,我们常常用过去的经验来弥补当前信息的不足,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5、思考并总结知觉整体性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举一例说明。幼儿知识经验有限,为提高他们的知觉效能,教师应指点他们在观察事物时,把注意力放在事物关键性的特征上。例如,对三角形的认识,其关键部分就是有三条边构成三个角,其他都不影响对三角形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
1、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心里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去了。看他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的面部表情,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听他讲话的语气,也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总之,观察他的言行举止,都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不久,这个人去自家的地里掘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头。隔了几天,再看看他邻居的儿子,一举一动,都不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
为什么?
2、什么是知觉的理解性?
含义: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来标志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3、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教师提示:这是隐藏在雪地里的一条狗 总结: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1)知识经验
(2)言语的指导作用:教师的语言提示对知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知觉的理解性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既缺乏知识经验,又不会自觉地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要使幼儿对知觉对象有较好的理解,有新的理解,教师就要善于用言语启发、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帮助幼儿组织知觉到的信息。
(四)知觉的恒常性
1、心理实验
请两名同学回答:你看到教室的门是什么形状
2、知觉恒常性的含义:在知觉熟悉的对象时,尽管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但对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
3、知觉恒常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知觉恒常性在视觉中最为明显,表现在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方面。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等。
4、思考知觉恒常性的重要意义
知觉的恒常性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在变化的条件下,按照事物的稳定特征去认识事物,从而根据经验更有效地适应环境。如果人的知觉总是不断地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那么,要想获得任何确定的知识和对现实的把握都是不可能的。
小结:各个小组都汇报结束了,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思路。课件呈现知觉的特性总结图表。
三、课堂练习,巩固强化
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2、“国际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辨别它,这是由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3、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万绿丛中一点红”“白纸黑字”这是知觉的()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四、课堂小结,布置思考题 课堂小结:图表
作业设计:
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根据知觉的规律组织教学?
2、结合本次课的内容谈谈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新认识。
板书设计:
第四篇:感觉和知觉 练习题
感觉和知觉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差别感受性
5、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6、知觉的理解性
7、知觉的恒常性
8、知觉的选择性
9、知觉的整体性
10、时间知觉
二、填空题:
1、感觉是人脑对()于感觉器官事物的()的反映。
2、我们一般把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分为两在类()和()。
3、并不是任何刺激物都能够引起人的感觉,要使感觉产生,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和()。
4、能够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叫做()。
5、人能够觉察出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做()。
6、各种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
7、某个分析器刚刚能够觉察出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称为()。
8、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存在着()关系。
9、在一系列强光的持续作用下,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程叫做()。
10、是指()的心理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联觉并不会引起()的变化。
11、()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的深入和发展出,()作为知觉的组成成份存在于知觉中。
12、知觉的产生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并受人的兴趣、需要、动机,()和()等各种心理特点所制的。
13、时间知觉的指()。
14、运动知觉是指()。
15、错觉是指()。
16、知觉的理解性受个人的()、()、()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7、知觉恒常性大多数表现在发下几个方面:()、()、()和()。
三、判断题:
1、盲人的听觉特敏感是先天形成的。()
2、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任何对象的知觉映象永远不变。()
3、感觉的相加等于人的知觉。()
4、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5、只要有感觉器官,感觉就可以产生。()
6、感觉只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因而并不十分重要。()
7、眼睛是视分析器,耳朵是视分析器。()
8、感觉的一切心理现象的源泉,是人的意识和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
9、感受性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正比的关系。()
10、某种感觉丧失后,可由其它感觉来弥补。()
11、理解性的基本特征是语词把事物标志出来。()
12、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13、感觉和知觉往往是同时产生的,所发人们很难获得单纯的感觉。()
14、人的感受性是固定不变的,不因一时的条件变化而变化。()
四、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A、反映B、感觉C、知觉D、直觉
2、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感觉过程D、知觉过程
3、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D、差别感受性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A、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5、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巧玲珑,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A、越强B、越弱C、一样D、呈正比
6、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A、感觉对比B、同时对比C、联觉D、继时对比
7、当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A、感觉对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彩色对比
8、当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做()。A、继时对比B、同时对比C、感觉对比D、彩色对比
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的过程。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a和b
10、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感觉B、知觉C、视觉D、色觉
11、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
12、对联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A、空间知觉B、错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
13、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14、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大小知觉恒常性D、距离知觉恒常性
15、一支白粉笔,无庥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
16、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这种知觉的持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
17、人在知觉对象时,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的特性称之为()。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18、被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的倾向。A、知觉恒常B、知觉选择C、知觉理解D、知觉整体
19、人的判断时间间隔精确性方面的时间知觉的能力称为()。A、时间知觉B、生物钟C、时间估计D、时间错觉
20、人的预定目的、有计划、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较为持久的知觉称为()。A、观察B、认识C、观察力D、知觉的理解性
五、分析题:
1、万绿丛中一点红。
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4、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5、将一根木棒的一截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
6、吃了甜糖以后,吃桔子格外酸。
7、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
8、同样听一个报告,本行的专家与对这个地球知道很少的人,所得到的收获就截然不同。
9、强光照射下的煤块的亮度远远大于黄昏时粉笔的亮度,人们仍把煤块知觉为黑色,把粉笔知觉为白色。
10低年级学生常混淆相似的数字和相似的文字如把6看成9,把“折”看成“析”等。
六、简答题:
1、什么是感觉?它具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感觉阈限?怎样测定人的感觉阈限?
3、什么是感受性?它与感觉阈限存在着什么关系?
4、什么是感觉对比?
5、什么叫适应,什么叫暗适应和明适应?
6、什么叫联觉
7、知觉具有哪些种类?
8、知觉有哪些特征?
七、问答题:
1、什么是知觉?它和感觉什么联系的区别?
2、什么是观察和观察力?良好的观察应具备哪些条件?
3、如何利用知觉的选择性组织好教学?
4、讨述感觉规律在教学中的作用?
5、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第五篇:知觉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知觉特性对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学习了知觉的相关内容后,觉得知觉很有意思,并且利用知觉的特性对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对于立志要做一位人民教师的我,学习了知觉的特性以后觉得对课堂设计也有很大的帮助。
知觉具有选择性。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成为背景,反应了知觉的选择性,即分离对象和背景,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为对象。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什么样的事物容易被人们选择为知觉对象呢?凡是能引起注意的对象,都易于成为知觉对象。在同一场合下,人们可以有共同的知觉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知觉对象。前者是由客体的特性以及人们的共同目的任务、兴趣爱好等引起。如,老师讲课时要求学生注意黑板上的挂图,挂图就成为学生的知觉对象,而黑板上的板书就成为背景。因此,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鲜明的需要强调的文字,图片等,这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些上面。在中小学的日常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觉寻找恰当的知觉对象的能力有限,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形成全班学生共同的知觉对象。如在运用直观教具时,突出知觉对象,淡化背景。凡属两可图式的图片和教具应避免使用。在讲述中,教师的形象化语言应集中使用在对象部分,对背景部分要尽量淡化。
知觉具有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称为整体性。例如漫画忽略了人的次要特征,突出了关键特征,但人们仍能辨认出画中的人物,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不是各部分的机械堆砌,对一个事物的知觉取决于它的关键性的强的部分,非关键性的弱的部分一般被掩蔽。知识经验越丰富,越能识别出事物的关键性特征,从而精确地把握知觉对象。小学生知识经验有限,为提高他们知觉效能,教师应指点他们在观察事物时,把注意力放在事物关键性的特征上。
知觉具有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对知觉对象理解情况与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直接有关。中小学生既缺乏知识经验,又不会自觉地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要使他们对知觉对象有较好的理解,有新的理解,教师就要用言语启发、指导学生提取出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提供线索,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觉到的信息,形成新的知觉模式。例如数学课上可以添加辅助线使很多题一目了然。此外,还应该加强平时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注重对语言文字感觉的培养这样可以在阅读时一目十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知觉还具有恒常性。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变化,我们能知觉映像仍能保持它的稳定性。如外形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例如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仍然认为是直的,这是知觉的恒常性。恒常性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知觉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时刻变化,那么要想获得任何确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例如机器人无知觉的恒常性。
学好知觉的特性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设计当中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一定会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