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北中医中国医学史博物馆有感
参观北中医中国医学史博物馆有感
和想象中的博物馆一样,整齐的展柜,反光的玻璃,严肃的讲解员,沉闷如外面绵绵不绝的春雨,避开跟随讲解员伸长脖子的人群,独自在灯光黯淡的角落徘徊,眼光随意一扫,有一件东西吸引住了我,使我久久驻立的东西不是那遥远年代的砭石骨针,也不是恢弘时代的青铜酒具,更不是近代那奇形怪状的手术器具,它甚至算不上是一件有价值的藏品,它只是一张简单的表格——《清代太医院人员设置表》。
细读这张表格,发现清代太医院内有好多名目,有院使一名居五品,左、右院判各一名居六品,然后还有品级更低的吏目、御医、医士等等,不由得思想飘逸了一下,《甄嬛传》里那个风度翩翩的温太医该是什么品级呢?
从清代的展示柜起一直逆行到周代,其间只有宋、金元、唐代、和周代展柜有相似的表格,这是偶然,还是博物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历史上的周、唐、金元、宋、清正是中医学兴起,发展,辉煌,继承和总结的时期,这些时期的名家大师又多与政府皇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代医官为天子所属,唐代皇帝视孙思邈为帝师,金元时压制文人,但医者的地位极高,甚至干预政治,宋清的名医担任宫廷御医,为皇家效劳的也不在少数。
中医的辉煌有来自于皇族和政府的力量,而它的衰落更是与政府的意志息息相关,尤其鸦片战争以来,中西医的摩擦交锋中,政府的力量就尤为突显。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国民党政府审议《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1950年新中国原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提出废止“封建医”。
尽管这三场声势浩大的斗争中,除1912年的医药救亡请愿团失败外,都是以胜利而告终,1929年的那次斗争还留下了一个值得庆祝和深思的节日——3·17国医节。1950年的斗争更是刮起了“西学中”的风潮。
但我们却不能感激这样的斗争,很长一段时间内学者们的精力投注于论证中医存在的合理性,“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样的论证未免有些多余。
参观完近代展柜,博物馆的大门就在那里了,再次回眸那质朴的砭石骨针,高雅的青铜酒器,独特的手术器具,我看见了它们散发出的熠熠的光,如一双含泪多情的眼„„
第二篇:中国铁路博物馆参观有感
中国铁路博物馆参观有感
借着做近代史报告的机会,我与铁路博物馆相遇了,若不是这门课程,估计我与他永远无缘吧,但是机缘巧合,我有幸步入其中,领略其跨越历史的芬芳。
它是一个欧式建筑,据说前身是北京铁路正阳门东车站(这点从大门上方的字就可看出)。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幅有关中国铁路发展的壁画。我想,这三幅壁画或许就是博物馆所要介绍的东西了吧。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俗称前门火车站)改建而成,该车站始建于清光绪29年(1903年),1959年北京站建成通车后它才完成了历史使命。2001年该车站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建筑面积达9485平方米,馆内集收藏、陈列、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分为“蹒跚起步”、“步履维艰”、“奋发图强”、“长足进步”和“科学发展”五大部分,向人们展示了自清朝末年(1876年)至今我国134余年的铁路发展史。
远观博物馆,这座灰白相间的老式西洋建筑在繁华的前门外显得宁静而庄重。走进博物馆大厅,老铁路车站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一层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中国自己制造的“龙号”蒸汽机火车头的复制品,车头虽为复制品,但其停放的铁轨却是真的。这段铁轨取材自京郊延庆的康庄,是从由詹天佑设计监修的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上整体截下的一段。展厅另一处的一台有80余年历史的铁路客票印刷机也十分惹眼,至今它仍可以印刷出像豆腐干形状的硬板车票。据展厅讲解员介绍,在我国铁路史上这种硬板车票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停止使用。
在二层展区中,现代化的火车模型及铁路设施与一层老式的装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特别为参观者准备的“和谐号”动车组仿真模拟舱内,参观者可以直接坐在火车司机的后方体验时速350公里列车带来的急速享受。除此之外,展区还以沙盘、模型和多媒体演示等多种现代化方式向参观者介绍了青藏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的整体情况。
博物馆三层的多功能放映厅每隔20分钟就会播放精彩的3D铁路宣传片。参观者只需戴上专用眼镜,便可在影院里享受全方位立体式的影音震撼。影片中对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做了详细的介绍,使观众对我国科技的进步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中国铁路最早可追溯到清朝。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建造了一条1公路长的铁路,试营小火车,纯属展出性质,企图让中国人接受它。然而根据展馆里的油画来看,人们见到火车的表情都是惊慌失措,场面狼狈不堪,都仿佛认为它是怪物。后来,清政府赎回并拆掉了这条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的起始。随着几次战争的结束,外国列强强迫撬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并大建铁路。当人们逐渐意识到铁路的方便时,也便慢慢接受了它。后来,经过一群工程师的努力,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1909年10月,中国建成了第一条“国产”客运专线——京张铁路。你不得不感慨詹天佑的智慧,因为“之”字形路线完美地解决了当时没有大功率机车的难题。
为了孙中山先生规划的16万公里的中国最终铁路总长的“理想”,中国开始了大规模铁路的自主设计和建造。在地下一层,我见到了整个博物馆最大的沙盘——青藏铁路沙盘。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通车投入运营,因此这段不必烦叙。我记得当我还小的时候,我爸爸经常出差去上高原,参加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的1142公里的建设。我总是不能够理解,为什么爸爸每次从工地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都会气喘吁吁,后来才知道,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人连生活都是问题,更不别说修铁路了。到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之时,我并没有多么激动,但是那天在博物馆,看到巨大的沙盘,想象着工程师和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去铺铁路,我心脏跳得很快。我不仅为我爸爸骄傲,更为中国铁路事业而骄傲。我爸爸参与过多少条铁路的修建我已记不清,但我印象中最深的,除了青藏铁路,就是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了。那时我初到北京,高铁才是刚刚开始发展。当我听说要建设一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铁路时,我毫无概念,只是觉得它很快,很快。这条全世界最高水平的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伴随着我,目睹着我从一米四长到一米七五的全过程。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之一就是没能在京沪高铁通车的那一天坐上首发车,原因是考试临近。我并不伤心,因为当爸爸妈妈回来将北京开往上海的G1次高铁的车票给我时,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时任总理温家宝当天也在这趟列车上,事后他对这个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今,中国的铁路事业已经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跑出了全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486.1公里每小时的CRH380A高速动车,中国铁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鸟枪”换“大炮”。法国“V150”号子弹头列车在2007年4月3日创下轨道列车行驶速度世界纪录,瞬间时速达到574.8公里每小时。听爸爸说,中国现在已经造出了大功率机车,将在不久之后冲击6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他说:“在中国人眼里,法国人的那个纪录都不叫事儿,破它只是时间问题。”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眼中的自信,这是作为一名中国铁路人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第三篇:参观博物馆有感.doc
参观博物馆有感
2011年暑假期间,在线团委的号召下,本着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我参观了博物馆。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到博物馆的经历。
7月16号,我陪同我的几个好友一起去个地方玩,本来想到好玩的地方旅游一番,但在我们路经博物馆的门口时,不仅对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于是我们不约而同的走进博物馆,明显一种古典风格嘛!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历史文化。
于是我们便径直走向博物馆门口,我们在工作处登记以后,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对博物馆各个展厅进行了参观。首先来到第一展厅——大汶口文化介绍展厅。在这个展厅中,我们了解到,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400年,上承北辛文化下接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重要阶段,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随后,大家参观了石器展厅,石头镯、项链、石刀、石锛等均已显示出当时人们已懂得开垦土地、砍伐树木,特别是石头镯和项链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有“爱美之心”。
在陶器展厅中,我们看到,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
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乎可以与现在用的针媲美,骨针、骨梭的应用证明了“衣着方面”的进步。
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0年被固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逛完了所有的地方我们还意犹未尽,我们开始走向回家的路。回想起所见到的历史文物,那真是无价之宝。他记录了历史的点点滴滴,使我们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勿忘历史!
此行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还让队员们意识到保护文化遗址的重要性。更加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历史,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历史使我们更加奋斗。
第四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简朴的物质生活 丰富的精神成果
——国庆假期访北京李大钊故居有感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驻足这幅悬挂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正屋墙上醒目的对联前,我浮想联翩。刚刚参观完北京李大钊故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大钊先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身处大钊先生简朴的故居,感受他留下的丰富精神成果,使我对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境界油然起敬。
北京李大钊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位于北京新文化街文华胡同。如同众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样,故居由坐北朝南正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一间组成,青砖红瓦,绿树鲜花,显得雅静肃穆。正房是客房和卧室,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子,一个普通的热炕,别无他物。西厢房是书房,摆设同样简朴。整个故居都体现着平淡无华、简单勤俭的风格。看着这些,我非常诧异,不禁在想:“难道当时身为北大教授,收入不菲,以”南陈北李“而著称于世的大钊先生就生活在这样俭朴的环境中吗?”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李大钊生平简介,从中读出了答案:李大钊一生简朴,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兼任四所大学的教授,月收入达二百多银元,本可以过上宽敞富裕的生活,但生活却一直很拮据。因为,他将这二百多银元大半交纳了党费,又留下一部分来帮助并资助朋友,同事和进步青年……。与俭朴拮据的生活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故居居住的四年期间,他工作非常忙碌,孜孜不倦,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为革命事业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参观故居使我受大极大的教育。大钊先生生活俭朴,精神富庶的境界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站在故居内矗立的党旗前,我感到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充足。
第五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参观博物馆有感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的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西苑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老师带着我们踏着和煦的春光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参观!
几经周折,我们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的大门口,那苍劲有力的“淮北市博物馆”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六个金色的大字便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于1977题写的。淮北市博物馆(又名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始建于2001年8月,2004年9月开馆,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被誉为,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淮北市博物馆是一座把煤文化与隋唐运河文化巧妙结合起来的建筑。象征着淮北这座煤炭城市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在历史长河中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未来。其建筑风格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代的节奏感。淮北市博物馆共设八个固定展厅: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书画厅规划厅、古相贵珍厅,分别展出淮北地区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国名人字画,这些展品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随后我们便跟随讲解员进入了展馆。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淮北市博物馆的序厅,在这里我知道了淮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
化遗存。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尔后,春秋宋国的别都,秦之泗水郡,西汉沛郡,东汉沛国的治所设于相城。现已在相城地区发现、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数百处,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为世人所瞩目。
接着我们进入了淮北市博物馆的隋唐瓷器厅,内展出了很多瓷器,它们不仅精致优美,还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青釉刻花执壶和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了。青釉刻花执壶高21.2厘米,口径8.8厘米,腹径12.6厘米,底径6.7厘米,它侈口,长颈,平沿,斜肩折收,弧腹,圈足,肩部饰有对称的一弯曲形长流和一条形把,上下分饰两道凹弦纹,中间刻花纹,腹部用坚纹分隔为四个区域,刻有对称的牡丹纹。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是一件艺术珍品。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高18.6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
9.4厘米厘米,它敞口,长颈,溜肩,瓜棱形筒腹,平底。肩部对称装一棱形短流和一长条形把,流下题一五言绝句诗:夕夕多长夜,一一二更初,田心思远客,门口问贞夫。通体施青釉,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
随后我们进入了淮北市博物馆的心脏—运河厅内的码头遗址。这里以木刻画和古船遗址为展览重点,在这里我了解到了:1999年初,安徽省在改造宿永公路淮北市柳孜段时,陆续发现一些唐宋时期的文物,这引起了淮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报告。同年5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省考古所与淮
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管所组成联合发掘队进驻柳孜。经过多年的努力,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与专家的关注。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很深的历史价值,与其一起出土的文物也有很多,像巩县窑三足、磁州窑白釉黑花罐、寿州窑黑釉双系罐和三彩虎枕都是极佳的集艺术与历史为一体的珍贵文物,令世人和外国友人刮目相看、嗔目结舌!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汉画像石、宋代瓷器厅的精美产品,这些展品都带给了我们视觉得顶级享受。
这次的参观使我感受到了快乐,收获到了幸福。真是我打开眼界,增长知识。博物馆真是太棒了,我们的家乡真是太繁荣了,我们的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爱历史,更爱我的祖国!
西苑中学七六班
孟祥升
2011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