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解题能力测试”心得体会
“教师解题能力测试”心得体会
9月份学校精心组织了一次全体一线教师解题能力测试,作为一名新高三语文教师,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参加了此次考试。回想从备考到考试的全过程,我感慨颇深,收获良多。
从学校发展的大局来看,这次“教师解题能力测试”,以考代训,有利于创建学习型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有利于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储备和学科解题能力也进行了有效的评价。
就个人而言,此次考试,促使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种种不足,让我对高三教师应有的业务素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界定。
学校的命脉在质量,质量的成败在高三,高三的关键在教师!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时刻用一个高三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此次测试给予我的最大收获。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正所谓厚积方能薄发!所有老师,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应当注重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解题能力的提高。高三老师只有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静下心来做试题,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题,了解高考题型的分布情况,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答题的步骤及得分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便于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对学生加以训练。惟其如此,才能避免训练的盲目性,提高高三复习的实效性。
此次学校组织的教师解题能力测试,促使我认真地研究了近几年,尤其是近两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利用空余时间,我做了十余套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及仿真模拟题,感觉心中陡然豁然开朗。在此基础上,我尝试着把2010年、2011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逐题解析,又请马健老师逐一审定,然后印发给学生。从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看,效果很不错。
考试虽然已经结束,可是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那么快就停滞。它增强了我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了自我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我们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篇:教师通用能力测试9.7
9.7-9.5
1.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想法的学生,有效地行为改变方法是()。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2.奥苏泊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策略,其精神实质是()。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3.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做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角色。
A.传道者 B.朋友 C.示范者 D.管理者
4.以下情境中的()最适宜教师每当有行为发生时便给予强化。A.小明刚开始学习怎样正确地做前空翻 B.教师给四年级学生复习加法的事实性知识 C.小丽已形成每天交作业的习惯 D.小刚学会了上课举手才能回答问题
5.一位数学老师在讲授“圆形”的概念时,通过向学生描述“毛驴拉辗子”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这位老师所使用的直观手段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表象直观 6.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必须首先()。A.备教材、备学生 B.备学生、备重点 C.备教材、备教法 D.备教法、备重点 7.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A.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现实与人的需求 D.生理与心理需求
8.两汉初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9.我国心理学家一般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A.四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 D.八个阶段 10.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为()。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主要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影响。
3.【答案】C。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将强化物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适当的联接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或习惯。选项BCD均表明学生已经掌握知识或养成习惯,排除。
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其中利用语言描述进行直观的方法是语言直观。
6.【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准备教学难点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7.【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情绪情感反映的是现实与人的需求,如果现实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就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8.【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9.【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10.【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备课阶段从时限上来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学前的备课完成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第二阶段是单元备课;第三阶段是制定具体的课时计划。
1.()又称为工作记忆。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2.其教学法被称做“产婆术”的教育家是()。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3.程序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A.罗杰斯 B.布鲁姆 C.斯金纳 D.皮亚杰 4.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A.1862 B.1902 C.1903 D.1912 5.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反应。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6.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
8.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9.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建构主义者提出的。(判断题)10.简述课程类型的分类。(简答题)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取使用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即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苏格拉底曾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却能用辩论的方法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助产士,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帮助别人生产一样。由于这个原因“苏格拉底教学法”又被称做“产婆术”(或“助产术”)。
3.【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斯金纳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程序教学的基本理论,对美国和世界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赢得了“程序教学之父”的美誉。所以本题选C。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体会在情绪上表现抑郁、消极和愤懑。所以本题选B。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问题的结构。在联结阶段,主要任雾是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答案】ABC。8.【答案】√
9.【答案】×。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学习理论者提出的。10.参考答案: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1.教育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作产婆术,它来自于()。
A.柏拉图 B.奥古斯丁 C.苏格拉底 D.福禄贝尔
2.《理想国》是古代世界哪位著名教育思想家的著作()。A.苏格拉底 B.朱熹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3.下列哪一项不是21世纪世界教育特点的是()。A.全民教育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信息化 D.等级化
4.室内的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颜色保持相对不变,这体现了()。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颜色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5.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叫()。A.再认 B.回忆 C.想象 D.保持
6.早起看到白茫茫遍地都是雪,就可以判断出昨天晚上下雪了,这体现的是思维的()。A.概括性 B.抽象性 C.形象性 D.间接性 7.课程改革的核心()。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以个性发展为本 C.启发诱导为本 D.以全面发展为本
8.著名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出哪种教育思想。()A.启发式教育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9.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
A.半专业人士 B.非专业人士 C.专业人士 D.公务员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空间知觉的是()。A.时间知觉 B.大小知觉 C.形状知觉 D.距离知觉 1.【答案】C。2.【答案】D。
3.【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是: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面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
4.【答案】C。5.【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就是再认。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早起看到白茫茫遍地都是雪,就可以判断昨天晚上下雪了。下雪时,自己并没有看到,但从眼前的景象可以推断出来雪是夜里下的,这就是从已知推断出未知的间接反映。
7.【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8.【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这句话包含着“相互为师”的观念,提倡向更多的人学习,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向比自己有长处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在内)学习。含有“教学相长”的意思。
9.【答案】C。
10.【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1.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2.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3.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定是()。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终结性评定 D.发展性评定 4.“孟母三迁”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5.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这属于()。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6.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理性的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的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手段
8.我国古代学校教育重在“四书”.“五经”,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判断题)9.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判断题)10.简述师生关系。(简答题)1.【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题干中所体现出的是中学生具有了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这种推理能力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形式运算阶段是指11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
2.【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3.【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形成性评定一般以教学目标为参照,只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不评定学生名次,为教师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4.【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孟母三迁”讲述了孟母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向评价时,产生自尊感;做出负向评价时,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答案】C。
7.【答案】ABCD。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8.【答案】√
9.【答案】×。认知风格差异没有好坏之分。问题解决方面没有明显的强势。10.参考答案:(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表现为()。A.促进个体现代化和个性化 B.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 C.促进个体现代化与市场化 D.促进个体市场化与社会化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教育者 B.学校 C.受教育者 D.教育措施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B.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C.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教育目的
4.新中国的第一学制颁布于()。A.1951年 B.1950年 C.1949年 D.1952年
5.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此分类是根据()。A.记忆的容量 B.记忆的内容 C.记忆的时间 D.记忆的类别
6.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与()。A.自主性 B.独立性 C.自制性 D.主动性
7.学生最喜欢上肖老师的课,因为他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看小说、玩手机或者睡觉。肖老师认为自己只要认真把知识讲清楚就行了,学生听不听课是他们自己的事,纪律管理应该是班主任的负责。他的这种做法()。
A.正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 B.错误,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C.正确,是教师权利义务的表现 D.错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念 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A.爱岗敬业 B.终身学习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9.按照《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采取行政处罚?()A.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B.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的 C.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
D.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10.春秋战国时期,古琴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伯牙所奏琴曲为()。
A.《广陵散》 B.《高山流水》 C.《阳关三叠》 D.《扬州慢》
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因此,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等及其相互联系的总和。
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学制改革。1951年10月,新中国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包括幼儿园到大学四段六级的学制改革。
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6.【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地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是其他三种品质的综合表现或总结。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又叫自制力或意志力。
7.【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与班主任共同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D。
8.【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指教师的学问、知识和技能、行为成为学生的师表,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故选D。
9.【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根据《教育法》第九章法律责任,“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余各项应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故选D。
10.【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高山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相传战国时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即为此曲。乐曲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故选B。
1.教师的哪一种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综合性
2.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C.非常高的水平D.中等水平3.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领导,_________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5.奥苏伯尔的二维分类中,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6.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7.性格的个别差异体现在()。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特征差异 D.类型差异
8.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教育理念。(判断题)9.发现学习一定是有意义学习。(判断题)10.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简答题)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专断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是比较理想的领导方式。故本题选B。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答案】A。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接受学习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发现学习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关的学习内容,学习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独立发现的步骤获得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理解语言、文字所代表的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意义学习有两种:一种是学习材料本身已有意义联系;另一种是学习材料本身并无意义联系,但学习者赋予某种外加的意义,这种学习就是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学习没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或学习者在学习中并未理解材料间的意义联系。故选C。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纪律的类型及其每种课堂纪律的特征”。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成熟水平向前迈进的标志。故本题选D。
7.【答案】CD。中公讲师解析: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8.【答案】√
9.【答案】×。发现学习不等于有意义学习,也可能是机械学习。
10.参考答案: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进一步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第三篇:职业能力测试心得体会
--精选公文范文--------------------------职业能力测试心得体会
9月6日下午我参加了学院课程改革预测评,将化学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药物合成反应》的改革整体思路和一次课的设计做了简单汇报,得到了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的点评,深受启发。
一、项目教学要求对课程的整体目标重新进行定位
最早接触到戴教授的职教理念是在6月8日,学院请来戴教授给全体教职员工做报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职教观念,同时也促使我们对自己所任教的课程的总体目标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思考和全新的认识:学生学完这门课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做什么事情,而不仅仅是你教会了他们什么知识。带着这个想法,我们课程组进行了专门讨论,结合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制药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根据实际岗位需要提出的意见对《药物合成反应》课程进行了----------------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整体目标的重新定位,总体目标为:能运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拟定化学原料药或中间体的小试方案,制定实施的工作计划与步骤,并能按照步骤加以实施,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目标:
1、学生能运用网络、文献资料、工具书、教材获取给定的小试产品相关的信息;
2、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相关的有机化学基本原理设计合成路线;
3、能根据所设计的合成路线拟定小试方案;
4、能根据拟定好的方案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
5、能按照所制定的工作计划与步骤实施,准时完成任务,获得合格产品;
6、能在实施的基础上正确评价拟定的小试方案,并修改完善;
7、能安全操作。目标的设置和表述得到了戴教授的肯定。
二、项目教学关键在对项目的选择
实际上我们在9月3日下午曾就草拟的药物合成反应的整体改革思路及项目教学的问题请教了戴教授,让我们认识到项目教学不同于案例教学之处及实----------------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施项目教学对职业教育的意义,也促使进一步寻找合适的项目。
在预测评中我们参考了戴教授《模拟电子技术》的课改思路,实行了双线并行的模式。戴教授提出的建议是课时的安排上还要细化,要合理可行,我们认为这个建议非常中肯,这是我们有机化学反应自身特点——反应时间长带来的问题,我们也正在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考虑解决的方案。
三、项目教学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
教师能不能找到和训练职业能力的项目,能不能把项目教学过程组织好,能不能解决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专业知识、行业经验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深深感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地向同事、同行多请教,多实践。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第四篇:教师招聘考试能力测试
1.教师职业能力特征:1实践性2稳定性3发展性4差异性
2.职业能力功能:1完善个人修养2提高职业威望3增强职业信心4提高工作效率5保证工作质量
3.中等学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能力:1教学能力2教育能力3管理能力4科研能力
4.中等学校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1信息能力2语言能力3交际能力4角色认知能力5心理调适能力6自我提高能力
5.心理学把人的一般能力分作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
6.加涅学习结果把能力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是加涅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八个半智能是核心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博物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存在的智能(半)。
8.关注论的说法中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1关注他人阶段2关注自己阶段3关注教学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
9.角色认知论的说法中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分为1角色感性认知阶段2角色自我中心认知阶段3角色比较认知阶段4群体角色认知阶段
10.心境论的说法职业能力分为:1受挫与平静2稳定与自信3保守与低落4抱怨与退出
11.典型行为论认为职业能力分为1准备与模仿2积极上进3熟练应变4反思与革新5墨守成规6退缩与退出
12.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种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3教学实施能力4教学反思能力5组织研究性能力
13.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对各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手段等的领会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了解学生能力。
14.教学认知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包括三方面1领会课程标准能力2分析教材能力3了解学生能力
15.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理解课程性质及课程基本理念2理解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3掌握内容标准4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16.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包括1正确理解教材的特点2深入分析教材内容3了解学生的能力
17.教材的重点有两层含义1.它是教材中最要、最基本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2.它在现实生活中广泛运用
18.了解学生的能力包括1从整体上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2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每个学生(1)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2)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3)了解学生个体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19.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课前对各种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20.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包括
(一)教学目标确定二分析学习背景三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包括1分析内容标准(首先教师在解读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标准,对此要认真分析,尽可能准确把握做到内容具体。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再结合本节的具体内容,确定具体教学目标。)2.分析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希望学生达到,就要考虑能实现的可能性问题,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目标把内容标准具体化。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1分析学生知识的起点。2分析学生技能的起点3分析学生的态度
21.学习背景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社会环境或组织机构等因素
22.陈述教学目标常犯的错误1把目标当作教师教学要求来写。2含糊不清.无法琢磨3只列出了教学内容的提要.主题.原则或概念等。
23.陈述教学目标的标准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2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测
24.整合教学内容是老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必须作的一项工作表现1教学内容心理化2肢解.重组教学内容
25.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
26.编写案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创造原则5总结性原则
27.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堂调控能力2实施教案能力3教学应变能力
28.课堂调控能力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规范学生行为二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三运用注意规律调控教学四运用语言艺术调控教学五利用反馈信息调控教学
29.实施教案能力包括1按己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2按巳设计的板书,巳选择的方法和媒体进行教学3根
50.学生日常形为管理的方法一老师本人熟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并向学生生动的讲解各项规定和要求。二是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各项规定和要求。三是训练学生按照规范做事,并养成习惯。四是平时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纠正不合规范的行为。五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提醒的习惯,形成以遵守《中学生日常形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荣的风气。六是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七是认真开展批评、表扬和奖励,树立遵守《中学生日常形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
51.管理好一个班级要有以下能力一是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二是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三是解决学生个别问题四是协调校内关系、学生家庭及所要社区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52.老师必备的能力是科研能力,老师科研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老师以科学工作者的态度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用科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以改进工作效果为目的,将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一体四是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研究合作。五是强调教师科研是教师成才之路
53.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之父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他们出版了《实验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杂志》是现代教育科研产生的标志
54.科研道德规范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身心和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尊重学生的权益。三是尊重学生的名益权。四是应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
55.什么是文献查阅及其作用?选择课题时和课题选定以后,都要翻阅一下报刊、杂志,或者读读书,这就是文献查阅了。作用:一是避免重复研究二是思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能性三是思考课题研究的假设四是思考课题研究的方法。
56.文献资料检索知识有哪些?一是要知道检索途径即到哪去找资料。二是要懂得资料的类型。三是懂得使用检索工具,知道书目、索引是检索文献资料的基本工具及他们的使用方法。四是知道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
57.文献检索的原则:一是要有“做冷板凳”精神。二是要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三是要注意资料的质量。四是安排足够的时间。五是要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
58.实施研究计划的主要工作是:控制研究工作进程、收集与整理资料、写作论文或报告。
研究报告的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题目页
2、摘要页
3、引言
4、方法
5、结果
6、讨论
7、注释
8、参考文献
9、附录。论文的结构由题目、署名、中英文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部分构成。
59.信息的分类:按其作用范围把信息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按对人们的意义可分为有用信息、干拢信息与冗余信息。
60.教师获取信息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关于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信息;二是学科专业信息;三是教育专业的信息。
61.中等学校老师的信息能力应侧竽重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递能力。
62.老师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包括自然信息资源和人工住处资源。故可供中学教师利用信息资源有学生、教师、学校的资料室、图书馆、阅览室、所在地的图书馆,互联网等。
63.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类、索引类、文摘类三部分组成。计算机检索包括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和互联网信息检索。
64.查找文献一般应该按照下列过程进行:一是提出问题二是选择检索工具三是确定检索途径四是确定检索方法五是按线索查找六是索取文献七是阅读文献。
65.教师的现场收集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判断信息需求及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能力二是观察学生和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66.中学教师的信息理解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识别教材信息含义。二是读懂学生方面信息的能力三是评价判断住处的能力。
67.中学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概括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分类能力。二是信息统计与分析能力。三是信息重组能力。四是信息编辑加工能力。五信息存取能力。
68.信息传递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二是利用书面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利用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四是利用教学媒体传递信息的能力
69.教师语言的特征:一是科学性,二是规范性,三是教育性,四是启发性,五是激励性,六是审美性。
23. 教师组织上课的常用方法中不涉及的五一节有教师检查学生作业。24. 对于中小学生时间的安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每日学习时间(自习)不得超过8小时。25. 教师用科学态度解决自身工作中的问题、以其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活动称为教师科研能力。26. 教师科研时应解决问题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称为课题。教师科研选题的标准是对推动教师自己工作有用的课题。27. 教育研究通过特定的操作设计,检验某种设想的实践效果的方法称为实验法。28. 以实验中的实验者为研究文体,以实验者在实践中遇到总是为研究课题,称为行动研究。29. 教师语言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影响学生体能发展。30.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教师语言特征的审美性。31. 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在讲台上站定,用目光扫视一下全体学生,学生就会安静下来,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组织教学。32. 教师的角色认知的特点是多重性。33. 教师在建立班级体制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人际关系等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组织管理者。34. 教师承担着人际关系直辖者的身份,在学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是师生关系。35. 有位女教师既要承担教师责任,又要承担妻子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母亲的责任,这反应了教师角色外冲突。36. 下面内容体现现代教学环境特点的是学生探究学习。37. “急中生智,狗急跳墙”是指在什么状态下的表现 应激。38. 某教师总是感觉疲劳,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负性情绪中的抑郁。39. 情绪宣泄的最佳方法是倾诉。40. 从温和的评语,从普通的试卷中就看出羞辱和威胁的迹象这一特征属于价格障碍类型中的偏执型人格。1. 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特征有实践性、稳定性、差异性,发展性。
2. 教师职业能力的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完善个人修养、提高职业威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增强自信心。
3. 中等教师一般性能力包括信息能力、语言、交际、角色认知和自我调适、自我提高。4. 加涅理论核心概念智慧技能、动作技能。
5. 教师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反复实践、理论学习及实地观察、模仿练习和实地实践、总结与反思、革命与创造。
6. 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和心理健康。
7. 根据中学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应侧重了解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的总体状况、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每个学生德育各方面发展状况。
8.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成为这样的公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9. 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时要做到克服认知偏差,就必须消除第一印象、克服心理定势、驱逐晕轮效应、力戒近因效应。10. 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是说明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11. 品德评价法主要包括奖励、惩罚、操行评定。12. 自我教育是一个连续、动态、发展、前进的过程,一般经过自我认识阶段、自我驱动阶段、自我控制阶段、自我发展阶段。13. 学生对于品德评价所运用的刺激反应法的类型系统刺激、突然的刺激、模拟自然的刺激。14. 要强化品德评价的激励功能主要是指评价内容的激励性、评价语言的激励性。15. 实践中学校卫生工作内容包括教学卫生、体育、劳动、生活、心理卫生。16. 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有多种情况,就课堂集体而言,可划分为反馈、单元、考试、自学、竞赛。17. 对学生研究小组的辅导要求教师具有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研究方法、查阅资料、实施研究的能力、撰写报告、演讲汇报的能力。18. 注意积累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档案对于分析学生学习进步有用、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与他任教师讨论工作、-
第五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在近年的高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有些学生课堂似乎能够听得懂,教材内容也能读得懂,可就是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总有不少试题不会解答,以致成绩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解决。
从教师方面看,应积极改进教学行为:
一、强化敬业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实现由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学校应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点强化这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其负责意识和工作热情,引导其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吃透教情和学情,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目标的实现。
二、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度
同级、同班高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教师要通过课堂、作业、测验、反馈和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业基础和接受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使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做基础题,稳拿中档分。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适当提高优秀生的需要。
三、选择典型试题,突出课堂训练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新课改强调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讲授新知识后,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题向学生作解题示范,再由学生上讲台或在练习本上做同类试题,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思路,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程度。教师讲例题,要把重点放在试题分析和解题思维方法的构想上,使学生从中学会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从学生方面看,应切实改进学习行为。
一、增强学习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一些同学缺乏必胜的信念,对自己要求不严,同学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认识高中阶段是每个同学学业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一切全在自己努力。只有下功夫,谁都能成功。从而增强信心,转变学习态度,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去学习。
二、抓住中心环节,课堂认真听讲
据调查,不少同学不会做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知识似懂非懂,或者缺乏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之法是应大力关注老师讲解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步骤,掌握运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题的基本规律及其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样,解题答卷能力就能从根子上提高。
三、遵循学习规律,力求融会贯通
解题能力是以扎实的知识功底作基础的,提高解题能力,必须着手知识的全面学习掌握和融会贯通。按照学习的一般规律,除课堂认真听讲外,对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课前必须预习,读熟课文内容,找出重点和难懂的内容,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所有课程都应当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四、强化解题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是掌握一切知识和技能的普遍规律,提高解题技能也不例外。必须强化解题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和平时的考练题都应当一丝不苟地去做,步骤、单位等要书写完整。各科都要建立错题纠正本,重做错题,定期回头望,确保同类错误不再发生。在复课阶段,要归纳各科试题类型,每类选做代表性试题,总结出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数学方面,能力比具体的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