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与城市开发区建设工作报告
城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一核双圈”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顺利实现“十年巨变”目标,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达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工作安排,为更加全面、深入、准确、系统地掌握首府城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日前,深入市建委开展调研工作,并结合自己分管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现汇报如下:
一、城市建设科学发展思路的探索、形成和完善
近年来,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显现出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实现同步、总量扩大与结构优化实现同步、工业壮大与结构升级实现同步、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实现同步、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实现同步、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同步等“六个同步”的鲜明特点。在城市建设方面,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城市这个总目标,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年”和“城市管理年”活动,特别是抢抓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重要历史机遇,全面实施“44331”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推进城市改造建设,取得了城市空间、道路框架、绿色空间三个拓展和城市功能层次、城市文化特色、城市宜居水平三个提高的明显成效。
二、当前城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府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离广大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问题。
1、思想不够解放,城市建设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规划指导性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承载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中:
2、供排水方面:水资源严重匮乏,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300个城市为缺水城市,其中300个缺水城市中有45个严重缺水城市,呼市为45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3、道路交通方面:一是道路、桥梁、管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城市大公交战略没有完全实施。目前全市拥有公交车1300标台,每万人达到10标台(离国家12标台/万人还有一定差距),线路总长1067.8公里,日客运量达到62.16万人次,公交线路还不十分优化,在城市的交通布局中还没有实现公交优先的战略。
4、园林绿化方面:一是全市城区总体绿量较少。二是绿化特点不突出、品位不高、设计单一。三是绿地分布不够平稳,城外绿地偏多,城区绿地偏少。四是公园、广场、干道绿化的标准不够高,花卉林木的配置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管理粗放。六是由于过去没有重视规划,现在有些街巷无处补绿,无缝插绿。
5、供气、垃圾处理方面:根据《呼和浩特市燃气规划》,还有9000多液化气用户需进行燃气改造,美商生活垃圾处理厂搬迁、升级改造工作需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竣工完成。此外,城市特色不很鲜明,宜居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着力解放思想,在更新城市建设理念上下功夫;着力科学发展,在统筹城乡一体化上下功夫;着力规划覆盖,在强化规划龙头作用上下功夫;着力补足短板,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下功夫;着力挖掘特色,在提高城市品位上下功夫;着力做水造绿,在提高生态宜居水平上下功夫;着力科学经营,在拓宽融资渠道上下功夫。
城市开发区建设工作报告
一、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近年来。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着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狸桥经济开发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 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玉环机电产业园、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家园%。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 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第二篇: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自查报告与城市开发区建设工作报告
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自查报告
为切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自查报告范文(一)强化旅游与农业的互动发展。积极开发具有 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五是加快行业融合。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强化旅游与工业的互动发展。深度挖掘子昂故里诗酒文化及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三科文化,打造祈福之旅、文化之旅、科考之旅,强化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局对照下达的工作任务,按照《20**年政府工作要点》 府发﹝20**﹞1号)及政府督查室《关于报送〈XX年政府工作要点〉完成情况的通知》 府督﹝20**﹞1号)要求。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中心工作,20**年。以环境创优和招大引强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工作,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水平,着力壮大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好成效。1-6月,全县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5% 一)二期工程建设用地报批及招商引资等工作有序推进;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为省级自然遗产,市级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一是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1-6月完成投资10140万元。遗址馆外装饰、提灌站建设等工程全面完工。正加快推进申创国家级自然遗产相关工作。二是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1-6月完成投资9400万元。景区修复工程三个标段建设有序推进,游客中心、停车场、百尺桥翻新等工程已完成90%左右;软件提升工程及各项宣传营销活动同步实施,景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为创建4A 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是特色集镇项目1-6月完成
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花园街两侧步行道路的踩块的铺装、路灯的安装、个别路段出入口硬化处理等工程;东风渠整治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方案已形成,待评审完成后将着手实施。四是景区1-6月完成投资7990万元。国际城项目投资商前期300万元拆迁安置资金到位;亲水公园二期建设场平完成,土建工程启动。五是沱牌诗酒名企名镇1-6月完成投资8350万元。完成了集镇风貌试点造型,基本完成了地下排污管道改造、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柳湖电站建设和沱牌技改项目。
二)先后在 山景区、风景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举办了 分阶段细化了目标任务,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五)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切实强化旅游行业监管。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全县无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发生。二是继续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景区和廉政文化进景区活动,全面净化景区环境,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三是宣传、贯彻《省旅游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切实增强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四是充分挖掘 特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包装推广特色旅游商品,大力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
二、存在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而及包装品位偏低、影响力不足,一是县面临着国内旅游发展的严峻挑战和旅游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客源分流的激烈竞争;二是全县的旅游业仍存在着产业体系不够完善。旅游企业小、弱、散,核心竞争力不强,旅游购物市场发展滞后,缺乏具有 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文化纪念品等问题;三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行业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和要求。切实抓好招大引强,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休闲度假区、沱牌诗酒名企名镇等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推荐、对接工作。做好现有招商企业的跟踪和项目的落地建设。
完善旅游要素,二是加快品牌建设。对现有A级旅游景区实施全面整改。为游客创造方便、安全、舒适的旅游条件。全面推进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4A 级景区,力争8月底前完成省检。积极策划各类旅游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节会
加大对旅游项目、产品的宣传推介,和网络媒体等平台。塑造旅游品牌。深入推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创建及星级农家乐评定工作,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完成明星至 旅游通道旅游线路要素建设;12月底前投资1360万元,三是加快线路统筹。力争11月底前投资4.2亿元。完成明星至 沿线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11月底前投资XX万元完成明星至 示范线路段建设。
深入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和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四是加快服务质量提升。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健全旅游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管理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培养本土人才,进一步壮大旅游企业队伍。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监督作用,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
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自查报告范文(二)为切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扎实开展了整治小鬼难缠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活动,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若干意见》、市委《实施办法》和区委十项规定,重点对照九种不良行为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对全区区属和驻区建筑企业、建设设计、监理、勘探等单位及项目指挥部印发了200份公开信,明确告之,我局在办理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中,有不良行为的及时投诉、举报,公示了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及受理人;召开区属建筑企业、城建项目、局各股(站)室负责人共65人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走访了十里、五里、莲花、赛阳、姑塘、新港在建城建项目指挥部和工地,部分人大和政协代表,重点走访了城房安置点和农民公寓、挂点帮扶村的群众,当面询问,虚心接受对我局及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还走访市建设局招标办、质监站、安监站、市园林管理局、市政管理局等单位,听取上级职能部门对我局工作意见,征求区分管领导的意见,通过多层次,全方位了解我局在行政执法、职能监管、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把问题找准。
(二)个人进行自查。结合岗位职责,对照九种不良行为逐项检查,自 我剖析,自我评估,说出表现,指出危害,分析根源,每个同志填写《个人自查表》。主要领导对分管领导提出书面改进意见,分管领导对所属部门的同志分别提出加强和改进意见,单位对每个同志综合提出了要求。
(三)部门开展自查。单位、各股(站)室、办,结合征求到的意见,重点围绕执法、监管、服务、办事、廉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大家议、群众评、自己找、领导点等方式,深挖细究,摆现象查危害挖根源,实事求是,不遮遮掩掩,不避重就轻,也不言过其实,针对查找的问题,填写《部门自查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工作要求。
(四)撰写自查报告。为切实增强自查自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我们要求自查报告,客观、真实、准确、有效。为此,每个同志,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认真自剖,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对思想层面上的问题,强化学习,深化认识,端正思想;对行为方面的问题,纠偏引正,认真整改,规范行为。能立即改进的,要立竿见影;对一时难改到位的,明确时限,限期整改到位。通过专项整治,切实达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作风上有明显转变、工作上有明显加强、个人素质有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经过认真梳理,当前我局干部作风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的只是个别和少数现象,但却影响整个单位建设。
一是精神不够振奋。少数同志工作时间长、年龄偏大,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动力不足,精神不振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够积极主动,上级有要求和领导交办的事去做,没要求、不交办就不思、不想、不动,甘于平庸。
二是服务不够周到。对前来办事的,能热情接待,但在告之解读中,由于时间紧工作忙,解读不够详细、不够具体、不够耐心。在项目检查监管执法中,有时语气比较生硬。
三是公开不够及时。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还不是十分科学、规范、及 时、有效,尤其是在城建项目信息更新上,不够及时,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四是遵纪不够严格。虽然加强了机关效能的督查和管理,但还存在个别人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借办公事为由,外出办私事,上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时有发生。
五是工作不够深入。对建筑业企业员工的培训不够,有待加强。建筑市场的标后监管,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整改没有落实到位,边街小巷道路、路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造成群众出行不便。
以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方面,由于少数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造成工作作风不正、不实;另一方面,教育不经常,管理不严格,措施不得力,监督不到位,造成工作作风浮躁。
三、整改措施
1、深化教育,筑牢干事创业思想。干部队伍是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我们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把工作岗位作为干事创业的平台,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全体干部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占位必司职,无为就让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苦励志,奋力干事,坚忍不拔,奋勇争先,勇创一流工作业绩。把干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抓下去,始终保持我局干部队伍的蓬勃朝气。
2、转变观念,提高服务办事能力。要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热情为群众服务,热衷为项目服务,热心为发展服务。在工作中,决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更不能门难进、脸难看、事能办,不能办事生硬走程序,机械地完成任务。要热情诚恳,真心实意地接待每位客户、群众。事无巨细,时无定时,一一办理。符合规定的要办,不符合要求或手续不全的,要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不可一推了之,需要帮助的提供帮助,需要协调的要主动协调,不能说办不了、不能办,而要说我能办、帮你办。既要周到更要有耐心,不但要说得准、说得透、说得全,而且要说得巧,说话要悦耳顺心,让前来办事的人,知 道办事所需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与根据,让每一个客户感到舒心、满意。
3、落实制度,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坚持依靠制度,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依法依纪,注重实效。对三重一大、领导分工调整、岗位设置、人员调配、重大项目建设、中心工作等都要进行公开,特别是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如工程招投标、城房安置、农民公寓、市政公益性项目等。坚持信息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及时性,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一般一季度或半年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根据进展情况,逐阶段公开。临时性工作及时公开。涉及党内事务,按照组织纪律,先党内、后党外公开。信息公开落实专人负责,从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地方做起,将定期、专题、随时、及时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报刊、公开栏等,使信息公开更加简便、快捷、高效。打开窗口,透进阳光,晒出公信力,切实提高我局信息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4、严格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加强自我约束力,认真执行《机关管理制度》和上级各项规定,令行禁止。凡是明文规定的不允许做的一律不能做,局效能办和局领导加强督查,每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次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发现三次以上同样的问题,作出书面检查,并全局通报,年终不得评为先进,并扣除一定的绩效工资。对经常性出现的问题的人和事,分管领导找其戒勉谈话,必要时实行换岗。在全局上下形成敬畏制度,遵章守纪的良好风气,人人积极向上,个个遵规守纪,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地工作,杜绝违规违纪。
5、扎实工作,提升整体建管水平。根据我区建筑业实际,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的形式,重点对新上岗的、特种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每年不少于二次。加强对建筑市场标后的监管力度,招标办采取联合、独立对已招标的项目五大员在岗情况、施工管理等情况强力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质监站、安监站对在 施工现场发现的问题,向五方责任主体通报情况,下达整改通知单,切实按照要求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到位的要进行处罚,如通报、停工、不良信息记录等,促进整体建筑水平的提升。市政园林管理所,要加强对全区边街小区道路、路灯、公共服务设施的清理,对破损的及时修复,需要改造的道路,提出改造方案报区政府,尽快改造到位,满意市民和群众的生活需要。
下一步,我们着力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通过整改切实达到全体干部思想上有明显进步,纪律上有明显加强,作风上有明显转变,工作上有明显提高,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城市开发区建设工作报告
一、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近年来。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着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狸桥经济开发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 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玉环机电产业园、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家园%。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 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第三篇:城市开发区建设工作报告与城市征地拆迁工作自查报告
城市开发区建设工作报告
一、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近年来。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着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狸桥经济开发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
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玉环机电产业园、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家园%。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二、存在不足
1.我们在启动新项目按新条例实施操作方面还欠缺经验,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我们业务指导和培训。
2、到目前我们县所有的项目都有异地土地安置,如果一旦取消异地土地安置,估计房屋征收难度要加大。
3.征地拆迁信访案件处理方法不够多,效果不太明显,致使部分矛盾纠纷化解的不够及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房屋征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采取发放宣传单、横幅、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房屋征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思想。
(二)进一步规范房屋征收程序。认真总结房屋征收工作经验,及时查找房屋征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整改。制定出台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办法等各种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规范征地拆迁补偿程序。同时,建立日常督查工作机制,由国土、城建、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不定期对全县征地拆迁工作进行督查,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征地拆迁行为及时纠正,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切实保障和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要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创业等长远利益问题,确保群众“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医,失地不失教”,从根本上解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积极化解征地拆迁矛盾。坚持抓早、抓细、抓实的原则,切实做好征地拆迁群众的信访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月排查、月例会制度,做到不稳定因素超前排查,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超前调研,对突发性事件有超前预案,对集体上访苗头超前办理,及时研究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对策措施,确保征地拆迁各种矛盾纠纷发 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避免矛盾积累激化,坚决防止简单粗暴压制群众,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第四篇:城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与城市征地拆迁工作自查报告
城市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一核双圈”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顺利实现“十年巨变”目标,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达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工作安排,为更加全面、深入、准确、系统地掌握首府城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日前,深入市建委开展调研工作,并结合自己分管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现汇报如下:
一、城市建设科学发展思路的探索、形成和完善
近年来,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显现出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实现同步、总量扩大与结构优化实现同步、工业壮大与结构升级实现同步、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实现同步、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实现同步、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同步等“六个同步”的鲜明特点。在城市建设方面,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城市这个总目标,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年”和“城市管理年”活动,特别是抢抓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重要历史机遇,全面实施“44331”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推进城市改造建设,取得了城市空间、道路框架、绿色空间三个拓展和城市功能层次、城市文化特色、城市宜居水平三个提高的明显成效。
二、当前城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府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离广大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问题。
1、思想不够解放,城市建设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规划指导性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承载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中:
2、供排水方面:水资源严重匮乏,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300个城市为缺水城市,其中300个缺水城市中有45个严重缺水城市,呼市为45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3、道路交通方面:一是道路、桥梁、管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城市大公交战略没有完全实施。目前全市拥有公交车1300标台,每万人达到10标台(离国家12标台/万人还有一定差距),线路总长1067.8公里,日客运量达到62.16万人次,公交线路还不十分优化,在城市的交通布局中还没有实现公交优先的战略。
4、园林绿化方面:一是全市城区总体绿量较少。二是绿化特点不突出、品位不高、设计单一。三是绿地分布不够平稳,城外绿地偏多,城区绿地偏少。四是公园、广场、干道绿化的标准不够高,花卉林木的配置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管理粗放。六是由于过去没有重视规划,现在有些街巷无处补绿,无缝插绿。
5、供气、垃圾处理方面:根据《呼和浩特市燃气规划》,还有9000多液化气用户需进行燃气改造,美商生活垃圾处理厂搬迁、升级改造工作需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竣工完成。此外,城市特色不很鲜明,宜居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着力解放思想,在更新城市建设理念上下功夫;着力科学发展,在统筹城乡一体化上下功夫;着力规划覆盖,在强化规划龙头作用上下功夫;着力补足短板,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下功夫;着力挖掘特色,在提高城市品位上下功夫;着力做水造绿,在提高生态宜居水平上下功夫;着力科学经营,在拓宽融资渠道上下功夫。城市征地拆迁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市、县纪委的指示要求,我办对照《关于报送20**年有关纠风工作情况的通知》的内容和要求,对我办20**年开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监管工作与参与配合全县城市征地拆迁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总结,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市征地拆迁工作情况
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后,我县实施的城南沿江大道建设工程等房屋征收项目严格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市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若干意见(试行)》等法律法规进行操作。我们在房屋征收过程中坚持公平补偿、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充分保证了房屋征收项目的合法性;保证了被征收人的知情权、参与权;保证了被征收人房地产的合法权益。
对于在房屋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我们派工作人员及时与被征收人沟通,对征收条例不懂、对政策不清楚的我们及时给予解答。对已实施完成,但存在信访的工程项目,我们派该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及分管领导及时与信访人沟通,对合理的意见、建议我们充分采纳,对不合理的要求我们给予解释清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以来我县还没有出现一例强制拆迁。
1.及时成立征收部门明确工作职能。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后,县人民政府于20**年8月25日下发石府办抄字[20**]360号文件,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年12月12日下发石编发[20**]24号文件通知,将县房产局下属县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归并到县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单位规格和性质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职责:为县人民政府指定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部门;负责全县规划范围内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与管理;主要承担《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我县的贯彻实施。单位成立至今,通过全体房屋征收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 社会效益。
2、依法征收,加大宣传,提高房屋征收与补偿公信力。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结构的调整,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为全面贯彻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把握界定公共利益的基本要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大了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宣传力度。我们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标语、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将房屋征收的项目实施范围,征收与补偿程序、安置方式、安置地点、征收补偿、补助及奖励标准、安置保障的措施、以及房屋征收范围内调查的房屋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调查结果一一进行公示。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是做好我县危旧房改造、旧城改造,调整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做好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品位的公共利益需要,确保房屋征收各项建设活动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计划项目列入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保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程序符合《条例》规定的程序要求。二是房屋征收补偿项目方案进行了组织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征求群众意见。我县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决定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在作出房屋征收前,征收补偿费用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群众意见,将征求意见情况和公众意见的情况进一步公布。县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及时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事项,使我县的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和社会稳定性。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房屋征收与补偿应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房屋征收评估机构的确定由被征收人在规定时间内协商选定。在 规定时间协商不成的,由我办组织被征收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决定,或者采用摇号、抽签等随机方式确定。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依法征收、宣传发动工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起到了相互沟通,正确引导,工作协调的作用,同时增强了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了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公信力。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后启动的新项目正在顺利实施。20**年9月我县依法启动了县城南沿江大道建设工程,该项目征收涉及私房270户,其中企业、事业单位18户,征收房屋总面积约11.4万平方米。该项目是新条例出台后我县实施的 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避免矛盾积累激化,坚决防止简单粗暴压制群众,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第五篇:浅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浅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资环专业2005007班
200500727 彭直刚
摘要: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在各种复杂的功能活动相互争夺城市空间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给城市留下足够数量、合理布局的绿地,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打好基础,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关键词:绿地;生态;环境绿化;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概念,标准及部分结构构建方法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生态城市的特征主要是:整体性、和谐性、高效性、多样性和全球性。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包括以下5个层面:即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盖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城市建成区的绿地有公共绿地、居民区绿地、交通绿地、单位绿地以及一些零星的植物种植,由于这种绿地面积较小,又非常的分散,很难形成一个整体,不能保证给各种生物提供一个栖息的大环境。如果没有很好的绿地生态系统这个大环境,将很难达到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城市大环境、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以及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就城市而言,这种趋势尤其严峻。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地域的生境,尤其是造成自然生境的片断化,导致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使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3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规划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仍然是以对自然资源的高度消费为特征,城市中的绿地急剧减少,加上城市区域原有的物种资源的流逝,将使城市逐步处于人口高度集中、自然资源匮乏的困难境地而直接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其中的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园林部门与规划部门应该细致地编制好绿地系统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绿地的布局,为城市留下足够的绿地,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整体, 覆盖整个城市行政辖区。我们要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注意把自然生境的各个片断尽量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然生境,同时与城市郊区及大自然连为一体,使各种生物能在其中自由的穿梭,少受人为干扰。要做好这一点,就应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中,贯彻生态优先和整体优先的准则,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列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内容,改变城市绿化与郊区林业分而治之的局面,将城区内外的各种绿地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同时,重视城市景观生态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以整个城市辖区为造园空间,将城市中一些片断的隔离的绿地串联起来,同时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大环境绿化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
其次,在城市建成区,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绿地系统,通过绿地点、线、面、垂、嵌、环相结合,充分利用河流、高压输电线路、铁路、道路和楔形绿地等,在城市各绿地斑块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尤其在影响生物群体的重要地段和关键点修建绿色廊道和公园,建立城市生态绿色网络。尽量减少“岛屿状”生境的孤立状态,增加开敞空间和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确保合理的绿带宽度,不同地区和不同结构的绿带宽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一样。
总之,绿地系统应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改善生物群体的遗传交换条件,为生物群体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改善大气环境、水环境使之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态城市要求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经济是以产业生态学为基础的生产体系,他包括生态农业的实施;实现清洁生产,以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代替末端污染处理;能源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此外,生态交通、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等也是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包括消费模式的生态化,即可持续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交通方便。
二、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四、生态城市评价方法及研究重点
目前对生态城市的评价应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城市代谢方法(urban metabolism method)、生态足迹法(Foot print method)、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模糊数学方法(fuzzy method)、单指标评价(individual indicator assessment)和综合指标评价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等。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比较多的是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
根据城市化发展要求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应当着重于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城市生态学理论的探索,特别是不同规模城市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第二,扩大城市科学研究的范围,即从单一的城市为对象的研究,转变为对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包括半城市化地区的研究和乡村工业化与城市群的研究。
第三,发展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体系,促进现有技术的生态化。
第四,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生态景观规划和生态文化的方法论上的指导。第五,建立相应的政策、法令和奖惩制度,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第六,加强教育、培训和生态城市的能力建设,增强生态意识。
城市生态学论文
浅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班级:资环专业05级7班
学号:200500727 姓名:彭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