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面广告及作者分析
1、Michal BATORY
Michal BATORY 1959年在波兰出生,毕业于LODZ国家美术学院,1987年移居巴黎,从1994年开始作为自由平面设计师,他为法国国家剧院、国家博物馆、POMPIDOU现代设计中心、IRCAM、法国电台和政府文化部门设计了很不错的作品。喜欢他是因为他把设计和现代艺术的意识形态结合在了一起。就这样,关于这位前卫的设计师的介绍就这样少的可怜,那么现在我就只能动一下我的想象力来对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做一个猜测了。
我认为,在这个迷人的法国男人看似很小清新的外表下,埋藏的肯定是一颗重口味的心。不难看出,他的海报设计里很多都涉及到了性,扭曲与变形,错乱的精神与人格等黑暗的元素,可是看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恐慌,反而有一种怪诞的幽默在其中,是人很容易产生更多作品以外的联想。虽然每一张画报的制作背景和主题已经不容易查清,但就是这样单单放着,就觉得非常赏心悦目,华丽却又安逸。
当Michal BATORY把各种物品和人体的某一部分有序或无序的糅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极影爱上这个怪异却又富有浪漫情怀的设计师了。原来,海报可以这么好看这么来人寻味,不再是简单的构成艺术,重复或矛盾的平面空间,而是可以夹杂着人性与的融合之下的产物。
2、靳埭强平面广告
靳埭强 男,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1957年定居香港。先做学徒,满师后当裁缝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从事设计工作,成为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中国数一数二的平面设计专才,作品被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物馆收藏。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的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
3、陈幼坚平面作品
陈幼坚——中国西方文化的混血儿
1950年生于中国香港,著名设计师,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陈幼坚认为,2002年其在日本举办的个展“东情西韵”的展览比所获得荣誉更能涵括他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追求。
在他的设计中,总是充满着对西方文化传统的执著于思索,并能在中西文化之间游走自如。
4、毕学峰平面作品
毕学峰
中国知名平面设计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在深圳嘉美设计公司施展其设计才华。1991年任嘉美设计部经理,其作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从“中南之星”到“中国之星”再到“世界之星”,更在中国平面设计高峰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6展”中获得金奖和评审奖。之后在包括华沙国际海报展、布尔诺国际设计展、富山国际海报展、法国国际海报展等许多世界顶级设计赛事中取得荣誉。
毕学峰的作品给人以誉雨无言听流水 的感觉,用抽象的画面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独白。
5、李永铨平面作品
李永铨
香港新一代设计大师,以作品大胆见称,创作数量惊人,日泵畅销杂志——“Agosto”更称他为香港未来十年设计界新世代之代表。
设计为商业服务,不称自己是艺术家 确定产品可塑性,然后再看老板 为“美心”快餐大洗底,选择品牌宁缺毋滥 为工作放弃爱情,空闲时间等于零———
初次访问李永铨(Tommy)就觉得他很有设计师性格,坐姿独树一格,最爱伏在沙发的扶手上对你说话。
43岁,1980年入行师承著名设计师靳埭强。14年前,他设立自己的“李永铨设计屡”,1996年转型成为品牌设计师。他的设计极富商业意味,对同行的艺术风格,从来不以为然:“我们不是艺术家,我们做事一定要很商业。为客人想出来的caes一定要符合客人的需要,而不是胡乱放箭,看哪支中箭靶。”
6、沃尔沃汽车广告
这可能是最简单不过的汽车广告了(图一),当然,也是最富有创意的汽车广告之一。
这是以一枚别针的形象做的广告,这枚别针两边的钢丝:上面弯曲成汽车顶盖形、下面弯曲成汽车底板和车轮形,针环为车尾,针扣为车头,整体显出了沃尔沃汽车的轮廓,十分传神。奇怪的是针尖并未扣在扣槽之内,而是跳了出来,给人以不安全稳妥的感觉,这便造成受众极大的悬念。
令人拍案叫绝之处是将生活中毫不起眼但用处很广的别针用来诉求富豪汽车的安全性能。两者之间无论从体积、形态、价格和用途方面有着“天壤之别”,一大一小、一重一轻、一贱一贵,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使得我们无法想象别针和汽车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但是,创意的神来之笔就将富豪汽车品牌的灵魂和别针存在的价值融为一体,它打动你的不是视觉的审美,而是而是用你胸前的一枚极为平常的别针,重新演绎了VOLVO诞生以来对人生命的认识和审视,升华了富豪汽车的安全承诺,不是用语言。人的生命价值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小小的别针,还是豪华昂贵的轿车,一切的设计和核心都应该是以人为本。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安全别针,因为它既有用且安全方便;同样,富豪汽车是你生活中代步不可短缺的交通工具,同时,它还象别针那样设计处处为你的安全着想,你不必担心不小心的“刺伤”。以小见大的另一诉求是,安全来源于细致入微的考虑,富豪从汽车制造的每一个细节开始关注驾驶者的安全。别出心裁的别针被弯成汽车的形状,直观形象地表达了广告所要诉求的内容:一部性能安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VOLVO汽车。
本广告的诉求目标是“安全”,标题说:“沃尔沃,令你信赖的汽车,”这和沃尔沃车一贯宣传的特点“车外壳钢特别好,碰车不变形,安全系数高”是相吻合的。
它是要告诉受众:别针的钢一定坚韧,不易变形,即使针尖跳出扣槽之外,也很难用外力碰撞使之变形。
受众从别针自然联想到沃尔沃汽车的外壳。别针针尖出槽尚且如此,何况谁都会知道别针使用时针尖绝不会出槽的。这当然就更是安全牢固无虑了。沃尔沃汽车所有结构精良合格,其安全牢固程度可想而知了。
7、黑人牙膏(云、山、水系列篇)
台湾的黑人牙膏杂志广告文案“云、山、水”系列,就是运用了文学语言,与背景画面一起,渲染了一种独有的气氛、建构了独有的意境而产生了独有的产品形象性、独有的消费魅力:
1)仲夏去兜风 晴空万里云留白 这般洁白清新 就是黑人牙膏的感觉
台湾的黑人牙膏杂志广告文案“云、山、水”系列,就是运用了文学语言,与背景画面一起,渲染了一种独有的气氛、建构了独有的意境而产生了独有的产品形象性、独有的消费魅力:
2)仲夏去兜风 满山遍野都是绿 这般清凉舒畅 就是黑人牙膏的感觉
台湾的黑人牙膏杂志广告文案“云、山、水”系列,就是运用了文学语言,与背景画面一起,渲染了一种独有的气氛、建构了独有的意境而产生了独有的产品形象性、独有的消费魅力:
3)仲夏去兜风 海阔天空都是蓝 这般清洁舒畅 就是黑人牙膏的感觉
8、可口可乐
开启快乐平面广告设计看起来很简单,好像人人都能做到,但往往很少人能想到。设计师只是在经典的可口可乐 logo 上划了一刀,进行剪裁,把 logo 变成一个可口可乐式的笑脸,非常俏皮。
9、奥运专题海报
这是我喜欢的一张奥运专题海报设计,通常人们都会从运动项目、或是奥运五环来联想设计。但我认为的出发点很独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用心电图的形式绘制了数字2008,运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很好的反映出我们中国人民心系2008,期待奥运的心情。
10、保护自然(公益篇)
这是一则富有创意的公益性广告,卫生纸的切口处是树林的形状,给人警示的作用,警示人们要节约用纸,过度浪费必然造成森林的滥伐,从而波坏自然生态环境,波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右下角的广告语和品牌标识,少用几片,不仅让整个画面更加协调,更点明主题,使整个广告深入人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11、包装
原研哉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这包装主要目的不在直接的商业功能,而在建立第一高品质的企业理念,向消费者传递这种产品与一般同类产品不同的定位。两个瓶子的造形都非常精美,以琥珀的素材突显名酒的厚重感,金色招纸营造尊贵的风格,亦可增强礼品市场的吸引力。
12、手表
深泽直人
Naoto Fukasawa),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品牌“±0”的创始人。他曾为多家知名公司诸如苹果、爱普生进行过品牌设计,其作品在欧洲和美国赢得过几十余设计大奖。他的设计主张是: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为±0)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 “无意识”并不是真的没有意识去参与,而是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某些东西,但还没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深泽关注的,正是我们所忽略的有关“无意识”的种种生活细节。深泽用一个简单的道理向我们阐释了他设计的思想根源:在发短信的时候,一般人会选择沿着给盲人专用的道路走,他可以不用眼睛看而不走错。也就是说,这条黄色的、平时提供给盲人使用的路,又体现了它的新价值。而人走路并不仅仅是儿时学会的一种行为,而是你在走路的时候要看你的脚往哪儿踩,也就是在寻找你的脚踩的一种价值。所以,上述发短信时循着盲道而行,就是一种寻找价值的连续的行为,而当人、物与环境达到完美和谐的时候,我们说这种行为就找到了一种无意识的有价值的行为。
手表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物件,但是关于手表的设计样式可谓层出不穷,应有尽有。其实手表的基本功能就是显示时间,而可延伸的功能有搭配衣服,代表身份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为买一块手表而费尽心思,要不然就是不够稳重、要不然是太过呆板、抑或是华而不实,而深泽是如何设计手表的呢?如图所示的手表,12格时间刻度简化为结构形体中的12边形顶点,表盘留白,只剩下干净利落的时针和分针,这比功能主义多了一份细腻和温和式的简洁,在简洁中又不失高雅,是契合了功能的简洁,是简洁的更高层次。
13、logo
基奥斯蒂·瓦利斯
(1933年-),生于芬兰的约恩苏市,芬兰著名的平面设计家,代表作品芬兰航空公司徽标等在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标志中,北欧芬兰航空公司的徽标,一定会给你留下一个这样的印象:蓝天下,一只鸟在飞翔。当你向芬兰人询问其中的内涵时,他们一定会告诉您,那是一位姓氏中包含着“鸟”之含义的设计大师的杰作。这位大师就是芬兰著名的平面设计家基奥斯蒂·瓦利斯(Kyosti Varis)。
瓦利斯认为,无论是商标设计,还是海报招贴,它们如同绘画一样,是一种需要创新精神的艺术品,在视觉上要给观者一种心灵的愉悦感,要达到一种能够为观者所理喻的意念。正是基于这种设计理念,瓦利斯在他的设计中并不拘泥于高超的设计技巧,而是去寻求一种创意,一种给人以思索、震撼人的心灵世界的意象。而不同的处理手法,也带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受:精致雅趣,平衡对称,简洁明快,风趣幽默。
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他运用不同的技巧创作的作品,从而能够从中体会出他的设计风格。阅读他的设计作品,我们无需太多的语言去描述,只要静静地看,就会有越来越浓厚的回味。设计理念:
我们中国人常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今天,我们可以说,设计如其人。瓦利斯的设计是他那种与众不同的儒雅幽默性格的折射,这其中不仅蕴含着他对设计语言的诠释,更多地是他对芬兰文化和北欧文化的理解。而对我们来讲,是需要去细细地品味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14、《消除口臭》
西摩•切瓦斯特
(Seymour Chwast,1931~)是美国观念形象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切瓦斯特是除德国的岗特•兰堡、日本的福田繁雄之外的现代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AIGA会员。1931年切瓦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早在7岁时他就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尤其喜欢插图绘画。1947年(16岁)便在《十七岁》的杂志上发表了他最早的插图作品。1948年(17岁)毕业于纽约林肯中学,随后进入美国库柏州立艺术学院(Cooper Union)学习插图和平面设计。
西摩•切瓦斯特的设计创作与当时他的生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受二战的影响,世界各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使远离战火的美国因为免受战争破坏而迅速发展。战后的美国占有着天时地利,经济达到新的高峰,并促进了设计的繁荣,美国设计基本沿着两个不同的路径发展:第一个是国际主义的大企业行为,它代表资本主义的、主流的发展方向;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独立的设计事务所的迅速增加。在当时设计运动繁多的背景下,切瓦斯特开始丢弃工业化的刻板的设计面貌,重视画面感性思维的投入及注重表达个人观念,重视把艺术表现引入到平面设计中去,达到艺术性和功能性同时兼顾的效果。
《消除口臭》(End Bad Breath)是切瓦斯特在1968年(37岁)设计的反战海报,反对美国在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中对河内进行轰炸。这幅海报以浓郁的色彩、简洁的标语、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反战主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海报里男子口中描绘的正是飞机轰炸的战争场面,而标语“End Bad Breath”中的“Bad Breath”在英文中是“口臭”的意思,以“消除口臭”来影射“反对战争”,传递热爱和平的愿望。海报以标志美国的“星条旗”为背景,以此来讽刺美国对越南的无理干涉,并激发美国民众考虑受战争侵袭的越南人民的感受,从中可看得出切瓦斯特作为一名艺术家其热爱民主、和平的人文主义情怀。
15、《无常》
佐藤晃一
1944年出生于日本群马县高崎市,1969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视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日本著名的化妆品公司--资生堂公司广告宣传部,两年后离开资生堂,成为独立的自由设计师。1982年至1987年在东京艺术大学设计专业任客座讲师,现为社团法人日本平面设计家理事,多摩美术大学教授,东京ADC会员。
佐藤晃一是双脚踏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延长线上,继田中一光等老一代平面设计师之后走上设计舞台的新一代平面设计师。70年代的日本,工业化高速发展,使得大批的、各具特性的新素材诞生,素材的特性对艺术造型来说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意义,素材的特征又使得相应的技术和技巧得以产生。印刷技术从活版开始转向胶版,使微妙色阶调的渐变表现成为可能,佐藤晃一的成名作《新音乐媒体》即产生于此时。在色彩、形体与光三者的关系中寻求平衡,既不完全归入西方古典的光线照射法,也不归入东方传统的几乎抛尽光源,只求色彩与体积的表现法,而是把装饰色彩、变形形体和折中了古典派和印象派的光表现在色渐变手法中融为一体。
佐藤晃一的古典,是一种姿态,是一个美丽的手势,他用新鲜的嘴唇呓语着一种老区的声音,抑扬顿挫。
广告分析总结:
广告作品的收集与分析是作为我们学广告人的一门必修课,自主性强,看着别人的作品,可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学习专业知识不仅仅靠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平时对作品的收集,并加以分析,得知自己对这一作品的看法和理解。
一个人不必行走在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去现场看那些前辈的佳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独具匠心的创意灵感和独到之处。
我在欣赏一些广告的同时,更习得其中教人向善的心。虽然我们身边商业广告占了大多数,更有一些公司过度夸大自己的产品,从而伤害了消费者感情,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这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第二篇:平面广告
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工程中,拉芳更注重的是对员工学习力的培养、心灵的塑造、精神的训练,建立个人对企业整体的认同感,进而形成了整个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拉芳一直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定位的原则。拉芳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诊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提炼企业的各种积极因素,提出科学的规划方案。拉芳把企业文化的定位同企业的发展壮大紧密结合,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开辟广阔的前景。
二、全方位构筑的原则。全方位的系统文化,包括视觉文化、管理文化、营销文化、品牌文化、以及形象文化在内的多个方面,拉芳的企业文化建设突出核心——诚信、品质、分享,辐射全局,并将文化的精髓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深入到每道工序之中,激发员工强烈的团队精神。
三、内涵深化的原则。拉芳的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与拉芳的经营特色和管理风格息息相关。不同的企业都有其相对独立的文化内涵,拉芳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拉芳用系统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按“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要求来学习和工作。
拉芳深知,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层次。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就要找准切入点,局部做精,全盘搞活。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只有具备对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使用能力,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学习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创造员工终身学习的环境。
拉芳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培训师队伍,针对企业员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开展专题培训活动,注重中高层员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所有员工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拉芳鼓励学习,采取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
坚持系统思考,激活管理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拉芳将这一切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体制结合起来,以人为本为核心,在吸收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以系统思考为主线,以科学管理为接口,在机构设置、机制运行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将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合到现化企业制度之中,建立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科学内涵的现代企业。
拉芳注重营造企业文化环境,培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拉芳的领导者努力创造一种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团队氛围,团队管理者注重制定良好的沟通计划,规划沟通渠道及沟通目标,鼓励员工非正式组织间的交流,使团队成员做到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利于团队建设的意见和方案。通过创建健康向上的环境,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广大拉芳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充实,从而激发爱企热情。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在某个时候都会想成为一个“伟大团队”的一员。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我们也许还会记得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信任、亲密关系、互助和齐心协力,以及我们希望得到的理想结果。但是我们常常忘记伟大的团队很少一开始就是伟大的。
而拉芳便是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的,成为一个伟大的团队,就是要使团队成为学习型组织——一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更有能力创造他们真正想要创造的东西的团队。洗发水的广告可以投放在购物类网站上如淘宝,当当,京东等
还可以投放在时尚杂志的封面,内嵌的页面中
超市的墙上
人多的地方:车站,公交车,………………
超市旁边的广告牌
海报。各种样式不同地点的海报:洗发水专卖店旁边,专卖店内,澡堂旁边,洗发水专柜上
投放时间:购物类网站可以在大部分人下班后开始投放,那时候投放大家也都有时间
时尚杂志在周六周天投放、效果应该比平时好吧
第三篇:饮食类平面广告分析
在现在广告业发展兴盛的时代,我们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收到广告的狂轰乱炸。像我们每天看的影视广告,不论在电视上还是网络上都能看到各种各类的,好似平面类的静物广告电视上没有过,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只要你不在自己的温馨家里面,那平面广告就像我们的衣服一样离我们很近很贴切。像户外站牌上面的房地产等类的广告、商家店铺的门头标牌等。这些都是我们看的到的,当然,在广告这么发达的今天任何商业的或是非商业的都尽量让自己能被大众所了解和熟知。
当然我们每天有一样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去做的,那就是吃饭。这样商家为了能让自己在这么多的食物中使得消费者能品尝和购买自己的食物,他们也必不可少的需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广告,有影视的也有平面的,而我们在本文中主要是介绍饮食类的平面广告。想想看我们在饮食上注重的是什么,那就是健康、绿色、营养等,这就要求我们的生产食物的商家要保证他们的食物有高质量。这也使得平面类广告在饮食类的宣传中要有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想象能力,这样才能把食物的拍的看起来美味、健康、营养。想想看用一张静态的平面来表现一样东西的特性,并且能让观看者进行联想和被诱惑。这是很高的要求,我们在网上购物等那些网站上会有许多头条标语,上面有衣服、食物等各类的广告,但是每类广告都有各自的特点,拍摄食物类广告时,我们必须选择好的角度,像我们拍摄一盘菜,角度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影响着食物表面的光线和质感。而这一盘菜我们如果选择从上到下进行拍摄,那么没有立体感,给人没直观的感受,这点也得介绍一下,想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比如:一幅树干的图片,我们会在自己的感觉上有所反应,这主要是我们碰过或摸过这类的事物,我们自己在感觉上和视觉上会记住和隐藏这种感官感觉,而当类似的事物再次映入眼帘时我们就会在记忆中在此感受到这种感觉。所以对于那些我们接触较多的食物,它们做起广告来时很容易,因为不需要刻意的去表现某一方面,只要能把食物拍的直观点,其它的读者直接根据自己的平实感受和主观经验会自己产生一定的想法,而对于人们生活中不常使用或看到的食物我们就要运用类似的方法,把这种食物的特点选择出来,然后,根据我们对已经知道的东西里面选出和这种食物相接近的一种,用它们平时的平面广告来进行加工、制作,这样读者就会把新的食物的特点和感觉会自己从类似的东西上面进行联想。最终,平面广告就完成了。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还要选择合适的渠道来投放和宣传,这在饮食类和其它类别的平面广告是一样重要的。而对于饮食类的,我们可以把他们投放在饮食较为集中的区域,还有就是根据自己产品消费者的定位,也可以投放到消费水平满足并且消费者集中的商业区。小区也是一种投放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随处见到的,而我们知道现在的科技发达水平很高,几乎电视网络等媒介使用的频率已经无法用数据统计,我们为了让我们所谓的电视迷、网迷等各类媒介使用者知道我们的产品,网络的宣传时必不可少的。我们整天上网,在网上我们购物还是游戏还是看视频我们都能看到像汉堡、炸鸡腿、可乐等这类广告,我们孙然感觉很是苦恼和反感,但我们还是要用媒介,所以这就使得商家把重点从现实生活中的推广上面转移到了各类媒介上面。现在我们知道又有了一种新媒介——微博,这种媒介被几乎所有的人都使用,当然,商家也不是傻子,他们会发微薄,求转发这样知道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宣传也很有好处。
饮食类的平面广告对于画面和质感的确是要求很高,我们在看到时候,那种想品尝的冲动说明了平面广告有影视广告没有的优点,它可以通过一个静态的食物让你去仔细的观察和了解,从而在其中找到对你有吸引力的点,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被广告吸引想进行品尝而购买的,当然,平面广告不只是在饮食类上运用,在其他的商业和非商业领域也有很广的运用。
第四篇:加多宝平面广告 内容及分析(推荐)
广告内容:加多宝,王老吉,易拉罐,怕上火,喝加多宝,蓝色,红色,云彩,光云,水纹,冰块,水珠,飞溅,水花,。
成功理由:“怕上火,喝加多宝“这句话,意味深长,不仅再次重申了凉茶预防上火的作用,同时“正宗”两字用的十分具有针对性和攻击性,针对的当然是王老吉,这样,不仅暗示了消费者其它凉茶的不正宗性,狠狠的抢夺了大批忠实于王老吉的消费者。并且又壮大了加多宝的声势,声名了其在凉茶市场中的正宗地位。
第五篇:可口可乐平面广告分析
可口可乐
——The coke side of life 内容:
2006年3月底,可口可乐揭开新的广告口号:“生活中的可乐一面(The Coke Side of Life)”,并把主题定为“一只瓶子里的快乐(Happiness in a Bottle)”
“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面临多种选择机会的世界,这种选择造就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可乐一面’就是鼓励人们选择正确、开心的生活。”可口可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克·玛蒂厄(Marc Mathieu)说,“我们新的口号就是号召人们认识自己的真实生活,倾听自己的自然心声,感到生活充满色彩。” 新广告系列的核心形象是可口可乐的曲线玻璃瓶,部分广告突出刚刚倒出来的可乐滋滋冒泡的声音。
评论界的一些观点认为,可口可乐品牌整体战略似乎又回归传统风格。在传统的可口可乐广告中,“那鲜红的颜色、飘扬的丝带、曲线的玻璃瓶,这些都有着无可估量的魔力。”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传媒的鲍勃·加菲尔德(Garfield)说:“一瓶软饮料倒出来的时候那滋滋冒泡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最引人遐思、最让人垂涎欲滴的声音。”而现在的广告也正在强调过去曾经重视的东西。
背景:
在可口可乐的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可以永载史册的好广告。
1969年的那句著名的“这可是真家伙”(Its the Real Thing)被普遍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具广告效应的广告语;
而1971年的那部《山顶》(Hilltop)广告片更是因为赋予了其中的主题歌《我想教世界齐声歌唱》以世界和平的主题而成了不朽之作;
1993——1999年间的“永远的可口可乐”(Always Coca-Cola)口号更是家喻户晓。
但可口可乐也曾用败笔之作毁了自己的广告。
它曾经将《山顶》主题歌《我想教世界齐声歌唱》改编后用在号称零卡路里的Coke Zero,广告语改成了“我想教世界感受凉爽”,这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抨击。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一位广告批评家评论道:“这简直糟糕到让人无话可说,让一首不朽的音乐带上了嘻哈风格,毁了这首歌。”
好莱坞影星潘妮洛普·克鲁兹(Penelope Cruz)狂饮一罐可口可乐后肆无忌惮地打嗝镜头;
2004年广告,汗流浃背的篮球运动员先把一听冰凉的可口可乐夹在腋下给自己降温后才把它递给队友的一幕。“这看着真让人难受,”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营销学教授、曾给可口可乐当过顾问的凯文·凯勒(Kevin Keller)如此评论道。
正是这则篮球运动员将冰凉的可口可乐夹在腋下的广告使得可口可乐内部也由暗斗转为明争。这些年,可口可乐内部新老两派阵营一直就是否保留这个120多年老品牌的核心主题问题争论不休。老派营销管理人士坚称应保留这个美国文化的核心主题,只在形式上有所变动。而包括可口可乐前总裁史蒂文·海尔(Steven J.Heyer)在内的新派人士则表示,应推出更能吸引年轻人眼球的、更加前卫的形象。正是海尔招来了包括Berlin Cameron在内的前卫广告商,上则臭名昭著的广告正是出自Berlin之手。这则广告在短暂播出后被传统一派以“有损可口可乐健康形象”为由撤下。
同年,内维尔·艾斯迪尔(Neville Isdell)就任CEO兼董事长后不久,海尔潜身而退。艾斯迪尔也抨击了前任管理层为实现短期利润目标而削减广告支出的做法,发誓要重现可口可乐广告的辉煌,重新打起“形象”广告战。
2003年,艾斯迪尔任命玛丽·明尼克(Mary Minnick)为可口可乐第四任全球营销负责人,并一直延续至今,具体职位为全球营销、战略及创新总裁。“生活中的可乐一面(The Coke Side of Life)”正是明尼克的推崇。在新口号的背后是一个全新的全球行销计划,将于新口号推出的几个星期内在美国实施,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于其他全球市场实施。
课堂讨论
同学们在广告创意课上对这系列广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基本理论)
同学A:这一系列广告很好地综合运用了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鲜红的颜色、飘扬的丝带、曲线的玻璃瓶,一贯是可口可乐广告鲜明的标志。The Coke Side of Life,沿袭了可口可乐长久以来的广告语风格。倡导快乐,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一系列元素都维护了可口可乐在人们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理论)
同学B:没有提出自己的USP。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百事可乐公司,他们的品牌定位是针对青年人,倡导革新、新一代。所以他们的广告也主要迎合青少年。代言人偶像化,广告语符合年轻人。但是可口可乐这一次的广告却定位不清,与竞争对手的界限划分不清。无法打动消费者。(USP理论、定位理论)
同学C:如前面同学所说,这一系列广告延续了可口可乐长期以来的风格。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会对它的销售有帮助。它让人感觉可口可乐不重视变革,没有进取心,总是老样子。当然,他宣扬的积极地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的确可以继续吸引他的忠实消费者。因为它的这些理念已经与他们产生了共鸣。(共鸣理论)(基本策略):
同学D:可口可乐公司已经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公司了。其知名度已经不是问题,而且消费群体也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所以他得广告目标肯定是巩固老客户或提醒消费者购买。从这方面来说,我认为这一系列得广告已经达到了之前的目标。但是如果他还有品牌形象树立,与竞争对手抢夺市场的目标,就有些困难了。因为我认为这一系列广告存在目标对象过宽的问题。且不能达到改变消费者行为的目的。(目标性策略)
同学E:是的,我也认为这一系列平面广告在针对性策略的方面有不足。从中看不出针对消费者的划分,也看不出针对不同的产品特征或是不同的竞争者。但是,我认为它在兼容性策略方面做得很好。平面广告的主体是可口可乐标志性的瓶子,而且加上它鲜红的“cokecola”,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The Coke Side of Life,会让人想:什么是Coke Side?那应该是怎样的生活?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是可口可乐提倡的那种快乐的,积极的,轻松的生活。其品牌形象也随之深入人心。(针对性策略、兼容性策略)同学F:而且这次可口可乐公司出了一系列各式各样的以“一只瓶子里的快乐(Happiness in a Bottle)”为主题的平面广告,给人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联系可口可乐几十年的广告,将这一核心品牌价值始终如一地推广,不得不说是一项成功的品牌形象整合营销。(整合性策略)
(思维方式、表现手法):
同学G:从广告构思方面来讲,这系列的广告主要运用了替换的方法,以联想的方式表达出主题。可乐瓶中冒出的不再是可乐,而是色彩缤纷的线条、令人感到放松的图案。我们的可乐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饮料,它包含了一切快乐,正面,积极的事物,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选择。整个画面干净,活泼,醒目。
优点:
1、这一系列广告继承了可口可乐一贯的品牌形象,更加加深了它在人们心中的活力的,快乐的,畅快的形象。所以,这些策略有助于可口可乐巩固客户群。维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共鸣。
可口可乐的新口号得到了部分传统派专家的认可。这些专家认为,可口可乐应该停止在广告和品牌形象上的改造,只需找回过去就好。康涅狄格州的市场策略师杰克·特鲁(Jack Trout)说,他们可以借用“时间机器”或者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东西,让年轻人回到1886年那位亚特兰大药剂师配出神奇的可口可乐配方的年代。“这个品牌有着不可思议的故事,这也正是可口可乐的特别之处。”特鲁说,他们应该找回“真家伙”(暗合可口可乐过去的经典口号:“这可是真家伙”(Its the Real Thing))。
2、广告主围绕可口可乐标志性的瓶子做文章,再加上鲜红的颜色以及飘带般的“cokecola”有很高的识别度。
3、文案The Coke Side of Life简洁又耐人寻味。引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The Coke Side of Life?
4、广告的设计简洁鲜明,吸引消费者眼球。明快的色彩运用,切合了广告的主题:“鼓励人们选择正确、开心的生活。”“号召人们认识自己的真实生活,倾听自己的自然心声,感到生活充满色彩。”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产生亲近感。
缺点:
1、这次的广告没能给人带来新意,给人无功无过之感。
有更多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在自己的博客上抨击这一新口号。一些意见认为,可口可乐的新口号平淡无聊,一点都不吸引人们的眼球。
相比起百事可乐不断推陈出新,产品多元化。可口可乐公司似乎稍显保守了一些。传统型可口可乐(Coca-Cola Classic)的销量下降2%,该品牌过去5年的销量共下降了10%。2005年12月12日,可口可乐股票市值首次被宿敌百事可乐超过,从而痛失保持了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可乐之王”的桂冠。
2、可口可乐06年的广告定位也有些模糊不清,且没有提出自己的USP。很难打动消费者。
3、还有一些人认为可口可乐纯粹是对iPod广告的模仿,它不能照搬iPod的成功经验
广告一班组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