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风格浅谈

时间:2019-05-12 01:1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翻译风格浅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翻译风格浅谈》。

第一篇:翻译风格浅谈

翻译风格浅谈 ——以《红与黑》译本为例

摘要:风格是一部作品的神韵所在,所以再现原文风格是译者应该也必须追求的目标。首先,译者应完全把握原作的风格;其次,在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原作的风格之间,译者需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以期在“信”的基础上,达到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的一种动态平衡。

关键词:风格再现,《红与黑》,比较研究

一、何谓风格

在《翻译概论》一书中,许钧先生将风格归结为“神”的概念:“‘神’在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的笔下,又往往可与如下的说法联系在一起:精神、神韵、味、原旨、意义、气势、风格等等”1。每一位作家的叙述风格都不尽相同,如梅里美的明快流畅,巴尔扎克的气势恢宏。这些风格构成了作家的独特印记,也是读者辨识他们的标杆。

译界的各个译者对风格的体会和把握见仁见智。翻译界前辈钱钟书先生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2这里钱钟书先生所说的“风味”,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风格。

傅雷在《致林以亮论翻译书》中提到了“原文的风格”,他对林以亮说:“你不在原文的风格上体会,译文一定是象淡水一样。而风格的传达,除了句法以外,3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传达。”这就是为什么傅雷这么要求自己:“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手,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求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翻译。”4一位负责任的译者,唯有在完全把握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再进行翻译,才能称得上对原作的尊重,才有可能延续原作的生命。

许渊冲在风格重现上强调“再创造论”,他认为再创造的译文可以传达原作的风格,使人像读原作一样得到美感享受。在许老先生看来,翻译风格有“形似”和“神似”之分,在“形似”的译文和原文内容有所冲突时,翻译只能舍“形似”而取“神似”,这一点与傅雷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举了一个例子,《约翰•克里斯朵夫》文中有一句:“Il marchait sur le monde.”鲁迅译为:“他踏着全世界直立着。”傅雷译成:“他顶天立地地在世界上走着。”许渊冲认为,鲁迅的风格就是“形似”,傅雷风格则是“神似”。关于如何评判两者孰更符合原作风格,许渊冲自问:“哪种更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更能使人愉快?或者说,假如罗曼•罗兰是中国人,他会怎么说呢?”5这样一来,傅雷的译文便自然胜出,许渊冲也由此表达了自己的“再创造论”,即发挥译语的优势:“译者与其斤斤计较如何 12 许钧著:《翻译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187页

许钧著:《关于风格再现——傅雷先生译文风格得失谈》,《南外学报》1986年第2期 3 许钧著:《翻译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186页 4 许钧著:《关于风格再现——傅雷先生译文风格得失谈》,《南外学报》1986年第2期 5 许渊冲著:《再创作与翻译风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5月第22卷第3期

保存原作者的风格,不如尽力使译文能给人美的感受,就像原作一样。”6

梅肖尼克将风格奉为至上:“形式,或者风格,并不是附加的、额外的东西,不是附着于内容之上的,它是作品之所以成为作品的一个关键因素。”7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过:“风格就是生命。这是思想的血液。”按照福楼拜这一说法,如果我们的译作再现了原作的风格,那么就延续了原作的生命;反之,无异于抹煞了原作的精神风貌。风格再现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作为译者,在翻译一部作品时,应当也必须把再现原作风格作为己任。

风格可以再现,是基于风格的客观可感性,“作者在语言使用中作用于风格的诸方面,尤其是其独特的遣词造句方式,是具体实在的,是可以感觉和辨识的。”8由此可见,译者只有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把握原作者的意图,才能体现原作的风格。而另外一方面,译者在理解原作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自己的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力、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势必带有自身的风格,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自己的风格和原作的风格之间应该如何取舍呢?在这一点上陈西滢给出了答案:“译者在译书之前,不应当自己先定下一个标准,不论是雅,是达,是高古,是通俗,是优美,是质朴,而得以原文的标准为标准。”9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不可能不投入自己的创作个性,如何做到本雅明所说的“逐字逐句的翻译和不拘一格的自由”,不得不说是个很难把握的纬度,这需要译者在正确体会、辨识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对“形”与“神”持辩证态度。下面,我们以《红与黑》的几个译本为例,来具体感知对原作风格正确传达的重要性。

二、《红与黑》中译本翻译风格对比分析

《红与黑》这部世界名著在中国的影响声势颇为浩大,这其中离不开几代译者的智慧和心血。自1944年赵瑞蕻执译《红与黑》以来,其后相继又有罗玉君、郝运、闻家驷、郭宏安、许渊冲、罗新璋等人的译本问世。各个不同的译本可以用许钧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众译家对原作风格的不同认识和不同的处理方式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的翻译观。”10

每个译者对《红与黑》的风格各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郝运先生在《论爱情》中提到:“我个人从翻译过程中感到司汤达的文章风格是朴实、明晰、严谨。他讨厌华丽的词藻、复杂的修饰语,以及语言表达不清和玩弄比喻等手法。总之一句话是:自然。”11郭宏安则认为,《红与黑》的文字风格“乃是在朴实平实的叙述中透出‘瘦’、‘硬’二字所蕴涵的神采,也可以说是‘外枯中膏’。”12而罗新璋对司汤达的风格有着独到的理解:“以我的体会,斯当达的修辞风格是:句无余字,篇无长句,似淡而实美。”13许钧老师在综合了众家对司汤达风格的评价后这么总结:“长于分析,文笔冷静,语言不多装饰,不追求美丽、造作的风格,可以说是斯丹达尔文风的基本特征。”14我们且来看郝运、郭宏安和罗新璋对同一段文字的处理方式,比较其翻译风格。

许渊冲著:《再创作与翻译风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5月第22卷第3期

许钧、袁筱一著:《当代法国翻译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49页 8 许钧著:《翻译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190页 9 同上 10 许钧著:《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译林出版社,2011年,代引言 11 同上 12 同上 13 罗新璋著:《风格、夸张及其他》,《中国翻译》,1995年第4期 14 许钧著:《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140页

例1:Placé comme sur un promontoire élevé, il pouvait juger, et dominait pour ainsi dire l’extrême pauvreté et l’aisance qu’il appelait encore richesse.Il était loin de juger sa position en philosophe, mais il eut assez de clairvoyance pour se sentir différent après ce petit voyage dans la montagne.郝译:他好像是立在一个高高的岬角上,能够评价,也可以说是能够俯视极端的贫困,以及他仍旧称之为富有的小康生活。他当然不是像哲学家那样评价自己的处境,但是他有足够的洞察力,能够感到自己在这趟到山里去的小小旅行之后与以前有所不同了。

郭译:现在他仿佛站在一块高高的岬角上,能够判断,或者可以说,俯视极端的贫穷和他仍成为富裕的小康。他还远远不能以哲人的姿态评判他的处境,但是,他有足够的洞察力感到,这次山间小住之后,他跟以前不同了。

罗译:他仿佛站在高高的岬角上,浩魄雄襟,评断穷通,甚至凌驾于贪富之上;不过他的所谓富,实际上只是小康而已。虽然他远不具哲人的深刻,来鉴衡自己的处境,但头脑却很清晰,觉得经此短暂的山林之行,自己与以前已大不相同了。

如果不与原文相比较,罗老先生的译文无疑脱颖而出,其颇有力度的四字成语、简短的句式、紧凑的逻辑,能够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前两者的译文与之相比,则显得较为平实。而如果我们细细与原文对照,就会发现罗新璋先生的译文有着浓妆艳抹之嫌。

对于“juger”一词的处理,郝译为“评价”,郭译为“判断”,都贴近这个词的本义,而罗译为“评断穷通”,与原作质朴的文字相比,力度不免显得过甚。再来看“l’aisance qu’il appelait encore richesse”一句,郝译为“他仍旧称之为富有的小康生活”,郭译为“他仍称为富裕的小康”,属于逐字逐句的翻译。罗译的区别就比较明显:“不过他的所谓富,实际上只是小康而已。”似乎有些解释过度。

例2:Son saisissement fut tel, qu’il donna de la jalousie à M.Valenod.郝译:她是那么激动,甚至引起了瓦尔诺先生的嫉妒。

罗译:见瑞那夫人惊惶之状,瓦勒诺便大发醋兴。

对比原文,我们可以看出,郝运先生的译文在句式和用词色彩上都与原文比较接近,而罗老先生似乎对四字结构的词语十分热衷,“惊惶之状”和“大发醋兴”乍一看很是夺人眼球,但恐怕与原文不太贴切。“de la jalousie”译为“大发醋兴”,这里罗译又出现了用词失度的问题。

总的来看,郝运和郭宏安的译风质朴,与原作风格接近,罗老先生的译文用词华丽,读来十分精彩,但与《红与黑》的文风不太一致。不过,我们不难看出,罗新璋先生在句式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一是没有拘泥于原文句法,句序多有变动,使译文看起来流畅;二是句子求短,句式求精,逻辑严谨,可谓煞费苦心。

上文我们列举了众译家对《红与黑》风格不同的主观认识,另外,我们也须注意到,译风的形成还关乎译者对于“度”的把握,是赋予自己更大的创作自由,还是实事求是地对待两种语言的差异呢?在这一点上,每个译者对如何传达风格的见解也不尽相同。

郝运先生的观点十分明确,“决不擅自用粉皮代替海蜇皮”,也就是让读者读到原汁原味的东西。所以他的文笔平实朴素,与司汤达的风格比较接近。

郭宏安先生则特别注意慎用成语或四字语,不刻意追求华丽的文风,与司汤达自然的风格相贴近。基于这种定位,郭译就很好地再现了原作的风格。

至于罗新璋先生,“翻译时力求字字不闲;凡可有可无的字,一概删却净尽,以求一种洗炼明快的古典风格。”15在罗老先生看来,作为一名文学翻译者,语言上应尽显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文的底蕴,若司汤达本人用中文写《红与黑》,或许会比法文版的更漂亮些。这一点上,倒是与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竞赛论”颇为接近。不过罗先生也认可了许钧老师的观点:“译文中出现过多的润色和增饰,16就不是一种‘化’,而是一种‘讹’了。”适度夸张,是对原文的润色;用词失度,却过犹不及。如何把握两者的尺度,译者们需要慎之又慎。

三、结语

再现原作风格,应以原作的标准为标准,而我们译者切不可喧宾夺主,将自己的风格强加于原作之上。正如陈西滢先生所说,应“把轻灵的归还它的轻灵,活泼的归还它的活泼,滑稽的归还它的滑稽,伟大的归还它的伟大”17。很多时候,译者的艺术风格完全掩盖了原作的风格,而一名称职的译者,应在完全把握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尽量排除自己的艺术个性与风格,以便更好地再现原作风格。

许多译者倾向于赋予译文一种优美的形式,一味要求词藻华美、行文流畅。殊不知,如果不了解原作者的风格,此种做法无异于画蛇添足,根本无法再现原作的意境,更谈不上所谓的“再创作”。许渊冲先生所说的“再创作”,前提是充分领会原作者的风格个性,假设自己是原作者会怎么用译语写,自己就怎么译,“要既见木又见林,而不画蛇添足,却能使人像读原作一样得到美感享受的译法”18。

当然,再现原作风格并非易事,做到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完全保存原作的风格”则更是显得无法企及。而许钧老师强调的一点使我们明晰了方向:“翻译 1516 罗新璋著:《风格、夸张及其他》,《中国翻译》,1995年第4期

同上 17 许钧著:《关于风格再现——傅雷先生译文风格得失谈》,《南外学报》1986年第2期 18 许渊冲著:《再创作与翻译风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5月第22卷第3期

以信为第一标准,各放异彩的翻译风格必须扎根于信的土壤,再现风格的最低标准是:译作风格不能有损于原作风格。”19 困难虽然存在,却并非意味着不可能,因为“进入风格系统的所有程序也具有内在制约性„„而正由于诗学的材料、手

20法、风格内部因素间存在着这种内在相互制约性,所以有重建它的可能。”我们却绝不应该放弃朝着最高标准去努力,秉着“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念,尽量减少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的差距。

参考文献: 许钧著:《翻译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许钧著:《关于风格再现——傅雷先生译文风格得失谈》 许钧著:《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译林出版社,2011年 许钧、袁筱一著:《当代法国翻译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许渊冲著:《再创作与翻译风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5月第22卷第3期 罗新璋著:《风格、夸张及其他》,《中国翻译》,1995年第4期 许渊冲著:《四代人译<红与黑>》,《读书》,1995年第04期

1920 许钧著:《关于风格再现——傅雷先生译文风格得失谈》,《南外学报》1986年第2期

许钧、袁筱一著:《当代法国翻译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48-149页

第二篇: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研究

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研究

【摘要】鲁迅的小说数量虽然不多,但它的质量却是很高的,真正做到了“少而精”。《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认真阅读这篇小说,了解它的高度艺术成就,将会给我们不少启发。本文研究了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

【关键词】鲁迅;《孔乙己》;英译

《孔乙己》作为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自发表至今,已有70多年,评论分析的文章汗牛充栋,多于原作品数十倍。论者大抵沿用《狂人日记》的主题思路,拈“吃人”二字以概括,只是“吃”的角度不同。如果说:《狂人日记》是从宏观的角度,高度概括而又形象具体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乃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写出一个下层士人遭受践踏、凌辱,完全失掉了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0¹和这种看法略有不同的是另外的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孔乙己》在于批判封建的科举制度;二是认为批判半殖民地半封建旧社会。林志浩则认为:《孔乙己》的批判矛头,不只是针对封建科举制度,而是针对封建的教育制度和吃人的社会关系。事实上,这些看法大同小异,并无实质的区别。这些从社会学角度的解读思路虽然为我们提供了阅读分析《孔乙己》的途径,但仍显得平面化。如果我们跳出这种思维的框架,就能够更深刻看出《孔乙己》所揭示的另一面:在大的人吃人的文化背景之下,一个下层文人的人格的陷落与拯救的过程,以及在拯救过程中无可避免的陷落的悲剧。

一、《孔乙己》评析

1、悲喜交融的写作效果

《孔乙己》其实在其写作效果中就是以喜剧的氛围反衬出孔乙己悲剧的一生。也就是说以社会中的普通人的典型事例来反衬出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孔乙己的喜剧揭露和鞭笞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对读书人以及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摧残。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是以悲剧为主的,而鲁迅文学中常以喜剧融入悲剧之中,这将更加显现出其文学作品的悲剧性。《孔乙己》一文以“笑声”为线索,从小说开头到结尾,都显示出笑声的讽刺意味。笑,本来是喜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这《孔乙己》中的“笑声”却反衬出孔乙己在那个世态炎凉、人情冷淡的社会中的现实悲剧。文中作者用一连串的“笑声”,以喜剧的形式充分显现和强化悲剧的内容,以别人的笑来反衬孔乙己的迂腐愚钝、穷困潦倒。孔乙己在人们的不断嘲笑中出现,又在人们漠不关心中悄悄地离开那个不属于他的人世间,这又充分地表现出当时社会世态炎凉,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戕害。笑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笑得其所,笑,就是喜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中的笑声,却无不是孔乙己的伤疤。酒客们拿孔乙己来取笑,“我”对孔乙己的兴趣,掌柜对孔乙己的取笑,实质上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作笑料。作者以这些人对孔乙己的取笑充分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趋炎附势的嘴脸,在众人的笑声里蕴含着孔乙己人生中无限的悲凉气氛。这些人的笑,更加体现出喜剧融入悲剧的效果。鲁迅的《孔乙己》,让读者感受到的不是喜剧性的欢乐可笑色彩,取而代之的是读者感觉到更多悲凉的气氛,酒客们的笑声中带着孔乙己无限的辛酸和苦痛,这让读者感觉到如芒刺背,读此文章,在众多的笑声中泛出无限冷意。

2、人物形象的塑造

操千曲而晓百声,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匠心独运,具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小说的写作特点是主要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形神兼备,而且做到形神相似,文章以千千万万个孔乙己式的人物形象集中到一个人物身上去表现,这恰恰彰显出鲁迅极具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孔乙己》在描写人物的同时,主要采用了以神为主的艺术写法,同时注重人物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无形中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主要体现在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迂腐愚钝的描写,从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方面都体现了孔乙己在封建社会晚期中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迂腐愚钝的人物形象。在各种描写中又充分体现孔乙己这样的人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又摆着封建文化人臭架子的人物特点。文中人物出场的第一句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就足以表明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孔乙己依然保持着文人装束,不肯放下他那副臭架子,依然好吃懒做,越过越穷,达到快要讨饭的地步。这样的封建文人还是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总觉得读书人就高人一等,处处卖弄读书人的“学问”,老是满口“之乎者也”,视体力劳动于不顾,使体力劳动和知识相背离,从而使孔乙己穷困潦倒、迂腐愚钝,充分体现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

3、语言简练

这篇小说篇幅短小,全篇仅两千八百多字却写尽人物性格特点,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场面无一不显现出情节精当、语言简练、人物形象描写准确、个性鲜明等写作艺术特点。文章尤以人物的语言描写突出,孔乙己的语言描写虽然不多,但是相当精炼到位。不仅他那些“君子固穷”、“者乎”之类的语言独具特色,就是他教“我”认字时恳切地说:“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几乎句句都表现出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小说写孔乙己的对话不外乎就只有四处共十几句,但都是言少而意蕴深刻,都包含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生活辛酸、心地纯朴善良和社会地位的卑微等,可以看得出,句句镌刻着孔乙己的悲惨人生,每句话都打下了孔乙己辛酸的烙印。而描写酒店掌柜的话语更加少之又少,但“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却重复了四次,而且后三次都是在孔乙己偷了丁举人家被打折腿后重复出现的,这就有力地体现出掌柜是个冷漠无情、自私残忍,一头扎进钱眼里的势利小人。

二、《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

《孔乙己》作为鲁迅先生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大典范,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它采用高度凝练的写作手法,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受科举制度毒害至深的文人一孔乙己一步步沦落至失去尊严,穷迫潦倒,最后甚至被社会吞噬的悲剧,对封建社会仁降诊制度进行了控诉。尽管小说全文字数不到三千,却成功将孔乙己迂腐,穷酸,善良,诚恳的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人木三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深深震撼着每位读者的心灵,令人不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孔乙己》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之处。小说语言精练,生动传神,用景物渲染气氛用对比手法反衬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具有极高的语言价值。《孔乙己》作为一篇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小说,具有很高的翻译价值。《孔乙己》创作于1918年冬,于1919年4月首次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后编人《呐喊》。此小说自发表后,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热烈欢迎,更是由于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语言价值引起了国际翻译界的注意。1922年6月,小说首次出现日译本。中国国内翻译大师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孔乙己》英译本于1956年由外文出版社首次出版,1980年推出修订版。该文将从措辞、句式语序及中国特色文化三大角度赏析修订版与初版的异同,探讨修改版是否比最初版有较大提升。

由于语言间的系统性差异,译文对原文小句过程类型的转化存在着扩大、缩小、改变和不变等四种情形,但只要译文保持原文的概念意义不变,在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时,就不必对译文里的小句类型相对原文的转移或保持不变予以特别地关注。因此,译文将原文中的“幸而写得一笔好字”(行为过程)处理为“Luckily

he

was

a

good

calligrapher”(关系过程)不能视为偏离。因为从反映小句概念意义的及物性结构本身分析,两者显然不同,但是从该小句所在的整个上下文语境看,孔乙己之所以能以帮别人“钞钞书”而换碗饭吃,是因为他具备“字写得好”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孔乙己是个写字好的人。因此将写得一笔好字译成“ewas

a

good

calligrapher”并没有发生概念意义的偏离。按照我们前述的模式,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言语行为框架下的形式、功能、情景间的关系以及反映情景语境的语域组成部分——语场、语旨和语式对小句的三种意义——概念、人际和语篇的直接作用为基点,从及物性、语气(情态和评价)、主位等角度,对译文质量进行评估,共有11处发生概念意义的偏离。现举两例加以说明。

“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译文:

It

seemed

to

me

that

I

was

still

very

far

from

having

a

shop

of

my

own.暗想即私下想,译文用“It

seemed

to

me”表示的却是对命题意义“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的一种主观判断,属于人际意义范畴,因此这一方面没有译出原文“暗想”的概念意义;另一方面又加进了原本所没有的情态意义。“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译文:

He

produced

four

coppers

from

his

ragged

coat

pocket“摸出”是孔乙己在身体残疾、精神萎靡、因偷窃而不幸被人打断腿情况下做出的动作,且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掏钱买酒,因此无论其身体条件或是精神状态都决定了掏的动作是缓慢、困难的;不仅如此,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享有喝酒的机会了,因此“摸出”一词还表达了作者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而译文所用的produce,隐含为潇洒地亮出,不仅与原文动作的缓慢、困难大相径庭,即概念意义不太相符外,还丢掉了原词所表达的人际意义。

结论:

鲁迅是短篇小说的名手。他,善于简短地,清楚地在一些形象中表达一种思想,在一个插曲中表达一件巨大的事变,在某一个别的人物中表达一个典型。孔乙己和阿

Q

有某些相似之处,是一个带有喜剧因素的悲剧人物。他的思想,言行有些是很可笑的,而他的一生遭遇却是十分悲惨的。根据作品的交代,孔乙己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是一个没有“进学”的老童生,也就是作品里说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读书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封建科举制度也即将被废除。孔乙己是这个社会制度所产生的畸形儿,牺牲品。在人吃人的文化背景下,作为下层文人的孔乙己成为整个社会网络和文化结构中的弃子,面对整个社会的精神围剿和人格虐杀,孔乙己在荒谬和错位中进行着自我拯救,这种拯救不可避免地陷落到笑料和毁灭的境地。本文研究了《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

【参考文献】

[1]

黄志浩.浅谈《孔乙己》的主题[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79,(03).[2]

冯文炳.《孔乙己》讲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06).[3]

于万和.愿鲁迅永和我们同在——读《鲁迅赞》[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1).[4]

明.看取有价值的人生——《孔乙己》散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第三篇:从中西散文风格领略翻译方法

从中西散文风格领略翻译方法

中国有一种散文特别具有抒情性,特别讲究文字技巧。它们固然与诗歌有区别,但是,更多相同处。例如六朝流行的赋,由于特别讲究骈偶抑扬,辞彩华丽,诗味十分浓郁。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分行的诗。欧美文人的若干抒情散文也有类似的特点。在翻译它们的时候,翻译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与诗歌翻译技巧很多是相通的。和诗歌一样,一篇散文也可以翻译成若干种风格。下面以英国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本·约翰森的的名篇《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为例详细探讨散文翻译的若干技巧。

《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原文: My Lord(1),I have been lately informed, by the proprietor of The World(2), that two Papers, in which my Dictionary is recommended to the Public(3), were written by your Lordship.To be so distinguished, is an honour(4), which, being very little accustomed to(5)favours from the Great(6), I know not well how to receive, or in what termsto acknowledge(7).When, upon some slight encouragement(8), I first visited your Lordship, I was overpowered, like the rest of Mankind(9), hy the enchantment of your address;and could not forbear(10)to wish that I might boast myself Levainqueur du vainqueur de la terre(11)— that I might obtain that regard for which I saw the world(12)contending;but I found my attendance(13)so little encouraged, that neither pride nor modesty would suffer(14)me to continue it.(15)

When I had once addressed your Lordship in public, I had exhausted all the art of pleasing which a retired and uncourtly scholar(16)can possess.I had done all that I could;and no Man is well pleased to have his all(17)neglected, be it ever so little.Seven years, My Lord, have now past,since I waited in your outward Rooms, or was repulsed from your Door(18);during which time I have been pushing on my work through difficulties, of which it is useless to complain(19), and have brought it, at last, to the verge of Puhlication, without one Act of assistance, one word of encouragement, or one smile of favour(20).Such treatment I did not expect, for I never had a Patron before.The Shepherd in Virgil grew at last acquainted with Love, and found him a Native of the Rocks(21).Is not a Patron, My Lord, one who looks with unconcern on a Man struggling for Life in the water, and, when he has reached ground, encumbers him with help?(22)The notice which you have been pleased to take of my Labours,(23)had it been early,(24)had been kind;but it has been delayed till I am indifferent, and cannot enjoy it;till I am solitary,(25)and cannot impart it;till I am known, and do not want it(26)? I hope it is no very cynical asperity(27)not to confess obligations(28)where no benefit has been received,or to be unwilling that the Public should consider me as owing that to a Patron, which Providence has enabled me to do for myself.(29)

Having carried on my work thus far with solittle obligation to any Favourer of Learning,(30)I shall not be disappointed though I should comclude it(31), if less be possible, with less;or I have been long wakened from that Dream of hope, in which I once boasted myself with so much exultation(32)? My Lord, Your Lordship’s Most Humble, Most Obedient Servant,Sam: Johnsone

February 7, 1755(33)

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

〖英〗塞缪尔·约翰逊 〖中〗辜正坤译

译文一:文言体译文

大人阁下:

顷得《世界报》馆主告知,该报近日揭载二文,对拙编词典,颇有扬善褒荐之词,闻皆出阁下手笔。厚爱如此,理当引为大幸。奈何在下不惯贵人垂青,茫然不知何以领受、何辞逊谢。忆当年,在下小蒙鼓励,竟斗胆初谒公门。大人之言谈丰采,语惊四座,令人绝倒,使在下不禁谬生宏愿:他日或能自诩当世:“吾乃天下征服者之征服者也。”——举世学人欲夺之殊荣,或竟鹿死我手!孰料余之趋走逢迎,未蒙丝毫宠幸。尔后余自度不复干谒此途,自尊与自卑,皆勿与论也。余本一介书生,不善谄辞,不尚交际,而曾一度当众致语阁下,可谓罄尽取悦文饰之辞。仆思已尽犬马之劳,虽功效绵薄,又何甘辛劳遭逢白眼之遇也。

回想当初侍立君堂,甚或见逐门首,忽焉七载飞去。斯年以来,吾力排艰辛,独撑大业,无援手相助,无片言相许,无一笑相期。幸得终竟全功,付梓在即。当此时,发怨尤之词,恐无益也。然余实从未曾知遇提携之人,自曾指望过蒙受惠顾。

维吉尔笔下牧童终与爱神相识,方知爱神原只是草野之夫。

设有人于溺水者奋命中流之际,漠然相对,视若无睹,伺其安全抵岸,方忽急伸援手,反增累赘,所谓赞助人也者,莫非即此辈耶?大人而今忽有雅兴垂顾拙编,倘恩泽当初,犹可称善;奈何此惠顾珊珊来迟,我已心灰意冷,受之谅无深趣;我已鸳鸯失伴,有乐无人与共;我已名播天下,再不需阁下扬誉之辞!在下当初既不曾蒙恩.今朝亦无须感德;天帝既助我独成大业,今何敢欺世惑众,默认身后有所谓莫须有之赞助者?在下言辞或有苛刻不敬,还望海涵。余自承担此编撰业以来,从未获所谓赞助者分毫,亦使大业行将告竣,纵或杀青之际倍感艰难无助,余亦绝无失望之心。奢望赞助之美梦,梦破多年;堪笑曾几何时余亦曾梦中顾盼自雄、自诩为大人您门下最卑微

最驯顺之奴仆

塞缪尔·约翰逊

一千七百五十五年二月初七日

译文二:白话体译文

伯爵大人:

近日从《世界报》馆主得知,该报刊载了两篇文章,对拙编词典颇多举荐滥美之词,这些文章据悉均出自阁下您的手笔。承蒙您如此的推崇,本应是一种荣耀,只可惜在下自来无缘得到王公大人的青睐,所以真不知道该如何来领受这份荣耀,也不知道该用些什么言辞来聊表谢意。

回想当年,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我竟第一次拜访了大人阁下。我像所有的人一样,深为大人的言谈丰采所倾倒,不禁玄想他年能口出大言“吾乃天下征服者之征服者也。”—虽知此殊荣是举世学人所欲得,仍希望有朝一日能侥幸获取。然而我很快发现自己的趋走逢迎根本没有得到鼓励。不管是出于自尊也好,自矜也好,我反正无法再周旋下去。我本是一个与世无争、不善逢迎的书生,但那时我也曾用尽平生所学的阿谀奉承的言辞,当众赞美过阁下。能做的一切我都做了。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付出的一切努力(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受到完全的忽视,他是绝不会感到舒服的。

大人阁下,从我第一次候立于贵府门下,或者说被您拒于门外时算起,已经7年过去。7年多来,我一直苦苦地撑持着我的编撰工作。这些苦楚,现在再来倾诉,已经没有用处。所幸我的劳作而今终于快要出版,在这之前我没有获得过一个赞助的行为,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抹称许的微笑。我固然不曾指望这样的礼遇,因为我从未有过一位赞助人。

维吉尔笔下的牧童最后终于和爱神相识,这才发现所谓爱神只不过是岩穴土人而已。

大人阁下,有的人眼见落水者在水中拼命挣扎而无动于衷,等他安全抵岸之后,却才多余地伸出所谓援手,莫非这就叫赞助人么?大人而今忽有雅兴来关照在下的劳作,这原本是一桩美意,只可惜太迟了一点。迟到我已经意懒心灰,再无法快乐地消受;迟到我已经是孤身一人,无从与家人分享;迟到我已经名闻海内,再不需阁下附丽张扬。我既然本来就没有得到过实惠,自然母需怀感恩之心;既然是上帝助我独立完成这桩大业,我自然不愿让公众产生错觉,似乎我曾受惠于某一赞助人。但愿上面这番话不致被认为太苛刻、太不近人情。

我已经在根本没有所谓学术赞助人赞助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工作完成到目前这个地步,那么,尽管我将要在更艰难无助的情况下—假如还有可能更艰难无助的话—完成全稿,我也绝不会感到沮丧。因为我已经早就从那个赞助的美梦里幡然猛醒;曾几何时,我还在那梦中得意非凡地自诩是大人您门下最卑微

最驯顺的仆人

塞缪尔·约翰逊

1755年2月7日

文章作者及背景简介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英国著名的学者、语言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在散文写作方面堪称一代大家。约翰逊在1747年开始酝酿编撰<英语词典),因为自己境况十分窘迫,便将他的编撰计划呈送给当时英国最显赫的达官贵人切斯菲尔德伯爵(The Earl of Chesterfield,1694-1773),希图获得他的支持与赞助。可是切斯菲尔德不识英才,对约翰逊的选题不置可否,使约翰逊吃了闭门羹。约翰逊不得已,只好自力更生,苦干了整整7年,终于编成词典。然而,切斯菲尔德闻讯突然抢先在当时的一家流行的报纸《世界报》上连续发表了两篇推祟约翰逊词典的文章。切斯菲尔德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是由于最初冷遇了约翰逊,而今想以歌功颂德之辞弥补前嫌;但也可能是由于看到约翰逊词典的份量,因而想沾一点光,通过撰写颂扬文字的作法,暗示他似乎是约翰逊词典的幕后赞助人。约翰逊因为受了7年苦楚,旧怨难消,遂给切斯菲尔德写了这封信,断然否认切斯菲尔德或其他任何人是他的赞助人。此倍措辞柔中有刚,虽语气谦卑,而内藏讥嘲。把切斯菲尔德巧妙地比作附庸风雅实际上并没有文化修养的、心肠冷酷的所谓“草野之夫”。

此文系散文名篇,在欧洲文学史上,历来被看作作家的“独立宣言”。从此以后,欧洲文人被迫“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历史,开始了一个崭新的转折。

翻译此文的理论准备

根据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翻译本身具有多种功能(或曰目的性):如模拟信息功能,揭示思维模式功能,审美娱乐功能或丰富译入语功能等。其次,具体翻译标准之所以是多元的,还在于人类审美趣味的多样化以及读者和译者的多层次等。(参见前文。)

我们先从模拟信息来看。要模拟信息,先要弄清原作的信息存在原型。信息存在原型与信息存在的时空关系紧密相联。从时空关系来看,原作(源语作品)写于1755年的英国,正值英国古典主义文风盛行的时候。作者约翰逊即当时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作家,其散文正如李赋宁先生所言“既具有拉丁散文的典雅、气势和音调的铿锵,又兼备英文散文的雄健、朴素和简练。”再从当时中英对应时空关系来看,1755年前后的中国正值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正是桐城派散文相当流行的时候。同期文学大师有郑板桥、吴敬梓、全祖望、曹雪芹、袁枚、纪昀、蒋士铨、赵翼、钱大昕、王文治、姚鼐、翁方纲、李调元、高鹗等。假如由上述中的任何一位大师来翻译约翰逊的文章,我们自然会期望他们把这位同时代人的大作译成颇为高雅的文言文(即使不是地道的桐城派文风),而绝不是白话文,这是毫无疑义的。因此,为了能最大程度地近似中英时空对应关系,较为理想的处理手段就是把它译成比较雅致的文言文。这就等于在风格方面定了一个翻译标准。然而,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翻译主要是为当代人服务。不用说,当代人在时空关系上已经和约翰逊所处时代有了255年的时空错位,因而不能指望当代人能比较充分地体会理解当时的文风,至少对一部分读者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已经颇不容易。因此,译成白话文,也是符合多数读者层的需要的。更何况今天大陆上的翻译出版物差不多一律是白话文,绝少看到有新的文言文翻译出版物,所以,译成白话文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就等于在风格上定了第二个翻译标准。再从译者的角度来看。译者抱定的宗旨,往往是声称要“忠实”于原作。如果要真正“忠实”于原作,那么就不能译成白话,因为我们期望古人写的就是古文。如果把王勃的《藤王阁序》译成白话文,那么,无论译者的手段有多么高明,原有的那种文采必然是所剩无几了。(当然,现代人也尝试把它们译成白话,但主要是为了帮助不大懂占文的读者理解文意,而非主要为了传辅原作的文采。此当别论。)这样看来,若能将约翰逊的原作译成雅致的文言文,看来也是需要的。怎么办呢?若译文以达意为主,译成白话就可以了(何况白话文也有一定的文采);若译文以模仿表现原作的古雅风味,则宜译成文言文。若想二者兼得,那就两种译文并存,或者再来一种文白兼具的译文(虽难以讨好,但也不妨一试)。那么,就等于认定了双标准并存或三标准并存了。姑不论其他的许多条件,单就上述三个角度,在风格上就产生了三个标准。如果面面俱到地加以理论分析(尚包括其他微观处理手段),则必定要建立一个标准系统才能济事。此文主要是为了用作翻译练习,篇幅有限,不能展开阐述,亦不可能将原作按各类标准译成若干种风格。为简便计,此处只提供较普通的文言文和白话文译例各一,聊供参考。

文本理解与翻译策略注释

(1)My Lord,文言表现不宜过实,故译成“大人阁下”,稍见婉致;白话宜更实在些,不妨译作“伯爵大人”或“爵爷”之类。

(2)The World,可译《世界》或《世界报》,1753-1756在伦敦发行,颇有影响。由爱德华·莫尔(Edward Moore)主编。

(3)is recommended to the Public,已向公众推荐。由于“扬善举荐”或“举荐溢美”之类的用语,已经暗示是向公众推荐的,加之前面已知文章是登在报纸上,当然是给公众看的,所以to the Public就略去不译了。注意:文中一些字母故意大写(例如Papers,Public),以示作者对某种含义的强调,这是当时的写作文风。

(4)To be so distinguished, is an honour,亦可译作:“推重如此,可谓荣耀有加。”或“受到如此的赏识,深感荣幸。”

(5)very little accustomed,很不习惯。其真意是:很少得到过此类荣耀。

(6)favours from the Great,王公大人的青睐(惠顾)。

(7)此句中的which是动词to receive和to acknowledge的宾语,在文言中可省;在白话中则宜加以重复,例如译作“这份荣耀”,使得有较完整的动宾结构。

(8)When及upon短语搭配极妙。When后逗号,使人产生停顿感,与回忆的情状相类。故译作“忆当年”。同时,upon短语的插入,给人一种小心翼翼的不安感。描摹了当年约翰逊想要得到王公大人青睐的微妙心理。那个some一词也用得很令人回味。此句的白话译文采用意译法“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正是为了表达此种心理。

(9)Mankind,此词系夸张语。实指那些奔走于公卿门下希图获得杯羹的文坛寒士,即“语惊四座”中的“四座”。也只有这些人才会听到伯爵的只言片语便故作惊惶叹服之色,以博得伯爵大人先生的宠爱。

(10)could not bear,不禁,禁不住。

(11)Levainqueur du vainqueur de la terre 法语,意为“conqueror of the conqueror of the earth.”此句来自法国古典派文艺理论家布瓦洛的作品L’ Art Poetique(《诗艺》)。引用外文虽是那时候英国文人的嗜好,但此处采用引用法实可窥见约翰逊踌躇满志又欲盖弥彰的心态。故翻译时宜以洋味或古味出之。此句在白话文中仍用文言译法“吾乃征服天下者之征服者也”,其意在此。

(12)the world,提喻,意为“世人”,或更准确点,指那些试图收名定价于切斯菲尔德大人的文人学者。

(13)attendance,暗指“侍立、逢迎”。

(14)suffer,容许。

(15)此句语序有所更动。continue据上下文活译为“周旋”。

(16)a retired and uncourt]y scholar,不尚交际、逢迎的书生。

(17)all,意为all that he did。

(18)was repulsed from your Door,见拒门外。

(19)Of which it is useless to complain,抱怨曾遭受的这些困难是没有什么用了。此句插在这里,在英文中像是随手着一笔,没有什么牵强处。但译成汉语,则会觉得突兀、牵强,文气蹇涩。处理的办法是将它挪到全句后面,起补充文意的作用。

(20)without one Act Of assistance, one word of encouragement, or one smile of favour,这三个短语的排比用法甚有威力。译文通过重复“无……相”这种句法,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以传达原作的气势。三个短语相连,前二个短语尾字皆用仄声,最后一个短语尾字宜用平声压住。

(21)a Native of the Rocks,岩穴土人,草野之夫。典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 70 BC-19 BC)的《牧歌》(Eclogue, 第VIII章,第43行):“我现在终于知道爱神这男孩是什么样的人,知道他出生在特迈罗斯或罗多彼山脉的岩穴蛮荒之地,或大地的边沿地带加拉曼特斯——他和我们非故非亲,血统上毫无联系。”约翰逊显然将切斯菲尔德比作是出生在岩穴蛮荒之地的爱神,认为他徒具虚名,实际上既无文明血统,也像岩石一样冰冷无情。他根本无法赏识约翰逊的才学。

(22)encumbers,妨碍;以……增加累赘。此句较长,是反义疑问句。翻译时,采用分句法,将全句意思解透,从定语从句wholooks…开始译(“设有人……”),意思表达清楚之后,再回过头翻译最前边的疑问部分。这样做,在语序上做了很大的改变,但符合汉语措辞习惯。意思也就显豁了。如直译,必定佶屈聱牙。

(23)Labours,劳动成果、作品。

(24)had it beenearly,假如再早一点的话。虚拟句子。此句可正译,亦可反译,视译文上下文而定。译文采用反译法的好处在于译“早”(early)为“迟”,以便与后文中连用三次的“迟到”(delay)相呼应,造成文气上的贯通。

(25)till l am solitary,直到我孑然一身。约翰逊的妻子逝世于1752年。词典编成后,约翰逊已经丧偶三年。此句感人至深,读之令人动容。文言译文沿用“头白鸳鸯失伴飞”的旧体诗词意象,比原句意味稍更浓郁。内容来自dedecms

(26)do not want it,不再需要这种延誉之词了。翻译it时,蒙前而增词,使文意更清楚。注意句子中的两个cannot表示了某种客观性,而do not则传达了较强的主观情绪。约翰逊一不做,二不休,宣布和权贵们彻底决裂了。

(27)cynical asperity刻薄、严厉、不信人间有真情善意。

(28)to confess obligations,领情。

(29)此句又是长句。除采用分句法之外,也采用了前面用过的翻译反意疑问句的技巧,即将最前边的主句移到最后,贯通全句文气。此类句子最容易显示出操印欧语系语盲者的逻辑思维模式,同时也可以看出中西民族思维习惯的典型区别。

(30)Favourer of Learning,学术赞助人、庇护人。

(31)conclude it,完成全稿;杀青。

(32)in which I once boasted myself with so much exultation,我曾在梦中得意非凡地自诩是……。“曾几何时”是以once为依据、同时根据全文的表意趋势做了增强语势的处理后译出的。文言译法更加了“堪笑”一词,实由体味全文所漾溢着的一种大功告成后、睥睨王侯的气概而增。注意此种增词译法不可滥用,只有在最紧要处不损文意的前提下才可以偶尔使用。

(33)注意约翰逊这里把信尾的客套话和签名等和信的内容从语法上连缀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突出两个“最”的同时,让人感到一种嬉笑调侃的反讽效果。又,根据中国人的书信格式,日期多半署在后边。这里也移到后边。但是,如果为了强调西洋书信的洋味道,亦可仍将日期书写在信纸的右上方。

第四篇:创想世纪翻译公司 内在气质和风格

创想世纪翻译公司 内在气质和风格

翻译公司的职能质量是指翻译公司服务水平的质量。翻译服务水平主要包括市场工作人员、业务人员、客服和项目经理等一线公司员工以及翻译人员、审校人员、口译人员等公司员工的个人形象及其素质;公司员工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公司员工的响应度和工作效率;公司员工的应变能力;公司员工对于客户投诉的处理能力;公司员工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翻译公司的工作环境、设施、技术配备等硬件建设因素;公司能提供的翻译语种、专业领域以及翻译方向等。翻译公司的服务水平是翻译服务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如果客户能获得令其满意的服务,即使在翻译质量上出现些许的不足也会获得客户的谅解和容忍。

深圳英语翻译公司一线员工的个人形象和素质能直接影响客户对待公司的总体印象,因此也就直接影响客户是否会与翻译公司合作或展开长期友好的持续合作,直接影响翻译公司的经济效益。这里的个人形象和素质包括这些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文明礼仪、礼貌程度、对待客户的服务态度、是否具有亲和力、声音是否具有吸引力以及学历、知识面等等因素。例如,工作人员的着装是否能体现知识型和学习型组织的内在气质和风格,是否能彰显专业性和职业性;对待客户的咨询是否有礼貌,亲切自如,是否可以耐心的回答客户的每个问题,能否始终如一地表现出积极、热情甚至激情。

翻译公司各个部门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技巧的要求并非完全一致,是有所差异的,如市场工作人员需要对公司的翻译能力和业务流程必须非常熟稔,同时有清晰和顺畅的沟通能力和技巧,项目管理人员必须透彻理解和贯彻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和质量控制流程,翻译人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双语能力、知识面以及书面或口头的表达能力,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所有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必须达到公司所设定的服务质量标准。

翻译公司员工的响应度和工作效率也关注客户对翻译公司服务质量的感知评价。表现在员工能够高效、及时地处理客户的关切和问题。

翻译公司员工的应变能力主要针对业务部门的服务人员,在面对面客户洽谈业务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其他网络通讯方式沟通时都要求业务人员具备较强的临场应对和应变的能力和技巧,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说服客户,让他们对我们的服务产生信赖。

翻译公司员工应对客户投诉的处理能力首先表现在这家公司是否真正可靠,能否提供良好的译后服务,这也是失败服务的一种补救,对于公司的影响甚大;

翻译公司网站本地化http://员工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体现在能否无障碍的与客户实现交流和沟通。首先是能否真正理解客户的要求和目的,再者就是是否能让客户完全理解和知晓我们要表达的意愿。同时,在翻译公司,一个工作人员往往要同时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这就要求员工具有清晰的头脑和思维,能协调好不同客户的工作,协调好与项目经理和翻译部、审校部和排版部的工作,不至于产生混乱,导致工作失误。

翻译公司的工作环境、设施、技术配备等硬件建设因素是有形展示的一个方面,客户通过有形的公司规模和设施来形成对公司实力的初步判断和认识;

公司能提供的翻译语种、专业领域以及翻译方向等也是翻译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提供的语种越多,擅长的专业领域越广,能提供笔译、口译、同传、视频翻译、软件本地化翻译、桌面排版等服务项目的内容越多,就表明这家公司的实力越强。

创想世纪北京翻译公司是经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专业性翻译机构。公司总部位于中国首都北京,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为保证,我们在行业内率先采用ISO9002标准和IQA体系进行质量及流程管理,借助TRADOS 6.0技术,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翻译品质和翻译效率。人才济济、规模强大、实力雄厚,至今已汇集了百余名资深专业口、笔译人员,翻译语种涉及多达55种。深受世界500强公司的一致好评。

第五篇:团队风格

团队风格

团队,顾名思义,是由多人组成的一个集体。团队风格就是这个集体向外人所展示的魅力。

魅力即表现有忠勇、务实、干净、诚实。

所谓忠勇,就是要忠于所在单位的利益,忠信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或者事业,忠信于这个团队,忠信于自己。勇就是要在这个忠的基础上,敢作敢为,每件事都想好了,不成功便成仁。

所谓务实,就是要勤奋地朝着实效的方向去努力,不要搞虚架子,不要来假的一套。

所谓干净,就是不该拿的钱一分也不要拿。

所谓成事,就是要有本事,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成事的本领,也就是能干。

这种团队的风格,可以给员工们带来良好的成长空间和自我锻炼,也有助于开拓团队的能力。这种风格当然不是靠口号或者布置任务就形成的,而是要在工作中通过及时管理和沟通,慢慢地形成。

团队都需要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团队目标就是这个团队即行的方向,是团队的中心。团队成员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完成目标所预想的成果,就是这个团队前进的动力。没有成果的目标是没有灵魂的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本质。这个预期的成果也是很重要的,这个成果一定不能太低,否则同样会压制团队成员的发挥,但也不能过高,那样会显得不切实际而成为空话、虚谈与幻想。目标的设定要依据实际、结合实际,设定的目标要比预定的目标高一些,那样能提高团队成员的更大积极性和进取心。

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目标是通过人员具体实现的,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一个团队中可能需要有人出主意,有人定计划,有人实施,有人协调不同的人一起去工作,还有人去监督团队工作的进展,评价团队最终的贡献。不同的人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在人员选择方面要考虑人员的能力如何,技能是否互补,人员的经验如何。

而这个团队的领导者是这个团队的核心,领导者直接影响着这个团队的性格、风格和习惯。传统的领导最害怕和谐,因而他也许会在祥和的时候制造矛盾。但是团队的领导 却是要建立和谐的成员关系。它更强调指导,而非领导。这个管理者应该建立自我指挥的工作团队、保持团队对目标的忠诚、对团队技术保持警觉、对外部保持警觉、善于沟通外部的关系。沟通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困难。好的倾听,是关注对方表达的含义,而不是对方表达的方式,争论的焦点在于观点的内容,而不是对方如何的用词,坚持的原则重在观点的意义,而不是自己的面子,甚至变成教导对方如何使用中文。

团队是集体,当然应该有游戏规则,这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很好的界定自己应该如何的表现,团队的利益要高于个体的利益。这点也是很不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点。所以作为团队的领导者, 掌握好团队和个体的平衡,需要的是大智慧。规则制定是为了明确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角色,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

工作是严谨的,但是管理者和成员之间是要有人性化的,管理者要切身站在成员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何协调好 成员的工作情绪,以及建立好上下层之间的人际关系,让成员感到这个团队是温暖的。

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特定的风格,风格的养成需要风雨的洗涤,时间的磨砺,挫折的历练,但同时最重要的是这个团队可以在无数逆境中毅然不倒。否则,就算有再好的风格也是空谈。而要在逆境中取得有效的成绩,领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员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自己无法应付的问题,作为管理者,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好指挥工作,要和成员形成良好的沟通,要培养好成员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及时汇报沟通的工作习惯,管理者通过个人的工作经验和阅历以及和上级的沟通,给出现问题的员工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处理好工作问题。

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精神领袖,只要精神不倒,这个团队就永远不会垮,就算这个团队被打倒,但永远不会被打败,因为团队的精神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已长成参天大树,风雨不惧、毅然前行。

所以,团队的风格,就是领导者风格的体现。

下载翻译风格浅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翻译风格浅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演讲风格

    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 2013年12月09日 14:47:40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428 资料图片:11月26日,习近平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他表示,一张蓝图......

    工作风格大全

    工作风格工作风格是一个人内在的素质修养,通过其外在的言行举止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相当稳定的作风和特点。 不同的个人在工作风格上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而特定的工作对工......

    浅谈平面设计风格

    浅谈平面设计风格 平面设计中的风格是指在平面设计中表现出来的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在平面设计的学习中,研究风格很重要,因为一幅平面设计作品,它体现出一种或是几种风格的......

    教师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类型浅析 什么是课堂教学风格?它是指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体现着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具体说来,课堂教学......

    风格简介

    苏州风格广告有限公司苏州风格广告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为苏州广告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风格广告公司以“诚信为本,专业至上”为企业经营理念。致力于社区推广、专业围挡制作、......

    演讲风格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红绿谁,。南京翰易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九年。公司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研发、制......

    杜甫诗风格

    •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

    语言风格总结

    文章的语言风格 1、从用词遣词方面去赏析 叠字叠词:不仅传神的描写了事物的特点,而且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2、人称变化美 采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