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生本化会话教学的研究阶段总结[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01:4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生本化会话教学的研究阶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生本化会话教学的研究阶段总结》。

第一篇:小学英语生本化会话教学的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英语生本化会话教学的研究阶段总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以生为本‛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让我们实验班的孩子乐学、爱学,给了孩子们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并且让我乐教、爱教,给了我一个快速成长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在小学英语生本教学中如何实现‚以生为本‛呢?我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理念:从‚师本‛到‚生本‛。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填鸭式的传统。我们总是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接受过程,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把知识看作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的、生成的过程。记得我第一次参加生本教育培训会,就听到了这样一句半带玩笑意味的话:我们现在都在参加一个‚洗脑‛大会。后来想想,大家口中的‚洗脑‛两个字,换一种说法,其实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是的,我们是该转变教学理念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先人是伟大的,他们在几千年前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著名论述。然而,我们的教学却不断重复着与此相反的悲剧性的历史——上课听讲、课后背诵复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校成为工厂,学生成为产品,教师就是加工的机器,它追求的是效率。

然而,学生是有情感、有灵性、有天赋的生命,因此,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种理念其实就是强调学生不只是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只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教学不只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本教育关注的中心是学生的学,把教师的教还原为引导学生学习和为学生学习服务。这就意味着以知识记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向学生意义生成、基本素质建构和创新能力养成为核心的学习模式转换。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经历。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学生,肯定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鲜而有意义的实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从‚单一‛到‚多元‛。

曾几何时,我们重复着单一的英语教学方式:上课听老师讲——回家复习单词、背诵课文、死记语法概念——考试升学。可是现在,生本教育理念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此让我实现了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一)遵循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1、先学后教: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里提到:‚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中,就包含了‚先学‛的概念,即前臵性预习,所谓前臵性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谓‚先学后教‛就是指学生在课前借助磁带、光盘和课本中的剧本中文翻译来理解课本剧情节并试着学习。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们养成了‚先学‛的习惯,学会了自觉地去预习,就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个方面,我一般按以下几个要点去做:(1)时间的安排: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臵下一课的预习,而且尽量选在星期五,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有更充裕的时间去预习;(2)对知识的初步感知:我一般会在学生学完前一课的那节课上,留出一点时间播放下一课课文的录象给学生们看,或用演哑剧、小品表演、做相关的课件放映等方式,让他们对新课有一个初步的感知。(3)先学的具体要求:或者让学生通篇听几次,学会他们最喜欢的句子;或者让他们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来学习;或者让他们把自己最难学会的句子找出来,并努力学会等等。(4)家庭教育的配合:老师要尽可能争取家长的配合,还可以让有能力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表演课文。由于教材所选的内容多数是孩子们喜欢的中外童话、历史故事、生活故事等改编的课本剧,所以孩子们非常乐于去学习。

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让学生养成‚先学‛这个好习惯至关重要,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有的老师也许会有疑问:一二年级的孩子这么小,他们能养成这个习惯吗?他们会坚持下来吗?让我引用魏书生老师说过的一段话来回答吧:‚你只是喊要自学、预习,这样不行,只是认识到自学、预习重要,这样不行,只是感觉到自学、预习很好,也不行,一定要真的去自学,去预习。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的体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我相信,用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们将会一辈子受益无穷。现在,我们小学三年级实验班的许多孩子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先学‛习惯,也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小小的年纪,已经可以在老师不布臵作业的时候,知道自己该在家里学什么了;也可以在老师教第六课的时间段里,自学到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甚至第十课。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这么一段话:‚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是的,只要我们坚持去给孩子们‚播下一种行动‛,他们就一定会‚收获一种习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所谓‚以学定教‛是指教师要先检查学生自学、预习的情况,在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教师再根据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时发现的问题,去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对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用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地教,可以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内互学互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教而教‛。其实,所谓‚不教而教‛就是学生能够借助学习工具和小组的力量去学会的,教师就可以不教。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放在大部分学生在自学、预习中觉得困难的地方,而不是教师自己备课的时候认为困难的地方。

我们经常希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将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备课方面,即更加注重课前对课堂教学的预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难点和无法预设的精彩。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可以设计一间房子,可以设计一场聚会,可以设计一件衣服,但我们无法设计有思想有生命的人。所以‚以学定教‛,随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去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就曾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些情况。记得我的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教材PEP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 Four < It’s warm today> 时,我预设的难点是第15句: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这句话其实也是Part B里的重点句子,我认为这句话对于他们来说较长,可是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把这几句话一口气说完。没想到的是,‚What are you doing?‛这句我觉得容易学的句子,却有相当多的学生说不好,总是把‚what‛说成‚where‛。所以,我只好马上改变策略,我在备课时预设的、准备用来教难点的课件取消了,改用了‚捉迷藏‛的游戏方式来教这个句子。这个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发现的难点让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策略,这就是‚以学定教‛。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郭思乐教授认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会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走进生本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在《英语课程标准》里也提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我们都知道,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将大班化整为零,以点带面,开展以组为单位的学习交际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发挥他们的互助精神,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进而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要建立动态的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成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观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地进行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其优点是随时可以进行,并节省时间,这一般用于两人之间的学习活动。例如 Part C 部分的日常对话,或每天的一分钟英语Free Talk,教师可引导同桌进行互相问答,这样就使操练的面迅速地扩大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学习和操练英语的机会。

(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较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Part A部分的课本剧排练和表演就经常采用这种形式。因为生本英语的教材是以课本剧的编排和学习为中心的(即我们说的‚大表演‛),所以这种形式是在生本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用得最多的一种。生本英语的课本剧的设计一般都以四人角色为中心,在以四个角色设计的课本剧中,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会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刚开始不会讲或者不愿意开口讲,但他在小组中听其他同学不断说英语,也能时时接触到英语,并没有被遗忘。听着其他小组成员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不断的熟悉,再加上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互教,直到最后学会。

(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Part B的单词竞赛,Part D的游戏和解决难点的游戏、比赛等活动当中。

(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再进行学习、表演,构成动态的合作小组。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我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互演;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每个unit的最后一个课时,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表演完了之后,自由组合四人,再进行交换角色表演或拓展表演。

2、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并让组员明确各自职责。

(1)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整个合作过程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真正学习的机会和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再加上我们每个班都有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因此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当我刚刚教一年级生本班的时候,我就已经做了这些工作。当时刚走出幼儿园校门的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都很高。以这个班为例,我将班上的63位同学分成了25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编了号,并作了分工:一号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二号当纪律员,负责维持合作时的纪律;三号当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四号当

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老师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加上每个同学都各司其职,少了许多的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对于他们来说是快乐而有效的。当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时,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就轻松了,也更乐教了。

(2)但是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的时间后(一般可以是一周、两周或一个月一次),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纪律员的下次去当记录员,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这样可以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师应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与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不能忽视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让课堂教学沦为‚放羊式‛活动。教师是合作者、参与者、开发者,学生是需要点燃的火把,因此学生在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要不断地巡视,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并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开展合作活动顺利的小组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能避免‚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效。

(三)、重视小学生本英语教学的特点,遵循‚大表演---小认识---勤熟悉‛的教学途径。

(1)‚大表演‛和‚勤熟悉‛。‚大表演‛指小学生本英语是以课本剧的学习和表演为中心的。在前臵性预习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布臵和学前的指导下对课本剧进行先学,为表演作好准备;在课堂学习方面,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自由组合小组、大组竞赛等形式去学习和表演课本剧;在学完一课之后,又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改编、表演,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对课本剧进行整合和拓展表演;在全班面前进行单独的小组表演时,其他学生又在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过程在学习英语;课后,学生还可以和自己的朋友或亲人表演课本剧。每一个步骤都与表演息息相关,在一遍又一遍的表演中自然的学习英语、熟悉英语。因为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学习,我们没有这种语言环境,因此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运用,不断地创造各种机会、各种环境去学习这门语言,是一种最佳的学习途径。在不断的表演当中,在做到‚勤熟悉‛之后,学生就能巧用这门外语,并真正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掌握。

(2)‚小认识‛指的就是在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表演机会,在‚大表演‛和‚勤熟悉‛的基础之上,课本剧里的那些语言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因为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的在表演中掌握了课本剧中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子,而且大多能脱口而出,并在日常的活动中去运用。记得在一次研讨中,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一二年级的小孩子,没学语法,会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吗?‛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但是,有一天,当我在操场上看到孩子们无须排练、熟悉地运

用学过的英语去玩‚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游戏时,我被震撼了,我也懂得了:教材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而且中国有句成语:‚熟能生巧‛,也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我们是无须担心的,孩子的潜力是估摸不到的,当你放开扶他的双手;当你给他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当你给他自主学习的权利;当你相信他们,并给他们机会时,你会发现,他能行。

(四)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外国教育家来到中国考察。他到幼儿园里去,用粉笔在教室的小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小白点,他问这些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活跃极了:这是星星,这是小虫,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树上的甜果……各种各样的答案,丰富多彩的想象。接着,这位专家又来到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教室,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提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全班学生茫然了:‘这是干什么?’专家语调轻轻地解释:‘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问,这是什么?’全班学生这才释然,齐声回答:‘这是粉笔点!’没有一点杂音。专家感叹地说:‘通过几年的小学教育,学生的思维都被训练成单向和固定的,缺乏想象力。’这个事实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教育的破坏性。美国加州的教育家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固然有其优点,但它的缺点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改变评价方法:从‚片面‛到‚全面‛。

评价是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英语教学强调知识性,忽视能力培养,没有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使英语的教学和评价偏离了正轨,陷入了为知识点而教、为考试而学的误区。郭思乐教授认为,教学作为激扬生命自身发展的手段之一,其评价必须是去控制性的。在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不是目的,只是促进教学的手段,任何的极端运用都会导致教学生态的破坏与教学的低率。而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也提到了: ‚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语言教学的评价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必须考虑到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欲望为出发点开展评价。例如法国就非常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把它放在第一位。生本英语教育评价采取评研的形式,师生共同操作的两评两研的生本评价过程从整体着眼,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出发,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形成性评价在学生的总体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评价是教育内部开展的,是去控制的,对学生的评价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

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上课的一种点缀,一种惯性的语言,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由衷地赞叹,学生听得多听得泛就渐渐地没了感觉。因此,给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是在需要做时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时时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处处落实在教

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及时才更有效。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已经不需要提醒的时候,我们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深入到我们的教学之中。

在我的教学中,我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口述式:我常常会在孩子们有进步或表现优秀时,及时对他们说:‚你今天的英语课本剧表演真生动!‛ ‚老师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可真高兴!‛‚你能把最难的一句都学会了,进步真大!‛等等激励性的语言。

2、文字式:除了口头上的表扬,我还习惯在他们的书上或本子里写下

一、两句由衷的赞美,如:Good boy!等等;还可以用发放‚表扬信‛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努力的关注和肯定,从而激励他们更主动的去学习、去表现自己。

3、评‚星‛式:我一般一个月(或两个月)会评奖一次,选出诸如‚自信之星‛、‚倾听之星‛、‚进步之星‛等等,并把那些孩子的照片张贴在课室。

4、称号式:另外,还可以采用称号的方式来表扬学生,例如:可以给表演生动的孩子一个‚优秀小演员‛的称号,也可以给评别人的表演最中肯的孩子‚小小评论家‛的称号。

除此之外,生本教育还要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评价有很大不同,它把‚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个人间的学习竞争变为小组间的学习竞争,以小组总成绩来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课本剧的拓展表演中,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改编、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剧本,并在全班交流,让大家一起评出‚最具创意奖‚,通过‚共同设计—互相交流—不断完善‛的评价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合作的成就感。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地对整个小组的学习作出鼓励性评价,如:××小组的创意很好,××小组的表演真吸引人,××小组的语音很准等等,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还不够,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将压力变成动力,使小组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达到学习评价的目的。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身上某一闪光点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生们的优点应及时地大加赞赏,而对于他们的缺点则旁敲侧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善于及时反思:从‚任务式‛到‚自发式‛。

美国教育学家波纳斯在1989年就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发展=经验+反思。而我也曾经看过这么一个事例: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观察发现它们一味地朝光源飞,被撞后不长教训。而苍蝇为什么找到了出口呢?它们在被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这个小故事提醒我们虽然教师不注重反思不至于象蜜蜂那样有生命危险,但不擅于反思则会窒息老师的创造,阻碍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本教育也强调教师应该及时写反思,我一般着重从下面几点去写:

(1)创新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常常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课堂上学生独特的想法、学生别具一格的回答、学生的充满创意的表演等等,都源于学生对知识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是十分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除了应当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还应该把他们的创新之处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好的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2)成功之处。在‚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许多的‚亮点‛,即成功之处。例如:课堂上无法预设的精彩、小组共同创作时冲撞出的思想的火花、学生之间的争论等等。把它们及时地记录下来,可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

(3)失误之处。无论多成功的一节课,也总会有失误之处,教师如果能够把它们也记录下来,可以常常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并不时地提醒自己,避免在下一次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让自己思考并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如果教师能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将更有利于我们往后的教学。

第二篇: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实验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价值

生态性课堂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也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它包括课堂生态硬环境与课堂生态心理环境(软环境)等。其中,课堂生态心理环境具有核心的生态位价值,在生态位中居于顶层,是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是师生生命体及其交流所必须的情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共生性、社会性、动态性、开放性四大特征。上述四个特征也决定了和谐式课堂生态具有愉悦的学习氛围等目标取向。而共生性是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生态特征。

但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结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课堂生态并不和谐,制约着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一是快乐教学的虚化。教学依然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整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引导;追求精英教学,忽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差异指导;追求教学即时效应,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二是主体地位的弱化。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为此,建构生态性课堂,营造以生本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生态,既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阵地与途径,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与目的;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真正实践与建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理论体系。

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对学校教育实践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为课堂教学寻找到更具成长性的教育目的,避免学生因为短期内学科知识的学习障碍而退出受教育过程;第二,全面考虑学生的成长要素,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丰富课堂教学中的成长氛围,提高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第三,营造有利于师生可持续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探索生本化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适度借鉴国内的生态教育研究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如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如确定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使教育生态学真正成为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的适切性的确证。

适度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律如生态位原理、生物节律、动态平衡等生态学理论成果,探寻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遵循生态规律,对课堂上主要的生态因子重新定位,构建具有低碳、自然、健康、多样、和谐、共长等特质的生态课堂。

2.运用案例研究理论。案例是一种以对实际情景的描述而引起的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研究是指对运用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提出生态教育教学案例的衡量指标体系,通过案例研究开发生态课堂教学案例群。

3.借鉴其他相关的理论学说。如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以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思想,《学记》中的“善喻”教育策略,当代的中央教科所刘惊铎先生的“三重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总结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机制。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得到较大改观,合作学习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课堂文化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合作学习效果好。

3.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有新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分主体诊断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的角度,就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系统问题进行调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自认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再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从学生生活质量出发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全面调查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在学校与班级中的自我定位与他人期待、在学科学习中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课堂教学计划,形成成长性课堂教学生态。

3.从教师生活情趣出发建构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素质,因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本身就会远离应试教育,也只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因此,学校与教师自我更有必要从教师生活情趣上着手,既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注重教师的生活品位,既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又注重教师的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

4.建构促进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建设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与诊断性,而过程性与诊断性的前提是要适应性。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实施生本化课堂教学的基础,诊断评价是能够科学地帮助与引领教师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生态文献的查阅与分析,了解与总结当前关于课堂教学生态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观点;问卷调查法,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分卷调查,了解当前师生对课堂教学生态的实际感受与变革的基本想未能;

2.行动研究,提出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实施方案,并在学校相应年级与班级开展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正与优化;

3.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每个研究人员跟踪一位教师或者一个班级的学生,收集研究活动对他们的实际影响,加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课题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

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对课题予以全面的设计,并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整理与学习;

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设计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具体方案,并在学校特定班级与年级进行行动研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在对生态课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在学校进行初步运转,并根据运转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

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及推广预测 1.研究报告 2.论文 3.系列案例

如果成果显著,在县内推广。

八、主要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2002年

第三篇: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实验结题报告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营造有利于师生可持续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探索生本化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本课题研究自2014年5月开题,研究周期三年(2014年5月—2016年7月)。三年来,本校实验教师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种种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特此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生态性课堂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也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它包括课堂生态硬环境与课堂生态心理环境(软环境)等。其中,课堂生态心理环境具有核心的生态位价值,在生态位中居于顶层,是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是师生生命体及其交流所必须的情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共生性、社会性、动态性、开放性四大特征。上述四个特征也决定了和谐式课堂生态具有愉悦的学习氛围等目标取向。而共生性是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生态特征。

但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结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课堂生态并不和谐,制约着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一是快乐教学的虚化。教学依然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整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引导;追求精英教学,忽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差异指导;追求教学即时效应,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二是主体地位的弱化。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为此,建构生态性课堂,营造以生本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生态,既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阵地与途径,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与目的;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真正实践与建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理论体系。

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对学校教育实践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为课堂教学寻找到更具成长性的教育目的,避免学生因为短期内学科知识的学习障碍而退出受教育过程;第二,全面考虑学 生的成长要素,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丰富课堂教学中的成长氛围,提高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第三,营造有利于师生可持续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探索生本化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适度借鉴国内的生态教育研究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如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如确定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使教育生态学真正成为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的适切性的确证。

适度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律如生态位原理、生物节律、动态平衡等生态学理论成果,探寻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遵循生态规律,对课堂上主要的生态因子重新定位,构建具有低碳、自然、健康、多样、和谐、共长等特质的生态课堂。

2.运用案例研究理论。案例是一种以对实际情景的描述而引起的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研究是指对运用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提出生态教育教学案例的衡量指标体系,通过案例研究开发生态课堂教学案例群。

3.借鉴其他相关的理论学说。如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以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思想,《学记》中的“善喻”教育策略,当代的中央教科所刘惊铎先生的“三重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总结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机制。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得到较大改观,合作学习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课堂文化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合作学习效果好。3.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有新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分主体诊断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的角度,就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系统问题进行调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自认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再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从学生生活质量出发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全面调查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在学校与班级中的自我定位与他人期待、在学科学习中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课堂教学计划,形成成长性课堂教学生态。

3.从教师生活情趣出发建构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素质,因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本身就会远离应试教育,也只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因此,学校与教师自我更有必要从教师生活情趣上着手,既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注重教师的生活品位,既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又注重教师的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

4.建构促进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建设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与诊断性,而过程性与诊断性的前提是要适应性。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实施生本化课堂教学的基础,诊断评价是能够科学地帮助与引领教师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生态文献的查阅与分析,了解与总结当前关于课堂教学生态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观点;问卷调查法,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分卷调查,了解当前师生对课堂教学生态的实际感受与变革的基本想未能;

2.行动研究,提出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实施方案,并在学校相应年级与班级开展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正与优化;

3.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每个研究人员跟踪一位教师或者一个班级的学生,收集研究活动对他们的实际影响,加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课题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

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对课题予以全面的设计,并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整理与学习;

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设计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具体方案,并在学校特定班级与年级进行行动研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在对生态课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在学校进行初步运转,并根据运转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

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七、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三年来,为确保“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实验的正常运转和深入发展,根据本课题研究自身的要求,吸纳若干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核心成员。采取并试运行工作例会机制。结合常规教研活动,每月最少召开一次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会议。核心组成员的职责是: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实验有效推进。1.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重新系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有针对性地学习了《备课新思维》、《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观点和策略》等专著及几十篇科学论文。明确研究方向,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题组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及时进行反思研讨,以点带面,滚动发展。课题组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教学内容生活化,主要使各实验班要力求在生活与教材之间搭建平台,通过思维迁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教学生活化重要的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到科学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的,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使学生学得真实而轻松。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主要是:(1)活化的探究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2)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3.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学校整体层面看,本校的教学水准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4.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随着课题研究也随之提高。每一位实验教师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总之,通过三年的研究,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因此提出结题申请。

第四篇: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小学生心理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从情感教育入手,逐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兴趣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在快乐的情景中完成英语课堂教学任务。

一、掌握身心特点,关注情感意识。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好奇,好玩、爱模仿、接受能力强,但遗忘也快,可塑性极强。教师要真正教好小学英语,就要尝试从儿童的角度看待英语教学,在情感上给予尊重,呵护其自尊;给予信任,树立其自信。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基本上来源于及时的欲望,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纯粹由兴趣出发,并且随着知识的深化,目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下降的趋势。我发现百分之百的小学生在三年级开始接触英语时对英语十分感兴趣,但学习三年之后,很喜欢英语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持续不长,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如上课不专心、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还有些小朋友上课胆子小,怕犯错,不敢张口说英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学英语的进度和深度。

二、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习之母,小学生的好奇心都从兴趣出发,有兴趣就爱学,就能学好。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老师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所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长期兴趣的关键是,让学生对你这位教师感兴趣。

三、发扬博爱精神,激励学生奋进。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可能会因成绩不好,因教师的忽视、同学的嘲讽而产生自卑感,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就需要教师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给他们以鼓励。

四、实施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我们都知道,儿童在呀呀学语时并没有刻意去记忆、背熟,只是因为处在一个人人说母语的成长环境中,随着条件的成熟,不知不觉他就能脱口说出很多话来。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能局限于仅有的课堂空间,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浓厚的语言氛围。

五、强化口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

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营造轻松而又充满洋味的课堂氛围是很重要,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机会。给每个学生起个英语名,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而且便于渲染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为关键的启蒙阶段。这个基础如果打不好,就会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产生来自于心理方面的厌学情绪,要使学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必须在这一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开头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了解把握小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生本化课堂教学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生本化探讨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应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去研究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学习氛围 学习主动性 评价机制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教学应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去研究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一、以学生为本,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的让教师“一言堂”和唱“独角戏”,课堂上总是让教师向学生一直不停的灌输,而使我们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几乎是没有的;即使那些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学习知识的记忆器,把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机械的记忆在自己是脑子里面,而恰恰是这样的教育抹杀了我们学生的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及他们的独立性。

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而师生关系是形成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学习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变“厌学”为“愿学。教师热爱关心学生,也往往受到学生的热爱,学生由此爱屋及乌,喜欢其所教的这门功课,从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每个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应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设计好每一堂课,使其有趣味性;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自己的真挚情感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英语的语言学习。

二、以学生心理为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求新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成为乐学者,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动机通常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愿望所做出的努力。它是一组激发行为,指明方向的因素,是行动的内部动力。在英语习得中,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方向,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并且会兴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来自成功的期望及由这种期望产生的激励力量,成功期望是一种潜在的动力。”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爱表现自己,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适度的竞争有利于激活思维,开阔思路,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必须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爱好、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出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兴趣,增强自信心,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求知效果。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学习精神。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学生会不断进取。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希望和动力。马卡连科曾说过:规划人的一生有着伟大的意义,甚至一个无用的庸人,如果看到自己哪怕最渺小的前途,也会沿着小阶梯一步一步地愉快的望着前方。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增加信心,形成强有力的内动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激励性评语,如Clever boy/girl.Very good.Well done.Wonderful…;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例如在英语单元过关训练中,针对单元过关测试题,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编制适合学生起点的题,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他们最近要达到的目标,对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都给以肯定和鼓励,这就改变了以分数为目的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是学生体验到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看到自身的力量,改变自我否定的心态,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和争取成功的信念。

老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热情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把握动情点,并用它去打动学生,激励他们克服畏惧心理,增强战胜困难、争取成功的信心,这是抓好他们学习的关键一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成功教育”及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在快乐中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利用学科本身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注意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成绩,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特征。

总之,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2]贾冠杰.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4]张学仪.试论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

下载小学英语生本化会话教学的研究阶段总结[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生本化会话教学的研究阶段总结[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生本培训汇报

    践行生本 静待花开 ——小学英语生本教育培训汇报材料 2015年10月31日-11月9日,教育局组织了40名英语教师赴广东接受了为期10天的生本教育培训,在校领导支持和带着对生本教育......

    浅谈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5篇模版)

    浅谈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 摘要:按照“生本教育”的要求,学生提的问题,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

    生本总结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实施生本教育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也积极参与到生本教育的实施当中,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实践,使我在教学中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很多不足之......

    生本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生本教学总结 七年级语文王鹏 生本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人的自......

    初中生物生本课堂阶段工作总结

    初中生物生本课堂研究阶段性总结 王淑艳在本学期,我们生物课题组在高效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对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可以说初见成效,为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做到更有效,现对......

    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阶段总结

    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阶段总结 (2011—2012学年度)----张立彬 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识字难”这个拦路虎,出现在了......

    高中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论文(推荐)

    导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素养、思维、能力、应用技能的全面性学科,如何在参与实践中真正保证学生有效成长和成才,是真正参与探讨和分析的重点,也是现代学校内部需要真正落实和重视......

    幸福的小学英语生本课堂

    幸福的小学英语生本课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学习本身就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