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 第七版 下册知识点和例题总结

时间:2019-05-12 01:4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工学 第七版 下册知识点和例题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工学 第七版 下册知识点和例题总结》。

第一篇:电工学 第七版 下册知识点和例题总结

电工学 动态分析 例15.3.1 49页 输入信号图解分析 52页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例15.4.1 60页 射极输出器性质 71页 共模抑制比

习题15.2.1---15.2.4 15.2.5 15.2.7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15.3.1----15.7.1 15.3.5 15.4.3 偏置放大电路 射极输出器 差分电路 16章

95.96页 运算放大器 98.99页 理想运放 例16.1.1 100--105页 比例运算 加减法运算 例16.2.3 112页 电压比较器 例16.3.1习题

16.2.1---16.2.5 16.2.6 16.2.7 16.2.13 比例运算 16.3.1,16.3.2电压比较器 17章

132页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别 133---136页 负反馈的四种类型 141页 表17.2.1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146页 RC振荡电路习题

17.1.1---17.2.4 负反馈及类型判定

17.2.5,17.3.1,17.2.7,17.2.9负反馈的计算 18章

158页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例18.1.1 159页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67页 RC滤波器 例18.2.1习题 18.1.1--18.1.4 整流电路 18.2.1--18.3.3 滤波和稳压电路 18.1.6 18.1.7 18.3.4 直流稳压电源综合 20章

222--224页 数制的转化 227--229页 基本逻辑门电路 图20.2.2 20.2.3 20.2.4 231--232页 基本逻辑门电路组合 图20.2.5 20.2.6 20.2.7 250.251页 逻辑代数运算 254页 逻辑运算实例 259页 由逻辑图得状态表 例 20.6.1 20.6.2 262页 由状态表得逻辑图 例20.6.3 例20.6.4 269页 编码器 273页 译码器习题

20.1.1 20.1.2 进制转换 20.2.1--20.5.3 门电路逻辑式 20.5.4--20.6.6 门电路组合运算 20.5.8--20.5.11 逻辑式和逻辑图的转化 20.5.12---20.5.13 逻辑式化简 21章

298页 RS触发器

第二篇: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

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路处理模拟信号,数字电路处理数字信号

第14章 半导体器件 1.本征半导体概念

2.N型和P型半导体的元素、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复合”运动 3.PN结的单向导电性,扩散运动,漂移运动 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等效电阻(14.3.8)5.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区

6.三极管的放大电流特性(非放大电压)、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判断硅管和锗管、PNP型和NPN型(14.5.1,14.5.2,14.5.3)第15章 基本放大电路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计算电压放大倍数(远大于1,输入输出电压反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2.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

3.非线性失真: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高)、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低)

4.射极输出器的组成、静态分析(估算法、图解法)、动态分析(微变等效电路法、图解法),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但小于1,输入输出电压同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5.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耦合方式三种:变压器耦合、阻容耦合(静态工作点相对独立)、直接耦合(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零点漂移)

6.差分(差动)放大电路:针对缓慢变化的信号,采用直接耦合,共模信号,差模信号,抑制零点漂移,电路对称性要好

7.功率放大电路状态:甲类、甲乙类、乙类,为避免交越失真,需工作在甲乙类状态下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差模输入电阻∞,开环输出电阻0,共模抑制比∞,工作区:线性区和饱和区 2.虚短、虚断

3.运算放大器的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4.电压比较器

第17章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1.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降低放大倍数、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善波形失真

2.深度负反馈的条件(AF>>1)第18章 直流稳压电源 1.整流电路的作用 2.滤波器的作用 3.稳压环节的作用

第20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1.二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转化 2.基本逻辑门电路概念:与、或、非

3.逻辑代数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吸收律、反演律 4.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 5.例:判奇电路

第21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1.触发器的触发条件、触发时间、功能 2.可控RS触发器可能会出现空翻现象 3.JK触发器如何转化为T触发器和D触发器

4.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寄存器(数码和移位)、计数器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会写字及组词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略lüè(粗略、略读、战略、侵略)辩biàn(争辩、辩护、辩论)奉fèng(奉献、奉劝、奉告、奉陪)违wéi(违背、违反、违法、久违、违章)磅bàng(磅秤、过磅)拴shuān(拴住、拴马、拴紧)拖tuō(拖住、拖鞋、拖拉、拖欠)释shì(解释、注释、释放、爱不释手)宣xuān(宣布、宣传、宣言、宣扬、宣誓)萨sà(拉萨)

妄wàng(胆大妄为、狂妄、妄图、妄想、妄作主张)执zhí(固执、执行、执法)

27、鱼游到了纸上

港gǎng(香港、港湾、港口、港币)澈chè(澄澈、明澈、清澈见底)壶hú(茶壶、酒壶、水壶)缸gāng(鱼缸、水缸、浴缸)罢bà(罢休、罢工、罢免、罢手)

苟gǒu(苟且、苟同、苟且偷生、一丝不苟)绣xiù(绣花、刺绣、十字绣)

挥huī(挥手、指挥、挥舞、挥发、挥洒、挥金如土)徽huī(徽章、国徽、团徽)聋lóng(聋哑、耳聋、震耳欲聋)哑yǎ(聋哑、哑巴、哑口无言)

二、读读写写

辩论 解答 信奉 违背 容许 寻常 曾经 拖住 绣花 境界 宣布 固执 罢了 栏杆 厂徽 教授 胆大 妄为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聋哑人

三、读读记记

邀请 塑像 杰作 诞生 祝贺 异样 径自 猛然 坚毅 见怪 抱歉 感触 边缘平缓 可怖 红肿 榨干 荒凉 疑惑 打扰 激烈 交谈 挚友 诱人 舒畅 仪态端庄 全神贯注 莫名其妙 信心十足 香喷喷 雕塑家

四、多音字 第二十五课:两个铁球的故事

着:zhuó(着陆)zhāo(着数)zhe(沿着)zháo(着急)更:gēng(更换)gèng(更加)的:dí(的确)de(白的)dì(目的)

第二十八课 父亲的菜园

盛:chéng(盛满)shèng(兴盛)薄:báo(薄纸)bó(稀薄)bò(薄荷)

五、形近字组词

略(忽略)辩(辩解)瓣(花瓣)奉(奉行)

格(合格)辩(分辨)辫(辫子)捧(捧着)妄(妄想)执(固执)撤(撤退)磅(磅秤)

忘(忘记)挚(挚友)澈(清澈)傍(傍晚)拖(拖鞋)释(解释)宣(宣传)挥(挥手)托(托付)译(翻译)喧(喧闹)浑(浑浊)绣(刺绣)徽(安徽)违(违背)栓(门栓)锈(铁锈)微(微风)伟(伟大)拴(拴住)

六、词语搭配

(推开)了门(挑起)箢箕(扛着)锄头(整理)菜园(靠着)栏杆(抓起)铁锨(违背)真理(不容更改)的真理(相反)的结论(仪态端庄)的女像(杰作)的诞生(鲜艳)的衣裳(骄傲)的年轻人(诧异)的目光(疑惑)的神情(新修)的公路(翠绿)的菜园(新鲜)的蔬菜(平缓)的坡地(狰狞)的岩石(碧绿)的翡翠(伟大)的科学家

七、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

违背——违反

固执——执拗

竞赛——比赛 信奉——信仰的确——确实

消息——音信 猛然——忽然

诞生——出生

邀请——约请 端详——打量

异样——异常

挚友——密友 感触——感受

打扰——打搅

激烈——剧烈 清澈——明澈

赞叹——赞美

秀气——清秀 了解——知道

活泼——活跃

仍旧——仍然 赞叹——赞许

细致——仔细

翠绿——碧绿 坚毅——坚定

气馁——泄气

诧异——惊奇 疑惑——疑虑

四处——四周狰狞——凶恶 贫瘠——贫乏

可怖——恐怖

舒畅——舒坦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一干二净——干干净净

似信非信——半信半疑 反义词

寻常——异常

违背——遵循

怀疑——相信 信奉——质疑

伟大——渺小

公开——秘密 诞生——死亡

挚友——劲敌

激烈——缓和 消失——出现

聚集——分散

细致——马虎 活泼——安静

细致——粗略

舒畅——郁闷 疑惑——相信

贫瘠——肥沃

荒凉——茂盛 似信非信——深信不疑

疑惑不解——豁然开朗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八、课文内容归纳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嘲笑与猜疑中走上了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只求真理的精神。

对句子的理解

(1)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科学界狂热崇拜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视为不容置疑的真理。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试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并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

(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神贯注》

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此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稳重充分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

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的认识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说明凡事都要认真专注,才能成功的道理。

对句子的理解

(1)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充分表达了当时青年人的忘我状态。在围观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才把鱼画活了。

(2)鱼游到了纸上。称赞青年人画技高超,画的金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的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青年人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

《父亲的菜园》

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

九、日积月累:语文园地

(七)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 1.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2.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 3.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4.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5.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6.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7.一曝十寒 寸进尺退 8.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第四篇:浮力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考查范围:浮力及其应用)

附:本章知识小结(一)本章词语解释

1.上升: 物体在液体中向液面运动的过程.2.下沉: 物体在液体中向容器底部运动的过程.3.漂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4.悬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5.沉底: 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6.浸没: 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7.浸入: 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8.浮体: 凡是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二)重难点分析

1.浮力的三要素

2.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A.原理中“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指两种情况

B.能区分G物与G排;V物与V排;ρ物与ρ液的意义.C.明确此公式的适用条件:既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D.由此式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即: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气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以及物体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深度等无关.因此,在用F浮=ρ液gV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3.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及浮沉的应用

A.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由力运动的关系可知: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G物).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当F浮

技术上为了实现浮沉总是设法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力量对比”,来达到目的.若保持浮力不变,可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沉浮;若保持重力不变,可改变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来实现沉浮.a 轮船采用”空心”办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达到增大浮力.b 潜水艇 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下沉的.c 气球与飞艇 用小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的体积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d 密度计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利用漂浮原理:G密度计=F浮=ρ液gV

排,即ρ液大,V排就小,密度计露出部分大而做成的.4.关于液面升降的问题.分析 其实质是比较变化前后的V排.例: 一块冰浮于水面,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水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解: 冰熔化前:

由于漂浮,F浮=G物.则V排=m冰g/ρ水g=m冰/ρ水.冰熔化后:由于m水=m冰,由ρ=m/V得 V化水=m水/ρ水=m冰/ρ水 因 V排水=V化水,即冰熔化成水后,刚好填满原来被冰排开的水的体积,因此,水面保持不变.扩展一

① 若上题中的冰包含有气泡,则冰熔化后液面将如何变?

② 若上题中的冰包有一小木块(ρ物<ρ水),则冰熔化后液面又将如何? ③ 若上题中的冰包含有一小石块(ρ物>ρ水),则冰熔化后又如何? 扩展二

如图甲,铁块A叠放在木块B上,然后放在水缸中当将铁块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在水缸底部时,水面高度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如何用浮力知识来测固体或液体的密度.A.测固体的密度

例一 请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测出一块小石头(ρ物>ρ水)的密度.① 实验原理 F浮=G-F拉(称重法)② 步骤

a 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记为G石;

b 用弹簧测力计悬吊着小石块,使之浸没在水杯中,并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拉;

c 由F浮+F拉=G可求得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石-F拉; d 由F浮=ρ液gV排和G=mg=ρ物gV物及V物=V排得ρ石= ρ水

例二 利用量筒、水、细针测出不沉于水的蜡块(ρ物<ρ水)密度.① 实验原理 F浮=G(漂浮法)② 步骤

a 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0;

b 然后往量筒中放入小蜡块,待小蜡块静止后,记下水面现在所对应的刻度为V1,即蜡块漂浮时V排=V1-V0;

c 用细针将蜡块全部按入水中,记下现在水面刻度为V2,此时蜡块的体积为V蜡=V2-V0;

d 利用漂浮条件F浮=G,即ρ水gV排=ρ蜡gV蜡得出ρ蜡=ρ水

B.测液体的密度 第一

原理 F浮=G-F拉和F浮=ρ液gV排.(称重法)器材 弹簧测力计、烧杯、适量的水、适量的待测液体和一个密度大于水和液体的物体.过程 用上述器材分别测出物体在水中和待测液体中的浮力,则有

即:ρ液=

第二

原理 F浮=G物(漂浮法)

器材 量筒、水和待测液体、一个密度比水和待测液体小的物体.过程 用上述器材分别测出物体在水中和待测液体中的V排即可,即:由G物=F

浮水和G物=F浮液可知

ρ水gV排水=ρ液gV排液,也即ρ液=

6.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A.称重法.利用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不等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 F浮=G-F拉(式中的G和F拉分别为称在空气中的物体和称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适用范围 此式适用于液体中下沉的物体.常用于题中已知用弹簧测力计称物体重的情况.B.压力差法.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适用范围 此法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或计算浸没深度已知的规则物体所受的浮力.C.原理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 F浮=G排液或F浮=ρ液gV排液.适用范围 普遍适用.D.平衡法.利用物体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 F浮=G物、F浮+N支=G物、F浮=G物+F拉.适用范围 漂浮体、悬浮体、沉底、连接体等.其中称重法、原理法、平衡法是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其它方法一般都要与原理法联合使用,才能顺利完成浮力问题的解答.7.求解浮力问题的一般步骤 a 明确研究对象

b 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或下沉等)

c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除分析重力、浮力外,还要注意是否有其它相关联的物体对它有拉力、压力等)

d 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的平衡方程(在展开方程时,应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字“全浸”、“部分浸”、“漂浮”、“沉底”、“露出水面”等)e 解方程求出未知量.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一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撞到海底被搁浅而不能浮起来,这是因为()A.有浮力,但浮力小于重力 B.有浮力,且浮力等于重力 C.潜水艇底部没有水进入,不产生浮力 D.机器坏了,不产生浮力

2.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后,它所受到的浮力()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不能确定

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5,密度之比是3∶10,若把它们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则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是()A.3∶5 B.3∶10 C.1∶2 D.2∶1

4.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甲上浮、乙悬浮、丙下沉,在甲露出水面之前,关于它们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受到的浮力 B.乙受到的浮力大

C.丙受到的浮力大 D.甲、乙、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7.如图所示,浸没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所受水的浮力F1小于鸡蛋的重力,现将适量的浓盐水倒入烧杯中,鸡蛋所受的浮力为F2,则F1与F2的关系是()A.F1>F2 B.F1

9.潜水员从水下15m的地方上浮到距水面lm的地方,则潜水员所受的浮力和压强()A.压强和浮力都将变大 C.压强和浮力都将变小 B.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变小

10.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图(乙)中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a F F F F 2a 水 0 a 2a h 0 a 2a h 0 a 2a h 0 a 2a A B C D 11.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铝块和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ρ铁=7.8g/cm3、ρ33铝=2.7g/cm、ρ木=0.4g/cm)()A.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B.铝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D.铁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12.如图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将帽子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此

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知识是()

A.气球受到重力 B.帽子质量大于气球质量 C.帽子密度大于气球密度 D.空气对物体有浮力作用

13.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出水舱中的一部分水后,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受到的重力,潜水艇将()

A.下沉 B.上浮 C.悬浮在水中 D.先下降后上升

14.打捞江底的沉船,下面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使沉船与水底淤泥尽量分离 B.使用费力的机械把沉船拉起来

C.清除船体中的泥沙,使船变轻 D.将浮筒与船绑在一起,再排出浮筒内的水

15.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6N和5N,判定物体在水、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ρ3酒=0.8×10kg/m3)()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16.质量相等的木块和蜡块,漂浮在同一盆水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A.木块受浮力大 B.木块和蜡块受浮力相等 C.蜡块受浮力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7.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结果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 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A.B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FB>FC D.如果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则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18.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铜球,分别沉入容器底部,当铜球静止时,容器底部受到铜球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则液体密度相比较()

A.甲的最小 B.乙的最小 C.丙的最小 D.一样大 19.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F,如果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央,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5,则该物体的密度是()A.1.0×103kg/mB.0.8×103kg/m3

C.1.5×103kg/m3

D.1.25×103kg/m3

20.如图所示,将两只同样盛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的两盘时天平平衡。将一木块放在右盘的溢水杯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并将溢出的水取走,此时天平()A.右边上移 B.保持平衡 C.右边下移 D.无法确定 21.用一个量筒、水、一根细针做实验来测木块的某些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能测木块的体积 B.只能测木块所受的浮力 C.只能测木块的体积,质量和密度 D.木块的体积,所受的浮力,质量和密度都能测量

三、填空题

22.潜水艇充满水时,可以悬浮在海水中静止不动.此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_______ 力和_____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是_________。

23.如图所示,卷成团的牙膏皮弄成空心后,立在水中受到的重力___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__,受到的浮力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水下6米深处有一条体积为300厘米3的鱼,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牛,这条鱼若再向下游5米,则它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27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弹簧秤读数为17N,则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______N,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物体的体积3为______m。

26.如图所示,重为3×105牛的飞艇静止在空中,飞艇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牛,方向竖直___________。

27.一个重5N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___ N,它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3.28.一个质量、体积均可忽略不计的塑料袋(不漏水)装上1千克的水后再放入水中,它们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N.(g=1ON/kg)29.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30.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______(填“上浮”、“悬浮”或“下沉”);从图乙、丙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31.小明把一块地瓜放进杯中的水里,结果地瓜沉到杯底,如图所示,请参考表中数据判断,下面哪个办法能使地瓜浮出水面.32.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它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0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____N.33. “五·一”黄金周期间,小明与家人到我省大英县的“死海”游玩,这“死海”其实就

是咸水湖,当人完全浸没水中时,人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__人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人就会自然向上浮起;当人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时,人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人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4.在如图所示的装有水的杯中漂浮着一块冰,冰块内有一实心小铁块.当

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液面将会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5.体积是125厘米3的正方体石块,浸没在水中某处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牛,如果此时正方体的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2.5牛,则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是_______牛。(g=10牛/千克)

36.一只质量是790克的实心铁球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牛,放入水银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是______牛。(ρ=7.9×103千克/米3)

37.体积为50厘米,质量为48克的生橡胶块放入足够深的水中静止后,水对它的浮力是_________牛。(g=10牛/千克)

38.将同一小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某种液

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 kg/m3.(g取10N/kg)

39.轮船进港卸下货物后,吃水深度减少0.5m,如果轮船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截面积约

为5400m,那么,卸下货物的质量大约是_________.

40.一艘轮船满载时的排水量是7500t,轮船受到的浮力是

N;满载时轮船排开水

3的体积是

m。在水面下3m深处,水对船体的压强是

Pa(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41.将一个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小球,先后放入水和酒精当中,则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与排开酒精的体积之比为 ________;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浮力之比是______

(ρ酒=0.8 ×l0kg/m)

42.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89g,它能漂浮在水中,且有1/3个球露在水面上,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则此铜球的体积为________cm3,,其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__cm3.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一类词:蓄着

裹着

拖鞋

鬼脸

呵呵

啥(事)

蓬乱

纳闷

衣衫不整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冷不丁

一塌糊涂 ▲二类词:踱步

耸肩

爱因斯坦

沉思

照顾

教授

布置

1、熟读课文。

2、课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3、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爱因斯坦教小姑娘做数学作业。

4、读了这篇课文,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印象是 因为潜心研究科学事业,而不拘生活小节,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除了他,我还知道其他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达尔文、钱学森。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类词:宋庆龄

搬家

稠密

瞻仰

繁衍后代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枝枯叶落 ▲二类词:樟树

崇敬

纪念

粗壮

保持

寄生

1、背诵课文。

2、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3、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

4、作者之所以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之所以爱在那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都是因为宋庆龄就像樟树那样,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她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她与樟树一样有着高贵的品质,人们对宋庆龄十分崇敬。

23《黄河的主人》

▲ 一类词:智慧

镇静

机敏

磁力

整个

吞没

体积

竹篙

凭着

勇敢

黄河滚滚

浊浪排空

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

万马奔腾

专心致志

▲二类词:汹涌

鼓浪前进

漂浮

湍急

羊皮筏子

艄公

险恶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1、熟读课文。

2、《黄河的主人》一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是《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以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3、文中“黄河的主人”是指艄公。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4、他值得我们 敬仰 和 赞颂。文中写“我”害怕的成语有: 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写乘客轻松的成语是 谈笑风生,写“我”和乘客都是为了烘托 艄公,这种写法叫做 侧面描写。

5、描写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这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第七单元复习

一、来源于象棋的日常用语有:

“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棋输一着(zhāo)”。

二、《古今贤文

合作篇》下: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 ;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 淡如水,小人之交 酒肉亲。豆角开花 藤牵藤,朋友相处 心连心。

三、近义词

崇敬(尊敬)

稠密(茂密)

繁衍(繁殖)

永久(长久)

纪念(怀念)

枝枯叶落(枯枝败叶)

从容(镇定)

敬仰(崇敬)机敏(机智)

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四、反义词

永久(短暂)

稠密(稀疏)

枝枯叶落(枝繁叶茂)从容(慌张)

安全(危险)

提心吊胆(处之泰然)机敏(呆板)

惊涛骇浪(风平浪静)

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五、解释词语。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战:发抖。惊涛骇浪:凶恶而使人害怕的波浪。骇:惊吓。如履平地: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履:踩、走。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致: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浊浪排空:排:推、推开。

六、造句

1.无论……总是……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上课。2.只要……就……

只要你能持之以恒,面对挫折不气馁,就一定能成功。

七、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儿童的诗: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

2.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八、口语交际: 小烦恼热线

小烦恼:我的学习压力特别大。爸爸妈妈要求我每次考试都必须达到90分,只要达不到,他们就会狠狠地批评我。所以每次考试时我都会很紧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主持人: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你知道吗?每一个学生都会遇到像你这样的烦恼。首先你要理解父母,他们也是望子成龙。其次你要多与父母沟通,告诉他们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不管是谁总有失手的时候。只要自己尽力了,就行了,对吧?

下载电工学 第七版 下册知识点和例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工学 第七版 下册知识点和例题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合集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七单元:执着追求 第二十五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课文内容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短语语法知识点总结

    Unit 7 It’s raining! 【短语归纳】 1. not bad 不错 2. at the park 在公园 3. have a good time / have a great time / have fun / enjoy oneself 过得很愉快 4. tak......

    中考数词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解析[精选5篇]

    数词问题 考点分析: 数词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单选和完形填空中会经常出现。特别是对年月日以及世纪的表达方法,以及“又一,再一”等词的表达方法。特别是数词中的序......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古诗词】 《牧童》 唐 吕 岩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负数 1、负数:负数是数学术语,指小于0的实数,如-3。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负数用......

    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优秀范文五篇)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短语 right away 立刻;马上 at a meeting 在开会 cut in line 插队 the way to place 去„的路 spend sth. Onin doing st......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精选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重点、难点归纳 复习资料 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 一、生字组词 彤 彤云 红彤彤 彤云密布霞 晚霞 彩霞 朝霞 云霞 陪 陪伴 陪同 陪练 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