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出版业的大改革 大发展 大变化 大跨越
新闻出版业的大改革 大发展 大变化 大跨越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系列谈之七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新闻出版事业与产业发生深刻巨变的5年。新闻出版工作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加快新闻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加强对新闻出版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新闻出版业呈现出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态势,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之路。
一是大改革,新闻出版生产力空前激发。“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是最大的亮点,始终走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前列,打了一系列的攻坚战,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消除,极大地激发了文化创造力。经营性图书、音像出版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10多万家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完成转制,10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成功组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45家新闻出版企业成功上市,总市值达到5700亿元。充分发挥非公有资本的重要作用,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全面进入印刷、复制、发行和新媒体硬件制作等领域,民营文化工作室有序参与出版策划服务。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率先完成“四分开”,行政审批集中办理机制在中央国家机关首开先河,公共资源免费配置,基本形成调控有力、依法行政、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二是大发展,新闻出版业实力空前增长。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新闻出版产业快速发展,新闻出版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等重大惠民工程为支撑,覆盖城乡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农家书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39万家,惠及几亿群众。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十一五”时期累计生产图书135.8万种、338亿册,是“十五”时期的2倍;报纸年发行量接近500亿份;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古籍整理、精品翻译取得丰硕成果,文化创新和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版权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4%。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产业迅速崛起,一大批出版、印刷、物流和数字出版基地孵化能力不断增强,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基本形成。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预计达到1.3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三是大变化,新闻出版传播力空前提升。“十一五”时期,首先是思想观念大变化。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摆脱僵化思维模式束缚,新闻出版业内容创新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极大增强。其次是体制机制大变化。重塑市场主体,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经营性新闻出版产品与市场、资本和消费者的接轨,新闻出版业体制机制发生了突破性重大变化,增强了发展的活力。第三是产业格局发生了变化。深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全面进入政策许可的新闻出版领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开放格局不断完善,新闻出版业发展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第四是国际影响大变化。传播手段不断创新,图书、报纸和期刊等传统出版介质借助现代科技升级换代,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战略性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新闻出版传播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走出去”方式和渠道极大拓展,我国图书和期刊等出版物发行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出版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极大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是大跨越,新闻出版业竞争力空前增强。“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市场竞争力空前增强。与“十五”时期末相比,新闻出版业“十一五”时期末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额均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国际加工贸易由100亿元增长到500多亿元。我国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从2005年的7.2∶1转变为2009年的3.3∶1,逆差明显缩小;我国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中我国内地占了25席;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5年累计发行2000万册以上的10种图书中,我国就占3种;我国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新闻出版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稳步提升,新闻出版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第二篇:改革三十年 变化新天津
改革三十年 变化新天津
改革三十年 变化新天津
我的家乡天津,北方重要的港口,中国重工业的基地,正以年轻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天津的巨变让我这个地道的天津人也目不暇接,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商店鳞次栉比,一座座立交桥横架长空,一条条快速路四通八达,广场上,公园里,街道旁,无论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青年,蹒跚学步的儿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忍不住让人笑开怀,华灯初上,夜晚的津城更加分外妖娆,造型各异的彩灯把天津又变成了一座不夜城。
天津的巨变,从我家附近的河就可见一斑。改造前的河臭气熏天,路过的人无不掩鼻疾走,河里的各种生活垃圾、烂树叶、塑料袋真是应有尽有。我也讨厌这条臭河,自从市政府下决心改造月牙河,工人叔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如浴后的少女,一条崭新的河出现了,他披着崭新的彩衣,岸两边的柳树迎风飞舞,花池中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河水清澈见底。傍晚,漫步在林荫小路,微风一吹,花的清香扑面而来,一天的疲劳也得到缓解。
这只是家乡巨变的一个缩影,家乡正以飞快的速度前进,我爱家乡,我爱天津。
不仅城市在变化着,天津的所有人们也在改变着自己的文明习惯。其实,文明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既。比如,把没有盖好的窨井盖盖好,把盲道上的障碍物推开,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都是 一个又一个文明的体现。文明很小很小,但是只要每一个人都做一件文明的好事,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社会上迈出的每一小步也许微不足道,但是用处却很大很大。每一份文明就是一份力量,无数文明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这种力量如破土的小苗,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萌发。一份文明好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一份文明好像一盏灯,照亮一个热情;一份文明好像星星之火,许多文明可成燎原之势。——题记
津城美景万人晓 美丽的天津位于渤海之滨,是一个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城市。曲折蜿蜒的海河横贯津门,像一条巨龙,从三岔口流向渤海。俯瞰津城,海河又如一条飘逸的玉带,一座座桥梁像彩虹横跨其上,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芳草像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翡翠。晚上,波光粼粼的河面,在色彩斑斓的霓虹灯光映射下俨然一块巨大的七彩水晶。往返穿梭的游船犁开水面又卷起层层浪花,人们在岸边悠闲地走着,祥和而安宁。
“天津卫三宗宝”指的是鼓楼炮台铃铛镐。鼓楼雕栏玉砌,焕然一新的仿古式建筑更显独到的风味。茶馆儿、画楼、琴行„„乐声悠扬,画卷沧桑。那一条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一座座雕龙绘凤的亭台楼榭,成为了记载天津历史的标志性建筑。
那座高耸入云的天塔,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五大道小洋楼别有特色,银河广场中的天津博物馆像一只洁白无瑕的天鹅,还有大大小小的公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辉映出天津这个现代化都市的风采。世界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流经天津,风景优美的盘山素有“北方黄山”之称„„津城美景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热爱运动天津人
天津是一个崇尚运动的城市。津门大侠霍元甲曾威震洋人,美名远扬。作为小记者我采访过原国家足球队守门员施连志,知道了天津足球曾经的辉煌。天津女排已多次蝉联联赛冠军,08奥运排球赛场上你将看到天津姑娘们拼搏的身影。天津还培养了多位奥运冠军和世界体坛名将,桑雪、董震、谭雪、马文革、于根伟都是其中之一,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是天津的骄傲。
在天津,无论是清晨还是晚上,随处可见运动健身的人群。人们跑步,游泳,抖空竹,打太极,跳健美舞„„几乎所有的居民区都设置了运动健身器械,运动健身在天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沽上文化誉全国
天津又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浓郁的民俗文化享誉全国。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魏家风筝迎风飘扬;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杨柳青年画闻名遐迩;天津泥人张、天津版画家喻户晓;无数文人雅士在天津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相声、快板不知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话剧、戏曲在天津繁荣兴旺,成为艺术花园中的奇葩。津地饮食丰富,民众爱吃会吃,尤喜食海鲜,素有“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之俗语。民谚“天津卫三宗宝,银鱼、紫蟹、大红袄”中之银鱼、紫蟹皆为天津特有的名贵海鲜食品。由于市内曾有许多清朝遗老遗少、文人、政客、军阀等寓居津门,加之商人之间的交易和达官显贵的宴饮,影响并形成了津人好“下馆子”之风尚。每遇熟人在饭庄相遇,还讲究“添菜”之礼。津人擅长烹饪,口味既有“南甜”,又有“北咸”,且酸、辣、香、麻一应齐备。津菜菜系以扒、烹、烧、炒、煎、烙、烤、煮、炝、凉拌、腌、酱等为主要烹调方式。并以“八大碗”配置宴席菜肴。
民间小吃风味独特,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大麻花不仅是旧时朝廷指定的御膳,而且也是今天享誉世界的美食佳品。
天津小吃更是有名,狗不理包子鲜香浓郁,精致美观;耳朵眼炸糕细腻香甜,丝丝入味;桂发祥麻花酥脆可口,令人垂涎;炸卷圈金黄香脆,清淡适口;锅巴菜酥爽滑润,风味独到;豆浆大锅煮开,浓香色白;豆腐脑可荤可素,种类繁多„„
独特的天津,以他的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让他们夸口称赞:“天津,OK!” 发展变化新天津
天津在变,变得更美了。小草青青,百花争艳,海河迷人的夜景,银河广场上飞舞的风筝,这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天津在变,变得更加充满朝气与活力。港口向大海延伸,巨轮穿梭,美丽的滨海新区吸引了上百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来到这片热土,众多的知名品牌产品在天津制造,在天津创造;天津在变,变的更加祥和。上班的人们步履匆匆,地铁和公交车上秩序井然。从校园里传来琅琅读书声,操场上又留下孩子们健康快乐的身影。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相互搀扶着散步,幸福写在他们的脸颊上。人们更加爱护环境,会自发地把看到的废塑料袋捡起来,放到垃圾筒里,天津人变得更加文明。
天津在变,中国在变,天津的飞速发展只是祖国开始腾飞的一个缩影。天津在变,中国在变,我们已一颗赤诚之心迎接新的一天。改革开放三十年,热忱好客的天津人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看。天津在变,中国在变,这全新的变化不只是整洁明朗的街道,不只是百花盛开的公园,不只是人流熙攘的商场,还有许许多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可以明显地露出天津人那巨大的新变化。
悠悠中华赤子情 天津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发源地,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天津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却饱经沧桑,我曾震撼于大沽炮台的悲壮,我曾驻足于曾为列强租界的洋楼,我曾久久沉思于博物馆的天津近代史画卷,我不能忘记风起云涌的义和团,津门大侠霍元甲这些爸爸给我讲起过的故事„„曾经的历史铭记在我的心里,我仿佛看到了大沽炮台的硝烟,天津人民自强不息的身影。一片片租界曾经肢解了天津的躯体,我们曾被称为“东亚病夫”,但这一切并没有瓦解我们的精神,我们是不屈不挠的民族。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站起来了,我们强壮了。我们作为新的一代,承载着祖国的今后和未来,我们又应想到些什么,实施些什么?
作为天津的一名小学生,作为美好的未来沾满初春清晨的露珠的成长的花朵,我无比热爱自己的家乡,衷心祝愿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的新天津更美好,更兴旺,更辉煌!相信天津会既往开来,让魅丽的津滨之城成为沽上最耀眼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二十年后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那时候,无数海内外热爱和平的人们徜徉在中华大地上,穿行在我所设计的华堂楼宇中。我在努力着,准备着。
我相信,将来的天津会更加美好。我的生活和家乡的生活、祖国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
第三篇: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新跨越
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新跨越
省委提出“一条主线、两大支撑”发展战略,将县域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中必须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新跨越。近年来,我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切入点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积极鼓励、大胆支持、正确引导、放手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民营企业达到421家,个体工商户11169户,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5%,上缴税金2.7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4%。
一、做强骨干,壮大群体,强化民营经济主体地位
民营经济的发展,既需要骨干的拉动,也需要群体的支撑。扶优促强,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贡献多的优势企业,是带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几年来,我们一方面注重质的提高,做强骨干企业,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举全县之力支持帝贤公司和乾隆醉酒业公司两大支柱企业加快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两张“名片”。帝贤公司在十几年间发展成为总资产27亿、拥有服装、纺纱和造纸三大主导产业、6家子公司、15000名职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针织品出口基地,中国最大的针纺织品出口企业之一,-1-
国内第一家按市场规则运作B股上市的民营控股公司。乾隆醉酒业公司“板城”牌产品达到180多个品种,生产能力1.8万吨,“板城烧锅”系列酒连续多年热销省内外大中城市,综合效益连续五年居全省同行业之首,“板城”商标被依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另一方面注重量的扩张,依托产业培育优势企业群体,壮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确立了纺织服装、冶金、造纸、建材和食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资金帮、典型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扶持金摩铁业、建龙矿业、畅达集团、亿财制衣、美华纺纱、创为光电等一批优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县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36家,五大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81.1%,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2%。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改革,引导民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内在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通过产权转让、收购兼并、拍卖出售、破产等途径,实现企业产权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盘活闲置资产。目前我县国有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60%。通过改革改制,乾隆醉酒业公司、创为光电公司等企业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乾隆醉酒业公司,其前身是一家县属国有企
业,2001 年在其发展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果断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迅速提升,经济效益连年大幅攀升,成为全县纳税第一大户。
不断扩大开放,引导民营企业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将企业推向开放第一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上项目、跑资金、求合作,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外向化水平。建立并完善了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考核奖惩机制,调动各个层面抓开放、跑项目的积极性,有效扩大了对内对外开放成果。几年来先后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0多个,投资总额400多亿元。全县外资企业达到23家,经济外向度居全市首位。近三年实际利用外资2.18亿美元,外贸出口创汇1.0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7%和39%。
三、创新载体,聚集要素,搭建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发展园区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推进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从1999年起,我县先后建立了下板城服装工业区、甲山石材工业区和头沟、高寺台矿冶工业区,并出台了一系优惠政策和鼓励扶持措施,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随着园区的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建设“三园一带”,不断提升园区水平,带动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帝贤工业园区,是省、市确定重点工业园区之一,重点是做强帝贤公司、乾隆醉酒业、亿财制衣、创为光电、天成PS版、美华纺纱、隆大制衣、盛华服装等重点民营企业,大力发展针纺服装、造纸、食品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甲山石材水泥工业园区,是市“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推进的四个工业园区之一,重点是扶持高时石材、康达水泥两个企业加速达产达效,实施后续项目,带动产业升级,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岗岩石材生产、出口基地。上板城工业园区,立足全市工业整体发展规划,以畅达松花粉、立飞焦化、柱宇钒制品等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立飞综合化产、海绵铁加工等项目,加快发展与钒钛资源相配套的相关产品制造业,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北部冶金工业带,以高寺台、头沟、双峰寺、岔沟等乡镇为重点,支持金摩、建龙、天冶、双龙等优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发展铁粉精加工、烧结、提钒、选钛、炼铁项目,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县域经济的主体地位,纳入各级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始终保留民营经济主管部门,且不断加强其职能。坚持“多服务少伸手、多扶持少干预”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解决难题。由财政出资,吸引民营企业参与,组建了承德畅远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解决资金难题。加强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帮助企业办理各种证照、进行企业策划、提供信息服务,为60多家企业培训员工1500多人次,帮助企业协调贷款700多万元。认真落实“九放宽七支持”的市场准入政策,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和完善涉及七大类环境方面的制度1000多条,完善执法服务措施近300条,修改、废止过时规定700多条,取消行政许可项目32项。制定出台了《承德县保护扶持重点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第四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促进科普事业大繁荣 大发展
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促进科普事业大繁荣 大发展
朝阳市龙城区农函大、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坐落于朝阳市西郊,占地面积3000㎡,建筑面积1530㎡。先后创建了科技培训中心、学员实习基地、农业技术研发中心、科普示范基地、成果展示中心、科普惠农服务中心,还将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业物资配送中心、东北地区农副土特产品汇展中心,确立了科学研究与开发推广相结合、科技培训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科普宣传与应用推广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建立了农函大培养农民、农技协带领农民、科普示范引导农民“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全面推进科普惠农兴村工作,实现新突破,书写新篇章。
——农函大办学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农村青年和广大农民是农函大工作的重点。龙城农函大经历了起步、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而“面向三农、引导三农、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和“宣传、教育、培训、服务”的办学方针,成为永恒的主题。在乡土人才选拔培养方面,采取农函大+党支部、农函大+农技协联合方式,有计划对基层党员干部、农技协会员、农民经纪人、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开展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建设,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库、评定技术职称、宣传表彰、组建专业协会、发展学员入会等措施,培养留在农村、用在农业、为民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依托乡村文化站、农民夜校、农技协活动基地、科普示范基地,建立农民科普大学,把农函大办在田间地头、大棚小区、产业基地、农户庭院,组织回乡青年、劳动妇女、农村劳动力,实施星火科技培训工程、巾帼科技致富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工程,按农民需求,广泛开展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利用科普试验基地创立农函大学员实习基地,搭建教与学、学与用有机联系的科技教育平台,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实际操作,切实提高农函大学员专业技能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意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农技协组织发展生机无限。“创建一个协会,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是农技协组织20多年来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如今,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形势,必须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实现农技协跨越发展。近年来,农技协联合会在农技协组织形式、运行模式、活动内容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企业吸纳农函大教师创办农技协投资为股本、规划建设科普示范基地、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兴办会员培训中心、优先配送农业物资等方式,鼓励农函大教师出资金、带技术领办或创办农技协组织。采取统一基地、统一项目、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会员分散经营的“四统一分”运行机制,实施协会+龙头企业+农函大+基地+会员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技协利用农函大专家的理论专长和智力成果、乡土人才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经验成果和科技示范户听得懂摸得着的管用成果,定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定期开展“发放一张明白纸、提供一本科技手册”的技术培训,随时随地开展“跟我学、照我做”的传播培训,发挥“以点带面、以一传
十、以十传百”的传帮带作用,实现技术与农户直接结合,解决农业产业中存在的实际难题,实现农技协与企业、农技协与农函大、农技协与会员有机联接,形成共同出资、双方管理、独立核算、利润分成的利益共同体。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体系。普及传播科学技术、引导主导产业
集聚发展是科普示范基地两大核心功能。几年来,围绕突出成果溢出、辐射、牵动效应,提出了构建先进高效农业示范工程理论,通过核心示范区、引导示范区和辐射示范区建设,建立核心示范区带动引导示范区发展,引导示范区带动辐射示范区发展,辐射示范区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基地集聚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在核心示范区进行新品种筛选、先进技术试验开发,为新品种示范、先进技术组装配套提供理论依据。在引导示范区进行新品种中试与示范和先进技术熟化组装试验示范,大力开展单项主体技术与集成技术现场观摩和普及培训,发挥引导牵动效应。在辐射示范区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修正示范,进一步放大检验单项主体技术与集成技术模式,形成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广泛开展示范应用和推广普及工作,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搭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线面互动结合、示范带动、辐射应用、扩散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龙城科普事业的发展无不饱含中国农函大和省、市科协领导的关心、关怀与关注,曾多次深入基地检查指导工作,与我们一起出思路、谋宏图、话发展。2007年8月,中国农函大翟晓斌校长来到辽西龙城,视察农函大工作并给与高度评价,认为龙城农函大采取的与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模式,开创了县级农函大工作的先河,实现了农技协建设开拓性创举,创新了科普惠农兴村战略工程运行机制,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一面旗帜。我们以荣获全国科普兴村先进单位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农函大科技教育力量、农技协聚人创业优势、科普基地引导带动效应“三位
一体”强势资源,形成互动衔接、联动发展、优势互补、功能叠加的核心高地,形成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学技术培训普及、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航母,形成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科普活动服务中心。
建立了以奖励扶持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农函大和农技协投入为补充的投融资渠道。项目期内投入资金114万元,支撑了科普设施建设、科普传播渠道建设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增强科普扩散传播效能。两年来,新建科普示范基地17470亩,使科普示范基地群达到93480亩,分布在全市7个县市区75个乡镇723个村,覆盖优质杂粮、保护地蔬菜、酒葡萄、鲜食葡萄、无公害芦笋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创农业总产值22662.8万元,实现农民纯收入18620.5万元,惠及了9.2万农户,30.3万农民得到实惠,人均纯收入增加614元,带动全市89万户农民从事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围绕五大产业开发,筛选出66个主导新品种和82项主推技术。为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力度,农函大开办了科技致富骨干主体班,农民科普大学举办了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农技协组织了项目建设拉练速成班,示范基地实施了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普及班。同时,采取了赶科普大集、科普进村入户和科技110咨询等综合性举措,不断拓展先进实用技术普及面,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农民提供快捷有效地咨询服务。工程实施以来,先后举办了科技骨干培训班11期,有790名基层党员干部、技术人员、乡村土专家、农技协会长会员、农民经纪人得到了培训,有23人联合创办了7家基层农技协组织,发展会员434人;举办农民培训班158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5330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1798
户;召开现场观摩拉练会10次,以会代训1112人次;赶科普大集12场,现场咨询农民7万人次,组织科普进村入户活动609次,解决实际难题3450多条,科技110答疑解惑2400多人次,编印科普教材4万册,发放技术资料20余万份。科普惠农项目的实施,将龙城农函大、农技协、科普基地“三位一体”,打造成培养科技致富骨干的摇篮,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的主渠道,引领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先进高效示范区。
第五篇:改革增动力发展新跨越
改革增动力 发展新跨越
——宽甸景区资源整合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宽甸位于辽宁东部鸭绿江畔,东与朝鲜隔江相望,边境线全长216.5公里,县域面积6193.7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边境县。
域内山峦叠嶂,森林茂密,江河纵横,气候宜人,风光秀美,已建成旅游景区10处。其中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3处;正在开发建设的景区4处。旅游开发总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占旅游规划区总面积的32%,先后获得过“辽宁省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中国十大休闲小城”等荣誉称号。
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突出、旅游资源集中的宽甸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把宽甸打造成“辽宁生态旅游第一县”,并批复宽甸为“辽宁生态旅游实验区”。宽甸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县委十四次全会和县两会上确定了“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开始做大做强生态旅游大产业,建设美丽宽甸,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转型突破、绿色发展。
2013年4月,县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景区资源管理局和鸭绿江山水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全县大旅游发展体制初步形成。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 作”的模式,对天华山、黄椅山、花脖山、青山沟四个国有景区和河口一个民营景区进行整合,由鸭绿江山水旅游实业有限公司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对外营销,探索一条旅游产业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科学化管理的新路,使宽甸各景区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大量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宽甸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全县旅游体制改革后,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实施的“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以新的经营理念指导全县旅游发展,牢固树立“全县旅游一盘棋”的全局观念,按照“四统一”工作原则,着力提升旅游经济质量。一是统一规划。景区资源整合后,委托高资质的规划院所承接宽甸旅游总体规划、黄椅山景区详细规划、县游客中心规划等,并结合小城镇建设编制青山沟景区游船码头、休闲广场等控制性规划,将宽甸各景区将实行“联合汇编”,抱起团来谋发展。二是统一建设。景区资源整合后,改变各景区多年无力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源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景区道路、旅游标识、游船码头、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和景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有了根本的改变。三是统一经营管理。景区资源整合后,对所属的景区进行科学经营管理,与各景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完善各种制度,加强门票管理,各景区统一实施电子票务系统,并制定统一价格政策、统一门票减免政策,严格减免票程序,并统一对各景区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服务规范的培训和“诚实守信”教育,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口碑,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四是统一对外宣传。整合各景区资源、人力,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新格局。通过广告宣传、网络营销、自媒体推广、网络电子票销售、设立沈阳营销中心等多渠道营销平台,激活省内外客源市场。同时针对各景区不同特点,分季节策划桃花节、油菜花节、消夏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以点带面、以节促旅,使宽甸知名度空前提高。五是统一包装文化旅游产品。景区资源整合后,为打造新的旅游亮点,依托宽甸浓郁的民俗风情,结合各景区的地域特点,合理布局,统一包装文化旅游产品。对青山沟大型满族风情歌舞《八旗山水谣》演艺项目全面提质升级,并全力策划打造黄椅山火山实景演艺项目和筹备打造一台体现边境风情的朝鲜族文艺节目,为游客奉献异域风情的艺术盛宴。
2014年是景区资源整合后的第一个年头,通过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景区效益取得明显的增加。2014年前7个月,整合后的五大景区旅游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长80%,景区经营收入同比增长近1倍,全县旅游初步呈现出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新发展、新突破。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始终贯彻“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抓住创建“辽宁生态旅游实验区”和国家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政策,以发展旅游大产业为支点和撬动点,推动全县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改革促旅,进一步创新旅游管理机制与工作机制。健全旅游发展组织架构,优化全县各景区组织管理架构,加强对景区的组织领导,探索针对各景区旅游工作考核机制;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整合景区国有资产,以鸭绿江山水旅游实业有限公司为主体,统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开发;创新培育旅游新业态。以养生养老、文化创意、乡村体验、主题游乐等旅游新业态为重点,强化与旅游的有效融合,使之成为宽甸旅游发展新亮点。二是规划引旅,强化旅游综合协调发展。在发展定位上彰显旅游休闲体验,基于转变发展方式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宽甸建设成为特色凸显、品牌突出、绿色低碳、幸福和谐以及旅游休闲理念、产品、营销、服务接轨国际的旅游集聚区。为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定位,按照“规划主题化、建设精品化、定位休闲化、接轨国际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景区及生态实验区概念规划,修编完善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形成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实施的局面;在空间布局上强调旅游协调发展,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要求,突出要素集聚和产业融合,邀请业内专家编制《宽甸旅游试验区概念性规划》,统筹谋划旅游业发展。强调规划的统一引领与各功能区块功能定位互补的和谐统一,整合区内边境、民俗、乡村、购物等元素,促进宽甸旅游空间布局从分散向集约转变;在目的地建设上,充分体现边境、生态、休闲旅游元素,把旅游融入 全县城乡发展,按照旅游休闲目的地的要求改造建设市政设施,与“生态宽甸”、“美丽乡村”等载体有效融合,整治城乡环境,力争“建一物添一景”。树立“全域化旅游”理念,依托旅游交通主干道,串点成线,串线成片,努力打造旅游大景区。三是项目强旅,实施一批旅游相关重大项目。加快旅游综合交通构建,以构建大旅游交通为目标,加快推进各景区连接线及呼吁国家投资建设河口至振江环鸭绿江沿线观光公路,着重加强各景区内旅游公路建设,着力提升全县各景区的可进入性。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具有全局影响的旅游重大项目,如县游客中心和各景区游客中心项目、黄椅山旅游综合体项目等。加快景区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动4A级景区建设,完善休闲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景区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建设步伐,争创国家A级旅游景区品牌。加快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开发乡村生态、购物体验、养老养生、文化创意、主题游乐和度假休闲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推出系列旅游产品与线路,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四是营销扬旅,努力营造旅游发展良好氛围。构建科学高效的营销体系。强化旅游营销工作的协调统一开展,每年组织策划旅游市场开发方案,开展专项旅游宣传活动,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重点区域促销活动,进行旅游品牌塑造。培育精品旅游线路。整合推出“边境生态游、乡村体验游、养生休闲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加强与省内和吉林旅游城市的互动,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游客数量倍增、旅游收入倍增、旅游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倍增;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会议会展旅游多元发展的新跨越,实现由省内重点旅游城市向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新跨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利用粗放型向绿色生态集约型的新跨越;把宽甸打造成“辽宁生态旅游第一县”、“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内知名生态旅游示范区”、“ 中朝边境旅游聚集区”、“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旅游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先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