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使用情况总结

时间:2019-05-12 01: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材使用情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材使用情况总结》。

第一篇:教材使用情况总结

大学体育课程教材使用情况总结

我院目前大学体育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体育与健康》一书,该书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由孙兴东主编,苏州大学2010年7月出版。本教材能够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现将对本教材的使用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与访谈,得出认为本教材实用性很强的占86.8%;认为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达到锻炼身体效果的占70.1%;认为本教材对以后自己的工作和发展有帮助的占57.9%;通过教材的预习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参与锻炼的占75.4%。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总体对此教材适应性强,觉得教材比较实用,可以通过教材的学习自行达到锻炼目的,对未来的工作也有所帮助。但还需在内容方面与学生的专业更贴近些,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

二、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谈自己对教材的使用感受,现总结如下:

1、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能够时刻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向“健身体育”、“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以尽快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快节奏工作、生活的需要。

2、本教材是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集知识、健身、娱乐、科学、实用为一体的体育教科书。

3、本教材内容充实、文笔流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层次,具有观念新、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简便易学、技能性强、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的特色。

三、本教材存在的不足

1、个别实践项目的内容还不充分,需要再进一步的完善。

2、在大二所开的选项课中,轮滑和瑜伽本教材中未有体现。

3、教材内容实施方法上尽量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为其走向社会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第二篇:校本教材使用效果总结

《聋生看图写话》使用效果总结

一、课程建设背景

这是一本不同于市面上的《看图写话》教材,是专门针对聋生开发的适用于聋校教学的。由于聋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很差,语序颠倒、用词不当现象相当严重,经过九年的学校教育,不仅口语能力淡化,就连几句通顺的话都写不出来,根本无法和正常人沟通。《聋生看图写话》校本教材,是在聋校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标准对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和句式,以生活为本、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对聋生的口语和书面语有学习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本教材是以一幅幅图画作为材料,从词到句到段再到篇,丰富学生的词汇,学会用正确的语序表达常用句子,掌握清楚叙述一件事的方法,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培养聋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聋生的沟通交往能力。

我校于2010年开始进行聋生看图写话教学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看图写话不仅能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能力,而且能促进聋生其它学科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与社会沟通交流,有利于聋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研究、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走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全国几千万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的视野里。特殊教育界对此校本课程的研究也不少,但是,对看图写话方面的课程研究并不是很多,因此,此教材的开发将弥补聋校单一语文课学习书面语言的不足,满足学校和学生的具体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促进聋生全面成长,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二、课程的目标与课程结构 《聋生看图写话》教材,其编写依据是聋校语文实验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再融入生活化和互动性的特点。课程标准对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和句式作了具体化的规定,这些规定实际上就是对写话教学提出了本质上的新要求,即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和对日常用语的理解、感受与运用。

我们依据聋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的具体要求及生活的具体需要,来定位《聋生看图写话》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分低、中、高三段选编。根据1—6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配以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紧紧围绕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探索出了适合聋生看图写话训练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特色

(1)生活为本:《聋生看图写话》教材的编写根据课程的目标选择教学活动内容,从聋生生活经验由近至远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设计,教材内容关注功能性和实用性。结合我校语文校本课程的主题,以生活为本开发课程资源。

(2)循序渐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识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的加工来实现的”。循序渐进的课程编排,符合聋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也是本教材学习的特点。

(3)注重实效:本教材的内容与聋校语文教材联系紧密,对聋生的口语和书面语有实质性的帮助。

通过《聋生看图写话》校本课程的实施,解决了聋生词汇不丰富,口语、书面语颠倒混乱的问题,突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也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观念,让教师知道自己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传递者,而是课程开发的创造者,发展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四、实施效果

本教材目标清晰,在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上进行了拓展深化,体现了聋校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思想,符合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要求,对聋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显著作用。课程目标完全达到了课程大纲所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提高了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了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能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科学合理,结构清晰,结合我校语文校本课程的主题,以生活为本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根据课程的目标选择教学活动内容,从聋生生活经验由近至远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设计,教材内容关注功能性和实用性。本教材的呈现形式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师的知识基础,聋生的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均完全支持课程的开设。

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明,85%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对该课程评价很高,愿意继续学习该课程。

具体的效果如下:

1.实施分层教学,发展了个体差异

聋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首先要对教学对象分层,在分析学生的智力情况、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后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评价。但分层教学并不意味着个别教育,要处理好集体教学的关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落实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句式教学中,程度好的学生一个句式能写出七八个句子,中等程度的学生一个句式能写出四五个句子,理解力较弱的学生有的只能写出一二个句子(在老师的提示和指导下会写出五六个句子)。

2.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看图写话能力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许多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看图写话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可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词语的教学中,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汇450多个。

3.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调动多重感官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例如放风筝,要求每个聋生都必须在操作中感受。同时,在放风筝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眼、动脑多重感官参与,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放风筝这个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复杂的过程。提高对生活的情趣,有助于开发学生把一件事情写完整的写作潜能。

4.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反映的是教学单元课的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必要的教学组织工作。看图写话不同于语文课本,因此其教学阶段任务和内容的特点也不同,其结构也因之有相应的变化。以写句子和看图写故事的课时安排教学设计为例可见和课本的不同变化

五、《聋生看图写话》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全面反思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并解决:如何对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课程开发还需要新思路、新视角、新方式;课程开发中对学生的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水平还需要更加关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还需要提高。随时检查课程开发与使用情况,若发现计划有问题,课程有漏洞,或不切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还要及时调整修改,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

《聋生看图写话》

使用效果情况总结

第三篇:教材使用自查报告

南山学区关于教材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及县教体局的文件要求,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材教辅征订、使用,我学区对教材、教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目录管理。对国家和地方教材及教辅材料实行目录管理。我校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教辅严格执行教材教辅材料准入制度,均为上级部门规定并配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音乐、美术等部分学科使用了循环教材。学校或教师不存在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行为。

二、我学区使用的校本课程教材、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发行、订购均属正规渠道,在我学区不存在盗版教辅材料和非法编印教辅材料的行为。经自查给我学区提供、的教材印刷字迹清晰、配图形象生动,无劣质印刷品。没有境外课程教材替代国家课程教材,没有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等违规违法行为。

三、除上级部门提供的教材和配套练习外,学区严格控制教材教辅资料,加强学生用书管理,坚决不征订其他各种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同时也不向学生推荐其他学习资料,并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做好公示工作。开学前,学区将推荐选用的教辅材料种类、版本、数量、定价等通过短信、微信、宣传栏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保护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大对教辅材料违规征订使用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报必查,有错必纠。对于违规违纪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桂林镇南山学区

2018年9月29日

第四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邵刚中心小学

马艳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它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以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下面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依据是什么。

具体依据如下:

1、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

《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它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而就教材而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理解。从狭义上来讲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即教科书;从广义上来讲它又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材料。教师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指导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而从钻研到实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发现、创造的过程。若在钻研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2、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地、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各有各的特色,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所以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

3、根据教学情境而定

教学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教学课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此时,教师若不根据教学情境而灵活处理教材,而还是按原计划教学,这就属于传统式教学了。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师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当教学情境发生偏差时,应在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要用巧妙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好。好课应当是越教问题越多,问题越多,探究的内容也越多,学生的思路就越开阔。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处理教材以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讲解的是 10的认识。下课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到10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各有千秋,有的说出了10的组成,有的用稚嫩的语言解释着10与1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在问老师,10和100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正是在老师有意识的培养中不断树立起来的。

接下来我将谈一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将如何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吃透”教材。

课堂教学是从钻研教材开始的。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准备充分,上课时才能轻松自如,深入浅出。只有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一定深度、广度,才能在课堂上轻松面对教学中的任何问题。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一)理清知识脉络把好教材。

俗话说:“一节好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这句话说得不错,但是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知识做载体,我们很难谈教学。所以,钻研教材要把数学知识作重点分析。而且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表明,数学知识必须深入钻研,因为它系统性强,知识与知识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横向与纵向都有深刻的联系。只有通过钻研教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准、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教师,首先要尽可能了解课程的全貌。你教这个年级有什么新知识传授,需要哪些旧知识铺垫都要有大概地了解。通过对几册书的大概了解,做到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心中有数,并设计出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传授程序,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应明确每册书,每个内容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只有把握好教学要求,才能把握好教学尺度。

(二)领会编写意图,精心设计。

对待数学课本,首先要尊重教材。因为教材中每个例题的选择和每个习题的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凝聚了众多教育专家的理性思考,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钻研教材时就要认真揣摩好这些编写意图,并根据需要对教材做一些增删和调整。例如,平均数教学,以前是放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学的,而现在则放在统计中教学,这样编排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的思路就要与以前有所变化,从而使学生对平均数有更深入地理解。在深入领会编写意图以后,就要精心设计。再如有位教师在演示“射线”时,用手电筒演示手电筒所射出的光线,并让学生画一画所看到的光线。结果许多学生都画成了圆台形。本来这位老师的创意是好的,让学生通过感受手电筒所发出的光线来理解无限延长的,但学生无法理解怎样无限延长,因为光线总要被别东西挡住的。再说,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并不是一束光线,它是千万束光线的集合,学生没有线的视觉感受,只有体的视觉感受。这里,尽管老师选取的素材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因为没有精心设计,反而弄巧成拙。

(三)研究思想方法,呈现新理念。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基本的数学素养之一。而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只有摸清了这条暗线,教师的设计就不用特意想怎样去体现新理念,就会自然地体现新理念。

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后,一位老师安排了这样一道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题目是:妈妈这个月给我36元钱,爸爸这个月给我29元钱,我这个月的午餐费是57元。(1)这个月节余多少元?(2)如果每个月都节余这么多钱,买一套价格为50元的书,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到?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36+29=65(元),65-57=8(元),可有一位学生却用画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他的启发下,另一位学生又想出了另外一种算法:57-36=21,29-21=8。他形容说:“这个图就像一个大口袋,装着爸爸给的钱和妈妈给的钱,这个月的午餐费先不用爸爸给的钱,先用妈妈给的钱,结果发现妈妈给的钱不够用,还差57-36=21(元),于是再从爸爸给的钱中拿出21元补上,这时还剩下29-21=8(元)。”这位老师热情赞扬了他们能借助图形使问题变得形象、具体的做法。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及时利用了来自学生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初步获得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们更是各显神通。这一问题原本可以直接列式计算:50÷8,但学生们只学习了表内除法,如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题呢?教师鼓励启发学生能不能借助于原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寻找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画图法:

(2)运用加法:8+8+8+8+8+8=48(元);

(3)运用减法:50-8-8-8-8-8-8=2(元);(4)运用乘法:8×6=48(元)。这些算法计算的结果都是6个月攒48元还差2元,所以要攒7个月。就这样学生们把这个已超出学习范围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转化成了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新问题。

再看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一年级《统计》):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公园看小猴,看看饲养员阿姨是怎样给小猴喂饼干的。(多媒体出示一个张大嘴巴的小猴正在吃饼干)请同学们帮这位阿姨数一数,小猴吃了几种饼干,每种有多少块。(多媒体显示小猴张大嘴巴,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饼干一块接着一块掉进小猴的嘴里,下面的学生都在紧张地用手指点着数饼干)

师: 停!请你们说说有哪几种饼干,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生1: 我知道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多少块我记不清了。生2: 老师,小猴吃得太快了,没有数清楚。

师: 那好吧,我再重放一遍怎么样?要仔细观察,认真数。(教师重新演示,发现有几个学生拿着笔在纸上画着什么)

师: 这次看清楚了吧?谁说说三角形的饼干有几块? 生1: 三角形的有6块。生2: 不对,有5块。生3: 不对,有7块,因为我刚才在纸上画下来的。(把自己的记录举给大家看,证明自己正确)

师: 这位同学想的办法比较好,他把这些图形都画下来,作了记录。但是,由于饼干掉下来比较快,画下每个图形可能不太容易,要想又快又准确地记录下三种形状饼干的个数,用什么办法最好?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商量一下,然后我们再来数一遍,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失败的原因,寻找最佳方法。教师第三遍播放课件,每个小组有人在数,有人在记录,合作得非常好,教师将小组内同学们记录的情况展示出来)

(1)□△○□○△ △△○□□△ △○□△(2)□√√√√√

△√√√√√√√

○√√√√(3)□□□□□ △△△△△△△ ○○○○

师: 同学们请观察一下,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说说你 们是怎么想的?

生1: 第(2)种。第(2)种方法的记录员: 因为我们已经知 道有正方形、三角形、圆三种形状,所以我们事先画好了这三种图形。有一个□,就在□后面画一个“√”;有一个△,就在△后面画一个“√”;有一个○,就在○后面画一个“√”。这样又快又不容易出错。(其他学生不由得鼓起掌来,纷纷说这组的办法好)

师: 你能把刚才记录的情况整理填在下表里吗?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作了记录,然后再整理填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统计问题。大家掌握了统计的方法,就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请你说说,你从表里知道了什么?

生1: 有4个○,有7个△,有5个□。生2: 我还知道□比○多1个 生3: 我知道,○比△少3个。生4: 我还知道△最多,○最少。……

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什么叫统计,为什么要统计,怎样去统计,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感悟统计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学科教学内涵和外延都拓宽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很多数学知识要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让学生在观察、验证甚至是失败中感悟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可见,每一项教学内容中都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运用“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的方式,就可以不断地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真正认识数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合理开发重组教材。

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给老师留出了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必须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教材观,合理地开发重组教材。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图画

苏教版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除了选文更精美、编排更科学外,还动用了大量的版面配上了活泼、新颖、鲜艳的图画,图文并茂,相映生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顺利的理解文字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图画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使用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只当作一种点缀,而不是作为学习的一项内容,很少去理会;二是把图画放大在大屏幕或黑板上,使图文割裂,破坏了整体的美感;三是缺乏指导,任学生盲无目的的进行所谓的欣赏,收效甚微。这些做法与新课标精神及教材编写意图相去甚远,图画作为一种实用而重要的教学资源,不但要使用,而且还要创造性地用好。

(1)变静为动,以动促思。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因此,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要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63页第2题,原题是这样的:

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有位教师对此素材进行了改进。要求每位学生准备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成倍数关系),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教师“变静为动”的举措,立刻调动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最终有三种方法出台:(1)先量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次量完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3)折红纸条,折得和绿纸条的长度一样,展开红纸条就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这种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2)变抽象为直观,促积极探究。

数学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抽象性。学习数学的过程的核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应建立在直观、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往往呈现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形态,其抽象思维大多需要以具体表象作支撑。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确定位置”一课,教材中呈现了一幅在夜间辨别方向的图画,这一幅图画在课堂上想利用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告诉学生有北极星的一面是北面。学生也只能进行记忆,不易于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有位教师在本节课设计了这样的一系列数学活动。先是寻宝活动。课前教师在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放置了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课堂上告诉学生各种玩具放置的方向,让学生从操场的中间出发去寻找。这一活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当学生找到玩具后,再请他们说说是在哪个方向找到的,借机让学生认识四个方向。接着,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用什么方式辨别方向。学生侃侃而谈:“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白色指针指向南面”,“我家的房子是南北向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在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后,教师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去,再反向返回。就这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辨认了方向。最后,教师再把学生带回教室,引导学生在标明图标的地图上辨认方向。这样的一系列的过程将抽象的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易于理解。

(二)变“书本教材”为“生活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只有当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克和千克》时,他是这样处理的,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这两种单位的概念,布置给学生一道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到超市调查 10 种物品的重量(自由调查),要求对 10 千克以下的物品用手掂量一下,感受具体的重量有多重,并且要求学生作好记录,以及写出一些心得。在上课时候,要求学生都拿出自己的调查记录表来,按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能力都大有提高。现在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要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数学,能够在已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可以经历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这节课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以外的教育资源。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2)闭眼睛数出60秒;(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4)估计穿好一件上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虽然现行的教材在不断改编的基础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生活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又为拓展数学教材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生活实际、及教材的编排体系,以教材为扩散点,增加教学内容,拓展教材空间,让学生接触与之相关的各类教材,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有位教师她根据生活实际,补充了一些内容。如: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上一节课所用的时间是40分钟;课间休息时间10分钟;每天晚上播放的《新闻联播》所用的时间是30分钟。随后,她又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这是一个动手操作型的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原来练习仅仅是让学生填写安排表,这样内容较少,达到的目标也比较单一。于是,她就有意对此内容进行适当地扩展,先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制定周末各项活动安排的计划表。然后在课堂上,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各自的时间安排表,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原来安排表中不合理的安排进行改进,将内容单一的活动进行丰富。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验于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这样为学生增加了实践活动的机会与内容,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四)大胆改编例题。

新课程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教师可以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只要有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境,就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编排或改编。只要改变后的主题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应该是成功的。例如一位浙江的教师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他先认真观察主题图,发现了几个字:去鸟岛喽!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就从这里设计,吸引学生的兴趣。他知道在浙江省有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叫千岛湖,它就是一个鸟的天堂,是个景色优美,绿色环抱的世界,湖里有一千多个小岛。于是,他在网上下载了几幅千岛湖的照片,上课时候用电脑播放出来,配上优美的音乐,小鸟的叫声,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学生在欣赏完后,他趁热打铁:小朋友,鸟岛美吗?生:美。师:这节课我们去那里游玩好吗?生:好!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完全打开了,接下来教师就开始上课了。我们知道,一节课效率的高低要看教师在课前下的工夫有多少,在课前设计上要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了,所以,创造性使用教材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开发教育资源,走进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好奇,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大胆地改编例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地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如:文登市实验小学吕洪芹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她就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鲜活生命的体验,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做了这样的设计:

1、从随意“折一折”中,加深对“产生分数的前提是平均分”的体验。

2、把“一步一步的被动操作”改为“一次创造性操作”;把书上情境图作为引申练习,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这些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就摘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飨。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纸片,看看是什么 图形?

生1:我是长方形。生2:我是正方形。生3:我是圆形。......师:对,同学们手里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图形,请你随意折一折,然后用彩笔将折痕画出来。

学生活动。师:(选取部分图形贴于黑板上)你能将这些图形分类吗?(短暂思考后,一学生将黑板上的图形分成两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生1:左边这几个图形是平均分的,右边的几个图形不是平均分的。

接下去教学1/2的读法、写法,并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1/2。片段二

师:上面我们用纸折出了1/2,那么,你还想折其他像1/2这样的分数吗?

生:(兴致很高)想!

师:好,大家小组合作,想折几分之一就折几分之一。(生积极动手操作)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生纷纷举手)生1:1/3,(举起手中的纸片)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这一份就是整个长方形的1/3。

师:要折出1/3这个分数有难度,可他却准确地表示出来啦,真了不起,我们把他折出的分数保留下来吧。(让生1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板书“1/3”)

生2:我折出了1/4!(举起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折成 1/4)我这样折(重新演示折的过程),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1份涂了颜色,这一份就是整个三角形的1/4。

师:他的这种折法很有创意,我们也把它的学习成果贴在黑板上。(让生2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板书“1/4”)

生3:(跑上前)我折出了1/16!我把这个正方形连续对折了4次,刚好平均分成了1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正方形的1/16,两份就是2/16,三份就是3/16......(转身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板书“1/16”)(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本案例教学成功在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好一个“请随意地折一折”,打破了以往教师只关注让学生把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平面图形平均分成两份,以此来体验1/2的不同含义,目标导向太直接的惯例教法。让学生先“随意折一折”,这样必然产生两个结果:“平均分的”和“不平均分的”,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中主动抽象的“平均分”牢固地扎根于思维之中,并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平均分”是生活中的一种特例,是产生分数的前提,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学生认识了1/2后,教师又让学生“想折几分之一就折几分之一”,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大大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深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才有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等这样的对他们来说的创新做法。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交流、展示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也很好地实现了由“1/2”到“几分之一”认知上的飞跃。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碰碰”,但每位学生都乐在其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五)适当调整教材。

一个教师不要死教书,更不要教死书,要赋予教材以生命。适当地调整教材,可使教学的线路更具“曲线美”。教学时,首先对教材条理化,把较难一点跳过去,待学生掌握后再回头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区”。通过条理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发现已有的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材中的主题图一般是静态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无法兼顾儿童情趣,教学时,可将主题图变静为动。如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引发学生惊喜、新奇的情绪,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演一演主题图,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强实际体验,切身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最后我们看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误区有哪些?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今后教学的趋势,但创造性使用教材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就目前的实践我们发现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些误区,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继续去探索、去研究、去改进。

其一,创造性使用教材不应仅是形式上的改变。现在,在一些老师们的观念中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改变教材的例题、练习。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仅仅是改变一些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我们应该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用正确的观念去指导我们的教学。

其二,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把握好时机。创造性使用教材并非仅仅限定在新授课,或者是课堂的开始环节。在练习课中,在一节课的任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通过匠心的设计,对教材进行开发,使教材内容在我们的设计中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

总之,“新课标”的提出,新教材的使用必将促进我们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更新。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摸索,努力的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方面,找出一条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方法。教师应该树立活的课程意识,对教材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多向激活,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师生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成为可能。

交流研讨:

1、你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有哪些好的做法?

2、你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五篇:教材使用说明书

旧营中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

使

教师:刘衍彬 年3月3日201

4旧营中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使用说明书

刘衍彬

本册特点:以专题组织单元,兼备文学体裁,人文内涵丰富,突出文学赏析。本册目标: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学会品味、揣摩文学艺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各单元目标及要求

第一单元以土地情思为主题(中外诗歌)

(一)达成目标(三维)

1.知识与能力:学习自由体诗,了解诗的格调,理解艺术形象,欣赏诗中语言。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找出诗中名句,旨在品味并积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诗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二)各课基本内容

《诗二首》

《我爱这土地》诗中蕴含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

《乡愁》诗人由乡愁升为为国而思,体会诗中的思乡国之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本诗形象地寄寓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中表达我与祖国合二为

一、无法割舍之情。

《外国诗二首》(《祖国》《黑人谈河流》两首诗均抒发诗人爱国思乡的情怀。)《祖国》诗人歌颂自己国家山川之美,以表怀念之情。

《黑人谈河流》诗人表达了黑人对祖先、故土的眷恋之情,鼓励黑人同胞不要放弃希望,要对自己的种族充满信心。

(三)单元教学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诵读和体味,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深入领会诗的艺术对人生的深刻观照和表达技巧,加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形式:举行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新诗朗诵会,以提高朗诵技巧和欣赏水平。

目标:围绕“脚踏一方土”的主题,探究土地本义,挖掘土地背后的文化含义,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第二单元:以人物画廊为主题(中外小说)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抓住小说要素,了解小说特点,体会小说思想和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时注意从人物描写入手,抓人物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联系背景,理解主题,悟出其社会和人生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各课基本内容

《孔乙己》运用以喜写悲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弱势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及世态人情冷漠的社会现实。

《蒲柳人家》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京东运河边几个农民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一丈青大娘”淳朴的形象。

《变色龙》作者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小官

僚形象。作品通过人物自己言行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具有奴性的人物。

《热爱生命》作者塑造出一个刚毅顽强、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铁汉形象。

(三)单元教学要求

注意从人物描写入手,抓住人物特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艺术构思和精炼的语言。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重点了解小说中:科举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酸的命运,30年代中国农民的独特风貌,沙皇统治时期趋炎附势小官僚形象,美国西部淘金者硬汉形象的逼真刻画。

形式:通过小说读书报告会,引领学生认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目的: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可设计多项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小说世界,探求生活的真善美。

第三单元:以生命之歌为主题(散文)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哲理性散文特点,品味散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赞叹生命的奇迹,讴歌生命的力量,哀怜生命遭遇的不幸,唤起我们对人生的感悟。

(二)各课基本内容

《谈生命》作者探讨人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表达对自然界生命尤其是对人类生命的直视和透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

《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握作者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

《人生》通过描写虚拟的“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的场景,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单元教学要求

重点把握《谈》《人》用大量形象的比喻阐述自己对人生的某种认识,《地》借助对环境和写物描写,抒发自己人生感悟,要学会抓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关注我们的社区”为主题,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形式: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社区活动方案,开展调查、考察、订公约、发表演说、绿化社区等,并结合写作进行实践。

目标:通过社区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第四单元:以舞台人生为主题(中外戏剧)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知识,品味丰富的戏剧语言。

2.过程与方法:注意作品的人文内涵,注重以人文观念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特点,更好地欣赏作品,丰富对生活艺术的感受,培养文学鉴赏力。

(二)各课基本内容

《威尼斯商人》是描写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通过尖锐矛盾的冲突,塑造了鲜明对立的人物形象。

《变脸》描写了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养的女孩狗娃之间命运碰撞的一段波折,展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枣儿》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刻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变迁的人际关系。

《音乐之声》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以及环境的衬托,并用正、反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纯真的性格。

(三)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戏剧、影视剧本,关注在戏剧矛盾中体会独特的人物性格,学习戏剧的艺术语言,提高欣赏和阅读戏剧作品的能力。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注意作品的人文内涵,注重以人文观念欣赏作品的思想内容。

形式:在阅读的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观看戏剧或影视片,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剧本作品的社会意义。

目的:通过学习剧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增强艺术的感受力;通过“乘着音乐的翅膀”的活动,加强阅读交流,感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内涵。

第五单元:以百家争鸣为主题(诸子散文)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重点了解各篇文言文知识,及其表达的主要观点以及论证方式,了解古代文化修养精神。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国民性格的精神,积累文言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中国哲学思想源头,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各课基本内容

《公输》体现墨子“非攻”思想,是了解墨子反战的观点所在,文章叙议结合。《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用两例,分别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以此突出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磨难对于个人成就大业的重要性,类比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治国主张。告诉世人:施仁政者得天下,施暴政者遭唾骂;“苦况造就人才,逆境成就明君”的道理。

《鱼我所欲也》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告诫世人:保持并发展向善的天性,做一个纯洁正直的人。

《庄子•寓言二则》文中表现庄子安贫乐道、淡薄功名、悠然生死的旷达人生和大智彻悟的观点。

(三)单元教学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常用词语、句式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对课文理解,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才略,丰富我们文言知识和阅读能力。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重点了解古人的生活、文化、思想,充实和提升自我。

形式:通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阅读文本,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

目标:阅读古代经典,丰富自我人生,提高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第六单元:以古代生活为主题(古诗文)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句式,评价作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熟读文本,理性地掌握文言知识,总结语言现象或某些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思想内容,从中吸收民族智慧,充实知识,丰富人生。

(二)各课基本内容

《曹刿论战》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战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记叙了邹忌讽劝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是富国强兵之本。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本故事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关睢》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表现了男主人公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心情。

《蒹葭》全诗笼罩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三)单元教学要求

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背诵有关课文;整理文言词义,积累文言词语;发挥想象力,改写故事,或交流讨论评价作品。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了解先人的理想和追求,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形式:诵读课文,通过归纳整理,牢固文言基础,充实阅读理解文言能力。

目标:以“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开展感悟交流活动,并认真总结三年学习生活,为驿站人生积聚能量。

二、阅读教学建议

1.文学作品重在以情动人。“情”必须由学生自己阅读和感受、体验、感悟、生发,唯有多读才能生成。

2.培养阅读兴趣是关键。阅读时要课内外结合,单篇和整本结合,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相关的著作结合,中外作品结合等。

3.养成良好习惯是基础。一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如文摘、写读书笔记,勤查工具书等,都会形成阅读欲望,进入阅读更高境界。

三、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1.把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口语交际整合起来。一般由每单元的课文内容生发、拓展来的,每项活动作灵活安排,必须突出语文性。

2.综合性学习可与语文后“研讨与练习”结合起来,可把仿写、改写或说话练习穿插进行。

2014年3月

下载教材使用情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材使用情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材使用管理办法

    培训教材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适应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需要,规范公司教材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材质量,根据公司实际,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概......

    形象设计教研室高职教材使用总结

    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材使用总结 本学期形象设计教研室承担的高职专业课程中使用了三本教材,分别是《化妆设计》、《创新发型设计》、《构成艺术》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

    电教教材使用制度

    赵庄小学电教教材使用制度 一、所有电教器材、教材原则上只供本校教师在开展电化教学、电教研究、电教第二课堂中使用。 二、使用前,要仔细阅读各项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性质,熟......

    循环教材使用管理制度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安县花荄镇中 教材循环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教科书循环使用,培养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爱护图书,爱护公物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保护资源良好习惯;加强对国家资源......

    教材使用发言稿[推荐5篇]

    篇一:教材分析发言稿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感谢蔡老师给了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借此机会逼着自己多看些书,也有机会和各位同事交流自己在教学中一些体会。近几年,本色语文概念的提出,让......

    小学教材使用自查报告

    依提木孔园艺场小学教材使用分析 自查报告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语文自查 一总体的情况 老师普遍认为,低年级教材编写的有时代感、有文化品位,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

    使用教材合法性承诺书

    使用教材合法性承诺书 我单位承诺,本单位使用的教材均合法,并自愿接受监督检查。如有不实,我单位愿承担包括法律责任的一切责任和后果。单位名称:上海麟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法人......

    教材使用的心得体会

    教材使用的心得体会 更多精品资源来自3 e d u 教育网 关键词 地理新教材 使用 培养 兴趣 合理取舍摘 要 新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它可以使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