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做法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1、改变教学观念.老师要从、“内容要生动”、“激发学生兴趣”
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第三,批判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要本着客观、冷静、理性的态度,更多地占有各类知识,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问题和丑恶现象,真正做到批判与建设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形势与政策”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2、从教学上进行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老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使得教学方式要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如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片、举办时事政治论坛、讲座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新闻媒体的力量,如利用宣传窗、校园报纸、网站、广播台进行宣传、报道等。相对其他课程,“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时数比较少,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和课后布置相关专题的讨论研究, 让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逐渐熟悉本专题的内容, 并且在收集过程中, 也会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而教师在课堂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阐释, 并适当组织讨论,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要加强教学资料方面的建设,教学资料要以课堂的基本理论为主,重点介绍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形势与政策教育离不开课堂的理论宣讲,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精干化、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整体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4、建立教育教学监督、评估体系。加强宏观指导,形成教育教学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估的监督体系。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多项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发展。最后, 建立评估制度。对于区域行政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否合理的评价, 就需要建立一套监督与评估体系。监督与评估的组织须要由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共同协商成立组织来执行, 并与区域行政决策、执行的组织脱离关系, 以保证客观和公正。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 在已经开展的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综合评估办法和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估。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细想想,我已经上了六次课了。说真的,很开心学校为我们开设这种课程。形势与政策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懂了很多,视野开阔了很多。这个课程内容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和世界的多变性,教育了我们基本的国际政治,让我们渐渐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国际政治观念。对于这么有用的课程,本人当然希望它开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符合当代大学生兴趣所向。所以对这门课我想提下个人建议。
一:课程模式
所以我想建议的是 1学校能够减小教学班的规模,开设多几个班,从而使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能达到同一个点上。2采用同伴教育模式,选择与大学生年龄相仿的老师来讲授课程,这样由于思想接近,学生对于该课程就容易接受。
二:教学内容
时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动态教育,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觉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就应该结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国际关系的形成的这种国际环境,摘取经典时事新闻案例,培养学生的国际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观念,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另外,老师应该多展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和发展关系,这样才能 增强我们大学生热爱中国、振兴中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总之,要想所讲的内容起到用处就应该使教学内容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在我们上这门课都是处在只有老师讲,而实际交流很少的不乐观上课氛围中。我们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心理很强。如果不是像我们林焕章老师那样很搞笑幽默的老师,我们同学跟本就不想融入老师的教学中,不想走进老师的思想里。所以说,这样的课程上了也是白上。与其上一节沉闷而毫无作用的课,倒不如花点心思把课堂气氛搞活。所以本人只想建议一下的是:
1、上课多采用视频教学模式,在讲授的同时,辅助放映有关录像资料。
2、增加多一点互动环节,例如采取分组讨论形式或抢答形式来提高同学的兴致。这样教学的效果才会有所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是我们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习形势与政策,是我们提前认识社会,走进社会的重要环节。
组建高质量的核心课程师资队伍师资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外请专家为辅,形成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二篇: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
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通常能够发现不少学生并不是很积极,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这是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发现,学生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认为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此,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是关键。那么,“形势与政策”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要教给学生什么呢? 那我们又该如何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
1、改变教学观念
老师要从“要打动学生,需要先打动自己”、“内容要生动”、“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力争比学生知道得多”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第三,批判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要本着客观、冷静、理性的态度,更多地占有各类知识,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问题和丑恶现象,真正做到批判与建设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形势与政策”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2、从教学上进行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老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使得教学方式要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避免出现“形势课”向“形式课”转变的怪现象,如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片、举办时事政治论坛、讲座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新闻媒体的力量,如利用宣传窗、校园报纸、网站、广播台进行宣传、报道等。相对其他课程,“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时数比较少,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和课后布置相关专题的讨论研究, 让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逐渐熟悉本专题的内容, 并且在收集过程中, 也会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而教师在课堂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阐释, 并适当组织讨论,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要加强教学资料方面的建设,教学资料要以课堂的基本理论为主,重点介绍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形势与政策教育离不开课堂的理论宣讲,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精干化、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整体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4、建立教育教学监督、评估体系。
加强宏观指导,形成教育教学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估的监督体系。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多项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发展。最后, 建立评估制度。对于区域行政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否合理的评价, 就需要建立一套监督与评估体系。监督与评估的组织须要由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共同协商成立组织来执行, 并与区域行政决策、执行的组织脱离关系, 以保证客观和公正。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 在已经开展的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综合评估办法和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估。
工程造价一班王涛
20117463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课
一、课程教学内容、课时、载体
教学内容:见网上教学大纲
教学课时:每学期16学时,网络教学8学时,专题讨论8学时
各专业1-8学期进行,2学分
教学平台:安徽大学教务处首页:http://jwc.ahu.edu.cn/main/index.asp
右下角《形势与政策课程》,点击进入后,左上角有用户名与密码,用户名和密码为:选课的用户名和密码
或,计算机课的用户名和密码
二、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成绩为各学期考核的平均成绩,在四年级下学期末一次性计入学生成绩册。成绩评定:网络学习成绩*50%+专题讨论情况*20%+网上作业完成情况*30%
网络学习成绩(总分50分):网上学习时间》=32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满分50分160《=网上学习时间《32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25分网上学习成绩《16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0分 专题讨论情况(总分20分):每学期有效发帖或跟帖》=4次
完成网上作业情况(总分30分):每学期完成作业2题(任选2题,每题15分)
三、学习安排
1、第5-10周:网上课程学习
2、第11-14周:专题讨论,完成》=4次发帖或跟帖;完成2题作业
3、第15-16周:成绩统计与登记
第四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相关
一、说说目前你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并结合自身情况准备如何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答:
一、人才交流市场人头攒动,09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再创造新纪录,2010年报考公务员的超过百万的数字,北大学子卖猪肉。这些现象与数字互相阐释,共同指向一个话题——大学生就业是越来越难了。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到处都有,即使是研究生毕业或者海外留学归来,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也并非易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
1.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
2.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3.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教学质量下降,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4、“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环境形势,或者说看你选择的是什么,两种观点并没有什么是一不二的!
5、大学生喜欢“孔雀东南飞”张床,不要小地方一套房”大中西部却人才缺乏。
6、大学生薪酬预期仍与企业有差距.就业起点的平台最重要!
二、①观念转变:,而择业的,:
1.大学生普遍薪资期望过高,,毕竟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应当从基层做起,2.,大家都希望到一些国家机关、科研单位和三资企业中去,而不愿意到民营企业、从地域来看,上海、深圳等,而不愿到西部等边远地区、基层发展,故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到中、小城市发展,又可以解决就业3.“一次就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我们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积极到基层去,到祖国,大学生目前最重要做的是面对现实,既然现实不能骤变,我们最,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②如何去做:
1!
2、自己仅仅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前面是一条不平的工作之路,”学为了用”,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开始,学习无止境,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无数的知识,仅等着用就行,社会和市场在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要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3、重视品德素质,不要一天到晚想着耍小聪明,也许会给你带来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耍小聪明的才是真正的“愚人”!再说招聘方眼睛都很辣,你的小伎俩逃不过他们眼睛的!
4、多参与用人单位就业讲座或者其它就业讲座建立双方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被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
二、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十二五规划要全面改善民生这一目标的认识。答:
一、“两会”“精神”的学习体会:
2011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而国民经济社会 1
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首先,对“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其次,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2011年的工作,温家宝总理从十个方面强调了今年的工作之重。首当其冲的是“三农”问题,也有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建设等热点问题。
这次两会对我触动是挺大的,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出“五年”计划,并按照这样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走上强国之路。试想,如果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中也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而组成,我们这个国家也一定会强大。
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首要位置,通过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
二、十二五规划要全面改善民生这一目标的认识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
2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很难实现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五篇: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
【篇一】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随着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对专业形式的了解,面对剩余不多的学习生活,越发觉得学习时间的紧迫,感叹时光的飞逝,感觉大学的生活越来越短暂,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期待的同时却不免有一些茫然与恐惧。
庆幸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曾经学习过,但大一时的懵懂以及大二时的不够成熟让我在学习之余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的动力好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发减少。丰满的理想总是在骨感的现实中变得那么虚无缥缈。有着一股刻苦学习的干劲却偶尔也会因为茫然而悄悄停下前进的脚步,未曾真正感到就业压力的巨大。每天习惯花大量的时间认真专研自己的学习,觉得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是一种无以言比的幸福。不愿意这么早就面对未来的社会,就像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一样,偶尔会逃避似的不去了解时事,不去关心当前的形式政策。但理智又把自己拉回现实,我是当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从我做起,才能谈祖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我不能在这象牙塔里做只十足的井底之蛙。于是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了解时事,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心与决心,发奋努力。
通过对形式与政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我庆幸自己还有战胜逃避现实的理智头脑,更感 谢老师的授业解惑。偶尔茫然的自己似乎找回了信心与希望。面对未来,不再是那么惧怕。前进道路的方向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明确了。思想再次得到了升华,就算不那么伟大的说成是为了为国家,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而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精彩而努力学习吧。老师的讲解让我更加理解当前形式与政策的重要性,增强了我对社会的紧迫感,让我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把握时代命脉,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时代在进步,我也不能落后,跟紧时代的步伐,不做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深刻的认识到不全面的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我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努力奋斗,这样才能争取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的人才。
【篇二】
自1949年台湾题目构成以来,我们始终把解决台湾题目、完成祖国同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进历史新时期。《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背景下发表的。
30年来,中国为增进台湾题目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同道根据国际国内情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动身,在***同道、周恩来同道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题目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同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同道提出现阶段发展***、推动祖国和平同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就对台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反***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我们关于解决台湾题目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我们坚持和平同一的一向态度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果断反对***、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全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在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时间隔尽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昔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构成互补、互利的格式;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鸣”,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谈,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2009年3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迎来难得历史机遇。5月以来,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共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鸣”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并获得重要成果,两岸全面直机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双方妥善处理一系列题目,保持***改善和发展势头,推动***展现出和平发展的远景。今天两岸同胞来往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换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史无前例的,中国人民维护台海和平、推动***发展、实现祖国和平同一的事业,日趋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式不断巩固和发展。
30年来,***发展的实践告知我们,推动***发展、实现祖国和平同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守“和平同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推动祖国和平同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尽不动摇,争取和平同一的努力尽不放弃,贯彻“寄希看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尽不改变,反对******活动尽不让步,牢牢掌控***“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全,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听了教授的的讲座,真是收获颇丰!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意想到台湾题目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题目或意识形态题目,而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复杂历史题目。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应当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独占的开放眼界对***的未来做出大胆但公道的假想。并且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