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小学英语名师课堂教学有感
听小学英语名师课堂教学有感
布务小学 徐伟平
前两天在肇庆听了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会——第十六届名师之光系列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受到自己与他们的教学水平相差很远,他们的学生基础也比我的学生好很多。
听了主维山老师,田湘军老师,陈凤葵老师,顾洁老师,赵涯老师,徐美老师和孔剑老师精彩的课。我总的感受是:师生融洽、情景教学、学生体验、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肢体语言与全英相结合。首先,师生交流,初步了解,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通过创设情景,让师生置身其中,融为一体,感受英语的美,让学生能触摸到有实质感的英语语言,师生都进入自己的角色,让情的纽带把学生带进课堂,并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体验,相互交换角色,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情景教学独特的魅力和特有的功效性,能让学生在实景、实地、实物中进行实时对话,增长知识,增加趣味,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入梦幻般的英语语境。再次,每位老师都用全英进行教学,遇到有难度的单词或句子,他们会结合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了解其意思,从不作中文翻译,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纯英语的世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全英文交流,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教学实际,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做到“学中用,用中学”。
七位教师都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注重主体参与,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他们还给予学生表扬、肯定,让参与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和被认可的感觉。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氛围。那么,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一件事。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学生的水平以得不到提高,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全国著名教师田湘军的电影教学设计得相当好,他在每一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都很清楚明确,问题设计难易适中,就地取材,幽默感强。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涨,都能围绕这节课的重点进行交流。
课后还有专家们精辟的点评,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上好一节英语课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音要准。只有我们自己发音准确,学生才能够学到比较地道的语言。
2、肢体语言要丰富。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直观,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要突出。只有突出重难点,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要精讲多练。
5、演要有度。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所扩展。要准确把握时间,不要在一个点上浪费太多时间。
6、课要上活。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7、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要有自信,能就地取材,灵活地进行教学,能把握和掌控课堂。
8、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9、教态要亲切、自然。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能大胆地与老师进行提问、交流。
10、集体训练要多,不要把课堂作为单个人的课堂。总之,这两天的听课让我感受颇多,我会把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真真实实地运用到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也会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情趣、体验、多维和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向学生的探究型学习转变,让学生在英语的熏陶下上好每一节课。最后,我还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表达中学会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把英语学以致用。
第二篇:听名师课堂教学有感
听名师课堂教学有感
新州中心小学
石小琴
我们这次(4月23至24日)到凯里听课,共听了一天半,听了三位名师(支玉恒、戴建荣、吴琳)的课使我深受感动,感动于他们上的课是那么的精彩,是那么富有感染力,于支老师对教育的执著,更感动于支老师在七十二岁高龄亲自为我们上展示课。支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乡下人家》这两堂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华丽的语言和刻意的表演,他只用一样教学手段——粉笔,却给我们上了一堂最普通、最简单、最朴实的课,又是最不平凡的课。
就拿《生命,生命》来说吧!这一堂课,就是以学生的读为主,支老师让学生用心去体验,读出不同的滋味。初读课文的时候,支老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各自放开声音读一次。一般来说,学生就开始大声读了,可支老师进一步问学生:“老师提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分别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句式来回答。这种教学方法看似简单,却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另外也给课文结构上的教学做了铺垫。在对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的学习过程中,支老师采用三个步骤,指导学生读书。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反复读熟事例,第二步让学生用笔画出本段中最重要的一句话,第三步再从这句话中找出两个最能说明“生命是什么”的词。就是在这“层层剥皮”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抓住了文字的核心,同时也慢慢学会了归纳总结的方法。这个结果是学生自己一步步找到的,这种方法也是学生自己一点点体会到的。但这也正是支老师一步步教会学生的,只不过这种“教”是一种有效的训练,而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
课堂中,学生富有情感的读书声始终萦绕耳畔。每一段的指名读,词语换意思理解后的读,齐读,重点段落的背诵等,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同时也落实了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支老师的课堂教学步骤简单,却让学生受益非浅,用支老师的话讲就是“听说读写就是语文的手段”。是啊,我们也可以抛开眩目的课件,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去完成字、词、句、篇的学习,并在语言文字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能力和兴趣。
再拿《乡下人家》来说,面对这样一个有难度的文本,因为学生生活在城市,对于农村生活场景他们很难体会,支老师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经验把这堂课驾驭得游刃有余,学生的发言让台下的我们惊叹,学生超常的水平发挥,真的是老师“导”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在其后的教学中,支老师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逐段指导学生去读文本,用心感受作者情感的流淌,在读中感悟到了文章的美。在支老师满怀激情地引导下,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升华。
戴老师所教学的古诗,没有采用传统的古诗教法,而是用他的古诗“读吟唱”教学法,带领学生一起去品味了经典的古诗文化,让我们每个听课者也情不自禁地随之吟之,歌之,舞之,他的教学情节感染了听课的每一位老师。上课前,戴老师与学生幽默风趣的交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指导诵读古诗时,戴老师采取了三步教学法:一读,读通顺;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出情感。在一读的环节中,戴老师抓住“舍”这个多音字指导学生把古诗读通顺;在二读环节中,戴老师指导学生用古人运用平仄读诗的方法(平长仄短),把古诗读出节奏、并化为脑中的画面;在三读的环节中,戴老师再次用课件和语言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阳关的的荒凉和朋友送别的凄凉、无奈和似海的深情。最后,戴老师再配上那首著名的古曲《阳关三叠》唱起了这首情真意浓的送别诗,此情此景,让我们仿佛跨越时空和诗人一起同喜同悲……课结束了,而我们却仍回味其中。听了戴老师的课,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对我的教学也一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戴建荣老师为榜样,争取上好每堂课。
听吴琳老师的课,又别有一番风味,她上课的激情极富感染力。吴老师在执教《生命
生命》,导入课文先是读题,在这些“不知愁滋味”的孩子们口中“生命”一词显得如此的轻盈悦耳,吴老师立刻用自己的示范诠释了生命的沉重沧桑;再来上一段对作者杏林子自幼残疾的悲惨遭遇的介绍,然后是一段作者对生命的思索的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沉思:生命是什么?无疑教师的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能将学生带入理想的境地。
其次是从基础入手,深度挖掘。这是我对于这堂课的第二点感悟。吴老师在讲解第一个事例“飞蛾求生”时采用的是:先读文,再要求找出形容飞蛾求生的词句,能写出感受的就写下来。找词句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算难题,对于容易的事谁都愿意做,并且做好它。降低了难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谈感受的时候,学生有了对飞蛾挣扎的动作的体会,对于飞蛾奋力“求生”的愿望都心知肚明,难题也就能迎刃而解。此时学生们再来读课文,我听到的感受已和刚才不一般了。接着吴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一道选择题:选择的理由当时小飞蛾处于什么情况下?(险境、逆境、绝境、困境)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绝境”,并说出了理由。吴老师再一次易入难出,让学生在滔滔不绝的交流中领悟文章的内涵,也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快乐学习。接下来老师、男生、女生的分角色朗读。吴老师把握了文章的情感来分配角色:老师读叙述部分,男生读飞蛾求生部分,女生读作者思索部分。把男生的力量、女生的细腻巧妙的和文章的情感融合,真是时时刻刻见真招,让人不得不感叹。
虽然听这堂课花了一个多小时,但我觉得犹如畅游大海、又如聆听最爱的艺术交响。常游其中我必能收获属于我的那朵浪花。
第三篇:听“绿城之秋”全国小学名师英语课堂教学观摩课有感
听“绿城之秋”全国小学名师英语课堂教学
观摩课有感
周玲秀
2013年10月19、20日,在县教育局赖主任和赵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名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虽然只有两天的学习,却让我收获颇多,听完之后,感受就是:不虚此行!名师们轻轻松松地让整堂课都充满趣味。这样轻松、有趣却学得踏实的课堂让我直到现在还在细细咀嚼、品味。
此次,让我身临其境的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课上,有的名师幽默诙谐,富有激情;有的似小桥流水,清新自然;有的朴实无华,却让人时时感受到名师的不同寻常。韦健老师比较活跃,很有亲和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展现自我,能让学生在自信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学会去欣赏别人,对他人做出正面评价。田湘军老师能说能唱能演,模仿cat、dog、bird、pig等一些小动物的叫声,惟妙惟肖,童趣让学生的学习乐此不疲,田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他不需要许多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就能象磁铁一般将学生深深吸引。在他的课堂上好像没有师生之分他就像孩子们的朋友在与他们用英语交谈。一边写黑板一边还配音,以他独特的教学风格,生动的教态赢得了阵阵喝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下课时学生对田老师也依依不舍,而田老师也很有礼貌地送他们出场,多令人感动啊!我想我从教这么多年好像还没经历过,或许自己还做得远远不够,从中我明白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与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维持息息相关。而鲍当洪老师在上<
总之,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发现了名师们的很多优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一定向他们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自己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英语骨干教师而努力。
第四篇:听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听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佛善村小学
魏聚花
我永远忘不了那两天,2014年春季,我有幸参加了濮阳市组织的 县区名师和刘德武专家的讲评课活动。观摩了6节示范课及1场报告。聆听了贾红霞,李香芝,丁千秋,翟淑娟,刘德武名师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真是听名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听刘德武名师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这句话是我深受感动。刘德武《找规律》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同时强化数学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现实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激情。他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李香芝《重叠问题》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本节数学课看似简单,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立教为师,自觉觉他”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
第五篇:听名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听名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李景华
2011年12月(3——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六枝特区影剧院举行名师课堂座谈会,虽然天气很冷且伴着小雨,我们每位老师都按时到会。通过两天紧张又充实的观摩学习,我受益匪浅。两天里,专家型教师一一展示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成果,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地影响着我。他们讲课的风采深深地打动我。
这几位名师分别是刘飞耀、罗江华、曹菁、杨咏梅老师,他们各自有着丰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每一位举手投足都浸透着文化芳香的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他们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台下的上千名听课的老师很快都被感染了。课堂上他们用丰富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多元的课堂评价、重情重趣的教学特色,使我们坐在这样老师的课堂上,如沐春风。
名师的风范鼓舞着我,作为一名教师,从这次活动中,更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一定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带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来,努力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推向一个更高层次。
2011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