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国学与教师素养(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01:4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快乐国学与教师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快乐国学与教师素养》。

第一篇:快乐国学与教师素养

《快乐国学与教师素养》心得体会

火炬二小 杨珊珊

2015年2月27日,春寒料峭。高新区全体教师,在火炬实验小学齐聚一堂,聆听西南大学李达武教授《快乐国学与教师素养》经典讲座,此次讲座由学高新区社发局承办主持。

李教授是西南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重庆最受欢迎十大教授之

一、全国知名诗学学者、全国最受欢迎百家教授之一,上过《百家讲坛》。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李达武教授以国学的“以古鉴今,启迪人生;拓展学识,净化心灵;丰富感情,提高能力;边走边唱,健康向上;心存感激,奉献爱心”五个内涵作用为主线,选择了王之焕《登鹤雀楼》,李白的《将进酒》等古诗词以 “连说带唱”的独特方式进行讲解,这种幽默、通俗易懂的解读方式赢得了在场全体老师的高度认同与赞扬,学术报告厅不时传来热烈掌声。李教授通过与现场全体教师的积极互动,充分调动了我们的参与积极性,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国学知识。

讲座最后,师生在李教授的带领感召下,一起吟唱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现场弥漫着浓浓的国学气氛。

“快乐国学,边走边唱”,李达武教授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念、激情洒脱的生活态度感染着现场所有老师们,让我们不但学到了经典国学知识,更增添了对学习生活的一份热情。

第二篇: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教师的国学素养》内容概要:本书的重点在介绍经典、解读经典,让教师具备国学素养,从而在生活和教学实际中熟练运用国学经典的智慧。要做到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并从中受益,这才是学习经典的正确态度。

本书旨在透过解读古圣先贤的教诲,解读国学经典,向教师普及、传播中华文化,使教师深入认识中华文化,感受国学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国学素养,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本书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消除对中华文化的误解与偏见,学会抵御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袭,弘扬中华文化,成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创新者和建设者。

古语有云: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老师啊老师,你是给孩子立命的啊!父母给孩子生命,老师给孩子慧命——智慧的生命。这个智慧从哪里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来,从国学精华中来国学,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因此,国学这些文化,不仅存在于典籍中,而且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其意为凡事为学之道,以教师得到尊敬,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他们传授的道理知识才会受到尊重,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教师人格魅力的巨大力量巨大。她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激励力和凝聚力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对学生起着示范、激励、熏陶、浸润的作用。

《国学经典》瀚如烟海,博大精深,如珍珠般散播着关于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师人格内涵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一起说来《国学经典》关于教师人格魅力内涵包含以下几个体系。师德+操守、诚信+责任、学识+素养、言谈+举止。今天我主要从师德+操守这个点来说读完《国学经典》的感受。

师德+操守《四书》之首《大学》论述道:“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德者本也”。因此,伦理道德即是政治的核心,又是教育的根本从教育过程来说伦理道德教育仅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即是教育的依据,又是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既是教育的过程,又是教育的目的;由于教师的内在的德性决定外在的德行,外在的德行表现内在的德性,因此作为优秀的教师应当德性与德行统一。为师之德与为师之首,操守统一,只有拥有了为师之德,坚守了为师之守,才能使自己成为良师,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要塑造一个值得推崇的典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尤其是在当今这浮躁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高尚的为师之道和为师之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

在古代当提到“老师”时人们都满是尊敬,敬仰,是圣贤,是不敢轻易触碰的。而现如今当提到老师这一个词语的时候,大家都是不屑一顾的表情,什么伪君子等不好的词汇,都是用来形容当今教师的词语。那是什么造成的呢?反观现如今的社会,学生殴打教师,教师猥亵学生。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使得家长们担心孩子送到学校之后会发生什么样不好的事情呢。正是这些例子。让教师这一伟大的形象,在当今社会中一次次被贬低,一次次被推向舆论风口,使得教师的形象一次次被颠覆,古人人们留下教师的伟大形象一次次被更改,这些都是由于现在老师的素养越来越低,不把道德和操守作为约束自己的条件,认为我是老师就可以为所欲为,不顾形象。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古代被传为“佳话”,而在现代却被传为“笑话”。

因此,我觉得《国学素养》是每位教师必修的课程之一。先贤们留下的这些经典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把它更好传承下去,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给丢弃了,那些丧文化及国外的文化不断地侵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学会抵制和筛查,它们永远都代替不了国学经典。正是那些丧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入侵,使得现在的教师不把自己的师风师德当作是一回事,上行下效,歪门邪气,最终使自己遭受法律的制裁,免不了牢狱之灾,让自己抱憾终身的同时还臭名远扬。

不过,教师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将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省和积累,多读经典,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幸福教师,先教学生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在教他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别让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被现代人传为“笑话”。

第三篇:《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孔子,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与诱导式教学以及他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并在课本中都学到的知识。

自认为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已经很透彻了,只要在工作中实行就行。说说容易,做做难。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我却对自己满怀信心,觉得自己努力这些都不是问题。一定会碰到难以“驯服”的学生,以及会遇到叛逆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会视而不见,完全忽视。对待不同的叛逆期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可真正遇见的时候自己就开始茫然失措。

当现在的我翻开这本书时,让我对孔子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因材施教,并不是说根据学生的缺点或不足进行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是发现学生的各种品格优点。尽管要根据学生的专长来培养放在现代是不可能的,现代社会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是并不是所有科目只有规定的范围,所有科目之间都有所联系。本册书中的说明文就与科学息息相关,如果科学好,或对科学兴趣浓厚的学生就可以抓他本单元的学习,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对启发与诱导式教学也存在一系列认识的偏差。曾经的我以为启发与诱导式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其实并非只是如此。反而想告诉人们不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叛逆无非只是不愿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觉得作业太难。然而大部分问题都是上课时已经分析完成的问题,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听课效率并不高,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也因此失去了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导入新课的任务,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课文。

温故而知新,古人的话能流传至今自然有他的道理。一开始学课文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些话,看完这本书后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还掌握了教育学生的小技巧。

第四篇: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国学,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欢迎阅读。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国学经典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论语》、《孟子》、《诗经》……那传承千年的文字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还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寒假期间,我重温了《教师的国学素养》一书。这本书主要是介绍经典、解读经典,让教师具备国学素养,从而在生活和教学实际中熟练运用国学经典的智慧。

透过张振鹏教授对国学的参悟,我明白了不仅要读经典、学经典,更要用经典,并从中受益,这才是学习经典的正确态度。教师学国学,一定要学以致用,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解行相应,这样,才能真正体悟到国学的妙处。下面我就来谈谈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点拙见。

透过《大学》看人生

朱子认为,四书之中一定要先读《大学》。程子亦言只有《大学》读好了,才可以读其他三书。可以说,宋明理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大学》这部书。而在宋以后的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都把《大学》作为其人生价值取向的座右铭,用生命去实践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人格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句话就道出了大学之道——整个《大学》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这九个字:“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后边的一切,都是对它的解释和展开。

首先我们要“明德”,老子叫作“道”,我们要看到自己身上的自性之德,这是修行的第一步。指示自身具有自性之德是不够的,就需要我们“亲民”,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从而“止于至善”,达到至善圆满的境界。

透过《论语》看教育

《论语》内容丰富,“主张孝悌等家族伦理,又强调仁义忠信等社会道德,坚持以正名整顿社会秩序,实行德政,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既重人的内在忠信之质,又重外在的礼义的修饰。”此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他独特的教育哲学也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有一下亮点:

一是培养君子。

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二是内贤外王的教育思想。

“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立身,通达了,也不要忘记使别人也能立身,通达。也就是说,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他人的需要,两者都满足了,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内圣外王之道”。

透过经典看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担负起传承经典的责任。国学经典有助于感染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如利用低年级学生记忆黄金周,利用碎片化时间大量积累古诗词。

上学期,我班学生利用晨诵时间记忆了除《经典诵读》之外的其他故事,《观沧海》、《月下独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古诗大部分学生已经倒背如流。个别学生还通过理解诗意,在晨读课上展示感情朗读。除此之外,我还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简单的国学经典名句:引导学生复习时要知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向别人学习时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潜移默化的渗透,相信会对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国学素养读后感

这本书的重点在介绍经典、解读经典,让教师具备国学素养,从而在生活和教学实际中熟练运用国学经典的智慧。要做到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并从中受益,这才是学习经典的正确态度。

本书旨在透过解读古圣先贤的教诲,解读国学经典,向教师普及、传播中华文化,使教师深入认识中华文化,感受国学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国学素养,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本书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消除对中华文化的误解与偏见,学会抵御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袭,弘扬中华文化,成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创新者和建设者。

古语有云: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老师啊老师,你是给孩子立命的啊!父母给孩子生命,老师给孩子慧命——智慧的生命。这个智慧从哪里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来,从国学精华中来国学,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因此,国学这些文化,不仅存在于典籍中,而且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其意为凡事为学之道,以教师得到尊敬,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他们传授的道理知识才会受到尊重,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教师人格魅力的巨大力量巨大。她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激励力和凝聚力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对学生起着示范、激励、熏陶、浸润的作用。

《国学经典》瀚如烟海,博大精深,如珍珠般散播着关于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师人格内涵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一起说来《国学经典》关于教师人格魅力内涵包含以下几个体系。师德+操守、诚信+责任、学识+素养、言谈+举止。今天我主要从师德+操守这个点来说读完《国学经典》的感受。

师德+操守《四书》之首《大学》论述道:“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德者本也”。因此,伦理道德即是政治的核心,又是教育的根本从教育过程来说伦理道德教育仅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即是教育的依据,又是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既是教育的过程,又是教育的目的;由于教师的内在的德性决定外在的德行,外在的德行表现内在的德性,因此作为优秀的教师应当德性与德行统一。为师之德与为师之首,操守统一,只有拥有了为师之德,坚守了为师之守,才能使自己成为良师,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要塑造一个值得推崇的典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尤其是在当今这浮躁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高尚的为师之道和为师之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

在古代当提到“老师”时人们都满是尊敬,敬仰,是圣贤,是不敢轻易触碰的。而现如今当提到老师这一个词语的时候,大家都是不屑一顾的表情,什么伪君子等不好的词汇,都是用来形容当今教师的词语。那是什么造成的呢?反观现如今的社会,学生殴打教师,教师猥亵学生。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使得家长们担心孩子送到学校之后会发生什么样不好的事情呢。

正是这些例子。让教师这一伟大的形象,在当今社会中一次次被贬低,一次次被推向舆论风口,使得教师的形象一次次被颠覆,古人人们留下教师的伟大形象一次次被更改,这些都是由于现在老师的素养越来越低,不把道德和操守作为约束自己的条件,认为我是老师就可以为所欲为,不顾形象。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古代被传为“佳话”,而在现代却被传为“笑话”。

因此,我觉得《国学素养》是每位教师必修的课程之一。先贤们留下的这些经典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把它更好传承下去,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给丢弃了,那些丧文化及国外的文化不断地侵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学会抵制和筛查,它们永远都代替不了国学经典。正是那些丧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入侵,使得现在的教师不把自己的师风师德当作是一回事,上行下效,歪门邪气,最终使自己遭受法律的制裁,免不了牢狱之灾,让自己抱憾终身的同时还臭名远扬。

不过,教师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将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省和积累,多读经典,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幸福教师,先教学生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在教他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别让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被现代人传为“笑话”。

第五篇:读《教师的国学素养》有感

传承国学

任重道远

——读《教师的国学素养》有感 大孙中心学校(小学部)张立敏

最近在读张振鹏老师的《教师的国学素养》一书。书中前言提到:本书旨在透过解读古圣先贤的教诲,解读国学经典,向教师普及、传播中华文化,使教师深入认识中华文化,感受国学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国学素养,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看到这时,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句话:在我们这个国家的今天来说,是要望德国人的项背而惭愧的。

看到这句话,我想所有人都会问一句为什么,我亦如是!德国人有一个最大的民族脾气——崇尚哲学。我们的哲学其实在古代已经很发达了,比如《易经》的阴阳学说,其实就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道德经》更是唯物主义的。正因为德国人知道中国古典哲学的伟大崇高与精明,所以德国人才把我们的《道德经》奉为他们的《道德经》,把我们的老子尊为他们的老子。德国人每个家庭都有他的书。我们说道家哲学消极,德国人说李耳天下第一等聪明人,不学他我们学谁。海德格尔读到李耳的书,书房挂着“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我们的书房挂的又是什么呢?叹息,我们没有德国人那样可以把别国的《道德经》影响到每个家庭,成为自觉装备的精神武器和“必备读物”。

国学,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它不仅仅存在于典籍之中,而且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先不谈书中对国学经典的解读与定位,单单是主旨所在已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吃饭,要读书,传承本属于我们的经典。我想这是每一个教师,甚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所在。书中关于《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一章的解读,不仅仅是对韩愈的推崇,更是对师之责任的解读。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一篇《进学解》,于佛老推崇中力挽狂澜于儒道,对国学经典的传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不是韩愈,却有着同样的责任。

国学,中华先祖留下的伟大智慧。我们给予孩子什么样的今天,决定了孩子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明天。我们要力尽所能带领我们的孩子走进国学经典,一孩子为纽带,让国学经典走进每个家庭,影响每个家庭,成为大众自觉装备的精神武器和“必备读物”。

下载快乐国学与教师素养(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快乐国学与教师素养(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师的国学素养》有感

    读《教师的国学素养》有感崔晓楠国学经典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论语》、《孟子》、《诗经》……那传承千年的文字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还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

    国学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提升(范文模版)

    国学与人文素养 国学,是一个令我们读起来有一种神秘而厚重的词汇,对国学的定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快乐学国学

    “少儿快乐学国学”教育法无论齐鲁大地,京都重畿,还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者贫困偏远山区,少儿诵读经典活动持续不断,而且规模日渐扩大,这是几十年来难以见到的文化教育盛事。对此......

    快乐学国学

    快乐学国学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精髓,蕴藏着许多做人做事的智慧和谋略。我校一直开展“快乐学国学”活动,“快乐学国学”让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国学变得通俗易懂、趣......

    解读国学、人文素养及教师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

    解读国学、人文素养及教师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称中国学术为国学,所谓国是本国之义。具体讲,就是中国传统学术。总起来说,中国传统......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养[5篇模版]

    素质教育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本文仅就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和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两方面加以探讨。一、提高教师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

    现代教师礼仪与素养

    现代教师礼仪与素养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是礼仪之邦,大到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小到父母兄弟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可以说礼仪无处不在,渗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个简单的动作,几......

    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学习《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黄玉会 在本次的国培计划中,我选修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这一门课,在课程的学习中,李达武老师生动的上课风格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