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建议一书体会(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1:0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苏建议一书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苏建议一书体会》。

第一篇:读苏建议一书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体会

最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从中收获颇丰。作为一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因为缺乏教学经验,我总在思考应该怎样去教这些刚进入小学校门的孩子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后进生”,怎样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心里有很多很多的疑惑。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正是我需要的,在这100条建议里,它不仅以案例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也让我了解这位大教育家是是如何进行教育的,更解答了我在心中的很多疑惑,给了我很多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在说中多次提到教师要多读书,不间断的读书。他在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对教师来说,读书不仅能提高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还能从书中得到更多教育学生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这说明,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多数的范围应该是广泛的,不应该只限制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有主观能动性的孩子们,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现在的知识量已经远远超过以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他们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接受信息,并且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可能只限制在本专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涉及其他方面的学科,以更好的引领孩子,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所以,作为教师,在工作之余更要以书本作为重要的精神食粮,不断充实自己。

由于学生的发展有不平衡性的规律,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而这些后进生也是让老师们最头疼的,苏霍姆林斯基把他们形象的成为 “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是他非常关注后进生,并给了我们很多如何转变后进生的建议。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所以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恐惧。他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学生们通过阅读书籍,能了解周围的事物,并激发他们提问题的兴趣,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更好的开展下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班中的后进生,我不仅要有耐心,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多阅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学习。

苏在说中说教师和学生是民主平等,二者要建立和谐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知识方面是授受的关系,而在道德发展方面又是相互促进共同发现的关系。苏说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思维比较慢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有耐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方。我们必须有一颗慈爱包容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这样才会使学生认识到我是一位可信赖的,可依靠的亲人。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我们更应该关注他,安慰、扶正他们幼小的心灵,不至于幼小的心灵变得枯萎和凋谢。他们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了一个警戒的哨兵,不把自己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来。这时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细心、爱慢慢的打开他们那扇紧闭的心灵之窗,让阳光照进来,点燃他们学习的火把。教师和学生建立的这种亲密的关系,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教师更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具备这样的能力。

在书中,苏还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有兴趣才有心思去做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下工夫,才会动脑子思考,从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苏在《兴趣的秘密何在》的建议里提到“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学习感兴趣”,如果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我们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苏给了我很多做为新教师应该怎样工作、怎样学习别人的经验、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怎样写教育日记等方面的建议。苏在书中向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提出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教育的明智的。年轻的时候要做的事很多,但是他建议我们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用科学的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他还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有关于专业知识的书、可以为学生们作为榜样的人物事迹的书;研究学生心灵方面的书,这些书都是为我们更好的教育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教育就像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教育学生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感受美的力量。

作为新老师,听师傅们的课时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对应该怎样听课心中有很多疑惑,苏在书中虽然是给校长的建议如何去听课,但是也同样适用于我。首先要清楚听谁的课。在听课之前,要对师傅们的教学做一些分析,向那些教学风格比较好的教师学习,在听课的时候要明确听课目标,注意记清楚师傅们的讲课方法,特别是一些细节上的。在课堂上,看看学生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学到的知识是否能应用到实际中,师傅是怎样布置作业的。在听完课后,要积极进行反思,学到了那些知识,应该怎样更好的将师傅们的讲课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只有这样太能在不断听课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时,苏说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他建议我们先看看所有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因为学生的水平是教师成果的直接显现,在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时,我们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将有助于你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在吸取优秀教师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就像苏说的:“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提醒我,在向师傅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反思,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苏还建议我们写教育日记,这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育日记是我们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苏把这些记录看做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他在书中建议我们凡是引起我们注意的,甚至引起我们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我们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们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我们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我面前打开。对新教师来说,写教育日记对提高我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更有好处,把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得到的经验积累下来,等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能迎刃而解。

《给教师的建议》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对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有更大的启示作用,需要我细细的品读、领悟。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那些先进的教学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第二篇: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第三篇: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有感

曲璞

老师们:大家好!

本学期,按照我校党总支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给教师的每一条建议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让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下面请允许我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启示:

一、作者介绍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近二十年来著名的教育家,他从教育实践出发,潜心研究,对教育和教学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形成理论体系,进而用它来指导实践,验证他的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主张青少年“应当获得自己精神生活的完满和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学校教育和教学要重视和善于运用学生积极的精神生活,并不断充实和丰富它,使学生终生有正确的精神需要,能够享受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

二、本书概要

本书不是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交谈。他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深刻的阅读、品味。每一条建议,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

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题,都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很有帮助的。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德育工作谈谈我的感受:

一、把控时间,有效读书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个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两点,它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感触。

大家知道,在益中,平时时间总是不够用,除了每天必要的备课、上课、批作业,更多的时间是要管理学生,再有写论文、搞课题、教研活动等等。许多人早6:30出门上班,晚上6:00还没有从学校走。回家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等。一天时间真是眨眼就过去了,觉得每天时间紧张!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苏霍姆林斯基来研究这个问题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谈的,也就是说,他是以一个学校管理者的身份来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是学校管理中的很重要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准备用一生备课。他说,“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而且他觉得应该读“学术著作”。这可能出乎大家意料。因为大家可能觉得我们都需要实用的书,看了马上能从那里学到几招,(什么是实用的书,实用的书与学术的书是什么关系?)所以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也被包装成《天才儿童思维训练》。这是社会的浮躁的表现,也许也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自身所表现出的浮躁。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的知识的大海”。看到这儿,我对自己原来读书的习惯有些惭愧。同时,我一下子想到了教育实用的书与学术的著作就象是技术与科学的分别和联系一样。也有点象中国人讲究的“器”和“道”的关系。(这种比喻可能不准确)

老师们会发现,一中学生以带有思考的默读为主,益中学生以出声阅读为主,这在阅读习惯和技巧方面差异明显。大家知道,一个观念我们不能当标签来使用,要善于对一个观念、概念、现象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明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观念理解到什么程度,说某一句话的真正意思。要做到这样的分析,我们必须学会思考。

“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在阅读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思考地读书,教师的时间就是这样过来的。

二、学生读好书,一生的财富

在益中,对于班上有几个“学困生”,作为教师我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效并不是很大。我怀着即使他们不成才也要他们成人的思想,一次一次地给他们要求他们,鼓励他们学习的欲望。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这本书中,谈谈对“学困生”的工作时,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

书中谈到,对于这些学生,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要求背诵必修的教材和基本的理科练习题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

苏霍姆林斯基觉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应当让这些学生的头脑中尽可能多地产生关于周围世界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疑问来问,在他们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对照我的做法,有一点以前绝没有想到和采用过的手段就是让学生阅读,而做得最多的方法就是一遍一遍地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

我永远会记住: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读完这一节,对我的触动特别大,我扪心自问:我能给学生推荐什么有益的书,这些书籍我了解吗?教会学生阅读,帮助“学困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护,教师自身不就是要多阅读吗?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怎样落实在我的教学当中呢!现在大班额,统一的班级授课,课程多,时间紧,教师有时间给差生们的学习提供另一套教学大纲吗?那这套教学大纲又怎样落实呢?我想,不管差生还是优生,他们都应该学会阅读,他们都应该在书本中去发现,去惊奇,去赞叹,去进行自我教育。

三、参与实践,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出了我们经常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初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初二、三年级就有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每个孩子的体力是不同的,如果让7岁的孩子都来提水,体力强的孩子可以提20桶水,而体力弱的孩子提了5桶水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要求弱小的孩子提20桶水,他会因为劳累而受内伤,甚至进医院。同样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对事物领会理解记忆得快,有的却领会得慢且记忆不牢固。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光是说孩子们脑子笨,不知道学习,家长不配合。而是提醒我们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对孩子我们缺少个别对待的态度!虽然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知道备教材、备学生,但真正说来我们有几个能像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的去做?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对于益中的学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珍爱每一个学生,真诚对待、奉献爱心,点亮他们心中那盏前进的明灯!

生平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带给他很高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获得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专家及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

第四篇:初中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初中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①②④⑥每个式子的加数都相同,最后抽象概括得出乘法的概念。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二、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免费

分享

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劝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少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都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是社会主义公民的良好素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学习过程,意会人类认识的发展辩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的一些数据、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数学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

第三,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注重同题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3)要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免费

分享

创新

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做到依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四种主要的学习方法:①阅读学习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挚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

②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讨论文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从小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③操作学习的方法。通过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④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等,并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三、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深受“应式教育”的影响,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仅看分数的高低,统考、升学考还严重束缚着广大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手脚,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要真正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以形成这样的共识:数学教学任务已不仅仅是教学生计算、解题,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学会做人;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也不仅仅是看学生读了多少书,而凭一张试卷决定,而是取决学生知识吸收、内化的程度及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素质状况,并对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劳动技术等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要建立全面的合理的小学数学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即变单一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全面考查;变单一的笔试考查形式为多种考查形式(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查;变用分数排名次相对评价为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反应、作业状况等方面入手,强化日常评价,评估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效果,再结合考试成绩作出综合评价,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

免费

分享

创新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差别,再加之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事实上,义务教育新大纲已在这方面有所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了一些“只教不考”和选学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也就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同时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在教学中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扩大知识面;在练习上,可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训练;在形式上,可组织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这样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挥。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五篇: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 文档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

吉林蛟河实验中学 周艳平

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学习,用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要把自己置身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这两句话让我感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知识,来丰富自己。同时还要把它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让所教的学生受益。作为一名当代新型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要认识到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还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要紧紧把握好课程标准,不拘泥于教材,把握好“三个维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一)学习有利于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的内容

教育的内容在不断更新,需要的是可持续性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高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提高。通过培训,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关键是教师如何教育和培养。作为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二)注重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为此,我深深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

(三)教师要做好“言传”和“身教”的表率作用

1、用真心去热爱自己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对于问题生我们更应加备的给予关爱与呵护。同时教师要心胸宽广,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活,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能动的人,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此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3、充分利用课堂来教育学生

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再次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他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在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关于本门学科的思路,而且要注意到学生。

总之,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载读苏建议一书体会(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苏建议一书体会(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一书体会范文大全

    读《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一书体会 以前一直认为作为老师只要讲好课就可以了,不需要去管教学以为的事情,现在真的做了教师,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如果管理不......

    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读团队精神一书的几点体会(五篇范例)

    关于团队精神的文章--读团队精神一书的几点体会 通读《团队精神》一书,感悟颇深,收益颇大。我感到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该书告诉人们一个走向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团队精神是真正核......

    读《管理学》一书有感

    读《管理学》心得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读了《管理学》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管理的职能相信大家都比较知悉。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但是怎么样......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范文模版)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什么是经济学?许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而又有几个人可以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呢?究其原因,固然有学习与考试两张皮的问题,这个暂且不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

    读《干法》一书有感

    读《干法》一书有感《干法》是我这个月要读的一本书,刚拿上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日本的作品会有多好,可是看完以后发现稻盛和夫的这本书真的很好,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工作观让我深有感......

    读《雷锋》一书有感

    读《雷锋》一书有感 我是个爱看书的好孩子,我家里有许许多多的课外书,有《王子与贫儿》、《藏宝图》、《八十天环球旅行》等等各种书籍,其中我最喜欢看《雷锋》这本书。 《雷锋......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学了两年的经济管理专业(函授),虽然十几门课都勉强得以通过,但到头来扪心自问:什么是经济学?依然说不明,道不白。究其原因,固然有学习与考试两张皮的问题......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学了两年的经济管理专业(函授),虽然十几门课都勉强得以通过,但到头来扪心自问:什么是经济学?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