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

时间:2019-05-12 01:4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

第一篇: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

《养生必读》观后感

一本中医养生广告读本,不知其中有多少知识是真是假。但作为一个对中医养生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对中医养生了解多一些总是没坏处的。下面就把中医药的一些基本常识做简短摘录。

中医养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黄帝和岐伯对话的形式编著)、《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东汉时期人)作为早期中医养生的代表,给养生做了一个解释,“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中医的发展现状,中医发展到今天,已从国内发展到国际,以其治根治本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中医的养生原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平不等于平等,应为“阳主阴从”的关系。”扶正气,调平衡是为中医养生根本。中医的核心是哲学,体现为阴阳平衡,五行和谐的再生哲理,而西方治病追求的是杀菌,体现为对抗,战争思维。

中医的治疗思想分为补益养正派和泻火清毒派,是为相对为主,不是绝对。中医治病的感知过程体现在患病部位会有一般疼痛、加重疼痛、减缓疼痛、痊愈。加重疼痛是为中医里的“气冲病灶”,是攻克病原最关键的时刻。

《黄帝内经》讲,“人是天地所生,天以气养人之阳,地以食养人之阴。” 未病已病之交,谓之交病,即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百病在于瘀,气血瘀滞是表象,阳气虚弱,正气不足是本质。

人体过于虚弱会出现“虚不受补”现象。就是说人体虚弱到一定程度,脾胃虚弱,中气不旺,不能运载药力,瘀滞处也会气机瘀滞。女性三七(21岁)成熟,四七(28岁)生命力达到最盛;男性则在四八(32岁)后开始走向衰老。

中医美容大法:旺肾健脾,补肝益肺,养心养血,活血以旺盛血行,使五脏气血充盈,肌肤得养。

五脏六腑,五脏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包括:肾、肺、肝、心、脾;六腑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包括: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属于胸腹腔的区域划分)。

一、【中药】

中药的灵魂是配伍,将药材按“君臣佐使”的方式组合起来。一般为“一君二臣三佐五使”的配比,君臣佐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中,中药的提纯只是提纯了“君”,没了君臣佐使,降低了中药的效果。黄连、麻黄是为中药,但黄连素、麻黄素就是西药处方了,是为提纯。中药的发展方向为浓缩,保证配比。

中药的三要素是方(配方)、材(药材,地道纯正,特定的时间、地点生产的药材才能保证药效)、法(制作方法,古代遗留下来的古法炮制制作方法要遵守),缺一不可。中药根据外观分为汤药(汤也)和丸药。汤药(汤者,荡也)药劲大,见效快,急性病可选用,七天不见效就要考虑换药了。丸药(见效慢,缓也)药效在7—20天显现,慢性病可选用,效果不明显,即可换方换药。

药食同源,药食同性,可食之物都有“寒、凉、热、温、平”的药性。中药目前按照制成品分为中成药、保健食品、食品。

二、【肾与肝】

肾为先天之本,阳气之根。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补血养血可助毛发生长。

肾主骨,牙为骨之余。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为先天之根,通脑、主骨、主髓、主智、固齿,藏五脏六腑之精华,繁衍后人。

肾生骨髓,髓生肝。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藏血,脾统血,人体血液是靠肝脾来调节的。肺主皮毛调皮贵在调肺。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功能。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阴茎属筋。男性属阳,以气为本,故重在补肾;女性属阴,以血为本,故重在养肝。肾开窍于耳。

三、【脾与胃】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气足能知五谷。

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统血,脾有生血功能,脾虚容易导致贫血。脾气足,其血旺。引起脾虚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吃,二是思。

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降之气即为中气。中气为人一身之气之枢纽。

脾气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脾气虚弱太久,上牙龈萎缩,胃气虚弱太久,下牙龈萎缩。调养脾胃,离不开疏肝平肝养肝,使肝气条达。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无胃气者,辞而不治。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通降饮食水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气以壮胆,23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蓄养胆气。阳出于阴则窹,阳入于阴则寐。

四、【重点病症】

冠心病(心脏病):呼吸困难、心慌心悸、头晕目眩、嘴唇发紫,舌头发紫。

发病原理:随着年龄增大,阳气不足,气血流通减慢,血液中杂质沉淀,血管硬化,造成堵塞。

高血压:血管堵塞,但组织器官每时每刻又需要足够的血供量,以完成新陈代谢。血压升高就是为了保证供血充足而调高了压力,通过升高血压来维持原有的血液灌注。

高血脂(脂肪肝):以肝为核心的造血机制气化功能失调,不能把营养气化为血而成为脂肪。

糖尿病: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人阴阳失衡后的一个具体表现。以肾、膀胱为主体的水循环系统气化功能失效所致。

支气管炎(哮喘):以肺为核心的循环系统失调所致,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腰椎病(肩周炎):肾主骨,对各种骨病的调养当以调肾为本。风湿(痛风):在内正气不足,在外风寒湿,三气杂至,致气血闭阻,经脉不通所致。

前列腺增生:尿急、尿频、尿痛、小便点滴不出或淋漓不净,小腹部会阴胀痛,腰部酸胀刺痛,性功能下降。

肾阳气不足,以致三焦气化失常,紊乱。扶下焦阳气为根本,顾护脾肾元气为主,调三焦气化使之正常。

青春痘:肺主皮毛,肺气不足,肺免疫力弱。

便秘:分实秘和虚秘。血虚则肠失濡润,气虚则传送无力。

肥胖:十胖九虚。肾气虚弱,脾阳不振,造成气血衰弱,容易导致肥胖。脾主肉,相当于代谢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正确的减肥理念应该是把人补瘦,补肾脾之阳气,使之可以气化脂肪为血而瘦,而不是泻瘦,饿瘦。

五、【养生保健】

人体虚证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之分。凡精气足者饮食必然清淡,嗜咸者定是脾肾两虚,脾虚则会饮食无味,导致口味重而嗜咸,形成恶性循环。

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易损难复,晚9点至早5点,尤其是晚11点至早3点最好休息,是人体阳气收藏归位的最佳时间。春夏养阳,秋冬收藏。

不食生冷食物是顾护脾的元气。西瓜性寒,伤脾最重,食后易腹胀,不思饮食,重则便稀泻肚。桃梨少吃,葡萄、苹果、甜橙性平,可吃。矿泉水、纯净水、碳酸饮料属生水,多饮伤脾,白开水属热水,性温,不伤脾。自来水中漂白粉净水,漂白粉性寒,凉茶、啤酒性寒,抗生素大多苦寒,易攻伐阳气。

唇干便燥属内热,可适当吃一些生冷食物。

七分饱,三分饥,吃饭吃得太饱,伤脾胃。早饭中饭可适当多吃,晚饭要少吃。俗称“过午不食”,晚饭不吃或只喝粥等易消化食物。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要清淡,吃平性温性食物,少吃或不吃寒凉燥热之物,寒凉之物损阳,燥热之物损阴耗阳。啤酒少喝,伤脾。人体内的细胞大约3个月更换一次。所以慢性病的调养一般为100天左右。《伤寒论》中对于发烧,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汗就用麻黄汤。

养生调养过程中,如遇感冒,应暂停补养。补养中药多为植物性药材,动物药材较少,调养期间宜饮食清淡。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晚11点之前睡觉,晨6点之前起床,午睡半小时为宜。

失眠者睡前泡脚20分钟,脚部皮肤发红,浑身微微出汗。

2017年6月7日

第二篇: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为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医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学将之发展的淋漓尽致。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中医古籍莫不贯穿这一思想。

中医药的养生方法:

中医药养生方法有多种,比如:

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思伤脾,过非伤肝,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大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

我们经常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

2、欲食养生:

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

1、不良的生活方式。

2、营养不均衡,包括:过剩、缺乏。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疗;第二步,砭,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第三步,针灸;第四步即药酒;第五步,用药。是药三分毒,不能天天、月、年年泡在药里,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

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成。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能以软化血管。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

首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如果吃下去,仅有的一点脂肪也会被吸光。常吃可以降血脂。茄子洗干净后切块或条,放醋、盐、麻酱凉拌吃,也可切条沾酱吃。生吃茄子还有一个功能,能治便秘,效果

很明显。

人老血管先老,因为供血不足,血管堵塞了。少吃油、减少脂肪摄入少吃盐、多吃生菜补足维生素,多吃钙、喝豆

浆。

饮食养生。中医讲食疗,讲食物四性五味的平衡搭配而不讲营养成分;讲“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讲吃饭“七分饱”。而西医讲营养成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营养剂、营养粉,返不能使人们想到,今日之养“肉鸡”饲料的“改进”,一个多月即可长大,但其肉不好吃,我们是养孩子不是养“肉

孩”,光讲营养成分不行。

饮食不节、常为致病因素之一。凡暴饮暴食,过食生冷、误食不洁或有害之物,均可导致疾病。如过食生冷可损伤脾胃阳气,发生吐泻腹痛;暴饮暴食,可弓l起食积,证见腹

痛腹胀,嗳腐食臭等。

现在谈谈缺钙问题:缺钙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从中医角度来说,叫人老骨头先老。因为肾主骨,也就是人老、肾先老。人越老、肾越老。老了,骨头慢慢就变细了、塌陷了,骨头越来越小了?骨头一小,人的个头就越来越矮了,所以人上了岁数,个子就变低了,就是肾主骨出的问题。

钙是预防动脉硬化,骨头老化的。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要少吃盐,多吃豆类能补钙。关于喝牛奶和豆浆问题,如果没有高血压、血脂高还是喝鲜牛奶好。如果有高血压、三

脂高的就能改为喝豆浆好。

3、运动养生:

中医的体育是养生体育,又称为导引。西方的体育是竞体能体育的往往是运动员一身伤。中医的养生体育,是动静结合,意念,呼吸相随,不只是形体动作,更重要的思想集中,呼吸意念一致,可以使人经络畅通,不得病,也可以治病,这是中医养生之道。中医的养生方法很多,不可能尽述。常按摩经络穴位,如百会、太阳、风池穴、定三里穴、委中穴、涌泉穴、合谷穴、列缺穴等等。

4、起居养生:

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爱好和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起居。身体素来健康的老年人,一般不服老。尤其是忙碌惯了,大活动量惯了的人,到了老年也常常想做超过自己身体耐受量的运动或工作,对饮食起居不太注意,如在过冷、过热的环境中不注意保护等,因而,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心血管以外等,应该经常提醒这类老人,要起居有常,活动有节。

体弱多病和老年人,体力较差,动作缓慢而不协调,反应迟缓,生活自理常常力不从心,因而需要身边有亲人,这会使老人感到生活上方便,精神愉快。

一般的老年人,也容易产生一种消极心理,认为自己是年老体衰,风烛残年,没有什么用处了。要鼓励老年人从事各种有益的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继续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挥余热,使老有所为,这对老年

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好处。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古人的健康长寿经验。按现代医学、生物学观点来看,它是符合科学道理的。那么,老年人怎样安排生活起居为好呢? 睡眠一一早睡早起,“一大两小”。即除了晚上要睡早,睡好外,在早餐及午餐后都要一次小睡,每次不超过l小时,由于早晨起得早,经过几小时的活动,早餐后小睡一会儿,可是体力得到恢复,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午餐后,常使人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小睡一会儿正好适应这

一生理情况。

饮食一一要定时定量,每餐不要过饱,应当少吃多餐。运动一一勿躁勿懈,贵在坚持,每日应以室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为辅,以便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场地等自然条件,从事各种有益活动。活动的项目和运动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来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

室内活动,多和个人的兴趣及爱好分不开,但也要有所计划,与室外活动交叉进行。有些活动如书法、绘画、手工编织、种花等,也是可以长期坚持的。每天应定时开窗换气,在床上做深呼吸,活动肢体等。室内通风换气,经过一夜的关窗闭户,居室内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很多,而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增多了。空气不新鲜,会使人感到气闷,对健康很不利。

第三篇:浅谈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中药养生传统理念

小时候总觉得中药养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般的学者所能领悟的。一直以来不敢有所触及,总怕误了老祖宗几千年来的积淀。最初只是抱着小听一下的想法选的课,不曾想一个学期的耳濡目染,竟使自己与“中药养生”亲近了很多。虽是不及九牛一毛,倒也从老师那里了解些许。从夏商西周《周礼》的五味五谷五药理论、春秋战国《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学,到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再到文革后改变中医命运的中共中央56号文件,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辨证统一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孪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也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理,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黄帝内经》中将人生活的场所称之为“气交”,“气交”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并且是气体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了人体。人体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也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动。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历代医家推崇“气本一元”之说,亦即是人体的气从整体而言,是由生殖之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组成,但由于组成、分布部位和功能的不同,故又可以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血主要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内经·灵枢》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是指脾胃(中焦)将摄入的饮食物化生血液的功能。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等,同样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水谷精微物质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

第四篇:高血压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高血压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3月16号下午,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俱乐部举行中老年人健康保健暨高血压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本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进行预防式宣传,对高血压的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中医药防治指导。城南中心邀请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唐俊主治医师对在场全体中老年人进行高血压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宣传与指导,活动上唐俊主治医师主要讲述了对高血压的预防:1)合理膳食;2)控制体重;3)戒烟限酒;4)适量运动。并重点介绍了中医养生保健:1)生活起居(环境、膳食、睡眠、排便、运动);2)食补药补(食疗方剂);3)中医按摩方式方法;4)中药饮片的煎服。并针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提出了几个好的食疗方剂。唐俊主治医师详细介绍了高血压如何预防与如何使

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对中医按摩的手段和中药饮片的煎服进行详细的指导。活动上每一位中老年人都认真聆听了唐俊主治医师的讲解,对高血压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对高血压的认识,降低了对高血压的恐慌感。

本次活动提高了城南社区的中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降低城南社区高血压的发生率,让城南社区的中老年人更好的对疾病的防治,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作用得以重视,唐俊主治医师代表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表达了社区工作人员对每一位中老年人的真挚的关心。

至此,中老年人健康保健暨高血压中医药养生保健宣传取得圆满成功,中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意识得以提高,为中老年人的健康做出有益贡献。

本次讲座人数92人,测血压人数48人,现场咨询人数32人,发放健康手册80本,健康宣传资料324张。

德阳市旌阳区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3月17日

第五篇: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中医关于儿童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中医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工作方向

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对儿童保健、康复加强中医工作,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进行疾病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三、实施方案(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生长发育

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2、具体措施:

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三)日常保健

1、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能够运用其在儿童各阶段。

2、具体措施: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中医师指导下能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

1、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防治。

2、具体措施:

(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对时令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

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2)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如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

下载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药与养生保健探讨论文

    养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资料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资料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讲座内容:(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

    2011中医药总结

    2011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按照xx区卫生工作会和区卫生局医政工作会的要求,落实《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见》,立足我院实际,认真开展中医药工作,现......

    中医药总结

    中医药总结 一、清心火 淡竹叶 竹叶 黄连 连翘 灯芯草 百合 麦冬 栀子 莲子心 犀角 牛黄 二、清肝火 夏枯草 石决明 羚羊角 大青叶 青黛 钩藤 龙胆草 菊花 蒲公英 蚤休芦......

    基本常识范文大全

    基本常识 ①、什么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答: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简称ETC),是通过“车载电子标签+IC卡”与ETC专用车道内的微波设备进行通......

    中医药美容论文:养生之美(合集5篇)

    养生之美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

    2012上半年中医药总结

    秀灵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药工作建设情况总结2012年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克难之年,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中医药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以......

    中医药推广总结

    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为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在卫生局的领导下我院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的中医药项目的推广活动,我院选派出优秀的中医师参加了卫生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