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药专项总结
孝义市中医院
关于中央补助中药房建设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的总结
市卫生局:
我院于2009年12月21日收到孝义市财政局拨来的2008年
度中央补助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中药房建设专款50万元。由于
我院是2008年10月进行的新院址搬迁。早在搬迁以前,我院就
对中药房建设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对标准中药房的设施、设备进
行了全方位考察,并逐步落实,对药房从业人员进行了全方位培
训。截止2010年12月,我院对中药房投资共499992.10元。其中,中药房装修73145.10元,采购药房设备81
台件,金额395197.00元,人员培训31650.00元,中央补助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使我院的中药房建设有
了根本保证,也使我院药房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我院药
房已被省卫生厅评为“规范药房”、“放心药房”。,如今,标准化的药房已成为我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
我院顺利完成医疗任务,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起着重要作
用。
设备明细附后。
孝义市中医院
二0一一年元月五日
第二篇:中医药总结
中医药总结
一、清心火
淡竹叶 竹叶 黄连 连翘 灯芯草 百合 麦冬 栀子 莲子心 犀角 牛黄
二、清肝火
夏枯草 石决明 羚羊角 大青叶 青黛 钩藤 龙胆草 菊花 蒲公英 蚤休
芦荟 牛黄 青箱子
三、止呕
一般: 生姜 芦根 半夏 竹茹
胃热呕吐: 芦根 黄连 竹茹 枇杷叶
胃寒呕吐: 生姜 干姜 吴茱萸 丁香
湿困脾胃止呕:木瓜 代赭石 刀豆 柿蒂
四、安胎
理气安胎:砂仁 苏梗
清热安胎:黄芩 苎麻根 补气安胎:白术 党参 莲子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五、通用安胎
葡萄干
六、止血药
凉血止血:大小蓟 地榆 苎麻根 白茅根 众碳 羊蹄
收敛止血:紫珠 仙鹤草 禹余粮 乌贼骨
决明子 车前子 黄连 茜草 侧柏叶 旱莲草 贯 化瘀止血:三七
温经止血:艾叶 灶心土
七、淡阴潜阳
龟板 鳖甲
八、滋阴补血
熟地 阿胶 白芍 枸杞子 何首乌 桑葚
九、明目
补肝肾明目:枸杞子 菟丝子 女贞子 沙苑子
清肝明目:秦皮 桑叶 白菊花 珍珠母 珍珠 石决明 决明子 羚羊角 青箱子 车前子 密蒙花
祛风热明目:刺蒺藜 蔓荆子 木贼 谷精草
十、补肝肾强筋骨
怀牛膝 杜仲 桑寄生 续断 五加皮 骨碎补 虎骨 狗脊
十一、补肾阳滋肾阴
菟丝子 沙苑子 山茱萸
十二、补肾固精
补骨脂 沙苑子 山茱萸 菟丝子 益智仁 覆盆子 桑螵蛸
十三、活血祛瘀
三七 郁金 莪术 延胡索 乳香 没药 姜黄 川芎
十四、退虚热
秦艽 青蒿 胡黄连 黄柏 银柴胡 地骨皮 鳖甲 白薇 知母
十五、清虚热 除疳热
地骨皮 银柴胡
十六、疏风解表 清头目 薄荷 蔓荆子 蝉衣 荆芥 桑叶 菊花
十七、通鼻窍
苍耳子 辛夷 细辛
十八、头痛药 鼻渊 风热头痛
川芎(白芷 辛夷 苍耳子)(蔓荆子)
十九、咽痛利咽
薄荷 牛蒡子 玄参 板蓝根 大青叶 蝉衣 射干 马勃 山豆根 升麻 桔梗 穿心莲 胖大海
二十、痈肿疮疡
银花 连翘 紫花地丁 败酱草 白花蛇舌草 木芙蓉 白毛夏枯草 黄连 黄芩 马齿苋 鸦胆子 苦参 胡黄连 二
十二、收敛止汗
麻黄根 浮小麦 禹余粮 煅龙骨 牡蛎
治胃酸:牡蛎 海蛤壳 乌贼骨 瓦楞子 二
十三、平喘
宣肺平喘:麻黄 清肺平喘:地骨皮 桑白皮 地龙
补肺平喘:胡桃肉 降气平喘:厚朴 杏红 苏子 代赭石
泻肺平喘:桑白皮 薄苈子 敛肺平喘:白果 五味子
纳气平喘:磁石 二
十四、补肝肾祛风湿
五加皮 怀牛膝 桑寄生 狗脊 巴戟天 淫羊藿 二
十五、补脾气 淮山药 黄精 二
十六、湿热黄疸
茵陈 栀子 大黄 金钱草 郁金 黄柏 垂盆草 二
十七、肝气郁结
白附子 柴胡 青皮 郁金 川楝子 薄荷 菊叶 枇杷叶 佛手瓜 吴茱萸 二
十八、脾胃气滞
木香 厚朴 陈皮 砂仁 机壳 苏梗 肉豆蔻 二
十九、健胃利水
茯苓 薏苡仁 黄芪 白术 三
十、健脾利湿泻
芡实 白扁豆 三
十一、截疟
青蒿 鸦胆子 柴胡 草黑 何首乌 三
十二、软坚散结
芒硝 牡蛎 浮海石 海蛤壳 海藻 昆布
枳实
第三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
2006-2007课题招标指南
本招标工作坚持中医药科学研究“一平台、两靠拢、三加强”的发展思路,即充分利用四川省中医药科教集团科技平台,发挥我省中医药科教资源的整体优势,针对中医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我省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研究思路要向临床靠拢,向产业化靠拢;要重点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疗效研究和新药开发研究。要以继承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为基础,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培养优秀中医药科研人才为重点,达到规范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提高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临床疗效的目的,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产业化服务。
研究课题要体现和代表我省中医药研究行业水平,解决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为培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厅等项目做好基础工作。本次招标面向全省卫生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部分重点中药企业,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申报。
一、课题设置、经费资助原则
本次招标以专题招标项目为主,对自选课题将严格控制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
(一)专题项目与资助额度
1、《四川省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库》和《中医药、民族医药单验方库》筛选研究(课题标志“两库筛选研究”)。最高总资助额度为20万元。
2、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方案与方法研究(课题标志“临床诊疗方案研究”)。其中多中心临床诊疗研究每项最高资助额度为6万元,单中心临床诊疗研究每项最高资助额度为3万元。
3、四川省道地和主流中药材品种质量标准研究(课题标志“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每项最高资助额度为6万元。
4、四川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课题标志“资源保护开发研究”)。每项最高资助额度为15万元。
5、创新中药新药及中药健康相关产品开发研究(课题标志“中药产品开发研究”)。其中创新中药新药研制须是六类以上(含六类)的中药,每项最高资经费为10万元(视新药类别而定)。中药健康产品每项最高资经费为5万元。
6、中医药基础研究(课题标志:中医药基础研究):每项最高资助额度为4万元。
7、提高专科专病能力建设研究(课题标志:专科专病能力建设):申请单位限已通过验收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须围绕建设内容所涉及的病种展开具有特色、疗效突出的诊疗方法研究。每项最高资助额度为3万元。
8、中医药自选课题研究(课题标志“自选课题研究”)。除以上 专题以外的其他研究项目,由申请者自定。每项最高资助额度为2万元。
(二)经费匹配
本次招标所资助的经费为引导性资金,除中医药基础研究专题外,研究单位须匹配课题研究经费。要求:
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方案与方法研究专题要求匹配经费不低于申请经费的50%;
四川省贫困地区中医药特色优势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专题要求研究单位与企业合作申报,匹配经费视项目具体情况而定;
创新中药新药及中药保健相关产品开发研究专题要求研究单位或合作企业能提供保证新药研发的充足的研究经费(有承诺书或合同书为据);
专科专病建设课题要求匹配经费不低于申请经费的100%; 中医药自选课题要求匹配经费不低于申请经费的200%。所有课题的资助经费均在2006/2007分两次拨付。
二、基本要求
(一)申请人
1、第一申请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不超过60周岁,鼓励中青年申报。在读研究生(不包括在职研究生)不得作为第一申请人。
2、凡已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我局在研课题并尚未完成结题者,此次不得作为课题第一申请人申请课题。
(二)申请单位与申请条件
1、申请者所在单位应是具有中医药科研条件和能力的实体机构,财务独立核算,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并在银行有单独帐户的单位。
2、以全省或地区合作形式联合申请课题,需明确课题牵头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明确知识产权归属,课题合作单位以合同形式确认合作关系。
3、凡涉及实验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在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或我局登记的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进行。需提供实验室分级登记证书复印件。
4、涉及实验动物的课题,必须有符合相应要求的医学实验动物环境及其条件并取得认证,需提供相应证明复印件。
5、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厅等国家和省科研计划项目重复的课题不予立项。
6、鼓励多学科参与,联合申请,优势互补;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攻关。四川省中医药科教集团组织申请的项目或成员单位之间联合申请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立项。
(三)课题申报程序
1、申请人须认真详实填写《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申请书(合同书)》一式5份并与录制的软盘报送本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经单位审核签章后报送主管市、州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局);省 级卫生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局直属单位的申请材料可直接报送我局科教处。
2、主管市、州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填写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将上报的所有课题按要求汇总后,统一报送我局科教处。
3、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对申请课题进行形式审查,凡未按要求填写申请材料、申请经费超过专题最高资助额度以及申请者所在单位未按要求匹配研究经费的课题均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
4、对形式审查合格的课题,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评审。经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签章后,正式下达课题计划。
5、课题管理严格按照科技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每年12月底前各课题组须向省中医药管理局报告课题本执行情况,省中医药管理局将不定期检查课题执行情况。课题结束后视课题完成情况由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进行验收结题、成果鉴定。
三、专题技术要求
(一)《四川省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库》和《中医药、民族医药单验方库》筛选研究
对已建立的《四川省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库》和《中医药、民族医药单验方库》进行筛选研究,要求建立筛选评价体系和指标,筛选方法和工作流程,并从“两库”中筛选出临床疗效确切、具 有推广或开发前景的制剂或处方10个。
(二)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常见病的临床诊疗方案与方法(含上市药物、非上市药物、新诊疗设备、非药物疗法)研究
中医药临床研究要以提高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下同)防病治病能力为中心,达到制订与规范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提高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临床疗效的目的。
(1)资助重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病毒性肝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肺间质性病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难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2)临床诊疗方案与方法应是:①在现有临床疗效基础上,总结其辨证论治的规律,发挥中医药对疾病个体化整体治疗的优势,将各有特色的疗法综合集成,整合为一个完整、有机、动态的治疗方案或方法,鼓励多种疗法的协同治疗和个体化诊疗方案,可以使用上市药,也可使用非药物手段,如针灸、推拿或已取得批文的药械等;②方案中使用药物是非上市药者,只能以协定处方、中药免煎剂形式出现,以便临床观察。
(3)每项课题必须制定出关键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和技术规范,如入选病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诊疗方案(方法)技术操作规范等。通过临床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的规范文本和科学、客观的临床效应(包括安全性)再评价报告,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4)课题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而明确。必须针对某病或某病的某 证或某病的某主要症状或某病的某主要指标(含功能状态指标)有确切临床效应(疗效)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方法)开展临床研究。研究方案(方法)应注意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并具有可操作性,采用的检测指标切合实际,能说明研究问题即可,切忌高新指标的堆积。对某某方治疗某某病的某项生理生化指标改善的验证性实验研究等课题将不予立项。
(5)诊疗方案(方法)的临床效应(疗效)初步确认应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对新建立的疗效评价方法必须经过同行专家评议确认后方可实施临床方案(方法)。
(6)课题临床研究要求参照GCP有关原则实施。临床诊疗方案研究要求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有条件的应采用盲法试验。要有3家或3家以上的二甲以上医院参加。临床诊疗方法研究可以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样本例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经估算后确定(列明样本数估算过程)。申请书中应附CRF表、随机表、知情同意书,注明选定的数据统计方法。
(7)强调中医临床研究不同于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8)课题研究周期原则上两年左右,最长不超过叁年。(9)鼓励省级中医专科专病中心申报或参与此类课题。
(三)四川省道地和主流中药材品种质量标准研究
1、通过化学提取分离和主要药效筛选,找出能代表该中药材内在质量、并与其功能主治基本吻合的有效(毒)成分或指标性成分。
2、建立有效(毒)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
3、获得能收载入药典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对照品0.5-1克,并能长期提供。
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能被国内接受的、较确切反映中药材内在质量的量化评价指标。
5、本项目完成后,所研究制定的中药材质量标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争取成为国家参照执行的药材标准,为川产道地、主流药材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6、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左右。
7、目前已有威灵仙、干姜、乌梅、枳实、土茯苓、川木香、决明子、通江木耳、僵蚕、川郁金、川芎、羌活、黄连、川射干等品种已分别列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及我局计划项目。
(四)四川省贫困地区中医药特色优势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针对我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中药(民族药)自然资源优势突出但未能很好开发的现状,以科技扶贫的方式,联合企业共同确定拟开发的品种并制定开发方案,使自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利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申请书中应注明该优势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年产量及产品形式等。
(五)中药新药及中药健康相关产品开发研究
配合中药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展中药新药及中医药保健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创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质优价廉、稳定可控、临床急需的中药新品种和中药健康相关产品,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中药新药的研究 开发应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临床研究批件为研究目标,中药健康产品的研究开发应以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生产批件为研究目标。
(六)中医药基础课题研究
1、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求首先建立假说,通过新理论、新学说、新观点指导临床医疗和生产实践,推动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其中关键是方法学的突破,要同时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方法,两者不可偏废。重点资助:
——证侯研究:采用文献整理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证侯核心特征进行规范化研究;
——四诊客观化、智能技术的研究; ——经络的理论实质和针灸作用原理研究。
——中医药学实验动物模型研究。重点建立“证”或“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功能性检测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中药的基础研究和研究方法学的创新:中药药性理论、配伍理论、中药新剂型、药理研究技术、质检、质控技术、安全评价、中药废渣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科研基础性工作。
(七)专科专病能力建设研究
对本单位专科专病建设病种开展整理、总结和临床验证研究,以达到证明临床确实有疗效和临床具有优势;规范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提高中医药治疗专科疾病的临床疗效为目的。防治方案应该具体,在一个疾病的全过程中何时使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干预的具体方法,通过研究应整理出规范的文字或影像文件,便于推广。
临床验证的指标应该具体、清楚、明确界定。临床研究指标必须客观、公认,疗效评价体系应该公认,客观反映药物安全性和疗效。证候评价必须量化,至少主要症状或体征应该制定评分标准,尽量使用客观化标准。
第四篇:2011中医药总结
2011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按照xx区卫生工作会和区卫生局医政工作会的要求,落实《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见》,立足我院实际,认真开展中医药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管理,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主抓中医药工作,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建立并完善了中医药工作体系。
二、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我院设有中医科门诊诊室一间,住院病床13张,中医执业医师14名;中药房、中药库房各一间,中药药剂师12名;中医康复门诊一间,康复治疗室14间,康复病床110张,中医康复医师12名,护理人员12名。2011年中医门诊病人13000人次,住院180人次,中医康复门诊12200人次,住院人120次,业务收入1899388.14元,其中中草药11602.00元,中成药1463572.90元,中医药收入占全院医疗收入的16.42%。
三、突出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相结合。我院中医药工作以中医科和中医康复科为基础,突出中医药特色,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慢性病给与正确的辨证施治,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与西医相结合,探索多种治疗方案,提高了诊治水平。中医科积极参与社区慢病管理,推广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经验。高度重视治未病工作,在防范疾病发生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中药饮片的管理工作方面,科学拟定购药计划,严格从正规渠道购入中药饮片,在药品入库时严把质量关,加强库存中药饮片管理,确保向患者销售合格的、无霉变、质量好的中药饮片,保障用药安全。
五、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我院中医康复科积极开展针灸、艾灸、牵引、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同时借助电针、中频、短频、蜡疗等现代治疗技术,使大量患者慢性疼痛患者和功能状况差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康复。
六、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们先后招录了12名大学本科生,加强了中医队伍建设,2011年派出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江北区中医院康复科进修轮训,派出11名医生参加全科医生培训,使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得到加强,技术能力得到提升。
第五篇:中医药2103总结
繁峙县中医院 二○一三年工作总结
二○一三年,是我院日新月异、继往开来的一年。一年来,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对口支援单位---山西省中医院的全力协作和精湛技术指导下,院委会带领全体职工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矢志不渝谋医院发展”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医院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综合能力,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契机,不断夯实医院内涵,优化临床科室,特别是逐步完善中医特色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打造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圆满完成当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树立行业新风
1、全院动员,领导带头抓思想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五不准九严禁”的要求,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建设清廉公正的领导班子和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2、开展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院委成员带头,带动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强化职
苦叫累的,扎实圆满地完成了创建“二甲”医院的各项任务。
一年来,我们以创建“二甲”医院为契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除了做好日常院内医疗服务,还积极开展院外各类医疗救助、健康义诊等工作。今年医务科组织各科室临床骨干在县城和杏园乡义诊4次,参与县政府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我院中医药特色医疗打造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名牌”,树立“看中医到中医院”、“喝中药到中医院”、“做针灸到中医院”的意识,让我们的特色诊疗和服务成为老百姓的首选。为了弘扬祖国医药学,我院不断探索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以创新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努力打造晋北“名医”、“名院”。在创建全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工作中发挥了基地和龙头作用,在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工作中顺利通过验收,成为2013年忻州市唯一一家通过评审的县级中医院。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便民惠民服务 今年是我院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抓住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难逢机遇,我们积极争取,得到县委政府大力支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租赁了新院址,并投资300多万元进行了精装修。不仅使我院在经历了停业两年后又重新启动了医
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管理效能,也方便了广大参合、医保患者。
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职工素质决定医院的形象,为此我院实施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方案,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引进各类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安排在职员工接受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各项业务技能的岗位培训,每周二下午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理论视频讲座,医务科、护理部开展院内业务培训23次,组织“三基”知识培训并考核6次,合格率达98.5%。
中医院不同于综合性医院,要办好具备祖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特色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重点专科、优势病种和特色诊疗方面,要求科室都有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临床医师对本科室优势病种的治疗更加得心应手。整合实力较强及优势明显的针灸科、骨伤科申请成为市级重点专科,同时针灸科已经申报省级重点专科并通过评审。我院重视重点专科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的培养,目前已经有两名名中医“师带徒”,开展师承教育。
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我们首先抓了形象塑造,让人走进中医院,首先感受到岐黄古风犹存,院歌余音绕梁。从内部装饰、医院标识无不传递着悠悠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各科室、走廊均有历代岐黄名医肖像、中医名言警句、中医养生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从厚德自省的角度反思,我们深知上级的厚爱、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能成为我们骄傲的资本,问题和不足有目共睹,比如:医技人员数相对不足,职工收入微薄;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尚待提高;合理用药需要强化管理;病历记载尚有缺失;中医特色优势尤待加强。
看到问题和不足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再创辉煌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存在的问题,我们尽快安排解决,使之完善,才能更上层楼,再创辉煌。新医改政策的实施,省市县各部门的重视,县委政府的厚爱和扶持,必将给我院跨越式发展增加强大动力,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以崭新的面貌,优雅的环境,一流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为全县人民搞好医疗服务。在新的一年,我们坚定信念、干劲倍增,誓将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把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造福万户千家!
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