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材料二:新疆爱心妈妈先进事迹[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01:0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宣讲材料二:新疆爱心妈妈先进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宣讲材料二:新疆爱心妈妈先进事迹》。

第一篇:宣讲材料二:新疆爱心妈妈先进事迹

新疆爱心妈妈先进事迹

今年69岁的新疆奇台县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马洪和丈夫阿比包(去世)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2009年2月28日,阿尼帕获得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称号。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哈萨克谚语

这段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23岁的阿尼帕年轻漂亮,与丈夫阿比包养育着自己的2个孩子,加上因父母去世一起生活的3个妹妹,一家7口人过着虽清淡却很幸福的生活。

1963年,她们的哈萨克族邻居牙和甫夫妇相继去世,撇下了三个半大孩子。看着这三个没了爹娘的孩子,阿尼帕想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在那个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年代,家家都是节衣缩食,全家人的生活仅靠丈夫阿比包每月47元的工资,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这多一张嘴就是多一份生活的艰难呀。然而,生性善良的阿尼帕深知孩子失去父母的辛酸和孤单,没有利益的驱使,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种人性最本能的选择:“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3个娃娃饿死……”

一句再简朴不过却掷地有声的话语,让阿尼帕的一生与人间大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劳苦艰辛。

时隔14年后的1977年,阿尼帕又收养了王淑珍兄妹4个汉族孤儿。在回忆起被领回阿尼帕家第一天的情景时,已是中年的王淑珍每每总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那是特别寒冷的一个冬日,11岁的王淑珍兄妹四人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了回族金学军家,不久,母亲又撒手人寰,兄妹几个便流浪街头。阿尼帕的妹妹在天寒地冬的医院门口发现了冻饿交加的小淑珍,便将她领回家。小淑珍一进家门,屋里正在玩耍的其他孩子全都捂着鼻子跑了出去,因为小淑珍身上衣服又破又脏,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流着散着臭味的脓水,满脸污垢,整个人乍一看上去,没有一处是完整的。

到小淑珍这个样子,阿尼帕那作为女人最原始的母性,最自然的舐犊之情油然而生,她心疼地一把把小淑珍揽在怀里,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可怜的孩子呀,你原本该是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呀,为什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呀,要是妈妈看到这样,会心疼的。”

阿尼帕烧了一锅热水,轻轻地将小淑珍浑身上下搓洗干净,换上暖和的衣服,给小淑珍做了一盘香喷喷的拌面。为了治好小淑珍头上的头癣和癞疮,阿尼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带小淑珍去医院上药。两个月后,小淑珍长出了浓密的黑发,复原了她那张清秀的脸。就这样,在阿尼帕这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维吾尔妈妈的一抱一洗一治疗后,改变了王淑珍一生的命运,让这个街头流浪没人疼的孤儿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份胜似亲生母亲的爱。

直到现在,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着过膝的长发,她说,是妈妈给了她这头青丝,她要用这长发见证和铭记这份无私博大的母爱。如今,王淑珍和女儿的户口还在阿尼帕妈妈的户口本上,结婚十几年了,丈夫的户口本上还是一个人,她真不想把自己的户口从这个大家庭中迁走,在妈妈这里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命运不济,在王淑珍被收养的几个月后,她的继父又一病不起,看到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带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金学军因病去逝,留下了金海、金花、金雪莲3个孩子,阿尼帕又义无反顾将这3个回族孤儿接到家里。

至此,阿尼帕共收养了10个孤儿,加上自己生育的9个孩子,一大家子20多口人,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要一天天地过日子,谈何容易。

那是阿尼帕家最困难的时期。没有新房,全家住在4间土平房里,十几个岁数差不多的孩子们睡在一张垫着麦草、铺着旧毡子的大炕上。穿的衣服,往往是老大穿完阿尼帕缝补之后老

二、老三接着穿,直到穿破为止,阿尼帕最小的亲生女儿到了上初中时还没穿过一件新衣裳。住的、穿的都可以勉强过去,最让阿尼帕发愁的是孩子们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

阿尼帕几乎把所有时间、所有的心思、所有的爱心都用来照料这一大群孩子,为了给一家20多口人做饭,她辞去了在食品厂的工作。为了让孩子们吃上饱饭,阿尼帕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换成可以吃的东西。她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铁锅和一个特大号的盘子,这个锅被孩子们称作“团圆锅”。做一锅饭一个人分不了一碗,锅就见底了;打一坑馕,十几个孩子围在馕坑边熟一个吃一个。他们哪里知道,阿尼帕夫妇从来都是只吃半饱就行了。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着,阿尼帕两口子想尽一切办法弄吃的。丈夫阿比包下了班就去打土块卖,哪怕每块只挣一分钱。他去帮别人宰牛宰羊,目的就是想得到一些牛羊杂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他曾到后山上捡骨头,是为了熬汤给孩子们喝;阿尼帕也经常在春天里去挖野菜,秋天出去捡麦子,拾土豆,用这些换面粉、玉米面给孩子们吃。

收养3个维吾尔族孩子到收养7个不同民族的孩子,阿尼帕和丈夫阿比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那时候他们自己也有11个孩子,因为丈夫阿比包的工作和环境,不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自己的亲生孩子只好忍痛放弃了学业。为了尽心照顾抚养这些孩子,为了让领养的儿女们也能够健康成长,阿尼帕妈妈没能出去工作。

为了贴补家用,阿尼帕曾在食品厂里找了一份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就是清洗羊肚和羊肠的事,每个月按计件可以挣上36元钱。这是个苦差事,每天早晨六点多起床,做好孩子们的饭后,她就来到青格里河畔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双脚浸在冰冷的河水里,双手不停地撕扯着粪便、杂物,一根根地缕顺,又一根根地盘起……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就连她在生完最小的孩子没满月时,也没有耽误洗肠子的活,这对于一个女人,是身体上致命的摧残。恶劣的环境,长期超负荷的劳动,使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母爱无痕,根根羊肠,消逝了她青春的容颜;涓涓细流,倾注了慈母无限爱心。

就是在那样的年月里,性格开朗、乐观、善于持家的阿尼帕,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跨,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她相信,孩子们终会长大成人,日子会逐渐好起来的。尽管家里十八九个孩子,连吃饭穿衣都很困难,但阿尼帕夫妇仍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钱来让孩子们去上学。孩子们晚上要做作业,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找来破棉絮搓成条,放在羊油碗里点燃照明,让孩子们学习。

骏马要看它的眼睛——哈萨克谚语

从1963年收养吐尔达洪三兄弟到1994年10月金雪莲出嫁,维、哈、汉、回4个民族的孩子在这个家里生活、长大,成家、立业,整整32年的时间!32年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漫长的岁月,从20出头初为人母到年近六旬的老人,阿尼帕含辛茹苦地将这些不同民族的孩子抚养成人,在无限的爱心和有限的力量之间,阿尼帕夫妇从来没有动摇过,在他们的眼中,没有民族,没有亲疏,不论是亲生还是收养,都视为己出。

阿尼帕的亲生小女儿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她们兄妹几个当时特别恨妈妈,家里那么穷,干嘛还要再收养别人家的孩子呢?尤其是在每年过年时,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新衣服穿,而她们却没有;过六一儿童节时,别人家的孩子可以买好吃的带,而她们只能带家里自做的酸奶和半块馕。

有一年,小女儿已上初中了,阿尼帕买回来一条花裙子,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的小女儿以为是给她买的,阿尼帕却给了王淑珍穿,小女儿伤心极了,一天都没吃饭。如今,在当了母亲后的小女儿才体谅到了妈妈那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在阿尼帕的心里,每一个都是她的孩子。提起这些事的时候,阿尼帕老人只是一个劲的抹眼泪,这泪水是想起过去苦日子的辛酸,也是看到儿女懂事后的幸福!

王作林是让阿尼帕夫妇最操心的孩子,也是最孝敬两位老人的孩子。1989年,初中毕业后的受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严打期间,被判了3年刑。听到这个消息,阿尼帕好几天都吃不下饭睡不成觉,不停地责怪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为了打消王作林顾虑,让他安心服刑,阿尼帕挤出生活零用钱,和丈夫阿比包一起买上衣物坐了400多公里的车去看望哥哥,还说服家里所有的兄弟姐妹不要歧视这个兄弟。

1992年,王作林刑满回家,阿尼帕和丈夫不顾有病的身体四处东跑西找,为他解决了城镇户口,并把他安排到水泥厂工作。王作林夫妇从水泥厂双双下岗,日子过得很艰难。阿尼帕又拿着钱、肉和面粉跑了几十公里送上门。回来后,老两口商量着在城里给找块地方卖羊杂碎。又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买回了一辆旧车,跑出租,王作林和妻子依托国道216线改道途经省道228线的机遇,在路边开起了旅社和饭馆,生意红红火火。被阿尼帕收养的这10个不同民族的孤儿们既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这些孩子们在这个家里重新获得了温暖,10个孩子都让爸爸妈妈给自己起了维吾尔族名字。王淑珍叫哈比扎,是“保护”的意思;王作林叫“切布”,意思为大树分出来的枝桠;王淑英叫“热孜亚”,春天的意思;王淑花叫“阿依古丽”,意思是月亮花;金花叫“玛丽亚”,意思是对父母好的女儿;金海叫“热马赞”,意思是男孩要像太阳一样热情、有力量;金雪莲叫“索菲亚”,意思是清秀、鲜亮,在收养的孩子里数她最小,也最受疼爱。名字就说明了一切。每一个名字都表达了阿尼帕夫妇的一种爱意和希望,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承诺。

英雄要看他走过的脚印——哈萨克谚语

除了抚养孩子,阿尼帕夫妇还要做了很多的好事,有人形容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2003年,阿尼帕妈妈在市场上碰到来青河县寻亲无望差点自杀的哈萨克姑娘古丽,她及时劝说姑娘打消了念头,看她没地方吃住,叫她到家里来,安排和自己的女儿一起住,先安顿下来,寻亲的事情从长计议。日久生情,姑娘将阿尼帕妈妈和阿比包爸爸一家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她道出寻亲的原委:姑娘在石河子爱上了一个叫巴哈提的小伙,后来小伙子回了家乡,小伙子只说家在阿勒泰,也没有说在具体的地方。古丽一路打听过来,才知道在阿勒泰叫巴哈提的人太多了,找这个人简直是大海捞针。古丽跑遍了阿勒泰地区各个县,最后来到青河县,再找不到心上人,她就决定一死了之。

听到此,阿尼帕妈妈心疼地一把抱住姑娘:“好姑娘,千万别干傻事,好小伙,还多得很。只要大妈大伯在,就不许你走这条路!”阿尼帕妈妈害怕古丽姑娘闲下来再想不开,把她安排在自家亲戚餐馆打工,并想法设法和她的家人联系上把她送回到石河子。现在,回到石河子的古丽已和当地的哈萨克小伙子组建了小家庭。她感激地说,如果不是阿尼帕妈妈一家人,她决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003年,大龄孕妇江阿古丽生小孩了要提前住院,家里贫困,为了节约开支,阿尼帕让她住在家里,还给她筹集了1000元钱。到临盆生产,江阿古丽大出血,要剖腹产手术。当晚,阿尼帕带上所有的儿女到医院里验血,随时需要就献血。出院后,阿尼帕又把江阿古丽接到家里照顾了一个月。

也是这一年的5月,乌拉斯汗怀孕时在青河县医院检查胎儿脑积水,必须要“引产”,否则这孩子就会死在肚子里。乌拉斯汗家很贫困,她又不会汉语,阿尼帕妈妈帮助送到阿勒泰地区医院,顺利做了手术。

阿尼帕家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很多牧区的哈萨克同胞有事都到家里聚合,交流信息,商量生产情况、牧业转场等事宜,阿尼帕妈妈从不嫌弃,总是热情帮助他们,还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们,给他们免费提供吃住,大家说,阿尼帕妈妈家成了牧民的“牧业办”了。

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是一名乡村干部,一家人生活基本就靠丈夫的工资,所以用起钱来阿尼帕是能省则省,但是,当有人需要帮助,总是倾其所有,不计回报。2008年5月,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阿尼帕和丈夫捐出了1000元,阿尼帕妈妈每天在家里看电视,看着失去父母的地震孤儿她总是泪水盈盈,她说,一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我的心就软了,如果再给我10个孤儿,我也愿意抚养,只要我有口吃的,就有他们的。

实际上,阿尼帕就像是幼儿园园长。阿尼帕的侄女热孜万古丽是青河县希望小学的老师,她说:“我就是喝姨妈的奶长大的。”阿尼帕的小妹妹哈丽卡姆说:“大姐阿尼帕和姐夫结婚后不久,我的父母相继去世,我们6个姐妹全在姐姐家住,当时姐姐22岁,最小的我才5岁。姐姐和姐夫实际上承担的就是父母的角色,把我们全部抚养成人。”

很多人说,阿尼帕是最具有美好品格的人。他儿子阿奔1996年不幸去世,撇下了怀孕的妻子、残疾的亲家母和一个精神失常的小叔子。很多人说直接将儿媳妇接回来,别的就不要管了。看着媳妇这么破败的家,阿尼帕妈妈一阵心酸,为了不让老人伤心,就一直没提让媳妇回来的事,平时只要媳妇家有事,她立即打发家人去帮忙。

老干部阿克木克沙政策没平反前,没有工作,没有钱,心情十分烦躁,阿尼帕和丈夫总是好心地安慰他,给他宽心,帮助他找有关部门落实政策。一年多的时间过去,阿克木克沙就住在阿尼帕妈妈家,直到落实政策。现在回到精河养病的阿克木克沙时时和阿尼帕联系,阿比包去世了,他非常牵挂,还坐车过来看阿尼帕。

在青河林场工作的张爱国不能忘记,他出生时,妈妈就没有奶,是好心的阿尼帕妈妈省出自己喝的牛奶送给他家,张爱国深情地说,不是阿尼帕妈妈,我早就饿死了。

切克斯是青河阿尕什敖包乡的贫困户,他的手有严重的残疾,生活自理能力差,从1984年以来,他家里的面粉常年都是阿尼帕妈妈来供应的。

心底有爱天地宽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阿尼帕每天就是面对着是平凡的日子,真实的生活,严酷的现实和日日重复艰难的日子。她和丈夫阿比包都是脚踏实地的人,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和企求,唯一的就是精心养育好这些孩子,让长大成人。因为这些孩子倾注了他们太多的心血。

阿尼帕夫妇十分地豁达和坦然,对生活要求得很少,觉得平安、健康是最大的幸福。以前,阿尼帕为抚养孩子受的苦最多,但对孩子门总是要求得很少,她一个劲地说,我们的日子很好,什么也不需要。

前年她的在伊犁的亲戚专门来看望她,30多年没见,寒暄中困惑阿尼帕吃了这么多的苦,身体还这么硬朗,阿尼帕告诉她:爱和亲情是疗病的良方。看到她家一家人这样自在和平,她深受感动,觉得自己不缺吃穿却心情和身体都不好,每天连饭都吃不下,原来是自己对生活要求太高了。心态摆平,病就好了,平淡生活、满满的爱就是治病的良方啊!在阿尼帕家生活的日子,她如获至宝,能吃能喝了,心情和身体都好了。

现在,辛苦操劳的日子都已经过去,孩子们也都全部成家立业。他们有的当干部,有的当工人,有的经商,有的种地,虽然都不在老人身边,但每到过年过节,总会想法设法地赶回来跟老人住几天,唠唠家常。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当提起不在身边的哪个孩子,老人总会泪水涟涟地担心孩子们生活不好,担心孩子们在外吃苦受累。而孩子们也同样对老母亲充满牵挂,家里只要有个事,不管大小,哪怕请假,哪怕生意扔下,总会第一时间感到老人身边。

阿尼帕亲生的子女有9个,其他 10个是收养的孤儿。但她始终说:“我家19个孩子,个个都是亲生的。”亲生的子女们也反复强调:“不要把我们分成亲生的和收养的,我们都是父母疼爱的孩子。”被收养的子女们也一再坚持:“这就是我们的家,维吾尔族妈妈爸爸对我们恩重如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在青格里河畔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

去年9月,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去世了,老年丧伴,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了,所有的儿女都到赶来了,安慰着阿尼帕妈妈。而坚强的阿尼帕妈妈忍住眼泪,让儿女们不要担心她,她能挺过去,因为心底有爱天地宽。

第二篇:爱心宣讲总结

爱心宣讲总结

慈善暖人生,互济见真情。播撒温暖,传递爱心。

仁爱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大爱无私,传承至今,是因为每个人天生都是善良的,都拥有一颗博大仁爱的心。

社会公益活动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传递温情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社会繁荣、文明进步的爱心标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的爱心,温暖世界。一分钱基金会是一个救济贫困,传递温暖的爱心组织,鸿光爱心,传递温暖。我校爱心协会为了帮助困难的学生开设了“爱心超市”、“爱心书屋”、“

3、8拍卖会”和“跳蚤市场”等一系列爱心活动。2012年9月份学姐刘蕊蕊同学经医院检查已患乳腺癌晚期,因家庭贫困无法负担医疗费用,我校一分钱基金会为其募捐和“义卖报纸”等一系列捐赠活动,为其捐款达15万余元,各种活动深入人心,处处见真情,传递着自己的爱心。钱虽不多,但我们用自己的爱心拯救了一个垂危的生命。中秋将至,我校社团为了使贫困学生感受到滨海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馨,特为贫困学生举行“同庆中秋、爱在滨海”主题活动,分发月饼和水果等中秋食品。我校爱心组织“一分钱基金会”是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校园新风的生动实践、扶贫、传播爱心和播撒温暖的爱心协会。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它使家庭贫困的学生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柱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社会需要爱心的播撒,让世界充满爱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将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希望我校爱心社团“一分钱基金会”播撒爱的力量,开出充满爱意的花朵,散

发着爱的气味,结出幸福的容颜,愿我校爱心社团“一分钱基金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强,以更大的影响力面对学校和社会,做成我校最好的爱心社团。爱心传递,传递真情。

王龙

第三篇:四姑镇“爱心妈妈”先进事迹

先 进 事 迹

李秀芬同志,现任四姑镇中心小学教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参加工作以来,教学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上进,长期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且热爱班主任工作,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位优秀的“爱心妈妈”。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她采取了具体的手段和方法,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并充分利用思品课、队日活动及校会、班会、晨会等各种例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她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兢兢业业,始终把爱心和耐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们说:“她既像妈妈,又像朋友。”

她每星期进行二至三次学生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仔细分析,再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因人而异制定计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她班的一个 1 女生,姐弟同班,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成绩老是上不去。基于这种情况,她通过找班上的同学和村民了解,原来那个女生家父母严重重男轻女,放学后要做沉重农活,家务。由于身体吃不消,经常有头痛现象,但父母却不带去就医……证实了这种原因之后,她找个合适机会登门拜访了女生的父母,因为心中有数,家访的效果较好,女生父母很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答应立即纠正错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该女生很快变得活泼向上,朝气蓬勃,学习成绩也提高得很快。

在差生转化工作中,她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找准教育后进生的切入点。如她班有一个叫代帆的男生,由于语文基础差,语言表达能力极差,不能够读完整一篇课文,但对折纸却极其感兴趣,在“国庆”书画比赛中,她特意找了代帆同学谈话,希望他能够认真参加这次比赛,鼓励刘世腾同学对绘画作品进行多次修改,最终他的折纸作品获了奖。现在的代帆同学,虽谈不上有飞跃性变化,但至少学习比以前更主动,有时不懂的问题也会请教老师和同学了。

在“留守孩”管理方面,她摸清学生底细,定期对“留守孩”进行校外辅导。她接任班主任时,不久便发现周秀同学,上课时表情呆滞,举止神态与同龄人不相称,经了解得知:周秀的父母在她很小时,就把她放在爷爷奶奶家,双双到广东去 2 打工了,爷爷奶奶身体很差,对她的照顾不是很多,她感到很孤独,渐渐地变得不合群,对学习也无所谓。而对这样的女孩,李秀芬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上课时经常提她的问,让她多发言,课间经常和她交谈、游戏,使其消除自我封闭之心。慢慢地,周秀同学变得开朗了,也乐于与同学们交往,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李秀芬同志在工作中,方法得当,效果明显,教育了一大批学生,她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楷模,是值得赞扬的,是社会主义先进德育教师,也是学生的优秀的“爱心妈妈”。

2008-4-28 3

第四篇:党员先进事迹宣讲

在蔚蓝色的土地上唱响青春之歌

我叫王雷,今年32岁,1999年毕业于胜利石油学校井下作业工程专业,同年分配到海洋采油厂,先后从事过采油工、班组长、材料员、采油队副队长、作业监督等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在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努力克服基础差、经验少等不足,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为采油厂的原油上产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同时我个人也多次获得采油厂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作业监督员、“春潮杯”“秋实杯”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回顾十几年的工作历程,主要有三点体会:

进入大海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艰苦,什么叫奉献,师傅们那种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鼓舞着我,给了我“扎根海洋、奉献海油”的信心和勇气

至今我还记得初次出海的经历,记得那是1999年12月的一天,在一望无垠的海天之间,矗立着一座座橘红色的平台,它们是那样的高大挺拔,这就是我们今后工作生活的地方。我们一群刚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热烈地讨论着,是那样的新奇和向往。但很快,5至6级东北风夹着零星的小雨,伴随着1米多的涌浪,很快就浇灭和摇散了我对于未来工作的理想规划和美好憧憬。在参杂着些许沮丧和失望以及对于苍茫大海心怀畏惧的同时,老师傅们却是谈笑风生、神情自若。队长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叫到一边,和我聊起了家常,没有豪言壮语的鼓励,更没有尖酸刻薄的嘲讽,就是那么的平和,慢慢的我也平静了下来。是的,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可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生活的地方,是实现我个人

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人生追求的平台。这是我的选择,既然来了,开弓哪有回头的箭,不能退缩!

2000年大年初三,上平台后,面对全新的生活工作环境,对新工作的好奇心和尽快适应岗位、干好工作的渴求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不等不靠,在师傅的带领指导下,学习现场设备基本操作、工作流程。同时,我也找来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学习与海上采油相关的采油基本理论知识。很快我就掌握了采油工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了独立顶岗的要求。在采油队工作的两年中,我见证了身边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例,海油人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海油人舍家忘我、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战天斗海的无畏精神;不怕失败,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无时无刻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坚定了我扎根海洋、奉献海油”的信心和勇气,同时通过自身努力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大海后,我感受到了技术和知识的巨大威力,深刻体会到只有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岗位工人

2006年,由于工作需要,我从采油二队调到管理区机关作业组,成了一名油水井作业监督员。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都知道,海上油水井作业不同于陆地作业施工,它所涉及的点多面广,不论是成本规模,还是技术含量;不论是施工难度,还是规范要求,海上油水井作业工作都远超陆地作业施工,如何将这项一项技术性很强、责任重大的工作做好、做扎实,我认为只有从理论和现场两方面入手,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做好作业监督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

平、弥补知识缺陷,我报名参加了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网络教育的学习。闲暇之余我购买或借来了与作业有关的《井下作业工程监督手册》、《修井施工工艺技术》、《石油测试工程监督》等多种专业书籍,结合海上施工现场的情况,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我也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法:一是要会学习,要有侧重点。人得精力有限,而且在平时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不可能同时去学习所有的东西,学习要有针对性。二是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不管学什么,我都把学习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同时在几年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坚持做笔记总结的良好习惯使我受益匪浅。三是善于向别人学习。无论是在外协单位施工还是外出去厂家交流的过程中,我都留心观察,虚心请教,对弄不通的问题反复的学,促进了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运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音影资料的收集。正是这样通过努力学习、并不断为自己充电的方式,我逐渐掌握并熟悉了作业工作,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作业监督,近年来,由自己监督完成的油井平均免修期在1200天以上,新老井作业一次成功率达到99.1%。

2008年随着海上防砂泵撬的不断升级改造,使得大型压裂改造增产措施成为可能。管理区优选了油层埋深在3500米以上的CB32A井组-

3、-4两口井实施压裂增产措施,在采油厂相关科室的帮助下,我多次组织井下等施工单位讨论分析,通过严谨的分析,认为这两口井停产前产液量仅10吨,主力层采出程度不高,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在施工前进行了压裂施工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及压降测试情况,及时调整压裂施工工艺参数,在2008年6月,我顺利监督完成了两口井的压裂施工,日增油87吨,截

至2011年这两口井仍在正常生产,效果显著,并且通过CB32A井组成功压裂,为下步管理区中深层系无注水能量补充的零散单井及区块增产措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业完井后,我在自己的工作记录本中总结了施工情况之后,我又写了一句话:干中学,学中干,我也体会和发现了学习的快乐。

进入大海后,我感受到只有继承老一代石油人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精神,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才能让青春在大海中闪光

海上生产环境与陆地相比异常艰苦。夏天,平台甲板的气温有时达到五六十摄氏度,在炙热的阳光灼烤下,平台甲板像着了火一样。不要说干活,即使站着不动也让人难以忍受。冬天,气温有时达到零下二十摄氏度,寒冷的东北风吹在脸上就象刀割在脸上般痛疼。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就必须发扬胜利人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海洋采油人,我始终牢记“为海油拼搏,为胜利超越”的采油厂精神。自2006年底至今,面对管理区作业监督人员少,管理区油井工艺复杂、作业难度大等实际情况,我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长时间带头出海,扎根在作业现场。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广迎四海宾客的时候,我家也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可是宝宝出生还不到十天,我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又得出海了,我轻轻亲了亲宝宝的额头,收拾好出海的大包,便匆匆踏上了出海的路程,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回家还没来的及为他们做些什么,就带着些许愧疚重返工作单位。等我再次见到孩子时,已经是30多天之后了。在这30多天了,我一直坚守在作业平台,连续监督了两口大头井,恢复日油水平80余吨。

(在加个实例)我想:在海上工作,需要付出和做出牺牲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还包括我的家人,他们在背后给了我很大的支

持。可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得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亏欠家人的,只能以后补了。

平凡又不平凡,这是我参加工作来最大的感受,最真的体会。在这充满希望的蔚蓝色的土地上,在与海洋采油人一道“为海油拼搏,为胜利超越”的实践中升华青春和理想,我感到无怨无悔,无尚光荣。

第五篇:“爱心妈妈”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案例】

报送单位:江油市大康学校

“爱心妈妈”

——大康学校巾帼志愿者行动

【产生背景】

1、截止2012年春季,我校拥有留守学生85人,占全校人数的17%,单亲学生63人,占13%,贫困学生76人,占15%。大多数“留守学生”无论从心理、生理、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都与正常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生活无规律,心理不健康,学习自觉性差,行动自由散漫,明显露出无家长监控所存在的失控的缺陷。这些学生隔代照管,亲友托管,从不同程度上娇惯了他们。因此“留守学生”问题不仅仅是学校问题,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如何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受到正常的关爱和教育。

2、3月8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为了丰富我校女教师节日活动内容,让今年女教师在“三八”妇女节过得有意义,并征得全体女教师意愿,我校开展巾帼志愿者行动。

【主要做法】

一、规定“爱心妈妈”的基本条件、主要任务及帮扶内容

(一)“爱心妈妈”的基本条件及要求

1、“爱心妈妈”一般指具有爱心、愿意帮扶留守儿童的女教师或其他社会爱心女士。“爱心妈妈”帮扶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没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2、“爱心妈妈”的条件及要求: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充满爱心,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经验。

(二)“爱心妈妈”的主要任务及帮扶内容

1、“爱心妈妈”的主要任务:关注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帮助纠正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给予母亲般的关爱,帮助其健康成长。

2、“爱心妈妈”的帮扶主要内容:一是开展“双互”活动,即互认互知。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真情互动,为对症帮教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坚持“双访”制度,即访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访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要经常与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委托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三是坚持联络制度。“爱心妈妈”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孩子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逐步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四是明确帮扶重点。“爱心妈妈”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此外,各位爱心妈妈还可根据实际,开展其他具体的帮扶活动。

二、利用“三八”妇女节,启动“爱心妈妈”接对帮扶活动

2012年3月,德育处向全校女教师发出倡议,让每一位女教师认领一至二名留守学生或者单亲学生,并在政教处登记。学校于3月8日上午在会议室开展“爱心妈妈”接对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和联谊活动。启动仪式上,“爱心妈妈”们带着自己认领的学生观看了事先做好的关于我校30多名留守、单亲学生的视频资料。让在座的“爱心妈妈”和留守学生触及内心深处的感动。然后,利用游戏、互赠礼物等形式开展了联谊活动,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真情互动,孩子们久违的那股开心劲儿充满了整个校园。

三、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爱心”帮扶

根据“爱心妈妈”帮扶主要内容对留守、单亲学生进行爱心帮扶。

四、调查、制作、评比

1、留守学生跟踪调查。

2、访问监护人。

3、制作爱心光盘资料。

4、表彰优秀“爱心妈妈”。

【基本成效】

1、该活动开展以来,使部分心理不健康、生活习惯差、学习无目的留守学生有了明显改善和转变,同时促进了监护人的教育信心。

2、据调查,我校大部分留守孩子和单亲孩子幸福感增强。

3、我校女教师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并且感到教育的乐趣。

【实践推广】

今年三月,40%的留守孩子被“爱心妈妈”们认领,我们努力使每个留守学生、单亲孩子在本末都有一个“爱心妈妈”,并在镇境内发出倡议,让社会具有爱心的女士也加入到活动中来。扩大“爱心妈妈”结对活动成果,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爱心妈妈”队伍,努力使女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面均达100%,着力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并形成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

【社会反应】

我校巾帼志愿者行动——“爱心妈妈”帮扶活动开展至今,已有35名留守学生真正感到了校园的温暖,感到老师的关怀,感到社会的关爱。两名“爱心妈妈”收到监护人的感谢信。十余名“爱心妈妈”收到监护人的电话、短信感谢。在我镇老百姓心目中,这是一个大实事、大好事,并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肯定。今年教师节,我校13名女教师被评为“大康镇优秀教育工作者”,8名教师被评为“大康镇巾帼志愿者”称号。该活动先后在江油教育信息网和《绵阳日报》等媒体报道。

下载宣讲材料二:新疆爱心妈妈先进事迹[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宣讲材料二:新疆爱心妈妈先进事迹[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心妈妈

    “爱心妈妈”工作总结 半年来,幼儿园妇委会在园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县妇联的关心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幼儿园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

    爱心妈妈

    “爱心妈妈”先进事迹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只能管孩子的一日三餐,对于教育他们是力不......

    十九大宣讲二(模版)

    十九大会议精神宣讲稿 (第二讲) 1、怎样理解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

    “优秀爱心妈妈”(胡萍华先进事迹)

    “优秀爱心妈妈” ——胡萍华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胡萍华同志是汉川市仙女山街道办事处走马岭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是汉川市人大代表、劳动模范,仙女山街道办事处特等劳模......

    爱心宣讲活动总结

    爱心宣讲活动总结商学院一分钱基金会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日本月31号下午由一分钱基金会主办的爱心宣讲在同德楼204火爆开幕。本次活动以“爱心宣讲,点亮滨海”为主题,意在为学......

    新疆“爱心妈妈”胡姗姗:11年资助34名贫困生

    每到开学的第一天,胡姗姗都会来到乌恰县吉根乡小学看望她资助的孩子们。古力米热 摄9月8日,是乌恰县吉根乡学生努尔加玛丽·阿克乎加和波斯坦铁列克乡学生布加米拉·......

    爱心妈妈观后感

    用爱撑起孩子心中的一片天 学习了如东地税这些爱心妈妈的故事,让我很感动。爱心妈妈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一个个孩子和孩子背后困苦的家庭。爱心妈妈的爱,已经从涓涓细流,汇聚......

    爱心妈妈送温暖

    爱心妈妈送温暖 1112月18日,市委宣传部爱心妈妈张夏同志,给秦庄小学六年级的宫梦芸同学,捎来了棉衣、帽子等保暖衣物,还有一封充满浓浓爱心的信。宫梦芸自幼失去双亲,一直跟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