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2 01:2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第一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是做好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的前提。全市银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也存在着许多新机遇。蚌埠银监分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部署,始终坚持“增机构、扩规模、调结构、优服务、练内功”的科学监管思路,坚持以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决心打造皖北一流分局,进一步推动我市银行业积极寻找适合“新常态”的发展之路,促进经济金融携手共进、融合共赢,为地方经济实现稳中有增、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紧扣改革主题

全力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8月,蚌埠银监分局起草《银行业支持蚌埠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5大类16个方面意见,要求各银行业机构紧扣目标,序时推进,全面升级银行业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前三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644.15亿元,较年初增加87.4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达63%,有效支持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夯实了经济发展后劲。

2015年以来,蚌埠银监分局进一步优化机构网点布局。6月28日,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正式挂牌开业。至此,我市三县村镇银行的空白全部被填满。构建成农商行+村镇银行“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蚌埠市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是我市金融体系建设的又一里程碑。前三季度新批支行网点5家,社区支行3家,村镇银行网点2家,马鞍山农商行怀远支行及徽商银行四家普惠金融支行筹建已获银监局批复,近期将完善开业手续,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也已全面完成。

此外,蚌埠银监分局积极参与配套机制改革。协助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机制,严格控制举债成本;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及宅基地产权、林权抵押担保试点工作;加大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信用惩戒“黑名单”;加快蚌埠诚信体系建设,与市中院建立“点对点”查控机制,累计查询涉案账户2600余次。

紧盯银企矛盾

不断打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阻碍

蚌埠银监分局一方面积极强化银监会关于续贷政策36号文件以及安徽银监局关于帮扶小微企业活动的落地实施,今年以来,累计向267户小微企业发放续贷资金38.48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2500万元。努力为健康的银企关系打通政策阻碍,银监会曹宇副主席来蚌调研就强调,蚌埠市的“过桥”资金办法效果很好,银监会要想办法,解决与现有政策的矛盾,与监管政策续接。

另一方面继续督促银行高管想作为、能作为、有作为,主动“进企业”,现场办公,变“坐”为“营”,一是帮助企业持续发展,防范资金链断裂,二是促进银行提高资产质量、防控新增不良。累计对接小微企业324户(次),发放贷款166.11亿元,贷款余额71.49亿元。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3.7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幅23.1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9.2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5.99%,同比上升1.4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3538户,较上年同期增加5810户,全面达成了银监会提出的“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而且在重点领域建设方面也给予了有效支持。蚌埠银监分局引导银行机构对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的390个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印发《中国银监会蚌埠监管分局关于成立蚌埠市银行业支持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蚌银监发〔2015〕14号),稳步加大蚌埠地区信贷投放力度。累计发放京沪、京福高铁项目贷款15.19亿元,发放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7.63亿元,发放国电贷款15.89亿元。在2014年全市信贷规模突破千亿大关的基础上,继续新增贷款67.1亿元,不断增强区域资金的利用率。

抓紧风险防控

引领地方经济平稳过度“新常态”

蚌埠银监分局引导银行机构牢固树立“救企业就是救自己”的理念,在促进企业发展中防范风险,提升资产质量。针对某集团违约风险,引导银行机构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争取理解支持,追加保证担保。推动由政府、各相关金融机构、企业等参加的专题会议,重组存量问题贷款,并由政府牵头成立管理公司,加强对违约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管,防止销售回笼资金体外循环。

今年以来,蚌埠银监分局还加强与影子银行的风险隔离,取得实效。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某企业互联网金融产品迅速扩张问题;协助公安部门查封“银谷财富”违规宣传问题,将风险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参阅件,向市委市政府建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监管的责任分工和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要求,健全监管体系,并加强对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各类影子银行机构合规经营。

此外,蚌埠银监分局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切实强化声誉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化解声誉风险。联合物价部门开展银行业服务收费跟踪检查,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对某银行违规收费行为给予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联合工商部门开展银行合同条款专项整治行动,规范银行合同格式、内容,明确银行承担义务,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利用《蚌埠日报》金融专版、党报会客厅,坚持正面宣传,正确引领舆论导向,树立良好服务形象,打造和谐金融发展环境。

下一步,蚌埠银监分局在做好“十二五”规划收官工作的同时,支持和配合蚌埠市制定“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稳妥推进金融综合改革,科学实施风险控制,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形成较为完整、满足蚌埠市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金融产业链,为蚌埠重返第一方阵提供有力的金融助推。

蚌埠银监分局将继续督促引导银行业支持发展战略建设,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引导出口结构升级;进一步支持重点项目建成,确保国家已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等重点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重要领域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加大创新驱动,不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主动加强金融扶持;把握均等化要求,加大县域、“三农”信贷支持,优化县域金融网点布局,加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增强银行业持续支农能力;进一步推进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商行增资扩股,鼓励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适当降低发起行持股比例,有序扩大法人机构的民间资本占比;促进已改制的农商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机制转换,促使成为名实相符、形神兼备的现代商业银行;坚守风险监管底线,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妥善处置信访纠纷,增强公信力和客户信任度,保持金融发展环境安全稳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事件。

大事记

◆2015年1月15日

为适应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对人力资源的需要,着力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改制后农商行的健康稳健发展,蚌埠银监分局指导协助蚌埠市银行业协会举办了全市农村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培训班。

◆2015年2月12日

2月12日晚,由蚌埠银监分局、蚌埠市银行业协会、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蚌埠市银行业第二届“十佳理财之星”评选暨首届银行理财精英团队颁奖典礼圆满举行。

◆2015年4月15日

蚌埠银监分局召开全体员工“讲党性、守党规、严党纪”主题教育动员会,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出席会议,李爱国局长主持会议。要求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动员报告,切实提高认识,严格自我约束。

◆2015年6月17日

蚌埠银监分局组织召开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规范服务收费清理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各银行业机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分局有关文件精神,严格自查自纠,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015年6月19日

蚌埠银监分局邀请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任森春教授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实施金融监管”为主题开展讲座。李爱国局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对于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好金融服务、保证金融资产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都做了明确提示。

◆2015年6月26日

蚌埠市第三家村镇银行—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正式挂牌开业,蚌埠银监分局李爱国局长出席开业仪式,并颁发了《金融许可证》。该行的成立,实现了蚌埠市县域村镇银行全覆盖,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5年8月13日

蚌埠银监分局召开2015年上半年全市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银监会、安徽银监局年中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全市银行业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半年目标任务。

◆2015年9月1日

蚌埠银监分局组织开展2015年“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月启动仪式暨集中宣传活动,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爱国出席启动仪式并到各家银行展台进行了巡视和慰问。本次活动的主题主要围绕客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2个方面,旨在进一步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高公众维护自身资金和信息安全意识的能力。

◆2015年9月23日

银监会曹宇副主席一行来蚌调研,与蚌埠分局领导班子进行座谈,重点了解银监会、安徽银监局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在蚌埠市贯彻执行情况,以及政策执行中的难点问题。

◆2015年10月14日

蚌埠银监分局组织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集中宣传,银监分局李爱国局长、杨玲副局长以及有关部门同志莅临指导。本次集中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普助小微 惠及民生”,旨在通过宣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情况、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政策,以及小微企业向银行融资申贷条件等,普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知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2015年11月18日

11月18日上午,蚌埠银监分局、市银行业协会与蚌埠市教育局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中学”活动,并授予市一中、三中“金融知识进中学教育基地”称号。

◆2015年11月25日

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银行业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行业标准高级研修班”11月25日—27日在蚌埠举行。来自全国各城市商业银行、各地方银行业协会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和技防骨干职工共计200余人参加培训。

第二篇: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优化政策环境为保障,民营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由于面临着多种要素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依然艰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在逆境中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我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两年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不利因素影响,我市中小民营企业出现了订单减少、成本升高、利润下滑等情况,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我市通过打造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积极采取技术指导、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激励,帮助许多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

1、完善基础建设,筑牢服务根基。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突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创先争优”为抓手,以“服务企业”为根本,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推动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一方面,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平台,推进为企业服务。开展各类培训及招聘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市已形成由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和企业自我培训等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培训体系。同时,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开展各类经贸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健全镇区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市、镇两级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截至目前,共组织各类讲座培训超过45期;累计组织了40多家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中国国际新材料展”等各类综合、专业性展会。

2、实施“小微”工程,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为加快我市小微企业发展步伐,培植更多经济增长源,我市出台了《仪征市关于推进“百企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及《仪征市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50家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通过采用诊断策划、市场开拓、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员工培训、政策争取等方法帮助小微企业做大做强。2012年神力吊具有限公司、新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德顺纱线有限公司等15家小微企业成功培育进规模行业序列。

3、强化要素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资金方面,组织举办银企集中签约、金融展示、银企洽谈等活动,帮助企业协调流动资金、项目资金,并加强后续跟踪,切实提高贷款履约率。2013年1-10月,组织全市银企集中签约活动2次、镇域银企专项签约活动8场,共为近5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授信支持。

4、注重培训实效,提升企业经营者素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组织企业家赴国内知名高校学习和境外培训活动,着重拓宽企业家思路和视野,培养民营企业接班人,更好地领导和率领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去年组织了部分企业家代表赴青岛参观学习海尔、海信、青啤等知名企业,赴北京参加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学习,赴德国参加研修学习;举办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管理和执行能力。

5、加大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激励办法》,明确设立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项目投入、规模扩张、税收贡献、争创品牌、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考核奖励。同时认真落实上级出台的重大工业项目“零收费”、企业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运行和项目建设成本。同时帮助企业精心选择包装申报省级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项目,去年累计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突破1500万元。

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一是融资方面。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缺,迫切需求金融信贷支持。二是土地证办理方面。由于部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未到位、相关手续不完备等原因,仍有企业无法在短期内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客观上给企业融资带来很大困难。三是用工问题。熟练工人、技工人员短缺,尤其是一线技工短缺、人员流动过快,给企业以及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必须通过加强产业技能人员培训,改善园区、企业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逐步予以缓解。

2、体系建设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基本上是各部门独自为政,造成服务不均衡,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有的单位工作比较扎实,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有的单位采取应付手段,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上。

3、服务体系建设特色不明显。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力度不够,服务手段比较单一,管理粗放,很多服务不到位,服务的质量和实效亟待提升。当前,企业遭遇发展困难较多,因此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推出创新举措,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

三、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服务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当前,正是加快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推动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在服务上要坚持“快”字当头,做到申报项目快审批、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快投产。对新上项目,相关部门要完善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对选址、用地、准入、拆迁、环评等各环节的工作,即时受理、审查、报批和限时办结。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为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提供项目支撑。一方面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推动项目有效实施。明确专人牵头负责,协调矛盾,跟踪服务,力争促进一批项目快速建设;另一方面,狠抓要素保障,推进项目顺利达产达效。保证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破解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制约是关键。土地方面,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形式,切实破解项目用地瓶颈。资金方面,依托项目资源,打造融资平台,运用资产置换、经营权转让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开发资源、集聚资金、盘活存量、扩大总量的目的和效果。用工方面,创新培训模式,加大与仪征技师学院等职业学校的合作,通过委托代培的方式,培养各类高级技工人才,同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2、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国家、省、市及仪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落实好这些政策,就是要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政务服务,把弱的扶活,把小的扶稳,把好的扶优。一要从简化办事程序、清理各种规费、保障要素供应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费、融资、社保等成本,扎实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广泛开展商标、品牌、专利、知识产权教育和维权,打造最低成本、诚信公平的商务环境。二要加大政府专项基金、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创牌奖励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政府对中小企业参展支持力度,营造优异的企业发展环境。三要巩固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三项清理”工作成果,在收费标准上要明确按下限收取;要认真治理涉及企业的不合理收费、罚款等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企业及周边社会治安环境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行为,构建企业发展环境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

3、打造新型服务平台,推进企业加速转型。

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政策激励是外因,企业素质是内因。有关部门应从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探索建立新型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打牢发展的坚实基础。一要加大服务平台内涵创新,帮助企业“强筋骨”,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练内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帮助企业“抓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引进技术设备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下决心引进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实现生产方式、管理体系升级换代,大幅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为新一轮增长做好充分准备。二要加快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引进运用,提升服务平台运作能力。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围绕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开展信息化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以政策、技术、市场、人才信息为重点,建立健全开放、便捷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现有企业信息网络的改造和升级,提高网络的技术水平,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加大信息容量,使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整合政府各类网络资源,共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人大常委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通讯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

——**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篇章,并规划了十四项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将其纳入了规划的重点工作。在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如何作为?且看**县人大常委会的探索与实践。

**县辖**个乡镇2个办事处,农业人口**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县。近年,虽然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产业结构不优,特色不明,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07年3月,**县第**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伊始,就明确了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要做好助推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怎样因地制宜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是摆在该县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县人大常委会一班人集思广义,认真研究,围绕县委中心工 作,将新农村建设纳入了当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截止目前,人大常委会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视察等活动,已使该县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并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同。

介入: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

2007年初,中共**县委就提出了项目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县人大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提出了要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要求,为推进重点工作作出贡献;要进一步创新人大工作,拓宽工作领域,创新监督方式;要适应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履职实效。要求一提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领导首先带头下基层搞调研,先后对该县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康居示范点建设等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县人大的主动介入,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了该县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和积极稳妥,把握重点、突出要点,找准切入点,统筹推动的基本工作经验。

建言:为新农村建设助力

县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调研课题,写出了较为详实的调查报告,为县委、政府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新农村建设“133”工程的意见》,明确了选取1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进行整乡推进,选择3个村作为市级示 范村、选择30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以此带动和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特别是重点村工作成效明显,其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在重点村的推动下,全县农村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进步,村容村貌有了新的变化,农民增收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共计新培育市、县级龙头企业13家,组建专业合作组织24个,带动3万户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养蜂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合作组织,会员遍及14个省市,达6500户,新培训农村劳动力503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7.3亿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劳务开发先进集体”称号。

监督: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纳入到**县“十一五“规划和县政府的工作重点。为了使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按照规划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县人大常委会将新农村建设纳入了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的内容,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10多个乡镇对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在调研中,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组人员与相关乡镇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分别听取了部分重点推进乡村群众的意见。在其后召开的县人大常委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 结合此次调研,认为**县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农民群众得实惠,党和政府得民心,“三农”事业得发展的成效。但其间也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农民参与主动性不足、依赖思想较重,多数乡村缺乏产业支撑,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等,对此,组成人员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向广大群众讲清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和作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提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等建议和意见。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后不久,县人民政府便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再次动员,并针对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实施方案作了一系列改进。一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努力提高群众参与热情;二是优化产业配置,壮大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培育引进农头企业,提高农业基础实力;三是研究出台农村宅基地审批、金融投入及农业资金统筹使用方面的办法政策,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通过采取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监督形式,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政府贯彻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政策情况进行审议检查、提出问题、促进整改,较好地保障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带头作用 **县各级代表中,有这样一批代表,他们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县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代表工作,采取措施加强代表工作:一是及时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制度,通过定期走访和联系代表,解决了代表反映的一些突出的问题;二是坚持和完善县人大常委会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扩大代表知情知政的权利并解决代表反映的实际问题;三是做好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和闭会期间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提高实际问题解决率;四是改进代表视察形式,注重代表视察效果,积极组织开展代表视察、调查活动。通过这些措施,为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增强代表活动实效,充分发挥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视察:督查新农村建设

去年以来,**县人大积极组织市、县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和农民群众反映突出的一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视察活动,先后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水利设施保护及维修、农村五保家园建设等专题视察和检查。组成人员和代表们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视察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意见。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听取和采纳了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各级代表的意见,制定其相应的整 改措施和方案,抓落实,抓创新,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务实;分步实施计划和项目建设落实机制具体扎实;工作亮点突出,对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了借鉴示范和指导意义。

信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人大信访工作是沟通人大与广大农民的重要渠道,**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信访工作,认真贯彻全国、重庆市人大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的重要窗口,作为监督“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重要渠道,认真对待每一个个案,认真解决农民反映的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对策,从源头上、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类似情况发生。近年来,常委会加大对涉农信访问题的处理力度,妥善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点面联动的良好势头,2007年,全县实现了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4%、12.5 %和20 %。共计硬化公路152公里,新建人行便道289公里,改造农房 607处,新建维修水利设施686处,建设沼气池1046口,整治农村环境1116户,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一个靓丽和谐的新农村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四篇:建立和完善邮政金融客户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邮政金融客户服务体系,是邮政金融为适应现代金融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与发展比较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收集客户信息,并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创新服务,设计出个性化、高附加值、系统化的金融产 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已成为邮政金融服务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客户关系管理(CRM)在邮政金融领域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对于邮政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现状分析

邮政储蓄业务自开办以来,储汇部门依托邮政点多面广的优势,不断加强业务创新,丰富产品功能,拓展业务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营销活动,实现了储蓄业务的全面快速发展。邮政储蓄不仅成为面向社会公众主要的个人金融服务产品和晶牌,对邮政各项业务的发 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而且也逐渐成为国内金融业务发展中一支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邮政金融中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随着业务发展的逐步深入以及市场环境、竞争格局的变化而愈加突出和尖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加快更新和应用,以储蓄为产品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除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外,国内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崛起,业务功能相对较弱的邮政储蓄、汇兑已受到严峻挑战,市场发展空间紧缩,规模扩张和业务发展速度明显 减缓。特别是一些银行网点的通兑联网范围不断扩大,而手续费率更为优惠,更直接造成了邮政储蓄、汇兑客户的流失。

2.邮政储蓄卡发展缓慢,产品结构失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影响到储蓄卡的良性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邮政金融基本客户和存款资金来源的稳定和收益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邮政储蓄卡虽然是国内较早发行的卡种,但由于经营机制尚未理顺、系统建设严重滞后、人员配备明显不足等问题,储蓄卡发展并不如预期的那样乐观,特别是基层城镇还有待开发。

3.对金融业务发展规律缺乏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营销工作的针对性不强,营销手段和新产品开发创新不足,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影响了邮政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仍以邮政储蓄卡业务为例,多数发卡部门仅仅将卡作为揽存增存的手段,重发卡、轻使用,重存款、轻消费,对“整合营销”这一先进营销理念的内涵理解不足,营销工作针对性不强,与特约商户等重点客户的沟通、协作较少,得不到商户的有力支持和配合,持卡人难以用于消费;营销手段和新产品开发创新不足,不善于利用联名卡、认同卡等方式切割市场,更缺乏对新产品、新功能的深人研究和尝试,不仅影响了邮政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制约了业务质量的逐步提高。

此外,邮政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考核体系有待完善,邮政金融专业化管理薄弱;客户服务体系严重缺乏,对客户信息的发掘、利用程度较低,服务针对性不强,服务品质亟待提升;储蓄卡专业人员缺乏,特别是精通业务运作、了 解业务系统构架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也是困扰邮政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邮政金融客户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客户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

按照国际权威的一般定义,所谓“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富有意义的交流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得、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的。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C——服务渠道管理,即进行市场营销的综合性、互动性的服务 渠道管理;R———关系营造,建立在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基础上的真正的客户关系;M——对企业的一体化管理,即前台操作与后台操作的一体化。

在Intemet和数据库等技术广为应用的今天,客户关系管理被赋予了更科学、丰富的含义。客户服务体系是建立在现代客户关系管理基础上的工作体系,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 是企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的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是企业以客户为重心,通过再造企业组织体系和优化业务流程,展开系统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效率和利润收益的工作实 践;也是企业为实现电子化、自动化运营目标,所创造和使用的软硬件技术及集成的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事实上,客户服务体系既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更是一种基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 域,目标是一方面通过提供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降低营运成本。

利用CRM系统,搜集、追踪和分析每一客户的信息,从而能够对个别用户的需求做出反应,最终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渠道,向特定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客户服务体系的应用要求邮政金融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即邮政储蓄、汇兑关注的焦点从内部运作转移到客户关系上来。借助于CRM系统,建立与客户之间的“学习关系”,即从与客户的接触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2.邮政金融客户服务体系的组织构建

邮政金融业务是现代邮政服务中一个独特的领域,不同于传统的邮政储蓄和汇兑,日常工作涉及市场营销、商户合作、客户服务以及网络管理等多项环节,需要建立一套完全有别于邮政其他业务的独立运作体系,并配备专业化人员进行服务和技术的支持、管理。

当前,首先要加快组织机构的改革,在省、市级邮政金融管理部门,针对金融业务的特点,成立相应的专业业务部门,集中精力加强金融业务的集约化管理和对基层局、所的专业指导;同时在省、地市局设立营销客户中心、储蓄卡管理、信息技术中心等专司金融业务 经营管理的职能部门。

其次是进一步整合内部职能分工,根据业务特点,在基层部门内分别指定人员负责新产品/项目开发、营销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和综合统计等项工作,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在一些人员素质较高、管理规范的局所抽调专业和储蓄外勤人员组成“个人理财中心”,开展 理财咨询的个人服务,同时承担辖区内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使邮政金融的各项服务形成上下呼应、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完善业务的考核体系,改变目前仅考核存款余额的单一考核制度,将储蓄存款、特约商户开拓、客户群体的挖掘、新产品/功能推广以及储蓄卡均存款、剔除空卡和睡眠储蓄折后有效客户量等指标纳入员工、局所考核范畴,实行绩效挂钩;推行专业客户 经理制,为从业人员提供各类业务培训和岗位轮换机会,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有利于邮政金融业务整体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3.邮政金融客户服务体系的功能挖掘

CRM系统提供了一个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方式获得客户信息的途径,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战略和方法。邮政金融客户服务体系,是在CRM系统支持的条件下,由业务处理、客户联系和客户关系分析中心三部分组成,以此形成完整的运作体系。业务处理部分是邮政金融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包括柜面业务系统、储蓄卡系统、POS机系统和ATM机系统等;客户联系部分由客户营销、呼叫中心和网上银行组成;客户关系分析中心则以CRM中心数据库为核心,通过数据集成系统与业务处理、客户营销相连接,同时为邮政金融管理层和分析人员提供客户分析数据。

客户服务体系的有效运作可以帮助邮政金融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利用客户关系资源扩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渠道,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邮政金融的盈利能力,使邮政金融在空前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为邮政金融未来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它能够很好地促进邮政

金融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协调客户服务资源,为客户做出最及时的反应。在CRM系统的支持下,所有的客户服务都将贯穿客户的终生,通过对客户关系的管理、服务和挖

掘,不仅有助于现有产品的销售,而且还能够根据客户特定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从而赢得客户的“忠诚”,有效地推进业务规模的持续 扩张。

构建完善的邮政金融客户服务体系,涉及邮政金融从产品、机构、业务处理流程到客户分析和市场划分以及服务渠道整合优化的方方面面,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仅仅着眼于眼前的业务项目、短期效果,采用不健全的体系结构,必将对业务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邮政金融应该将实施客户服务体系计划纳入3-5年的远景规划中,并制定分阶段实现目 标。在制定宏观发展战略的同时,应从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客户服务环节或领域人手,稳步推进,有序搭建,最后实现全面整合。

第五篇:优化金融环境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优化金融环境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保障。只有金融产业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才能共同推进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历史经验和实践表明,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实体经济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是金融良性健康运行的内在需求,也是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体经济不仅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我国超过95%的实体经济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正是当前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优化金融环境,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有助于吸纳就业、科技创新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广大中小企业,从而引导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实体经济,推进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面临的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有所加大,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自身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诸多因素导致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复杂而又严峻。在新情况和新形势下,加强金融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效率,而且可以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需要。金融改革与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离不开金融环境的安全稳定。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要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优化金融环境,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不断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实现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共同繁荣。要健全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机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确保主要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和泛滥,从而有效防范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金融基础建设,为实体经济提供便捷服务。金融基础建设是金融正常运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重要保障。金融基础建设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会计标准、征信体系、公司治理、反洗钱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环境的主体,其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齐全、金融资源配置和流动是否高效有序、组织体系是否完备等直接决定金融环境的未来走向,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服务效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的经验,积极建设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金融管理总部,进一步完善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的管理和调控,重点发展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外资银行等区域金融管理总部的建设,并为各类金融总部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培育和引进商品、股权等金融要素市场;完善保险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着力建设一批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金融、投融资行业协会的自我完善;建立良好的行业信用体系和及时准确发布行业信息。

第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社会环境。信用环境对金融安全稳定和金融运行效率、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以及资金流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环境是金融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成为信用高地,才能吸引各类资金的进入,在全社会形成诚实信用的良好氛围。应不断深化以区域信用、社区信用、农村信用以及企业信用为主题的信用工程建设;重点做好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和推进营销创新,积极提升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层次和水平,逐渐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管理和营销机制,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提升金融效率,加强信贷资产自由流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内的流动速率较为缓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扩大信贷投放,改变长期偏低的贷存比长期偏低现状,是改善金融环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出台相关办法,有效激发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的积极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放宽准入条件,支持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积极推进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缩短授信审批和办理贷款时间,提升金融服务层次和水平。

第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金融法治保障体系。针对当前经济金融活动中存在的恶意拖欠贷款、非法集资以及逃废银行债务等违规或违法行为,尽快研究和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金融法治保障体系,以确保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如,出台相关金融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法律职责,保护金融合法权益以及规范金融行为,加大对金融违规犯罪的打击力度等。

第五,加强金融监管,密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极为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加强金融监管,密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信贷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依据信贷资产行业、区域分布现状,积极进行信贷资源配置与优化,优先支持“三农”经济、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消费,同时做好贷款的投量、投速等的有机管理和控制。深入调查和研究,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资产流动性。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对贷款实行全程精细化管理,确保放款和收款自如。另外,重点监管和规范民间借贷资本的规模、流向、借贷操作方式等,从而有效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应对未来金融领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现代金融系统,着力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推进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下载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地方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地方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正缓慢复苏,但复苏动力不强,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

    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合集)

    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正缓慢复苏,但复苏动力不强,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和完善金融监督体制等......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和完善金融监督体制等提......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和完善金融监督体制等提......

    中行:完善金融服务 支持经济发展 [合集五篇]

    ##中行是中国银行在##地区设立的二级分行,目前的融资方式包括:本外币流动资金贷款、固定项目贷款、各类贸易融资业务、贴现、商业汇票承兑业务等。2005年,中行将继续以支持地方......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助推三农经济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助推三农经济发展 ----------兴国县创新金融支农方式纪实 自2008年人总行、银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出台以来,全国自上而......

    创新金融服务举措 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举措 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日期:2015-01-24 作者:王建生 2014年,人行东台市支行和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强化和创新各项服务举措,实现存贷总量创超历史、贷款增量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