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启迪(5篇)

时间:2019-05-12 01:1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启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启迪》。

第一篇:《论语》启迪

《论语》启迪

说到儒家文化,不能不提《论语》。《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并非一人所记,全书共20篇,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也涉及了当时与孔子有过往来的人的语言行事。《论语》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著作史也是中同传统思想文化重要的典籍之一。任何一个想要了解、研究中国文化传统的人.都不能逾越这部著作,甚至一个要了解周围人的人,也不能越过这部著作。孔子的思想通过这本书,渗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人的生命底蕴,构成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一、学习、思考、实践相统一

《论语》中强调要把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结合起来。其中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几句话把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关系阐释得非常清楚。

要学习,既要学习有区别又要学习相统一。不能排斥学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学习需要“时习之”,意思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习”是实践不是温习,“时”有经常的意思和及时的意思。第二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承接上句,说明实践学习包括向群众学习向朋友学习,也包括向远方来的朋友学习。而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也继续上文,说明学习做人做学问,不是为了别人知道。所以这三句话都是整体的意思,要学习,向实践

学习,学习做人做学问,要向别人学习,别人不知道更没有关系。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正道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绝大部分是在讲实践的学习,但这并不代表实践重要,而学习反而不重要了。第十一篇:“子路派子羔为费宰”,孔子说他没学问,子路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常生气。显然孔子没反对读书。不但要重视读书和实践,还要重视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者缺一皆为空。

唐朝的韩愈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思考。学习、思考、实践要紧密结合。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比较如何?”子贡答:“颜回听见一件事情能知道十件,我听见一件只能知道两件。”孔子说连我也比不上颜回。显然颜回的思维很独到。人不发挥思维能力就不成其为人。孔子的真正接班人是曾子。曾子并不聪明,但他“每日三省吾身”,通过实践来思考,把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结合起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习”是实践,三者结合起来才终有成就。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三省吾身,则自明而行无过也。

二、“度”与“礼”的统一

很多人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因为背负了沉重的文化包袱,但实际上中华民族文化中优秀的成分是占主流的。但是我们要正确对待中国文化,也要正确对待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中庸可以解释为“度”。

“度”指度量,凡事都要有度量,超过一定量就走向反面。老子也一样认为:“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

谁厉害,孔子觉得子张太过,子夏不及,且“过犹不及”。过也不行,不及也不行。中国的传统文化要讲恰当,要讲适中。恰当适中的表现就是“礼”,礼就是规范。不达到规范不行,超过规范也不行。

第十二篇里颜渊问孔子何谓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正确对待自己,复礼是规范,社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能调节人际关系的。按照规章制度实行的话,人际关系很和谐,不到或超过这个限度则走向反面。孔子又说,一个人过分恭敬,不拿礼法来规范他是没用的,一个人非常谨慎没有礼法规范他,容易变得畏缩;一个人非常勇敢没有礼法的规范就可能作乱,一个人非常直没有礼法规范会刻薄。所以要用礼来规范但不要过头。礼是在道德上的一个度量的标准。事情都有个度量,不能超过这个度。

第二十篇里面“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进一步讲“中庸”这个中国了不起的学问,不了解的人把中庸批评得一塌糊涂。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求长进,没有勇气。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列宁说:“真理过头一步就成了谬误。”中国也有四句古话:人性危危,道性危危,惟精微义,永志决中。是说人性里面有些很危险的因素,生理上面是很微妙的,要专门研究事情最精华最核心的东西,把握其中的“度”。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要懂得中、懂得适度。孔子不单讲中、适度,还讲权。权不是权力,权是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孔子在《论语》里讲无可无不可,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处理。所以要执中,又要根据形势不同来执中,非常辩证。

中国的优秀传统里面包括着很多深刻的哲理。中、适度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面是了不起的东西。

三、自己学习《论语》的心得与教学统一

《论语》教我们如何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复习知识时,就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这样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空想而不肯读书学习,就有危害,疑惑仍然解决不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习上要谦虚,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明智的表现。千万别不懂装懂,弄虚作假,抄袭作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知识并经常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学而不厌”,努力地学习而不感到疲倦,不觉得满足。如果每天都能愉快地学习,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在学习上,应该拜他人为师,学习人家的长处,不懂就问,不要怕丢了自己的面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多思考问题。人的一生都要好好学习并多思考,不断朝着远大的目标奋斗。

《论语》教我们如何交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结交朋友要说话算数,守诚信。“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用文章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真正的朋友志同道合,可以互相促进。“巧占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满睑伪善的人,仁德是小够的。这种人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是另一套。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实的人交朋友,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虚情假意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都是有害的。青少年要慎重交友,交有益于自己成长的朋友。

《论语》教我们经常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平?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论语》教我们守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事业成功的源泉。“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以说得到而做不到为耻辱。做人要言行一致。

总之,《论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能潜心研读,一定受益匪浅。

2011-4-7

第二篇:_论语_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_论语_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分类号 LTDC 编号

单恻筑人塔 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人姓名 申请专业学位类别 户、:二教.育硕舌 申请学位专业方向 指导一教一师姓名: 刘兴林 别教授 卜、卜之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TheAnaleetsofConufcius”gentlemanly PersonalityinsPirationofrmoderneducation AThessi Submitetdni尸artialofhteRequiermenst 凡rthe万.EDeg孑℃einC,llineesTeaching By LiBumin PostgraduateProgram CollegeofLiterature 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yt SuPervisor:LiuXinglin AcademieTitle:AssociateProefssor5ignature APProved Novembe几2006纂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书胜日期:知醉、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作者签、: 淋红日期:耐年溯龟日导师签名日期:决夕降汝白刀又共万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ACL工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令,尸郭文提交后滞后:作者签名:理歼岁厚术、口半年;口一年;口二年发布。导师签名:夕》

日期:洲件);月兮日日期:乡。吓年/碑月抢 今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5THESIS唾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人格”的阐述,并结合我国当前教育 现状特别是道德教育缺失的现象,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作为孔子思想和儒家学 说的经典—《论语》,记录了孔子对儒家“君子人格”的诸多论述。“君子人格”这一道德内涵的界定,对我们当前教育特别是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有着重大的启迪

作用。通过分析当今青少年在道德知、情、义三方面的缺憾,在西方大众文化中接 受的不良影响以及在网络中受到的不良影响,总结出:当代青少年的人格不够健全。从而寻找孔子的君子人格与当今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切合之处。同时在新世纪教育改 革的大背景下,研究孔子思想也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关键词:论语孔子君子人格现代教育启迪@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Abstract ThisPPaeranalyzeshte”Anaieets”ofConufeiusonthe”gentlemna,5Personaliyt,exPositionChina,5currentstatusnadsPeeialedueation15hteedueationdeficit,inorderto getsomeinsPiration.AsthedoetrineofConufeiusnadConufcinaclassics一Analeetsof Conufcius”,thereeordofConufeiusConufeinaism,gentlemen,sPersonaliyt,”themany exPositions.”Gentlemen,5Personaliyt,”htemoraleonnotationsofthedefinition,Our sPecialedueationstudentstoasoundmoraledueation15amajorinsPiration.Inthe eontextofedueationalreofmrintheneweentuyr,thestudyofConufeiusthoughteould ProvideimPortantlessonsandinsPiration.Keywords:AnalectsConufcius modemeducational GentlemenPersonaliyt enlightemnent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目录

内容摘要,·、,·,、·。、····,、,···,·-,·····,··‘·,····,-···,,···-,·····-,···‘·、-·······-·····,,···,······一I Abstract···--·······,·」‘···········!··,·,···‘················,···,·····,·‘4····,··········4····,···················一n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缺失,·,·····,,·····,、······,······················,···4···、·········„„,„、.„,.„„1

一、道德中知、情、意的缺憾·····,,······,····,·····,·····················,···‘··,··········一1

二、西方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一4

三、网络中的不良影响·····、·······、·,·············】···············、················,······、,····.··.....„„4 第二章《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分析‘······-·、·····‘·····1‘······················。·······、···“„„6

一、君子的界定‘·····‘······,······、,1···,······················,···1····,·二·4··,·········、·····,··············„„6

二、君子人格的界定··········,·。···、·····,··‘·,······,··‘··,·······,·,·,·········..··一,..„7 1.内在思想的界定··,··、····1·····1·····--···,·······‘······-···,··-·,··,·....·.-..„‘..„7.2君子理想人格的规范,···4····,··············,·····················,······,···········4··.„„、„8

三、如何塑造君子人格·1··‘、,······,·····、,·····、,······、,·······,·····、,······、·······、······,·····,,··„9 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4··········································】·„„9 2.言行一致的诚信品德················,······、···················,·············,·········,·.一n 3.文质统一的谦逊风度·····,···········‘1··········,·········‘··········....„„,.‘.,„n 4.要有高度的家庭和国家责任感····,·」············、····,··、······4···········,··‘······„„12 5.主体修养 ·,······,,····、,····,···-,-,····,、·4···,、·····,······-、······,·········,、·· 一14 第三章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 一17

一、对教师而言,要树立崇高形象·························、·,·····,·······、,·····、·,······,·······,··„17 1.正修齐治平的崇高使命感····,、······,·。··、·,·····,····,····、,····、-,···一····一17 2.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师德·····、······,、························4····,··············„„18 3.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硬技能····、,······、···············、········、······················、······„„20

二、对学生而言,要塑造健全人格·,‘···,··········‘·····。······,、·····1······“·······4·,·„22.1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4·二·4···,·········,....„„,„22 2.探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途径,······‘··、·‘·····,·····、,·····,······,·····一22 3.树立学生本位的观念···········一·······,····、····‘·····,····,1·,···。······-····,„„24 4.营造“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4····,,······,·······,················,·····~····一25 参考文献。····,、····、,···,·,···········,·····、········,·······4···、,·····、·····,·,·····、··,···········,·,···4·,·„27篡硕士学崔论文MASTER,5THESIS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缺失

孔子思想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虽然说不同时期的儒学者对孔子的思想有 不同的阐释。但孔子努力使自己成为“行”者、“忠”者、“信”者的成人思想可以 作为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之人格目标的一种解释。孔子修己安人的主张是中国 人修身养性,立足社会的基本模式。但是21世纪的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社会大环境中,青少年的思想领域、思维模式发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

一、道德中知、情、意的缺憾

以孔子的成人思想来观照现代青少年的道德状况,用现代心理学的人格层次理 论来解释,21世纪的青少年道德存在以下几种缺憾: 首先是知的缺憾,即人生观的偏差,人生信念的脆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 念是人对于生活上所遵循的原则和理想深刻而有根据的信仰”,①具有坚定的积极向 上信念的人,是力求达到目的、坚定热爱生活的人,这种人有能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和自己的事业,为了完成应尽的义务不惜牺牲一切。

现代主义的弊端之一正是表现在其对人类追求物欲满足不加以节制,而一味地 撩拨和刺激这一点上,这种弊端在当前转型与过渡时期的社会中尤为突出。传统价 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仍然在继续。这种冲突以及现代主义的诸多弊端首先是对 成年人的影响,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日愈加剧的心理危机和精神焦虑。由于“现 代主义建立在工具理性文化之上是根源于工具理性主义及其价值体系之中的,实用 的功利和效益是其最根本的原则,现实的兑现与实证也是其根本的追求,正是这样,导致了人类的精神领域中清感因素被大大排斥、压抑和弱化了。”②而这些非理性的 因素,对人类来一说是更为重要的和根本的。以往在传统社会中人类那种注重情感交 流、心灵沟通,注重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在当今社会正在逐渐被 实用性的、工具效用性的、彼此算计利害得失的人际交往氛围所取代。当今人们的 交往已逐渐转化为互利互惠、有无功效有无实惠的原则来进行,维系人与人之间的 大多是一种利益、效用和利害因素,人们之间的感情日趋淡薄。成年人的精神状态,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②德·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通过社会、文化、家庭等途径影响青少年。青少年的人生观并没定型,成年人的精 神失落,空虚不安,甚至消极厌世投射到青少年的心灵就软化了他们对社会的认同 感,模糊了对未来前景的信心,冲击他们积极乐观、和谐充实的心态,取而代之的 是急功近利以及个人中心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世精神的扩张必然导致人 生信念的失落。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多没有信念或者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念,即使 认为自己有信念者也很难说清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关系。可见,青少年 学生对信念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对信念的巨大作用是没有体会的。其次是道德情感的淡漠,即道德责任心与道德使命感的缺乏。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

论、行为、承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由于特定的社 会环境和教育体制,养成了青少年从小到大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以 后干什 一

么,往往只有一些美好和模糊的憧憬而己,他们很难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将

来,审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再加上独生子女比例之大和“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溺爱,我们的青少年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久而久之就淡化了 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意识的膨胀。具体体现在以 下几点: 个人理想强而社会理想弱青少年大都憧憬自己成年后功成名就、出人头地。

关注自身的发展和现时的利益,渴望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创造物质条件优越、社会地 位显赫的生活。他们认为社会理想既大且空,甚至模糊不清。他们关注社会也只是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并不考虑国家的前途和发展。他们习惯从自我的独立个 体出发进行比较和判断。他们习惯在事实面前接受真理,在事实面前看待问题,习惯接受经过了自己亲身体验的认知过程,善于横向比较不善于纵向比较,善于微观 比较不善于宏观比较,所以很难形成社会整体责任感。

重现实轻理想市场经济所遵循的是价值规律,逐利是根本原则。市场经济的

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青少年的物质竞争意识很强,一心一意要发奋进 取,谋取最大的物质利益。这种以物质利益为重的价值取向引导着青少年从注重知 识的价值到更多的注重金钱的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的杠杆作用日益增 大,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逐渐增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从经济 利益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设计自我发展的道路,经济利益突显出来,理想弱化。在孜孜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越来越强烈地感到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感只 是与自己相距遥远的外在的东西。

社会对青少年的期待实质上是对人才的期望对祖国未来的期望,所以说青少年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肩上担负着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神圣使命。但是当今青少年的使命感可能衰落 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人从羞于言钱、视金钱如粪土到市场经济的追名逐利,人 们传统的价值观经历了一次彻底的颠覆,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社 会定位。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中,“以天下为已任”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核 心,这实质上是一份个体对“天下”的使命感。但是,在新的环境中也是感同身受 的,他们似乎是被迫地失去了远大理想和使命感,一切以实用为原则。在学习过程 中,对实际效用的追求压倒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怀。学习是 为了就业,就业是为了经济地位,对身外的人和物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政治热 情低,社会参与意识不强,缺乏正义感和同清心,虽然愤世嫉俗,但是知行背离,道德虚无感代替了社会责任感,无法如前辈人那样站在历史的高度培养自己不受经 济利益束缚的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批判的精神,缺失了对国家、社会和人类 的关怀,几乎消失了对社会终极目标的使命感。

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异化。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

根本看法和态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21世纪是 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类生活,关注人的生命,已成为人们 探索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体现。21世纪的青少年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较 为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 命意义的困惑及学习工作的压力,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他们价值观的 异化体现在: 行为与认识的脱节他们是一个身心尚未成熟的正在成长中的群体,他们想摆

脱依赖,放弃权威,追求独立人格,但缺乏辨证思维能力和实际的独立能力,在理 论与现实的冲突中,他们的思想活跃但混乱,既有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又显 得理想模糊。一方面对“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高尚的人生观比较淡漠,认为 是脱离现实的“假大空”,另一方面又对崇尚自我完全抛弃社会国家利益的私利主 义嗤之以鼻。但在现实的践行中,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不知不觉地顺应并且认同 了较低的社会道德行为模式。以致当今的青少年对于人生价值问题,在认识与实践、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折衷主义人生价值体系。人生理想失去平衡市场经济给青少年的人生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资本

主宰一切,金钱高于一切的观念渗透到社会和精神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人生价值观 向金钱和个人倾斜,金钱同人的地位等同起来。这些都使他们本来已不明朗的人生 理想在意识领域变得更渺小。相当多的青少年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取决于个人的

学识、才能、机遇甚至是人际关系,而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宁愿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把人生的祛码都置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上,而不情愿在高尚的人生理想上增加 重量,或者说他们的人生理想的天平被物质利益的重量压垮了。

二、西方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影响 来自西方大众文化的影响对青少年也是一种冲击。西方大众文化也可以说是一 种快餐文化。以好莱坞、麦当劳、可口可乐、流行音乐、流行舞蹈为特征的西方大 众文化对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青少年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这种西方文化的渗透是 整个西方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青少年。同时,青少年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弱。西方的工具理性取代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教义。文明的发展冲破了禁欲主义的藩篱,却走向了另一端的放纵,严肃和理性受到了巨 大的冲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沉浸在感官文化之中,大量的非主流文化充斥在社会 的角落,本能欲望的泛化导致当代人性走向缺失和虚无。人们的道德意志在一定程 度上被摧毁,实用成为第一原则,精神的力量被削弱,人们的精神状态中,精神领.域的活动不是从信仰出发,而是从达到目的的途径出发。“上帝死了”,“无家可归 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锋派”作家就展示过这样一批充满了困惑感、无聊感、厌倦感的“现代青年”,他们误认为维护个人尊严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取财 富,以便使自己的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东西方的进一步融合,西风东渐,西方人心灵的孤寂,精神的失落也影响了在传统道德熏染下的中国青少 年在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失落。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中,技术成规,单纯的手工技巧、形式,准确的方法等取代了艺术、哲学等精神品的地位。“时代的技术性、工具性、机器性日益明显。当代人性逐渐被外物所奴役、被技术所异化。”①青少年在这种冲 击下,自然把实用与快乐作为生活的第一准则,精神的装束越来越单薄,在欲望的 支配下也陷入了苦闷、疏离、孤独、浮躁,难以建构一种稳定的人格。人生观、价 值观和理想思维模式较前辈人普遍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被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所替代,追名逐利成为很多青少年的人生理想,人与 人之间关系逐渐冷漠、隔阂。

三、网络中的不良影响

网络正成为青少年的又一个世界。中国青少年对网络的沉迷几近畸形,是别国 门)德·鲁道大·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缪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所没有的奇怪现象,甚至如何让中国的青少年摆脱网络中的不良影响己成为中国人 研究的热门课题。这种畸形源于中国青少年沉重的现实压力,或者可以归于应试教 育的结果。父母的殷切期望、老师的权威式的要求,社会瞬息万变的评价标准,令 这些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中国的孩子们在现实的蠕行中气喘吁吁。对 于在现实中无法发展自己个性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无疑是一个精神宣泄的寓所,一 个精神流亡的圣地。特别是那些在现实中老师不重视,家长不贴心,学习也不好的 学生,在现实中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的不安的精神在网络中找到归宿。网络的新颖、互动、开放、平等、虚拟、高速、无限等特征正好迎合了青少年自我 表现的需要、个性张扬的需要,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自主意识、创造欲望,甚至 破坏、捣毁、报复的欲望。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对传统的道德规范提出了 挑战。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认识还处于膺懂阶 段,在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往往会产生道德失范的行为,还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的弱化和社会责任感的下降。网络信息泛滥可能导致青少

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网络的无序、混乱可能带来青少年精神的虚无感。⑨硕士学位论文加【ASTER,5THESIS 第二章《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分析

一、君子的界定

何谓“君子”呢?从历史的进程上来看,“君子”的称谓,西周时就已经普遍 流行。而考之历史,最初的“君子”一词并不是作为一种人格称谓来使用的,而主 要是作为具有一定身份的贵族或是有地位的人的通称。由《诗经》的记述,可以确 知:“当时的君子都系指贵族而言并非是指后来的所谓品德高尚者。”。它是等级身份 的泛称,其实也就是指贵族统治者。如《诗经·小雅·大东》中说:“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孔颖达于此条《正义》说:“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君子 则引其道,小人则供其役。”他们“君子”的地位高贵,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称 其为君子,常含有对其身份教养、仪表的赞美之意。由此可知,“君子”在最初是 不具有“道德”的内涵的,仅只是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称谓,是贵族在位者的专 称。下层庶民纵有道德也不配称为君子,因为他们另有小人的专名。但是,随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氏族贵族特权的衰落,“君子”专指当权贵族的情况逐渐改变,有时一也用来称呼亲爱的人或受尊敬的人,如妻称夫为“君子”,但保留了美称的语 义特征。孔子利用君子一称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地位而赋予了“君子”以道德特征。“君子”逐渐从专指身份地位的概念到取得道德品质的内涵应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 程。

这个过程大概在孔子以前就早已开始了,但却是完成在孔子的手里。孔子是赋 予“君子”以道德内涵的第一人。在孔子那里,君子虽然还具有指称等级身份的意 义,但主要是指居家处国和社会交往中表现出高尚品德的人,并基本上己被赋予了 人格分层的内涵,赋予其“德”的新义,寄托人格的理想,并作为一个“道德之称” 的类概念来运用。这种人实际上是孔子的仁论在实践中的载体,是仁的人格化。如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君 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论 语·八情》)以及“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论语·子路》),“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等等。这里的这些“君子”显然是被赋予了一种品格样态而不仅 仅是单指权位或身份。在论语中出现的一百零七次的“君子”仅仅有十二处是专指 几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转引自刘堂周著,《前儒家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

170页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等级地位的,其他都被赋予了一定的道德内涵,是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而提出来的。从那个时候起,君子就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人格分层而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了。“孔子认为,君子是经过儒家文化的教育熏陶,并且在道德修养上下过体认工.夫的人,是一个既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又有着美好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他强 调君子在文化与品质两个方面均衡发展,以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①在孔子的心 目中,用仁义礼乐化成的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完美道德的高标准的人就是君子。所以,君子是孔子仁礼等等道德伦理原则的具体体现。他对弟子的一条重要教诲便是:“汝· 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论语雍也》)一二二未~下,【平诵,人升目门r,.,—、石寸-八怡口习子下正 1_内在思想的界定

人格的内容和类型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人格:有谦逊型的人格,有守节型的人格,也有虚伪型的 人格,奴才型的人格。而本文所要阐述的则是“君子人格”,它是孔子所倡导的 并为之孜孜索求的现实型的理想人格。应 一 该说,孔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有两类:即圣人和君子。然而前者要远远高

于后者,是理想人格的完美典范和人格的最高境界。圣人是生而知之的,是华夏 文明的创造者,是无需教化而自然成就的。而君子则不是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的,是一般人经过不断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孔子的弟子视其为“圣人”,但他自己并不 承认“: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孔子不仅自己不敢称圣人,即 使是被他颂扬成如天一般伟大的尧舜,他认为其也未必达到了圣人的境界。《论 语·雍也》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尧舜其犹病诸!”,尧舜尚且不能够完全称得上圣 人,那么,一般人自然是无法企及的了。因而,现实中并不存在圣人,“圣人,吾 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雍也》)。

那么,孔子为何要设定这么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圣人呢?这是为了强调理想

人格的日臻完善是无止境的,因而曾子说每天都须反省数次。显然,以圣人作为最 高的理想人格,将会使人们始终具有超越现实之自我的要求,从而促使人们在追求 理想人格的道路上永不懈怠。然而,面对这尽善尽美以及崇高无比的圣人,每个普 通人必定会产生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和总达不到重点的焦虑感,前者将使理想人格流 角任继愈主编,《孔子与儒家》,商务印书馆,1997年4月,第43页@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于无法模仿的抽象,后者则会使理想人格流于缥缈迷茫的空虚。

为了避免这样的弊病,孔子提出了在现实生活里能够“得而见”的君子人格,相对于圣人,君子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和常人一样的有着各种缺点和错误的,只是他勇于改正,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罢了。论语中下列的一记载就表 达了如上的意思:君子应“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子贡曰“:君子之过 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君子会 犯错误,这不仅使其显得平实,而且使普通人对砒砺自己的品格以使自己成为君子 充满了信洲白。君子人格的现实性,也使社会一般成员的人格有上升为君子人格的可 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君子的贵族气息。君子所代表的道德理想及知识含量,与他本人的社会地位和身分并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道德及知识的普遍性可以超越 其地位的特殊性。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受人敬仰的“君子”,拥有崇 高的、既可望又可即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2.君子理想人格的规范 那么,孔子为全社会提出的这种理想人格规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有着安民济众的伟大理想抱负。子路问怎样才叫做君子,“子曰:‘修己 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 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修己只是君子的最低要求,作为君 子,理应以安民济众为己任。孔子之所以称子产为君子,就是因为子产“其行己也 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不仅修己,而且 还能敬上养民,并使人们得到实惠,这才是君子的理想报负。(二>、具有宽阔的胸怀以及务实的品德。“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论

语·卫灵公》)“君子呐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 必可行 一

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己矣”(《论语·子路》)“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子贡曰:‘君子 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汕上者。”,(《论语·阳货》)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处事认真且不苟且,成人之美而不道人之过。在孔子看来,君子就应该如此。

<三>、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 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怀土”虽是农业文明时代人们 的基本心态,但较之“怀德”,就显得缺乏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由于南宫适表现出 对“尚力”的环疑和对尚德者的推重,思考的是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道德价值观念 的走向问题。所以孔子连连称赞他“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四入以礼和义作为行动的准则。“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 之比”(《论语·里仁》)“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君子敬而无失,与人 恭而有礼”(《论语·颜渊》),“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 语·雍也}))只要符合于义,就要认真践履,勇于推行,接人待物更要彬彬有礼。<五>、态度谦和但仪表威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 矣”!(((论语·泰伯》)孔子自己即是如此,“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他会见外宾时,进退有方;出使他国,不卑不亢;对待君王,毕 恭毕敬;对待同僚,谦逊平和;对待卑下者,亦谦让有礼,毫无傲慢之意。总之,人类社会有关人的一切美德,都可以在君子身上得到体现。这种德才兼备,并几乎 可以 一

说是十全十美的人伦楷模,就是孔子所提出的理想的人格规范—君子。

三、如何塑造君子人格 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①自强不息,是儒家的精神风貌,也是孔所要求 的君子品格的基本内涵之一。1.1“君子”作为一种人格,首先能充分认识到自我的社会价值

儒家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士大夫阶层所处的社会地位,影响和决定了儒家思 想的基本特征:重实践,重人事,重伦理,重教育,轻视经济,疏于对宇宙自然的 探索。其学说虽然历经更迭,仍以教育感化为中心,将知识、心理、伦理、政治结 合起来的政治学说,以“仁爱”为核心,以“礼”为准绳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伦 理哲学,即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成为绵延中华二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的一种特质。

儒家这种“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必然需要与之相契合的人格支撑。孟 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的说法,就已经显 示了一种欲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需要具备一种杰出人格的观念。其实,《大学》口 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构架,就已经暗含了“修身”是“治国、平天 下”的主体基础。反过来说,若欲“治国、平天下”则必要“修身”,实际上就是 《象传·乾卦》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要求一种伟大的人格做保证。孔子称拥有这种伟大人格的人为“君子”。孔子说:“德 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就是 在讲修身。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不远乎”(《论语·泰伯》)也明确地道出了这一点。可以说,孔子的学说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修己和治人,并且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两个 方面。治人是修己的目的,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但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孔子都是 以成就“君子”为其枢纽观念的;修己是为了成为“君子”,而治人则须要先成为 “君子”。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也可以称其为“君子之学”了。1.2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行动上的表现就是“好学”

要实现君子人格,就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学习,这是必不可少的。孔子一生积极倡导人生哲学的实现之道。没有学习,则不可能懂得为人的道理。人 是学而知之的,而不是生而知之的。他认为,要实行“仁道(君子之道)”,要做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的君子状态,首 先得使人懂得“仁道”。但是,如果没有实际的学习行动,则是不可能实现其理想

人格—君子人格的。他自己的修养历程,也就是从“志于学”开始的。按孔子的本意,是主张从一般知识学起,打好基础,然后逐步提高。他说:“下学而上达”(《论 语·宪问)))但孔子所谓学习的内容是广义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 也》),既包括一般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又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美好的言行等无形 的东西的培养。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朝闻道,夕死可 也”(《论语·里仁》)。学习与体验高明的修养之理是成为君子的必经之途,没有这 一阶段就不能真正体会到道德修养的内涵。

基于此,孔子曾深有感触地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凭空思索、凭空想象是得不出什么正确的结论的,即 便得出某些结论也是不能站住的、没有根基的东西,只有用心学习才能有所得。子曰:“由也,女闻六含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 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 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所谓“六盲‘六蔽”就是六种品德六种流蔽。“仁”、“知”、“信”、“直”、“勇”、“刚”都是君子的品格,.但如果不通过“好学”来把握它们的实质、尺度,那它们 就会产生弊端,走向反面。在孔子看来,不爱好学问,缺乏应有的知识,即便主观 上爱好仁德的人,也会发生“愚”、“荡”、“贼”、“绞”、“乱”等各种流蔽。只有爱

好仁德,同时也爱好学问的人,才能有完善的道德修养。没有用学习来辅助品德修⑥硕士学位论文卜IASTER,5THESIS 养的行为就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很容易走向反面。学习是首要的,是获取 知识和积极修养的主要方式,也是君子人格修养的必备法宝。孔子本人也是非常刻 苦学习的,其弟子评价他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尔。”(《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夕。(((论语·述而)))孔子他自 己也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孔子以自己 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达到道德完善的主要手 段,他因此也比一般人更加努力地学习,这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的主要原因之一。2.言行一致的诚信品德

言行一致是一种求实精神和恭敬的为人准则。要修养、成就真正的君子人格,仅做到志、学、思、改还是不够的,还不能真正达到君子的境界。也就是说,不仅 仅是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道德意识就可以了,还要把它们转化为行动,身体力行 带动他人,做一“躬行君子”。孔子说“君子钠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敏 于事而慎于启一。”(《论语·学而》)孔子把道德实践看作是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审评的

标准—也即是君子人格是否修成的检验标准。正是见于躬行的重要作用,孔子强调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又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 语·为政》)道德修养的最终落脚点即是“行”,以期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 最高境界。道德学问不仅仅是外在的知识,还必须要同自身的为人处世结合起来,要做到 一

言行一致,所以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 政》)在实践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此,才是真学 问,才是完成了道德修养的全过程,才真正成就了君子人格。子曰:“言必行,行 必果。”(《论语卫灵公》)作为有人格的人都应当如此,正所谓“力行近乎仁”按道 德规范实践的人接近于仁德,也是一种求实精神和恭敬的为人准则。3.文质统一的谦逊风度

孔子强调君子应是全面发展的人。君子不仅能坐而论道,而且也要因为具有实 际的知识与技能可以起而行动。那么君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论语·雍也》记载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所谓“文”,是指外在的文彩;所谓“质”,是指内在的品质以及内在的修 养。而相对于一个人来说,“质”就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境界、学识才干;“文”是指一个人的容貌仪表、言谈举止。这两个方面当然是辩证统一的,并有着

密切联系的。透过一个人的外在的仪表风度,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和学识;@硕士学位论文扮【ASTER,5THESIS 而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也往往会透过他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来,“形乎动静,布 乎四体”。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质与文是同一回事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卫国大夫棘成子与子贡讨论文质问题。棘成子说:“君子只要有质就 可以了,还要文做什么?”而子贡却指出,文和质都是很重要的,“文犹质也,质 犹文也“假如把虎豹和犬羊外表的文彩去掉,虎豹和犬羊看上去就差不多了。(《论 语·颜渊》)这里,棘成子认为君子只要有“质”就足可以了。完全否定了“文”的作用,显然是错误的,而子贡为了纠正棘成子的错误,认为“质”与“文”差不多就是一 回事,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他们俩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孔子的意思的。虎豹和犬 羊的区别,决不仅仅是由它们的皮毛决定的。毕竟,“质”还是比“文”重要一些 的。真正的君子,应当是文质并重的。孔子既反对质胜于文,也不赞成文胜于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而主张文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所以“君子”在本质上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以仁为内在精神和以礼为外在 规范的有机统一体。正如《孔子家语·五仪解》中所归纳的:“所谓君子者,言必 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 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 4.要有高度的家庭和国家责任感 4.1克己复礼的奉献精神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这句话里的“复”,并不是恢复 的意思。这个“复”与“履”通,实际是履行、实践的意思。“克己复礼为仁’夕,意 思是说:克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礼的要求,履行礼的义务,这才是真正的仁。也即是说:一个严以律己、处处遵守礼的规范—社会公德的人,就能实现仁。孔子说,具有仁德精神的礼,能限制以至克服一切损人利己之心和损

人利己之行,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以爱人为旗帜的仁的目的。仁,体现 着普遍人性的合理要求,但社会却并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一切要求。如果一个人在 社会上总是一切行动都任凭自我意志和内心冲动的驱使,而不去顾及社会公认的行

为规范—礼,那么,在他的身上是很难看得到君子人格的闪光点—仁德的。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己,通过“复礼”的行动来体现“仁”。只有这样,“仁”

才会在他的身上得到发展,进而成为他的自觉的道德意识。也只有这样,他才有可 能被大家认同为是一个具有仁德的人,是一个君子。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⑨硕士学位论文加IASTER,5THESIS 4.2崇尚孝‘涕和忠恕 4.2.1孝锑,仁之本

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是指爱一切人。但是孔子以重视宗法,重视维持家

族中的秩序与和睦,强调对一切人的爱,要从对自己亲人的爱做起。孝梯,是孔子 所谓“仁”的根本所在:“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所以他着 力提倡“孝梯”这一原则。所谓孝涕,包括父慈、子孝、兄良、弟梯、夫义、妇顺 等等,指的就是家庭亲属之间的亲情之爱。其中,又尤以父母之与子女间的血缘亲 情最为天然深厚。孔子认为,孝梯不仅能使家庭和睦,而且可以使人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更趋亲密,加之爱人是从爱亲人开始的。有了孝梯这个根本,才能生出爱人的 情感。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冷酷无情、漠不关心的人,会对社会上 外面其他的人有发自内心的爱。如果有一个人在家中从来不关心自己的家人,而在.外面时却时常表现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姿态,那么此人便有可能是个伪君子。

在孔子看来,孝梯乃是发乎人之本性的,是以人的自然联系—血缘纽带为基础的道德规范,是不教而能、不学就会的道德行为。它不仅仅是

君子所应具有的品性,更是每个民众所应具有的基本品性。当然,我们要反对不分 是非的一味顺从的所谓“愚孝”。

孝梯所体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仁爱之情,首先就要求把囿于血缘范围的亲子手 足之爱作一个升华,升华为对所有人的普遍之爱。因此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 则涕,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由人之天性之爱的孝梯而至人的 “泛爱众”,即是把亲子手足之爱从先天的血缘领域引申到了后天的人与人之爱的

关系当中去,血亲之爱因此由个性之爱走向共性之爱—仁爱。其次,则是要求作为普遍之爱的仁应当象孝‘涕那样以内在的自然情感为根据。也就是说,发以自然流 露的内在的真实的爱去“泛爱众”,而不要流于形式。孝梯为仁之本,使得仁爱的 人道原则出于自然流露而非出于伪饰,出于自愿而非强制。“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论语·学而》)4.2.2忠恕,仁之道

什么叫“忠恕”?朱子曰:“尽己之心谓之忠,推己及人谓之恕。”用孔子自己 的话来说,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就是“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便是孔子做人的原则,也是他要求他所倡导的 君子所应具有的品性。如果你自己心中有“欲立”、“欲达”的愿望,那么你就应该想到别人也会有两 样的愿望,并应尽力帮助别人在社会上立足;你想自己显达于世,也要使别人显达⑧硕士学位落文MASTER,5THESIS 于世。也就是说每个人要想使自己成为“人”,就要先承认别人也是人;只有先把 别人当作人,然后自己才能成为人。遇事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因爱亲而爱人,因 己之立达而使人立达,因不欲施暴于人,因维护本族、本国安宁而不侵犯他族人、他国。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和相互尊重的。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所有的他 人都与自我一样,具有各自的存在价值,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利,具有同样的人格尊 严,这便是“忠恕”之道,也便如《中庸》所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君子应该讲究“忠恕”。孔子给弟子曾参等讲学,说他自己的道是“一 以贯之”的,同学都没有明白,下课后问曾参。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忠是尽己为人,指的是爱人就要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君 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①孔子的忠是普遍适用的,但它与后来君 子专制制度下要求的臣对君的忠是不一样的。恕是忍耐和互让,是推己及人,爱人 就要将心比心。通俗地说就是要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些理解,多些宽 容。也即所谓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 想立、想达,那就让别人也得到立、得到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讨厌 别人怎样对你,那你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忠恕是相对的。宽 恕别人的同时也解放了自己,原谅别人的同时也释放了自己。主体修养

理想人格不是生来就能具备的,是要靠不断地修习才能实现的,而修身则是达

到君子境界的必由之路。君子人格非生而得之,是人成之。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所以,必须讲求道德修养的态度和方法,以求达 到君子之境。基修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5.1志笃志而固执

孔子认为,一个能否成为有仁德的人,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努力地进行仁德的 修养。而要实现君子人格,必须先要立志于君子人格的培养,要明确自己人生的目 标乃在于追求良好的道德修养。先有其心,然后才能有其行。“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渴望拥有仁的行为—“我欲仁”,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斯仁至矣”。“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从近处着手,一步一步去 做,是仁德修养的好方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志于道”,则要先树立希望成为圣贤、成为君子的人生目标,强调“人能弘道。《大学》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非能弘人”(《论语·卫灵公》)。同时,还要有为之终生追求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

体的信念。这样,才能走向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的确立。修道是终其一生的事情,不能时重时轻,也不能有始无终。实际上,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一生

都孜孜于修养君子人格的追求。他自己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 政》)由于自己的努力,“择善而固执”,「15〕却能成功。这是至诚的精神,精诚所 至,金石为开。立志于道德修养,固执的道德追求,以及有强烈的完善自己人格愿 望,这是实现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的基本前提。5.2学笃信而好学

要实现君子人格,就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学习,这是必不可少的。孔子一生积极倡导人生哲学的实现之道。没有学习,则不可能懂得为人的道理。人 是学而知之的,而不是生而知之的。他认为,要实行“仁道(君子之道)’’,要做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的君子状态,首 先得使人懂得“仁道”。但是,如果没有实际的学习行动,则是不可能实现其理想

人格—君子人格的。他自己的修养历程,也就是从“志于学”开始的。按孔子的本意,是主张从一般知识学起,打好基础,然后逐步提高。他说:“下学而上达夕,(《论 语·宪问)))但孔子所谓学习的内容是广义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 也》),既包括一般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又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美好的言行等无形 的东西的培养。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朝闻道,夕死可 也”(、《论语·里仁》)。学习与体验高明的修养之理是成为君子的必经之途,没有这 一阶段就不能真正体会到道德修养的内涵。5.3思内省自身

“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和“思”是一对辩 证范畴,“学”的目的是要使外在的“道”转化为凡心的“仁”,也就是“君子学道 则爱人”(《论语·阳货》)。而这一转化则是要由“思”来实现的。孔子认为,如果 一个人吸是博学好问,但却不善于运用理性思维来进行归纳、分析,那他就会陷入 迷茫,迷失在学问的海洋里;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是每天坐在那里深思,却不去刻 苦学习,那他就会陷入不着边际的幻想的危险境地。所谓“思”,就是对所学内容 的思考和对一自己言行的自我检查。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学习上,还要 学会“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更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论语·里仁》)。5.4改从善改过⑨硕壬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首先谈修养不能单单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还要注意从周围的人的身上 吸取有益的东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 而》)但不能见什么学什么,要有选择地去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人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即是改过,不文过饰非。随时发现 错误随时改正,这是勇敢者的行为,也正是君子品格的可贵之处。“人非圣贤,孰 能无过?”因此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论语·述而)))有了过错,就不要怕

改正。人是在不断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当中不断得到完善的。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卜 只在及时改正就是了。可怕的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 错误却不改正,那才是真正的错误。5.5行笃实躬行

要修养、成就真正的君子人格,仅做到志、学、思、改还是不够的,还不能真

正达到君子的境界。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道德意识就可以了,还要把它们转化为行动,身体力行带动他人,做一“躬行君子”。孔子说“君子呐 于言而敏于行。”(炙论语·里仁》)“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孔子把道

德实践看作是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审评的标准—也即是君子人格是否修成的检验标准。正是见于躬行的重要作用,孔子强调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 长》)又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道德学问不仅仅是外在的知识,还必须要同自身的为人处世结合起来,要做到言行一致,所以孔子说:“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第三章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作为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经典—-《论语》,其对于君子人格的分析应该说对我们现化教育特别是当代教育是不无启

迪意义的。目前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教育对象双方如何.建立一种正确的本体观。下面主要结合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来谈:

一、对教师而言,要树立崇高形象 1.正修齐治平的崇高使命感

在对君子人格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作为君子规范的具体体现之—要有安民济众的伟大理想抱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又应当如此做到呢?其实要求也很明确,那

就是要有正修齐治平的崇高使命感,即要有高度的家庭和国家责任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 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讲话中多次谈到教师在教书育人,培养接班人问题上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 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江泽民同志在会见全国中小· 学德育工作会议代表时也强调:“要把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 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从 古到今,无数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对教师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作过大量的阐述和 总结。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师之务,在于明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 等。总之,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众多论述中无不包含着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定位,强调了教师言与行,知与行的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性要求。

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 的全面接触、相互作用的劳动,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 劳动。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劳动的价 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故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联系着整个 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这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就应该具有基于对⑨硕士学位论文MAS丁ER,5THESIS 这些职业操守的认识而建立的高度使命感,以教书育人作为一项神圣的职业来对 待。这也正是君子人格中崇高精神及社会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2.以身作贝lj、言行一致的师德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第一个提出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和强 调教师道德威信的人。孔子认为,道德教育是注重人格感化、以身作则的,只有个 个人格高尚能尽一已之性,别人才会受到感化而同臻于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最反对只在口头上讲大道理而不行动的人,“君子 耻其言而过其行”,“先行其方,而后从之”,“君子欲呐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 来,只有这样来要求自己同时又要求学生,才能以“无言之教”、以“身教”于学 生面前建立崇高的道德威望。

道德不是动听的言词,而是切实的行动。中国古典哲学倡导的“知行合一”强 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一定程度上说,道德的实践比道德的理论更重要,因 为道德本身就属于行动的,属于实践的。我们常讲“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 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道德影响力,“学高为 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仅讲道德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学生 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从而起到道德的示范作用。

学生多以老师为榜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 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对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教师的影响作用最大。前 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 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他还对教师说:“请您记住,你不仅是自 己学利·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由于师德具 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 视道德修养,并能以实际行动,用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 J 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人,教师对学生要言教、更要身教,在 一

言教与身教之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师德的这 种明显的典范作用和示范作用,要求教师必须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躬 行实践。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

在本文第二部分关于君子人格分析中我们知道:言行一致是一种求实精神和恭 敬的为人准则。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以身作则,实现言行上的知行统一呢? 首先,应该了解教师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是知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只有知与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行的统一,才能实现道德教育。仅有“知”,是不能完成道德品质的发展过程的,还必须通过“行”—道德的实践和行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做言行一致的榜样。

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 职业道德素质,树立“讲政治”、“守道德”的观念。道德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政.治问题。普通人的道德与政治选择可以具有个人化的特征,而教师的道德与政治倾「 向往往影响到一个群体,影响到一代人。我们的人民教师应当在实施教育中以教师 的独特影响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人类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的 信念。

再次,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行动上的表现就是“好学”,作为教师同样如此。教师应该具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更是一种信念,一 种做人的准则,一种支持学生今后奋斗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教育学生刻苦学习、认真思索,而自己却是懒散成性、不学无术、不动脑筋,不求新知,几十年如一日 地重复着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那他的话是没有说服力的。21世纪是知识经 济时代,知识量迅猛增长,知识信息空间丰富,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因此,每 个教师都应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教育、教学的艺术,破除“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探索求 知的精神。

最后,作为“君子”我们知道应当态度谦和但仪表威严,要有文质统一的谦逊 风度。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举止文明、庄重含蓄、幽默风雅、穿着整齐、朴实大 方、仪表端正、严守纪律、遵守秩序等文明习惯。教师的道德应该是具有深刻的知 识内涵和文化气质的内外统一的道德。一个仅有满腹经纶,而缺少文明习惯和文明 修养的教师是不会有道德的影响力的,仅仅依靠一说教的道德教育也必定是苍白无力 的。教师天天面对着无数个学生,你究竟要让学生向你学习什么,这是教师行为前 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教师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污言秽语、不守信誉、迟到早退,又怎么去教育学生呢?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美的,教师的衣着应该是整洁协调 的,教师的行为也应该是符合道德规范的,教师的卫生习惯应该是良好的。总之,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一个需要有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业。对‘ 于教师更需要做到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做到“知行统一”,这既是君子甚至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为师的基本准则。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3.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硬技能

作为君子要有务实的品德,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过程中同时也 应该具有相应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硬技能。这个过硬技能除了作为教师的基本专业 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形成良好的 师生互动。3.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主要 表现为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思想。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他说:“中人 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这是就学生程度 说的;可以传授给中等以上水平的人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传授

给难以理解的知识。就各人特点来说,也要因人施教。孔子对一些人的问孝、问仁、.问政的答复又恰恰是针对学生的某些缺点而言的。这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 方法,使孔子培养了一批“德行、言词、政事、文学”等方面各具专长的人材。孔 子注意学生的智力差别,根据学生的能力掌握传授知识的深浅程度,去培养学生的 能力。今天看来,“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承认、肯定、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强求所有学生向理想中的“优等生”全方位“看齐”,反对以理想化的共性对特 殊个性的压抑,扫除了人们内心的教育歧视。因此,我们可以从孔子“因材施教” 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 学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调试” 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应当特别指出,教师的教学观总 是建立在他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体现了孔子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当作主体的思想。科学的先进的教学观念以正确地认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是内在的 统一。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对于现代教育是大有启发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习惯于要求教育对象“齐步走”,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现代教育只有从 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才可能实现共同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的目的。

孔子主张“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J啡不发,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就是说,要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思 考而不能领悟时才‘去启发他,开导他;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就

不再继续传授新的知识。孔子的这句精辟论断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隐含了深⑨硕士学位论文卜工ASTER,5THE5lS 刻的启发教育思想,概括起来有两点: 第一、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孔子主张学习是一种自主建构的实践

活动,学生的学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发挥独立思考精神,不能盲目依附教师的教。当代建构主义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图式”,主体要对来自客体的信 息进行变换和加工,不可能照单全收。所以素质教育要求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和他已有的思维方式、生活实践以及性格特点。第二、教师应该“当其时”、“当其可”而教。孔子认为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愤 徘”时机适时地加以引导,他将“愤徘”作为“启发”的前提和基础,为的是让学 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摄取状态,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学生的主动求知在先,教师的适时点拨在后,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当前教 学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在教 学过程中去积极引导学生。教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它的本质在于引导,教也是为了达到不教。3.2教学相长的互动交往性学习

孔子的教学实践活动鲜明地贯穿着教学相长的思想。不仅认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教学相长。”孔子还提出“当仁,不让于师”的准则,他鼓 励学生坚持以“仁”为标准,而不要碍于师生情面,在“仁”的面前学生无需对老 师谦让。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交往过 程。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中,明确把交往性教学观作为我国教学改革的 指导思想,突出强调教学的交往特性。教学过程被看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 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激发、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 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来丰富教学内 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在这种 彼此情感的交流中,师生实现了了教学互动和共同发展。

今天的教育者们很有必要去好好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汲取其中的精华,在全 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重点,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实行启发式

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潜能,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一代。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工S

二、对学生而言,要塑造健全人格 1.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

现代德育以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根本 目标和根本任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 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反观2500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爱”为核心,正是把做人的教育放在 了第一位。“学会做人”即是孔子德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他强调:“弟子入则孝,出 则锑,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有以下两个鲜明特色: 一是狠抓德育的根本。孔子明确提出,德育的“基础”就是他所谓务本。“君 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 就是学会做人,学会作为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夕,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即能为大众谋福利的人。把完善人格作为做人的目标这一光辉思想不仅至今有其重 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来说真可谓“切中时弊”。

二是重视德育方法与途径。孔子的道德教育不仅注意抓根本—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而且还给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最高目

标是要培养具有最大的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这 就是具有最理想、最完善人格的人。但是这样的崇高目标不是一墩而就的,必须有 适当的培养途径和方法。2.探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途径 2.1重创“德行为首”的教育

孔子“德教为先”的思想是儒家伦理的一块基石,也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孔子的教育素以道德教育见长,他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修 养,开创了中国教育注重传统之先河。在学生教育方面,孔子重视德教,他把德教 放在各科教育的首位,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君子理想人格。深入开掘这一丰 厚的伦理资源,认真借鉴和汲取合理成分,对于当今学生道德教育大有裨益。2.1.1“德教为先”思想内容的主要内容 在教育方面,《论语》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即德行,它是⑧硕士学位论文卜tASTER,5THESIS 一个道德实践活动的范畴:“忠’夕、“信”,即忠诚老实、讲究信用,这是两个重要的 道德范畴;“文”主在是指诗、书、礼、乐。书和礼是指思想伦理方面的道理和礼 节条文。概一言之,孔子教学,归结到一点,就是“学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 子学以致其道”。“致其道”,外在的道就会转化为内心的“德”。孔子要求学生“入 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主张把德 教放在第一位。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接受教育,具备君子的品格,掌握治国平天下 的本领。教育的最高目标:培育君子理想人格。2.1.2“德教为先”思想的借鉴意义

孔子的德教思想施之于今天的学生道德教育,当然不能照搬、复制,而是要作 综合的创造性转换。依据文化适应性原理,孔子的德教思想产生并适用于我国由奴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生产力系统、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文化和心理系统。今天 诸系统发生剧变,传统道德必须转换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值转型 期,经济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在一 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校学生道德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据调 查,主要问题是:不重视社会公德,如随地吐痰、用语粗俗、大吼大叫、扰乱他人 休自、等;行为以个人为中心,较少考虑他人、社会,个别学生甚至缺乏“爱亲”之 心;追求世俗功利,个人生存价值第一,淡漠甚至放弃生存的道德价值;在生活道 德上,一些学生主张“非道德化”,认为某些行为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针对当前 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学校学生的道德状况,我们一定要加强学校道德建设。而如何 加强学校道德建设,孔子的德教思想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把注重现实功利的道德 心态引导到崇德尚义、见利思义的价值轨道上来,把主体性意识引导到自觉的道德 精神上来。当今的学生,热情奔放,乐于思考,个性特征鲜明,主体意识在不断增 强。如何将这一特点引导到敬仰道德,并自觉地践履道德,加强自身修养,可以说,这是学校德教成功的关键环节。孔子尤为重视道德主体—人的道德实践精神。他讲的君子理想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内容的实施,无不求诸人的内心即求诸人的自

觉的道德精神。而惟有造就具有自觉道德精神的人,道德教育才能奏效。孔子的这 一思想正是道德科学研究的重心,又是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现实的关节点。为此,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研析社会上涌现出的道德楷模,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 的理性,同时还要配之以法制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及严格的纪律,真正把德教 的重心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道德精神上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抵御各种不道德行 为的诱惑,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筑起一道坚固的精神防线,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引导到爱人、爱国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上来。对于我们教育学生的这个问题,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不乏积极意义。这就是首先从“爱亲”入手,尊重父母,敬养父母,之后引导他们 与同学、与社会成员以礼相待,互谦互让,进而让他们明了国家、民族利益,把个 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爱国、爱人与爱已统一起来。这样的教育秩序 可能更易见效。3.树立学生本位的观念

树立学生为本位的观念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观点,具 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3.1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孔子看来,教育的功能在于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独立人格的价值,充分尊重学 生的独立意志。所谓独立人格就是指人的主体性,它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作为认 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中的功能表现,具体表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主体性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核心,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对于人的主体性的 关注,我们可以参考孔子“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也。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的观点。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建立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孔子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和自 己的亲身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原则:一要立志,“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 仁》),志于仁就是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二要力行,强调“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只有努力按道德规范实践的人才接近于仁德;三要内省,就是 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模式强调把学生当作教 育的客体加以塑造,一切活动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学生往往处于附属地位,这种 师生观、教学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在这样的 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主动参与的机会。

因此,以孔子“为仁由已”与主体性的教育观为依据,现代教育应当根据社会

发展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通过启、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和组织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 成能自主、能动、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3.2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

孔子的教育就充分相信人的道德潜能和智力潜能。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转 化自身行业品德的能力,都具备掌握“良知良能”的能力。3.3发展学生的个性

孔子教育特别强调这一点,他们把学生划分为各种不同的个体类型,根据其特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征,进行因材施教。而我们当前教育有许多失误,其根源也在于此。那种以教师意 志代替学生思维,那种在课堂上实行“一言谈”和“满堂灌”等等做法,正是缺乏 对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认知的表现。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表达自我见解,创设学生独立思考情境;加强学习方法 指导,引导学生领悟;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加强学生个性化的技能训练。学生只有 在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其主体人格。4.营造“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

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爱心的理解上,存在 于师生心灵间平等的交流之中的。真正的教育会像阳光一样终身关照着每一个学生 的人生。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人文主义教育中,受教育者 和教育者互相尊重,彼此之间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和谐一致的 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也是一种社会性关系。师生在知识、人格、情感、道德等各层 面展开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孔子说:“爱之,能 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①孔子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品德及学业的进步,关心 他样的生活与健康状况,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很多学生视之若你。这种深厚融洽 的师生关系对教育的成功起了很大作用。

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 沛的精力和毅力,对青少年一代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和关怀,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情感 意志品质,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一个关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循循 善诱,一海人不倦:才能细致入微,扬人之长。台湾一职业学校的校长高振东说:“爱 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有了这种崇高无私的爱,教育者就会以强 烈的责任感去尊重、亲心、爱护学生,才能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才能建立 一种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建立一种全面、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前提是树立“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把学生作为一 个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在一种相互尊重、相互 理解和平等交往中,使学生感到教师、教育、知识都是与现实的生活及未来紧密联 系,从而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并且迁移到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形成 良好的社会性,从而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 关系中,还会有厌学、厌师现象存在吗?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赵纪彬,《论语新探》,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硕士学位论文M八STER,5THESIS 展。师生关系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生活关系。一旦生活皆教育,教师 的宽容、认可与鼓励,会使学生学会了自信、自爱、自尊、自强,形成良好的个性 特征。教师并且能公正客观地处理学生间的冲突,使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有了 一定的认识,从而逐渐成为社会化的人。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参考文献 论著: 1.程树德著:《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7年10月版。2,宋·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3.杨伯峻著:《论语译注》(上、下),中华书局,1958年6月版。4.冯友兰著:《论孔丘》,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版。5.冯天瑜著:《孔丘教育思想批判》,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6.周光庆著:《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中华书局,2002年9月版。7.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8.张岂之主编:《众妙之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9.《孔子的中庸教育哲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10.郑涵著:炙中国和文化意识》,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11.中国孔子学会编:《儒学与现代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2,李泽厚著:《论语今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3版。13.刘厚琴著:《儒学与汉代社会》,齐鲁书社,2001年版。14.余英时著:《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淦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版。15.周光庆著:《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人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16.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17.徐克谦著:《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 月版。18.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版。工9.曹德本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版。

20.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论文: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选(1949一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毕经文,《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山东教育禾研》,1999年第9期,⑨硕士学位论文讨ASTER,5THESIS 3.乔法容:《孔子“德教为先”思想的当代意义》,《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 第6期。4.林润之:《从(论语>看孔子的言语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 第2期。5.刘秉泰:《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学术交流》,2003年6月第6期。

第三篇:启迪作文

启迪作文

篇一:生活的启迪作文600字

生活中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探索发现。这不,我就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一天放学的时候,呼呼地刮起了大风。这风超级的大啊!是不是飓风啊?刮得我睁不开眼睛,走起路来被风吹得一阵小跑。到了家,我放下书包,跑到镜子前一照,我的头发乱蓬蓬的,就像大街上的叫花子。我拿起木梳,不停地梳着我这黑亮黑亮的头发,梳着梳着,我发现梳子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头发,有几根调皮的头发简直都直立起来。我也没生气啊?怎么就怒发冲冠了呢?哦!我忽然想起这不就是静电吗?为了证实我这一发现,我把妈妈大人请过来。我拿着梳子在妈妈那长长的头发上梳啊梳,果然,妈妈的头发也被木梳吸引着,随着木梳一起飘动起来。哈哈,对!是静电。

可是,为什么会发生静电呢?我打开电脑,到百度上一搜,轻易地就找到了答案。原来秋冬季空气干燥,头发容易流失水分,干燥空气含水量低的头发是静电产生的最佳条件。那么怎么才能赶走静电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寻找答案。先从解决头发的干燥问题入手,保持头发的含水量。如果想让头发得到更好的保湿度,达到防静电的最佳效果,洗发后使用润发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润发露还能让头发变得柔软顺滑,保湿滋润。另外,选用梳子时要注意,最好使用木质或角质的梳子,不宜使用塑料或金属梳子。

发现了这一秘密,我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这是我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我把这一秘密告诉了家人、朋友。他们都很高兴,为我的探究精神而高兴。

从此,我知道了,只要平时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发

现生活中的许多奥秘,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四年级:曲楠 篇二:作文启迪

启迪

想品味春天的味道,莫过于沏上一杯春茶,春天的茶叶是最清爽的,没有陈年的浓郁,设想在那百花齐放,生机勃发的春日中,一位清秀的采茶姑娘采撷下那春天的第一抹绿意的时候,便总觉得那其中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

其实我并不懂得茶道,更不懂得茶中选材配制得奥妙,但我仍喜欢喝茶,尤其是放进几颗冰糖和干玫瑰花的时候。

那天闲来无事,便又沏了一杯茶,若是往日,忙碌得我自是无暇顾及茶是如何沏成的,而这次不同嘛,反正时间充裕,我选好茶和玫瑰,水很快就做开了,我把水倒在了杯中。

起初花和茶叶是一齐浮在水面上的,但是渐渐的,茶叶便舒展开干皱蜷缩的身体,缓缓地沉入了杯底,与此同时,那玫瑰花也展开紫红色的花瓣,如出水芙蓉般在水面绽将开来。

茶色越来越浓郁了。香气也开始在屋中弥漫开来。我的小屋中充满春的清新的气息。

这一过程是那样的短暂,却又是那样的自然与和谐。

我无语。

不知是因香气而陶醉其中,还是被这一很小的细节而为之动容。

是的,面对这可人的玫瑰花茶,很多人都会赞颂这花的芬芳,花的美丽,而很少去因那杯底的茶叶而留意,面对这可人的玫瑰花茶,很多人都会因那杯中的点点紫红而啧啧称赞,却忽视了茶色中所蕴涵的那份清湛。可那片片的茶叶却是那样的无怨无悔呀!它宁可散发出所有的清香,去烘托玫瑰花的缕缕幽香。它宁可身沉杯底,也要托起玫瑰花的美艳与芬芳。

哎!香远益清,莲花的君子之风有目共睹,而茶叶不仅满足于此,又多了一层虚怀若谷。它不轻浮,不虚华,它对自己从来都不在乎,它只是,它只是在自己所生活的空间,默默地,默默地奉献…… 因为它知道,它在完美这别人的同时,也在完美着自己。

春天了,百花争妍,竞相开放。而在这大好春光之下,我却躲在自己的小屋中,偏执地欣赏着茶中的叶,水中的花,因为我知道杯中的茶叶啊

在默默地托起一份属于它的春天。篇三:心灵的启迪(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心灵的启迪(600字)作文

这是《中华活页文选》上的一篇文章,虽然字数不多,却令人回味深长。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梁实秋先生在世时,作者与他同桌进餐,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梁先生没碰任何有糖或淀粉的菜,却偏偏要了又有糖又有饭的八宝饭。原来他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计划着把配额留给最爱。

作者就读书和工作分别阐述了收获与付出的道理。收获与付出常常是相对的。当我们选择其中一项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东西,如同梁实秋先生一样,他决定吃最后的八宝饭,于是在前面特别的节制。

里面最让我反思的一段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既不愿少玩一分钟,又不愿多用功一点;既想成绩好,又不愿牺牲玩耍的时间。读书时开着手机而心猿意马,玩的时候惦着功课而担心吊胆,怎么可能成功?结果到头来既没能玩好,又误了学业。这句话让我理解到:你不管是干什么的,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够学好。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这样才能够好好的完成。要适当安排时间,玩的时候,就要玩的痛痛快快开开心心,尽情放松自己。回到课堂的时候,则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全力以赴。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这样你才有资格玩。相反,一玩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考试,回到书本上仍不能收心的学生,不可能表现得好。总结下来,就是:成功=适量轻松+全部努力+有目标有计划。失败=玩耍时学习+学习时玩耍。过瘾=牺牲。先苦→后甜。初一:董妍君

篇一:沟通,启迪心灵钥匙论文

沟通,启迪心灵的钥匙

【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打工谋生,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从而使农村小学中的“留守儿童”不断增多。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个别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作业不爱完成,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去年,我所接管的六年级有5名就是留守学生,比例较高,大家感遇到这样的班级可谓是班主任的悲哀,因为他们极富个性、棱角分明,实在是难以管理。但我始终相信个性和思想并不矛盾,相反可能会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精神火花。

经过一段时间,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班逐渐步入正轨,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中。可唯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刘晓刚,男12岁,是一名头脑聪明机智,但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有时甚至有些任性和骄横跋扈。老师和同学对他都是“望而生畏”,在大家眼中他成了“最危险”的问题学生。

为此,我一直很关心他。一边尽量保证他不要出现什么问题,以

免受到不必要的刺激,一边不断寻找适当时机进行引导,给他一定的帮助,让他尽快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

【情景描述】 2011年4月22日星期五,一个明媚而绚丽的春天午后,当我正要休息的时候,突然手机的铃声响啦,一看是校

长的电话,我的心不禁“咯噔”一下,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你马上到学校来一下,你们班的刘晓刚将手机带到学校,并在午休时玩弄手机,按照学校规定要严肃处理。”校长很气愤地说。一听是他,我的心突然开始纠结起来,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放下电话后,我想都来不及想就向学校奔去。

刚到校长办公室的门口,我就听到校长的声音,并在不停地批评,刘晓刚也在小声的嘟囔着。“你们凭什么没收我的手机,我认为我并没错,只不过休息时用它听听歌曲,打打电话而已,至于这样说我嘛!学校禁止带手机本来就不合理,根本就不尊重我们,我一直就很反感这个规定??”

这时他惊奇地看看我,低下了头,陷入沉默。于是我安慰说:“晓刚,老师能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知道你心里的不高兴。可事情终归是要解决的。你现在能不能告诉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有苦衷的,或许老师可以帮助你。”

此时,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应该就要成功了!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这平静的水面。“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不是再三说过手机不能带吗?因为你,我和你爸爸妈妈都吵起来了,他们怪我惯着,告诉你不要回家了。”刘晓刚的奶奶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学校现在让你回家反省,你说怎么办?” 这时我发现刘晓刚的情绪有些不对劲,他转身就跑出了办公室,还大声喊着“你们不要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去死行了吧!”气氛一时间紧张地让人无法呼吸,我想都来不及想就顺势跟了出去,一把拽住了他,把他带到了操场,“自己去跑两圈吧,发泄一下,心里可能会舒服些。”

只见他像一匹受了伤的野马在操场上狂奔,还时不时地嘶吼几声,心里的凄凉与外面明媚的阳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伤感。他的情绪达到了极点,已无法再忍受了,突然趴到我的肩上,大声地痛哭起来,“老师,你说我怎么这么没用啊,自己没做好,还害得爸妈伤心。其实我主要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一直都忙于在外地打工赚钱,想给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却很少陪我,看到别人的父母真的有些羡慕,但我能理解。可我的内心真的很孤独很寂寞。我想找个人倾诉,但又怕别人看不起,感觉这个世界上没人

能理解我。这次带手机真的只是为了和父母联系方便,想多多听听他们的声音,放松的时候也可听听音乐,我以为学校只是说说,没想到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嗨!”

听到他说这些,我真很受触动,“没关系,说出来才舒服嘛,老师理解。但是记住对待事情我们总要积极乐观的去面对,苦也是过,乐也是过,为什么我们不能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呢!敞开你的心扉吧,我们大家都很欢迎你,相信你会有更多像他一样的朋友,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只要你愿意。你看今天你不就有了一个和你聊得来,可以倾诉心声的新朋友嘛,也算因祸得福了,呵呵!”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丝丝微笑,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此事之后,我用电话联系了刘晓刚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多与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的成长;动员了班级同学多主动和他交流,鼓励他。经过学校、家长、同学和老师多方的努力,刘晓刚终于慢慢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案例反思】 “留守学生”大多和隔辈亲人生活在一起,而这些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们总是因”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舐

犊之情,关爱有余,严格不足。老人们往往较多地给予孩子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极少地在精神、道德上给予严格地管束和引导。即使“留守学生”在家犯了错误,祖辈们也不敢贸然地批评,只是一味地迁就和饶恕。久而久之,这部分”留守学生”的性格就变得任性和骄横跋扈了。再加上祖孙辈年龄差距很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

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长辈们根本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加以及时地疏导。长此以往,便造成“留守学生”孤僻内向的性格。这些都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刘晓刚就是典型的代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刘晓刚最后成功地走出阴霾,当然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就是在教育“留守学生”时,必须要做到“四心”。

(一)用“细心”增进了解 有人说“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这些自然现象都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既具有多样性又存在着差异。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真可谓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很难找到适合任何学生的教育方法,因此我们对“留守学生”平时更要细心一些,要多与他们沟通和交流,以便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避免对他们脆弱的心灵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用“爱心”换起信任

“留守学生”从小因父母常年外出工作,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爱,情感上存在一定地缺失,对他们我们平时更要多一份呵护,多一份体贴,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尊重,甚至可以动员班集体的力量,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对集体产生信任感,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解除戒备心理,从此敞开心扉,重获快乐。”

(三)用“耐心”督促进步

下页篇二:启迪学生心灵的经典故事

启迪学生心灵的经典故事

1、教育学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 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后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们还是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后悔极了,后悔没有拣拾更多的鹅卵石。现在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

3、教育学生不要轻视别人

向学生讲一个《老鹰和屎壳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罗马哲学家里米齐乌斯。

一只老鹰追逐一只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己走投无路、孤立无援时,突然看见了一只屎壳郎。兔子求屎壳郎帮帮他,救救他。屎壳郎答应帮助他,保护他。

这时候,老鹰已追到跟前。屎壳郎对他说:“请别伤害兔子一根毫毛,因为他是我的仆人。”可是,屎壳郎看上去那么渺小,老鹰才

不把他放在眼里呢。老鹰掐死了兔子,并当着屎壳郎的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屎壳郎是不会忘记这一耻辱的,他一心在等待着老鹰筑巢。不久,当他发现了老鹰的巢,并看到老鹰把他的蛋放在里面后,便悄悄飞进去,把老鹰的蛋推到鹰巢的边沿上,使它落到地上摔破了。

老鹰悲愤交集,他飞到天上,来到天神的宝座前,请求天神给他提供一个能安心筑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说:“等你再孵蛋的时候,你可以把蛋放在我的怀抱里孵化。因为你是我的飞鸟,所以我理应好好照料你。”于是,事情如此这般地发生了。

可是,当那屎壳郎了解了真情后,便立刻团了一只粪蛋,然后带着粪蛋飞到天上,来到天神面前,把粪蛋丢进了他的怀抱。天神发现了这个脏东西,想把它抖搂掉,可是他忘了怀里还有老鹰的蛋;于是把它们连同那团粪蛋一块儿抖掉了。结果,老鹰的蛋又全都打碎了。轻视别人的人都必将受到别人的报复。

4、教育学生不要贪心不足

向学生讲一个《生金蛋的鸭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

一个穷农夫有一只鸭子,这只鸭子会生金蛋;不过它一个星期只生一次,而且每次只生一个。对此农夫心想:

“对了,我应该杀了这只鸭子,这样我就可能在一天之内得到它肚子里的全部金蛋了。”

说干就干,他立刻便把那鸭子宰了,可是他又立刻惊奇地发现,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那只鸭子肚子里连一只金蛋都没有。农夫

后悔不已,暗暗叫苦:“唉,我真是活该倒霉!每个星期一只金蛋不要,偏偏要什么更多的金蛋。这下,我的希望,我的慰藉,我的利益全都化为泡影。现在我才是真正到了贫穷的地步了!”

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

5、教育学生做事要靠自己

向学生讲一个《鹌鹑和她的孩子们》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

一只鹌鹑在麦地中间筑巢。当她的孩子们渐渐长大,麦子变黄的时候,她对小鹌鹑们说道:“农夫收割麦子的日子快要到了。我现在出去给你们找食。我不在的时候,你们都给我待在巢里别动,小心点儿,别让任何人发现你们。如果那个农夫来了,你们留神他说的话,听他什么时候要割麦子。我们要见机而行。”说完,老鹌鹑便飞走了。不一会儿,农夫带着他的儿子来到了麦田,察看了一下麦子,然后对儿子说:“麦子成熟了,我们该收割了。我明天一早就去邻居那儿,同他们商量,请他们来帮助我们收割。”

又过了一会儿,老鹌鹑噙着给孩子们的食物飞回来了,问他们是否听到点什么。一只小鹌鹑回答说:“那农夫同他的儿子来过了,他说:明天他要去请邻居来帮助割麦子。”

老鹌鹑听后说:“别怕,这麦子还不会马上割的。因为那些邻居不会那么快就答应帮别人干活的。”

农夫又来了,对他的儿子说:“我看,谁也不会来了。这些邻居都靠不住。我要去同亲戚朋友谈谈,让他们明天来帮我们收割。这麦子再不割的话,就要烂了。”

当老鹌鹑回家时,小鹌鹑们叽叽喳喳地说:“妈妈,快给我们在别的地方筑一个新的巢吧!那农夫明天就要带他的亲戚朋友来割麦子了。”

可是,老鹌鹑回答说:“亲爱的孩子们,那些亲戚朋友也不会马上到一个外乡的农田里来干活的,所以,你们注意听着农夫明天说的话!”

下一天早上,那农夫和他的儿子又来了,农夫非常伤心地朝麦田扫了一眼,说道:“我看,想靠别人的帮助都是不行的,不管是邻居,还是亲戚朋友。这庄稼今天是割不成了。两把锋利的镰刀已经摆在粮仓里了,明天一早我们两个就开镰。这麦子不能再耽搁了。”

小鹌鹑马上就把这个新消息告诉了他们的妈妈。老鹌鹑听了说道:“瞧,这才是真正的收割时间。我们迁移的时候也到了,寻找别的住所去吧!亲爱的孩子们,起身吧!明天早上我们还待在这里的话,那么我们大家的生命恐怕就保不住了。”

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做;常言说得好:路在自己脚下。

6、让学生认识到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向学生讲一个《孔雀

第四篇:启迪未来

北京清华科技园

“种植绿色,启迪未来”义务植树活动在怀来小南辛堡举行 4月15日,北京清华科技园所属17家公司的领导员工代表到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开展“种植绿色,启迪未来”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启迪控股党总支书记、资深副总裁罗建北女士、启迪控股副总裁曹一兵先生、启迪控股副总裁罗茁先生、启迪控股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郑允先生、启迪控股孵化中心总经理李瑛女士等北京清华科技园的领导和中共怀来县委书记李建华、中共怀来县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李玉清、东花园区域开放开发党工委副书记陈永水、以及怀来沙城民营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怀来县商务局、共青团怀来县委的领导出席了活动。北京清华科技园五百多名园工和共青团怀来县委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启迪控股党总支书记、资深副总裁罗建北女士首先激动地说,北京清华科技园做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搭建创新与创业的舞台,铺设机遇与成功的道路,架筑科技与经济的桥梁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做办健康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目标的领头人,今天在官厅水库周边同时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周边义务植树,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影响大家都来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怀来县委副书记李玉清在启动仪式上说,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多年来,为防洪、灌溉、发电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面对北京首都水资源严重短缺以及建设新北京、新奥运的新形势,恢复官厅水库“造血系统”,改善官厅水库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相信在怀来人民和北京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还官厅水库以碧水蓝天。

在热火朝天的植树现场上,罗建北女士和怀来县委副书记李玉清一起为清华科技园义务植树基地揭牌;双方领导还高兴地植下了友谊树,并表示北京清华科技园和怀来将以此次植树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经济建设中共同协作发展,建设新的绿色希望工程。清华科技园的园工们还在自己亲手植下的树苗上,系上祝福心愿的红丝带,很多人还写下了自己的美好心愿,让美好的心愿随着小树的一起成长实现。

共青团怀来县委

2006年4月17日

第五篇:人性启迪

感悟现代生活 ——读《人性启迪》有感8、11张雯怡

作者慈悲为怀、以智者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母性的慈柔、长者的宽容、师者的关切,春风化雨、抚慰人生、唤醒心灵、激扬生命。

整部书稿的精髓,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活在当下、善报感恩”。

读完这本书,不过一个上午的时间,内容不多,却句句精辟,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缓缓阅读,读到的是人生哲理,让我大彻大悟,在天地间自在翱翔,慢慢斟酌,品到的是动情故事,让我怦然心动。在心中几滴泪落,细细品味,尝到的是箴言隽语,让我字字难忘。在田野中不停思索。每篇文章都很美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几篇关于人生老病死、所追所求的文章,以希望战胜“悲哀”。在她的笔下,现代人的生活一切都处于矛盾之中。楼房越来越大,我们的度量越来越小;高速公路越来越阔,我们的视野却越来越窄;钱花的越来越多,拥有的却越来越少;购物量越来越大,消费带来的乐趣却越来越少。房子越来越大,家庭越来越小;生活越来越便利,时间越来越少;知识面越来越广,判断力却越来越弱;专家越来越多,问题却只多不少;药物越来越多,健康问题反而不少。

人们吸烟过多、喝酒过量、肆意挥霍、不计后果。笑声太少,车速太快;火气太大,脾气太急;睡觉太晚,晨起疲乏;读书太少,看电视太多。自省的时间过余吝啬。

在当今21世纪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增加了财产,却降低了自身的价值。我们说的太多,爱的太少,恨来的频繁。我们知道怎样谋生,却不知道怎样生活。拥有了越来越多越漂亮的房子,也有了越来越多破碎的家庭。年复一年,我们延长了生命,却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现代人的生活无以为令人悲哀,却又让人对自己的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触。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好的计划、更好的打算,希望在未来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用自省纠正错误,人属于哺乳纲灵长目动物。是所有生命中是最高级的动物,却不是最聪明的动物,让骗子占便宜的人,其实是在占骗子便宜。先破坏后治理,造成污染的是人,治理污染的还是人,多吃会胖,然后努力去减肥。上路一定要坐车,剩下的时间去健身房。没钱是挣钱是为了花钱,有钱是挣钱是为了再挣钱。将为财死的人却在讥笑鸟为食亡,演英雄的人人崇拜,当英雄的却无人仰慕。除了自己的孩子,都是别人的好,因为是别人的,即使不如自己也要搞到手„„ 有人怕不会骂人、不会打人的死人,却为了解气打死别人。真的,人真的是自相矛盾,将简单变成了复杂。其实,何谓有,何谓无,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这正是人思想上的悲哀,人其实本不聪明。却很少有人敢站出来说出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家庭里,人人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改变一下角度,便解决了所有发生过的或还未上演的问题。这部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取法自然与人生思考,于庸常、无常的生活中品读出新意,属实难得,文心玲珑,一花一禅,出入自由,以警句一般的生命真诚,贯通伦理和生活的隔膜,释读和体悟天地道心。

下载《论语》启迪(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启迪(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启迪感悟

    最美的一朵花—团结 六1班 毕成铭指导老师:韩小娟 人们看到蚂蚁很渺小,就瞧不起它们,认为它们的力量很弱小,所以现在人们都对它们不屑一顾。因为他们没有好好观察蚂蚁,所以才会这......

    生活启迪

    生活启迪:心灵呼唤 句句经典! 心里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 胸中有大海,胸怀才能开阔; 腹中有良策,处事才能利落; 眼睛有炯神,目光才能敏锐; 臂膀有力量,出手才有重拳; 脚步有节奏,步履才能......

    作文启迪

    启 迪 想品味春天的味道,莫过于沏上一杯春茶,春天的茶叶是最清爽的,没有陈年的浓郁,设想在那百花齐放,生机勃发的春日中,一位清秀的采茶姑娘采撷下那春天的第一抹绿意的时候,便总觉......

    启迪心灵

    启迪心灵 (一) 摘自你读过书中的一句话 《诚信真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包含了忠诚,体现了承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随便地承诺,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这是做人的起码......

    大自然的启迪

    安徽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大自然的启迪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

    海伦凯勒的启迪

    海伦凯勒的启迪 读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我感叹万千。一个一岁半时就失聪失明的女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考上哈佛大学,并立志为与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是何等伟大啊! 回忆以前,我总是......

    启迪 读后感 (合集5篇)

    启迪 读后感《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这篇文章介绍了非洲大草原上的尖毛草和在亚洲大陆屡见不鲜的毛竹,启迪 读后感。尖毛草在最初两年里可算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露在土层外的部......

    雨的启迪

    雨的启迪雨,再寻常不过,但就是这平常的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轰隆隆,随着雷声的响起,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平静。顿时,天空中已乌云密布,大风卷着尘土鬼哭狼嚎的奔来,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