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锦小学德困生帮扶工作总结
高锦小学德困生帮扶工作总结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柯连卡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德困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爱,能拉近教师与德困生的距离,能滋润德困生的心田,能感化德困生的心灵。
一、赏识信任、真诚相待是教师爱德困生的钥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信任,期待着肯定和赞誉。有了爱德困生的思想,班主任就能走进德困生的情感世界。教师的爱能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屏障。当学生意识到教师可亲、可信、可敬时就会视为知己,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教育中心心相印的话语,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着德困生的心田。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表现为一种情感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这些反应时,能融入自己的感情,以诚相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化学生,以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而爱是情感中最积极的一种态度,是人性本善的体现。比如:为了让部分德困生对父母产生的逆反心理、对抗情绪有所缓解,开展以“品味爱心”为主题,以学生身边的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为例,用谈话、讨论、反思等形式坦诚相待,使学生与家长相互信任,促使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激父母。从而,充分感受到父母那伟大而深沉的爱。
当然,针对德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变化和反复,作为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爱感染学生,让爱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每一名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认知失调策略、平衡心理是教师爱德困生的科学配方
有一类德困生长期在消极心理作用下自以为“看破红尘”,或者形成了一套颓废的“人生哲学”与处世待人的“灵丹妙方”。他们不怕管、不怕压、不听劝,教师们往往无可奈何、束手无策。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如果人们习惯了某一状态,他们将试图发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之间是一致的;如果人们相信自己持有某种态度,那么,他们就会试图行动或解释行动,使其与他们的态度一致。”费斯廷格还进一步指出,为了减轻矛盾,人们可能改变其态度,使之符合新的已习惯的行为。
教师利用认知失调策略转化德困生,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便于操作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二类:
(1)认识与认识之间的不协调。例如,某德困生在虚假的心理气氛的影响下形成了“人都是虚伪的”观点,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尤其是通过榜样示范使之产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虚伪的”新认识。这样,两种认识势必引发德困生的疑虑和困惑。这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2)认识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例如,德困生范某与优等生俞某争吵斗殴被老师发现,按照德困生的“常规”认识,自己必先受到老师的呵斥。但李老师却一反“常规”,不是先下定论,而是耐心细致地了解情况,酌情秉公处置以理服人。这种“常规”认识与教师行为之间的“反差”,必然导致德困生对自己的“信仰”有所怀疑。
三、持之以恒、用爱呵护是教师爱德困生的成功秘方
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冷漠是离心力,它使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微笑是同心力,它不断拉近我们与学生的距离。其实,不管是谁,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与肯定,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气馁时,更想得到别人的鼓励,德困生也是如此,他们都渴望进步,并在苦苦探索前进的方向。作为班主任,就要勤于鼓励,使他们走出困境,找到光明的前途。最后,班主任应该积极运用表扬的激励作用,努力创造使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如在平时的考试、听写中,德困生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在搞卫生中表现好,也要表扬;纪律有进步的德困生,更应该表扬„„这样,他们就能时常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和存在的价值,并能为此而不懈努力。
“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由此可知,班级对于学生是多么的重要,而每一个学生则是其中最活跃的音符。“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他们就会阳光灿烂。
林泉镇高锦小学 2013年7月
高锦小学德困生帮扶
工 作 总 结 高锦小学 2013年7月
第二篇:德困生帮扶计划
德困生帮扶计划
(2016年秋期)
一、指导思想: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首先须让学生自觉、健康地参与学习教育活动,除了平衡地教育引导外,还应重视班级中品行缺陷生的转化,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础工作。因此,抓好品行缺陷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塑造良好班风、形成良好班貌和转化后进生的奠基石。
二、转化对象:
班级中存在品行缺陷的学生。对他们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和思想方面进行指导教育,要求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特别在卫生和与同学相处方面还要讲究,从本质上进行转化教育,争取较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三、转化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根据调查,许多品行缺陷学生的形成,都是因为学习上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的目的性没有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优化课堂教学,多让这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又要抓好其思想教育,使他们理解从小认真学习的重要性。
2、重视家访工作。家访是有效转化品行缺陷生的重要途径,开展好家访工作,可以配合家长共同抓好对学生的教育,可以随时跟踪学生的一举一动、一思一行,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制定措施进行解决和转化。
3、开展“手拉手”活动。“手拉手”活动既是活跃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又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感化学生的重要手段。进行 “手拉手”活动,从思想上、言行上进行纠正和感化,不但丰富品行缺陷生的课外生活,还达到转化的目的,促进班级的平衡发展。
4、注意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是联系师生感情、教育转化学生的重要渠道,学生在某些方面犯错误,都是由于对老师的不信任,缺少与老师进行交流,而远离了班集体,造成品行缺陷。因此,适时地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相对应的思想教育和“聊天式”地感化,提醒他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进一步转化其不良品行,提高教育转化效果。
****** 2016年9月
第三篇:学校家困生帮扶工作总结
学校家困生帮扶工作总结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保证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培养和教育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和消除家庭条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全面提高 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对贫困生的帮扶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小组。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政教处负责资助 贫困生工作,监督落实各班贫困生资助及教育工作。
二、建立贫困学生档案。摸清贫困生及贫困生家庭的基本信息,了解贫困原因,方便教师在平时工作中给予恰当帮扶。
三、学校领导带领老师开展一对多个贫困生的帮扶活动: 为贫困生捐款捐物,做“知心妈妈(爸爸)”。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前提下,确保每位老师选择恰当对象进行帮扶,此项工作中途不间断,并力争使帮扶对象品学兼优,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四、通过多种途径,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1、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让贫困生走出家庭贫困的阴影。
鉴于这类学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劳力欠缺,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会缺少家庭的关爱,生活中,学习上偶尔会有自卑心理。因此老师们都能从情感上真正地贴近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 的健康心理。老师不断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 强;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 道理;要求全体教师平时都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集体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得孩子们能在学校健康成长。
2、生活上给予帮助,解决孩子们的后顾之忧。贫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学校组织老师们为这些孩子们捐物、买课外书籍、买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不因为缺少学习用品而落下成绩,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在学习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为后进生补讲课堂中孩子们没掌握的知识,不断温习学过的知识,让他们不落下学习上的任何环节。并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告诫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 的社会上立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师生齐动员,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让所有学生献出自己的 一点爱,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 入手,实施爱心捐助、挽留贫困学生。
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贫困生的教育辅助:通过学校、家庭 调查,确立对象,并张榜公布。
总之,师生“结对子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任务,是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能针对他们的特点,有一颗真心、爱心、信心。用满腔的热忱去关心后进生的成长,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教育他们,就一定能使这些可能枯萎的幼苗重新焕发生机,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第四篇:”双困生“.帮扶计划
双困生个人帮扶计划
邵寨学区刘小鹏
“不让一个学生应贫困而失学”这是义务教育法提出的。今年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行动,是一件惠泽袍泽的大事情,教育局党委部署了“双困生”帮扶行动,根据我所帮扶的“双困生”情况,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升入贯彻落实全省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为学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我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学困生”认真学习,达到帮扶对象的双优。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扶助对象
我所帮扶的“学困生”:刘建华,男,1999.01出生,家住新开乡冯家山村太平社,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为生活计常年劳作和在外奔波,无暇指导孩子的学习,致使孩子基础参差不齐,对语文学科缺乏想象、偏科严重。但该生遵纪守法,品行优良,诚实谦逊,好学上进,希望通过帮扶能够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
“贫困生”:周娜,女,2000.04出身生,家住新开乡姚家湾村坷珯塬社,距离乡镇20里,家中有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为生计,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供给家庭。母亲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家中年幼的弟弟。家庭收入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且山地较多。
经济收入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但该生思维敏捷,学习成绩比较平稳,希望通过必要的帮扶,能够以学业为重,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扶助方式
1、与“学困生”“贫困生”结对帮扶;
2、关注“双困生”的动态,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提高,进一步加强沟通和联系;
四、扶助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学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在外,他们往往缺少家庭在学生学习上的关爱,因而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学困生”“贫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贫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学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偏科严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贫困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扶助方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4、扶助工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扶与被帮扶者要互相自愿,共同做好帮扶解困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做为教师要倾注爱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果转化得法,“后来者居上”这句话一定能在他们身上实现,从而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
周娜、刘建华是我的帮扶对象,希望以我理解的形成原因、情况分析帮助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我发给“学困生”一个笔记本,将他遇到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平时多关心,多询问,开展“1+2”的活动,通过“四问一关心”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帮助“贫困生”能从学习上摆脱阴影,投入到学习上来,恢复信心。
这是一项工程,只要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满腔热情的努力,从今日做起,今日含苞待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第五篇:德困生转化案例
品困生转化案例
我在担任四二班班主任的第一天,当我拿到花名册的时候,教过这年级的老师马上说小丽在你们班,于是便把小丽三年级时让老师头痛事一一说给我听:说她与哪位学生闹过架,说她怎么骂人„„听了老师们的议论,我深深地感觉到小丽是我们班的“烫手山芋”。一进教室,我便看到眼前的小丽果然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站一站晃几晃,身子晃,腿晃,头晃,手臂乱摆,目光是游移不定,最令人恼怒的是他用一脸的不屑面对老师。真恨不得一拳把他打直了,一巴掌把她扇正了。可这不可能,郁闷和烦恼再多也是与事无补,只能耐着性子,想着法儿去寻找去琢磨驯服这匹劣马的方法。我密切关注着小丽的一举一动,发现她有一定的号召力,身后常常有一帮追随者。她心理状态和思想认知上偏离常态,常常缺乏坚强的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服从老师管教,经常欺负同学和扰乱秩序。令家长恼火,让老师头疼,给学校管理带来阻碍。许多平时表现得比较好的同学,也经常以她为榜样,小丽违纪,如果老师不处理她,他们也跟着学,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就说:小丽就是这样做的!意思很明确,跟小丽学。作为班主任老师,我非常清楚,如果小丽转化不好,将直接影响我们的班风,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工作,我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象小丽的“刺头”,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入手,彰显其特长,让他们由“超级刺头”变为“领头羊”。
一、欣然地接纳,与之交朋友。
我假装对她以往的历史,一概不知,先让自己从心理上认可她,把她放在与其他同学同等的位置平等地看待,一切从头开始。经常和她谈心,生活上有困难,我就主动帮助她。记得有一次,她因为要交作业本钱,就说自己不读书了,我问明情况后,是因为她爸爸不给钱,后来,我就帮她垫上了,从而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并且愿意和我谈她家里的事情。后来她遇到烦心事也主动来找我商量解决的办法,我让她们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信,从而打消了她对老师敌对的心里,并把我当做她的知心好朋友,愿意听取我的意见,并尽量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
二、挖掘和点燃他们身上“闪光点”。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班上的“刺头”,他们也许成绩不引人注意,他们也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老师对他们也是批评得多,表扬他们的少,也许发展不全面,他们的闪光点一般不容易被发现,久而久之,他们缺乏上进的信心。发现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并用时表扬和多多长称赞他们,认可他们,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多彰显他们的特长;对他们一时性的过错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多一分笑容和幽默,善于挖掘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多一份真诚,他们也才愿意和老师做朋友,愿意倾听老师的教诲,从而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习和进取的信心,成为有用人才。比方说小丽,卫生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打扫卫生也很积极,过年评做选先的时候,我给了她“卫生标兵”的奖状。从来没有得过奖的小丽,高兴极了,这了给了她极大的鼓舞。每当她做错事的时候,想放弃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说说她的获得的荣誉,给她信心,她就会很快就会重新鼓足勇气,严格地要求自己。
三、要有信任和耐心
后进生,情绪常常不稳定,容易波动,他们的行为心理反复、反差较大。我们教育转化他们不能急于求成。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都不可能通过老师的一两次谈话,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两周内该掉的,有些可能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长进。所以当我们经常强调的事,如纪律或是卫生的某些细节时,他们还是出错时,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棍棒、打骂教育方式,我们要用语重心长的话语去说服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慢慢觉醒。只要我们导之勤,诲之殷,他们就会亲其师,明其理,信其道。我们不能对他短期内出现的屡犯屡改,屡改屡犯的现象丧失信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冷静耐心地与他一起分析原因,让他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成长和进步,老师会长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提高:语言文明了,口头语少了,集体观念增强了,与同学关系融洽了。学习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学习态度端正了。滴水穿石,长期持久的支持信任很重要,一旦放弃,他就可能会重蹈覆辙,自暴自弃,我们的工作也会前功尽弃。所以我认为还要坚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的转化工作。这样,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