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文化与创新人才――学生感想篇
创新文化与创新人才――学生感想篇
随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能力及其成果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赢得竞争的重要因素。虽然从小耳濡目染创新精神对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性,但要真正拿出勇气去挑战突破并不容易。就拿我自己来说,并非脑海中没有改革创新的冲动,只是每当这跃动的热情遭遇现实生活的顺畅,我总会下意识地将其隐藏起来。在我的印象中,创新就意味着极大可能的牺牲,如果我是先驱,那么或许会成为最壮烈的那一个;而如果我是先驱的追随者,那么或许我收获的只是百花齐放后的飘零秋叶。无论哪种结果,创新者所付出的代价都是巨大的。
然而,现任CMU教授的张晖学长用他的精彩演讲告诉我们:创新者不败。
创新者不败,因为创新者的收获是其他人无法拥有的。这似乎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谁都知道失败的尝试可能换来一无所有的惨淡,一个失败的创新者,谈何收获?张晖学长用一幅有趣的漫画解答了这个问题。偌大的白色背景上,只有一个象征方向的路标和四只排成一队的一模一样的狗。学长告诉我们:“除了领头的狗以外,其他三只狗没有任何区别。领头的狗代表创新者,他可以看到路标,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风景,拥有其他人无法获得的财富。而剩下的狗,只能按着前面的步伐,亦步亦趋。这就是创新者与追随者的不同。”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做一个追随者,因为至少会有前辈告诉我们,前方的路怎样,是泥泞还是顺畅。对于创新者而言,却是一切未知,他将看到的风景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无比灰暗的。然而,美好与灰暗都蕴含着希望,因为成功是一种经验,失败更是一种经验。当年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经历了不下千次失败,他却说:“我不是没有收获,因为我又排除了一种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很多人都把失败当成财富,可见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它。“创新者应当比任何人都能够预见到失败,并且在它来临之前做好应付的准备。风险和效益并存,作为先驱者,比拼的就是那份直面挑战的勇气。” 这是张晖学长对创新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创新之路也许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正如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创新者应有“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的豪气,愈挫愈勇、知难而上,即使最后遭遇到失败的不幸,这当中努力的过程,经历的点滴,都是宝贵的收获,创新者不败。
既然创新需要具备如此的勇气,那么怎样才能造就无畏、坚定的创新精神?有些人觉得这是工作以后的事,而张晖学长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学生教授还是经理;每一个团体,无论大学公司还是政府部门;每一个产业,无论学术研究还是产品开发,创新都是发展之道。”可见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张晖学长的方法概括起来却只有五个字:从身边做起。那么简单?就是那么简单!通过与学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后,我更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以前总以为创新很难,安逸于当前生活学习的一帆风顺,中规中矩,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就不敢大胆尝试,当学生那么多年,如果不是“应试派”,也不可能来到北大。但是学长告诉我,踏踏实实的学习与大胆创新并不矛盾,只要在生活中融入一些小小的改变:在课堂上不要只是死板地记住知识,而在此过程中伴随着深入思考,及时提问;课外多参加研究性课题的学习,主动去发掘问题,自主寻找解决方法;学习之余,也不要总置身于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娱活动、各类名家讲座之外。作为北大的学生,应该时刻记住我们还年轻,不应该让现实生活的一层不变束缚手脚;我们有智慧,应当靠着自己的判断力去选择有益的事物,然后大胆尝试,勇敢创新。
创新者不败,因为终有收获;创新者不败,因为勇者无敌;创新者不败,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身边做起,这是我从张晖学长的精彩演讲中学到的。从今天起,参加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活动,沟通一个从未见过的人,品尝一份从未吃过的食品,游览一处从未到过的景点,阅读一本从未看过的书本;从今天起,不拒绝尝试,不拒绝生活中的细微改变,让生活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出精彩的不同。那么不久以后的将来,才能在其他人都犹豫不决停滞不前时勇敢迈出自己的一大步。
※樊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创新,既是个人能力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个人,公司,社会到处都在谈创新,但是,对于创新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现起来却是一样的困难。张晖教授的讲座,讨论了培养创新人才和文化,揭示了实现创新在微观层面的困难。
创新,作为国家建设的目标,是动员社会资源的口号。但是,具体的实现,必须通过企业或者研究组织来完成。他们是创新的单位,分析他们创新中的问题,了解这些组织的行为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创新的困难之处。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利润,追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他们而言,任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现最大利润。面对一个市场,投放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够有最大的利润呢?以顾客为导向,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特别是满足已有目标客户群的需要,往往能够产生最大的收益。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显示着理解、吸引并保持有价值客户的卓越能力。这种能力以对客户深入的认识和卓越的客户服务为基础,深刻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提供超越任何其他公司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需要。以客户为导向还表示具备与客户共同变化和发展的敏捷性,及时应对多变的需求、多样的市场以及机遇的出现。公司以客户为导向,提供最好的经验(产品或服务),使他们感到物有所值,并且让他们觉得已做了正确的选择。企业不只是一味地卖产品,相反地,必须提供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埃森哲方法:客户导向企业的运营模式与最佳实践》一书中,作者把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流程分为“了解市场与顾客”、“邀请顾客参与产品及服务设计”、“双方互动地进行产品销售”、“邀请顾客参与产品与服务的配送”、“为顾客提供至上的服务”和“有效的客户资讯管理”六个流程。从这六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顾客在经营活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成功的企业,它们的目标客户群的需要就是目前社会中普遍的需要,它们以此为经营活动的中心,其生产活动自然是在大家普遍看好的领域内。这些成功的企业,把目光锁定在已有的客户群身上,把资源都用在满足他们的需要,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那些潜在的顾客,其实也是创新可能满足的人群的需要,不是他们关心的,也就没有动机进行崭新领域的创新。
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创新(一般是科研),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据统计,90%的科研是失败的,而科研成果中只有5%可以商业化。从这个角度上看,技术创新的风险甚高,一旦失败,则颗粒无收,因此,大公司不会把大量的资源用于创新。再看商业模式创新,中小企业成千上万,都在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但是,能够成长为大企业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以失败告终。反过来,一个成功的企业,它们又没有动机去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它们的商业模式已经是成功的了。这样,创新成功的凤毛麟角,而成功的企业又没有进一步创新的动机。这样巨大的投入,而成功的概率这般小,继而就成了巨大的成本。大公司面对这样巨大的成本,而他们保持原有的经营活动又可以获得不错的利润,就更没有理由来创新了,只有那些走投无路的中小企业才会寻求创新之路,可惜成功的案例太少,反过来又打击了创新的积极性。
大公司,科层制的管理体制也是制约创新的因素之一。严密的分层,各个部门之间的制约,使得每一笔投入和收益都要有客观的评价。在公司中,通过成本收益进行决策,而且底层的愿望只有上级同意了才能实行。这样,对于创新而言,虽然底层实际的操作者能够发现创新的好处,但是,他们往往很难说服上级看到那渺茫的希望后的成功,甚至他们连说服的机会都没有。在严密的管理体制中,创新这种需要突破常规的事物就不合时宜了,它们总是会被忽略,甚至为了维护公司工作或者形象的一致性,创新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再者,过多的层次管理,使得大公司的行政效率也相对较低,它们即使认可一个可以创新的领域,也要通过无数的论证,协调各方的利益,当真正决定去做的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创新的最佳时机。
大公司的人才激励机制,也摒弃了创新。一个成功的企业,以客户为导向,收益最大的领域是满足当前客户群的需求的业务。这样,公司里最优秀的人才都被吸引到这个领域,那些与公司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就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很不幸的是,很多创新的研究,都很难说是公司的主营业务。这样,在大公司里,一方面很难给那些创新的部门大的投入,另一方又很难在那些部门留住人才,最后,这些大公司创新部门的实力较弱,难有创新成果,愈加降低了这些公司创新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对于全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大公司的积极性不高,而它们又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这就造成社会创新的困难。
※赵敏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07级)
我最初对创新的了解只不过是具有独特性和创意的一种想法而已。可是,通过张晖教授的讲授之后,我发现创意并不是我所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而是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技术、管理、人才、商业模式等多种方面的创新等,如今都各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市场经营竞争白热化,对全球化市场的不断要求等,各种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各个公司逐渐认识到在市场竞争和经营企业上创新的重要性。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任务表现在,各经营主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要求。
综上所述,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竞争要求,那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是什么呢?事实上,很多条件可以成为客观性的要求或者主观上的必要条件,但是,笔者认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因为,企业的创新能力毕竟是从企业构成因素,即企业员工和个人的创新为前提才能够存在的。因此,一个企业需要提高该企业本身自主创新能力时,首先需要创造出鼓励企业员工或者个人的创新的企业文化背景或者环境。可是在实际情况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一般人来说并不简单的事情。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外技术储备急于获得新市场,这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主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我国的自主创新有可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并支付较低的成本;二是国内人才和科技储备已有相当基础,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三是巨大的内需市场将提供创新的广阔空间;四是国家公共财政实力大大增强;五是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对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按要素参与分配已成为重要的分配原则,国家在税收、折旧、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其中诺基亚的企业创新模式是符合于第一种表现。众所周知,诺基亚是最近数年都在移动通信机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这种有关电子信息产业对创新的要求是可想而知,但是诺基亚为什么在其激烈的竞争中,在中国市场乃至全世界市场上都取得领先性的成功呢?诺基亚文化表现了几乎一致的倡导倾向。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元?]的言谈话语中得到证实:“……通过整合,新公司将全面优化诺基亚在华企业的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加强诺基亚和中方合作伙伴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新公司的成立再次证明了诺基亚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加强了我们与中方合作伙伴的成功合作。”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何庆源更直接指出“:……诺基亚在中国的生产运营得以在统一的平台下,享受规模经济和高效运营所带来的裨益,成为中国通信行业最具实力的制造和出口企业。”由是我们可以基本判断诺基亚的管理文化是开始强化“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统一”、“规模经济”、“高效运营”等理念关键词。如此,创新的企业文化拥有的力量挺大。诺基亚正因为如此,通过企业文化和资源配置的有效布置,因此导致企业员工的最大限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且有效的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创新,其创新在结果上体现在于能够不断的生产出具有竞争力和新颖性的产品以及企业经营文化的改善以及在白热化竞争中不断胜出等积极效应。因此,我们能够发现,一个企业如何对待、如何重视、如何使用创新这一命题在经营和市场竞争结果上由如此重大的变化和影响,这就是各个企业重视创新的最终目的。
最后,本人通过这次讲授后在很多方面上得到了有关知识和感想,其中,最大的感想就是:要脱离以往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应当释放自己的创新能力。当今世界是无限信息转播的时代,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是超乎我们的想象,和以前的信息对程的社会模式相比,现在作为一个个人能够接受或者接触的信息量是几乎达到无限的程度,在这种前所未有的环境之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学习环境,而且随着当今社会重视创新的要求,不断地通过接触各种信息,脱离以往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释放出自己本身含有的创新能力,而其创新能力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在无限竞争的当今世界,作为一个人应当合理的使用自己的“无限可能性”。当今世界如此大的变化中,作为一个学生应当跟随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学习目标迈进一步,而这正是现在社会作为一个人能够证明自身价值的一个途径之一,我们已经是成年人,虽然是大学生,但是本人认为大学生活应当是准备社会成员的最后一个阶段,那么我们的学习方法也应当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和世界的变化,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在的学习环境,要脱离过去的方式,需要不断地试图提高自己创新能力。
第二篇:创新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田建国
发布时间: 2007-11-05 10:00 来源:光明日报
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靠“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养体系”实施。两者各有侧重,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共同构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源是健全人格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应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养成良好的思想
道德。经常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磨炼和自我提高,具有改造自我的勇气。第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他人交往,用宽容的眼光看社会,以真诚、包容、信任等正确态度克服虚伪、嫉妒、猜疑等消极态度。第三,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学习抱有兴趣,不羡慕人家,不苛求自己。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成人。学会淡泊、学会宽容、学会执着、学会自律。淡泊是一种境界,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能任劳更能任怨。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心胸豁达,做人厚道,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气度。执着是一种自信,选定目标就要坚定不移,不被困难所击倒,不为失败所沮丧。自律是一种底线,自律使人自知,自知使人自明,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是创新人格
塑造学生创新人格,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方向保证和重要动力。创新人格强调自信、问责、敬业、诚信等要素的独立人格,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追求真理、追求真知。创新人格主要包括:服务社会的创新责任感,追求科学真理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严谨诚实的创新道德,善于合作的创新禀赋,不畏挫折的创新意志。
要确立社会责任感。对社会有无责任感,是检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积极引导学生从对自己负责做起,养成对自己的信心、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爱心、对祖国的忠心,自信自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心系社会,胸怀祖国。当前要对学
生进行感恩教育。
要培养创新毅力。一个人事业要成功,特别是要做出比较大的创新贡献,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十年磨一剑的恒心,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甚至还要面对失败的风险。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得教益,从而踏上了成功的大道。做学问是不易的,取得成果更是不易的。它需要毅力、勤奋和热情,还要经得起挫折。许多有成就、有造诣的学者,都有一本奋斗经。我们往往只看到这些学者的累累成果和受人尊敬的地位,而看不到他们曾经走过的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
要培养创新激情。所谓激情,就是要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的灵感和冲动。激情不是一个瞬间的状态,而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情感在创新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情感对认识活动的激励作用、情感对认识对象的选择作用、情感对信息知识的加工作用、情感对认识成果的评价作用。只有重视情感作用,人的创新能力才有最基本的保证。
要培养团队精神。现在重要的创新活动已经很少靠个人单打独斗,更多的是跨学科“集群”式的创新,没有团队精神,协同攻关,集思广益,就很难产生很大的创新成果。作为创新人才,不仅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本领,也要有合作共事的意识和水平。懂团结合作是大智慧,会团结合作是大本事,真团结合作是大境界。立己必先立人,达己必先达人,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周围人都能成功是最大成功。
要培养诚信品德。诚信是关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学校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要引导学生诚信立身,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使诚信成为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要培养胆量。中国古代有句名言,“才学胆识胆为先”。实践证明,天下不缺有才华的人,但缺少的是有胆量的人。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的人,聪明的人,但一定是有胆量的人。天下大事一定要有胆量才能做得到,撑得住。
塑造创新人格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成功。成功不仅是某种结果,更多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其一,成功是一种精神。在成功的道路上,依靠奋斗精神,另辟蹊径,脚踏实地,最终才能体会到成功。其二,成功是一次升华。成功不是失败的简单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深刻感悟和不断超越,是智慧和理性的升华。其三,成功是一个过程。今天的成就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有赖于今天的努力。真正的成功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学习生活中。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创造个性
我们教育制度的设计,应该为学生创造个性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呵护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天性,通过不断改进学生评价体系和评优激励机制,搭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制度平台。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是前提,体现人才标准;个性是关键,体现不可替代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能简单从众模仿,不能用一种模式来发展,一种标准来评价。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人才。个性是教育的灵魂。何谓个性,简单说是人的天赋,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天赋并不是少数人具有,而是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只要充分发挥这种潜能,人便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但由于教育问题,人们这种潜能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今天天才极少的原因所在。
塑造学生创造个性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才。成才,需要明确方向定位。第一,要适应社会需要。一个人只有具有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其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二,要发挥自身优势。对自己要有客观的把握,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专长和兴趣的方面作为成才定位。第三,要利用现实条件,全面分析现实条件提供了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哪些可以直接利用、哪些能够改善和转化、哪些需要暂时等待、哪些无法克服,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才定位。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和谐学术环境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营造和谐的环境。学术创新是一种极其高尚的理性和精神追求,是探索性、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创新方向要与时俱进,创新人才要有大师名师,创新成果要有重大影响,创新平台要有交叉融合。建设和谐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和谐环境包括:包容的学术研究环境,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建设和谐环境,就是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培育一个民主自由、宽容开放、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系统。(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三篇:人才创新
人才·创新
今天我们谈的是人才创新,那么什么是人才呢?其实早在我们刚进矿的时候,刘矿长就谈了他的人才观“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从此可见,人才是德与才的有机统一,所以有德无才与有才无德都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才。德与才的辨证关系是:德具有价值理性,才具有工具理性;德是方向,才是动力;德是目标,才是手段;德体现的是社会境界,才体现的是个人境界;所谓人才是先做人,后成其才,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源所说的“讲境界、长本事”我想就是讲德的境界,长才的本事吧!失去德指引的才犹如黑夜中狂奔的马,危机四伏;同样,没有才的充实,德也就失去了动力和牵引,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心办不了好事。对于一个人而言,没有纯粹的德境界,也没有纯粹的才境界。在现实中,德与才只能以某种有机组合的方式出现,脱离才的德与脱离德的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丁集矿在招揽人才,吸收人才走的是两条路,一条路是引进已经是被公认了的人才,他们是名扬在各矿的专家,是各矿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另一条是吸收像我一样的一群刚出校门名不见经传,有可能成为人才的大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无疑形成了很好的“传、帮、带”,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
在对待人才方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各类人才都招揽
到自己的麾下,为自己装点门面然后听我指挥、随我利用。(我让你发挥什么才能你就发挥什么才能,让你发挥到什么程度就发挥到什么程度,让你什么也别发挥你就呆着,最终把人才当作奴才使用)。另一种是主动招贤、敬贤、让贤,为各类人才充分自由地发挥其专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人才在其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二者虽然都要人才,不拒人才,也都使用人才,看似也都尊重人才,然而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假尊重人才,后者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
其实在我们有的人心中把是否尊重人才,用工资薪酬的多少来衡量,我不否认钱很重要,但是如果说月薪1000是对你的侮辱,那么给1万就是尊重了么?难道10次的侮辱等于一次的尊重?我想如果把自己的德与才拿出来当商品摆放,犹如在自己头上是插了根稻草,谈尊重与否岂不浪费了表情了吗?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钱是王八蛋,花了还能赚”,我们人一旦丢失了自我,就很难再“赚”回来了!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尊重人才,并不是看拥有多少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而是看在里面工作的人是否安心工作,有多少工作业绩以及人才流动情况,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从集团公司的用人政策及文件精神,到矿里针对大学生进行的一些列举措,给大学生的发展提高良好的创业平台,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对才能施展创造的良好空间,形成了你能翻多大跟头,就能给你铺多大垫子的用人策略,丁集矿采用的无疑是第二种用人态度。
那么怎样去评估人才呢?我们矿提出了“能干便是才”的精辟观点,高级工程师是人才,高级技师是人才,受过学校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生是人才,从煤堆里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土专家”更是人才,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只因我们殊途同路,在创业的路上,达者为先。在对一个企业来说,需要的往往不是最出类拔萃的综合性人才,而是适合工作岗位所需素质要求的最合适的人才,所以学历仅仅标定一个人可能具备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及管理水平,经验只能说明一个人技能的熟练程度。这些都是可观察,可测试,易学习的,然而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个人品质和动机等能力尤为重要,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这对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都说“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竞争力”,然而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定义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表现为:引进一个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找到一种原料的新来源;发明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流程; 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可以是彻底的改变,可以是现有资源的整合,也可以是未知潜力的挖据。创新不管是发现式创新,还是发明式创新,都是在认识世界,改革世界,从而创造出新的世界,创新最本质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它追求的是“新异”、“独特”、“最佳”、“强势”,并必须有益于人类的幸福、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创新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
级的心智活动,但它并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也不是哪些人的“专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比如说我们日常使用的洗菜盆子,有的人发现在洗菜的时候,由于水的流动,有的菜也跟着水跑到盆外去了,于是有人在盆的上沿部分戳了几个洞,结果就很好的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我们用的切菜的刀,在我们切菜的时候,像土豆皮会粘在刀面上不下来,结果有人就在刀的上方开了个长条型的小口,问题就解决了,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例子,都是属于创新,而且创新的人都是我们老百姓,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动手;我们选煤行业也有很多创新的例子,我们的工艺又原来的跳汰主流洗煤工艺到现在重介洗煤工艺,就是一个新的生产工艺被大家接受和广泛使用;我们的介质管道拐弯处由原来的圆弧形改为现在的直角形就是一个创新,因为这样有利于减少管道的磨损,像这样的小改小造还有很多,而且都是我们一线职工想出的。)所以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在创新的路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甚至造成一些损失,难免会受到周围一些人的质疑、批评,遇到这种情况,我想采取的态度,引用网上的一句话“走牛×的路,让傻×去说吧”,当然也不能做一头犟牛,当发现说话的人是个牛叉的人时,可能你就是那个傻叉的人了,所以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
创新说容易,做却难。我们要怎样去创新呢?(关于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书籍有很多,也都是些大部头的书,我在这里就简单介绍下水的精神,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什么是水的精神呢?仔细悟一悟,会发现水有很多精神,比如水能流动自己,同时也带动他人,永不停步;水滴石穿、持之以恒;涤荡污垢,永葆自洁;还有无孔不入的精神等等。我们知道每条河流都是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和性格,就像黄河、长江,黄河给人的感觉是汹涌澎湃,有万夫不当之勇,而长江给人一种涓涓细流,宁静致远的感觉,但他们都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奔流入海,当时机不成熟时,便积蓄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厚度,待时机来临时,便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梦想。创新亦如此,当知识不够时,潜心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当遇到困难时,像水一样四面求索,找到那个突破口,只要有这样锲而不舍是毅力,厚积薄发的态度,在合适的时候,一定会出成果。
不会创新的人才,是死才,犹如一颗枯树,没有生命,可能招致蛀虫,甚至腐烂,而创新人才,如同一个活树,即使是幼苗,只要一直吸收着雨露阳光,一直在成长,最终一定能开花结果的。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现今,丁集矿涌现出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他们是煤矿的主力军,更是弄潮儿,是企业发展、安全生产以及经济效益的实践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适应着不同岗位的需要,正是由于他们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开拓创新,才会有今天丁集矿的财
(才)源滚滚之势。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什么人才最可贵?创新人才!
第四篇:演讲稿人才与创新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人才与创新。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在强调创新,各种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创新大赛也层出不穷,比如前一段时间在座的很多人参加的“大挑”,电子设计大赛等等。但是从各种比赛或者国家专利局统计的数据来看,创新离普通的大学生似乎还是很远。上学期有的班做毛概社会实践调查,题目就是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调查,我还帮别人填过一份。最后他们的统计结果中显示,参加过像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或者类似比赛的人占了不到受访人数的10%。历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获奖者中大学生也寥寥无几,反倒是有很多知识范围远不及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哪去了?
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
首先中国高等学校现行的教育方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继承性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不够。经历了小学、中学,我们学会了如何参考例题来解决试题,在生活中的棘手问题面前想不出新的办法来解决。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缺乏行动的信心和勇气;或者在实践活动中,半途而废,不了了之。就像三航杯创新大赛,我收的报名表有80份,但收到的实际作品只有20份。
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追究起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缺乏,教育体制固然难辞其咎,但很多大学生自身的忽视和不屑一顾更可怕。他们总觉得创新似乎是精英们的事情,或者将“创新”束之高阁,或者安之若素,甚或讥讽一些喜欢思考、喜欢动手的同学。当别人取得成绩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创新是这么简单!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下面就来先来谈一下我们自身应该如何看待创新。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设有专项经费,经费由教育部拨款、学校配套、教师科研经费或社会捐助等组成,资助经费额度每个项目不少于1万元,经费由学校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严格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2、申报项目被学校审批立项后,学校将划拨50%的资助研究经费用于项目启动实施,项目中期检查通过后,再拨付余下的50%经费。
3、资助经费主要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项目支出,如文献资料的收集、查询、打印或复印,实验材料和试剂药品的采集和购置,调查、走访等
学校政策
1、学校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等方面支持,各类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面向学生开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负责人及参加者,学校颁发结题证书。对阶段性成果突出的项目,主要完成人可按照《南京农业大学关于奖励学分的暂行规定》申请奖励学分。
3、学校对于指导教师给予一定工作量补贴,补贴标准为15--20学时/项/年,项目结题验收后一次性核定。对精心指导、认真负责、且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将进行表彰奖励。
第五篇:2016文化传承与创新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及要求。
4、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
5、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6、文化创新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题目训练:
1.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5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C.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D.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6.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7.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 “福之州,青之运”。“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 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世代相传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庄子·列御寇》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①文化传承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②提高文化修养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的 ④提高文化修养应当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7.“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18.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比较新旧“二十四孝”内容,可以看出
①对“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对“孝”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③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传统思想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开始访英之旅,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2014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画说汉字”的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参观者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兴趣。“画说汉字”的展出表明
A.中华文化正在领导世界文化 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4.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
④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形象地说明了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必须要统一文化 C.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7.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使、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③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这样评价道:“在过去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的三四十年间,她一直专注于描写苏联和苏联解体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她的作品并不是关于那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情感历程。”这说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作者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2.材料: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9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33.材料: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并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12分)
34.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黎族苗族的歌、舞、服饰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中绚丽的艺术奇葩,凝聚着黎族苗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9月23日,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启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民族文化,使学生在了解各民族历史、民情民俗、语言文字、民间工艺等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10分)
35.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文化。(10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试卷答案
选择题:DDCBB DCABC BCDDB BDACA BCBCD ABACC
31.(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2)由于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点3分)
33.(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3分
34.(1)我们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分)
(2)面对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和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5分)
(3)我们要把握好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35.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⑤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注:从其他角度回答可以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