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文化
创新企业文化,将安全文化纳入
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安全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使企业生产经营要素达到和谐统一,要使企业以人为本、全面减灾增效,要造就高素质高水平企业,实现持久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支撑。且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被员工普遍信奉,并附诸实践的,同企业目标一致的安全理念与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的总和。莒县大自然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在安全生产中实施安全文化工程,要坚持“以安全塑文化、用文化保安全”的原则,突出加强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建设,真正用文化铸造起安全盾牌,从而保证和推动莒县大自然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溶共生,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一方面,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形象识别、工作规划、岗位职责、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安全文化建设也要围绕着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在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及行为规范中体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使两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以深化体系运行、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实施管理创新为手段,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各级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责任,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共同职责,作为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共同任务,有效消除那种“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某一管理部门,某一管理层面的事”的错误认识,使安全文化建设远离“隧道视野”和“局部观念”。因此在实施《莒县大自然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第二阶段行动计划的的第一年更要注意这些问题,下面我就在推进莒县大自然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抓好的几点谈点看法:
第一,固本清源,不懈抓好以人为本的实践
安全文化是“人本”文化,是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的文化。我们常说要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再转化为“我会安全”。这实际上是把安全意识形象化、具体化了。实现了这两个转化就是安全意识的提高。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需要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文化教育,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这中间既有“硬件”的内容,如安全设施健全、设备完好、消除跑冒滴漏等,也有“软件”的内容,如事故分析、“四不放过”、安全知识的学习、有关舆论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气氛等;其中既有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也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和对员工的关怀、体贴。我们一些班组长为调动员工积极性,有的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去安排工作;有的注意观察每个人的情绪去安排工作,这是什么?实际上,这是一种很标准化的人性管理,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彼此“关爱”,如果他们没有对同事的负责与关爱,他们能了解对方吗?他们能发现员工的情绪变化吗?我希望各级管理者能够深刻理解“关爱”的内涵,把批评理解为帮助员工成才,把批评理解为关注他们的生命。为此就需要各级领导者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懂得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行为,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落实于安全活动之中,才能达到保证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第二,结合实际,切实抓好安全文化理念的物化
没有员工践行的安全理念,那只是一句空话。举个例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该怎样向员工宣传莒县大自然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付出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这个理念。我想它决不只是总结中或文件上,时常出现的一句话而已。我们要真正把这句话的内涵
精神体会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所倡导的是预防型管理,而不是事后型管理,重点强调的是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那么,什么是安全意识?过去,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总把安全意识理解为安全知识的教育,应当说,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对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有一定帮助,但是,我认为,安全意识决不等同于安全知识培训,两者是有区别的。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询问员工某些操作知识时,许多员工对基础知识可能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往往未必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去办,为什么?因为知识不是意识,意识当中还包含着态度。我们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因为我们缺少知识,没有掌握知识,而是因为缺乏意识或缺少责任感造成的。所以,在安全生产上,我们常常有许多的悔恨,有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是我们各级领导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怎么去做、如何去做,我想,这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去培养,需要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刻刻去纠正员工身上不正确的行为,有句话讲的很好:“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最终建立良好的习惯,”用习惯来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止万一的发生”。
第三、严抓细管,深入抓好精细管理的实施
安全生产、依靠科学,重在管理。重大的伤亡事故,无不与管理不善、麻痹大意、违规操作、不讲科学有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才能严把安全关。生产、生活中的一次次安全事故告诉我们,任何的麻痹大意、松散懈怠,都将埋下大祸的隐患。重视安全就要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需要精细管理。“6S”管理强调管理上的精雕细刻,强调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使上下环节、不同专业能够有效沟通与衔接,做到既相互支持、配合,又互相监督、制约。安全文化建设也要围绕“6S”精细管理的主题,明确目标,落实措施,选准载体。
第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约束人性弱点
用文化来约束人性的弱点,培养职工形成“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安全”的理念。人性的弱点主要表现在懒和贪两个方面:一是懒惰,只要没有外在压力,就不愿多做事;二是爱贪小便宜,总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于是在行动上就表现为随意、粗放、麻痹、懒惰和拈轻怕重等。因此落实“6S”管理,就必须靠文化来约束人性的弱点。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是运用“四级教育”模式,检修前教育、开停车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班前安全活动、标准化岗位和班组建设、安全技能竞赛活动、亲情教育、“三不伤害”定置管理等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以及全厂各岗位、设备处醒目的安全标语、安全标志、安全宣传画形成的整体视角文化效应,使员工形成了良好的安全心态以及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从而,即使行为不受控的人在这种安全文化氛围浓厚的集体中,也很快被“同化”。这是因为在安全文化的“场能”作用下,使人们感到必须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个性的重新塑造,使安全责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同时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很多职工要在单人岗位工作,这就更需要自律和自我约束,靠日积月累形成的遵章守纪的好习惯,靠无形的文化力量自觉克服人性的弱点,来保证企业安全发展。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急于求成,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深刻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深化,在深化在求实效,通过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努力打造更高层次的安全文化,才能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才能为莒县大自然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确保莒县大自然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长治久安。
莒县大自然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
2013年1月17日
第二篇:文化创新
10、材料一:党的18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材料二: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因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
与此同时,鸟叔因《江南style》而迅速全球爆红,世界劲吹韩国文艺风。与此相比,在短时间内能获得世界认可的中国文化作品却显得屈指可数。尽管文化从业人员数远超韩国,可利用的资源也不缺乏,但真正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产品却十分稀少。
问:(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18大讲话的精神?(2分,至少两个角度)
(2)谈谈对莫言获奖的看法。(4分,至少两个角度)
(3)就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谈谈你的具体做法。(4分,至少两个角度)
11、材料一: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至此10年间,我国已有22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2012年8月12~15日,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宁夏银川举行。这项赛事是我国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材料二:党的18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问:(1)为什么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分,至少两个角度)
(2)国家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说明了什么?(2分,任两条)
(3)列举我国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而采取的具体措施。(6分,任3条)
第三篇:文化创新
2010级高三政治导学案-----文化生活编号:067使用日期:2012.12.30班级姓名学号
课题:文化创新
编制:曹淑云审核: 范玉娥包科领导: 【课标考纲解读】
骨干知识梳理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①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基本途径: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④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 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 根基。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高考真题剖析】
1.(2012高考江苏卷21)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2.(2012高考浙江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2011·安徽文综)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2011·广东文综T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0·北京卷高考24)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0·江苏卷高考2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2011·海南海口市高三调研测试)15.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风尚,如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吕不韦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等。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正确的态度是 ①要在继承中发展②要对其注入时代精神
③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把它作为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2011·天津宝坻高三一模)8.2010年产生的网络新词,像“给力”、“涨时代”、“神马都是浮云”等,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D.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9、2011年2月26日至28日,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组织的“中国艺术家走进上海新农村采风团”到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采风。艺术家进行文学采风活动的依据是()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④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2010级高三政治导学案-----文化生活编号:067使用日期:2012.12.30班级姓名学号10、2010年11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体育产业展,以“低碳场馆与运营创新”为主题。其主题蕴涵的文化道理有()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B.文化创新是推动民族文化繁荣的基础
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唯一因素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并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11、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不仅选料广博,而且能根据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不断吸收内地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如泡、扒、浸等法就是从北方爆、扒、氽制法移植过来的,而红烧乳鸽、松子鱼、柠汁鸭则是西餐风格。粤菜的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A.摒弃了传统文化,大胆进行文化创新B.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提供了创新源泉 C.遵循各国在文化上一律平等的原则D.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进行文化创新12、2010年 7月13日,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表彰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参加本次展演的14台剧目,涵盖了戏剧、动漫舞台剧、音乐剧、杂技等众多艺术门类,真可谓硕果累累。受表彰的作品尽管涉及艺术的各个方面,但绝大部分内容都取材于现实生活。这说明()
A.文化具有多样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3、2011年2月22日,由南昌大学和印尼哈山努丁大学合办的哈山努丁大学孔子学院隆重举行揭牌仪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在海外建立,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这说明()①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发展必须全盘继承传统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14、白居易有诗:“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刘禹锡有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诗共同体现了对______的讴歌。()A.文化创新B.文化交流 C.文化传承D.文化融合15、原始的爱尔兰人的踢踏舞并未得到观众的普遍喜爱,但《大河之舞》对踢踏舞作出了艺术性的改编,并把大量的非爱尔兰元素融入其中,推动了《大河之舞》走上国际市场,结果风靡全球。《大河之舞》风靡全球的原因有()①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②面向市场,适应广大消费者的文化需要 ③体现了时代精神
④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
16.(2010·广东卷高考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17、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化也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形成一股“日韩流”。如在某市校园内,许多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劲舞等,成为日韩的“中国新生代”。因此,学校政教处作出禁止上述一切行为的决定,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做法表示不满,说:“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何错之有?真是小题大做。”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是怎样看待上述现象的?
2010级
高三政治导学案-----文化生活编号:067使用日期:2012.12.30班级姓名学号
文化创新参考答案
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B说法均错误,C不符合题意,D正确且符合题意。选D。
12【解析】选B。受表彰的作品绝大部分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也就是来自于社会实践,故选B项。A、C、D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3【解析】选A。①②③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应当选;④观点本身是错误的,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地继承。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解析】选A。旧曲翻新,是我国歌曲创作的一个古老传统,体现了文化的创新,因此A项是正确的,B、C、D三项均与题目无关。
15【解析】选D。题干材料既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博采众长的特点,又反映了适应时代精神和市场需求的内容。
16、【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明清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10分)
17、【解析】本题以学生很熟悉的校园生活事例,考查学生结合生活事例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看到材料中学生一味模仿日韩明星是错误的,而学校政教处一刀切的做法也不可取。这就要结合教材中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知识来作答。答案:(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激励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2)发展、创新文化,需要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但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丧失我们自己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更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对外来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学生一味模仿日韩明星和学校政教处强行禁止的方法都是不妥的。应辩证对待外来文化成果,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取长补短”。
2.3.【解析】本题以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背景,考查实践和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解答本题要特别关注三点信息:“人们”、“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茶文化----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些信息分别说明了茶文化与人民群众、茶文化与实践、茶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题目材料说明的是茶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体现了B,而没有涉及文化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排除①;④中的“各民族文化”与题意无关,不能将“茶文化”与“中华文化”相提并论。【答案】选B。
4.【解析】本题围绕深圳建立30周年,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全面分析事例信息。事例的信息有两个部分,一是“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这体现了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符合题意,①③入选,排除④;“‘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体现了文化对实践的反作用,不符合主题,排除②。【答案】选B。
5.【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深入生活,说明④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①错误,②正确。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③,答案选C 【答案】C
6.【解析】D 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要求。①③材料未涉及。【答案】D
7、A
8、C
9、【解析】选C。艺术家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是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干主旨不符。
10【解析】选A。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创新”,可知A应选;B、C两项观点错误,应排除;题目反映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项与题意不符。
11【解析】选D。本题其实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有: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第四篇:文化创新学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班级 姓名
一、高考考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理解)2.文化创新的意义。(理解)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理解)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理解)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知识网络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 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意义: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三、预习导读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③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内容:
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4.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倾向。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五篇:苹果公司创新文化范文
企业文化的灵魂:创新
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2011年10月5日,苹果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史蒂夫·乔布斯逝世。在这个“苹果时代”,苹果公司的成功传奇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同时,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即便在经营最困难的时候,苹果也不曾改变创新;即便在产品非常畅销的时候,苹果也依然推陈出新。对创新的热爱,以至于偏执,是苹果能够坚持到今天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本文就从企业文化与创新的结合角度分析一下苹果的成功模式,从而为现代企业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那苹果公司的创新文化都体现在哪里呢?
一、个人主义至上
苹果公司鼓励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可以创造差异,苹果公司倾向于雇佣那些有思想、懂得自我激励的人。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企业文化。苹果的文化鼓励努力工作,强调个人成就。这种文化使得苹果公司开发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产品,如苹果II型电脑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者,其市场份额在1980年底即达25%。
二、反主流文化
从百事可乐总裁一职来到苹果公司的斯卡利在1983年担任苹果公司CEO之后发现,这家鼓励个人主义的硅谷新贵的工作环境充满了反主流文化。员工们坚信,苹果公司的动力来自他们,管理层的角色是为他们创造能够激发他们创造力的、最佳的工作环境。无疑,苹果公司的这种文化与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公司有明显的不同。在苹果公司,创新想法可能来自于员工在走廊上不期而遇的随意交谈,或者员工夜里10点半互相打电话讨论刚刚想出来的好的创意,或者是某个人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主意而临时召集的6人会议。
三、公司的产品设计理念:另类思考
1997年,乔布斯专门创意了“Think Different”(另类思考)的广告语,一方面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苹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
对苹果而言,其设计的电脑应该既能帮助顾客完成工作,又让顾客喜欢使用电脑。因此,苹果特别推崇设计时的简单易用。为了实现简单易用这一目标,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就专注于顾客的想法和需求,以及顾客如何与产品互动。当设计人员确信其抓住了客户的想法和需求时,再设法从工程技术上实现。重要的是,在设计阶段需要创造和创新,在工程技术上同样需要创造和创新。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用户往往只需要按一个键,就可以完成其想要实现的功能,例如,iPod、iPhone、iPad的操作均极为简单,以致销售的产品中不附带产品说明书。在乔布斯看来,从设计意图,到概念的提出,到实现概念的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一直到用户使用该产品的体验,最后到外在的华丽外形,都体现了“简单即终极复杂”的设计理念。
四、产品战略
苹果的创新理念是系统性的,把产品定位和创新都结合的很清晰。所以,苹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用户的需求上。
苹果的产品是个人工具,帮助个人解决问题。苹果没有选择机构或企业作为其客户,而是以个人作为目标客户。事实上,苹果公司从未成功地推出过面向企业的产品,这使得苹果公司专注于个人用户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苹果公司的成功来自对人们如何使用电脑设备的透彻理解,以及开发“酷毙了的产品”的高度承诺。
事实上,在一些技术产品方面,苹果公司都是后来者。据了解,三星公司在1999年就开发出MP3,而苹果公司的iPod直到2001年才出来,但它加上了音乐下载功能,让消费者可以合法方便下载音乐,这样苹果公司不仅靠卖产品,还可以通过卖音乐来赚钱。短短3年内,它就创收近100亿美元,几乎占其总收入的一半。虽然MP3和音乐下载都不是他们首创的,但苹果公司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产品+内容’的组合,创造出了全新的产品。技术很容易被超越,需求也很容易改变,苹果的秘诀在于通过整合资源,引领改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竞争优势。这也叫“蓝海战略”,由于它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竞争,所以才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五、市场领先与技术领先并行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创新并不是技术的创新,而是“为技术创造出市场”的创新。苹果成功的轨迹,对应着乔布斯从早年技术创新的追求者到市场营销大师的转变轨迹。
让我们从乔布斯说起。1985年,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理由是“此人不切实际地追求技术创新”。当时他正在领导研发世界上最先进的个人电脑“麦金托什”,它拥有先进的图形操作系统,还配备了鼠标,技术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IBM-PC机。可惜技术领先不等于市场领先,“麦金托什”销售不佳,却占用了公司大量资源,最终不得不下马。痴迷于技术、力挺“麦金托什”的乔布斯,因此被扫地出门。
12年后,乔布斯重返公司时,有了全新的思路,从而一举把苹果带到世界之巅。乔布斯领悟到,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一味追求技术领先,技术过于超前,结果往往是消费者难以“消化”,市场难以接纳。所以后来,相对于IBM、微软、英特尔等公司,苹果在基础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很少,有意回避与高投入相伴随的高风险。事实上,无论iPod、iPhone、iPad,其核心技术很少是由苹果自己开发的。从“让用户容易使用、乐于接受”到“塑造用户新的使用习惯”,可谓苹果对“技术创新”和“市场领先”的独到理解。
通过上述分析,“苹果”于其他企业的可鉴之处都有哪些呢?
一、大部分企业在创新上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类就技术而技术,忽略了消费者的感受;另一类则完全跟着现实的需求走,有什么产品就跟风。这两种创新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企业想要成功,就需要突破单一的思维,研究功能、用户需求和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最有利的角度进行产品创新设计。
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就必须对研发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创新方法培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尤为重要。其中德国人提出的“TRIZ理论”,揭示了发明创造的内在规律和原理,是国际公认的解决新产品开发难题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但是不能一提创新就是高科技,这是非常窄的定义。创新也有“捷
径”可循,用跨行业、跨学科的知识、技术解决本行业技术瓶颈、发明难点,可能就会独辟蹊径,走出一条“苹果”新路。
三、学习苹果公司不是要复制其商业模式,而是要学习苹果对科技的创新精神,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用户和市场的精确定位,苹果文化是对客户忠诚度的逐步培养,他们把所有能利用的资源都体现到苹果产品和文化上。因此,现代企业学习苹果,必须要有长期品牌建立的意识,需要文化的底蕴,需要团队协作精神。就中国来说,中国已经具备很精良的制造技术,更重要的就是创新理念和国际品牌的建立,包括企业和用户的文化沟通,以及更新传统观念等。
四、保持工作场所的多元化对于产生大量独创想法来说至关重要。要想产生有创意的想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数量开始,而不是质量。所以跨国公司在多元化方面具有优势,因为它们能够从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那里获得各种各样的想法。当然,并不是只有文化的多元化才能形成创新想法,甚至办公室的设计也能激发创造力和增进交流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创意的想法更有可能在一个更加随意的环境里、在与员工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出来,而不是在董事会的会议上产生出来。因此可以考虑设立咖啡厅、游戏室或共同工作区来促进日常的合作。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力。而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开发和释放出员工个人和整体的创造能量。只有这样做,公司才能培育出一种创新文化,确保公司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赢利,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