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诗文朗诵比赛上的总结讲话
在朗读比赛上的总结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为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郭老庄、郭刘、郭水坑三个完小共10个班级参加了刚才的朗读比赛。
这次比赛,学区政教处作了精心设计和安排,各班、各语文老师认真组织准备。参赛同学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朗诵,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诗的意境,书的花园。同时,在优美隽永的字里行间,升华了我们的情感,触动了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给予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比赛组织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精心组织、辛勤工作的老师、班主任、语文老师及各位评委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经过认真准备、激烈角逐,获得优异成绩的参赛班级和个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刚才大家听到的诗歌和散文,其中既有名人诗词,也有凡人作品,既有经典诗文,也有时代美文。作品要不吟咏自然与人生,要不讴歌时代与祖国。精美的文字,凝结了文人的心声,记录了文人的喜怒哀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比赛中,所有参赛同学能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得流利,感情真挚,用声情并茂、形式多样的朗诵方式精彩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同学们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
我们举办这样的诗文朗诵比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语文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陶冶了学生心灵,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气象。其实,从前段开展的篮排球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乃至后天即将举行的文化知识竞赛,每项活动,都是为同学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机会的。
今后,学校会更多、更好的开展有益于同学们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素质教育这个大平台上发挥自己聪明的智慧,施展自己精彩的才华。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怀着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的景仰之情,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从而实现好读书的目标。
谢谢大家!
郭老庄学区
2014-3-11
第二篇:在诗文朗诵比赛上的总结讲话
在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上的总结讲话
2013年5月31日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为提高学生诗文朗诵和鉴赏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高一、二年级共9个班级参加了刚才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这次比赛,政教处和团委作了精心设计和安排,各班、各语文老师认真组织准备。参赛同学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朗诵,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诗的意境。同时,在优美隽永的字里行间,升华了我们的情感,触动了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给予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比赛组织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精心组织、辛勤工作的政教处和团委的同志,班主任、语文老师及各位评委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经过认真准备、激烈角逐,获得优异成绩的参赛班级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刚才大家听到的6首诗歌2首词一篇散文,其中既有名人诗词,也有凡人作品,既有经典诗文,也有时代美文。作品要不吟咏自然与人生,要不讴歌时代与祖国。精美的文字,凝结了文人的心声,记录了文人的喜怒哀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比赛中,所有参赛同学能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得流利,感情真挚,用声情并茂、形式多样的朗诵方式精彩诠释了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同学们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1-
我们举办这样的诗文朗诵比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语文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陶冶了学生心灵,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气象。其实,从前段开展的篮排球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乃至后天即将举行的文化知识竞赛,每项活动,都是为同学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机会的。
今后,学校会更多、更好的开展有益于同学们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素质教育这个大平台上发挥自己聪明的智慧,施展自己精彩的才华。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怀着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的景仰之情,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从而实现好读书的目标。
谢谢大家!
第三篇:诗文朗诵比赛上的总结讲话(精选)
在诗文朗诵比赛上的总结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为提高学生诗文朗诵和鉴赏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高一、二年级共16个班级参加了刚才诗文朗诵比赛。这次比赛,语文级作了精心设计和安排,各班、各语文老师认真组织准备。参赛同学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朗诵,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诗的意境。同时,在优美隽永的字里行间,升华了我们的情感,触动了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给予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比赛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我代表语文组成员向精心组织、辛勤工作的学校领导、班主任、语文老师、各位评委老师及支持比赛活动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经过认真准备、激烈角逐,获得优异成绩的参赛班级及选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刚才大家听到的31首诗歌和1一篇散文,其中既有名人诗词,也有凡人作品,既有经典诗文,也有时代美文。作品或者吟咏自然与人生,或者讴歌时代与祖国。精美的文字,凝结了文人的心声,记录了文人的喜怒哀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比赛中,所有参赛同学能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得流利,感情真挚,用声情并茂、形式多样的朗诵方式精彩诠释了诗文的美感,展现了同学们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
我们举办这样的诗文朗诵比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语文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陶冶了学生心灵,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气象。其实,从上学期的运动会各项比赛,乃至今晚诗文朗诵比赛,每项活动,都是为同学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机会的。今后,学校会更多、更好的开展有益于同学们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素质教育这个大平台上发挥自己聪明的智慧,施展自己精彩的才华。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怀着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的景仰之情,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从而实现好读书的目标。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上的讲话
在“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在这“书声朗朗,书韵留香”的夏日里,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龙兴中学“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诗歌,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屈原到拜伦;从但丁到雪莱;从《诗三百》到《神曲》;从《离骚》到《荷马史诗》,可以说人类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诗歌的历史。而泱泱中国,更是一个诗的国度,悠悠五千年谱写了一首平仄相间,韵律叠生的铮铮民族之诗。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学作品中的精灵。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必须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将诗歌这一文化中的经典传承千年。
历史不会忘记:李白,杜甫的流芳千古;徐志摩,闻一多的拳拳爱国;海子,顾城的时代绝唱——作为中国人,我们幸福在诗歌的海洋里。
写诗可以悟理,读诗可以怡情。朗诵诗歌不仅可以使我们从中体会到美,感悟到思想,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特别是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正处于心智等各方面塑造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里,就应该多读诗,读好诗,努力培养自己美好的性情,高尚的情操,做一名“诗样的青少年”。
老师们,同学们,年华易逝,但诗的青春难老。让我们以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为契机,共同演绎诗的旋律,唱响诗的赞歌,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歌颂我们诗一般的青春年华!
最后,我祝愿每一位参加朗诵会的选手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祝愿本次的朗诵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篇:诗文朗诵比赛 总结
诗文朗诵比赛 总结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朗诵水平和语言素养,我系举办了诗文朗诵比赛。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我系学生的风采。具体总结如下:
一、活动过程
首先为大赛的宣传做准备,由宣传部提前出海报,分别张贴在教学楼、宿舍楼门口的宣传栏上,并且由学研部成员通知各班班长,再由班长下达通知,鼓励同学参加。由于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期间分别设立了初赛和复赛。初赛选出十名优秀选手参加复赛,并请到了12级辅导员万石华、李娜等几位优秀教师作为评委。最终选出前三名选手,将推举到院里代表外语系参加比赛。学研部在评选后,给获奖人员颁发奖状,由宣传部吧获奖名单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在宣传栏。赛后学研部写总结,整理并保存资料。
二、活动意义
充分展现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风采,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三、活动成果
1.比赛分为单人组和双人组,使参赛同学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尽情展现自我的风采;
2.此次复赛,我们使用了多媒体教室,选手们都为自己的朗诵配乐甚至还有伴舞,相当有创意;
3.主题紧扣“共筑中国梦”,使整个比赛的意义更加鲜明;
4.最后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
5.获奖人员名单及分数如下:
第一名:程晨、张慧90.83
第二名:梁方惠、周童童 90.67,徐欣 90.67
第四名:吴晗 90.67
第五名:郑金晶 90.33
第六名:廖萍 89.67,胡鹏 89.67,张兴园 89.67,舒佳惠 89.67 第十名:郭小琨 88.67
四、成功之处
1.比赛主要面向大二的学生,但是仍有许多大一新生报名参加,说明宣传效果好,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2.多媒体教室设备齐全,选手们的激情演讲加上配乐,增加了朗诵的感染力,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3.学研部干事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接下来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
五、不足之处
1.初赛由于人数多,比赛期间纪律不好,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选手发挥;
2.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初赛与复赛只隔一天时间,有的选手准备不太充分以致第二轮发挥失常;
六、最后结语
本次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取得了预计的效果。希望以后的每次活动都能在各个方面越办越好。
2013
外语系学研部 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