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几点感悟
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几点感悟
2011-11-30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家庭的独生子女。而从我校的生源来看,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做生意的又较多,许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生活条件优越,很多事情由家长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缺少父爱、母爱,难免行为习惯较差,独立生活能力较弱。培养这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但作为与孩子朝夕相伴的生活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生活管理工作当中要把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作为工作的重要职责,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和引导等多方面逐步让学生养成独立生活和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去应付时代的挑战。在此方面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感悟:
第一、引导和指导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从小事做起,如: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寝室卫生等,让学生体会依靠自己的动 手取得成功的喜悦,也许第一次,第二次他们做得不那么好,但总 有一天他们将会做得很好。
第二、以肯定和鼓励为动力。对于每个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会自己洗衣服了,真不错,”“被子 叠得很整齐、规范,”“内务卫生做得很好”等等。培养学生自信 心是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注意观察、关注细节,随时不 失时机地给学生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对学生自立、自主个性的发 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作为一名生活老 师要得到学生的充分信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首先必须要做到 爱学生,多关心学生,多了解学生,同时要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 能对你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指点途径,让 学生自己想办法来回答和解决问题。
第四、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我们在学生面前必须要有 表率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才能做好教育 作,可对学生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你这个老师,你的知识水平、工作态度、人格魅力等。所以我们生活老师必须得紧跟社会的脚 步,多学习,多思考。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品德、行为习惯、言 谈举止、待人接物上做到以身作则,做无声的示范,让学生从你身 上感受到那种良好的品德,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良好的师生环 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自觉的形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总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所要做的工作很多,这就靠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认真体会和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小学生习惯培养沙龙发言稿
——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点滴做法和感悟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个能够和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大家将您生命中宝贵的几分钟和我一起分享。其实站到这里和大家交流实在有些羞愧,因为在座的各位前辈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我们现在所提倡和建构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大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看家本领。那么接下来,我就对可以说自工作以来,更确切地说是从当班主任以来,自己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尤其是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初浅任何点滴做法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想无论是在我习惯培养的实施中还是在接下来的表述中,肯定会有或复杂,或拙笨,或错误的实施方法,所以还是想衷心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吝赐教,先说谢谢了!
一、我对习惯和学习习惯定义的理解
习惯定义一: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网络上说: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我认为: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长期有意或无意重复某种动作,行为,方式方法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从事某项活动的行为方式。
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更是有很多种解释:
(1)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内部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
(2)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自动化特性的心理倾向或行为倾向。
(3)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
(4)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在这里,我更同意最后一种定义。那么对于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是指在学生在自我学习或者教师教的过程中或不自觉形成或有目的培养的一种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心理倾向和学习方法。
二、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我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很偏激和狭隘)我们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其实在小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容量并不大,那么在我们身上更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是对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每个班级可能都不乏有这样的学生,单看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忽高忽低,不稳定。这时我们应该深挖他背后的真正原因,那很可能是他在学习习惯上出了问题。他的字迹潦草代表尽管他有聪明的脑袋但是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说明他聪明但是不虚心,也可以说明他没有良好的听的学习习惯;他的语言表达不流畅准确说明他没有积累和向别人学习的习惯;他的思维不清晰活跃说明他不善于动脑思考,不善于质疑和表达。。。其实这些都可以归纳为决定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态度上。有句话叫“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想说“态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班级有名同学纪某,我相信五年级老师很多人可能都认识他,课堂上,你会看见他很少能坐得笔直认真听老师讲课,他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身子倚在椅子靠背上老爷似的坐着,如果发言回答问题,你会听见他奶生奶气的语调,好像永远长不大。表达尽管不是很流畅但是能回答到问题的中心点。偶尔还能在未完成作业的名单中出现他的大名。这些说明什么?说明尽管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认真听讲,坐姿端正,倾听他人的观点,准确流利表达和认真完成作业的好的学习习惯。尽管他可能不用费劲学习就很不错,但是毕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做保障,以后很难养成以后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他将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现在也在尽力改变和培养他的一些行为习惯。说实在的,夸张地说,我感觉教他一个人好像又多教了一个五年五班,尽管很累,但是我想为了他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这是我的责任。
三、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其实就刚才的那明同学说,他可能错过了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我们知道,习惯培养要尊重规律,讲究方法。培养一种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那么如何培养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
1、习惯培养要从兴趣开始。养成习惯,就是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苦的。虽然如此,但我们尽量不能用苦行僧式的训练方法,如果光是让孩子苦练,孩子会感到厌烦。所以,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例如,在课前准备这个学习习惯培养上,我们班级是这样做的: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是不能马上下课的,他需要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桌子的指定位置然后再下课。当下一节课打预铃时,学习委员会马上到前面喊“准备上课”。学生会马上手背上做好等待老师来。大家可能会说有的孩子没有坐好或者动作慢怎么办?这时候小队评比就发挥了作用,一加分,谁都雷厉风行。不仅如此,我采用的是小队评比和个人评比相结合。其实难免有的孩子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但是这给个人加上一分,他们是很在乎的,因为学习末有综合评比和奖励。
2、习惯培养要严格。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学生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有时候对学生进行训练,会随着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学生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学生做得好,看着也不顺眼;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不管学生,心情好了就对学生严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其实习惯培养需要长期的过程,更是艰巨的过程,需要耐心,爱心,恒心和良心。
3、这也是我想说的另外一点:习惯培养要坚持。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
4、习惯培养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学生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的,也要反复抓。在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习惯培养上,我就吃过亏,刚接手班级我就注重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和习惯,那时候,每天每节课几乎都能重复和引导这一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重要性。刚开始学生能非常准确而且效果非常好地抓住能够表现文章中心或人物性格的词句并且能够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一段时间以后,自我感觉良好,渐渐松懈了对这一习惯的培养,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的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下降,有的同学是在应付了事,没有真正的自己的理解,有的只是象征性地画了基础语句。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危险性,便马上重新抓起这个习惯的培养,包括现在也在抓,尽管效果还没有达到我要求的那样地好,但是也在慢慢地进步当中。所以,习惯的培养需要重复和坚持总之,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By:张义军 | 阅读全文 | 回复(2)| 引用通告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如今,在我们宏村有许多同学的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同学们的脑海中日趋淡薄,比吃、比穿、比阔气成了同学们之间的重要话题,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出现了不认真做好作业、不认真值日和劳动的现象。
还有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乘公共汽车抢占座位,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还有些同学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因而,在学校的教室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试比高”的脚印;在学校公车上,好好的座位伤痕累累;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
那么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呢,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呢?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现代思想品德教育主体模式的理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教育经验,培养同学们的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有着几方面:
1、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应了解校规校纪,就应知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的内容,还要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同学们要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自己的目标:正直、善良、健康。要明白成人比成 材更重要,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要让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并在班里经常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明确我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联系。爱国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要加强我们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如早自习,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狠抓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要遵守纪律,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这些养成教育在开学初我们的同学就要做到扎实有序,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同学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学习习惯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你们格外的关照。我认为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要让这些同学找回自尊与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教师应更多地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自我管理习惯教育
有些同学在课间午间老师不在教室时,往往自控能力较差,常常有讲闲话、搞小动作,甚至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同学一定要作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班干部要负起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责任,努力提高我们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习惯。如果这样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应提高,整个班级的班风就正、学风就浓。
4、文明礼貌习惯教育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同学们应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得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通过一些列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
5、卫生劳动习惯教育
卫生劳动习惯教育包括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积极认真完成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家里同学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自己铺床叠被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应帮助父母干些家务活,如:扫地、倒垃圾、烧饭、采茶等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等。
最后,针对我们九年级同学的学习,我这里还要补充一点,九年级同学们的学习已到了关键时刻,对于你们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在学习的时候看起来不是特别用功,但考试时往往能拿到高分;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时常埋头苦干,就连下课十分钟也不敢浪费,依旧继续学习,可是他们往往在考试中不能拿高分。其实,这完全在于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学习的重点在不于数量,而在于效率。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掌握好的方法来学习,养成一些对学习不利的坏习惯,比如开夜车,或头脑里整天只想着学习,而排斥其他的事物,这些做法,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
初三复习课研讨会感悟
梁海风
上周参加了初三复习课研讨会,有幸聆听了刘主任《怎样倾力打造课堂教学》的报告,感触颇深。
刘主任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见解独到。她从点评各科教学谈起,通过课堂目标的设置、课堂教学的组织、作业的讲评、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分析,给我们指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思想和行动指导。尊重学习者的学习权利,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接纳、包容、欣赏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升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听完报告,这几天我在结合着自己的工作实际努力践行着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不是课堂,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学风的形成,我们要围绕这个核心去设计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对,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欲望呢?那就是“带着任务去学习,让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高效课堂改革决不能忽视展示的环节,巧妙地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我们的课改走向成功。我们只有认真分析自己,研究别人,把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优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走向成功。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学习一些对我们有用的再辅以自己的想法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总之,对我们有用的用之,不适用的弃之。课改,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素质,不断汲取百家之长,融将贯通,科学改革,才能建立高效课堂,抓好初三复习,让我们在实践中共同进步吧!
第二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总结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这学期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况作一总结。
首先,1、自律”这一规则。
231、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自
教育活动。
育”的氛围。
2、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习习惯养成目标。
3、(1)值日
(2)
与“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觉地遵守规范。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在各个学生的共同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
.一年级六班
朱文慧
榆林市第十五小学
2014年9月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典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刚入学,从知识到行为习惯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可塑性很强。若在低年级段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坏习惯一旦养成,到以后就很难改掉。而且其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以后学习质量的高低,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有意识加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1、养成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规范书写,除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其学习与做事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反复揣摩、不断比较、坚持到底的习惯。同时,我们还确立了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它学科教师密切配合的训练机制,从而避免了因任课教师要求不同而导致学生书写习惯时好时坏现象的发生。
2、养成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
阅读,可以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厚实学生文化底蕴,更可以带动学生思考、创新习惯的养成。对此,我们主要抓实三个环节:激发兴趣环节,一是通过设臵疑问,将学生引轨到读书之中;二是开展“荐书活动”,由荐书教师或学生写出荐书理由、学生读后评价等方式,引领学生认真读书。读书指导环节,一是由语文教师利用阅读课及课堂教学,按“课标”要求,为学生进行读书方法指导,教师定时阅批学生读书笔记,并提出建议;二是举办读书展示会、读书手抄报比赛、经典诗文诵读、名著赏析交流会等活动,总结推介学生的读书经验,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逐步深化。读书评价环节,主要是建立阅读展示台,开展“读书之星”评选等,激励学生不断巩固自己的读书习惯。
3、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此,我们主要通过预习学案,重抓四个环节:一是“划”,就是在通读教材过程中进行勾划,如重点内容、重要语句等;二是“析”,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理清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三是“问”,就是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自己尚未解决或想知道的问题;四是“思”,就是通过认真思考,尝试回答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或是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和体会。预习如同火力侦察,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了解了重难点,为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4、养成学生经常笔记的习惯
做好笔记,有利于学生养成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此,我们加强了记录内容与记录方法方面的指导。记录内容指导主要明确四项:一是记提纲,就是记录教师的授课提纲;二是记问题,就是记录课堂困惑,便于课后请教;三是记方法,就是记录有关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四是记总结,就是记录课堂小结,理清课堂内容的重点,便于复习巩固。记录方法主抓四个环节:一是课前准备好笔记本,做好做课堂笔记的心理和条件准备;二是课堂督促,由教师通过教态、语言等提示学生进行笔记;三是使用笔记,在课堂中特别是在复习课中,引导学生从笔记中寻求学习支持;四是加强笔记交流,促使学生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笔记的实用性。
5、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课改以来一直强调和推进的学习方式。对此,我们抓实三点:一是倾听习惯,指导学生仔细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并能做到对错兼听;二是及时质疑补充习惯,要求学生发现疑惑或不同见解时,及时加以质疑,对自己想到而他人未想到的,勇于补充;三是遵守规则习惯,要求学生遵守“积极参与、轮流发言”的规则,以避免学生各说各话的现象,确保合作学习“活”而不乱。
6、以“导”起航,增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学生习惯培养,“导”是重要前提。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习惯培养的目标要求,才能做到知行统一。为此,我校的习惯培养首先从“导”入手,指导和疏导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
7、以“评”激励,激活习惯培养的主动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好习惯是评出来。只有在不断的评价、不断地激励过程中,学生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因此,本学年,我校在实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手册》为蓝本,通过建立“自评、小组评、师评和家长评”为主体的“四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习惯培养的实效发展。
8、抓实细节促养成。细节最能体现学生习惯的好与差。以前大课间开始前上厕所的学生较多,往往10分钟还不能集合完毕。为此,我们在下课后5分钟专门设臵了一次铃声作为集合信号,信号后进入操场的视为迟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针对学生课间比较兴奋、上课铃响后不能迅速肃静的实际,实行了教师候课和交接班制度,要求教师至少要在课前三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节课的教师要待下节课的教师来后方可离开教室,不仅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氛围,也有效维持了课间秩序,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9、丰富评价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在把习惯分成了二大类24种习惯的基础上,对评价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将习惯培养和基本能力提升有机整合,实现了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双赢发展。如本学年,我们以书写达标为抓手,从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在抓写字方面,我们从纠正握笔姿势和具体笔画入手,指导学生正确运笔。安排专门的写字教师指导、督促学生读帖、临帖,揣摩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汉字的结构布局特点。并通过卷面考核、优秀试卷评选等活动,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抓好两个结合。
一是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单项评价方面,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每学期评选“卫生之星”、“守纪之星”、“书法之星”、“读书之星”等小明星。在综合评价方面,开展校园“校园十佳小明星”和“习惯培养优胜班级”评选活动。二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每学期期末评选班级、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典型人物进行表彰,另一方面,建立“督查岗”,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比。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横向管理的评价考核,同时兼顾年级纵向发展及个体差异,政教处采取“两条线”管理方式:一条线为学校按照值周工作评分,即: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加以督促、考核常规情况,横向评出流动红旗;另一条线是专门设立“进步流动红旗”,即: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突出各班习惯培养的常规管理变化、进步、发展,以25%的比例自主评出进步流动红旗,实行动态评价、过程评价,这样一来,使各班主任老师更加关注班级自身的发展,体现了管理工作中张扬个性的一面,促使习惯培养的齐头并进。
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已有较大幅度的改观,大部分学生的课前准备有条不紊,课堂听课积极主动,书写规范,审题认真,演算和解题步骤清楚,成绩提升幅度较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鼓励,需要学生不断的克服、坚持。当然我们的做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会不断的修改完善,并一路坚持走下去。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反思了自身的缺点:
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和模仿性,使得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与行为方式。特别是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课堂规范。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书写规范。
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都一定要写正楷字,一笔一划都不能马虎,绝不能随意。特别是在黑板上板演时,更要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
2、语言规范。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班级学生的普通话规范程度及其日常语言习惯。而且,学生在低年级养成的语言习惯同样也具有惊人的牢固性,在以后的学习中一般很难改变,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那么,低年级教师的语言规范就尤为重要。包括吐字规音、语言习惯,甚至读书的语气、形象生动等语感方面都要注意。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无形的、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学生一切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贯穿于所有教学过程,绝不是在一节课或一天中可以完成的。而且,这也并不是一个十分刻意、显现的过程,而是要求教师能够适时发现并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培养起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要努力把学生教好,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能自己想学、爱学等等,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定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邓灵美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生活中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做事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这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不养成习惯的习惯)”。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生气和发脾气,当你用理解,用爱心去面对时问题就会变的简单化,处理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所以用平和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怒更管用。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进校时行为习惯特别差,经常给我带来麻烦事,起初我也很生气,认为他是朽木一个,总是以责备为主,但后来冷静思考后觉的自己处理的不好,因为责骂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当他犯错时自己先保持平和心态然后让他讲原因,和他讲道理并且从学生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慢慢的他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是会有一些小毛病但己经有了很大进步,这学期当了校卫生督察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里的表现也改进了很多。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而不是他惧怕的对象。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三、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离校时到家电话通知老师,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自己做好榜样,比如我们职高生,很多家长在外打工,那么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请老家的长辈给予关注,时常关心孩子,而不是一味给钱,其他不管。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自己不赌博,教导孩子不能参于,自己不讲究吃穿,教导孩子要节约,自己尊敬老人,教育孩子也要尊敬老人,等等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其次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又如要求学生有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那么老师也要以朴素大方,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在班内进行表扬,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并且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五、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六、协调学生的“知”与“行”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七、鼓励上进,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后进生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年少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之一。
第五篇: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一、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在他生活环境中对他接触最多的人行为的模范。模仿是儿童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儿童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对人热情、诚肯、文明礼貌,孩子就不会对人冷漠、粗鲁,父母爱读书、经常看书、逛书店,孩子也会爱看书,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之中就构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
二、主动参与的体验教育
儿童年龄小,很多道理他们不能理解,因此我们要让他们在创设的环境和活动中亲自去体验。例如,要让儿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就可以组织一些游戏,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游戏,或者在游戏中不能取胜,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儿童只有亲自的参与中才能体验,在体验后才有行为。
三、目标明确的训练教育
每个人的良好习惯,除了先天的不条件反射行为外,极大部分的行为均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在儿童的生活中、学习中、做事中,根据年龄阶段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必要训练,这也是儿童养成良好习惯所必需的。在训练过程中,父母对儿童行为的正强化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当孩子按要求做的时候,成年人一定要对他的行为进行表扬或鼓励。这种正强化会加速良好行为从被动转入主动再到自动,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教育
在生活中,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想法,或者理念,如能不能微笑对人,儿童看书、涂鸦时拿笔及看电视时正确的姿势;进餐时不对食物挑肥拣瘦,不偏食、挑食;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嚷,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等,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父母如果能抓住身边的这些细节,就能让儿童自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