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转)
浅谈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
社区警务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人口管理、治安防范、管理和群众工作。做好这些工作,是实现社区警务战略目标,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呢?笔者结合自身社区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用好“三功”。首先要用好嘴功;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社区民警要善于与群众打交通,接待好来访群众,发动好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为此,必须用好嘴上功夫。在接待群众时做到“来有迎声、座有请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来访有回声”;在宣传发动群众时,会说百姓话,会为百姓说话;在做群众的调解工作时,说话和气,待人热情,公道公正。用好了嘴功,群众自然愿意与民警沟通、亲近,支持派出所及民警工作。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我区经商、工作,这对社区民警的嘴上功夫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民警不仅要学会说公道话,还要会说热情话。这样,在与居住社区的外来人口接触时,交流更容易、更自然,使他们感到更亲切、更温暖,从而更加信任民警,支持民警工作。其次要用好脑功;要想为社区群众服好务,就要脑为民着想,心为民所牵。在走访群众时,将群众身边的难事、烦事都记在脑子里,日后主动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检查物业小区安全时,要带着问题去检查,假定自己是欲入侵小区之“贼”,由此而找寻小
区控防的薄弱环节,将之记录下来,有针对性的堵塞漏洞。还要与居(村)委会建立长期工作联系,及时向他们了解社区的人口和治安基本情况,并把这些情况记在脑子里,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要用好腿功;社区警务工作要通过走访调查、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等形式来展开、来完成好,这些形式的开展都离不开跑腿。跑腿既要勤跑又要会跑。白天重点跑家里有人在的,早晚跑在工作早出晚归的,节假日跑在外地工作的。第一次没见着人,第二次再去,直到见到人,确实难见到人,可先从邻居那里了解外围情况,建立联系方式。只要腿勤经常走动,与百姓相互了解熟悉成朋友后,老百姓家有什么事都愿意讲,有什么情况也愿意反映,民警就能识百家人,知百家情。
二、搞好“三防”。一是要搞好人防。“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搞好人防,就必须充分发挥“民力无限”的优势,采取走群众路线,以群防群治为依托,建立由民警、联防保安、治安积极分子、单位治保组织等共同参与的三道群防群治防线。第一道民警和协警组成的防线。对一些案件多发区和复杂场所进行巡逻与蹲点守候,力求消除治安隐患和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第二道是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防线。对一些未封闭、治安形势复杂的小区,组织小区治安积极分子或者请一些较健朗的退休职工、低保人员,成立小区巡逻队在小区周围进行日夜巡逻,使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第三道是单位保安组成的防线。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单位由训练有素,管理规范的保安队伍防控,达到重点防控的效果。二是要搞好物防。光有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不能满足保护特定目标的需要,物防能够忠实地替代并加强人的某些防
护效能,还能以自身的坚固推迟发生危险的过程,赢得人防的反应时间。可以说物防是提高治安防范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民警要针对辖区的重点单位、场所,定期组织召开单位业主会议,通报社区的治安状况,向群众宣讲安装防盗门、防盗窗等物防设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要督促落实“双门双锁”、“三铁一器”;对住宅小区,可利用录音机扩音设备,在人口聚集地、上下班高峰期进行语音提示,通报近日发案特点,强调人们的防范注意事项。还可把重大案件的发案特点和作案手法打印在小卡片上,利用业余时间,逐家逐户发放,如果家里没人,就将小卡片插在门上,以此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三是要搞好技防。技防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防范措施,对社区治安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民警要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在辖区逐步推行技防工程。首先要对辖区各家单位进行实地走访,选择重点单位、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开展技防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后召开辖区单位负责人座谈会,让已率先安装了技防设施的单位领导现身说法,用生动的实例,倡导“花钱买安全”的观念,使技防之花在辖区遍地开放。
三、管好“三口”。人口管理是社区民警的基本工作,只有管好了人,才能管好辖区治安。要管好辖区人口,必须按照“以房管人”的思路,实行层次管理。第一,要管好常住人口。有的民警认为管理常住人口很简单,只要登记入册就行了,别人问起来,一查能找到就可以了。其实对于常住人口的管理不仅仅如此,不但要对它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还要深入调查人口和核对户口,才能做到对辖区实有人
口全面掌握,信息灵通。因此,社区民警要依靠辖区办事处、居委会工作人员,逐户上门,逐人核对,入户访查,了解辖区的实有人口数,达到以房管人的目的。第二,要管好暂住人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多,进城镇务工、经商人员大量增加,无业人员也随之涌入城镇,使暂住人口、出租房屋遍布城镇各院落、楼栋、企事业单位。为使暂住人口不漏管,民警要常与居(村)委会联系,取得社区的支持,抽调工作人员配合对暂住人口聚集区进行清查,并适时清理整顿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在与流动人口打交道时,要转变以管人者自居的工作作风,变过去的坐等办证为上门服务;变“防范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积极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以人性化的服务,使暂住人口得到有序的管理。第三,要管好重点人口。对辖区的重点人口信息要逐个采集并建立档案,平常多梳理检查,从源头上杜绝有前科人员的失控漏管,并对有违法犯罪前科劣迹的一般人员,做到每月不少于一次了解考察,及时掌握其活动轨迹、现实状况,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其违法犯罪活动。管控只是手段,帮教转化才是目的。要成立由街道、社区、民警、家属、单位组成的帮教小组,专门上门像朋友一样与其谈心、像亲人一样给其关心,经常交流思想,及时掌握其思想变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心感化他们,并主动帮其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四、做好“三事”。社区民警与群众联系最密切,接触最广泛,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最基本的就是办好群众的事情,做群众的贴心
人。群众对民警的一般要求是“平时要看得见,需要时帮得上,关键时冲得出”。一是要肯干小事。近年来,群众对社区民警的要求高了,以前主要看你能不能抓坏人,保一方平安。现在不只看这个,还要看你服务态度好不好,责任心强不强。群众不太能分清哪些事归警察管,哪些事不归警察管,加上这几年一直宣传“有困难找警察”,因而,群众大事小情都找警察。民警不能因为是件芝麻大点小事,就不引起重视,古人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十件事,有九件大事,一件小事,你九件大事做好了,就这一件小事不愿意做,推诿应付,就可能让人家有看法,更何况群众利益无小事。所以,对群众的事情,社区民警不管事大事小,也不管份内份外,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好。二是要会办大事。老百姓中的大事就是社区民警的大事。譬如小孩上学、子女就业等,都是群众家中的大事。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不属于警察职责范围内的事,但从细里想,群众因子女的事情困扰,心情就会不好,容易与人动怒,引发矛盾,从而影响社会稳定。要为群众服好务,就得把群众的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能帮的尽量帮。老百姓是最善良的,你为他的事到处打听、找人帮忙,就算事情没办成,人家也会记着你的情,感激你、爱戴你。三是要善解难事。居民家庭不睦、邻里纠纷等时有发生,这些事情看似不起眼,一旦没有处理好,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社区民警要善于调解这些问题。在调解中,不但要不厌其烦,还得有足够热情,特别是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做到“热心肠、冷处理”,把问题调解得使群众满意为止。老百姓最容易满足,而且
这种满足的要求有时是很细微的。为社区居民做好一件事,就能使民警了解到更多真实情况,赢得更多、更真的民心,也为进一步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添加了坚实的根基。
第二篇: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
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叶球飞
社区警务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做好公安工作。社区警务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社区民警的工作。一直以来,广大社区民警做的都是小事、累事、苦事、琐事,可它却在“积小安成大安,积小赢为大赢”,以其默默无闻的工作方式在社区中耕耘,他们渴望的是社区的安宁,最乐意得到的是社区居民投以热情的招呼,社区平安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谈自己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社区警务理念
从当前社区警务改革与实践来看,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社区服务,落实社区民警 “管人、控案、抓防范、服务群众”的主要工作职责,做实做强社区防范和群众服务工作,有效提高见警率和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所以社区民警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
(一)民生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和加强城乡警务工作”的要求,把城乡社区警务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指导思想,认真谋划、扎实开展社区警务各项工作。我们的社区警务工作要以“民生”为最高指导思想,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社区人力资源作为社区治安轴心,构筑社区防控网络,减少犯罪主体对社区生活环境构成的危险和破坏力。社区的一切警务工作都要以民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目的,只有这样社区警务工作才能实现真正的目的,才能有有活力,富有朝气。
(二)创新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实践证明,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不但在实践中敢于探索开拓,而且在理论上要勇于创新。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把现代警务方式与传统警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握住现代社区警务发展的方向,紧紧围绕社区中的人、事、物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由于各个社区环境的差异,如居民社区(村)、商业社区、城乡结合社区等;此外还有社区文化、经济、人文背景不尽相同,因而社区警务不存在一种统一模式。这就更需要我们每个社区民警在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和“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要求下创造性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
(三)服务理念。社区民警的服务理念应是贯穿于整个社区警务工作的始终,服务能使民警立足于社区,服务能赢得民心、调动民心。作为一个社区民警应是“时时是我们服务的时间,处处是我们服务的地方,件件是我们服务的事情,人人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充分发挥自己身处基层第一线的优势。
(四)共管理念。社区警务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需要社区各个部门、层次共同合作和协作才能完成,只有在社区内实行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才能促进社区各方面的受益。社区民警在争取社区干部、社区群众和辖区单位(行业)的支持下,要充分挖掘社区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智力、信息资源,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佳的合力作用。社区治安是社会治安的一个缩影,它需要实行综合治理,但更需要的是实行群众治理,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必须要有这方面意识,就需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落实好“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办好自家的事”。
(五)信息理念。社区要提高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社区民警必须牢固树立信息优先的理念,社区情报信息主要是为现实斗争和社区防控服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区民警尤其要重视社区情报信息工作。建立包括治保干部、治安积极分子、治安耳目、信息员、保安巡逻队员在内的覆盖整个社区的情报信息网络。要了解掌握社区内的各类信息,不仅要掌握与我们实际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刑事犯罪信息,治安情况信息,国保信息等,还要注意了解其他的各类社会面信息,如社区的地理环境因素、居住人员结构、层次,社区内的人文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
二、找准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中的定位
树立了正确的社区警务理念后,作为一名社区民警还要找准自身在社区警务中的定位。社区民警的工作重点是基层基础工作,社区警务的推行就是要促使广大社区民警走出派出所、警务室,走进社区、农村、百姓家中,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真诚地去倾听百姓的声音,做人民群众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第一要务,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所以我们广大社区民警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就要找准在社区警务中的定位。
(一)社区民警是基层信息的收集员。信息是基础决策的前提和依据,我们广大社区民警要勤于观察搜集,做信息收集的有心人,善于研判分析,做治安动态的知情人。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观念。社区民警要利用日常工作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利用传统手段(比如可以通过入户的走访调查、物建治安耳目、治安信息员和日常治安管理等),依靠群众广辟信息来源,学会使用网络等新途径开拓信息新来源,构建全面、严密、畅通的情报信息网络,全面收集辖区各类影响社会安定的情报信息,做到对辖区的各种信息“早发现,早汇报,早处臵”。同时要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寻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研判,分析社情民意,密切掌握治安动态,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的情报信息支撑。
(二)社区民警是基层实有人口和场所行业的管理员。这是对原有警务职责的继承,首先是加强实有人口管理。针对农村地区常住人口量大、分布散,城郊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相对较多的特点,社区民警在管理上要做到四个加强:加强对常住人口的掌握管理,特别是提高对重点年龄段人口的了解熟悉程度;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要转变观念,使暂住人口管理常口化,特别是对违法犯罪高危人群,要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加强重点人口管理,积极开展刑嫌调控,真正掌握并控制他们的现实表现和动态,对两劳释放人员要强化教育和管理,减少重新犯罪,对辖区内的重点国保对象要盯死看牢,严防漏管失控;加强对“五种人”(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监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落实,控制有力,严防漏管失控;其次加强社区内的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督促建立健、健全安全防范制度,以减少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预防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第三做好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按规定督促社区内重点消防单位,确定消防责任人,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对检查中发现有火灾隐患的,应及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对不落实整改措施的消防违法进行及时查处。
(三)社区民警是基层治安网络的组织员。治安防范是一张网,这张网又需要各部门、各组织共同去编织,即使编织好了也需要有人去发挥这张网的实际效能,可是民间的治安组织往往由于缺乏经验,缺乏沟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在我所辖区内,各社区和各村也都有治安信息员、村级巡逻队等民间组织,可是在实际的防范工作中还是会很容易出现断层,主要原因是缺乏联动,缺少协作,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巡逻和注意,一年到头巡逻区域内案件照发,查获的违法嫌疑人屈指可数。所以在这样一个现行的网络体制下,就非常需要社区民警以“公安主导,群众参与”为主要思路,组织各治安防范人员因地制宜,将各治安防范网络的效能发挥到最大。社区民警如何挖掘各种资源,组织采取人防技防,形成“一手抓在社区民警手中,一手牵在人民群众手里”的严密治安防范网络,成为基层治安网络的组织者是保障社区安全,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首要条件。
(四)社区民警是基层法治及防范工作的宣传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及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社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针对辖区的实情我们可以利用村社区的宣传栏,开辟一定的版幅为我们的宣传工作所及,并根据辖区的治安情况和公安工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和调整不同时期的宣传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治安动态信息,以增强群众自防意识和防范能力。
(五)社区民警是基层治安矛盾的调解员。在基层社区民警的工作中,由治安矛盾引发的治安案件占据了社区民警大部分的时间,但这些矛盾的处理往往影响着派出所的形象从而决定了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和满意度,“有困难找民警”的口号已深入广大百姓心中,“非警务活动”的因素也使得社区民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所以如何将矛盾“提早发现,就快解决,没有后遗”成为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中能够合理配臵资源有的放矢的关键,社区民警在社区中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如果能了解社情民意,进得了门说得了话,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交心人”,那么在社区矛盾的化解上自然会成为群众的“老娘舅”,群众也愿意听你的调解,所以“取信于民”才是将基层矛盾真正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最终目标。
(六)社区民警是基层治安资源的整合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而且在当前复杂的治安形势下,违法犯罪分子的作案时间、手段和方式方法都不断翻新,所以当前的社区警务工作不仅仅是单靠社区民警一方能应对的,只有从社区实际出发,立足广大群众,联系广大的基层自治组织、辖区的各个部门共同协作,共同商讨,加强交流,共同探讨本社区治安突出问题和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形成齐抓共管的意识,有效合理地整合社区内一切可为维护治安稳定服务的资源,使得社区中营造出违法犯罪分子感觉到“警察时时在身后”,人民群众感受到“警察时时在身边”的良好治安氛围。我们广大社区民警要立足于日常的法制宣传教育、治安形势通报会、警民恳谈会等形式,深入企业学校村户等,营造警企零距离,建立起和谐警民关系。在开展过程中对收到各类线索、建议要及时疏理汇总处理,每处理一条解决一条就能换来社区群众和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更提升了社区民警在社区中的信任度和公信力,为社区民警在基层治安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提供了必要保证。
三、明确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中的作用
深化社区警务的关键在于实现警力下沉,推动警务工作前移,社区民警作为社区警务推行的主力军和先行者,左右着基层基础建设和社区警务走向。俗话说 “事在人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的作用始终都是第一位的。作为社区警务推行的主力军和先行者的社区民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社区警务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依托驻村保安,突显根基作用。当前我市农村地区社区警务工作原则上实行“一警带三村,三警为一组,一村一保安”的模式,以长安所为例,我所现有社区民警8人,18名驻村保安,三个社区警组,实现了“一村一保安、一警带三村”的工作模式。“民警下社区、保安到村里”是社区警务建设活动的一个载体,社区民警作为每天与百姓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警种,社区民警的工作面涉及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社区民警只有真正地“沉”在社区和农村,扎根在基层,才能将社区警务工作落实到位,真正使警务进社区和农村,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落到实处。现今我市广大农村社区民警下面都有2-3名的驻村保安,但是保安驻村工作没有什么经验做法可以借鉴,如何定位开展工作至关重要。我局着眼长远,将驻村保安定位于做好人口协管员、情报信息员、法制宣传员、治安巡逻员、矛盾调解员,明确了驻村保安的工作职责,不断将保安驻村工作引向深入。保安驻村后,农村警务工作以每个村为结点,接连成片,全市农村治安网络更加完善,公安工作触角也得到了有效地延伸。警务活动不断深入,形式不断丰富。保安驻村工作在我市开展一年多来,农村见警率得到了有力提升,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平稳,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贴近“民生”,构架桥梁作用。社区民警在基层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具有熟悉当地情况,熟悉当地人员的特性。社区民警往往掌握着辖区内大量有关人民生活,有关人民利益,有关政府政策的许多相关信息,所以社区民警要在贴近“民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积极构架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首先是自下而上传递信息,将在日常警务工作中看到感受到民生问题,及时客观的反映给有关党委政府,为政府决策做好信息员。其次是自上而下传达精神,将有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相关知识、法律、政策精神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广大基层百姓,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最后是中间思考做好参谋,将在基层所见所感和政府相关精神充分思考,为百姓和政府献计献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三)密切“警民关系”,发挥引导作用。在社区民警的工作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所以要密切与群众、治安信息员的关系,为日常百姓生产生活服务,为现实斗争打击犯罪服务。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要激发智慧,发挥好引导作用,将社区中的这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广大社区民警日常工作中除调解纠纷外,着重以预警宣传、定期接待居民群众、落实“四必访”(辖区群众办理户口证件必访、辖区单位、居民户发案必访、调解辖区内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必访、辖区内的困难对象、特定对象每月必访)、“警民恳谈、问计于民”活动为载体,主动了解群众需求,靠前服务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进一步的密切警民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来有效的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四)强化“管控”,深化管理作用。社区民警的治安管理中既有人员管控,又有阵地管控,这成为社区民警的两个抓手,但随着日益变化和复杂的治安管理形势,社区民警的管理压力也日渐增大,所以只有强化管控,深化管理才能应对变化,化解压力。那么怎样实现人员、阵地管控的底数清,情况明呢?我们要以基础信息采集、应用为切入点,重点是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和“三项”经营(废旧金属收购业、典当业、旧货业)旅馆业管理信息,务必及时进行采集。社区民警以信息采集为主业,加强对社区实有人口、出租房屋的登记和走访,从中筛选高危人群,及时准确为社区警务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我所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上级公安机关“五查一联系”的工作要求,坚持对辖区内的每一个暂住人口做好“核、问、记、录、查”的工作:“核”就是对暂住人口核实身份和证件;“问”就是问清暂住人口暂住地址及同住情况;“记”就是如实登记暂住人口信息表;“录”就是将暂住人口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电脑;“查”就是随时查暂住人口活动情况。通过这五种工作法,做到“来有登记,去有注销”,推动流动人口住宿地、分类、动态管理,并根据人动房不动的原理,以“以房管人”为抓手,“人户一致”落地定位管理,对出租房屋租住人实行“抓小放大”,即小数高危人员重点管理,一般人员日常管理,进一步深化预防、减少和打击犯罪的功能与效果。对流动人员的管控我们同时要强调“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房东、用工作单位的责任,从源头上来进行管理。对“三项”经营、旅馆业我们要分类阵地管控,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即通过国家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安机关所管辖的阵地行业实现管理的依法化,强化对不按规定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经营业主的守法意识。社区民警只有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强化对流动人口、“三项”经营等行业的管控,在社区警务中深化基础的管理作用。
四、抓好社区民警的日常量化、考核工作
(一)、抓量化标准,规范社区民警的工作。在行政管理中,量化考核不仅可行,而且是必须的,因为量化考核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不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带有较强的公正性。目前,对于用量化指标考核社区民警已无太大争议,因为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社区民警每天所做的工作,有很多都是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加以记载的。在这些可量化的指标中,有很多实际上已成为目前考核民警的主要指标,如刑事警情数、刑事打击线索提供数、治安案件查处数、暂住人口登记做证数、依靠力量的组织发动情况等等。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量化指标。为此市局于2008年4月28日专门制订下发了《海宁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区和农村警务考核办法》、《海宁市社区民警工作量化标准》,考核办法与量化标准对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走访一定量群众、调解一定量纠纷、查处一定量案件、提供一定量的刑事打击对象。2009年我所以考核工作为抓手,不断总结社区警务工作新经验,发展新成果。从而确保了社区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实效。同时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要求社区民警量化管理措施,推行每周“四个一”,即社区民警每周带班检查出租房屋、暂住人口一次,每周参加村、社区带班巡逻一次,每周走访辖区学校或企事业单位一次,每周排摸涉稳信息一次。每月“三个一”,即每月查处一起治安案件、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辖区治安形势分析会、每月对特定对象进行一次走访调查。
(二)、抓考核,落实社区民警奖励机制。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实行市局、派出所两级考核机制。市局在2006年制订下发了《海宁市公安局社区(驻村)民警考核办法》,并于2008年4月修定完善了《海宁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区和农村警务考核办法》,以切实推进派出所社区和驻村民警融入到警务区中,落实社区和驻村民警 “管人、控案、抓防范、服务群众”的主要工作职责,做实社区防范和群众服务工作,有效提高见警率和群众满意度。科学评估全市社区和驻村民警和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绩效,并积极做好先进社区民警的表彰奖励工作。我所在社区民警的考核工作中真正做到“真抓、抓实、抓细”,每月一次由所领导组织对社区民警的基础工作进行抽查,同时推行社区警组间互检、民警自查等机制,通过一系列考核工作以来,我所的社区警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夯实,警民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融洽,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社区警务工作琐碎繁杂,我们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从点滴小事、烦心事、杂事做起,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代,将保一方平安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
(作者系长安派出所副所长)
第三篇: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
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
社区警务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人口管理、治安防范、群众工作等方面,社区警务工作做得如何,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当中的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从心目中的形象,是公安工作的基石,是实现社区警务战略目标,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好社区警务工作非常重要。
要突出信息主导,为社区警务提供技术保障。
坚持把信息化建设延伸到警务室建设中,为社区警务工作寻找科技支撑点,提供现代化技术保障。为各警务室配备电脑、监控等硬件设施,并全部开通QQ等民生信息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要突出警力下沉,增强警务室工作能力。
科学配置警力,实现了“一区一警”。社区民警严格履行职责,在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将工作重心沉入社区。
要突出机制创新,发挥警务室灵活功能。
积极探索适应治安形势发展需要的警务改革模式,按照“信息主导警务”的要求,实行弹性错时工作制,对责任区街道、单位、部位以及“人、物、场”实行动态巡防和管理,及时发现、处置各类警情并随时接受110指挥调遣,根据地理、治安特点,科学有效的安排警力。
要突出巡逻防范,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探索民警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和时间,切实做好巡逻检查、治安防范等各项工作。监控室工作人员发现辖区重点部位出现状况时,通过对讲机通知巡逻队员,力争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单位重点部位安装信息钮,实行电子巡更,同时与各单位保安人员落实双签字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巡逻制度落到实处,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要突出制度保障,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从严格内部管理、规范执法执勤、建立保障机制、合理分配资源等方面入手,真正把社区基层基础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积极探索和制定有利于调动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鼓励民警主动自觉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对基层民警和一线部门实行优先政策,成绩突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优先重奖、优先照顾,从各方面给基层民警优厚待遇,保护和激发广大民警投身一线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营造吸引人、鼓励人、留住人的工作环境。
第四篇:社区警务工作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以来,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工作难点:一是社区警察下社区工作时间难保证,工作任务多,开展群众工作和走访的比率低,使社区警务工作难以深入。二是社区群众难调动,社区警务缺乏社区群众的主动配合,工作基础较差。三是社区警务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违法犯罪影响较为严重的社区往往处于城乡结合部或老城区,经济不发达,社区资源不足,造成这些地区犯罪预防、群众教育等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四是社区警察职位低、权限小,社区问题纷繁复杂,社区警察在解决社区问题时力不从心,有的主要依靠自己的威信和社会关系,造成社区警察在解决社区问题上的效率、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从实际情况看,当前社区警务工作的社会效果欠佳:一是社区警务对违法犯罪的抑制作用较弱。理论上,社区警务通过犯罪预防以及对产生犯罪的社会因素的治理,应能对违法犯罪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从我国公安机关每年立案数分析,这种作用不甚明显。
一、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期的社区警务运行来看,我市各地的社区警务工作已经正常运作。但影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
(一)社区警务的功能发挥不够。社区警务既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特殊的交叉属性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社区警务是社区群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的阵地,也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互通的基层中枢。其功能是组织协调群防群治工作,而还能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居委会工作。因为社区的功能更齐全,设置更合理、科学。而现实工作中,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往往只是应付式的等候、登记、处理,没有变被动为主动,没能将社区的警务工作统筹考虑与合理计划,而是简单地按命令执行,特别是在有计划地组织群众进行群防群治及其他的综合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组织引导功能。
民警深入基层广集信息的同时,最大的工作要求是组织指挥一支防控力量。群防群治力量是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防控力量,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这种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内部未将群防群治这项工作提高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的高度来认识,基层派出所对群防群治工作没有明确计划、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范围拓展不广。派出所只负责对协警、保安队伍的管理,对其它群防群治防控力量,未承担起管理职责。第三,队伍运作不力。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协调不够有力,未将其串联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导致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运作无力,未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虽然有了一个警务室,在群众看来有了依靠的场所,但是民警还是单兵作战,缺乏稳固的根基。
(二)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各方参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街道党委、社区干部,在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上,及责任归属上还没有真正统一。调查中发现仍有不少社区单位和群众认为社区警务是公安部门的事情。社区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往往是碍于民警的“面子”“交情”,都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特别是筹建警务用房、资金问题上,使社区民警感觉到人单力薄。另一方面社区民警在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对社区警务工作作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理解。社区民警投身社区的时间不多,与社区群众缺乏多方的信息交流,未能使社区群众真正认识到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关键在于社区。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与社区民警共同分担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社区民警走不出独自承担解决社区违法犯罪问题的怪圈。
(三)社区警务的资源利用不足。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往往依赖上级机关来解决人财物,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筹措各种社会资源,不善于动员社会力量,没有真正形成社区共防范的局面。开挖社区资源的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警个人的状况。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民警个人素质好、活动能力强,利用社区资源的效果就明显。
三、改善社区警务运行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发挥主力军作用,引社区合力共建社区警务。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提高公安机关控制社会治安能力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要按照派出所工作改革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转变观念,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积极的姿态做社区警务战略的实践者。要坚决克服责任区民警工作制度向社区警务转变中急于求成的心理,正视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循序渐进地推动工作。要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制订社区警务实施的计划和工作目标,避免短期效应、多头指挥,确保社区警务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服务为先、密切警民关系,得社区居民支持社区警务。推行社区警务的主旨是以预防犯罪和密切警民关系,实现社区警察和社会群众的有机结合。一是社区民警必须花时间、精力搞好细致繁琐的群众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听民声、知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成为社区民警每天工作的具体内容。二是必须科学合理地建立职能明确的基层警务体制,提高工作实效,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设置适应社区群众需要的社区警务机构,保证基层足够的警力,使社区民警与群众进行最广泛的接触。社区警务运作要灵活、有弹性,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给民警一定的自主权。社区民警要围绕中心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提高民警在社区的出现率,加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强群众安全感。三是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社区群众的承认与支持。为群众提供服务,不光体现在民警警容风纪、行为举止和文明用语上,更重要的是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安定,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上。社区警务要求社区民警是多面手,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妥善处理广泛的与社区相关的各种治安问题,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群防为本、发挥特殊功能,使社区群众投身社区警务。社会治安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社区、公安工作必须立足于社区。而加强群防群治网络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发扬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的群众路线,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提高公安机关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以取得党委、政府对社区警务建设的支持。社区民警要紧紧依靠社区党组织,动员社区各方力量,构筑新型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并从规范组织、制度建设,目标任务,生活报酬等方面入手加以认真落实,使这支队伍在社区防控工作中做到有能力收集社区信息,有实力维护治安稳定。
(四)因地制宜、利用有价资源,用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在推行社区警务,维护治安工作中,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号召发动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代替的。各地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服从中争取理解,在服务中求得支持,依靠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首先,利用传播媒介宣传社区警务工作的意义,提高吸引力。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群,是各种矛盾的汇聚点,社区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行业,改革和发展中几乎所有的举措和结果都会在社区集中反映出来。因此,吸引社区居民参与遏制犯罪,维护治安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向群众宣传社区警务建设在维护治安秩序中的意义和作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增强社区单位和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社区各阶层的支持。其次,利用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工作的内容,提高凝聚力。社区民警应根据社区治安环境、复杂程度、人员状况等特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使群众介入社区警务,使社区警务融入社区。市区清波门社区民警通过走访摸底发现在社区内有多家律师事务所,而社区内上门要求调解的多起邻里纠纷均涉及深层次的法律问题。社区民警找了社区内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邀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每周来社区警务室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解答有关法律咨询服务。不仅使社区的数起纠纷得到化解,而且充实了为民服务的内容,提高了警务室的知名度,发掘了社区警务中的又一个亮点。第三,利用个体能力开发社区警务资源,提高战斗力。各地在社区中发掘治安资源时,必须教育民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塑造良好形象。只有民警的素质提高了,形象好了,为民服务工作到位了,才能使公众对民警产生认同、依赖和信任感,从而达到感情上的融洽和思想上的沟通。公安机关要以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取得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开展社区警务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一是警务实建设资金紧缺,党委政府投入有限,导致警务室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办公、交通、通讯等条件落后,难以保证灵敏高效运转。
二是社区警务室警力单薄,没有协勤辅警,民警工作繁重,压力较大,加之政治、经济待遇较低,致使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总警力不足,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维稳工作艰巨繁重,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保卫活动频繁,各种专项行动不断开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处侦破、各种案件纷繁复杂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难顾,警力捉襟见肘,不得不经常抽调社区民警突击应付,致使设区民警无法真正沉到社区安心工作,防、管、控、工作难以落实。
四是社区部分治保、调解组织有名无实,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单位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工作成绩,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却是领导挂在口上,名单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却不真抓实管,发现问题不报告,遇到矛盾就推诿,没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调解等群防组织”松、软、散、瘫”现象较为突出。
一是当前社区民警本身警力单薄,工作任务繁重,下社区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不能全身心地沉到社区,有居民干部反映几天见不到民警到警务室来工作。
二是社区的整体力量,包括治安方面的力量需要进一步整合,有的社区和警务室形成合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是部分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性、预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是公安及社区的一些信息资源,有相互屏蔽,没有达到资源共享。如其他部门需要同样的信息数据,需要重复劳动。公安及社区的一些信息资源,尽可能使相关部门达到共享。社区警务工作是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把警察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事后打击转移到事前防范上来,通过依靠社会公众力量,预防和抑制犯罪,使警务工作由被动型、打击型、管理型向主动型、防范型、服务型转变,逐步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浅谈如何加强社区警务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社会治安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强化公安基础工作特别是社区警务战略是解决这种影响和冲击的有效途径。在建立和完善公安基础工作中,社区民警是关键力量,社区民警主客观因素发挥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的持续发展进程。当前,公安机关开展“三基”工程建设,要求民警打基础、苦练
基本功,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增强基层民警的素质,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只有认真抓好“三基”工程建设,才能有力促进社区警务工作。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中,由于自身和体制制度存在的不足,使得社区民警所承受的压力与其他警种相比要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民警工作的热情和效率,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工作开展。主要表现在:
(一)少部分民警没有树立以社区群众为核心、服务群众的思想,警民之间了解太少。虽然不少社区均建立了警务室,但有些民警责任心不强,很少下管区,只有真出了事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地敷衍应付,没有深入社区在群众中开展工作;有些警务室的内务管理松懈,长期不打扫卫生,物品摆放凌乱不堪,给社区群众留下了社区民警懒惰邋遢、脏乱差的恶劣形象。民警没有树立以群众为本的观念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使社区警务工作无法开展。
(二)少部分民警的素质与责任区民警要求的高素质存在差距。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人口管理以及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根据社区警务战略的要求,派出所责任区民警要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社区民警 “沉”在社区之中,处理自己社区内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工作内容纷繁复杂,要成为社区预防、打击、服务的“多面手”,因此对民警的素质要求很高。由于少部分民警自我要求不严,加之年龄、知识结构等问题,在社区管理中不能胜任全部工作,着手于办理案件、处理纠纷、布置耳目、管理重点人口及流动人口、上报信息、开展安全防范等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自身工作压力很大。如有的社区民警年过五十,精力不够;有的是从其他警种转来,业务还未熟悉;还有个别则是由于文化水平较低,能说不能写,办事简单应付,群众反映不佳。这些都制约着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
(三)派出所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普遍存在超负荷工作的现象。超负荷工作在公安机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层派出所民警更是如此。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而在基层特别是社区民警即使是工作较为规律时也是在50小时以上,至于加夜班、双休日不休息更是常事。大量的中心工作、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和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使社区民警长期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由此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也影响了工作质量。当然,超负荷工作除了我们公安工作自身性质决定的原因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个别民警个人能力有限,效率不高,需加班才能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有些工作事先在警力调配、警力使用上没有很好规划,牵制了一定的警力。
(四)社区民警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制度是社区警务工作的良性发展导向,单靠社区民警的自觉性、主动性、来搞好社区工作是不够的,人毕竟都有惰性,内部动力很大程度需要外部压力来推动,除了加强民警宗旨教育外,应根据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等综合因素,科学制定工作目标,积极引导社区民警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目标而主动联系群众,同时明确规定每项警务活动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并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只有抓好“三基”工程建设,才能有效促进社区警务工作
针对社区民警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找出解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突出基础工作管理重点、更好地发挥社区民警在社区内的作用,本人认为就是必须紧密依靠当前派出所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强化宗旨教育,以思想为保障,苦练基本功,切实提高社区民警在社区中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加强宗旨教育,密切警民关系。在新形势下,对全体民警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坚持以德为人,以理服人,强化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队伍建设,使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在政治上合格的人民警察。社区民警要以群众为核心,多下社区与群众加强联系与沟通,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来配合和支持警察社区工作。犯罪的社会化决定了其复杂动态的特性,防控犯罪的主体应该是社区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是历史规律的客观反映,警民互动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任务,是公安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群众是最大的警力资源,是治安信息最广泛最直接的来源,是维护社会治安最普遍最及时的力量。每个民警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自己言行、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等点
点滴滴做起,让“有困难找警察”不再是一句空话,以热情、文明的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发动社区群众及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与社区群众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理解、密切协作的伙伴关系,使社区形成全民化、网络化,构筑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
(二)抓好阵地控制,落实人口管理制度。人口管理是公安
基层工作的基础,警务区民警要全力抓好这项工作。第一,以房屋为载体做好常住人口管理工作。要求社区民警对常住人口了如指掌,对社区实有人口要按人在户在、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暂住人口四项,用卡片登记按楼栋门牌编号装订成册,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第二,严格暂住人口管理,按规定登记办证,抓好出租屋的检查工作。第三,全面落实工作对象。将社区内列管重口和近几年打击处理和治安管理过程中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按照重点人口范围规定纳入日常管理。每个重点人口都要建立由社区民警、治保干部、家长三位一体的帮教小组,开展经常性的谈话,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第四,社区民警要联合有关部门如消防警、城市监督等,对社区的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要害部门的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以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加强检查监督,强化管理整治。
(三)培养社区民警综合素质,提高执法水平。社区民警除具备一个人民警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素质基础外,还应针对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特定的综合素质,一警多能,注意素质的养成积累,成为多面手,成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要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就要加强对社区民警的法制教育,强化业务培训。可以采取现场观摹、学习取经、专家讲座、现身说法及定期办班培训等不同形式组织民警学习,苦练基本功,提高执法素质,从过去被动的“要我干,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干,我要学”,教育民警养成案后勤总结、勤动脑、勤动笔、勤思考的四勤习惯。
(四)正确把握信息的管与用,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公安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公安机关战斗力的要素内涵,深刻改变着公安机关战斗力的生成模式,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必须把传统公安工作和信息化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社区民警的基础任务就是不断地采集信息归类管理,按要求录入电脑网络。所以社区民警工作作风必须扎实,收采信息准确无误,按谁收集、谁填报原则,认真翔实地对信息进行填写和录入,决不能有蒙混过关的错误思想。社区民警应将提高管理利用各种警务信息看作是公安工作优势所在;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有机利用,把管理中死信息变成为现实斗争服务的有用信息,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整治社会秩序,来提高管理水平。
(五)充分挖掘社区治安力量和资源,构建群防群治网络。社区民警要更新社区警务理念,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群防群治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社区治安管理、打击违法犯罪中的积极作用,构筑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切实提高整体防控能力,最大程度的激活“邻里守望,联防巡逻”制度,构筑社区民警、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人、居民治保会、单位负责人和保卫组织、群众性治安巡逻队、居民住宅区负责人七层次联合,利用社区现有的人力、物力,广泛开展预防犯罪宣传教育,宣传治安防范意识,推广落实各种硬件设施,达到减少和控制可防性案件发生的目的,及时发现和控制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社区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矛盾,消除或减少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同时结合社区实际每季度和重大节、假日开展“四防”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认真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社区”和“无毒”社区活动。
社区民警只有紧紧围绕“三基”工程建设,细化工作任务,扎扎实实地去完成,才能提高自己的执法和服务水平,才能树立起人民警察“执法为民”的形象,个人整体素质才能达到一个致高点,从而推进社区警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