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我是谁

时间:2019-05-12 11:2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自己:我是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自己:我是谁》。

第一篇:认识自己:我是谁

认识自己:我是谁

——浅谈自我意识以及大学生自我完善

马海花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2010级 12010240916)

摘要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应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活动系统,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人格特征以及人际关系各个方面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正确地认识自我、科学地评价自我、有效地管理自我、不断的激励自我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些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形成不良地情绪,以致有自杀的念头。因此,通过对自我意识及其理论的认识,指出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的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提出了大学生自我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大学生

自我完善

引言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认识你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会不断的问自己:“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应当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怎样改变理想与现实?”这些问题都与人的自我意识有关。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个群体当中凸显出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研究报告都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同龄青年,这说明大学生作为同辈群体中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一群,其心理健康水平却并非是较优的(刘伟芳,2006)。从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到清华大学学生徐海洋用硫酸泼熊的事件,这些在大学生中发生的客观事实无不使人感觉到震惊。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把自我意识作为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陆璐等,2007)。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对缺乏社会实际经验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大学生如何完善自我,发展和提升自我至关重要。

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认识的特殊形式。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主题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地意识,也可以说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状态的认知和指向,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和指向。自我意识担负着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内部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协调任务。

(一)本我、自我与超我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1856—1939)提出了人格“三我”结构,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所构成。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部分。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人格的意识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智与常识,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遵循现实原则,监督本我适当的满足。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它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遵循理想原则,指导和限制本我。人格的这三种构成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相互作用者的。本我是生存的必要动力,超我在监督和控制主题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自我调节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

(二)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罗杰斯(1902-1987)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子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罗杰斯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与现实自我相对应的理性自我。理想自我代表个体最希望拥有的自我概念、理想的自我形象,即他认为我们设定的或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特征。如父母亲、老师、朋友的期望的我们的未来形象。而现实自我包括对自己已存在的感知、对现实环境中自己的意识。通过对自己的体验和反应及对自我的客观观察和评价,个人可以认识现实自我。

(三)主我和客我

詹姆斯和米德曾提出把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即把自我一方面看做主体来认识,另一方面看做活动的对象或内容来认识。“主我”表示自己认识的自我,主动的体验世界的自我;“客我”表示物质我、社会我、心里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詹姆斯认为三种“客我”(物质我、社会我、心理我)都接受“主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

(四)自我发展渐进成学说

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渐成学说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Erikson)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但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课题,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上都存在一种“危机”,或称矛盾冲突。对危机的积极解决有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其中自我同一感与角色混乱(12-20岁)是第五阶段,对自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五)中国学者的观点 我国心理学界从“主体我”和“客体我”两个方面考虑自我,普遍把自我视为有目的的有意识的主体来理解,认为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内涵是相同的。王垒、付凯(1995)认为,中国人自我差异与情绪不存在具有跨文化一致性的对应关系。不同文化下,有不同的表现模式。就中国人而言,无论是实际—理性自我差异还是实际—应该自我差异,都对应焦虑水平而不是抑郁水平。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与其它阶段不同的独特的特征,是自我意识发展较为特殊的一个阶段。研究者们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兰玲(2004)年概括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自我意识的分化、内心矛盾的出现、自我意识的再度统一.茹阳李凤芹(2007)提出了高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双重性(矛盾性),其主要表现为: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自负与自卑的冲突、积极自我与消极自我的冲突、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增强与片面性、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不足。综合各种研究成果中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的观点,可以得出结论: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稳步发展的阶段,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渐协调一致,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为:分化——矛盾——统一。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把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其中主观的我处于观察者的角度,而客观的我则处于被观察者的角度。自我意识的分化是自我意识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自我明显的分化,大学生们开始主动、迅速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每一细微变化产生新的认识和体验,自我反省能力增强,自我形象的再认识更加丰富、完整和深刻。自我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自我思考增多,开始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和世界,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注意到自己以往不曾留意的许多方面,同时也意味着自我矛盾冲突的加剧,即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的加剧。由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矛盾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当然,它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疑惑与困扰,可能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但它更会促使大学生努力解决矛盾,实现自我意识的统一,从而推动自我意识向着成熟发展。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或心理痛苦,他们总是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来摆脱这种不安与痛苦。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在自我意识的不断调整和发展过程中,他们极易寻求新的支点,寻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统合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统一有多种形式,既有积极的、和谐的、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统一,也有消极的、不协调的、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统一。自我意识统一的过程也是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即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包括群体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三 大学生自我完善

(一)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全面认识自己

全面认识自己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大学生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客观准确的评价自己,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未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1)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回馈,它把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把自己变成一个审视的对象,站在另外一个人的立场、角度来观察自己、评价自己。反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发生大效应。

(2)与人比较。比较有两种:一种是与条件相当的人比较,这样既可以找到自己的个性、能力、人际关系、态度、情感等方面的特点,确定自己在同龄群体中的位置,进一步认识自己,又可以避免不良比较导致的自卑。另一种是和过去的自己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见证自己的成长,从而树立自信。

(3)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大学生易犯的错误是只接受某些方面的评价,只喜欢赞美的话,听不得不同的批评。因此,多听听他人的评价,充分的认识自己。

(4)心理测验。专业的测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做心理测验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测验题目是否专业;二是在选择答案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真实客观;三是心理测验只是一个让我们加深对自己了解的方式和途径,并非时终身判决。

(二)形成多元评价观,客观评价自己

人必须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得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立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和满足感;其次,冷静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

(三)合理确定期望值,不过分苛求自己

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现实和理想的天平倾斜时,某些学生的心里就失去了平衡,甚至会产生自卑。事实证明,期望值是一个相对值对自己和环境的期望要适合自己的能力及环境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应当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但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四)正确判断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作出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感受。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学业期望高。

(五)客观看待他人,不苛求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许多人把希望寄托与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大失所望。他人是无法按照你的意愿来行事处世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正确把握自己,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六)冷静接受现实,疏导不良情绪

每个人的容貌、体型、生理特点都是无法选择的,也很难改变。因此,大学生不要太注重这些,相信自己。在遭遇挫折或情绪激动时,应该学会时常疏导、宣泄不良情绪。如一味的陷于苦闷、自责之中,则会意志消沉,无所作为。

除以上方法之外,大学生还应适当的进行自我提升。自我提升也译作自我增强,是个体肯定自我的驱力维持自尊的途径,以及寻求自我评价的动机。其核心在于:人们有一种增强自尊,提高人价值感,寻求积极自我认识,避免消极反馈评价的需要(刘肖岑等,2011)。大学生在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应当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个体选择目标及策略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其包括评估和运动两种不同的模式,评估模式关注的是最佳决策,运动模式只关注状态的改变(汪玲等,2011)

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说:“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大学阶段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应注重自我意识的发展,努力的完善自我,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在各种角色中的位置,能够回答出“我是谁?”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很好的抓住机遇,成就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向楠.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主导下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0.03.[http://epub.cnki.net] [2]凌前锋.黑格尔自我意识理论与康德自我意识理论的关系.[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0.03.[http://epub.cnki.net] [3]王启康.论自我意识与自我关系.[J]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01[http://epub.cnki.net] [4]耿晓颖.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与发展.[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10.[http://epub.cnki.net] [5]赖文龙.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9.03[http://epub.cnki.net] [6]聂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及其策略.[J]社会心理科学.2010.08[http://epub.cnki.net] [7]熊亚刚,张秀春.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12[http://epub.cnki.net] [8]刘伟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6 [9]陆璐,姚本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16-117 [10]兰玲.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J].重庆大学学报,2004:85-87.[11]茹阳,李凤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调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149-151 [12]李虹.健康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 [13]豆宏建,王成德.大学生成长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14]申继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15]徐学俊.心理健康引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5 [16]朱建军.走出迷惘—增强你的人格魅力.[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1 [17][美]乔纳森.布朗著.陈浩等译.彭凯平审校.自我.[M]北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9 [18]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2版.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 [1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3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0]刘肖岑,桑标,窦东徽.自我提升的利与弊:理论、实证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 [21]汪玲,逄晓鸣,肖凤秋.调节模式理论:自我调节领域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11

第二篇:觉悟的重要:认识你自己——“我”是谁?

在冰中央,在水中央,在我中央,一盏灯儿,闪烁月光!

——题记

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渴望与本能。

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等,他们之前或之后都有无数的先哲们在追求真理,追求一个被称为终极真理的真理。

那么,这些先哲们追求的所谓终极真理到底是什么?

最深的往往是最浅的,最浅的往往又是最深的。这个终极真理就是——“我是谁?”!“我是谁?”,猛然一听,似乎这是一个荒谬而又可笑的问题,一个人活着,难道连自己都不认识吗?是的,很少有人认识。

“我是谁?”这是人类最为艰难和困惑的一个科学命题,是人类的千古之谜,也是人类的千古之问。

我是我生命的主人吗?

如果是,我能主宰自己的生死吗?

如果不是,主宰我生死的又是谁?

谁让人成为人?谁让我成为我?我究竟是谁?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说:“人生百年,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被尊为道教三清之一的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儒家的代表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伟人毛丄泽东也曾在诗中写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关于生命、宇宙的真相,谁又没有想过、问过呢?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深究,而是选择了回避。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中就曾镌刻着这么一道神谕:“认识你自己”。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的事业多么成功,无论他的资产多么丰厚,无论他的身体多么健康,无论他的人生多么安逸、“幸福”,他依然是一个极其可悲、可怜的人,说穿了,不过是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一个被“无明”牵引的行尸走肉。以智慧与财富著称于世的一代帝王所罗门就曾发出这样的慨叹:“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

清朝顺治皇帝也说出同理的话:“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人的痛苦与挣扎来自内心的浮躁,内心的浮躁来自人自我的迷失。迷失自我的人,由于不认识自己,他们的心就不能从“道”出发,只能被现象所牵引,现象在不停地变化,他们的心也跟着在不停地变化,“树欲静而风不止”。

迷失自我的人,无法享受到内在生命的逍遥与安宁,只好靠外在的物质和虚名来满足里面的空虚,并以此来定义成功与自我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表面上他们自私,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自、什么是私,名利成为了他们的生命,他们活着完全是活给别人看的,即敏感又脆弱,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名利导致了人们对物质的过分依赖与追求,导致了人们对大自然无止境的贪婪索取与破坏,其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

人类不和谐,社会不和谐,家庭不和谐,人自身不和谐,人欲横流与贪丄污腐败,这些所有的根本都在于人迷失了自我,为了证明“我”存在的价值,他们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地追求名利,就像吸食了毒品一样,最终死在无明的黑暗里。

迷失自我的人就是以“小我”为中心的人。当一个人以“小我”为中心看待自己及周遭一切的时候,他与环境、与自我之间是割裂的,这种割裂的体现就是矛盾——“我”与“对

象”的矛盾,“我”与自己的矛盾。当人生活在矛盾中,就会形成思想与情感高低起伏的落差,这种落差导致的结果就是烦恼,人生烦恼,烦恼人生。

以“小我”为视角看待外在的一切,就是以点看待面,“点”在“面”的包围下,就会表现出孤独与压迫,颠倒、妄想、执着,人生没有归属感,内心无法安宁,只能跟着感觉走,成为欲望的奴仆,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那么,一个觉悟的人,一个认识自我的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会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呢?所谓认识自我,就是觉悟生命、宇宙的本源,就是悟道,就是明心见性;就是从“小我”认识“大我”,从“假我”认识“真我”,从“有我”认识“无我”;就是从无常认识常,从有限认识无限,从变化认识永恒,从生死认识“涅槃”,从现象认识本质;“君子当悟本,本立而道生”。所谓的大彻大悟并非人们想象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是对生命、宇宙本体的认知与把握;大彻大悟非但不是神通广大,反而是大智若愚。

觉悟就是放下,放下对“小我”的执着;觉悟就是拿得起,以无相为宗,舍“我”(大我)其谁,“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开悟的人会拥有一种无比广阔的胸怀,也正是这种广阔的胸怀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本,他不仅能包容别人,更重要的是他能包容自己,这样他才能如是的安住在生命原本的光辉里,“无所住而生其心”。每个人不一定都能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圣人的心,可以坦荡的、赤裸的、从容的,表达生命的真实与纯然。那是一个别开生面的世界,置身其中,既无现在,亦无过去,又无未来,但觉一片浩渺无边、广博宏伟之大域,“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开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依然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汹涌澎湃,变化万端,但里面却是浑厚、宁静与无限的宽广。开悟的人不会搞个人崇拜,搞个人崇拜的都是没有开悟的人。一个通达“无我”的人,一个觉悟到“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一个认识了平等真相的人,怎么会又怎么可能搞个人崇拜呢?他只能树立道,树立整体,树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树立“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释迦牟尼曾如是说:“以色拜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如去,不来不去——如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如来是生,如去是灭,不来不去就是不生不灭,如来如去是现象,不生不灭是本质。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道。

道是修出来的吗?道是本自具足、本来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动、独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只能被认识,所以佛的本意是觉者,即悟道的人。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是通过修行而悟道的,正如黄檗禅师所说:“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修行是一种境界,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永无止境的,“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来立功课?”。修行没有出期,觉悟只在一念,“万般神通皆小术,惟有觉悟是大道”。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么?不认识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谁?道是究竟的、彻底的,本自圆满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谓先修行而后悟道,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建立在“我执”上的“法执”。

谁在修?我是谁?这才是作为修行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觉悟为本,修行为末,本末不分是谓颠倒;觉悟为体,修行为用,体用一如,是谓自然。觉悟是解决“我是谁”,修行是解决有所作为。“为学日益”是磨砖成镜,“为道日损”是悟后修行;磨砖成镜是梦幻泡影,悟后修行是“守

一、抱一”穿衣吃饭。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缚,结果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悟道之后修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开悟的人心不离身,身心合一,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宠辱不惊,得意不忘

形,失意不悲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开悟前是“我在活着”,开悟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开悟前是当局者迷,开悟后是旁观者清;开悟前是为成功而拼命,开悟后是“无事以取天下”;开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现象看现象,开悟后是以整体看局部、以本质看现象;开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开悟后“我”在圆满中存在,“以道莅天下...抱一为天下式”。

开悟的人是真实的活在圆满里的人。圆满不是没有缺点,圆满不是“拍脑袋”,不是想当然,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圆满是真实的,圆满是事实本身。再豪华的宫殿,也有卫生间和垃圾;再美丽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污泥能生出莲花也是好泥土,圆满的本身就是这样——“不垢也不净”。认识圆满就是觉悟,觉悟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与把握。当一个人不再妄想,以一颗圆满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时候,他的心是平静的,在平静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佛行,就是顺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开悟的人会很自信,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自信不是给别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证明,自信与外在无关,用禅宗六祖慧能的话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开悟的人就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没有黑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没有牢骚,没有抱怨,他真实的活在每一个当下,“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何足奇”。

开悟人的胸中会有一种气,这种气叫做浩然正气,这种气来自生命,来自天地,来自浩荡乾坤,来自无边的宇宙,来自一颗念念归道的赤子之心。点回归面,部分回归整体,人回归地球,地球回归宇宙,“人”原本是这么大——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未生我时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自导自演自观赏,自来自去自如如。

第三篇:我是谁

“心里话”原稿

原稿:我 是 谁

领:要问我是谁

过去,我总不愿回答 因为我怕

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

合:他们的爸爸妈妈送他们上学 一路鸣着喇叭 不是开着本田 就是开着捷达

领:我们的爸爸妈妈送我们上学 一路都不说话 埋头蹬着板车 裤腿沾满泥巴 合:我们的校园很小 放不下一个鞍马 我们的教室很暗 灯光只有几瓦 我们的桌椅很旧 坐上去吱吱哑哑 但是我们作业工整 我们的成绩不差、领:北京的二00八

也是我们的二00八 老师把它谱成了歌 同学把她画成了画

作文课上,老师说了这样的话 “不要怕,不要怕 我们打工子弟 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 都是祖国的花 都是中国的娃

都生活在首都的蓝天下” 合:不要怕,不要怕 大声说出心里的话 领:要问我最想说什么 合:我爱我的妈妈 我爱我的爸爸 因为——

是妈妈把首都的马路 越扫越宽 因为——

是爸爸建起了北京的高楼大厦

第四篇:我是谁

我是谁、为了谁、“我是谁?”这是三个谁中的关键问题。只有真正把握好我是谁,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是谁?”要解决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是如何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位置,端正工作态度的问题。如果连自己是谁都没有搞清楚,而去大谈为了谁,依靠谁,我个人认为,无论说得多漂亮,谈得多深刻,那也不过是空谈,甚至是无稽之谈。

我是谁?

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只有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不断锤炼党性,纯洁思想,提高修养,才能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端正态度,也才能做到临财不贪,临色不乱,临危不惧。

为了谁?

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我个人认为,如何“为”才是关键。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群众挂在嘴边,还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群众,还是甩开膀子为群众?其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如果是蜻蜓点水,光把群众挂在嘴边而非心里,光喊破嗓子为群众,而对群众疾苦漠然视之,淡然处之,那就不可能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而是搞成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利益出发,甩开膀子干,干成事、干好事,并坚持到底才是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才能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更为牢固。?

依靠谁?

一切依靠群众。群众中珍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

总之,“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整体。既互为因果,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通过正确认识和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增强自身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结合当前进行的正风肃纪教育整顿活动,重新认识自己,查找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随时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我是谁

“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讨论发言材料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我应该提高认识、率先垂范,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群众路线大讨论,我要重新摆正位臵、明确方向、改进方法,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会议安排,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我是谁”的界定中自我剖析。我们的一切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服务于人民,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服务于人民。一是要坚持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要增强公仆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为民造福作为首要目标,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的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用真心、真情去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和人才。要淡薄名利、甘为人梯,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善于发现好干部、培养好干部。二是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和责任,秉公用权,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利益所动,敢于主持公道,要时刻做到自省自警自律,用廉政准则规范自己行为,坚决抵御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守住做人、处事的底线。三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担负起带头学习和参与指导服务的双重责任,做到学在先、走在前、当先锋,争做一名政治坚定、党性纯洁、公道正派、勤奋敬业、务实创新、清正廉洁的组工干部。

二、从“为了谁”的思考中自我检查。组织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了谁”的问题上,必然同党的性质、宗旨相一致,归根结底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是要为群众推荐好干部。要牢牢把握干部工作方向、标准,按照党和人民的意愿和要求选干部,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把在工作中立场坚定、旗臶鲜明、态度坚决、步调一致的干部选出来。二是要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人才。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我们兴国富民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群众,要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热情,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三是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于群众,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村委会活动场所标准化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三、从“依靠谁”的实践中自我改进。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各项事业取得不断胜利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组织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一是要让群众参与,扩大群众民主权利。要顺应群众期待,满足群众需求,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组织工作,把组织工作真正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发展什么样的人入党,要给群众

建议权和评审权;组工干部形象怎样,业绩怎样,要给群众监督权和批评权,最大限度的提升群众参与组织工作的热情,最大限度的扩大群众参与组织工作的范围。二是要拜群众为师,集群众聪明才智。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组织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扎根于基层和群众之中,集中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才能充满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我县是党建先进县,“党员承诺制”就是最早在我县的招安镇杨圪堵村的村民党员首创的,后来在全县乃至全国予以推广。今后,我将尽力做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向群众学习的同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三是要请群众评判,回应群众意见诉求。群众意见是最好的标尺,最能体现工作成效。我们的工作都与群众密切相关,干部是否选用好了,基层党组织是否发挥作用了,都直接影响着群众利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全面提升自我的工作能力。

只有弄清“为了谁”,牢记党的宗旨,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只有弄清“依靠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只有弄清“我是谁”,牢记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下载认识自己:我是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自己:我是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是谁

    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 (一)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影印纸。 (二)学生两两分组,一人......

    我是谁

    我是谁?为了谁?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我是谁

    弘扬光荣传统践行优良作风大讨论 学习“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讨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给......

    我是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大课题。怎样才能正确回答这一内涵丰富的“我是谁、......

    我是谁

    《我是谁》教学设计 巴山小学 李英琪 一、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这一课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场合下的......

    我是谁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讨论会发言稿塑料所张小英根据我所支部政治理论的学习安排,我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谈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是一名中国公民,一名党员,同时......

    我是谁

    《我是谁》心理课教案 辅导目的: 1、让学生发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3、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

    我是谁

    一、身份定位 “我是谁?”这是三个谁中的关键问题。只有真正把握好我是谁,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是谁?”要解决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是如何摆正自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