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2 11:1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各方面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要看到,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有的法规和政策价值导向不鲜明,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保障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符的现象;部分社会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全民法治观念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要从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

法律法规体现鲜明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立法需求,把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结合起来,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立法,使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公平正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快形成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诚信建设。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健全民事基本法律制度,强化全社会的契约精神。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方面的立法,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扶贫济困、社会救助、婚姻家庭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注重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推动文明行为、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尊崇英雄、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亲敬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推动设区的市提高立法精细化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定期清理机制,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相适应的,依照法定程序及时进行修改和废止。

强化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注重政策目标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利益引导机制。完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实现公共政策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完善党内法规,健全制度保障,构建起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做到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充分展现共产党人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

三、强化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要靠良法,又要靠善治。社会治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鲜明价值导向,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倡导和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观念,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着眼维护健康市场秩序和公平市场环境,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着眼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医疗卫生、商贸服务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依法查处有害文化信息、不良文化产品和服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严惩网上造谣欺诈、攻击谩骂、传播淫秽色情等行为,净化网络环境。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依法严惩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尊重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准确把握适用裁量标准,实现执法要求与执法形式相统一、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要善于把握引导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融法、理、情于一体,引导和支持人们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依法惩处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的违法行为,大力整治突破道德底线、丧失道德良知的现象,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激励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力度。完善科研诚信规范。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好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引领作用、礼仪制度的教化作用,使社会治理的过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坚持依规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不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建设廉洁政治。

四、用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提高司法公信力。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照事实和法律办案,确保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用公正司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加大涉民生案件查办工作力度,通过具体案件的办理,推动形成良好社会关系和社会氛围。根据案件难易、刑罚轻重等情况,积极推进繁简分流,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引导和鼓励自主选择调解、和解、协调等解决纠纷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正和效率的平衡。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制度,建立健全纠错机制,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严禁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加快推动法律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基层村(社区)延伸。畅通依法维权渠道,深入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诉讼服务设施,因地制宜推行预约立案、远程立案、网上立案等制度,加强巡回审判,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诉累,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最大限度发挥司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完善司法政策,加强司法解释,强化案例指导。遵循法律精神和原则,实行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司法政策,增强适用法律法规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为惩治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失德败德行为,提供具体、明确的司法政策支持。准确把握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要求,发挥司法解释功能,正确解释法律。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及时选择对司法办案有普遍指导意义,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示范作用的案例,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通过个案解释法律和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五、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根植于全民心中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点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公开审判、典型案例发布、诉前诉后答疑等方式,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党章和党内法规学习教育,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和实施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职责,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开展普法益民和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推动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努力形成中华儿女互有责任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美德善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六、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认真履职尽责,各领域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党委宣传部和政法委要加强工作指导,统筹各方力量、协调各方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在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按照重品行、讲操守、守规矩的要求,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坚持改革创新。按照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执法、司法的渠道和方式,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注重总结推广新创造新经验,不断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依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良法善治,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局面。

第二篇: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 冯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当今社会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这些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完整体系。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引领和整合作用,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凝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重 要标准。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不能简单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取代校园文化建设,而应努力构建一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指导的、符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构建中小学校园建设的基本模式;二是促成学校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学校充满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夯实思想基础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思想指引,坚定共同理想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目标指引,弘扬时代旋律,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动力指引,弘扬知行荣辱观,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行为指引。

校园文化的内涵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物质环境,这是精神文化结晶方式的实体存在;第二层是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纪校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第三层次是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各类群体、社团的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学风等;第四层次是精神文化,这里主要是指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校园文化这座大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着以物质文化为基石,制度文化为屋架、行为文化为砖瓦、精神文化为砥柱的思路,着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添校园学术气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逐步形成文化层次多样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设施、设备等,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也叫校园显 性文化。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等等都应该成为历史沿革、文化积淀、传统承递、办学特色的显性标志。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条件保障,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激发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环境建设要从教育教学的需要通盘考虑。整洁、优美、品位高雅、错落有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更要重视提升校园风貌中的文化含量。着力体现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延续性,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如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体育活动场所,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这样使人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主要指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等,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制度的制定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价值导向高度一致,相互依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保障学校的科学有序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学校领导集体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作为处于指挥、协调、控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学校领导,它在学校组织中的作用是巨大而又极为重要的,无论是对组织还是对组织内部的成员都有着成败优劣的影响。

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因此,在校园制度建设中,要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发挥教师群体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教师拥有关乎学校发展决策制订的参与权和对重大事件的质询权。

加强学生管理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紧密联系。学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自我管理者。一方面,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受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执行水平。学校制度应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一定的空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民主性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制度文化,能够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全开足各类课程,以课程、课堂、课本为载体,坚持将课堂德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将各学科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建设,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现实性,激发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如: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名篇、词赋经典等;历史学科中所蕴藏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教育就是“导人向善”。只要有了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教育意识,就可以更多地找到教学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点,让“仁爱”、“正义”、“担当”、“明辨是非”、“自强不息”等道德元素,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可以使当代青少年不迷失方向。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要突出社会实践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把学生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提出目标要求和规定相应学时学分。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觉和认知理解。要以学雷锋、学道德模范为载体,组织学生在学校参与“敬师长、读好书、做好人”的道德实践,在家庭参与“孝父母、知感恩、会节俭”道德实践,在社会参与“爱家园、讲文明、懂礼仪”道德实践,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要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各类活动场所建设,形成一批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开展 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活动,依托基地创新案例、多出成果、培育人才。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全过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德育工作为先导,全面实施养成教育。以安全工作为重点,努力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以环境建设为抓手,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利用晨读、队日、升(降)国旗仪式、开学、毕业典礼等特殊时段,开展“国旗下讲话”、毕业寄语等活动,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演讲征文、歌曲传唱、书法名家进校园、“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要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站、图书阅览等场馆的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实践中。在教学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教职员工管理等,都要彰显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抓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培养全过程。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要加大对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要把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 育课程体系,要在相关培训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要继续开展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师德师风先进典型评选、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弘扬高尚师德,提升正能量。要抓好中小学学校领导、党员教师、思品课教师、班主任等队伍建设,以党风促政风带校风,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也是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校的优良传统、教育规律和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信念等,它是一所学校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校园文化建设如果离开校园精神文化就将迷失方向,校园精神文化如果离开校园文化建设就将无所依附。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学校管理者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学校固有的文化特征,找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不良习惯与作风。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正确分析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摸清学校的人际关系,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既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也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素养等方面的表现。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等。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校园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作为教师,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还要敢于承认错误,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校园精神文化是有文化品位的学校领导带领有文化素养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成果,也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碰撞融合的结晶。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每所学校也都在不断给属于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增加扩充新的内涵。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多元的文化格局。

多元文化的存在是文化融合的前提,经过融合达到多种文化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尊重,互相补充、汲取,进而创造出新的校园文化,使多元文化并存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互动,成为促进学校在新时期发展的宏观背景。

融合的前提是尊重差异,学会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表现矛盾的统一性,同时也表现矛盾的差异性,和谐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承认文化的差异性,求同存异,使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之间的文化共同前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在这种交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融合的关键是要坚持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体。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体,才能以精微的洞察找出其生生不息、穿越时空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了我们今天如何在中西古今的文化交流、冲突、融会中走我们自己的道路的基本思路,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句话,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多元文化融合的前提条件,使外在的文化现象内化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上述五种校园文化最终要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所以,组织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校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校园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终极目的就是育德育文育智育人。育德是灵魂——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育文是底蕴——与时俱进地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新形象,增强软实力。育智是素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育人是本质——树立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人生的起跑线,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后代子孙,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重要载体。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中小学校园文化这座大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以物质文化为基石,制度文化为屋架、行为文化为砖瓦、精神文化为砥柱的思路,着重提升中小学校园文化品位,增添校园文化气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逐步形成文化层次多样的校园文化体系。

第三篇:县林业局关于开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自查报告

县林业局关于开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根据《关于开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专项督察的通知》(无宣〔2018〕44号)文件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方案》(无办发〔2017〕84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林业局兼有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县局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贯彻执行国家林业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指导全县林业改革建设;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指导林业行政执法、森林公安局和林业综合执法队伍的建设等。与此同时,还有重要的行政审批和执法事项,主要有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林木种苗、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检疫、木材运输、森林防火、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等。局党组高度重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工作,成立并调整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职能股室负责人为成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纳入全局工作重要议程,在6月21日的机关工作会议中,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作为县局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形成了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相关职能股室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落实机制

1、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根据中央制定和修订的党内法规,以及省市县制定、修改对应的配套制度,先后制定了《无为县林业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共无为县林业局党组对同级党组及其成员监督实施办法》、《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度》、《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我局制度。把党内法规学习纳入“三会一课”、廉政教育活动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依规办事、依规用权、依规施政,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强化法规规章的价值导向。当前县林业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林业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林业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规定。完善了行政决策程序和规则,重大决策实行党组会与局长办公会研究制度。在行政决策工作中,局党组严格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开展工作,认真遵守“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基本制度规定。认真执行重大决策听取公众意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

3、认真开展行政审批事项等工作。

(一)认真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和县政府有关林业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的落实,对涉及本部门的取消事项、下放事项及变更事项,及时对照本部门实际狠抓落实,确保了政令畅通。根据县政府要求及时开展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并将清理结果报县法制办公室。

(二)对于涉及县局行政审批,如林木采伐、森林植物检疫、木材运输、林地临时占用等,都已按规定报县法制办备案,同时将相关依据、标准公布上墙及进行网上公布。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时搞好将审批事项上互联网+政府服务平台,在易户网上公开,遵循“便民、利民、高效、廉洁”的原则,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正逐步实现“两集中、两到位”。

4、强化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

根据省市要求,全面推行林长制。2018年3月,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印发实施《无为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全县共设立县级总林长5人、县级林长10人、镇级林长147人、村级林长552人、护林员319人,林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建立。经过半年多的探索,林长制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推进城乡造林绿化。今年全县已完成人工造林31855亩,四旁植树折合18140亩,1500亩城镇生态绿地,新增城市绿地40万平方米;二是推进森林长廊建设。北沿江高速等4条道路森林景观长廊,2018年示范路段已建45公里。三是推进木本油料发展。大力发展薄壳山核桃、油茶、白茶、油用牡丹、蓝莓等新型林农复合种植业。今年已发展薄壳山核桃18000亩,投资6000万元建设300亩的薄壳山核桃良种培育和栽培技术研发基地。四是推进林业生态扶贫。规范选用260名贫困生态护林员。积极鼓励引导市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示范点。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注重政策目标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利益引导机制。实现公共政策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

5.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认真落实《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2015-2020年)〉实施方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鲜明价值导向,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倡导和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没有违反规定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或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情况,并通过座谈会、听证会或向社会公布草案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按规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考评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和机制。建立了机关各岗位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实行机关中层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破坏纪律和制度的相关人员和股室负责人实行问责。

6、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为进一步规范林业行业秩序,加强林业执法力度,森林公安局、林业执法大队对全县范围内林业违法案件进行了查处。森林公安局20181-8月份,开展“护鸟2号行动”和“飓风1号”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共出动民警30人次,出动车辆8台次,清理木材、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点1处,检查野生动物活动区域4次。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在办理非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及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林区内黑恶势力参与涉林违法犯罪的形势及特点,并梳理长期把持驯养繁殖场、木材加工、采矿场等重点场所摄取非法利益的黑恶势力,有针对性的开展打击整治工作。开展“集中清网行动”,3月5日到9日期间集中清除非法设置的捕鸟网等猎具。重点查处了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迁徙停歇地、迁徙通道等活动区域,共巡查了10余个乡镇,在巡查泥汊镇时,发现稻田内有捕鸟网存在,立即采取行动,拆除高3米、长10米的鸟网6张(无鸟雀),竹竿10根,并现场销毁。处理纪委交办事件1起,已查处结束;处理市森林公安局交办案件1起,已调查结束;处理开城非法狩猎刑事案件1起,已判决执行逮捕3人;调解大堤局林权纠纷、牛埠林权纠纷、泥叉街道林木纠纷及严桥林权纠纷共4起,已全部调处结束。自4月1日至5月31日开展“春雷2018专项打击行动”,共出警20余次开展巡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林业执法大队,1-8月份共查处各类行政案件7起,处罚7人,罚款共计4.2422万元,其中查处非法占用林地3起、毁坏林地1起、滥伐林木3起、处理林业纠纷4起、信访件1起、省长信件1起,查处率100%。办理木材运输证件、森林植物检疫证件各30余件。进一步完善林区违法防控体系,维护了林区安全稳定,有效地我县保护森林资源和规范了对省外、省内木材运输证件管理签发。

7、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县林业局组织工作人员到人民广场开展“江淮普法行”大型法治宣传咨询活动。通过现场解答、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展板等形式,认真宣传了《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林业法律法规。活动中,现场解答各类法律问题1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现场宣传活动,使1000多名群众接受了林业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向过往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标语,与他们深入交流,引导学习。县林业局还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镇、林区进行广泛的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

2018年8月22日

第四篇: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各庆祝妇女节的报道中意求深远的是“和谐家庭”、“好婆媳”受表彰(本报3月10日3版《多姿多彩庆“三八”》)。虽说是民间的评比、表彰,但事关家风、村风、民风,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群体在判断社会事务时所需恪守的道德根基、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3个层面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梦想,看似与我们有些遥远,却昭示着底线,实际与我们息息相关。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一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就是一种价值选择的迷茫。本报“美在身边”栏目中刊登的人物与故事,看似平凡、琐碎,但真实地发生在你我身边,都传递着真善美。“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正是平淡的琐碎小事,日常的凡人举措,普通的社会生活,折射出国家、民族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追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领导干部的言行作为,决定着社会的风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地生根、融入社会生活,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有的领导干部台上说反腐,台下照贪污;表面重申明规则,暗地照行潜规则;人前表拆违,背后又建违„„上行下效,在这样的“引领”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吹了个泡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融不进社会生活。只有领导干部带头照镜正衣、洗澡治病,从自己开始,严纪律、正作风、作表率,才能转变作风、树立新风。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媒体的鼓与呼绝不能缺位。作为党的喉舌,媒体要发挥宣教优势,广泛报道各种崇德向善人和事,传播主流价值,唤呼社会良知,使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同“美在身边”时时刊登各类身边坚守正道、敬业

奉献、虔诚勤勉、孝老爱亲的人和事一样,电视、广播、网络、书报都需深入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相信只要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向上向善向美的良性互动将更多涌现,核心价值观定会成为社会主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还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形成健全的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暨实施“美丽诸暨”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上,市领导提出要研究制约措施,制订村规民约。通过集体研究制订的村规民约,基于传统,活化传统,与时俱进提倡做什么、反对不能做,让传统中的优秀内核通过社会动员、全民推广,融入现代生活才具生命力,才能使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将成为现实。

第五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社会生活

2014-7-8编辑:李雪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社会治理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下载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