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修养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人的道德修养与幸福生活的关系
2011级研究生四班 马克思中国化研究专业 尹太 学号201150051440
观看了孙正聿先生的《哲学与人生》,使我对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里本人结合孙教授的演讲,谈谈自己关于道德与幸福人生的关系的一点感悟。
孙先生谈到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时,指出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有系统的反思。这种有系统的反思性必须通过人的觉解才能达到。人对人生的觉解有四种境界,即是冯友兰先生提到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在这四种境界中,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它使人作为自然的人,而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它使人成为社会的人,即使人成为应成为人的人。人不仅作为历史文化的存在,是一种寻求有意义生命生活的存在,更是作为一种道德性存在,是一种追求幸福人生意义的存在。
世人无不在有限的人生中不停的追求着幸福。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在哪里?世俗中有许多人认为金钱能给人带来幸福,所以穷其一生都在拼命的追求金钱。俗话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些人虽然贪欲心很强,在生活中使尽了损人利己的手段,却由于命中无德,始终都与金钱无缘,一生都在贫困潦倒中挣扎;也有许多人通过投机取巧、欺诈隐瞒等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金钱,但是却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折磨与因果报应的天理,金钱在给人带来了短暂的快乐之后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是非与烦恼,它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由此看来,即使拥有了物质财富,也并不意味着就拥有快乐与幸福。
其实,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的时候通常不是得到物质财富的时候,而是在精神上超脱一切物质的束缚与烦恼的时候,或能抑制自己的七情六欲,而不被其奴役的时候;这时,即使他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也仍然可以得到长久永恒的幸福与快乐。因此,古往今来也有许多有信仰的修炼人不以追求物质财富为人生的目标,而是以庙宇或道观为家,积德行善,以苦为乐,最后功成圆满,修成正果。
人的幸福与物质财富无关,却与人的道德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五千年辉煌的都与道德有关,中华就是道德,道德修养才是做人的根本。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其各自的都是建立在道德之上。“德” 是中国的核心,他和“道”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的本质。
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所言“仁者”,意即道德高尚之士。“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远超过常人。道家的老子则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欲上贪得无厌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损害健康而与幸福和快乐无缘。
人世间的大善莫过于修德。有德之人,上天必将赐福于他。能保持心性善良的人,不容易生病,也不容易受到天灾人祸的侵害,德是万福之源。而德行不好的人,即使服用灵丹妙药也无法延长其寿命。自古以来,道德一体,修道就是修德,修德就是修道。只有大德之士才能拥有大智慧,大智慧是对宇宙真理的认识和把握,没有大德,永远不可能达到大智,这是人的思想境界所决定的。对于人来讲,最可怕的莫过于心灵成为顽石,一颗只能听懂私欲召唤的心,乃是万恶之源。同化宇宙的真理就是一个得道者,真心修道修德之人就能成为大德之士,而通过修炼成为大德之士就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第二篇:豁达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豁达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跨过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所以,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圆圆满满,也不必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享受所有的春天。
豁达的人只一个春天就足够享受了,因为它拥有一颗比天空更宽阔的心灵。
一个有魅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被大家所喜爱,但是豁达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因为一个思想独立、豁达开朗的人,与之交往,你会有一种舒服而自然的感觉,你会被他所感染,从而也希望能做一个豁达的人。
自信与豁达使人到达美妙的人生境界而不卷入世俗的牢笼。
豁达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豁达就相当于承认事实,这是一种很本能、很根本的思维方式,不会让那些有悖于心愿的事在情绪的波纹中扩大它的阴影,这是一种伟大的心理力量,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
豁达是一种谦虚,是一种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的大智若愚,豁达的人永远潇洒、坦荡、热情、开朗,不卑不亢,豁达的人拥有的快乐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豁达是一种气宇轩昂的风度,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心态,一种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
拥有豁达,便拥有了一种淡泊宁静的高雅,一种荣辱不惊的从容,一种善待人生的宽宏,一种不畏艰难的抗争。
拥有豁达,便拥有了天空般的明净高远,拥有了大地般辽阔后重。拥有豁达,便拥有了一个风流不羁的自我,拥有了一个成熟纯美的人生。
心胸狭窄气量短小之人,总爱为自己设计一些烦恼,制造一些痛苦,寻找一些无奈,给精神套上沉重的枷锁,整日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负荷超重,心力憔悴,寂寞无助。他们总是用灰暗的目光去观察自然,用单调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用孤独的心灵去感应生活,用嫉妒的心理去待人处事,用脆弱的感情去面对困难,用绝望的方式去屈服挫折,用贪婪的欲望去追逐名利。他们理解不了人生的丰富
内涵,体味不到幸福的丰腴甘甜,驾驭不住感情的航舵,寻找不到心灵的休憩港湾。
学会豁达不是一件易事,豁达是一种内在涵养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深刻的人生积淀。学会豁达,就要学会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用知识去充裕大脑,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启迪思维,开阔视野,拓宽境界,提高层次。使自己置身于一种高层建瓴的思想高度,一种高瞻远瞩的人生极限。学会豁达,就要学会忍受,学会等待,学会抗争。面对人生的难和挫折,要默默地忍耐和忍受,平静地排遣和解脱,顽强地搏击和抗争。坚信经历了阴霾重重的灰暗,必将迎来阳光灿烂的明媚。经历了山重水复的困惑,必将迎来柳暗花明的振奋。
学会豁达,就要学会善待人生,学会生存,学会寻找生活的诗意。就要换一种目光,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角度,用诚挚、善良、达观、幽默、诙谐的积极心态去注视自然界里的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去捕捉生活中真善美,体悟生命中的那份超然与壮丽、闲淡与雅适、温馨与默契、深刻与凝重,唤起对生命的虔诚与渴望、珍惜与眷恋。学会豁达,就学会待人,学会包容,学会信任,学会沟通。用一种不加任何杂念、不掺任何水份的纯真去待人接物处事,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用于助人、乐于奉献,甘于吃亏,能容人之长,能宽人之短。
学会豁达,就要学会淡泊,甘于宁静,甘于平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以位卑而自贱,不以平凡而伤痛,抛却急功近利之欲望,摒除胡思乱想之杂念,踏踏实实自自在在做事,诚诚恳恳坦坦荡荡为人。学会豁达,就学会了养生的哲学。学会豁达,就懂得了做人的奥妙。
第三篇: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是一个对人生很负责的人,是一个讲究个人修养的人,也是一个有哲学头脑的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精神贫乏,你能有这样的品质很难能可贵。人生境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古老而恒新的哲学话题。它包括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等诸多的内容。不同时代、不同阅览的人见解自然不同,因此哦也没有标准答案。我这里给你介绍几种关于人生境界的知名看法吧,供你参考。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对人生境界的不同追求,使他们对人生采取了不同态度,或入世、或出世、或既入世又出世,这便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理论的多重色彩,同时也影响和造就了中国数千年来芸芸众生的多彩人生。A,孔子的圣贤人生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至今仍被许多中国人沿用和仿效的一段妙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描述自己一生修养经过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过程。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种大彻大悟而又大通的圣灵境界,是在知“真 ”、得“美”而又至“善”之后达到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也是儒家梦寐以求的“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B,老子的无为人生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人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应当一切顺其自然,即应当“无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人 生的准则是“惟道是从”,具体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是效法之意。效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而为,不是有意去为,故称“无为”。C,墨子的兼爱人生 墨家创始人墨子,严于律已,注重实践,以“兼爱”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一是博爱众生。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意思是,实行兼爱相利,是直接利人,同时也间接利已,自己也受兼爱之利。二是苦行救世。“子独苦而为义”。为实行兼爱目标,墨子栖栖惶惶,奔走各国,宣传“非攻”,即制止战争。三是勤俭节用,主张“节葬”。2,近代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个部分。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高低之分,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少者,其境界低。根据人的觉解程度的不同,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最高的境界。3,西方人崇尚理性。他们认为用理性驯服欲望、使欲望得到节制、既不禁欲也不纵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苏格拉底倡导“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认为“哲学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的理性天然的高于情欲,因此应该成为统治者。尼采则强调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超人境界”。我记得某一存在主义先驱曾把人生分为三境界(我的记忆可能有些词句上的偏差):情欲境界(以一时的苦乐、欲望为行事标准,少年多如此),善恶境界(有是非观念,并能管住自己,以功利标准或是非善恶标准为行事标准,成熟的成年人多如此),宗教境界(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老练、安详,饱经风霜的老人多如此)。4,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其中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为争夺心理能量而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能量的提取与分配,不同人的心里能量在本我、自我与超我中的非配不同也就构成了不同人生境界的人。好了就写这些吧,我建议你读读姚新中 和焦国成著的《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冯友兰著的的《中国哲学简史》等书,它们通俗易懂、很有教益。
第四篇: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
师提问学生: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学生答;能拿沙特的工资,住英国的房子,戴瑞士的名表,娶上韩国的女人,包养日本的二奶,用艾昲睇苛和女神春宵一刻,做泰国的按摩,开德国的轿车,坐美国的飞机,喝法国的红酒,吃澳洲的海鲜,抽古巴的雪茄,穿意大利的皮鞋,看奥地利的歌剧,买俄罗斯的别墅,雇菲律宾的女佣,配以色列的保镖,洗土耳其的桑拿。老师批语:啰嗦,你不就想当个中国干部嘛!
第五篇:豁达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
豁达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一)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跨过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所以,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圆圆满满,也不必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享受所有的春天。
豁达的人只一个春天就足够享受了,因为他拥有一颗比天空更宽阔的心灵。
一个有魅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被大家所喜爱,但是豁达的人到哪都是受欢迎。因为一个思想独立、豁达开朗的人,与之交往,你就会有一种舒服而自然的感觉,你会被他所感染,从而也希望能做一个豁达的人。
自信与豁达使人到达美妙人生境界而不卷入世俗的牢笼。豁达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豁达就相当于承认事实,这是一种很本能、很根本的思维方式,不会让那些有悖于心愿的事在情绪的波纹中扩大它的阴影,这是一种伟大的心理力量,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
豁达是一种谦虚,是一种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的大智若愚,豁达的永远潇洒、坦荡、热情、开朗,不卑不亢,豁达的人拥有的快乐的快乐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豁达是一种气宇轩昂的风度,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心态,一种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
拥有豁达,便拥有了一种淡泊宁静的高雅,一种荣辱不惊的从容,一种善待人生的宽宏,一种不畏艰难的抗争。
拥有豁达,便拥有了天空般的明静高远,拥有了大地般辽阔后重。拥有豁达,便拥有了一个成熟纯美的人生。
心胸狭窄气量短小之人,总爱为自己设计一些烦恼,制造一些痛苦,寻找一些无奈,给精神套上沉重的枷锁,整日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负荷超重,心力憔悴,寂寞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