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彩班教学总结
色彩班教学总结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两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计划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新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第二篇:色彩总结
色及色彩
色彩三要素
不论任何色彩,皆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性质:色名,明度,彩度,一般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
色名(色彩)
色名(色彩,简称为H;或译为色相)及是区分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色彩的名子,就如同人的姓名一般,用来辨别不同的人。
明度(价值)
明度(价值,简称V)光线强时,感觉比较亮,光线若时感觉比较暗,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
彩度(浓度)
彩度(浓度,简称C)是指色彩的纯度,通常以某彩色的的同色名纯色所占的比例,来分辨彩度的高低,纯色比例高为彩度高,纯色比例低为彩度低,在色彩鲜艳状况下,我们通常很容易感觉高彩度,但有时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容易受到明度得影响,譬如大家最容易误会的是,黑白灰是属於无彩度的,他们只有明度。
色环
由于色环并不容易解说,所以请翻阅其他书籍或询问专业美工或教师。
配色的基本概念
配色的基本概念,这是我们在做图时常常预见的问题,若能将这些概念了解,在颜色的搭配上自然比较占优势。
色名对比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
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
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彩度对比
色彩和另一彩度较高的色彩并列时,会觉得本身彩度变低,而和另一个彩度较低的色彩时,会觉得彩度变高,这种现象称为彩度对比。色彩的物理属性
不论艺术家是否用颜料、染料还是墨水来工作,每一种被使用的颜色都必须根据颜色的三种物理属性来描述:色相、明暗和纯度。
色相 色相是一般的色彩名称 红、蓝、绿,等等--用来称谓对在可视光线中能辨别的每种波长范围的视觉反应。色相指示了一种颜色在色谱或色轮中的位置。每一种颜色实际上存在着很多微妙的变化,尽管它们都始终使用简单的色彩名称。例如,很多红色在性质上与纯粹的红色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然以红的色相来识别它们。此外,把一种颜色添加到另一种颜色会改变这种颜色的色相;这实际上改变了光的波长。任何两种颜色的混合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层次(变体)--例如,黄色与绿色之间。为了概念的清晰,艺术家一般把色相放在十二个层次的色轮上来确定(辨别或命名)色相。
明暗 一个人的色调范围可以通过把黑色或白色增加在色相上来产生。这说明色彩有不同于色相的特性。被称为明暗的色彩特性对色彩的明和暗,或一种颜色反射的光量进行区分。在最亮与最暗之间存在着很多明暗层次。要改变一种颜色的明暗,我们必须把它与另一种更亮或更暗的颜色相调和。不会改变色相的亮色与暗色只有黑色和白色。
每种颜色都反射不同的光的数量和不同的波长。大量的光是从黄色反射出来的,而少量的光则是从紫色反射出来的。每种颜色在其最强的纯度上都有指示着它所反射光的数量的标准明暗。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色彩,我们应该知道每种颜色的标准明暗。这种标准明暗在色轮上看得最清楚,色轮上的颜色按照中性明暗的水平从黑到白依次排列。在这种比例上(及在色轮上),所有高于中间灰色的颜色都称为高调色。所有低于中间灰色的额色则足低调色,一种颜色是否高调或低调取决于艺术家,众所周知,一种低调的紫色可以通过白色来提亮。那种调整是按照中性色水平提高紫色的明暗水平,直到它与灰色的明暗水平相一致;通过检查标准的灰色,可以使紫色在明暗上与黄-橙色的明暗相等。同样,象黄色邪样的高调色也可以通过很黑的颜色来调整,直到它成为低调色。
纯度 色彩的第二种特性,纯度(亦称饱和度)涉及在一种色彩中光的性质。我们使用纯度一词来区分同一色相中较明亮或较浑浊的色调;即区分一种颜色的饱和程度或出自灰色和中性色的颜色的强度。饱和的程度或最纯的颜色,实际上可以从透过三棱镜的光柱的色谱中看到。但是,最接近并类似光谱中的色彩的艺术家用颜色被认乃是最纯的颜色。从颜色中反射的光波的纯度产生色彩的亮度或浊度的各种变化。例如,只反射红色光波的颜色是一种纯红的颜色,但如果任何互补的绿色光波也被反射了,红色的亮度就会减弱或变灰,加果绿色和红色的光波被反射的表面均匀吸收,其色调就是中性的灰色。没有纯度的颜色就接近灰色。有一些方法改变色彩的纯度。常见的方法是将一种颜色与其补色并置,这样会增加顿色的纯度。另一种改变纯度的方法是将颜色进行调和,这将自动地降低被调和色的纯度。增加中性色(黑色、白色或灰色)会导致颜色的变动。当白色调和到任何颜色中时,会使颜色变浅,但也会失去其亮度或纯度。同样,把黑色调和到某种颜色中,当颜色变暗时也减弱了纯度。我们不可能在不改变纯度的情况下改变深浅,尽管这两种特性不是同一回事,一种纯度的变比是通过一种相同明暗的中性灰色来调和颜色而产生出来的。调和的结果是纯度发生变比而深浅没有变化。颜色在加入灰色后会失去纯度,但在色调上不会变深或变浅。改变任何颜色的纯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补色。把色轮上完全对立的两种颜色调和在-起,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实际上就是三原色的平均调和。这将产生中性的灰色,这是因为经调和的颜色已经不纯,没有能力吸收所有的反射光波,也可以视为一种较浅的黑色形式。在比例不相等的调和中,两种互补颜色的调和将会使量多的颜色产生特殊的性质。量少的补色,不是纯粹的灰色,是量多的补色的灰色或中性色形式。当两种二次色与一种普通色调和产生三次色时,也会发生这种中性化。当一种颜色通过其中性化而产生出那些颜色时,它们都具有同样的特性和外表。三次色的位置在色轮的内圈,如褐色(橙色的中性化)、橄揽绿(绿色的中性化),等等。它们以低纯度和色相的中性化为特征。一种二次色与一种原色相调和时,其结果不会出现在色轮的外圈。
补色与分离补色 色彩的结构依赖于色相的最大对比,这些对比发生在色轮上直接相对的两种颜色并置在一起的时候。这是因为较强的对比将产生兴奋的情绪。每种颜色都有明显增强另一种颜色纯度的倾向,当两种所用颜色的份量相等时,每一种颜色都不可能被长时间地观看。可以通过缩小一种颜色的比例,或改变其中一种颜色的纯度或深浅来克服这种困难。一种具有轻度对比的微妙变化是“分离补色”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种颜色与其补色两边的两种颜色的组合。这种颜色配置比直接补色系统有更多的变化,因为颜色的对比是通过一种颜色与其补色最接近的两种颜色体现出来的。甚至更大的变化和趣味也可以运用这个色彩系统中的任何颜色的全部色阶的纯度变化和色调选择来实现。
暖色与冷色 色彩的“温度”可以视为组织色彩系统的另一种方式。所有的颜色都可以划分为“暖色”与“冷色”。红色、橙色和黄色被联想到太阳或火,因而被认为是暖的。任何包含了蓝色的颜色,如绿色、紫色或蓝-绿色(青色),被联想到空气、天空和水;它们被称为冷色。这种在色彩上的暖与冷的性质可以被其周边或邻近的颜色所改变或影响。例加,红色的暖,如其纯度一洋,可以被它相邻的一块补色,即绿色所增强。
第三篇:色彩总结
色彩构成教材
绪论
色彩构成,是读者熟悉的名字,关于它的起源、创始人、以及何时来到我国等等,很多书已介绍过了。本书原想策划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比较前卫的名字,但仔细推敲认为这名字朴实、通俗、便于理解,以沿用为好,当然书中丰富翔实的新内容已赋予“老名字”以新的生命了。跨入21世纪,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创新已成必然之势。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跟上时代步伐,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时代、科技、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更紧密,要求艺术教育必须推出新的教学法。
本书的宗旨就是要解决你的困惑与无奈,它将揭开色彩奥秘,以及如何教,怎样学等问题。还将紧贴时代,根据科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要素及综合国内外教学方法,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侧重于推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色彩综合训练法的研究新成果,即新的色彩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色彩的审美意识,掌握灵活地运用色彩美的规律,最终达到赋有个性化地创造色彩美。
提高学生对色彩学与设计色彩美学的认识,使之从广度与高度上掌握色彩语言,是本书的宗旨之一。通常我们把色彩学作为从事视觉形象即艺术设计及绘画创作人员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我国,目前以培养艺术设计、绘画美术类方向为主的院校,基本上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色彩学教学的两大体系。从国内艺术教育的状况看,学生在入学前的高中美术班或各种考前美术学习辅导班中,有过写实性的绘画色彩能力训练的经历,但很少涉及到科学地系统地色彩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入学后,分别按绘画类视觉造型艺术学科如国、版、油、雕等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类学科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动画、多媒体、陶艺设计、装饰设计等两个方向进行专门的培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色彩学教学体系,在两大学科中独立发展。当然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或许有些偏得,毕竟有过绘画写实性表现的色彩训练经历。而对于那些纯视觉艺术造型类的学生则不然,因为国内多数院校的绘画类学科,在色彩教学上很少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色彩光学理论,也就是说色彩的本质对于这部分人几乎是一个盲区,以致这些人只能被动地靠观察生活、感悟性、视觉经验进行色彩艺术积累与创作,其作品大多呈现出有统一的光源规律、以素描关系作支撑、过于协调的色彩气氛、以写实性表现手段为主、以观念性或文学性强等绘画语言占主流的艺术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造型艺术,即以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以抽象形态符号为艺术表现力的造型艺术为数极少。科学的色彩光学理论体系即色彩构成学,虽然引入我国艺术教学中已近二十年了,对色彩教学的改革、色彩应用及色彩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也存在某些弊端。最为突出的是形成了极端理性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色彩训练模式。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色彩美学教育普及滞后的问题。在较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对色彩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色立体概念,甚至包括艺术院校所教的色彩构成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已在相当于高中的各类职业艺术学校中完成了。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公民,也都曾在学习的经历过程中,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对色彩这种特殊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对色彩美学方面的修养、对色彩美的规律的应用以及配色能力是非常普及的。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工矿、农庄,那充满个性而又和谐的色彩美景随处可见。那些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里,秩序井然的灯饰、路牌、广告、门面以至于日常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等,大都充满色彩完美和谐的魅力,使人为之陶醉。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不全是受过艺术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的作品。这表明在那里“色彩文化”修养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话说,他们对色彩美学教育的普及至少要比我们早几十年。由于环境艺术领域要比其它设计领域所涉及的方面广,在设计中更要求有整体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对色彩美学的掌握更应深入、全面。
本书的另一个宗旨是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综合色彩美的规律。在这方面的教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将符合色彩光学规律色彩因素的单项配色实践,与创造色彩的和谐、综合美,两者相混淆。色彩学要解决的是创造个性化的色彩综合美,是将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组合,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作品中去。而对色彩美学的掌握以及色彩综合创作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正确色彩训练的途径,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去不断丰富它、完善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面临主题的设定、市场的调研、形象色彩、创意组织等诸多因素,平时的单一性的色彩训练方式,很难适应综合创意的高强度的需要,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的色彩组织并不都是符合美的规律,而符合色彩美的规律的色彩组织却是百分之百地符合自然光学色彩原理。我们所追求的是主旋律色彩与设计主题的统一;色彩选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空间与构成韵律的统一。这些综合因素,都应作为色彩教学以及创意设计的主导,按照色彩美学与艺术规律进行色彩基础训练,并将明度、纯度、色相、自然光学的色彩原理、配色协调规律等诸多构成色彩美的因素,自然地融入综合色彩和谐美之中。这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来说,真正掌握综合的色彩运用以及创造色彩美的能力,步入社会后,在设计实践中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人才,本书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重视。作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色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力求既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又从教学的角度求得基础与设计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创造色彩综合美的能力,应用于设计实践,创造出新的富于个性的色彩美。本书将在色彩教学的后两阶段中,对色彩本质规律,侧重展开讲解,并推出实现色彩调和论的色彩综合训练新方法。
本书不仅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对其它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本书将成为你掌握色彩美的规律,学会运用色彩美、具备创造色彩美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章 色彩学研究的结构体系
色彩学是学习视觉艺术的必修课。色彩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广泛。环境艺术色彩学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它不仅涉及社会、历史、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与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姊妹艺术关系也极为密切。从色彩视觉现象的角度上说,其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然物理光学、人类视觉的生物学、颜色视觉以及适应色素与颜料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色彩应用的纵向角度上说,它伴随人类产生、进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以及每个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色彩”这种特殊的信息语言。有人曾这样比喻:色彩是物质世界乃至宇宙的外衣,有物质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在人造光源未被发明以前,由于人类生理的进化存在特殊性,所以导致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380~780mm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然而人类却通过视觉传递的色彩信息,开发并利用色彩这一特殊语言创造了人类文明。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色彩学,有助于我们提高整体综合观念,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熟悉色彩的心理作用,认识色彩的特点、性质,以至有效运用色彩的表现力、服务于色彩的整体设计。现就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几个主要色彩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供学习参考。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三个结构体系,一是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中的色彩等。二是从色彩美学的角度研究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三是色彩科学原理上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光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
第一节 生活经验与色彩应用构筑的结构体系
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人对色彩的反映是普遍的,色彩的象征性也是非常鲜明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与民族喜欢的色彩不同,色彩的忌讳也不同。
一、色彩文化史
对于人类生存来说,色彩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其价值体现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以红色为例(其它色彩也各有不同特性),它被认为是一种色彩名称,准确地说,其实它是可视光波波长在640~750mm范围内的暖色光源的统称。由于它在可视光谱中光波最长,并且位于可视光谱的极限附近,所以它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产生兴奋、激动、紧张感。红色,英文名red,其含义是紧张的、炽热的、流血的、暴力的、喜庆的。另外,因为红色能导热,给人以温暖感,所以人们称其为暖色。它赋有生命力、充实、饱满、成熟,以及男性的主动、刚强、有力。中国古时候有“红男绿女”之说,在《周礼·考工记》中有:“五方正色,南方谓之赤”之说,大概是因为中午正南方向的太阳照射的角度,给人们带来温暖的缘故。在中国封建社会统制严格时期的建筑中,所使用的色彩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宫廷建筑以红墙金顶为主色,而民宅却被禁止使用红色,只能是白墙黑瓦顶。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红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赋予它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因为人类的血是红色的;燃烧的火是红色的;不但象征着生命而且还常常使人联想起战争、流血、受伤、火灾、恐怖、危险等,所以人们把红色作为令人注目的警示信号。在西方人类文明中,红色常是天主教的象征,称红衣主教,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另外,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红色坡屋顶与红色墙壁,这些已被作为民族文化留存下来。
在中外许多文学、戏剧艺术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红色的象征意义,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们传递情感信息,以此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们善于并重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常使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段,以色彩形象凝聚成艺术表现力,去感染读者。很多文艺作品用红色或与红色相关的事物命名。如《红楼梦》、《红日》、《红与黑》、《红磨坊》、《红裙子》、《红杏》、《红梅赞》、《红灯记》、《红高粱》、《红色娘子军》等诸多作品,均是将色彩形象化,以此传达作品的主题内涵。既强化了人物或事物,使环境及背景的描写突出了主题色彩,间接地丰富主题,也使主题更具生命力。有些事物是以红色直接或间接作为主体,如“红梅”、“红区”、“红军”、“红山文化”、“红旗渠”、“红色警戒线”、“红领巾”、“红十字会”、“建筑红线”、“规划红线”等,强化了红色的寓意和特征,又赋予色彩特殊内涵,利用色彩语言将场所、地点形象化、情节化。另外,色彩还具有划分区域、警示、提示等实用功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划和交通运输以及电器设计中,红色有其特殊的指定。城市规划图中,以红色作为标记的一般是指市政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在厂区、工业建筑内,表面涂有赫色油漆的管道,一般是指高温蒸汽排放管道、氢气管道或消防用水管道。红色一般是用于消防、停止、危险、禁止、报警、警戒等功能的标志。
以上用红色为代表,简单的阐述了色彩的文化,只说了共性的一小部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年龄的变化、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工作性质的不同、国度的不同、民族的差异,每人对色彩文化的理解和联想空间也会随之有很大的变化。对色彩的象征产生的联想一般来说,幼年时代的色彩联想多是以身边的动植物、食物、风景等相关的具体事物为主,而成年人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抽象为主的色彩联想就会多起来。??
二、地域文化色彩
不同地域的人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同。赤色与黄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中,是幸福、庄严、神圣的代名词。结婚、新年庆典等喜事活动都离不开它。许多国家的人习惯这样理解色彩:金色、黄色表示名誉和忠诚;银色或白色表示信任和纯真;绿色表示青春与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诚实;橙色表示努力与忍耐;赤红表示勇敢与热心;黑色则表示悲哀与后悔。
在对168个国家的国旗颜色进行分析时发现,43%的国家选用了绿色,以它来象征蓬勃向上的无限生命力,象征着满怀信心,象征着绿色的良田和草原以及茂密的森林。穆斯林国家把绿色作为吉祥的色彩,这可能是与那些国家大多地处茫茫沙漠,多旱少雨,所以渴望绿洲有关。其中40%国家选用了黄色,以这种颜色来象征显赫的权利,象征着辉煌光明与胜利,象征丰富的资源。有些岛屿国家选用黄色,与茫茫的大海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岛国的特点。非洲国家选用黑色是因为绝大多数为黑种人,黑色象征勇敢、顽强,显示了民族的力量。(如图)
三、色彩与宗教信仰
宗教活动在世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它们的各种戒律或信仰几乎就像圣旨,色彩也就成为感情圣书。世界各地由宗教而来的色彩象征都具有权威性。如:佛教的金色(西天超脱之色),基督教的赤色(是圣灵降临节的色彩,圣血的象征),回教徒的神圣色彩则是绿色(永恒的乐园)。(如图)
第四篇:色彩教学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复习巩固原色、间色和复色及简单的调色方法。理解三要素的概念、特点,明确色相、明度、纯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操作领域:通过色彩渐变的练习,掌握色彩明度、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懂得运用色彩三要素的原理进行调色、配色练习。将调色和配色方法运用于绘画中。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辨别能力,感受色彩的对比与变化,丰富视觉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及其规律。练习、掌握正确的调色方法。能运用色彩配色方法,掌握色彩明度的处理(调节)方法并能运用在绘画中,提高学生用色造型能力、技巧。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色彩明度、纯度渐变的平涂练习。教学难点:
掌握调色时的渐变规律,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处理写生过程中的色彩关系,识别色彩、理解色彩和运用色彩。教师准备:
色彩卡片、水粉纸、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学生准备:
水粉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或毛笔)、调色盘、抹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基础知识,认识了原色、间色和复色。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
展示色块图片
1、找原色、间色
设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这些色彩中,哪些色彩是原色,哪些是间色,哪位同学能上来用字母A、B分别标出来? 简单复习概念及其基本的调色方法。
2、找明暗
接着我们在原色和间色中找出最亮的色和最暗的色。
a.这些颜色中,哪个颜色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学生回答:略。黄、紫。b.除去黄色,哪个色最亮?学生回答:略。橙。c.除去紫色,哪个色最暗呢?学生回答:略。蓝
d.剩下的两种色,哪个亮,哪个暗呢?学生回答:红亮、绿暗。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色彩。
3、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颜色按颜色的深浅排队。我们一起看一下将颜色按从浅到深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明暗、深浅指的是色彩的明度。明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
4、板书课题:色彩的三要素
二、讲授新知
展示色相环
色相环:以几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分别配出中间颜色,组成的首尾相接的圆环。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色相环是色彩学家把色彩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整理、分类,形成有规律的排列,用它来体现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间的关系。色环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色彩、创造色彩,是打开色彩艺术世界的钥匙。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要了解色彩的三要素必须了解色彩的分类
(一)色彩的分类
1.有彩色系: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蓝、紫等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所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三大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也就是说一种颜色只要具有以上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
2.无彩色系:指由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融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之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但是从视觉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来说,它们具有完整的色彩性,应该包括在色彩体系之中。
无彩色系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至黑色,色彩学上称为黑白系列。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明度上的变化,而不具备色相与纯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和纯度在理论时等于零。
(二)、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及其规律。
1、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表相特征,也就是色彩的名称,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每一个色名都表示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色相是色彩最重要的特征,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色相的面貌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为基本色相,并形成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是以色相环的形式体现的,称为纯色色环。十二色色相就是由三原色(红、黄、蓝)---->间色(橙、绿、紫)---->复色(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形成的。
雨后的彩虹它是自然中最美的景象,光谱中各色相散发着色彩的原始光辉,它们构成了色彩体系中的基本色相。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色相是一个无限量,多到人终生也认不全。
2、明度:色彩的深浅度(明度越高,色彩越浅;反之越深),黑白明度渐变图。(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色彩有什么变化?
(2)给出定义: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思考,如我们画的素描、黑白照片等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明度特征。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的明暗变化,同一颜色加黑、白以后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明暗变化,每一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有彩色系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值,也靠减灰、白来调节明暗。越靠近白,亮度越高,越靠近黑,亮度越低。(3)明度的表现黑白明度渐变图(演示明度渐变过程)
在色彩家族中,白色最亮,黑色最暗,我们在各种色彩中逐渐加入白或黑,这些色彩就会产生明暗的有序变化,这种色彩深浅的逐渐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色彩的明暗差异既存在於同一色相中,也存在於不同的色相中,3、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色彩的鲜灰度(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反之越灰)。
(1)一种颜色没有其他的杂质,就称其为纯度最高的颜色。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橙、黄、紫色纯度也较高,蓝绿色是纯度最低的色相。未经调和的单色纯度是最比较高的。三原色是最纯正、鲜艳、强烈的基本色,间色纯度次之,复色更次。
(2)、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高纯度的颜色加入灰色或其他颜色纯度就会降低。颜色越加,越变浑浊,也就是加入色越多,纯度越低。黑白灰属无彩色系,即没有纯度,任何一种单纯的颜色,倘若加入无彩色系任何一色的混合,即可降低它的纯度。如红色,当加入白色时,就变成了粉红色;当加入黑色时,就变成了深红色;当加入同明度的灰色时,其明度不变,而纯度降低了。从而我们可以知道:越靠近无彩色,则纯度越低,色越浊,越灰;越靠近色相环的色彩则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
可以用四种办法降低色彩纯度:
明度的渐变:从明色到暗色阶梯的变化 渐变
所谓色彩的渐变就是由一种颜色渐渐过度到另一种颜色。一般色彩的渐变可以分为色相的渐变和明度渐变~所谓色相渐变就是也就是广义的从一种颜色变成另一种颜色..色相渐变是在由一个色过渡到另一个色的过程中加进一个中间色,使其感觉更协调。如红色要渐变到黄色,中间色就是橙色,...4、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呈现。三者虽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担忧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共同形成一种颜色或一组色彩关系。现实物象中绝对单纯的色并不多见,因为物象表面的色彩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初学者在写生中注意这三者对物象色彩造成的影响,以使画面统一在特定的光色环境中。有彩色的明度、纯度、色相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色相而无纯度和明度的色是不存在的,只有纯度而无色相和明度的色也是没有的。因此,在认识和应用色彩时,必须考虑这三个因素。
三、学生作调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欣赏范作,引导学生感受明度渐变的图案美:秩序美、造型美、色彩美…… 展示教师作品,进一步感受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立体感和节奏感。由学生选择出明度最高及纯度最高的色块。(红或黄)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屏幕展示出三组不同的明度渐变图,学生可以临摹图例。
技法练习:五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另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暗的练习(加黑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1、颜色一次要调出足够的量,最好能调成奶油状。
2、水分要控制好,不要加太多的水。
3、颜色调匀后再涂,笔要沿着图形的边缘画。
4、明度渐变练习色彩调配方法,调配出有区别的明度渐变色彩,有序排列。并把它填在预先制作好的方格中学生在纸张上作明度或纯度的调色练习,请学生仔细感受,讲讲调色和涂色的要点。(如:水份控制、涂色均匀、整洁等)。
提醒学生:每次加入的白色颜料的量应近于相等,否则色度变化就会过于跳跃或过于缓慢。
四、小结: 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明度渐变图片和明度渐变的水粉静物。欣赏感受体味美感。色彩的渐变在静物写生中的运用 简单分析说明
第五篇:色彩教学
色彩教学——水粉画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色彩教学
色彩(水粉),是美术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主要是考察考生对色彩的认知度、理解力和运用能力(色调、色相、、纯度、明暗、空间……)。水粉静物写生或色彩默写是目前大多数高等美术院校的色彩考试方式。如何在短期内使考生的水粉静物写生或色彩默写水平达到预期效果,或在短期内把绘画水平提升一个质的高度呢?
现在的美术高考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什么美术功底的,有的是为了考入大学而中途改学美术而非喜欢,况且还有很多同学是到了高三才开始改学美术的,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难度。并且存在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导致很多同学都不会画或画不好,以至于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下面就当前美术高考生在考前绘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诸多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并配以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画面“平”与“色彩单调”
“平”主要是指“色彩平”和“体积平”,此问题在初学者的画面中经常出现,它们主要是指画面物体包括衬布在内,要么被画得平平的(显得非常的单薄,没有体积),要么就是画成单色画(只有体积,没有色彩),物体之间都贴在一起,没有空间,让人透不过气。主要是指其一物体色彩单一,没有变化或缺少变化,甚至简单的明度变化(单色水粉);其二指是物体塑造没有体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任何物体都是有体积的。作画者在作画的过程中,他们没有意识到要用立体的观念去观察、分析、塑造和表现物体;没有想到该物体还要受到光的影响(没有光的作用,也就没有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或者想到了,但无法去表现,主要是因为作画者绘画数量少,素描观念意识非常淡薄,从而导致画面“平”。
作画者在观察颜色的时候看到的物体颜色只是大脑对该物体的印象色或固有色。没有意识到画色彩是画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单单画物体的固有色;也就是没有注意到光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色彩相互影响的关系。比如说衬布和布上的物体,做画者只是机械性的把两者安排到二维的画面上,而且还是各自物体的固有色,两者颜色互不影响,只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加白,从而导致画面颜色的“单”。解决方法:
1.加强素描基本功的练习,尤其是静物素描的训练。素描是用色彩塑造物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其实画色彩也就色彩成功一半了。首先应该注意到在画色彩的时候多观察光对所画物体的影响,观察物体的构造和三大面、五调子的关系,在大脑的潜意识中建立起“体积”的概念。这样画面“平”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2.在画色彩的过程中,在保持物体固有色的基础上(没有光、没有物体的固有色也就没有颜色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然后去观察光与物体的颜色和物体与物体的颜色之间的相互影响。多去观察、分析物体的颜色。甚至于有时候要作画者根据色彩的原理和实际情况有意识的主观性的画上颜色(但不是随意性的强加,否则画面就乱或花)。3.在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向学生提醒和灌输色彩的形成的原因;让他们多去找物体之间色彩的相互关系和联系。
二、花
也是初学者常犯的毛病,“花”主要是指画面到处是不同色相、纯度相对高的色彩。整幅画面花花绿绿,杂乱无章。
主要原因:是作画者为了过多的追求画面的环境色而把画面相应的环境色纯度画的过高和观察过于局部造成的。解决方法:
整体观察,作画的时候不要把环境色是纯度画的过高,环境色仅仅是偏周围物体的颜色,而不是和该周围物体相同的色彩。在画环境色的时候就要掌握个度,所以要多画多观察。
三、脏
主要表现为画面杂色过多、物体色相纯度过低、画笔单笔笔触颜色不饱和,复色太多等。
主要原因:
1、是初画者在作画调色过程中,由于对颜料水分掌握的多少不够到位。更有初画者为了省点颜料而多加了水(要么加水加多了,要么就是水加少了,色彩粘稠度极不饱和),这时就把自己认为调好的颜色画到画面上了,而在画上颜色的同时又发觉色彩调的不准确,为了急于修改错误的颜色而又在没有干的情况下又一次画上了其他的色相。这样反复的修改,反复反的画,也是造成画面脏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记住画错了不要紧,如果初画者不画错就不正常了,如果感觉颜色不准确,一定待画面水分干透了以后再修改,不要急于修改错误错的颜色。
2、调色盘没洗干净再加上画笔上的颜色含水分太多,由于水粉画在水分没干的情况下和干的情况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原因。如果要使用湿画法,笔上的颜色纯度相对要高些。
3、用黑色过多,在用黑色的时候的运笔要有讲究,运笔不要“磨”或“擦”。反复的磨、擦很容易导致画脏兮兮的,甚至是焦。解决方法: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初学者对色彩和水粉的特性了解得不够深入造成的。
1、用色纯度要相对高一些,正确的运用干、湿画法,用笔明确清晰一些。
2、最好能作到每一笔一个色块间的微妙变化,观察颜色,观察环境色。洗净调色盘和画笔,保持调色盒里颜色干净。
四、“粉”
粉是指画面白色用得过多,到处都灰蒙蒙的,画面象洒了一层薄薄的面粉一样,显的很是粉气。主要原因:
是作画者一味的提亮画面而加了过多白或为塑造物体体积而单纯的加白,或用湿画法时反复修改时等到画面干了后粉质泛上来也是导致造成粉气的原因之一!解决办法:
1、当然画水粉没有白色是不行的,但我们要控制白色的使用量,切忌每一笔都用白色,增加对一些纯度相对高且亮的色彩使用量。譬如说柠檬黄、湖蓝、浅绿等,因为这些色相的明度相对比较高可以起到提亮画面的作用。
2.在提高物体纯度的同时加大物体色彩的对比度,也是解决此弊端的方法之一!
五、焦
主要是指画面笔触干枯且明度过底,画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被火烤焦了一样,有的甚至像锅底灰一样;画面颜色不湿润、不饱和。
产生原因:
1、用色 用色明度过低,甚至有的学生直接用黑来作画,尤其是用褐色画干枯的笔触。笔触 有的学生喜欢每画一笔都习惯于留笔锋(也称为飞白),这是造成画面焦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用重色相的时候,焦显的尤为明显和突出。解决方法:
用色纯度要相对高些,调色时水分要适当,色彩调和度要饱和,尽量少用或不用枯笔或飞白来表现(当然人为的有目的性的飞白除外)。
六、生
主要是指画面色彩生硬单一,作画者画的颜色主要是物体的固有色,且用色纯度较高,物体颜色概念,缺少变化。产生原因:
学生缺少对物体相互间的色彩观察和推敲,画的颜色大部分都是大脑中物体的概念色和固有色。
解决方法:
加强观察、剖析色彩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多用一些复合色来表现物体;
作画时多推敲物体周围其他物体的色相对本物体的影响,找出相互影响的环境的色!
七、灰
主要是指画面色彩对比度弱,沉闷不透气,复色用的过多。主要体现在明度、纯度、冷暖对比上。
解决方法:
提高物体的色彩纯度、加大明度对比,明确冷暖;用水掌握适当(因为水粉画干湿效果会有很大不同和区别),初学者尽量避免用湿画法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