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总结

时间:2019-05-12 11:3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总结》。

第一篇:近代史总结

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1.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2.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三. 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1.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评价(1)、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3)、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四 .戊戌维新运动的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五 .什么是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 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政府

追求独立,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

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六. 辛亥革命 1.标志(1)成功:推翻封建帝制(2)失败:没有继承民主共和制 2.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 府。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七。五四运动 1.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2.五四精神(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八.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它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导致了中国思想界革命性的转折。

3、它是近代中国更深层次的现代化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转折点。

4、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要求

1、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4、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十.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之所以只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部没有起码的民主,外部没有民族的独立,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第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的不平衡。由于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乡村是敌人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广大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这就为农村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使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可能。第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因此,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组织和武装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十一。如何评价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作用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存在着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并存,在对日作战的共同目标下,形成一种“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毛泽东语)的关系,这是中国能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坚持持久抗战的根本条件。而在敌后战场开展的全民性的、大规模的人民战争,则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中国的全面抗战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团结各阶级、各民族发动起来的。两党合作要求军事上相互配合。1937 年 8 月,经过国共两党协商达成的共识是: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作战,以打正规战为主;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担任侧面及敌后作战,以打游击战为主。其后,两个战场的形成,正是这一分工原则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必然结果。两个战场的并存,形成中国人民对日持久作战的有利战略形势。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起,以国民党军队为主力,在正面战场上经历了多次大会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迷梦;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则以大无畏气概,向敌后进军,以至深入到敌人心脏地区,收复被敌人控制的大片失地,并在敌后迅速开展了人民游击战争,建立起抗日民主根据地,其地域之广、规模之大,在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两个战场各自相对独立地对日作战,形成对敌人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使日寇处于腹背受敌、顾此失彼的困境。从我国抗战全局来看,两个战场是处于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战略关系。缺一不可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共同粉碎了日占领中国的计划。第 第六章第 4 节自己看书 十二。抗日战争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2)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3)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础。(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十三。国民党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中共取得成功之因)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 员 们 的 贪 污 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 已 严 重 丧 失 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第二,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十四。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3)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第二篇:近代史总结

1、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魏源

2、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洪仁轩

3、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江南制造总局

5、近代史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6、谭嗣同在无需为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人学》

7、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张翻译为:《天演论》

8、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9、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陈望道 10、1925年国民政府管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想干边界秋收起义

12、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是:李德

13、日本实施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14、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三原则不包括:政治互谅 15、1941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创办了盟报:《光明报》

16、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时间是:1945年8月25日

1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8、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19、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措施是:没收官僚资本鬼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

2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康乾盛世

2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2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 2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民介绍西方情况的是:林则徐 2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

2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1851年

28、太平天国由胜而衰分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29、最早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做出完整表述的人士:冯桂芬

3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同文馆 3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张之洞

3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时务报》

3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34、武昌起义前期,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四川

3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 3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其主要领导人士:邓演达 3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是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9、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

4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1、1902年至1911年,在我国发生的爱国运动主要有:拒俄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抵制美货运动 42、1911年,直接参与领导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是:共进会、文学社

43、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属于四大家族垄断的大银行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 44、1928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45、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的新的军事指挥小组成员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46、1946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 47、1947年“五二0”惨案发生后,国统区学生运动的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48、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49、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50、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

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

量明显增长。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执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

“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的内为“平均地权”。基本方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3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果实,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作风和艰苦奋斗

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

并吸取教训的。的作风。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遵义会议的一系列4

“文化大革命”发生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的历史原因。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十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情况下,独立自主的做出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的。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9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失误,出现过“大

跃进”斯势力做出了历史性的贡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立了一个以

义的革命纲领。

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并不彻底,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第一,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6

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7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8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

第三篇:近代史总结

专题一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中法战争——进一步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签订——形成 3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基本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封建主义的腐朽

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

专题二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和尝试 一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爆发的原因与进程

原因:半殖半封社会的主要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进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北方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戊戌变法——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派 二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经验教训

失败的经验教训:

1.中国革命必须有一个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2.中国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指导 3.中国革命必须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的道路

专题三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2.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壮大(阶级基础)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条件)

4.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条件)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实现 1.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革命转变的实现

a.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 c.中共一大——党的成立

d.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e.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专题四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李大钊 瞿秋白 澎湃 毛泽东

二.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形成 193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1.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文章指出了本本主义的危害,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3.明确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4.第一次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对于反对维新主义,克服本本主义,具有现实意义。

(二).内容

1.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半封大国(最根本原因)2)国民革命影响的存在(客观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主观条件)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力量和他的政策不错误(最主要的主观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由之路

1)国情决定

2)革命的中心任务和主力军决定的3)反革命力量的特点决定的

(三)实践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7~1937.7 2.遵义会议实现的转折点 1935.1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11937.7~1945.8 4.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迅速扩大与夺取全国政权 1945.8~1949.9

(四)意义 1.历史意义 2.理论意义

3.现实意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民主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封建斗争

(一)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

1.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和策略

1922.7中共二大提出实行党外合作

1923.6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革命政策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4.1~1927.7

3.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4.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原因:a.反革命力量的异常强大b.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c.共产国际的指导失误d.蒋介石 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

经验教训:中共必须坚持领导权

(二)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土地革命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与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斗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九一八事变1931.9.18 卢沟桥事变1937.7.7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沉重灾难

(二)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

1.从局部抗战到

第四篇:近代史总结[范文]

中国近代史

一、总体把握

1、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 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界标: 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 年五四运动前为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2、基本线索: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

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沉沦。②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争取 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③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谋求近代 化。

三个阶段:

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864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

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

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剧变的表现:

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进

程加快,为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清政府对西方

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

始公开勾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 胀。

④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阶段,带有新的时代特 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来侵略,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的第一次高潮。⑤鸦片战争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萌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但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师夷长技 上”。

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马关条约》签

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阶段特征: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半殖民地 化,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居于主要地位。

③在抗争和探索史上,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运动,农民阶

级的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使历史的重担落在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

主要线索:共有两个主要线索,其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地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二,在遭受侵略和奴役

过程中,中国人民也在不懈地探索,逐渐顺应历史的潮流,开始近代化的历史进 程。

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①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为建立

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权益,对内践踏民主共和和镇压民主革命。

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化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⑤新文化运动兴起并发生了转向,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比较激烈。

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比较激烈。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 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

统中央极权制”)。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 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 《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 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 时代意义。俄国通过历次条约,攫取了中国大片领土。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年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 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7、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8、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9、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0、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1、1895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 步蟾等。

14、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5、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6、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7、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18、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

阶级局限性。

2、洋务派及总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䜣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4、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

侵略的目的。

5、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

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

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

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7、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8、天京事变: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9、《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10、《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11、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 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2、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等。

14、“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5、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 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6、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 《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 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17、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 第一次正面交锋。

18、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 代表作。

19、“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20、“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

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2、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3、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 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4、三民主义学说及五权分立思想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

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 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5、“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

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7、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 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

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8、“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 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9、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骨干

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0、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光复会等成立。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 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 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

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 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

83天后取消。并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

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第五篇:近代史总结

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进行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与应用的学习。对这次学期总结,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老师教学能力强。

从课堂中我们发现,老师教学丰富,会很多种软件(ps、au、office等)。同时老师注重关注我们的生活经验、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比如,让我们自己加入一个论坛自己可以进行课下讨论,让我们自主探究出怎样更好的教育,也使我们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情感体验。

二、学习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很大的益处。我觉得学这门课,我们受益非浅,我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相反我们可以做独具特色的课件,可以设计文本,可以设计精美的个人论坛,还学会做教学设计等等,这些是我们以前所不能的,我相信大家的感觉和我一样好。在这里可以学更实实在在的东西,并把它们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而不是那些纯理论的框框条条的东西。

三、教学作用

1.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大地增强了教学魅力,能使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像并茂,栩栩如生。特别是在演示和实验方面的仿真功能,能使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生动有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由于网络上的教学工作是按最有效的、个人化的教学原则来进行的,并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因此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时间缩短了50%,记忆力提高了80%,教学费用减少了一半。

3.通用的教育软件和激光视盘能支持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案和大部分的课程。在多媒体教育网络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将实物、教案、图表、幻灯、软件程序、动画、声像资料、课堂讲授以及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提供到学生的面前;可以在瞬间完成各种媒体的转换;可以利用现成的软件将一些难以计算和描绘的结果形象地显示出来;可以立即组成一个系统,并随时修正参数,重新演示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情况,从而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环境,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开辟了一个空前广阔的舞台。

四、信息量大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快速查询和调用网上遍于全球的大量的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和课件。对选择出的教材重新进行排序、包装和组构。学生既可以向学校里的教师学习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学,也可以进论坛互相讨论。或者向知识数据库与专家系统学习。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更加扩大,学生彼此是互教互学的对象。因此,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

总而言之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可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向多方式、多途径方向发展。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把它最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我们服务。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学科,自己在网络信息应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网络信息的应用到制作ppt、au和思维导图,这些内容都能够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得到很大的应用。通过本次的学习是我们对现代教育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同时通过学习这样学科,对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在学期这节可之前上网只知道在百度里可以搜索一些东西,但是不知道在百度里的搜索也有很细的分类,这样使我们在网上搜索材料的时候更加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增加了我们工作的效率。

下载近代史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代史课程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详细的了解。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国侵略......

    近代史个人总结

    近代史个人总结所谓的历史就是客观存在的事件,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而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读过《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初中开始正式开始学习历史,那时候只是单纯......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总结(汇编)

    2016考研政治近代史不平等条约总结 2015-12-25 13:23 考研政治 《南京条约》,1842年8月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放......

    近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受压迫严重,斗争性强;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征:软弱性,妥协性,斗争性,革命......

    近代史纲要总结(合集)

    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

    近代史考试总结

    选择题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多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2.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

    近代史实践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之社会实践小结 本学期近代史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了解一个与桂林有关的历史人物,我们小组就各个成员对桂林的了解以及时间分配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坐落于距桂......

    中国近代史 总结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 中国近代史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更是一个混乱的时期。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时期里当然出现了许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