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真实的新疆读后感
《一个真实的新疆》读后感
《一个真实的新疆》一书,是为了简明扼要地叙述自从有了人类活动到21世纪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里重要一员的新疆的历史与现实。联结欧亚、汇集四大文化的古代西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活动的地区,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并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唐时期中央王朝都对西域进行了有效地统治,推动了西域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在新疆设置行省,完全改变了中国历代治理边疆的模式。和平解放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快速发展,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然而,别有用心的境内外“三股势力”在新疆的打砸抢烧严重破坏事件,危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与利益,客观上为我们认清他们的反动面貌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抵制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加快社会发展是我们纪念无辜死难同胞的最好方式。
在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的中心,聚集了大自然最伟大而又奇妙的杰作———新疆。这里的高山与草原,湖泊与盆地,冰川与沙漠,构成了地球上最复杂的地理地貌。丝绸之路从这里翻山越岭,沟通中西。这里曾经是欧亚大陆两端文明向内陆传播的尽头,也是不同民族迁徙、汇集与融合的要冲。这里曾是商人的淘金之地、将士的驰骋战场、犯人的流放之乡,诗人、歌手、僧侣和草原大盗,都曾一次又一次现身这里。新疆像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的历史长歌。
现代新疆在拥挤的沿海文明对衬中,更显磅礴大气。现代新疆被未来的梦想激动着,也被四面八方的政治来风环抱着,风云际会中,新疆不被忽悠和挑剔所动,坚定、沉稳地迈着自己的脚步。
“新疆的政权基础处于历史上最为稳定的时期。即使在最遥远的边境线,即使在大山深处的游牧点,都处在政府的有效治理之下。广大的城市与农村更是如此。从历史来看,中央政府对新 疆的治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和有效。和平解放50多年以来,新疆的社会结构正处在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时期。农民得到了土地,牧民有了牧场,孩子们能在学校里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一条条铁路、公路延伸到最偏远的山乡和牧场,一座座手机基站矗立在荒原与群山之间,这片辽阔土地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族人民也正在告别旧的生活方式,融入到世界变化的潮流之中。
从历史上看,新疆曾充满了征战,以及大规模的迁徙,战乱带给天山南北的动荡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新中国和平解放新疆,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治理给这块土地带来久违的、持久的和平与繁荣。
今天的新疆,地理位置没有变,仍是亚欧大陆的最中部,也是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但它又是亚洲中部最开放的一块土地。交通的辐射,货品的流动都傲视周边。新疆正把几个大洋的文明真正捏在一起,成为面向中亚和欧洲开放的前沿。历史,正在新疆续写最华美的新篇章。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些年是新疆治安最好、老百姓感觉安全度最高的时候。
首先,新疆虽然地处大西部,而且是多民族共处,但它给人的印象绝不是太陌生,而是似曾相识。且有曲折历史的新疆,早已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在这里的都市中,处处是现代化的生活,像我刚走过的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等等,像内地许多城市一样,一眼看去,处处是高楼大厦、汽车、时尚男女,以及各种商铺,不乏国内及国际名牌。种种现代化生活的气息,让你并不认为这里离内地多么遥远。更重要的是,这里居住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会让你听到很多乡音,遇到很多老乡,吃到各地的菜肴,身处熟悉的人文环境之中,让你感到亲切。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人,他们大多是新疆兵团的职工,有些也是早年支边过来的。他们从五十年代来到这里落户,已经经历过三代人了,或者四代。这里在他们之间流传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这的确是很多人真实的写照,我遇到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他们从全国来到这里,在此扎根繁衍,在“屯垦戍边”的号召下,硬是从“山东人”、“河北人”、“湖南人”、“江苏人”、“四川人”等等,变成了“新疆人”,开辟了这片原本陌生荒芜的土地,并守卫它。而又是因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促使这里生长出 了一种多元的移民文化。今天的这种移民文化,主要是伴随着五六十年代兵团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它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以及“大众文化”,而是夹杂着各种传统文化及流行大众文化的“杂文化”。这种文化,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此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感到陌生。在这里,你完全可以按你“本来的方式”去说话做事,而不必担心自己会显得像“外省人”。这些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给现代化的城市点缀上了不同的色彩。——而在都市之外,少数民族的人们则保留着较浓郁的民族特色,与现代化城市的生活又是两样。对于那些来过新疆的人来说,大概对这块土地都会感到似曾相识,又很陌生。但对于那些没有来过新疆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关注较多的是这里的治安情况。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在内地,人们对新疆的认识中,甚至相当大的部分都是关于媒体报道的新疆的“三股势力”的恐怖行为,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一方面向往着这里的多元而异质的文化,一方面又担忧着这里的安危。尤其是信息手段日益发达之后,人们对这里的情况更加了解而且关心了。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省,占全国面积的1/6,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它的安危形势的确牵动着很多内地人的心。对我来说,我同样十分关注。的确如此,新疆复杂的历史决定了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像内地城市一样简单,但它也绝不像某些人想得那样“危机四伏”。这个地方的历史是曲折的,但在曲折中是进步的,发展与团结才是主流,只有这个地方的人们,才真正了解他们最需什么。在这里,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经济建设,包括内地省市的援疆项目,而不是“三股势力”及恐怖袭击。
也许是因为独特的社会风情、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让人有一种想要抒发点情感的欲望。新疆的美丽如同它的绿色和河流,是短暂的,但也造就了让人羡慕和叹服的对于短暂的绿色和水的享受和渴望。
面对美丽的新疆,让我们在有生之年,用我们的双手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中兴路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 二○一二年七月十一日
第二篇:一个真实的新疆读后感
《一个真实的新疆》读后感
通过近期对《一个真实的新疆》的学习,使我对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教程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疆的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这三点的新疆民族史。
时间在指尖跳荡,转眼间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楼兰古城。是谁,手持戈戟在为新疆而战,又是谁,淋漓的鲜血,为了民族的荣誉而战。多少年的血雨腥风,多少次的刀剑相交,不灭的是新疆民族精神,不熄的是中国历代王朝与新疆民族地深切友情!新疆,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恒古不变。谁也撼动不了,谁也改变不了。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性决定着民族的多样性。也就是决定了新疆民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已经是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等十三个常住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地域,却凝聚着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公共为了新疆的明天努力着,为了世界的文化努力着。因为这里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歧视更没有纠纷,新疆,一片欣欣向荣。
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国人民用智慧总结了其核心,又根据中国当前现状,研制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理论内容提到: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
相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就当前新疆的发展状况而言,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见到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帮助的实例。“好心的维吾尔族的哥见义勇为”“善良的新疆姑娘为少数民族青年无偿捐献肾脏”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你是从外地来的,那你更会被新疆人的热情所感染。听“欢迎你来我们新疆!”热情的维吾尔族大叔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看,好客的哈萨克大妈端上了热腾腾的奶茶。感动从心底交融,热情在指尖迸发,弹起手鼓唱起歌,新疆人民欢迎您的到来!
民族团结,就像和-谐的纽带,将少数民族同汉族紧紧绑住;民族团结,就向厚重的车轮,推动着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稳步发展;
全新疆的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拥护我国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
揭开神秘的面纱,大漠的孤烟连通着天地。四周一片荒芜。远方传来一阵舒缓的驼铃声,楼兰古城那神秘的钟声载着历史厚重的车轮向前,蹒跚而行。古兰经的奥义孕育着信仰伊斯兰的圣徒们在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成长。是宗教教会他们待人,是宗教哺育他们思维。
早在隋唐时期,新疆人民就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形式。其中以伊斯兰教最为广泛。人民在宗教的教诲下进行着和睦的发展,没有暴-力和背叛。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新疆后,党中央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根据其深远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特制定出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其中以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以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为新疆少数民族团结一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扎实的基矗
对《一个真实的新疆》的学习,教会了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把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同推进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同西部大开发结合在一起同新疆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喀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瑕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流淌,广阔无边的新疆;风雨磨砺的新疆,神秘玄奇的新疆,热情好客的新疆,载歌载舞的新疆,不可分割的新疆。谁也拉不开新疆同祖国的臂膀,谁也擦不去新疆同祖国的历史,历史在流长,新疆在成长。
新疆人民爱好和平,新疆人民团结一心,祝新疆人民成为全国人民民族团结的丰碑!为世界人民做出自己伟大的贡献!。
第三篇: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读后感
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读后感
读了温总理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后,我深有感触。
我们祖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但是我们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生产总值在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之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从这点我们可以清楚到,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成功,还要更深一步的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否则我们将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产生倦怠的情绪去工作,那么,我们的国家将再也不会发展起来。
对当今的中国还有一个严峻的考验就是贫富差异过于悬殊,我们口中常说的“富二代”开名车,住好房,吃山珍海味… …等等等;而生活在我国偏远山区中的贫苦农民连一双能包住脚的鞋都没有,住着挡不住风雨的房子,吃的东西可能“富二代”家里的宠物都不吃,我看到这样的差距真的让我感觉抬不起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局面,我真的不能理解,真的希望强大的祖国能够尽快的缩小这个差距,让为我们在最底层服务的穷苦农民可以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当今中国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问题,清华和北大在中国是一流的高等学府,但是在世界上的排名还是很落后的,要坚持胡主席的科学发展观就要大力的加强科学教育的力度,而不仅仅是受教育的人的数量,只有加强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才能够将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去,才有能力去追赶世界发达国家。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不但没有以大欺小,而且经常帮助其他国家于危难之中,在这一方面我们的祖国做的相当出色,这样很好的帮助了我国和其他国家建立起优良的友好关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中国也一直坚持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减少战乱的发生,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战争的爆发,因为那会让每个受到战争牵连的家庭支离破碎,家破人亡。现实中的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管这个国家是多么的发达,多么的强大,只要发生了战争就会有伤亡。所以我们的祖国还要维持世界的和平,阻止一切可以阻止的战争。我们的祖国就像温总理说的一样:“我们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好伙伴、好兄弟。”真实的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大国,虽然她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中国会克服这些不足,逐渐的走上发达国家的这条大道。
第四篇:一个真实的故事分析
《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是马克•吐温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发生的背景是在美国内战后期,主人公瑞奇尓大娘原是南方种植庄园的一名黑人女奴,有丈夫和七个孩子,一家人相亲相爱。“先生,我的老汉———那就是我们当家的———他很疼爱我,脾气也好,就跟您对您自己的太太那么好。后来我们俩生了孩子———七个孩子———我们俩很爱这些孩子,就跟您爱您的孩子一样。”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老东家破产,瑞奇尓大娘一家人被活生生地拆散卖掉,从此她过着失去亲人的孤苦伶仃的生活。作者马克•吐温不仅成功刻画出瑞奇尔大娘这个命运坎坷却乐观开朗的极富时代色彩的黑人女奴形象,而且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揭露出黑人妇女瑞奇尔大娘是在惨无人道的黑人奴隶制的迫害下家破人亡,失去了丈夫和众多孩子,抨击了罄竹难书的美国罪恶的黑人奴隶制,清晰地表现出当时美国社会的虚伪与黑暗。本文将主要通过对瑞奇尔大娘这一黑人女奴形象的解读来剖析马克•吐温进步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
一、黑人女性悲惨的苦难史
“我是生在奴隶堆的;当奴隶的滋味我全知道,因为我自己就当过奴隶。”17世纪初,当第一批非洲黑人踏上北美大陆时,他们的命运就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沦为白人驱使、奴役、压榨和剥削的社会最底层人群———黑奴。肉体上,黑奴们没日没夜地干着着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却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精神上,遭受着非人的种族歧视,被视为劣等人种,丑陋、愚蠢、堕落、下贱等。作为社会最边缘的黑人女性,她们的境遇相比较于男性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贝尔•胡克斯(BellHooks)曾指出,奴隶主从来也没有把黑人妇女当作单独的不同的类别对来待。在白人世界里,她们同样要从事田间地头的劳作,还要伺候白人主子及其子女的起食饮居。体力的透支早已司空见惯,忍受大小主子的折磨是她们的家常便饭,逆来顺受是她们委曲求全的生存之道;在黑人世界里,她们利用繁重劳动的间隙组建家庭,繁衍后代,操持家务来尽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她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富兰克林•弗雷泽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黑人家庭》一书中说:“母亲不能随意对孩子有自发的感情上的流露,哺乳和抚爱孩子也受到限制,因此她常常对自己的孩子显得很冷淡,这成了很自然的事。“冷淡”与其说是母爱的冻结,不如说是母爱的深藏。小说中的瑞奇尓”大娘生有七个孩子,一提到自己的孩子她说:“他们都是黑的,可是不管老天爷叫孩子们长得多么黑,他们的娘可照样爱他们,不肯把他们丢掉,不,随你拿全世界什么东西跟她换,她也不换。”
《美国独立宣言》中所宣扬的“人生而平等”对黑奴而言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在这个“民主与自由”的国度,生活在南方的黑人没有主权也无人格,是白人主子可以任意处置的私人财产。种植庄园的奴隶主大言不惭地称奴隶为“我的人”,掌握着黑奴的生杀大权。著名的废奴主义者弗•道格拉斯说:“美国的奴隶制就是授予一个人得以运用和强行把别人的肉体和灵魂作为财产的权利,奴隶的处境简直同野兽一样,他是一份财产……他自己的美德、良心、智慧和感情,完全被主人废弃不顾。”像其他黑人女奴一样,瑞奇尓大娘的埋头苦干与忍气吞声没有为她换取到片刻的心灵安宁和长久的栖身之地。“咳,后来我的老东家说她破产了,她只好把庄上的黑奴通通卖掉。我一听说他们要把我们通通送到里奇蒙去拍卖,啊,老天爷!我就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套着链子的奴隶被放在一个展示台上,如同牲口般任由购买者的挑选,掐掐胳膊,捏捏腿,“这个太老”,“这个瘸了腿”,再不就是“这个没有多大用处”。瑞奇尓大娘的丈夫和孩子们一个个被买走,无论她是如何地哀求、哭泣和拼命,等待她的只是无情的毒打和伤悲后的绝望。黑人妇女政治家、教育家索珠娜•特鲁斯义愤填膺地说:“看看我的胳膊,我耕地、种植、收割粮草,没有男人能赶上我———难道我不是女人吗?我像男人一样能干一样能吃———如果能得到的话———也经受皮鞭!难道我不是女人吗?我生育了13个孩子,看着他们一个个被卖为奴隶,当我悲伤欲绝地哭泣时,除了耶稣又有谁听到?———难道我不是女人吗?”
二、黑人女性缺失的话语权
“我要叫你们这些黑鬼知道,老娘不是生在平常人家,不能让你们这些杂种开玩笑!我是老蓝母鸡的小鸡,不含糊!”瑞奇尓大娘从她的母亲那继承了这句口头禅,和母亲一样一被人惹恼时就蹦出这句话来。“您知道吗,那就是马里兰生的人给他们自己的称呼,他们对这个很得意哩。哈,她就这么说的。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因为她常说这句话……”马里兰州是美国内战前黑人人口数最多的蓄奴州,许多黑奴都是由那卖出。黑奴们以马里兰州是自己的出生地而自豪,吹嘘“是老蓝母鸡的小鸡(意思是贵族出身)”,嘲笑与他们有着同样的黑皮肤族人是“黑鬼”。无形中他们割断了与非洲的种群和文化的联系,失去了自己的祖先,也抛弃了自己的同胞。
文化传承的断绝和族群关系的割裂必然导致本族话语的缺失。瑞奇尓大娘和她的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女奴和女仆,是美国社会最底层黑人妇女的代表,黑人奴隶制和白人文明社会剥夺了她们读书识字的权利,让她们长期以来处于“无言”的境地,无法表达真实的意图。白人社会的主流话语不断地使得无法言说的黑人妇女客体化和他者化,成为白人主子的传声筒和代言人。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人的主体性是依靠语言来建构的,语言是说话者的媒介,不仅传达交流的内容,更多的是话语所表征的权利。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即所谓的“话语权”。黑人女性在白人主流文化和种族歧视的欺压下,丧失了一切为人的权利。她们在白人主导的话语系统中,变成失语的他者,充当被奴役的工具和沦为被蹂躏的对象。小说中瑞奇尓大娘用混杂的英语向克先生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她凄苦的一生,唯独母亲的那句话说得极其得顺口,还自鸣得意。马克•吐温在小说中三次用到这句话,并非简单的重复,每次使用都有深刻的讽刺含义。第一次是瑞奇尓大娘提到她母亲常说这句话,间接地说明黑人妇女失声的历史悠久,预示上一辈人的悲苦境遇在下一代人身上延续,她们的后代难逃命运的轮回。第二次,是因为“有一天我的小亨利把手腕子摔坏了,头也碰破了,刚刚碰着脑门子顶上,当时黑鬼们没有跑过来招呼他,她又骂起来了”。母亲和女儿(瑞奇尓大娘)都称呼她们的同胞为“黑鬼们”,竟然可悲地忘记了她们自己也是黑人,也是“黑鬼们”中的一份子。女儿全盘接受了母亲的思想意识,“所以我让人家惹火了的时候,也说这句话”。黑人妇女歪曲的种族意识成为种族压迫得以继续的一个有效地潜在因素。第三次是南方黑奴刚解放,有一天晚上的舞会上,瑞奇尓大娘被一群年轻黑人的逗笑给惹恼了,“站得挺直”“攥着拳头插在腰上”骂了起来。黑人妇女的肉体解放了,但奴隶制的魅影在她们心里依旧阴魂不散。很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舞会上瑞奇尓大娘骂出的这句口头禅,让她重新找回她失散了十多年的小儿子亨利。
三、黑人女性错位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指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从哪来”、“是否受欢迎”等问题的追问,是对外在自我的评判,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处在奴隶制下的黑人女性的特点具有其特殊性,她们大部分世界时间是在和白人主子打交道,白人的言语行为、思想意识和种族优越感不断解构和重新建构黑人女性的自我认同。受到白人种族主义毒害的黑人女性讨厌自己的黑皮肤,也认为黑是丑恶、卑下的象征,有意或无意地用白人的标准来确定自我的身份,舍弃了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自豪感,瑞奇尓大娘和母亲骂与她们有同样黑皮肤的族人“黑鬼们”“杂种”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黑人女性认同于白人主流社会的种族观。“马克•吐温曾经精辟地分析过奴隶制得以存在的原因。他指出,如果一个国家要奴役一个民族,它第一项要做的工作就是使全世界的人都感到被奴役的民族低于人类;接下来就要让其国民相信这些人是劣等的;最不仁慈的一招就是让被奴役的人相信他们是劣等民族。”
黑人女性主义活动家宝莉•穆蕾也指出:“压迫制度,从受害者的默认中获得了很大的力量,这些受害者已经接受了主流文化对于她们自己的形象刻画,且被一种无助感所麻痹。”生活在两个世界夹缝的黑人妇女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白人世界对自我身份的定义,必须是也只能是“忠心耿耿的女奴/女仆/保姆”。北方的军队攻下新百伦后,大军官们问被奴隶主丢下的瑞奇尓大娘愿不愿为他们烧饭时,她说:“天啊,那还有什么说的,我就是干这行事的呀。”可见人类史上最邪恶的黑人奴隶制对黑人女性的迫害之深,最为重要的是对其自我身份的摧毁,使她们一步步地走向种族主义内在化的深渊。“种族主义内在化只会使黑人妇女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既脱离了自己的民族,又无法融入白人主流社会。”获得解放后的瑞奇尓大娘是小说第一人称叙述者克先生的女仆,仍旧无法逃脱作下人的命运。“我们坐在小山顶上一个农家门口的走廊上,瑞奇尓大娘在我们那一排下面,很恭敬地坐在台阶上———因为她是我们的女仆,而且是黑人。……这时候又像平常天黑以后一样,她在炮火中了。这就是说大家毫不留情地拿她开玩笑,她就以此为乐。”由这两句话作者马克•吐温想传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恭敬”和“以此为乐”可以看作是瑞奇尓大娘的扭曲的自我认同感的外在表现,长期由白人定义的自我身份概念已在她的无意识中根深蒂固;二是,不改变黑人女性的阶级地位与种族意识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女仆”外加上是“黑人”必然会成为白人一直戏谑和鄙视的“他者”。黑人女性的解放应寄希望于自身及本民族成员的自我解放,捣碎两百多年来错位的自我认同感,而不是依赖于曾经奴役过黑人的白人来“宣布”她们获得了自由。
马克•吐温的小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瑞奇尓大娘,经历了命运中的种种磨难,仍坦然地面对生活,“她是个欢欢喜喜、精神饱满的人,笑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就和鸟叫那么自然”。小说的结尾处,瑞奇尓大娘说:“啊,没什么,克先生———我真是从来没什么苦恼。可也没什么欢喜的事儿!”的确,家破碎了,骨肉分离了,亲人无法团圆,还有什么可欢喜的。作者马克•吐温站在批判现实的主义的角度,揭开了美国黑人妇女悲苦的一生,揭示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对黑人妇女造成的伤害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揭露了美国社会虚伪的“民主与自由”。
第五篇:如何讲好一个真实故事
如何讲好一个真实故事——《能文能武李延年》的讲故事
一、人物(有成长,有弧度,饱满)
1.李延年,没有变化;但他为了打破“解放战士”的审查,冒了一次大险,带着所有解放战士“执行秘密任务”;李延年的连队因接受集中审查被轮换下来,自己因为“袒护”解放战士表现“不满”,争取了半天时间,却带着解放战士“执行秘密任务”;李延年本来要和刘家龙告知一下“执行秘密任务”的事,却因刘家龙太忙,未说出口,(这个小细节很到位);团长评价李延年的“秘密行动任务”(锄奸行动)比之前侦察部门出具的几个初步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把这次行动当成一次审查;李延年亲自实验通过炮击地段;
李延年总是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官兵的内心活动,比如在通过敌人炮火封锁区后,看见眼前摆着一具具战友的尸体,李延年在动员中第一句话便提到,“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布置任务后,最后一句话“我们一定要敌人压下去,为我们牺牲的战友报仇!”最后一个字几乎地吼出来的,怒目圆睁。振奋人心。
在冲锋前,说“能打白刃战的才是真正的英雄连队”。
白刃战结束时,副连长被狙击手射杀,面对副连长的遗体,李延年言语中带着哽咽,令人极为动容。
2.小安东的转变,在八班长和副班长牺牲后,3.陈衍宗的名字,“早娶媳妇、多生孩子”,除了连长谁都不服,个人英雄主义比较严重;在第一战斗中,只顾着缴获机枪、一个军官手枪,是二班长,是一班之长,不是普通战士,手上有9个人的生命,“老是想当孤胆英雄”;经过一次战斗,原来9人现在变成了3人,“想明白了”,都是自己的原因,想不干这个班长了;锄奸行动结束后,李延年找陈衍宗接着开展思想引导,“调到8班当班副”,不乐意,啥也不想干,就想痛快,“要有集体挂念、协同观念”(这里有个细节,李延年顺手递给他一杯水,,战友情);陈衍宗的转变在通过敌人炮火封锁区时,自己扛着弹药箱转头对大家喊道“散开,快隐蔽”,从这里可以看到,他转变了,不再是自己打自己的了。
4.罗厚财,五班的“老落后”,解放同志,从国民党过来的;原国军人员;视美军武器如命,5.王毓文的变化,“秀才”,写血书,想和陈衍宗搭班子,号称一文一武,“到前线就要杀敌立功当英雄”,《孙子兵法》倒背如流,自诩说会指挥。第一次上前线,一场战斗没参加,尿裤子,到最后……战斗日志;在346.6高地,冒着敌人飞机轰炸取回战斗日志。在敌人第二次进攻时,王毓文从尿裤子,到打到麻木,以致被提醒“敌人退了”。
打死2个敌人,缴获2支卡宾枪。
6.李源,第一个牺牲
7.五班长,李延年说“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自尊心,要想发挥好每一个战士的优势,你要尊重他们,光靠命令可不行啊,要是没有人家罗厚财,你一个人端得了敌人的地堡?”
8.接受审查的解放战士一共是6个,小安东说“一次洗清白,死了也值”,9.李延年执行秘密任务一小时后,本以为“捅破了天”,但营长却“将计就计”借机行事,10.师曾副科长的形象,害怕出现政治保卫问题,二、细节(细节感人,细节显真实,细节伏线?)
1.文书的“挠树”挺好使。
2.锄奸行动中,李延年临机应变,假装逃跑,引诱皮特王(敌特分子王觉仁)。
3.演员的妆饰很到位,脸上从没有干净过,嘴唇还因缺水干裂了口。
4.七连在支援346.6高地临战动员,副连长?提醒大家把鞋带系紧了掖好;枪支要大背;身上所有的装备都要用腰带扎进;弹药箱不要两个人抬,一个人扛一个。
李延年在动员中,告诫大家,认认真真听他讲,一个字都不能漏,一个动作都不能错,否则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李延年在讲授通过炮火封锁区时,与八班副互动了一下。
三、情节设置
1.李延年执行秘密任务,一直到最后锄奸那一刻才知道这个“计划”是把李延年当成人质,而且在一刻,汉奸差点还没上当,不禁让观众捏了一把汗。这种情节的设置出人意料地抓人。随着李延年的行动小组向敌方逼近,“秘密行动”这场戏也一层一层拨开,吊足了观众的观感期待。途中,敌人派出侦察队向346.6高地侦察,给李延年行动小组设定了一个时间表,加快了观众的紧张感;
2.李延年本人的起伏点,李延年本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3.小情节设计巧妙。比如在李延年带领连队打白刃战时,一个战友拿着刺刀差点刺向自己战友(很到位地反映出高度紧张的战场心理);罗厚财与敌人搏斗中,打死了五班长身后的敌人,五班长又配合地射杀了罗厚财眼前的敌人,二人对了一下眼神,一笑泯恩仇。(这一刻,二人关系在战斗中缓解了。)(这其实也为狙击组组建买下伏笔,狙击手要在后方保护自己的战友。)
4.第一次白刃战结束,打扫战场时,副连长却遭到敌人狙击手射击,这一方面反映出战场的不确定性和残酷性,也为组建狙击组埋下伏笔。这个设置极为巧妙、自然、合理。
5.毛主席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李延年运用到自身上,就是包括也向敌人学习,就此组建狙击组,射杀三类目标,让敌人尝到同样的痛苦。
6.情节设置非常紧凑,特别是在镇守346.6高地时,第4集末尾就已经占领了,后边几集就一直在与一波有一波美国鬼子抗击。一场战斗刚结束,紧接着又上来一波敌人。
第5集开头,刚击退了敌人后还没缓过气,敌飞机就过来轰炸,节奏让人喘不过气了。
李延年在高地坚守了2集。
7.李延年,能打白刃战是“勇”,退到2号和3号高地之间埋伏,用一半美式武器一半自己武器放空枪是“谋”,8.节奏紧凑,在346.6高地
9.本以为在激烈的对阵中,剧情结束,意料之外是张排长孤身一人深入敌穴炸掉弹药库。(这个死,是明知没有后路,偏向虎山行)
10.这里面的战士的“死法”都不尽相同。(这个可以列举一下)罗厚财的死;五班长韩冬年的重伤是替战友报仇而死,警卫员小顾的死,八班长的死是为了保护小安东,拿着爆破筒跳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受此启发,也是前后逻辑一致;陈衍宗为保护小安东而受伤、牺牲,最后遗愿是让小安东“早娶媳妇,多生孩子”,11.最后,上演坦克大战。
12.八班长把小安东托付给陈衍宗,陈衍宗说小安东,就算是死也排在他陈衍宗后面,13.计算一下,在7连坚守346.6高地时,敌人一共发动多少次进攻,李延年一共打退多少次进攻?
14.小安东是开头第一个亮相人物,也是本剧最后一个人,首位呼应,很完整,15.越到最后,最后高潮迭起。敌人进攻的频次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