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四态”,坚持“四精”,实现“四强”
立足“四态”,坚持“四精”,实现“四强”
——云梦县道桥中学“课内比教学”工作总结
执笔:夏以波 在省教育厅“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视频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我校迅速组建了领导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学科分教研组大张旗鼓的开展了“教学比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出了成绩,“赛”出了进步,现将前一阶段比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一、比教学中“实”成为常态,比教学中“比”成为常态,比教学中“研”成为常态,比教学中“获”成为常态。
我校结合长期开展的课改达标课制定了确实可行的详细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从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要求、活动安排及奖惩措施、组织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先后召开了《课内比教学专题会》、《全体教师会》,从领导到教师、从青年教师到老年教师,通过学习、提高了“课内比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消除了思想顾虑。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学校把每位教师“课内比教学”的讲课、说课、评课时间具体安排到每一天的每一节,每一节都安排领导、骨干教师、学科成员参加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保障活动管理到位,督促到位,指导到位,也从而保证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还对“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过程资料,分别安排专人负责整理,为每个教师专门建立了记录活动过程的纸质、电子资料档案,并将比武活动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使“课内比教学”活动回归教学的“常态化”,让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同时在比武活动中教师们都能充分运用教学新理念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心设计讲学稿、教学情境,纷纷采用课件、图片、情景对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和学习环境,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并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比得有劲,学生学得带劲。通过比教材的研究,比课堂的设计,比教学的方法,比课后的反思,充分展现了各自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得到满足。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听课教师完全置身于真实课堂,看到了真实力,学到了真“功夫”。“比”中扎实有效,特色鲜明,整个活动“比”出了亮点。
过去我校开展教研活动总是动力不足,效果不明显,“课内比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气围,随着比较学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我校的教研活动也变成一种常态。全体教师积极把握锻炼提升的机会,各位参赛教师准备都非常充分,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学校教务处针对各个教研组提出了教研课题,如(1)如何发挥讲学稿的导学作用?(2)如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3)如何完成当堂训练?(4)怎样做到依稿上课与课堂生成相统一?各教研组结合本校本学科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如数学组的“依稿上课”、语文组的“课型与课堂结构”等,活动提升了我校教师教研水平。
从活动前后来看,活动前老师们都能本着学习、研究、提高的心态,面对教材、备课、讲课、听课、说课、反思和评课。活动结束后,教师们都能针对自己的课堂实际,从本课亮点,存在不足,今后改进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总结,客观分析,真实评价。我们欣喜看到“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的运用,更加趋于合理,更加趋于常态,更加讲求实效。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常态化的比教学工作中,我们的教师不断的有所获,不断的成长。
二、精诚合作,精心准备,精细引领,精致呈现。
所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这次教学比武活动既是教学工作常态化的呈现,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常规要求更加规范,课堂呈现要实用而精彩。因此在比武活动前,各年级各教研组精诚合作,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指导集体备课,形成“个人备课形成初稿→集体研讨形成定稿→二次备课再次微调→课堂实践→的备课流程;主讲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精心准备,巧妙构思,在赛课中各展风采。各教研组教师在每堂研讨说课、讲课下来,全组教师便及时汇总情况,人人发言,个个评议,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处理到效果的评价都作出了客观而善意的点评,肯定了优点和亮点,也指出了每个人课堂上的不足。
在比武中,涌现出一批教学能手,他们精彩的课堂呈现起到了很好的学科引领作用。语文组蔡教师在执教《小石潭记》中,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采取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的形式,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内心抑郁之情。饶老师的《落日的幻觉》不仅很好抓住了文体,精思巧构,而且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文,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诠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英语课堂上,陈老师的《What time du you go to school?》精彩的预热导入,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数学、生物等科目都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老教师是“霜叶红于二月花”;青年教师是“日出江花红胜火”。事实证明,这次大练兵确实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作用。
三、强组织管理能力,强团队合作精神,强专业引领能力,强教师专业素质
教学工作本是学校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但这次比教学活动,规模大,参与人员多,要求高,这对学校教学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务处为此专门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将任务分配到各教研组、备课组,各个教研组成员、各备课组成员捆绑,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协调组织听评活动和集体备课开展,学校则除了行政成员督导参与外,学期末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听课、讲课、评课程序井然,参与面广,实战性强。学校管理团队密切配合,活动圆满。
同时为起到专业引领,落实同伴互助,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一方面我们树立自己的“专家”,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利用校本培训机会对课堂进行剖析,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通过亮剑展示、比武练兵、交流探究,在常态教学中,营造了一种自主的互比互学、互学互帮、深钻教材、努力创新等良好的教学风气。我们也将近一步落实请进来、走出去方针,组织教师到课改名校考察学习或请专家来校做专业引领。
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能够促进教师深入思考,在反思中提升业务水平;在说课、讲课、思课、观课和议课等每个环节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得到更新,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从活动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比”中存在不足
课堂教学永远不是完美的,透过教学比武课,我们必须看到有待教师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本次活动中的课堂教学虽然出现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虽然教师们都注意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但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二是少数课堂教学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因教学思路不清晰而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这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因为教学内容组织不当导致教学过程混乱。②一些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不明确,有些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清楚。③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忽高忽低。
三是少数教师受多种思想影响,对教育教学研究动力不足,而学校对此能采取的措施十分有限。
总之,“课内比教学”虽然暂告一段落,但这项工作将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我们们将再接再厉,力争取得更大成效,将此项活动“常”下去“精”下去,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篇:意识四态
意识四态
人类的意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虽然现代科学高度发达,检测手段日益先进,然对于意识的深层机制仍旧难以彻底了解。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气功修习中的定境(禅境)的研究更乏深入。
根据我在功中的体验基本上可以把人类意识活动分为四种状态,其中有些是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吻合的,有些则在观念上有所不同。由于是自己在功态中的体验,是否其有普遍意义,尚待科学进一步验证.然在传统的师承讲述中,历代前辈的经验大体是类同的,这个问题希望气功同道与学练本功者共同研究探讨,也希望能协助我,提供此类经验的材料,以进一步研究。
在叙述意识活动的四种状态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两类意识。
一类是表层意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思想、思维、意念等。它是一种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推理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传统气功中所谓的后天意识的概念与此较接近,但不完全一样,表层意识相当于佛家功中所说的前六识。
这类意识不是生下来有的,而是在后天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借助于表象和概念形成的。
什么是表象?比方说,我们面前有一张方木桌。通过双眼,我们先后见它的外形,是方的,有四条腿,大小、颜色等,这就是表象。那么这些表象在脑子里反映出来,变成了概念:咦,这是桌子。这就是一个表层意识的认识过程。刚生下的婴儿,就不知道什么叫桌子,他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由父母或外人反复教导,才能学会。
另外一类叫潜层意识。这部分意识理藏在表层意识之下,在人类清醒状态下,它往住处于抑制状态,只有当睡觉或进入气功态时,表层意识减弱,才能部分显现出来。
潜层意识又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叫潜意识、一个层次叫无意识(这里与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的同一名词内涵上有所不同)。潜意识里藏伏着很多东西。比如,关于过去的所有事件的记忆。一般人认为,发生过的事,有的记住了,有的根本没有去记,或记过又忘掉了。现代科学上讲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但这些都是从表层意识的层次上来研究的。事实上,根据我功态的体验,潜意识具有惊人的贮藏信息的作用,它甚至可以贮存千万年、亿万年甚至更广阔、更长远 时空中的记忆信息。而且非常精细,包括你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思想念头,一一记录在案。无一疏漏。
当练功进入到高级层次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我们这一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一一掠过,甚至回溯到所谓的前生前世,感到自己在这一世前,还有别的存在方式。这种情况传统气功叫宿命通,知道前生后世了。就功态中来讲,确实能体证到这种情况,真实不虚。究竟是什么道理,用现代科学不好说清楚。有人讲是祖宗万代遗传下来的信息,有一定道理,因为有些片断确实会出现自己宗族里的事情.然而,大多数的记忆与祖宗没有直接关系,至少现象是这样的。
二十世纪初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集体无意识”学说,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共同沉积,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但还很肤浅,不能解释大多数的现象和问题。
有人说是幻觉,不好说。练功中确实会出现许多幻觉但幻觉中实际有很多信息在里面,它用了幻觉形式表现出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部功里不好讲得大深,放在二、三部功里面再进一步论述。
上面讲的是潜意识,能发掘出潜意识,就会激发出许多特异功能。如预知、透视、遥视、他心通等等,根据各人的慧根不同,侧重于某一方面,也有比较全面的。但潜意识还属于现象界的层次,也就是还有形有象,层次不算高,功能也不稳定,有时准有时不准,有时灵有时不灵,按佛家功、道家功的说法,还停留在欲界定的层次,欲界充满了欲望,充满了自己主观的想法,所以还达不到自然而然,不能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特异功能者和气功师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再往上不易突破。
潜层意识的第二层叫无意识。所谓无意识就是没有任何分析,没有概念,直接进入事物本体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意识。佛道两家讲的“真空妙有”,“虚无”就是指的无意识状态,按道家功境界讲是转识神为元神,佛家功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或者说转第八识为第九识佛识)无意识开发出来层次很高,这时候出的各种神通(特异功能)比较稳定,而且只有你玩它,它玩不了你,这样就不会被各种功能所迷惑。但无意识的境界不好说明白,要自己去体会。
从整体上讲意识分为四种状态:即醒觉状态、常睡状态、深睡状态、元觉状态。现分迷于下。
(一)醒觉状态
也就是我们日常清醒时意识的状态。这个状态下,主要是表层意识起主要作用。在这种状态下,我这个小宇宙与自然这个大宇宙是处在二元对立状态的。潜层意识被压抑了,它巨大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但这并不是说,在醒觉状态下潜意识就不作功了,它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比较明显的如直觉,也就是常说的第六感觉,在醒觉状态下同样会产生,比如说有的人对别人的内心想法有一种直觉。一个陌生人一见面,这个人别看他面上笑嘻嘻,其实心里恐怕不怀好意。或者说,有的人对一些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一种预感,比如西方心灵学研究中有这样一事例。一位研究心灵学的专家在傍晚时开车回家,路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想拐到海边去肴看大海。一般人想想时间晚了,不可能就不住下想了。这位专家研究心灵学,他感到这是自己的潜意识用一种特殊形式提示他继续往前开车会有危险。于是将车速放到很慢,一面观察周围情况,果然,在前面一个急转弯处,一根电线杆折倒在路上,已经有一辆汽车撞毁在那里,如果不是他肯定了自己的直觉,继续快速行车的话,很可能也会车毁人亡。
所以潜意识在醒觉状态下也发生作用,但往往不易觉察。
在梅花易数及其他古代占卜术中,很讲究灵应(或称外应),也就是报据周围情况,以及自已当时的灵感(潜意识)来占断。华山派陈抟祖师的心相与心占术就是运用此类方法。
比如一个人来占卜,如果忽见云开日出,心中一动的话,不用看起出什么卦,就可以断来人所问之事必定困难消解,办事顺利,如果恰逢乌云遮日,则表明事情有阻碍。这叫心占。
或者说给别人看相,很可能这个人表面上肥头大耳,福气很大,但看相的人直觉上觉得这个人要糟糕,那就不必看相,直接断他有灾就行了,这叫心相,这里实际上已脱离了术数的范围,纯粹运用的是潜意识的特异功能。
然则一般人在醒觉状态时,潜层意识功用不明显,很难运用于具体的工作、生活中,唯有修行到极高境界之人,在醒觉状态,也能超越物我的二元对立,达到物我合一的禅的境界(也即无意识)。达此境界,则所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符合宇宙自然的规律,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却绝不会做任何不利于别人、不利于自已的事,不会出问题,这就是已经得道了。
(二)常睡状态
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的睡眠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按脑电波的图形来分可分为慢波睡眠也称正相睡眠(orthodoxicalsleep 和快波睡眠或称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
正相睡眠的特征是:闭目,瞳孔缩小,心率降低,血压及基础代谢降低,脑电波呈高振幅的同步慢波。全身肌肉松驰,但颈部仍较紧张。正相睡眠根据睡眠深度可分为四期。第一与二期可称浅度睡眠,第三第四期可称深度睡眠,一般说来,儿童与青少年时深度睡眠较多,成年人的深度睡眠极少甚至没有。这也是成年人精力不如青少年充沛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深度睡眠。
异相睡眠的特征是:眼球快速运动,心率和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而不规则,脑电波变为去同步的低幅快频波。虽然在此状态下肌肉比正相睡眠更松驰,但往往很快出现躯体局部抽动、紧张、心率增快,男性阴茎勃起,女性阴道充血兴奋,以及血压突然升高,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在此阶段易引发脑溢血。
正相睡眠与异相睡眠是交替出现的,开始先进入正相睡眠80-120分钟,然后转入异相睡眠5-30分钟,如此一夜交替3-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时间越长,最后一次可持续45-70分钟。对成年人来说,异相睡眠约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0-25%。
人在正相睡眠期间被唤醒,或者说无梦,或者梦境模糊,记忆率只有5%左右,在异相睡眠时唤醒,则大多说在做梦而且生动通真,记忆率在80-94%。
科学家认为,异相睡眠中眼球快速转动表示做梦,异相睡眠是人恢复疲劳必不可少的。根据我练习睡功中的体验认为,异相睡眠并不是人类较好的休息与恢复方式,正相睡眠中前两期睡眠也不完美,因为异相睡眠中,脑活动呈现活跃状态,心率血压基础代谢都提高了。人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没有得到充分休息,且容易引起一些夜晚易发的疾病,而正相睡眠中,脑活动上虽处于安静状态,肌肉紧张没有充分缓解,且脑活动的安静只是处于抑制状态,没有更好开发出它潜在的能量。
只有正相睡眠中的第三、第四深度睡眠,才是普通人最好的休息状态,但成年人进入此种状态时问极短,甚至没有。
那么,我们练习睡功的第一步,首先是使身体比常规睡眠更松驰,脑部更放松,从而促使深度睡眠的时间加长,使我们得更好的休息。同时,激发出人体自我治疗的本能,使我们的疾病得到治疗。因为深度睡眠态,已相当接近于气功中的虚静状态,具体来讲,已接近佛家讲的“细住”状态,极个别人在深度睡吸时会转入欲界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进入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态,许多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愈。
一般练习睡功3天到半个月左右,深睡状态可比未练功前延长60-150秒,个别甚至更多,长期修炼睡功者,深睡时间可比平常延长10-30分仲,而进入深睡状态一分钟,效果比浅睡30分钟都要好。
练习睡功的第二步,是超越深睡状态,进入到元觉状态,元觉状态非醒非睡,与自然宇宙合一,是最完美的状态。
(三)深睡状态
深睡状态从特征上讲:心率降至极低,闭目,身体极度松驰,基础代谢也降至极低,无梦,基本上没有表层意识活动。
对于常人来说,一般在睡中醒来之后,没有深睡状态的记忆,所以并不知道深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只有修行有素的人,才有深睡的体验。一般说来深睡的体验是这样的:
首先深睡状态是由浅睡状态进入的,在进入深睡状态的瞬间,往往可以感觉到命门处有一股气流沿着督脉直冲入脑,这时会产生一种黑的感觉,起初是不大的一团,接着逐渐蔓延到全身。凡黑色所到之处,都有一种清凉舒快的感觉,有时还会体验到“空”的感觉。
(四)元觉状态
元觉状态,也称本体状态,是人彻悟宇宙本体的一种状态。道家功里叫入定,佛家功里叫禅定或三摩地。在这个状态中,修行者超越了二元对立,即我与自然对立状态,进入到“真空妙有”的境界。何谓真空,放弃了个体意识,好象自己不复存在了,何谓妙有,自己的心灵融入了宇宙的意识,感觉到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我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是很微妙,很玄妙的“有”。一即无限,无限即一,纳须弥于芥子,化芥子为须弥。在禅宗里把这个境界叫法身成就。
在最初进入元觉状态时,往往伴随着无限喜悦的感受和进入无边无际白色光海的体验。
这个状态的体验用语言是难以形容描述的,能用语言表达的不到此境界的万分之一。必须亲身体验,才知妙味,禅宗把这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睡功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即是此境界,此境界为至善至美,道家功里叫“炼虚合道”。
第三篇:坚持四抓做到四强
坚持四抓做到四强
团结凝聚青年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
共青团青海省湟中县委
(2008年7月)
湟中县是国定贫困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4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全县有青年13万,其中团员2.8万,团青比例为21.5%,全县共有基层团委37个,其中乡镇团委15个,占40.5%;有团支部691个,其中农村团支部393个,占56.9%。近年来,团县委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少年”的工作方针,大胆创新,从组织建设、特色活动、长效机制、典型示范四方面入手,全面实施团建基础工程,切实有效地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县15个乡镇团委全部达到了“四个好”标准(即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活动阵地好),393个农村团支部中377个村达到了“三个有”标准(即有班子、有制度、有作用),占全县的96%。2007年12月,我县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团建先进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组织建设,强化团建创新。坚持依托党建带团建,创新形式加大团建工作力度,有效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加大党建带团建力度。坚持定期向党政分管领导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县委的重视和支持。县委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整体规划之中,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农村团组织先进县的安排意见》,确定了我县乡村团组织“四个好”、“三个有”的创建标准,制定了“四个一”创建目标:即建设一支能够带领青年勤劳致富奔小康的领导班子;选准一个为当地经济发展和青年致富的项目;建立一
支能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建立一套保证开展团的工作和组织生活的有效制度。团县委按照上级团委和县委的要求,每年确定“五四红旗团委”重点创建单位,并经常深入到乡镇检查指导创建工作,严格按标准考核验收。由于县委高度重视团建工作,狠抓落实,全县基层党组织都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将团建纳入党建总体工作中,仔细研究、认真安排、主动支持,从而形成了上下齐动抓团建的工作局面。加大基层团委建设力度。在乡镇团委换届过程中,我们联合县委组织部下发文件,对团委班子人选条件、团干部的培养等内容做了明确规定,及时分别完成了各级团组织的换届工作。在新配备的团干部中,平均年龄为29.6周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5%,团干部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认真抓好“推优”工作,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三年来,共推荐优秀团员入党274人,“推优”入党占团员入党比例的95%。加大村级团支部整顿力度。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的契机,对班子配备不齐的村团支部进行调整充实,选准配强支部带头人,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团组织涣散、团干部缺配、作用缺失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在2007年8月份,我们以海选的方式在多巴镇韦家庄村举行了基层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事先不确定候选人,所有团员均为候选人,由全体团员直接推选,选举产生团支部委员3名,其中书记一名。成为全省首个海选产生的团支部,为团组织建设开了先河,开出了民主之花,结出了团建创新之果。同时,在多巴镇小寨村等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采取直选方式进行了团支部换届选举。经过调整后,全县393个村团支部班子配好配齐,团干平均年龄为29周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6%。
二、抓好特色活动,强化组织活力。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精心组织一系列特色活动,全面活跃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创新载体,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增强
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中,我们把思想道德教育同丰富有趣的实践体验活动结合起来,成功举办了“党在我心中”、“我与湟中共奋进”、“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同时,紧扣时代主题,深入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我与祖国共奋进”、“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湟中发展做贡献”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在青少年群体中营造了良好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团员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用活动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新时代的激情。找准切入,大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两大重点工作,找准服务党政中心的切入点。团县委积极动员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湟中奉献青春。几年来,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96期,培训农村青年8540人,组织输出农村青年129名,先后被团中央、农业部和团省委、省农牧厅评为“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扎实推进“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发动县直团组织、五四红旗团委单位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结对开展帮扶活动,进一步强化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以“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健康、送温暖”为主要内容,开展贴近基层、贴近青年、贴近实际的服务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发挥优势,大力推进青年文明工程。以“青年文明号”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青年岗位建功活动,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带好头、引好路,全县涌现出县级青年文明号15个,青年岗位能手30名。把壮大队伍、提高质量作为志愿者工作的切入点,推行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全县共注册1938名青年志愿者,并组建设了8支志愿者服务队,争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129名志愿者到我县教育、卫生、农业和政法等部门开展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丰富和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同时,扎实推进希望工程。我们积极动员各种社会
力量广泛开展“扶弱济困、真情救助”活动,争取资金165万元,新建希望小学4所;筹措资金10万元,建成希望书库9个;争取助学金48.7万元,资助大、中、小学生964名。
三、抓好长效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同时,严格抓好制度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我们以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为抓手,定期组织机关团干和基层团组织负责人进行理论学习,要求机关全体同志做到“六个一”:每天坚持一小时学习,每月撰写一次学习心得,每季在团干会上进行一次学习心得交流,每半年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每年参加一次学习参观,每两年参加一次团干培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活动的设计、实施、总结上制订了调研制度、项目运作制度、分工协作制度、宣传信息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评比制度。坚持每季度举行基层团建工作汇报交流会,总结交流各地工作经验,听取基层团组织的意见及建议。坚持每年一次的团建工作评比考核制度,组织各单位进行交叉评比,学习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基层团干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挂钩联系制度。建立由团县委机关同志挂钩基层团委制度,规定机关干部每月要有4次以上到基层进行调研,指导挂钩联系点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基层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抓好典型示范,强化整体成效。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团组织的首创精神和示范作用,着力实施团建基础工程。我们积极探索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的团的基层建设新路子。通过确定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各种类型的共青团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创建单位,制定示范点工作规范,组织对各创建单位进行检查评比,命名了5个乡镇团委示范点和8个村团支部示范点。通过抓好一批,带动一批,努力巩固扩大创建成果。通过开展“创先评
优”和“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活动月”等活动,促进了全县基层团组织比、学、赶、帮、超局面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我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活跃。三年来,共涌现出省、市、县级“五四红旗团委、支部”26个,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1个。
近年来,湟中团县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团的“三级联创”活动,全县团的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共青团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年群体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1、团组织的覆盖面尚需拓宽,全县新经济组织、社区团的建设起步较晚,在此领域的基层团建工作还需作进一步探索。
2、基层团组织尤其是农村团支部边整边瘫的问题普遍存在,团的基层组织活力不足,凝聚力不断削弱,加之基层团干部兼职过多(全县15个乡镇团委和393个农村团支部中98%以上的团干部均为兼职),报酬难以落实,严重影响着村级团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3、农村青年致富愿望强烈,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的能力不能满足青年要求。近几年来,我们在服务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中,确立了多巴镇韦家庄村团支部等几个“青春建功新农村试点村”,并积极争取、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农村团组织建设、青年中心建设和青年劳动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团组织的物质依托十分薄弱,缺乏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未能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发展壮大。
4、部分团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在继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在加强建设上下功夫,在增强凝聚力上做文章。
一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用共同的目标来凝聚青年。要积极引导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共青团员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切实发挥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进步新湟中的征程中发展应有的作用。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用真诚的服务来凝聚青年。要把服务作为青年工作的切入点,注重服务内容的延伸,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要积极构建扶贫帮困体系,切实解决困难青年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困难青年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通过有效的服务活动,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要加强自身建设,用坚强的组织来凝聚青年。各级团组织要在主动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围绕大局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党政支持。要积极主动进位,用活动营造氛围,以实绩获得帮助,靠作为寻求支持,以务实谋求发展,不断优化团的建设环境。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团组织在农村共青团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团建创新,以团建创新促进工作创新,团结凝聚青年,活跃基层工作。四要提高团队素质,用自身的魅力来凝聚青年。要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加大团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优化团干部工作环境。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方式,着力加强团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切实增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务构建和谐湟中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对青年人合理诉求的尊重和服务,对青年人兴趣的极大关注,有基层团干部的人格和情感来吸引和凝聚青年。
第四篇:四强四提升
“四强四提升”措施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
工作创新发展
为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高新路街道党工委按照省委、市委、区委的安排部署,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创新机制,以“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创先争优迎接十八大”为主题,采取“四强四提升”措施,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创新发展。
强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选优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着重增强领导干部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树立“懂团结是大明白、讲团结是大气量、会团结是大本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建设一支“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一是要建设班子和党组织的坚定理想信念。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建设班子和党组织干事创业的能力。注重凭发展实绩配班子、用干部,旗帜鲜明地为敢为、善为、有为者撑腰,树立鲜明地用人导向,造就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要建设班子和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始终是党的事业无往不胜的根本保证,要杜绝一些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不会做群众工作、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引导各级干部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工作,为群众做好服务。四是建设班子和党组织勤政廉
政的意识。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大力推进惩防制度建设,积极构建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从机制制度上保证干部干成事、不出事,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强队伍,提升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一是加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党性修养。街道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学习及“十分钟课堂”这一有效形式开展“大讲堂、小讲堂”活动,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与分组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的知识学习。各支部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与各小组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的知识学习。重点以《党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党员能够真真实实地学到知识,提高素质,为迎接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作好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二是探索发展新形势,开展党组织“帮、建、联”活动。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村企共建等组织设置形式,根据党员分布情况,相对集中地把党小组建在农村专业协会、产业链上;建在党员相对集中的新企业等,促进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在党支部领导下,农村、企业、机关等党组织的党小组要积极创新、丰富党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支部的活力,着力解决好村组党小组建设和作用发挥等问题。三是采取多种渠道,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制定2012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根据党员干部的需求和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配备党员教育经费。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进行讲课,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进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公文写作等知识的培训。采取与农业、劳动就业等部门联合办班的形式,有针对性的组织机关、“两新”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两委会成员和普通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并且利用远程教育这一有效平台,紧紧围绕 “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三强一创”活动和街道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区委精神,宣传党的建设成果,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辖区流动党员的管理。做好流动党员管理“三卡三簿”工作,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对流出党员通过书信联络、电话联系、建立党员联系卡等有效方式,加强党组织与党员的联系,抓好大中专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教育鼓励党员奉献在外、心系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真正做到使流出党员“离乡不离党”。积极探索流入党员登记报到、管理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街道成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各基层党支部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与政法、公安、计生及劳动就业部门联手,做好流入党员的排查登记工作,建立台账,使流入党员完全处于“掌控”之中,确保了流入党员“流动不流失”,做到流动党员管理经常化、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五是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内容,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积极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健全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
制度,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开展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积极探索点题公开,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强基础,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一是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生活补助,落实村级党组织运转经费;积极探索解决“两新”组织党建活动场所的途径,完善村级综合楼内部设施,增强整体功能;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配强党员培训力量,采取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党工委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选好配强机关、村、企业等党组织领导班子;采取下派干部挂职、选派指导员、一村一大(大学生村官)任职等形式,充实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通过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二是借助作风建设年、“四帮四促”、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把服务在一线延伸、问题在一线解决、措施在一线落实作为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主要抓手,通过整合各种专业服务队下基层、帮村部门下基层、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员等力量,配套完善问题收集、办理、回复等保障机制,按照“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透明办、务实办”的要求,真正通过办实事、解难题转变工作作风。三是规范发展程序,严格质量关,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以保证质量为主,发展数量为辅,不硬性下达发展考核指标,力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巩固一个。制定发展党员工作指导意见,按照“一推二审三公开”的方式,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重点做好在生产和工作一线、高知识群体和青年中发展
党员工作,加大在“两新”组织、进城务工人员等党的工作相对薄弱领域的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按照“三个50%”的要求,抓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对于在思想上发生变化、拒不履行党员义务、违反党纪法纪等的党员,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处置力度,该处分的就处分,决不放松管理。强机制,提升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围绕党建在机制的创新,不断进行深入探索,加强对制度“废、改、立”的建设,修改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建立和完善加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一是建立党内民主建设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试行)》,协助区委党代表联络员办公室抓好党代表常任制期间各项工作,发挥好代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开展党内基层民主示范点建设,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扩大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二是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机关党支部和街道各工作部门要加大帮村工作力度,重点协助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培育基层党建示范点,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三是建立党内关怀工作机制。党组织必须着眼于广大党员的政治、精神、经济、物质、文化等方面需求,不断建立健全保障党内关爱的长效机制,以党内关怀促进党内和谐,推进社会和谐。各支部要完善党员家庭档案,建立党员管理工作台帐。要根据基层党员需求,积极搭建党组织与
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帮扶平台,逐步实现党内个体差距的缩小,构建“以激励为核心、关怀为宗旨、帮扶为途径”的党内和谐新格局,使关心党员干部、关注民生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增强基层组织建立党内关怀机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高新路街道基层党建工作督导检查和考核激励实施办法》,把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作为考核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改进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党建工作实绩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党建工作的公认度和满意度。五是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有事找党员、党员就在我身边等活动,组建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队伍,并积极开展活动。农村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队伍不低于本支部在册党员总数的40%,机关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队伍不低于本支部在册党员总数的80%,全年组织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机关党支部要在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的基础上,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抓好在窗口部门开展党员干部面向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各基层党支部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加强指导,积极协调各项工作,把联系点建设成为“五好”基层党组织的示范点。
第五篇:立足“四精”做文章 实现发展新跨越
立足“四精”做文章
实现发展新跨越
大公桥小学2009年学校工作总结
2009年是我校第八届校长负责制三年规划中打造诗风词韵特色学校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特色校园创建为契机,立足“四精”做文章,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新跨越。即以创建精致校园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保证,以培养精良教师队伍为着力点,以打造精品教育质量为突破口,努力提升办学效益,圆满完成了2009年各项目标任务。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宜昌市科技节先进单位、区级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2009学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09宣传先进单位。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规范办学行为,实行精细化管理。
1、依法治校,外树形象。一年来,为推进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我们始终坚持七项工作制度,广泛收集社会、家长、师生对学校管理意见。结合下半年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我们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了“我为学校发展谏言”活动,采取多元化的谈心方式,高度重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三心”原则,耐心听取、细心解释、真心改进,面对涉及的建议集中整改,责任落实到部门,分解到领导,力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2、民主管理,内促发展。为加快校内民主管理进程,学校认真制订了《大公桥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完善了出勤管理、师德考核细则、班级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讨论审议了学校新三年发展的思路和规划,落实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发展以及切身利益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监督权,加大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力度,增加了办事透明度。通过职代会的召开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在教书育人、学校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学校共开辟了8期校务公开专栏。
3、关爱群众,凝聚人心。一年来我们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关注师生幸福指数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提高桥小师生幸福度工程。一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尽可能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本共外派教师学习、观摩40人次。二是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尽力为教职工办实事,让职工安心工作。我们为残疾学生修建了坡道,为老师们购买了两台微波炉,37张折叠床,开辟了独立的教师午休室,为过生日的老师送蛋糕,给教师配备了麦克风,邀请知名专家对教 师进行心理减压辅导,为每个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全面的体检,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阳光体育月”活动,为女职工购买平安保险„„让师生健康、幸福地生存和发展。
二、推进队伍建设,锤炼精良教师团队。
1、加强班子建设,打造领军团队。我们以“五好班子”建设工程为依托,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为平台,以打造班子的软实力,增加班子的文化内涵为重点,狠抓班子的思想建设,着力抓好干部政治、业务学习,采取每月分享学习心得、月工作评价、组织收看刘峰教授《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等形式,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切实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和执政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抓师德强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所好的学校要有一批好的教师来推动。一年来,通过两个狠抓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狠抓教师师德建设。通过“党员示范岗”、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主题的师德论坛征文活动、行政班子蹲点到组的谈心活动、“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什么”大讨论及“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的演讲等活动为平台,以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校长谈心活动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素养。二是狠抓教师业务培训,通过开展了“经典诵读”读书活动、教师基本功竞赛和教师书法作品展览、教师烛光杯课堂教学竞赛、“轻负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情境教学课例研究等等形式强化措施,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增进了教师团队意识。
三、追求精美课堂,打造精品教育质量。
1、夯实基础,精细教学管理。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因此我们始终把常规管理落实在日常的过程之中。落实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继续完善了《大公桥小学教学常规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三备”、“三查”工作。通过查备课过程、查上课效果、查作业批改,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常规管理监控。一年来共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常规检查,并针对不同层次教师随机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上课情况;加强了各层面对各年级的教学质量管理与检测力度,继续开展学科质量抽测,定期“聚焦”起始年级、毕业班和薄弱年级、薄弱学科,分年级召开了任课教师联席会,继续开展了“教 2 学常规一日调研”、“快乐大比拼”学科竞赛等活动,继续实行月查跟踪制度,做到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抓实抓细教学流程管理。
2、优质高效,强化校本教研。我们以“烛光杯”教学竞赛、创建高校课堂为突破口,搭建“学习在课堂,研究在课堂,交流在课堂,成长在课堂”的校本教研平台,以解决教学细节及瓶颈问题为目标,采用了专家引领,走进名师,开展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进行了“轻负高效—智慧课堂”教学展示,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烛光杯教学竞赛13位教师荣获一等奖,22位教师向全校推出了展示课,教师有40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在校本教研网上发表教学反思、案例151篇。在区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竞赛、语文片段教学竞赛、数学校本教研展示活动、音乐优质课竞赛中学校参赛教师均获一等奖。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中,音乐课《快乐的舞蹈》荣获一等奖,体育教师代表宜昌市参加全国体育教师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一位数学教师面对全区上数学展示课,教师论文参加全国、省、市竞赛25人次获奖。
3、注重实效,深入课题研究。深入开展学科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新课程教学向纵深发展,通过课题研究与研讨课结合,与教学活动结合,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四结合”,突出教科研的实效性,再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师论坛及座谈等教研活动拓展课题的外延。学校德育课题荣获第七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4、德育为先,抓活动促养成。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开辟了“文明班级考评栏”,以“行为规范活动月”为契机,开展了“安全文明劝导”“礼仪规范对对碰”比赛,全校17各班级通过展演不同的文明礼仪,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学校共评选了17名“文明小绅士”和“礼仪小淑女”,8个“礼仪规范示范班”,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班班讲文明,人人懂礼仪的良好局面。学校还创办了“百草园”文学社,“以儿童文学奠基,滋养多彩童年”快乐读书节六个一活动,评选了一批书香班级、读书小博士、书香家庭,以彰显学校“诗香校园”特色的“闻诗风,赏词韵,做中华好少年”读经展示活动,“校级重交流,同闻翰墨香”与兄弟学校联谊活动,“快乐篮球”阳光体育运动等系列德育活动,实现德育目标序列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形式活 3 动化和社会化。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技实践活动《心心相“饮”》获得全国科技实践活动三等奖,《多“菜”生活》获得宜昌市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并被推荐到湖北省参加比赛。组织参加宜昌市“文明出行、和谐宜昌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优秀组织奖,学校舞蹈队排演的舞蹈《小小茶博士》荣获黄鹤美育节一等奖,并首次代表宜昌市参加黄鹤美育节闭幕式优秀节目展演。
四、创建精致校园,着力打造教育特色。
1、以“沐浴诗风词韵,创建精致校园”为目标,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上级指导,专家引领,邀请宜昌市业内知名人士问诊把脉,两到成都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考察,专业部门设计,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历时9个多月,现已基本通过。目前已进入预算、绿化等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学校还开展了“班级文化特色”征集、办公室特色方案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诗词在传统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智力教育和审美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育知、育德、育能”为宗旨,把“诗教”同思想教育、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背诗、欣赏,开展古诗快乐积累等,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诗品、人品的教育,同时也为后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施学校教学设备标准化工程。过去的一年,学校积极想办法,自筹资金20万元,按上级部门要求,完成了体育、音乐、科学、数学四门学科教学仪器标准化配置,完成微机教室的电脑更新换代,完成了教师办公用电脑的更新换代,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办公、学习环境,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3、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工程。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力度。我们不断完善创建制度,强化创建措施,以安全教育日、教育周、教育月活动为契机,通过国旗下讲话、讲座、办报、安全动漫画、文明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的教育,从而提高师生自我防护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力度,学校先后请市级专家对学校校址选用、校舍安全等级、抗震等级、防雷设施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筹措5万余元用于整治安全隐患和加固安全隐患,有效地保证师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三是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全校上下,人人讲文明,讲安全,事事讲文明,讲安全。通过全力维护校园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认真排查和整改薄弱环节,加强各类安全事件安全演练,提高 4 了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有效地维护了师生健康和安全,真正实现了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目标。
回首走过的2009年,规范的办学行为、成长的教师队伍、稳步的课改推进,坚实地推动了学校发展内力。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问题。在已经走进的2010年里,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沐浴诗风词韵,创设精致校园”为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以“师生和谐发展的精神乐园、社会广泛赞誉的满意名校”为办学宗旨,围绕“特色、优质、发展”三个关键词设计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精良的教师团队。2010年队伍建设的重点是让每个老师在某一方面冒尖,培养一批名师。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宏扬主人翁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大力倡导做奉献型教师、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和实干型的教师。二是实行教师目标岗位责任制,制定和完善教师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制度体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制定《教师培训学习计划》,开展有效的学习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师德素养。五是建立评先表模制度,完善奖励细则,定期表彰奖励先进典型。
2、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行班班通,搞好图书室的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3、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完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全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漂亮、富有内涵的诗香校园特色,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为每个学生快乐成长创造优良的条件。
5、进一步研究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实施学生读书行动计划,打造诗香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