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牍学概论课的感想
简牍学概论课的感想
摘要: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是20世纪我国最重大的一项考古发现,自20世纪初至今,我国古代简牍资料不断出土,简牍学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内的重要学科增长点,被誉为新世纪的 “显学” 之一。关键词:简牍,简牍学研究,简牍学的发展
用竹木简牍作文字载体, 是我国先民的一大发明。然而 , 中国简牍之源起于何时 , 尚待探究。首先, 文字的出现 , 当为人类文明之标志。人类文字源于刻契, 大体无疑。史学与档案同源, 有了档案, 就有了历史。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料 , 各国各地区文字载体各不相同。古埃及有纸草之便利 , 两河流域泥版文书闻名于世, 印度则有以贝叶写经之传统, 而我国先民利用竹木为载体, 可谓明智:竹木随处可见 , 虽不如纸草得天独厚, 然较泥版、贝叶则有轻、易之便。
目前所见年代最晚的简牍是明嘉靖三 十一年(公 元 1552 年)出自 黑城遗址的一块木牌 , 与居延、敦煌所见通行符类似。直至今日 , 百姓祭祀祖先之牌位仍用木,仍属 “主敬”。
初涉简牍, 学生往往不知所云, 以为这是一门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枯燥学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作了较长时期的思考。人们通常以为简牍学可能深奥莫测。其实简牍犹如今日之纸张, 是古人通用的书写材料。魏晋以前的历史, 基本上是写在简牍上的。广义上说, 研究简牍就是研究魏晋以前的中国古代史。抓住这一点 , 简牍学课程就容易讲得生动有趣, 因为学生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极为关注, 将出土简牍与古代史有机结合 , 既易增加阐述古代史的筹码进而普及简牍知识, 又往往能使古代史实落到实处 , 一举两得, 相得益彰。
通常认为,简牍学晦涩难懂、深奥莫测,一般人对此望而却步,广大学生更是如此,其实,正如作者所言,简牍犹如今日之纸张,是古人通用的书写材料,因此,作者在编写本书时,有意设置一些较为新颖合理的章节题目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 “简牍所见政治风云”、“简牍所见诉讼世界” 等等。
今日中国出土简牍数量日增, 社会和政府必将对简牍学给予重视和支持 , 简牍对再现古代史实乃至为今日建设之借鉴均有裨益 , 在不远的将来 , 高校设置简牍学课程乃至科研机构的加开均有可能, 就业机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的拓展同步进行的。或许有一天,不了解简牍的学生无法从历史系毕业 , 就业也将面临难题。一个世纪以来 , 简牍出土数量日增, 简牍学也逐渐引起重视。高校开设简牍学课程势在必行 , 但因专业设置须与社会需求接轨, 而目前社会对简牍学专业人员需求量小, 影响了学生钻研简牍学的兴趣。相信随着社会与政府观念的调整 , 我国简牍学教学与研究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林剑鸣先生的 《简牍概述》,介绍了简牍的出土历史和简牍中出现的各种文体,并对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简文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逐字逐句的分析解释,有助于初学者对简牍的了解,然而,此书内容过于简略,没有对秦汉简牍的史料价值作出必要的阐述,也未介绍秦汉简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致减弱了它对初学者的启发作用;高敏先生的《简牍研究入门》,重点讲述了秦简和汉简的史料价值以及秦简、汉简研究的状况与展望; 郑有国先生的 《中国简牍学综论》 介绍了中国境内出土的简牍以及研究状况,创新之处在于介绍了一些简牍研究的方法,比如残简断代法、集成文书研究法、复原法等等;张显成先生的《简帛文献学通论》,收集了2002年之前刊布的有关简帛研究的材料和文章,全面分析了简帛制度及其类别,详细阐述了简帛材料对各学科研究的重大价值,并对一个世纪以来的简牍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展望,是一本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具有较强可读性和实用性的主要面向研究生的大作。然而,这些著作要么距今时间较长,对新发现的简牍以及新的研究成果未吸收进去,要么难度较高,不适合为本科生推广。
简牍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四大发现之一,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一个世纪以来,简牍出土数量日增,简牍学也日渐引起重视,高校开设简牍学课程也势在必行,甘肃是简牍的故乡,简牍学研究方兴未艾,《简牍学教程》 的出版,对高校开设 “简牍学” 课程,深化通史教育,充分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来扩大学生知识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的简牍发掘与整理以及学术研究,自二十世纪初年以来即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甘肃简牍记载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俗、民族关系以及中西交通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史实,绝大部分出自当事人的笔录,材料详实可靠,具有第一手的史料价值。
古代对简牍之内容与形制等方面程度不同的研究可以看作我国简牍学的发凡, 也充分说明了简牍的发掘与研究历史之悠久和文化底蕴之深厚。近代以来, 由于简牍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充, 研究为之一兴, 走向了规模化、系统化的研究之路, 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专门而独特的学科— — —简牍学。对于这门学问, 有学者说: 在我国它早于甲骨、敦煌、考古学的诞生, 也是最先实践田野考古方法的。其实, 它是我国最具历史传统的“国学”之一。此点甚至超越金石学, 但容易被模糊、忽略。简牍的发现, 在我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而对它的研究也是与日逐进的。
古代的简牍发现,根据有关文献所记, 西汉时期就有四次简牍的发现与整理,分别在惠帝、文帝之际, 景帝、武帝和宣帝年间。新中国成立以来, 简牍的发掘与发现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简牍面世与日俱增, 远超历史上之所见近代以来, 由于简牍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充, 研究为之一兴, 走向了规模化、系统化的研究之路, 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专门而独特的学科— — —简牍学。
对于这门学问, 有学者说:在我国它早于甲骨、敦煌、考古学的诞生, 也是最先实践田野考古方法的。其实, 它是我国最具历史传统的“国学”之一。此点甚至超越金石学, 但容易被模糊、忽略。⑦ 这种说法是颇有见地的。简牍学研究的人才与成果在近代以来也是与日俱增。一大批重要著作和科研论文更显示了简牍学的研究成果及文化意义, 解决了不少的文化学术问题及其它社会领域的历史问题。
从 19 世纪末开始,简牍出土的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从这时起,开始了有目的、有计划的简牍发掘。简牍出土的数量空前,简牍的内容也引起了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的普遍重视。100 多年来,简牍的发掘、收存、保护和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学的进步。简牍资料已经成 为上古史研究不可以忽视的信息来源。学界通称为“简牍学”的学科方向也逐渐成熟。“简牍学”是研究简牍历史、制度及其所载图文资料的学科(广义的 “简牍学”,也包括对书写材料为丝织品的帛书的研究),也是一门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语言文字学以及文物保护科学的新学科。
总观出土的简牍资料, 性质、范围非常广博, 对中国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研究, 无疑有 着促进作用。这一系列重大发现, 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考古学、学术史等众多学科的快速发展。大量简牍的问世, 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新史料库,随之产生了名副其实的新学问,简牍学。
发掘与研究的国际化使简牍学成为一门国际显学, 并日益具有边缘、综合学科的特点, 正以其独特的资料来源和研究视角与方法受世人关注, 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一把独特的钥匙。简牍的使用历时既久 , 涉及了广泛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问题, 留存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史料, 令人拍案叫绝, 其文化积存怎么估计都是不过分的。简牍的不断面世, 已经形成了一座重要的新资料库, 与传世文献的有机结合, 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较为全面的相关社会历史的新画面, 必将造成对传统文化各方面研究的深入, 简牍的发掘和研究方兴未艾, 其对于探究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功用会日益突显。有学者甚至预言:简牍学的兴盛, 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写传统的中国古代史, 使华夏文明再现异彩。
第二篇: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转眼间,半个学期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这么快就结束了。《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修完也是收获颇多的。曾记得,当初选课的时候,是为了拿学分绩点而选修的,也知道熊老师是为很敬业很和蔼可亲的老师。但现在回想起来,经过老师的认真讲解,明白了一些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生活受到了比较大的良好影响。生命科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接地气,一个关于健康生活的主题。关于生命的话题,有一点神圣;关于科学又有一点严肃,其间必然是生物学相关的知识。能学到一些生物知识或是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识,这对于我们无疑不是一笔财富。作为理科出身的学生,有着高中生物基础,相信理解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生物,我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不单单是生命的厚重,自然的莫测,更是人生的一种责任。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重要的是保持系统的生态平衡。
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很深的印象。老师跟我们说不要把吃的带进教室来,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食堂。“那位同学,请你把你的东西收起来。”“不要看了,就是你,穿红色衣服那位同学。”老师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我很赞同老师这个做法,之前上课常常看到同学拿着包子或者鸡蛋在教室里吃,弄得整个教室满是鸡蛋味或肉末味,影响教学质量。老师很祥和,平易近人,轻松的跟我们聊着天。老师首先提问了我们微生物有哪些,然后叫了几位同学回答。大家都说了一些,但答案不完整,我自己也思考了一下,也只能想起一些真菌和病毒类的微生物。最后老师说微生物主要有这几种:原核类,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包括真菌、藻类(部分)、原生动物(部分);非细胞类,包括病毒和亚病毒。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广义上属于细菌的一种)、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接着老师问道:“如果没有微生物是否可以?”这个问题,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没有微生物就不会有可怕的病毒了,是不是对于人类就更加有利了呢?但想想觉得不对,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存在,必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还是听听老师讲解谜团吧。从老师的讲解中得知,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而人类和动物也将无法生存。因为这之间存在着一个生存链!微生物能腐蚀尸体,不然地球就变成一个垃圾场了,到处都是尸体,粪便等。人类的饮食方面也有问题,没有微生物,就不能发酵酒,泡菜,面......而且如果没有微生物,就不能让绿色植物转换二氧化碳,到时候到处都是二氧化碳,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体里没有微生物,那人体就不能消化食物,就会因直肠堵塞而死!所以没有微生物,就没有一切生物!从这几个问题我发现老师喜欢找学生回答问题,想必是这门课的一大特点——师生互动。老师总是喊女生为“丫头”,喊男生为“小伙子”,这样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达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使得对于问题能更主动的回答。老师又问了恐龙复活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多种多样,其不乏有一些很有趣的答案。与其说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在跟老师进行一些生活化的谈话,我倒是喜欢这样的方式。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不受思维局限的讨论,也不失严谨的治学态度。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就是老师说的“微生物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微生物对人好的时候说明你的身体很强”。老师说袜子要经常换,一双鞋子不要经常穿。从老师的讲解获知,如果脚底或者各个脚趾之间有掉皮的,那就是有细菌了,要注意个人卫生。上完课回去后,我特地检查了自己的脚,发现有一些皮,有时还觉得痒,我想肯定像老师说的有细菌了,于是我决定每天晚上用开水泡泡脚,常换鞋子和袜子,注意个人卫生,健康生活。
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微生物在自然循环中的作用,说微生物比我们人类想象的要聪明。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员,特别是作为分解者分解系统中的有机物,对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特殊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巨大潜力,使其在控制污染、修复污染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其他有益作用,也有助于缓解生态破坏,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也说道了洁癖的知识,即洁癖虽是对微生物的隔离,但并不能保证不会感染疾病。不管有没有洁癖,不爱干净或太爱干净都不是防御疾病的好方法,重要的是注重个人卫生和适量地锻炼身体。
课程中间有一节辩论课,主题是讨论幽门螺杆菌是好是坏。接到这个话题,我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因为连幽门螺杆菌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谈好与坏呢?但知识都是学来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我知道了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它的好处是: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着小毒针的危险品种,其实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通过对10000多个实验对象长达12 年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虽然危险品种的宿主患胃癌的可能性提高了一些,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确切地说,与其他参加的实验对象相比差不多要降低了一半。幽门螺杆菌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幽门螺杆菌附在胃壁上,刺激了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当免疫系统突然反应过度、小题大做的时候,它的作用就是拍拍免疫系统的肩膀,跟它说:“你去歇一会儿,这里我来吧。”这就是它被叫作“调节”细胞的原因。而它的坏处是: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胃部杀手。幽门螺杆菌更适宜于微氧环境中生存并繁衍,并通过所分泌的细胞毒素和蛋白水解酶,来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进而产生炎症甚至溃疡。同时,国内外大量数据表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胃病患者罹患胃癌的可能性是未感染此菌的胃病患者的10倍。至于引起胃癌的机理,专家们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是幽门螺杆菌侵入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胃黏膜,加上炎症过程中的介质产物如氧自由基的基因毒之毒性作用,诱发黏膜细胞癌变。从病理学上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过程: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我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有害的,因为它的弊大于利,导致的后果也比它达到的效果大得多,但是它毕竟存在于我们的胃里,所以不要当他不当回事,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尤为重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深层次去剖析关键所在,便是终生行事的准则了。
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病毒的相关知识。比如病毒的传播,用病毒做武器,同性恋艾滋病的概率高。水痘的及时预防等等知识,想起自己小学时被猫咬,第二天去注射了五针的狂犬疫苗的那个情节,就在想,如果当时没有打狂犬疫苗,现在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像现在一样健康或者变成残疾人。但仍就感谢当年没有节约那几百块钱,及时做好了预防准备。也通过上这门课,了解了一些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医学知识。课间老师也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面试官,应聘的九个人中有一个患有乙肝,你要招五个人,你会招患者吗?”我想了想,觉得不会招。因为患者进入公司之后要为他提供特殊的照顾,比如在吃的和住的方面,这是一个成本。其次,倘若不小心传染到其他人,也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利益,再者,对于患者本身,虽然他能为公司带来一时的利润,但如果突发意外情况,对公司而已可能他的人生安全费用会远远大于他个人给公司带来的利益。所以我不会选择患者的。
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讲了抗生素和性病相关的知识,知道了抗生素类药,即抗细菌药(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也知道了某些性病的相关知识,如: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但在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细菌培养也无淋球菌生长。女性患者常合并子宫颈炎等生殖道炎症。本病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超过淋病而跃居性传播疾病的首位,在我国日益增多,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大多发生于18~50岁的中青年人。大约经过半个月至8个月,平均为3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此病较为常见,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HSV-2型,少数为HSV-1型。是常见的性病之一。生殖器疱疹可反复发作,对病人的健康和心理影响较大;还可通过胎盘及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感染。因此该病也是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对其有效的防治引起重视;还有艾滋病、细菌性阴炎、阴道毛囊炎、疥疮等性病。想起这些性病就可怕,比如梅毒,在古代多少帝王多少人死于非命。我们应提高文化素养,洁身自好,防止不洁性行为;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尽量不输血,尽量不注射血制品,有生殖器可疑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配偶得性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期间最好避免性生活,需要时使用避孕套;做好家庭内部的清洁卫生,防止对衣物等生活用品的污染。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做人的道理是同等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表现,还有一个人的修养。《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给了我对生命更加坚定的信仰,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对梦想的坚持。我希望更多的同学都能够选修这门课程,不仅能够获得学分,更重要的是获得与自己健康有关的科学知识。
学院:理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科1302 姓名:黄再辉 学号:0121314680305
第三篇:《艺术概论》课的感想
我心目中的艺术
这学期,我很荣幸地选到了苏和平老师的《艺术概论》课,老师生动地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门课的学习也使我认识到自己不仅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是了解艺术,丰富自身的内涵,得到全面发展。
刚开始接触到《艺术概论》这门课时,以为是那种概念、理论堆积的课程,但是上了几次课时后,彻底改变了我对这门课的看法。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不沉闷,而且还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很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不像有的老师“读课本”,苏和平老师通过讲小故事、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观看电影等形式讲课,提升了同学们上课的兴趣。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行为艺术、绘画艺术、电影艺术等好多方面,在这些领域中,最吸引我的是悲喜剧那部分的知识。以前自己观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时只是粗略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对于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所要反映的寓意却不清楚,然而,老师对于所要讲的悲喜剧分析的十分透彻,使我深受启迪。正如这句话“生活中处处都是美,只是你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是《艺术概论》这门课是我发现了美的视觉与感受。从东方到西方,从人生态度到审美情操,从自然到科学,艺术概论均囊括其中。以前自己对艺术一无所知,《艺术概论》这门课填补了这份空缺,每到周五下午,我都会停下来思考,沉浸在艺术的熏陶中,一周来学习的疲惫全都散去,真个身心都会得到洗涤。每当老师让我们欣赏一些经典艺术作品的时候,大家刚开始都是一脸茫然、,麻木的表情,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基调调动了我们自身对知识的一种渴望,每次课时接近尾声的时候,大家的脑子里面留下的更多的便是思考,已不再是单一的麻木、茫然。至少,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活跃的脑思维和艺术门类的索引图。
人生态度、处事方式同样属于一门艺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创作,充满了个性,共性和活力。让我学会了更加坚强的去创造只属于自己的人生作品。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挫折,但是挫折并不可怕,我们也不应该埋怨生命里的苦难。因为正是那些挫折冲填了生命里的一个色彩元素,有了这些色彩,生命才会变得多姿多彩,才会懂得生命的珍贵。
作为非专业课的学生,我们或许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在“德、智、体、美、劳”中,美的教育贯穿了全过程。《艺术概论》这门课便通过对艺术的简要介绍,开阔我们的眼界,增加自己艺术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它虽然是一门选修课,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与经历。灵活的、开放的、多样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我们的兴趣,艺术概论就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种子母体,在不断地成就着更多更美的子体。
学习了这门课后,给我最大的启迪是:给自己忙碌的生命留下一份思考,要活在艺术中。《艺术概论》也颠覆了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带来的确实身心的享受,激发了我对艺术的好奇心,提升了我的艺术修养,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便传递给了我们无限的正能量,收益颇丰。
第四篇:《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转眼间,两年大学生活就快过去了,再也不能像孩子般天真的笑了。大学既是学知识,也同样是学做人。《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修完也是收获颇多。曾记得,当初选课的时候,对个性课程是没有一点概念,只是下意识觉得跟公选差不多。
生命科学,听上去就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关于生命的话题,有一点神圣;关于科学又有一点严肃,其间必然是生物学相关的知识。能学到一些生物知识或是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识,就是我对这门课最大的期待了。作为理科出身的学生,有着高中生物基础,相信理解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生物,我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不单单是生命的厚重,自然的莫测,更是人生的一种责任。有了这种情愫,看待身边生长的一切,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细胞,个体的层面了,仿佛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呢。
上这门课,还是很轻松愉悦的,没有专业课繁琐的公式,代码,没有马原无聊的理论。第一节课,因为来的不早的缘故,就坐到了前排(以我一贯的风格,肯定是在后面或是某个角落享受着自由的乐趣)。老师很祥和,平易近人,轻松的跟我们聊着天。老师首先就给我们介绍了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我很认真的了解这些系统对我们的意义所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进行机体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体外;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了解这些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作用,对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喜欢找学生回答问题,想必是这门课的一大特点,老师总是喊女生为“丫头”,喊男生为“小伙子”,这样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对于问题能更主动的回答。所问的问题就比较生活化,诸如几点睡觉,锻炼不,为什么晚上跑步而不是早上跑步,人体有多少骨骼等等。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多种多样,其不乏有一些很有趣的答案。与其说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在跟老师进行一些生活化的谈话,我倒是喜欢这样的方式。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不受思维局限的讨论,也不失严谨的治学态度。
课程中间有一节辩论课,主题是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关于这个话题就引起了我的深思,从小受《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熏陶,我倒是对这句话从没怀疑过,如今这个话题反而激起我的兴趣。很难说的清这其中的缘故,就必须打破思维的局限了。首先,我就把目标放在了自己身上,在心里小声问,你的本性是善意的还是恶呢?孟子说吾日三省,我是做不到。从内心深处来剖析自己,是认识自己最好的途径了。我觉得我是本善的,但有时会有一些小小的自私与狭隘,这里的恶并不只是代表邪恶,是有着多种含义的,比如自私,贪婪等。听了同学们的观点,倒是有着不少启发,许多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很新颖,就十分值得我来学习。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深层次去剖析关键所在,便是终生行事的准则了。
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讲了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对认识传染病及预防也是很受益的。其中就有让我印象颇深的非典。记得那时自己上小学,对这种病是无知与悸怕,每天都在父母的要求下勤洗手,学校也比较重视,会统一量体温,然后就是停课好多天的假期了。老师介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传染途径跟病理特征。除此之外,还有狂犬病。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一旦被狗咬了,要在24小时之内打狂犬疫苗,而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狗咬就要注射抗体了,这让我想起高三生物的那些岁月。当然还有最近流行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我国已经确诊有几例了,临床表现是发热、发热伴畏寒寒战、咳嗽、气短、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表现也较为常见。对对流行疾病不能恐慌,合理的预防才是最佳途径,这些知识给了我对病毒的科学态度。
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做人的道理是同等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表现,还有一个人的修养。《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给了我对生命更加坚定的信仰,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对梦想的坚持。
信管1301 王冬胜
学号0121303490102
第五篇: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范文]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老师好,我是选修您的生命科学概论课的一名学生,其实本学期两门公选课我都选了您的课,药学与社会和生命科学概论。我选了您的两门课不仅是因为您讲课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您的课程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又非常重要的实用性。我以前是不怎么注意自己的身体的,认为自己年轻,有身体本钱现在可以随意挥霍,可是自从上学期最后时段生活作息饮食的不健康,使得我身上落下了一些病根,如失眠,还有脸上有痤疮逗斑,父母带我去看了中医后,老中医很严重的说我是因为生活不健康导致体内寒气湿气很重,再不改正的话非常危险,甚至会有致癌的风险,这让我和我发父母都吓尿了,我赶紧吃药,按时作息,调节生活规律,从此我也认识到了要想身体好必须从多方面来调养和锻炼,于是我就选择了老您的这些课程。您的课程都是关于养生用药生活调养的知识,对于我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的内容浅显易懂却实用,学到了很多如 人类起源,男女生性征差异,传染病的途径等等有用的知识。还有课堂上曾有一次男生女生的辩论会,这个也是十分有趣的,即提高了大家对课堂的兴趣也在娱乐轻松的气氛中传播灌输了生命科学概论的理念和知识。我是学环境工程的,多多少少也跟这门课有一点沾边,我对这门课有了更多认识,对生命的概念也更加清楚了,最重要的是我也更加在意自己的和他人的身体健康了!谢谢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改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