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足球校本课程总结
走进足球校本课程总结
授课教师:贺传信
一、足球校本课程的立足点
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是走进足球校本课程的立足点。足球在学生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开设足球校本课程的也是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是校本课程研究的参与者,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个性特长,对足球校本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
二、本学期的足球教学:
在校本教学中能与学生同游戏,齐欢乐.并和同仁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以一切为了孩子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有序地安排并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重视教育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思想和业务素质,认真学习体育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纲要为教育指导思想,切实认真地对照纲要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德、智、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担任的是足球校本课程,在足球教学中针对学生确定不同的练习目标。如技术相对较弱的学生学会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技术;技术相对成熟的学生能熟练的掌握运球传接球,准确的绕杆射门等。足球训练的内容丰富:训练方法也不断变换。训练方法正确,在训练中注意适当的运动量和密度。负荷过轻,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负荷过重,则影响学生的正常发育。如果新授课的运动量小,则复习旧课就选择运动量大的内容,使新旧课互相调节和互相补充。
在练习时及时合理地调节密度和运动量,总结具体调节办法,改变运动中练习密度,合理的科学安排各项训练的时间和量。改变练习的条件:如加大或缩小活动范围,积极改进和提高。
三、弘扬足球精神
足球运动的精神是“充满自信、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因此在教学中我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学生在学习足球时,要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强化纪律观念。在教学中多给他们机会体验足球、体验成长的快乐。
看着孩子们奔跑在操场上,追逐着足球。他们是那样的投入与享受,表现是那样的自信、勇敢与坚强。体现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
课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我也将需要更好的自我提高和完善,在训练过程中也有更多的不足需要改进和学习。我深知自己能力的不足,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仍然需要努力。
第二篇:走进校本课程
立足学科特点,有效开发校本课程
哈尔滨市延兴小学 孙秀敏
从2001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开展校本课程”的相关文件以来,“校本课程”就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考虑“教什么”。而就美术教师的专业特点来说,又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要实施者。要如何开展好校本课程,特别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下面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
一、课程开发的依据。
校本,即以校为本,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和开发校本课程。所以每个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应该有学校的特色。
我校在开展校本课程前,对我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展开了了广泛而充分的调查。在这里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延兴小学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处叫白家堡的地方,过去这里居住的都是菜农,而现在则多是外来的务工人员,这一地带是哈尔滨现在为数不多的平房区★。然而在拥有教职员工64人,学生900多人的延兴小学中,有80%的孩子就来自这里。他们从小就随着父母如候鸟般迁徙于全国各地,由于他们的父母每天都要为生计而奔波劳碌,他们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学前教育;由于他们的父母是居无定所的外来务工人员,所以他们几乎都没有城镇户口★★;另外在这些孩子的家长中,不认识字的占到多数,读书读到初中毕业的都屈指可数,所以他们对孩子教育上的欠缺也是可想而知的。绝大多数学生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过传统文化。鉴于这种情况,从2001年,我校确立了“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2005年在研讨与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儒雅自信的现代中国人”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主题。★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也应以“学校”为“本”,依托与学校的课程开发主题,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自己校本课程的内容。我在校本课程开发时,选择了篆刻。篆刻虽属“雕虫小技”,但却实实在在是中国所特有的一朵传统文化奇葩。这与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相统一。同时学生通过篆刻学习不仅可以吸收祖国的历史文化更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篆刻作品,可让学生领略其中深刻的哲学含义。通过亲身体验篆刻,更能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仔细,做事耐心,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又与新课改提倡的,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这一理念相吻合。选择篆刻还因为我和我们学校的另外两名教师在上学期间就因为喜欢篆刻,曾一起拜师学习篆刻。有了这个优势,在开发校本课程初期,我们三个一起承担了校本课程篆刻的教学任务。经过十年多的课程实践证明,我们不仅将篆刻这门学科开的有声有色,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的一个亮点,同时我们对篆刻的认识更深刻了,刻印的水平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都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这句话也可以用在我们教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因此,★老师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也要考虑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只有选择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教学领域,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教师的主体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开发的课程才能最大可能地获得成功。
★
二、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的确定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校本课程的定向、规范和评价,因而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首要问题。
在确定课程目标时要考虑到:★课程目标要与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的导向一致。★课程目标要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与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目标要对学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提出要求。
★课程目标要清楚可行。目标的表述要有层次性,能否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各项目标之间要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遵循从大到小,从全面到具体的原则。力求全面、适当、清晰。★第一步,确立材总课程目标
总目标的确立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整体性。要确立的准确,难度不易太高,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要。全面贯彻学校育人目标、与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相吻合。
★下面以篆刻学科的教学目标为例 课程总目标 ○总目标 :
通过学习篆刻,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 :
1、通过欣赏篆刻作品,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发展史、以及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以及古文学的关系。
2、通过对篆刻用具和技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篆刻的用具与材料,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和程序,能够独立临摹刻印篆刻作品。
3、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篆刻学习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第二步,确立课程分年段目标
课程的分段目标要有操作性。分段目标的确立要考虑到课程的连续性。教学内容的递进性。可以从大目标到小目标依次确立。
学段目标 : ★三年级:
1、了解并掌握相关篆刻的基础知识(白文、朱文、刀法、章法、边 款及工具材料、印章文字、篆书等),以及有关篆刻艺术的专业术语。
2、掌握篆字的书写方法,培养观察内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篆刻艺术浓厚的兴趣和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四年级:
1、了解篆刻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学会用篆刻语言分析印章。掌握刻印的基本方法。
3、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篆刻的学习活动,体验篆刻活动的过程。
★五年级:
1、初步掌握篆刻的一般技法和创作方法。
2、领悟篆刻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篆刻学习的愿望,喜欢用篆刻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养成热爱篆刻的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篆刻学习的持久兴趣。☆ ★第三步,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所要达到的结果,它必须通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则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正确确定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上好校本课程课的关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制定的详细具体,要体现出三维目标体系。
★以《可爱的生肖印》为例,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看图片和教师讲解,了解肖形印的历史内容以及分类情况。
2、通过学习生肖印的创作步骤,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实践生肖印创作的过程,掌握生肖印刻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创作成功感和成就感;
4、通过欣赏生肖印,学生感受篆刻这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审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高尚情感。
总之,不管是哪一类的校本课程,教师都应首先在思想上明确它与学科课程的区别,在目标定位上更重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确定校本课程目标时,应该★完全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周详地考虑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方向,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惟有如此,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才能得以完满实现。
★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教什么)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基于课程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并对其加以有效组织,这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根据校本课程确定的目标,而选择、确定的校本课程内容必然是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紧密相联,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问题。考虑到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校本课程内容的选则上要做到“四要”
★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学校校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内容也就是★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标准,反映学校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统一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的前提下,编写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重新组合调整课程的顺序。例如,我校校本课程的主题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儒雅自信的现代中国人”,那在我编写的篆刻校本教材时就不能把篆刻教学变成纯技法的课程,而要同时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熏陶,要注重课程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的作用。★在每单元加都加进与单元内容相关的篆刻欣赏,篆刻典故,名家介绍等,除了掌握最基本的篆刻技能同时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了篆刻这门艺术。即学习了知识,又起到了文化的传承作用。
★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而存在的。★因此在选编课程内容时要立足学生的发展,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真正体现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要学些什么,学生能够做什么,在学习中要收获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
1、关注学生的需要就要考虑发展学生的持续学习力。
学习伴随着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持续学习力是人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对人一生自觉的、长远的、整体的思想和行为起稳定支配作用。我们再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将发展学生的持续学习力作为其基础性目标。我想让他们通过三年的学习除了掌握基本的篆刻技法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篆刻,这里面说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指技法上的学习,而是学习方法上的学习。交给他们的是学习篆刻的思路,和方法。在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他们还是喜欢篆刻,即使没有老师执导,他们也能继续学下去,会学有所成。
★
2、关注学生的需要就要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使学生有兴趣学习
篆刻作为我国古老传统文化它有自己特有的技法要求和内容要求。可以说它是一门技法性很强的课程。学起来会觉得很难很枯燥。为了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使学生有兴趣学习篆刻,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就要有所侧重。
★a、内容的安排上避免单一的重复。我还以三年级篆字教学为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选择了小篆、摹印篆、缪篆、写印四个教学内容。这四个内容又是逐层深入的。在相同内容的单元学习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要有所侧重。小篆学习单元我安排了八节课,每一节刻选择的字是侧重于一个小篆的基本笔画,第一课是横的写法,第二课是竖的写法„„在最后一节课,让学生自己在字帖中挑字,完成一幅小篆的书法作品,作为期末评价的一部分。
★b、不同教学内容穿插进行。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安排一节欣赏课。当连续进行相同或相似技法教学时,改变表现内容,增强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四年级临刻教学中,我在文字印中加进了肖形白文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厌倦了单调的文字印临刻时感到新奇有趣,又兴趣百倍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五年级的创作教学中,我让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材料创作篆刻作品。有的学生刻石膏挂盘,有的学生刻了木刻篆字,还有的学生制作了篆刻作品集。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做出了一个个优秀的篆刻作品。
★c、安排活动课程。实践证明,学生对知识技法类课程往往不如对活动课程的兴趣高,在安排校本课程内容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合理的活动课程。在每一单元结束或开始时,我会适当的安排一节综合活动课,如篆字临帖赛,出一期主题性的火炬报,与高年级交流学习的主体活动等。
★d、展示活动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我们学校把四楼作为篆刻校本展示长廊,我会根据课程内容定期举办相关的展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机会,以激励他们学习篆刻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3、关注学生的需要就要了解学生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的课程内容。在我接新班前,都要对学生学习兴趣、擅长科目、动手能力、家庭背景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我还会与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沟通,了解我要交的学生特点。是活泼的多还是内向的多,上课的思维是否活跃,动手操作能力怎么样等等。以最大限度的对他们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我会根据这个班的学生特点适当的调整我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同样是三年级的篆字学习,我这学期开学刚接的三年二班,和我上一届送走的毕业班三年级时的教学内容就不太一样。这一届的学生是一入学就开始学习软笔书法,对毛笔的用笔掌握的很好,为此从他们刚开始学习小篆时,我就让他们用毛笔书写。既要掌握小篆的自行特点,又要体会毛笔的用笔方法。而上一届的学生软笔的底子弱刚开始学习小篆时是以硬笔为主,学习小篆的字形特点。而毛笔不作为重点内容,只是让他们体会和了解小篆的书法用笔,对字形和笔画要求不高。
★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上有思考。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要站在课程的全局上去选择课程内容。
★比如篆刻教材就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低段学习写篆(其中包括小篆,谬篆、画印、)中段学习印章临摹(包括汉印白文、汉印朱文、明清流派)高段学习篆刻创作(包括临摹创作、独立创作、创作印谱)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篆刻教学内容是逐年递进的,难度也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掌握逐渐加大的。
★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把握校本教材内容可操作性。★无论教材编得如何,总要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所以在选编教材时要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内容不易过多过难,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放弃学习。也不要过于简单,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内容浅显或只是简单的重复没有新意,也会让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而不再喜
欢你所教的这门课程。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内容感兴趣,在你的课堂中学到的是他们没学过或不太了解的知识,但只要他垫垫脚,就能学会。
在这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指要或学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件各种学生资源包得内容,教师资源包的内容)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校本教材不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可以补充,可以拓展的。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怎么教)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这就决定了它要有别于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应完全照搬美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应寻找一些适合校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下面以我校的篆刻校本课程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
1、扎实基础,循序渐进
而在篆刻艺术中,篆书是入印的主要书体。要学习篆刻,首先就要学好篆书。古人尤为强调篆书在篆刻诸因素(篆法、章法、刀法)中的首要地位,篆刻是由篆与刻结合而成,篆是刻的基础,不懂篆也就刻不好印。我记得我在刚开始学习篆刻的时候我的老师让我直接从摹印开始的,并没有书写篆书,以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篆刻的技法。书写篆字只是作为辅助的练习。这是我们成年人学习篆刻的方法,但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篆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有好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听说篆刻。当他们第一次看到我为他们准备的印章时,只是把它看成了一幅带字的图画,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更别说还要学习把它们刻出来。
在第一次上篆刻课前,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怎么教,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是只注重技法的学习,像我的老师教我一样让学生大量的进行刻印的练习?每节课我给他们提供一方印章的样子,让学生照着刻出来就行,他们学的高高兴兴,我也教得轻松自在。这样行吗?这样三年下来学习篆刻的学生也能小有成就,至少会刻印了。可三年以后呢?当学生离开延兴小学的时候,他们又能剩下些什么。只是会照着刻几方印章而已。这不是我们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也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对低段的篆刻教学我没有急于让学生接触印章,而是从认识和书写篆字学起,要扎实基础,循序渐进。
在篆书的教学中,我先选择篆书中的小篆开始练习,小篆是所有学习篆书书写的基础,在小篆的学习上,我采用了软、硬笔结合的方法。前面我们说了,篆刻是以书法为基础的。古人有“刀走笔势”的说法,这里的笔指的是毛笔。同时,在学生后期刻印时也要用毛笔反字上石,所以让他们尽快的熟悉用毛笔书写篆书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学生的年龄低,光学会写篆书对对他们来说就已经很难了,如果再让他们直接用毛笔书写无疑会使难度更大。学生很难达到要求,不利于学生掌握字形的特点。所以我让学生先用铅笔写字形,掌握小篆的字形特点,再让学生用毛笔描写。这样即保证了对字形的掌握又学会了毛笔的用笔。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教学的效果更好。
在学习小篆的基础上我安排了摹印篆和缪篆的书写教学。
摹印篆和缪篆都是印章中篆字,字形趋于方正。通过对不同篆字的学习,让学生即掌握了印章中的篆字的基本特点,又了解了篆字在印章中的变化方法。循序渐进的逐层深入的进入到了下一环节——写印。让学生把学会的缪篆组合成一方印章,写出来。在这里我有意识的在之前的缪篆学习中选择了与画印相同的篆字,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作品,同时体会篆字在印面上的排列规律。为下一学段刻印时的反字上石打好基础。★
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也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采用了白文印先泥刻再石刻,朱文印先石膏板刻印再石刻。材料由软到硬循序渐进。
由于学生年龄小,手部力量不足,而且石材又很硬,如果直接让学生在石头上刻印,很难体会和掌握用刀的方法。往往是用刀尖在石头上挖沟,而字的笔画边缘却粗细不匀,印面整体效果
不好。反复指导也不见成效,学生也就是不能理解怎么用刀刃的力量刻印。只有实际练习才行。既然是材料上的问题,那就解决材料。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也曾想用橡皮尝试刻印,但橡皮的质地太软,而且大块橡皮的成本也很高,这种方法被否决了。后来一次我上美术课《泥巴真听话》一课时,有学生带来了黄泥,我发现用黄泥刻印既有石料的质感,又比石料质地软,便于学生运刀,体会篆刻刀法。为此,我进行了一个实验。让5个学生用泥刻回字线,5个学生用石头刻回字线,刻完后我检查作业效果。用泥刻得作业线条虽然粗细还不能达到均匀,但线条明显要比石头刻的作品完整,中间没有断开的痕迹。能连贯的刻完一刀。反之,用石头刻的作业线条头破碎,到处是刀痕,一看就是反复划出来的。事后我也分别找这几个同学的谈谈自己用刀的感受。用泥刻的孩子们就告诉我泥巴软,好刻,所以一刀就能把线条刻完,而原来用石头就很难刻好。还有老师讲的要刀刃刻线的边缘我这次也体会到了。看来这种材料可行。于是我去哈市周边的一个砖厂买来了一大袋黄土。和水、摔实、做形、晾干,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全班30多人每人准备了3方泥块。学生除进行了刀法练习——回文外,还临刻了两方白文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在下一届的篆刻班也得到了推广。樊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感觉用黄泥刻印固然很好但制作的过程太繁琐,都让老师来制作太浪费时间,效率还低。而让学生自己做又很难掌握好泥块中的水份,多了太稀不容易成型,少了太干容易裂开。没做好还要反复的做,也不快。后来她发现在市场上有卖一种小块的陶泥,省去了和水这一环节,可以直接成型,成形后还不爱干裂。学生可以自己操作,大大节省制作材料的时间。当然泥刻作为练习材料非常好,但其材质粗糙,形状过大,打印处来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泥的质地松散,刻白文印尚可,刻朱文印笔画容易断开,很难成印。还有就是泥块不易保管易碎。所以我们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学习篆刻体会刀法的过渡材料,最终还要落在石头上。★★
白文印的刀法可以用泥代替石头进行练习,可是在学习朱文印时,泥吧就不能用了。而刻朱文印难度大,尤其是笔画和笔画交汇处特别难处理,线刻粗了影响印章的整体效果,线刻细了又容易把线刻断开,即使作为成年人也很难很好的掌握,更别说是小学生了。所以在学生练习刀法的材料上要找一种让学生更好上手的材料。为此我们篆刻组的三位教师特意在集体备课时一起进行了研究。经过反复的实验和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们确定了用石膏板刻朱文印。石膏板的质地较泥要硬些但要比石头软很多。而且石膏板的质地细腻,特别适合做朱文印的刀法练习。石膏板的制作方法简单,只要用石膏粉和水再加一个磨具就可以了。制作的形状可方可圆,可大可小,变化多,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除了可以进行朱文印的刀法练习外,还可以做成篆刻作品的装饰摆盘或挂件。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有的同学还把刻完的作品摆在了家里做装饰,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朱文印的刀法掌握的也特别的好。★★
在高段的篆刻创作教学中,循序渐进法也很适用。学生在进行创作前我会先让他们在我们学过的古印中选择一方自己喜欢的印章(朱白文均可)。然后赏析印章的特点,写出自己的体会。再进行临刻,以上环节都是让学生加深对印章布局、笔画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在临摹创作一枚印章。临摹创作就是在原印基础上或采用它布局特点,或仿照印章的笔画特点,进行创作。我会让学生在原印的基础上换掉一个或两个字,组成一个新的篆刻作品,进行创作。
★
2、小组学习,互助互学
篆刻是一门选修课程,一个班的人数都在30到40人左右,人数比较多,篆刻这门学科的特点其实不太适合大班教学,所以找到一种方法,既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又适合篆刻学科的教学,是我们篆刻教学组一直在探讨的研究课题。后来我们发现,建立学习小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刚成立学习小组时是自由选择或教师安座位安排,因为刚刚接触篆刻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还不确定,在课程开展一段时间后,那些观察力强,善于动脑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这时进行第一次小组调整,每组4人,安排时安学习能力要有强中弱不同层次。选出学习组长。在每单元新授知识时会先对掌握快的同学进行指导,再由他们来指导监督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效
果。例如,在讲授执刀方法时,我会现在前面做全班的演示和讲解,当下去指导时,我有侧重的找出每组掌握最快的同学。再由他们对本组内同学进行纠正。我会在不停的巡视中逐步增加小指导员的数量,从一个辅导3个,到2个辅导2个,最终达到全班能完全掌握正确的执刀方法为止。在每个学习小组中,学习组长的确立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期会举办一到二次选拔赛,小组评选出技艺高超的组长。在篆刻学习中,学习小组的小组长会帮助老师检查学生工具、收发作业、修印、改印等等,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
3、点评修改,学会赏析
学生在刚学会刻印后,态度、意识明显放松了,认为刻印不过如此,刻出来就行呗。这样对于印章的质量自然就不很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学生中试行点评修改法。在学生第一遍刻印打印后,引导学生与原印对比观察,先自己找出不同,再小组同学互相赏析评价,找找同学的印章中的优点与问题,你别看有的学生自己刻得不怎么样,可挑起别人的毛病却头头是道,大家互相这么一比,学生的竞争意识被积极的调动起来,于是我顺藤摸瓜的再给学生一次机会,让学生进行第二次修改,然后再进行点评。事实证明通过点评修改后,学生的作品明显有了改进,态度也认真多了。在点评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刻印的水平提高了,对印章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
★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程开始的初期,在课堂上我主要以教授篆刻知识为主,如认识篆字、学写篆字、学习刻印等,由于知识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有的学生感到没有意思,课堂的活动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我意识到:篆刻是文化,是艺术,所以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习写字、刻印并不是目的。为了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热爱这门文化,对这门艺术产生真正的兴趣,我采用了故事情境法。我会找许多与篆刻有关的视频、名家的故事趣事,又找到了一些与篆刻有关的文化故事,利用每堂课的剩余时间介绍给学生,学生听得有趣,积极性自然调动起来了。同时通过老师的介绍,对篆刻这门艺术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上总结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只是少数的几个,在实际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法,却不限于这几种,校本课程的教学法也具有多样性。因此,要切实掌握自己教学当时的具体情况的特点,在掌握教学方法共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的发展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死抱着自认为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模式,一用到底。
★
五、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多方寻找和开发教学资源,才能使其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
1、营造学习氛围。教室是学生知识的殿堂。教室的布置要展现给学生视觉空间艺术的享受,把良好的第一印象留给学生。为此学校专门为篆刻组开辟了一个篆刻教室,★成立了“一刻堂”印社。我们篆刻组的三位教师利用一个假期的时间精心布置,打造了一个于教学、展示、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室。在这里有为学生学习准备的篆刻知识介绍展板,篆刻学习资料,字典和相关书籍,有展示学生作品的展台,还有学生进行创作活动的活动区域。学生的第一节篆刻课,都是在篆刻室上的,为他们介绍什么是篆刻,告诉他们从这一节课开始,他们就都是一刻堂印社的成员了,我们学校不光在篆刻室下功夫,在学校的走廊也专门开辟了学生作品展示墙★,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营造了很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里到外、由表及里蕴藏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景极易诱发学生汲取知识成果的热情、恒心和愿望。置身其中,既能满足学生视、听、触觉多方面的生理需求,又能使其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涌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研究效果。
★
2、创作性的开发和使用教具、学具。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篆刻相关知识,更好的学好篆刻这门艺术,我根据校本课程 的内容的需要开发了★泥、★石膏、★密度板等学具,让学生在不同的材质上进行篆刻的学习,即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烧制的瓦当、★活字印刷模板、竹简封泥,等教具的开发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物更好的理解了古人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课件)
★
3、开发社会资源,请进来,走出去。
为更好的开好篆刻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多次请来篆刻家来到学校培训★★。购进篆刻教学的光盘学习观摩。★定期与我校的优秀书法家艾老师学习篆刻技法及软笔书法。我们篆刻组的三位教师也会在每周四的第一节课,都会坐来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专业技法方面进行探讨和学习。同时我们也自费找老师继续进修学习。以此不断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让我们的篆刻课堂更专业,更精彩。
★
4、开展特色活动。
为学生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每学期学期末举办期末作品展,将学生一学期所学进行展示,即对他学习有了评价,同时也是在全校范围开展了一次篆刻艺术欣赏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比赛中锻炼能力,提高自己。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延兴杯篆刻段位赛”★,我校学生已经连续四年在区“艺术特长生” 选拔活动中荣获篆刻小学组一等奖,连续两年代表南岗区参加市里的选拔获得一等奖★。在其他比赛中也多次获奖。参加比赛不仅提高了参赛学生的篆刻水平,同时对没有参赛的孩子也是一个促进,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积极宣传,提高知名度。学校十分重视篆刻校本课程,只要有机会就会进行宣传,篆刻班的孩子多次参与了国家、省市新闻媒体的录制和采访活动。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我校有篆刻这门特色校本课程,同时在家长中得到了认可和支持。孩子们提起自己学习的课程也充满了自豪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当我校有省、市领导来校参观时,篆刻班的学生会亲手刻制一枚印章★,作为礼物送个他们。同时,还为学校书法班和国画班的学生刻印★。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篆刻这门学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还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以致用,学习的篆刻信心更足了。
★
六、课程评价的方法 校本课程的评价,对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要使这一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转变评价的功能。我们在校本课程的评价中可以采取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评价策略。
★
1、评价的多元化。
每节校本课结束后教师都要根据学生完成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找出优点提出问题,为本节课做一个小结★。在学期末的家长会上,还要把学生一学期的课堂习作展示给家长们,并请他们留下自己的意见★★。我们在进行校本评价时,要将评价作为由教师、学生、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分析与评估的过程。从而促进教师、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觉改进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实现自我发展。
★
2、评价的多样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说在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每节课的一课一评,学期末的作品展示评价,每学期组织的“延兴杯篆刻段位赛”。每一次评价活动都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促进其更好的学习。
★
3、评价的综合化 这里所说的综合性评价,是指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估。特别要重视过程的评价。
在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行校本课程评价制。把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每学期的成级单里。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等级。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状况)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再给出一定的等级。
(3)学习的客观效果,任课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4)由任课教师根据上述(1)(2)(3)综合给学生最终的等级。其实教师们不难看出,校本课程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效果的质量监控,其实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促进。
★
七、校本课程带给我们的收获 学生的收获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在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中,学生们在听、看、实践中感受到了民族的气息,倾听到了民族的脉搏,了解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他们与民族传统文化对话中,有着悠久历史的祖国已悄然地走进稚嫩的童心,祖国变得清晰;在亲历民族文化的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在享受祖国的传统文化,渐渐地也多了一份“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教师的收获
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提升教师课程的生成意识。让我们感到课改需要自己的参与,自己正在成为课改推动者。同时,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逐渐形成学习意识、学习需要。这种主体意识是是使我们成长为学习型教师的核心动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同时也在不停地审视、反思着自己的教育。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展,我们不断地在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回首十年的忙碌,延兴人兴奋地盘点着收获。延兴的孩子也实实在在受益了,他们跟同龄孩子相比越发的儒雅、自信;延兴人逐渐挖掘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明确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儒雅自信的中国人”的办学方向。
★延兴小学的每一位教师都本着“爱每个学生,会爱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的朝圣之心在欣赏着孩子成长的不同姿态要让一个个自信儒雅的现代少年在延兴成长起来,让校本课程托举孩子们的梦想。
第三篇:足球校本课程纲要
足球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足球 课程类型:体育类 课程资源:选编 学习对象:全体学生 学习时间:每天下午两节课后
二、课程背景
1、课程性质
足球不仅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而且作为一门瑰丽的艺术,已深深的植根于全世界亿万热情的爱好者中,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开设这门课程的性质,是在学生对足球浓厚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足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德育教育的许多目标和内容结合起来,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课程特点
(1)体会足球乐趣,激发学生热情,挖掘个人潜力。
通过观看高水平足球赛事,提高足球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足球技巧练习,进一步挖掘个人潜力,提高个人技战术水平。
(2)掌握基本知识,体验足球文化,提高个人修养。
在传授学生有关各种足球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足球文化的深刻内涵。丰富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3)培养团队精神,加强竞争意识,争取更高荣誉。
足球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项目,通过训练和比赛,可以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和顽强拼搏的进取意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有关的足球知识,深刻体验足球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技巧学习,挖掘个人潜力,提高足球技战术能力,努力培养足球人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培养团队精神和竞取意识,争取荣誉为校争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能根据自身需要,为终生学习和锻炼奠定基础。教育学生为提高新疆足球水平,推动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做出不懈努力。
三、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尊重个性发展,挖掘个人潜力,强调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模仿体验、观察比较、集体研讨、互帮互学、教学比赛、团结提高。
四、课程安排
1、课程内容
(1)足球基本知识(技战术、规则、相关文化)。(2)观看足球赛事(录像、集锦)。(3)学习颠球(脚、大腿、头)。(4)球性练习(绕环、拉拨、Z字运球、直线运球)。(5)原地脚内侧踢地滚球、接停球。(6)曲线运球过障碍物。2-4个障碍物。(7)原地头顶球技术。(8)发边线球技术。(9)守门员技术。
(10)脚背内侧踢高球和脚内侧停高球技术。(11)学习局部二过一进攻战术。
(12)学习个人防守战术:选位、盯人、站位。(13)学习个人与集体防守战术。(14)7对7比赛。2.课程开设要求
(1)开设对象:全体学生
(2)要求:兴趣浓厚,有简单的足球技术。(3)课时计划:每天一课时,每周四课时。
五、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中把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3、评价标准:在课程结束前,有师生共同商讨,具体内容包括(实践技巧、竞赛表现)
六、课程设备要求
1、多媒体教室
2、足球场及相关足球训练比赛器材
3、足球(人均一球)
第四篇: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7
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项目,既能强身健体,又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体验运动激情,感受足球魅力,传承礼仪文明,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出具有极高的“体育核心素养”的文明学生,开设《足球校本课程》,丰富发展学校教育内涵,使素质教育的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我们又组织足球社团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增进学生对足球这一运动项目的认识,以足球为突破点带动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努力开拓我校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与美好前景。
二、开发背景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就在2015年全国“两会”开幕之前的2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定下来今后十年中国足球改革的大政方针。从邓小平30年前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到习近平对中国足球的格外关切以及他的“三个足球梦想”,《方案》的出台被视为前所未有的足球治理“定海神针”,引起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的热议。2017年8月,习主席在全运会讲话中提到:“体育代表着是青春、健康和活力”,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硕说,习近平的关注和足球改革方案的出台,可以说中国足球有救了。该“方案”出台后,足球界人士反响强烈,有足球教练指出这比1992年“红山口会议”更重要。其中,校园足球的改革和建设成为热议的话题,如果让孩子们“有学上,又有球踢,将来还有出路”,无疑会吸引更多家长让娃娃们投入到足球运动中来。
(二)课程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课程改革中的研究热点。我校《校园足球课程》的开发正是顺应了这一改革潮流,也为我校的体育工作带来了新鲜活力,丰富了内容,使之更贴近于学生。
(三)学校发展的需要
1、真正落实学校“阳光、健康、快乐”的办学理念的需要。《校园足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体现了我校“健康快乐”的教育思想,为了健康学会足球技能,在足球训练和比赛中追求快乐。
2、适应我校的足球教学——足球训练、比赛一条龙的学校体育特色的需要。我校自2009年开始组建学校足球队参加“青岛市市长杯”足球赛,第一次参加男女队均进入了前八名,2010年我校的女队就获得了“青岛市市长杯”足球赛冠军,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蝉联桂冠,男队每年进入前八名,最好成绩是亚军;2011、2012年连续两年代表青岛市参加省中小学生足球赛,今年还参加了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赛(青岛站)。回顾这几年来的足球训练工作,我们认为作为市足球试点学校,比赛的成绩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没有一个浓厚的足球氛围,成绩好坏的基础都建立在二、三十个人的训练队身上,这与我们国家设立传统项目学校的初衷肯定是相违背的。现在《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足球教学作为普及,作为基础,足球竞赛活动作为推动杠杆,足球训练工作作为提高的学校体育特色才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里的正确方向,势必会给我们学校的足球传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为了推进课程开发和实施,必须努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体育教师可以说是一个业务知识提升的过程,从课程开发、研究策略、研究内容、教材的选用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课程的实施教学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培训、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研究教学方法等形式,可以获得不少原来很少接触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经过实践后变成每个教师的教学经验。
4、积累开发经验,为学校其他课程开发提供基础经验的需要。课程的开发对于学校一线教师来说,其工作难度非常大,而且从未接触过,从课题的提出到前期调查、整理资料、处理数据、选用和处理教材、编写各种文本直至结题,每环扣一环,而中间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推敲,经过论证后方能成立。《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我们比较早的一个校本课程,它的实践经验将有利于我们今后各学科的课程开发。
三、课程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工作小组:
组长:
组员:
四、课程目标:
1、认知:了解学校足球的发展史,学校足球发展纲要、世界足球的起源、发展、简单的战术以及规则裁判法等
2、技能:能熟练的完成运球、传球、停球、射门等基本动作;掌握带球过人、头顶球、守门员基本技术、“二过一”配合过人;能组织进行小型比赛。
3、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磨练意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课程内容
时间
初一内容
初二内容
初三内容
第一周足球知识
足球知识
足球知识
第二周视频课-足球运球
视频课-足球传球、接球
视频课—足球技术的应用
第三周足球的运球技术
足球的快速运球
足球的球性球感
第四周足球的运球技术及球性练习
足球的球性球感
短传长传结合第五周足球的传球接球技术(地滚球)
足球的传接球的各种方法体验
背套练习
第六周足球的短传与长传地滚球技术
长传高空球技术
方格式运球过人
第七周足球的高空球停球技术
足球规则(视频)
网鱼式防守与渗透
第八周足球的传球隐蔽性
足球的技术运用
教学比赛
第九周足球的高压防守
足球的传切配合(一)
位置的职责
第十周传球与高压防守
足球的传切配合(二)
长传定位球与停球
第十一周球性球感、简单的2过1战术及传切配合足球的传切配合(三)
6对6比赛换位
第十二周视频---精彩的进球集锦
足球教学比赛
4人移动式2过1传球、接应
第十三周球的穿透性及摇摆式防守
足球的阵容发展
教学比赛
第十四周简单的足球战术
足球的射门练习
最新规则的接触
第十五周足球规则
足球的高位压迫战术
守门员技术
第十六周足球教学比赛
教学比赛
教学比赛
六、实施策略:
1、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多启发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对足球的热爱。
2、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策略,通过环节目标教学法来促进总目标的达成,最终令学生发健康成长。
3、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严格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欣赏、示范探究、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5、及时总结反馈课堂上的不足,并在下节课及时调整。
七、教学比赛、集中展示
1、举办一年一度的“校长杯”足球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技战术、提升自信心、更好的展示自我。
2、通过街道足球赛、区长杯、市长杯、省级联赛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有后期需要改进内容、方法等。
八、课程评价
1、年终对优秀社团成员予以表彰。根据日常练习以及比赛中的表现情况,年终评出优秀社团成员,给予表彰,以资鼓励。
2、每年进行达级测试,对达到一定标准的进行颁发证书。
3、每年的各级比赛选拔出校级球星进行表彰。
4、对充分利用环节教学法教学的教师进行全校表彰。
5、对充分按照校园足球课程实施方案进度进行教学的,予以表彰鼓励。
XX中学
2017年X月X日
第五篇: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东山小学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足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既能强身健体,又可 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我们组织的足球社团能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进学生对足球这一运动项目的认识,努力开拓我校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与美好前景。
二、实施目标:
1、认知:了解足球的起源、发展、简单的战术以及规则裁判法等
2、技能:能熟练的完成停球、运球、传球、射门等基本动作;掌 握带球过人、头顶球、“二过一”配合过人;能组织进行小型比赛。
3、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磨练意志,提高团队协作 能力。三.实施内容
第1周:运控球基本功: 脚背正面运球 推、拉球 颠球 第2周:熟悉球性,足球运控球基本功练习。提高控制球能力,发展腰、膝、踝关节的灵活性。
第3周:运控球基本功 踢球、脚内侧踢球 接球:脚内侧接球
第4周 挑球、扣球动作的连贯、脚内侧踢球时出球准确性。第5周: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运控球基本功:挑球、扣球 第6周:运控球基本功:挑球、扣球、接球:脚内侧接地滚球、踢球:脚背正面踢球
第7周:踢球:脚内侧踢地滚球、踢、接球:脚内侧踢、接空中球
第8周:踢、接球:脚内侧踢、接空中球,运控球结合脚背正面射门。
第9周:运控球:脚背外侧运球 推、拨、拉球并结合射门、踢球:脚背内侧踢球 接球:脚内侧接空中球
第10周:接球:脚内侧接反弹球、踢球:脚背内侧踢球 第11周:接球 前脚掌接反弹球:、掷界外球 第12周:抢断球、接——运——射综合练习
第13周:踢球:脚背内侧踢球、接球:大腿接空中球 第14周:接球:胸部接球、接球——运——传——射综合练习
第15周:原地正面头顶球、接球:脚内侧接空中球 脚内侧接反弹球、前脚掌接反弹球
第16周:头顶球:复习原地正面头顶球 学习跳起头顶球
四、实施过程:
1、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多启发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对足球的热爱。
2、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
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严格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欣赏、示范探究、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4、及时总结反馈课堂上的不足,并在下节课及时调整。
四、教学比赛、集中展示 举办小型教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技战术、提升自信心、更好的展示自我。
五、课程评价:
年终对优秀社团成员予以表彰。根据日常练习以及比赛中的
表现情况,年终评出优秀社团成员,给予表彰,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