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自主性实验(全站仪)
课外自主性实验
全
站 仪 的 测 量 与 放 样
实验成员:姓 名 学 号
孙中凯 3072109431 付忠辉 3072109430
谭思文 3072109417 孙开韦 3072109205
指导老师: 李建 曹茂柏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目录
1.组学生姓名与学号及使用仪器---------3
2.所用仪器及附件--------------------------------3
5.建筑面积计算表------------------------------------9
一. 成员的姓名与学号
实验成员:
姓名
学号
孙中凯
3072109431
付忠辉
3072109430
谭思文
3072109417
孙开韦
3072109205 二. 所用仪器及附件
全站仪1台,三角架2只,电池2块,对中基座1套红色记号笔1支,铁钉10颗,铁锤1把,木桩6跟。
三. 实验条件
1.现场条件:根据实验室的温度11度,在全站仪设置中进行设置。2.地点:淮阴工学院北京路校区
3.已知控制点坐标10(-0.3543,-103.8003)7(-5.557,-82.763)四. 实验过程 1.确定放样点步骤
根据7、10号已知点,确定转点02,根据10号已知点和转点02确定转点03,根据转点02和03确定转点04,根据转点02和03确定放样点03,根据转点03和04点,确定放样点04 实验过程数据记录:
02(N=-12.996,E=-115.489)03(N=-160.103,E=-114.995)04(N=-156.259,E=-93.515)2.放样步骤
首先从CAD图纸上获得放样点的坐标,在全站仪上输入某个样点坐标,调整全站仪角度使得dHD的读书为0。然后观测员口令扶杆员把棱镜中心对在望远镜十字丝中丝上,同时使得杆上气泡居中,调整仪器模式为精测。若dHD不为0,为某负值,则令扶杆员在望远镜十字丝中丝上往后移动(dHD>0向前移动),再重新测一次。如此反复的操作直至仪器上的dHD=0时,此时棱镜所处点就是样点,最后用铁钉做记号。以此类推,可测得其余的放样点。放样点坐标数据: A(-181.4189,-126.4309)B(-181.4189,-111.2578)C(-170.2010,-111.2578)D(-170.2010,-119.8789)E(-175.8963,-120.4309)五. 建筑面积计算
1.测量步骤:放样结束之后仪器位置不变,分别将棱镜杆树立在实验楼的东南、西南、东北墙角上再用全站仪测量这三个点的坐标,然后利用02点及03点确定一点04(-156.259,-93.515)2.测量4个点的数据如下:
(-199.270,-41.322)(-173.290,-21.154)(-169.277,-75.562)(-150.757,-59.436)
3.计算步骤
长度由CAD标注得,计算步骤如下:
建筑面积 =24.5*31.2+47.0*24.5*3=1915.8㎡
全站仪测量与放样心得体会
全站仪以其特有的性能在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了,通过这次实习,我较熟练地掌握了全站仪测量放样的方法,受益匪浅。同时我还明白了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由于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加上反复的计算,使得大家头痛手酸。直到最后,当我们的数据结果终于出来后,我们才感觉到苦尽甜来。每天,我们都必须,扛着仪器携带着相关计算物品,在学校里紧张的忙碌。由于实验报告册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其中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熟练、精准程度。其次,通过这次实习,有利于培养我做事严谨、认真、不畏艰难困苦的作风。不论是对中整平时的重复精确瞄准还是在放样计算时反复检验计算数据,以确保放样时的原数据正确,每个步骤都尽量做到脚踏实地、一丝减小,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检查;不论外界的环境的恶劣,克服一下就算不了什么;正确面对困难,学会静下来耐心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够独立借助书本找出解决途径。做事要又负责的态度,若因为自己而造成了错误要主动承担并积极补救。通过实习对培养我们团队协作精神有促进作用。它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帮互补,分工合作,共同面对、解决困难,共同寻求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的方法,提高小组工作效率,确保进度的完成。
我们在放样前做了很多准备,阅读设计图纸、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同时在放样过程中我还明白了,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设出所要求的点位。在放样过程中,通过对照准点的角度、距离或坐标测量,仪器将显示出预先输入的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以指导放样。首先我必须要知道放样点的坐标,然后就架仪器。整平。定像。这些做好后就按翻页到放样的功能。输入放样点坐标。保存。转动微动螺旋使D角处于0的状态下。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在测站点上按步骤安置全站仪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计算实测距离与放样距离,从复过程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测量实习,更深刻的体会了测量工作的艰辛以及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真是没有蓝图什么也干不成。总之,虽然觉得累,还是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
姓名:孙中凯
学号:3072109431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姓名:付中辉
班级:土木3074 学号:3072109430
令人难忘的一周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在这个周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习期间恰好是入夏时节,西安的温度很高,对于露天作业的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改掉以往睡懒觉的习惯,早上六点多就起来,7点左右就开始测量,因为中午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我们下午3--4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天黑无法看清为止。因为测量地点距离在东区,远离我们这边的宿舍,所以我们晚上基本都在树蕙园吃饭,同时发现那里的饭菜不错,每天都吃得很香。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通过这次实习我自己还总结出一些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一定将水准仪视野的水准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4)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测量实习,更深刻的体会了测量工作的艰辛以及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真是没有蓝图什么也干不成。总之,虽然觉得累,还是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
全站仪的测量与放样心得体会
今天天气大好,我们在校园内进行了全站仪的测量与放样,虽然这东西已经学了很久,有点不太熟悉了,但经过事先周密的复习与准备以及小组的共同努力,最终还是成功完成了实验。这其中我有很多心得与体会。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全站仪测量。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使我懂得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特别是全站仪这样的高精度仪器,差之毫厘就有可能导致失之千里。所以测量的时候特别要做到格外认真仔细,丝毫不能粗心马虎。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得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
我自己还总结出一些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全站仪测高程首先要保证全站仪的精度,因为仪器的指标差和零位误差会影响你测出的高差。其次一个容易影响其所得数据精度的问题是仪器高和棱镜高,因为这两个高度需要用尺来测量,与仪器无关,所以要保证你尺的测量精度。第三,全站仪的对中误差也会影响,以及你假设棱镜的对点器或者对中杆的误差也会产生影响。总的来说。校正好仪器和附件,对仪器高和棱镜高尽量精确测量,按规范操作即可。在读取度数时要细心,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成果的报废。测量的时候一定得小心,因为稍微不小心碰到的仪器,仪器就得重新调整,否则就会导致数据的错误,还会大大浪费时间影响测量效率。
我很珍惜这次全站仪的测量与放样实习,它不但让我更熟练地使用这种仪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纠正的一些平时很难发现的错误,更让我更深刻的体会了测量工作的艰辛养成了我不怕辛苦、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对我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我体会测量工作的艰辛以及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真是没有蓝图什么也干不成。总之,虽然觉得累,还是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这次试验令我受益匪浅。
房建3072 谭思雯 3072109417
测量心得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想到马上要去野外实习,说句实话,那天晚上挺兴奋而又激动的。分好组后,凭借着班委的职位,我被荣幸的推上了组长的的位置,既荣幸,肩上的胆子又重了起来。因为不再是一个人特立独行,我所担起的是一个组的重担,一不小心,害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一个组。被挂的滋味,我想谁都不想去尝。所以,我要很小心的负起责任,尽心尽力,做好一个组长同时又是一个组员该做的。就这样,进入了测量实习的第一天。
来到了陌生的环境,并没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相反,感觉很新鲜。周围的环境很美,实习环境如此,理所当然,实习的心情自然很好,效果,不言而喻!
第一天,实习的内容是导线测量。最为组长,当然,考虑到的首先应该是组员。先让他们去熟悉仪器,所以我自告奋勇的前去做控制点,说句实话,寻找控制点也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轻而易举,要眼观大局,前后保持良好的通视,上一个点还要为下一个点做服务。花费了将近一个上午的时间去寻找控制点,奔波在田野,悬崖边,很累很累,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必须要做的,没有控制点,后面的测量任务,全都无法完成。休息了会儿,又加入到了他们测量的任务中,当我去看测量数据时,我发现大家没有用盘左盘右测,就提出了采取这种方法的意见,可是我善意的意见,被无情的驳回了。因为不久前,索老师曾带过我在校园里做过控制点,当时就看到索老师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可是某个同学的固执,让我妥协了。果然,悲剧来了,当我们测到公路,测量任务快要接近尾声时,正好被索老师撞个正着,看罢数据,顿时火冒三丈,我也被骂的连连点头,啥话都不敢说,毫无疑问,重测的结果正等着我们呢。就在索老师刚走不久,大家就都在想着如何是好,于是好几个同学提出改数据的想法,因为重测就意味着又要重新辛苦一天,外面的太阳可是毫不留情的,悬崖边的大沟更是让人望而却步。但是,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这样马虎行事,其后果不堪设想。就好比一座桥梁,本来桥墩之间放样为XX米,因为马虎,放样为其他数时,其受力情况必大受影响,所以桥梁的垮塌就会成为必然事件,其后果,无疑是后怕的。所以,这次我并没有妥协,坚持己见,无可奈何,他们也只得听我的,就这样第二天我们重新进行了控制测量,处理好数据时,闭合差在限差之内,就这样两天的导线测量,圆满宣布成功。
第三天也来了,任务是水准测量。虽然上次测量竞赛我报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没有拿到奖项,但总体感觉三四等水准测量还算简单吧。任务也相对较为轻松,但是轻松并不是放松,我们还是边测边算,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误差控制在三等水准测量范围内。采用的方法是黑红面尺法,后前前后,黑黑红红。就这样,不慌不忙的,两天的时间里我们组,结束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任务。
第五天如期而至,任务是用全站仪进行碎步测量,要知道,我们组在与其他组不同的是,我们组的房屋奇多,这可加大了我们测量的难度,但是既然被分配到这块地方,就得执行,就必须的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我们全组的聪明才智。从房屋到农田再到悬崖,我们测了260多个点,爬上爬下,好几次掉到了沟里,还有一次栽进了玉米地里了,悲剧!说句实话,确实非常累!可最终我们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碎步测量的任务
我们将测得的数据传输到电脑里,利用Cass软件进行软件绘图,这可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因为我的水平有限,于是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同组的一个电脑高手,对他来说,这个任务也是相当的棘手。摆弄了电脑好久,也只是能将数据导入进去,至于绘图,他也是一筹莫展,因为数据实在太多,头都弄晕了。草图在手,也是无从下手,只好将这个任务暂时先放一放,慢慢来,不能着急,越急就越容易出问题,越没有信心。
第七天,和第五天第六天的任务是相同的,都是地形图测绘,只不过,用全站仪测绘,是现代较为先进的,适用范围较广,而第七天的任务是用量角器配合经纬仪进行地形图测绘,是较为传统的方式。但作为一种方法,掌握它也是必须的。知识是无尽的,并不是“过时”的东西就不再重要,学习是思维的一种锻炼,往往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创新出更加先进的事物。小组商讨如何开始时,遇到了一大难题,就是这个1:500的比例不好用,因为较大,需要好几张纸拼起来才能完整的反映整个地形图,想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最终把这个图纸的坐标给弄好了,并且把控制点也都展绘到图纸上了。同时,还迎来了好多小组的借鉴。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展汇,就当这个任务快要结束时,第八天的中午我们得到了索院长的慰问。很是激动,向她汇报了小组的测量情况。同时她又交给了我们第二组和第三组一个任务,去照顾生病严重的盛冯良,在和大家讨论后,我和第三组的王岩搭上索院长的车一起去了兰州。照顾两天后,我和王岩被其他的同学给换下了,拖着一身的疲惫,本不打算回金牛山继续测量的,可是考虑再三后,还是觉得既然测量,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还是应该要坚持一下子,善始善终么!小伙子,这点苦都吃不了,那就不叫小伙子了!搭乘着汽车我们又来到了实习基地,站在远处,我看到了我们小组的同学们,一个个十分认真的进行坡度测设。那种专注的表情让我甚是感动。一和他们在一块儿,他们就问这问那,关心盛冯良的病情如何如何。同学之情如此,足矣!很快,我又和他们一块儿进行测量了,那种感觉很充实。很快乐。还是同学最好。这是我一直心存的小想法。
十天的测量就这么结束了,很快,仿佛转眼间就没了。一路上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友谊。我很满足。通过这次测量实习,让我对实验仪器更加的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虽然皮肤被晒黑了,但收获的却是我终身受用的,实习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姓名:孙开韦
学号:3072109205
第二篇:自主性
自主性在课堂中的升华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像蜜蜂一样自由、主动地采集花粉,酿造花蜜。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和谐艺术地统一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式中,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唤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最终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二、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实践者、探索者,教师不应再扮演讲者的角色,而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自主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形成能力、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落花生》一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并做到实话实说。然后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为A队,做苹果那样的人为B队,就在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下,教师巧妙点拔,使其最终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人要学会取长补短,既要做到外表美,也要做到内心美,适当展示自我,恰当表现自我。这样重视平等对话,尊重理解学生,使
每一位学生始终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关注的,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下讨论辨析,体验到了高度参与和投入学习的喜悦,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有效发挥。
三、拓宽自主的学习空间
如教学《四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踊跃发言,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对秋天有所理解,这样提示课题激发了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去感受知识,去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先让学生回忆说四季的景色,再出示挂图让学生感受四季的景色,最后看书中的图了解四季的景色,这样教学,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生字时,让学生说认字的方法和规律,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和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理解课文时,采用多种形式以读为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学习《坐井观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如教《诚实的孩子》一课结束时,我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列宁做错了事,说了谎,后来他是承认
了错误,真是个诚实的孩子。如果你做错了事,你会怎么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有感而发,纷纷发言。在此基础上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你们愿意帮助自己的小伙伴也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吗?”以后与小伙伴玩时,也把列宁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也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设计有意识有目的地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
第三篇:全站仪请示报告
关于购买全站仪的请示
矿领导:
***矿正在使用的DT—202C电子经纬仪显示屏的垂直角度无法显示,水平角度2C误差严重超限,该电子经纬仪自2004年购臵至今已经使用了9年的时间,电子产品的服务年限为5年。经过对专业修理电子经纬仪的厂家进行咨询,经过多年的长期使用导致光栅度盘陈旧老化,已经没有修理价值,特申请一台全站仪为***矿使用。
经市场调查,目前以下几款全站仪比较适合我矿使用:
1、苏一光RTS322系列:纯国产全站仪,免棱镜测程达到1000米的革命性的突破,同时内臵大容量内存和各种应用测量程序,功能强大、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性价比很高,功能很全,但是国产全站仪相对于进口全站仪耐用性较差。价格2.9万元。
2、拓普康302系列:原件进口,国内组装,全中文显示,测角精度:±2″,工作环境温度-20℃~+50℃,电池工作时间约为16小时,带有激光指向器,但是机身较大。价格4.2万元。
3、尼康400系列及索佳全站仪:单棱镜达5km,高速跟踪测量仅需0.5″,防水,全数字、人性化输入键盘。该系列全站仪为尼康升级版,特定为矿山设计,具有机身小,精度高,稳定的特点,符合目前矿山的使用。价格5.3万元。
从矿山测量实际来看,主要应用于***矿井下的特点,请领导批示购买哪个系列全站仪。
技术部
2013年11月13日
第四篇: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内容摘要: 摘要 :针对小学生写作现状,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和自主写作的能力与品格作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目标,开展了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的改革实验研究。让儿童能够自主地以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表达儿童的世界。
摘要 :针对小学生写作现状,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和自主写作的能力与品格作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目标,开展了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的改革实验研究。让儿童能够自主地以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表达儿童的世界。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自主写作
一、问题的提出
“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生活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长流。” [ 1 ] 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下笔很艰涩,探究其根源,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质量令人忧患。他们每天从家里走入学校,从学校返回家里,生活单调,面窄。而且不论是在家和学校,“具有主动性的都不是少年儿童自己,他们在家长和教师的管教下生活,没有完全舒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同时他们自己也无法具体地展开这个空间。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范围太狭小,他们感知的事物太少了”。[ 2 ](13 — 20)这种被迫的闭目塞听是习作的障碍。
针对上述现象 , 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查阅有关资料,对小学生习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问题突出表现在小学生阅读量少和生活单调这两方面。为此,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和自主作文的能力与品格作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目标,开展了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的改革实验研究。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及过程
本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优化影响小学生习作自主性素质 发展 的因素,构建小学生自主性习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该模式主要由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体验感悟和自主习作三个部分构成,三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成语引路,以“讲”促“读”
成语是 中国 历史 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刻的含义。因为故事性强,对小学生有吸引力,所以,成语能激起小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自主阅读。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教师讲述。利用每天早读课前五分钟讲一则成语故事,内容包括该成语的来历、意思及引申义。教师的讲述起示范作用,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快,学生的课桌上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成语故事书。
第二步,安排 10 名学生组成成语故事小组,轮流为大家讲成语故事。故事的具体内容由这十位学生自己决定。在台上讲完后,该学生将成语及引申义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将内容记到本子上。
第三步,按学号顺序学生轮流上台讲成语故事,并将成语及引申义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将内容抄下。此后,第三步骤反复循环。
学生为了讲好成语故事,一般都会做充分准备。首先阅读成语故事书刊,经过比较,挑选一则成语故事;接着反复练读;然后上台讲述。整个过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选择,自己决定。上台讲述,锻炼了胆量,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以“讲”促“读”的目的。
此做法坚持一个学年,学生就可从同伴这里听到 100 多个成语故事。同时推动了自主阅读,积累的成语会远远超过 100 个。这对他们口头表达,书面语的运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思考都有积极的帮助。学生对历史、古典文学产生了兴趣。课余时学生会自主地阅读,读些历史、寓言、人物传记、古诗词等。
.阅读并背诵古今诗词
中国历代经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开展古典诗文诵读,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还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幼稚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为了激起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教室黑板的一角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园地──“每日一诗”。同时,班级开展诗词背诵和相关的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渐渐地浓了起来。我们抓住机会,又及时推出了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比赛、郊游诵诗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背诗的范围也渐渐扩展,从背“每日古诗”到自己寻找多种体裁的诗文:古风、乐府民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两年来,带领学生在学好教材中的诗词基础上,阅读并积累了 300 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无论是晓风残月的清丽,还是大江东去的豪放,一一印入了童真的记忆。
.配合教材拓展阅读
(1)结合课文作延伸阅读。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使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上《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等课文之前或之后,学生主动阅读了中国近代革命史的书籍,读了《长征》《四渡赤水》等书。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书籍。从亚米契斯的《爱的 教育 》到“感动共和国的 50 本书”的部分书目„„
自编手抄报。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课外阅读,将有关知识摘抄后自编手抄报。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展示了学生的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养成。
开展“我和好书交朋友”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时,让学生畅谈读书的乐趣和收获,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争着广泛阅读。还设计了“与书为友”的读书卡,由学生填写所阅读的书目,摘抄喜欢的词句,写心得体会。最后由家长、教师评价。
.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一谈到习作,教师往往会说学生缺少阅读。现在的学生整天穷于应付练习作业,哪有时间去阅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增加阅读量,就必须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
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从原有的课时里挤出)。学生可从家里带书或到校图书室借书。集体阅读有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能够专心阅读,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小学图书室里的书大都适合孩子们阅读,在图书室里选择书的过程,就是自主阅读的开始。教室里可摆放一些教育性的玩具和 科学 性的器械,如地球仪、地图、放大镜„„营造探究知识的环境,促进自主阅读。
(2)少布置练习作业,留出时间课余阅读。课余时间把握好每天的阅读量,固定每天用 20~30 分钟进行阅读,双休日稍作增加,充分利用寒暑假,让学生随意阅读。不提任何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看各类书籍(包括侦探、推理、漫画等)。提倡学生“读自己爱看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不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 3 ] 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种自由式阅读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文章来读,爱读、愿意读了,阅读量 自然 就大大增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习作 , 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手独立地表达个体的“我”。在三至六年级这四年里,坚持每周早读前五分钟讲成语故事,朗读古诗等;每周两节阅读课;每天 20~30 分钟的阅读,等到小学毕业,预计学生平均阅读量达到 200 万字,为作文储备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思维材料和作文材料,超过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3 — 4 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5 — 6 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的要求。
(二)自主实践,体验感悟
叶圣陶 先生曾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现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学生生活机械单调。许多学生不太留心生活,虽然每天都在生活当中,却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发掘不到其中的美,提笔当然就无话可写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通过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含英咀华,捕捉作文素材,触发作文的灵感和激情。丰富其生活,才能丰富他们的心灵。
.依四季组织活动,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春天,带学生到郊外踏青、爬山、放风筝、植树„„夏季,可组织划船、游泳„„秋天,可领学生到近郊去野炊、采集标本„„冬季,让学生体味滑冰、滑雪、堆雪人的乐趣„„让孩子感受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感知自然的生命和活力。现在城市的学生只是从温度的高低和着装的厚薄知道季节更替,青山绿水、麦苗一片,沉甸甸的稻穗,收割后歇息的田野„„孩子们无从得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由玩耍,看、听、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实践,自我感悟。同时,教师要带孩子们观察,“教他们在平常的现象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为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去探寻和发现因果关系。” [ 4 ](61)点点滴滴、零零星星的体验,似雨点落在他们的心上,这些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
.给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游戏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专心致志地蹲在蚂蚁洞旁。这时走过来一位成年人,好奇地问孩子在干什么。孩子说在听蚂蚁唱歌。成年人笑道:“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被笑声激怒了,冲着成年人大声喊道:“你又没蹲下来,怎么就说蚂蚁不会唱歌?”是的,蚂蚁不会像人那样演唱,也不会像鸟儿那样鸣叫,可是对于“唱歌”,孩子们的理解与成人的理解是不同的。虫儿的触角碰击、翅儿颤动„„孩子都认为它们是在“唱歌”。作为教师有时真该“蹲”下来 , 用儿童的眼光去感知世界。让孩子在该玩的年龄里尽情地玩。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随心所欲地展开自由的想象力和自由的创造力 , 尽情地享受着游戏带来的乐趣,他们自由地与伙伴交往 , 坦白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受压力的束缚,不被功利观念所左右”。[ 5 ](6 — 8)“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他们共同玩耍、生活的前提。“为儿童创造自由活动时间 , 并不是说使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发性可能养成懒散、懈怠的习性。我们应当安排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 4 ](87)
学校每天下午有半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孩子们玩耍。但我们发现,“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下棋”“跳绳”等传统游戏,他们玩得少。军棋中的规则孩子们也不愿遵守,最后干脆就不下了。他们模拟科幻片、动画片中的某些感兴趣的情节,随心所欲地定些他们认同的规则,就开心地玩起来。有时我们组织拔河、乒乓球等比赛活动;有时开展一些智力游戏和简单的试验,或采集树叶做“叶画”等。有时索性让孩子们各人干自己的事情,不用硬性的计划规定来束缚他们,让他们玩个够。“儿童的本性是这样,不这样儿童就不可能认识和思维”。[ 4 ](86)
双休日、节假日,为了留有完整的半天让学生自由玩耍,特别吩咐家长协助。自由活动时间里,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将隐现在他们的习作中,将是他们习作沙滩上的五色贝壳,是绚丽斑斓、富有主体特征的语言和思想。孩子需要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去游戏,去自主实践,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
.放手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世纪 70 年代初我国的家庭开始了独生子女时代。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包得太多。孩子不可避免地依赖、依附于父母,成长受到影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错过了许多生活体验。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实践出能力。凡是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做而且也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如在家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架、淘米、洗菜、洗衣服、帮家里购买日常用品、打电话、订牛奶。在学校,积极参与劳动值日,洒水扫地、擦窗,打扫环境区„„“力求通过劳动引起学生思维”。[ 4 ](59)我们较为有效的做法是:
(1)学生集体植树或养小动物。如,学生在几年学习期间培植几棵小果树。学生凑钱买几棵树种在学校的植物园内,浇水、施肥、除虫,时常有学生三三两两,照料这几棵树。这几棵树是他们共同的牵挂。这期间,他们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是通过劳动发现了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所持的见解”,[ 4 ](59)因此,这些思想,“就不可能杂乱无章,语言也不可能因循守旧”。[ 4 ](59)
(2)每个学生独自养一盆花或一种动物。独生子女较多地被动接受亲人的关爱,缺乏情感主动。在养花或小动物的劳动中,学会关心、爱护,产生怜爱、牵挂、担心、焦虑、喜悦、成就感等。这些情感是自主习作所需要的,同时也为习作提供了第一手丰富的观察材料。
(三)自主习作,自由倾吐
习作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学生作文,就是用语言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智力活动。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体现了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积累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为倾吐做准备的。我们要把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转化为写作能力,让他们自主地用语言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破除作文的神秘感
少讲“作文”“日记”这些词,不说“明天要写篇描写人的作文,同学们思考思考,打算写谁”之类的话。“在自然而然、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效果的条件之一。” [ 4 ](269)我们常常利用课堂时间,对一个话题说说谈谈,然后再提笔写写。这样做,学生没有负担、没有压力。以我手写我心,没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更不觉得“难于上青天”。
.抓住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及时抒写
(1)抓住情境,及时体验,及时书写。学生亲身经历、目睹的事情,事后立刻写下来。如,一次上课,天突然黑了下来,即刻大雨倾盆,学生感到有些害怕。我停下课,领学生站在走廊上观雨。学生活跃起来,一扫刚才的胆怯,用手接水或互相嬉戏,回到教室,同学之间先说说各自心情和看到的情景,然后在稿纸上自由写,没有条条框框。即时落笔,或多或少都有话可写了。内心涌动,即刻就倾泻于纸上,这是自主习作的重要方面。
第五篇:1201全站仪操作手册
一,仪器界面简介 刚开机的界面
变换为中文界面
选择 5.config 后出现 选择 3.General Settings …..选择 4.Language
我们的仪器只有2种语言,用方向键向下选择 CHINESE_SIMPLIFIDE 按 F1 CONT 出现
选择 F4 OK.后关机重新启动就是中文菜单,如下重起菜单
按 F6 YES---仪器关机二 中文菜单简介 二,仪器设置
在仪器主菜单选择管理菜单进入左下图
选择 5。配置集
需要察看默认配置集就在相应的项目上用
上下选择项目按 F3 编辑,同 F2 新建 以下为建立新的工作方式
按F2——新建,如右上图,输入配置集名称,描述,创建者可不输
按。后按出现菜单
按出现菜单
用上下选择 后按后出现菜单
运用
将上图更改为下图的内容 按键会依次出现以下菜单,并更改为下图单位
按出现菜单 按出现更改显示面板,可将显示面板更改为个人爱好
按 出现菜单,以下的菜单不需要更改。按出现菜单,以下的菜单不需要更改。
设置Id 模板,用导航键的上下键选择要配置ID 模板的栏(点、线、面栏)。按ENTER 键进入ID 模板库。F2(增加)创建一个新的ID 模板。
栏输入ID 模板名称,“增量方式”点号的自动增加方式,仅仅数字就是点、线、面的首次编号的最后一位必须是数字。字符数字就是自动增量可以是字符也可以是数字。“增量”输入增量的大小,缺省值为“1”,如:增量方式为数字,首点为A1,即记录首点后点号自动变为A2。如果增量方式为数字字符,看首点末位是数字还是字母,如首点为A,记录首点后点号自动变为B。“光标位置”测量点时在ID 栏按ENTER 键时光标所在位置 按出现菜单,以下的菜单可以改正,根据不同工区进行更改。如下图
如上图,本项设置主要设置气象改正参数、几何改正参数和折光差改正参数,一般地对距离改正,只进行气象改正PPM,而将几何改正、投影改正PPM 设为0。对高差进行折光差改正。温度:测距时测站大气温度,大气压:测距时测站大气压,相对湿度: 测距时大气相对湿度 大气ppm: 大气ppm 的自动计算值,也可强制输入。F3: 选择使用大气压还是使用海拔高程作为参数。F4: 选择使用相对湿度还是使用湿温作为参数。F5: 将PPM 值置为0 按键会依次出现以下菜单,并更改为下图单位
根据各工区要求对以上常数进行修改 按出现
菜
单,以
下的菜
单
不
需
要
更
改 15
EDM类型:选择是否使用棱镜,EDM模式:选择测距方式,反射棱镜:选择棱镜类型,棱镜常数一般随选择的棱镜自动匹配。按F1继续,按出现菜单。
在测量不能放置棱镜或视线不能到达测量点时,可以在目标点附近找一个可以放置棱镜且与测站通视们置通过设置两点间的偏置值来解决问题。偏置模式:“记录后复位”记录后偏置值重置为0,“永久” 保持设置偏置值不变 按出现菜单。
如上图,TPS1200 用一个端口和一个设备配置三个接口,根据不同的应用进行不同的配置。接口:接口相当于仪器的一项功能,如GSI 输出。端口:被接口使用的物理端口,如端口1。设备:连接到所选端口的硬件。如RS232GSI 配置内容:GSI 输出,用于以GSI 格式输出数据。GeoCOM 模式,用于通过PC 控制仪器的操作。RCS 模式,RCS 遥控操作接口。导出作业。
F3——编辑,对光标选择的接口进行端口配置,设备选择以及通讯参数的设置。F5——选用,将端口配置给光标选取的接口或关闭
按出现菜单。
通过配置将用户本人最常用的功能和菜单指配给仪器提供的10 个自定义热键和1-9 USER 键菜单。使用户能最大发挥TPS1200 的效能。
F7-F12 :可以将所有可指配的功能、显示、程序按你的要求指派给这些热键。光标在某一栏时,按ENTER 键打开选项列表。
SHIFT+F7-F12 :的配置方法一样,切换热键窗口配置在只是F7-F10 激活时需与第二功能键 17 SHIFT 配合使用。
USER 键菜单: 可以将所有可指配的功能、显示、程序指定给USER 键1-9 菜单的1-9 项。使用时按USER 键激活并选取。
SHIFT+F11是固化功能,用于激活照明、显示屏、声音提示、文本的配置。SHIFT+F12是固化功能,用于打开电子水准器和激光对中器。按出现菜单。
运用 F6换页进入以下菜单
以上菜单用于设置仪器屏幕照明,触摸屏等 按出现菜单。
按出现菜单。
按
以上是对仪器工作前的配置。出现主菜单。三,测量操作
1,建立作业
2,输入已知数据 3,测量 4,放样 1,建立作业
在仪器主菜单选管理进入
选择 1 作业,按
出现菜单。按F2新建 到上图,输入作业名称后F1保存即可。
按出现主菜单。
5,输入已知数据
第一种方法:在仪器主菜单选管理进入
按 出现菜单。
数据输入到的作业,按F2——新建
JH051 JH052 JH053 JH054 1000 1050 3513101.147 3513292.912 3547592.125 3547513.766 3513150.000 3515650.000
599651.857 601182.365 598741.044 599319.779 600000.000 600000.000
585.510 484.787 821.033 868.685 测线点 测线点
以以上数据为样本
按出现主菜单
第二种方法:在计算机里建立一个文本文件,把文件传入仪器里面。
已知坐标文件,把文件传入仪器作业里面。如下面文本文件zuobiao.txt,文件内容为:
1,4563721.234,342123.453,165 2,4563752.333,342142.673,172 3,4563773.432,342183.435,134 ……
第1列为点号,第2列为X坐标,第3列为Y坐标,第4列为高程,中间用逗号隔开,把这个文件拷贝到仪器里面CF卡里的DATA目录里,把卡插到仪器里,在仪器主菜单选择第4个主菜单“转换”进入菜单界面
选择第2个菜单“输入ASCII/GSI数据到作业”,按F1继续,到右上图所示,“从”CF卡,“输入”数据类型为ASCII数据,“从文件”选择拷贝到CF卡里的DATA目录的文件,“复制到作业”选择你要把数据传输到的作业,“标题”选无,按F2——配置,到 选择第2个菜单“输入ASCII/GSI数据到作业”,按F1继续,到右上图所示,“从”CF卡,“输入”数据类型为ASCII数据,“从文件”选择拷贝到CF卡里的DATA目录的文件,“复制到作业”选择你要把数据传输到的作业,“标题”选无,按F2——配置,到
“分隔符”选和建立的文本文件相同的分隔符即可,“点号位置”,“东坐标Y位置”,“北坐标X位置”,和“高程位置”定义文本文件里面点号,X坐标,Y坐标,高程所在的列数,24 如本例子文件,我们输入的X坐标在第二列,在上图所示“北坐标X位置“应选2,我们输入的Y坐标在第三列,在上图所示“东坐标Y位置”应选3,然后按F1继续即可,再按F1继续,数据就传到了名称为“hhhh” 的作业里面去了。仪器会提问是否还要传输别的数据文件,如果不再传输数据,按F4——否,仪器自动回到主菜单。
3,测量
在主菜单选测量菜单进入或在程序里面选测量进入
如左上图,选择作业,选择配置集,坐标系和编码表均不选,选择使用的棱镜,按F2——配置,如右上图,可以记录自动测量的点和悬高测量,F1继续回到左上图F3——设站,“已知点作业”选择已知点所在作业,“方法”选择后视定向方法,如右上图 以已知坐标点定向为例,如左上图
a,将光标移至“已知点作业”,用导航键选择已知点所在的作业。
b,将光标向下移至“方法”,用导航键选择准备采用的定向方法(有已知定向方位、已知后视点、交会、定向和高程传递等)。如右上图
c,选择测站点的点号,输入仪器高。再按F1(继续)进入下一窗口。d, 输入后视点号。此时仪器会显示后视方位角
仪器瞄准后视点位置,按F1——确认即可完成设站,或按F2(测距),可以看到方位角差、平距差及高差较差,用于评价定向质量。
设站完后仪器进入测量窗口
如上图,输入点号,棱镜高,瞄准棱镜中心,按F2——测距,再按F3——纪录,即保存了点数据,或按F1——ALL直接测存数据。再瞄准棱镜测量下一点。
2,放样
物理点的分解
图示
按出现菜单。
按 出现菜单。
按出现菜单。
按 ENEER 后按F1计算完成
在主菜单进入程序,选择放样菜单进入
如上图,“放样点作业”是存放待放样点的作业,“作业”是放样时所要存放点的作业,实际工作是在“作业”里完成的,“坐标系”是依附于“作业”的,可选“无”。选择配置集 按F2——配置,到
选择好参考方向,左上图,在“指向”处需建立一条线作为参考线。光标移到指向处,回车 按 F2新建,如左下图,29
按 F2新建,如左下图,在“参考点号”处输入线名称,在“方法”处选择建立线的方法,可以用两个点,或者用一个已知点和已知方位角和线长来建立线。建好后按F1保存。
按 F6 依次出现菜单。
选定线,按F1继续,再按F1继续到放样界面,按F2——测距,右上图,按照图上指示的数据移动棱镜,直到数据变为限差之内即可。按F1——ALL测存数据,再选另外的点继续放样。
设站图示
以上设站完成进入以下菜单
测距后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