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上册阅读备课全册
阅读备课(二年级)
单位:
班级:
姓名:
平度区第二实验小学
学校 年级 班 第一期
读
书
计
划
一、本班读书情况分析
二、本学期读书目标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要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思想品德提高上、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得以提高。本学期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本学期读书活动开展措施 1.读书时间及方式 时间安排:
主题:《安徒生童话》
一 阅读内容简介
有关安徒生童话的专题书籍较多,它们大都包含着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讲出生时面貌丑陋而长大后变成美丽的天鹅的,揭露穷苦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悲惨遭遇的,讲爱听好话而不顾实际上当受骗的皇帝事情的,讲用智慧取得胜利的士兵故事的,等等。
二 阅读目标
1.遇到不认识的字能主动查字典解决。2.知晓书中的主要人物及大体故事情节。3.摘抄积累书中的好词佳句。4.训练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 阅读时间
2008年9月至10月初。
9月份阅读,10月的第一周进行交流汇报。四 阅读过程 1.精彩推介,激发兴趣 ①教师激趣,学生续讲故事。师讲《皇帝的新装》前半部分。问学生: 谁听过这个故事?
谁能说说故事中皇帝后来怎么做的?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激发读书欲望:以前我们识字量少,听别人讲故事有收获,现在我们识字多了,会读书了,自己去读故事,收获会更多。
②教师借机推介书目《安徒生童话》。
老师拿出书,简要说说书中的主要篇目。进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2.结合片断,指导读法。①示《皇帝的新装》内容。
思考:我们该怎样才能读好这个故事? 让学生充分想办法,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②老师结合学生汇报,有重点指导读的方法,如: 如何默读,如何读准不认识的字,如何记录好词句,如何标出不明白的地方,如何复述,等等。
③鼓励部分学生试读。3.提出要求,制定计划。①提出要求:
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打火匣》,另外自选两篇以上。
②学生个人制订计划:
如,每周读哪几篇,读中怎样记录好词佳句,请谁指导或监督,重点读哪一篇,本次读书活动中要重点展示的才能,等等。
③展示自己的计划。(学生的读书计划可根据读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4.依据计划,学生阅读。
①课上指导学生按计划开始阅读。(只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开
头,不要求学生完整地读完一个故事。)
②鼓励学生课下自由阅读。
(注意在平时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及时随机指导。)
主题:《安徒生童话》阅读交流
一 阅读交流内容
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打火匣》,另外自选两篇以上(如《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白雪皇后》、《夜莺》、《野天鹅》、《拇指姑娘》、《最后的一天》、《飞箱》……)。
二 交流目标
1.交流自定的读书计划完成情况,再激励读书的兴趣。2.交流读书过程中生字好词佳句等语言文字方面上的收获。3.交流平时与家人、同学合作读书方面的收获。、三 交流时间 10月6日至10日
四 交流过程 1.目的简介 ①谈话,激发兴趣。
让学生说说前段时间读的篇目,怎么读的。
②表扬平时读书表现认真及发言积极的学生。③引出交流目的: 展示读书的收获。2.精彩回顾
①教师与自愿的学生分角色,快速朗读《皇帝的新装》。②出示《皇帝的新装》精彩片断(关于皇帝看织布及游行的片断)。
③说说再读这篇文章后的收获。3.各显身手
①小组内展示自己平时读书的作品:如,摘记,配画,篇目等等。各小组选出优秀作品。
②班上展示:
展示各组中选出的优秀作品,全班评比。
让学生展示读的技能:找出精彩部分进行品读,师生共同理解内容,解答疑问……
让学生说说展示收获,进行表扬、鼓励。③小结学生读书的好方法。4.荣誉时刻
①全班内评比本月读书小明星。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你认为本月哪些同学读书收获大?为什么?
②表扬在读书角处张贴读书小明星,并在读书角处张贴的照片。
③说说本次读书交流中的收获: 你对读书又知道了哪些好的方法?
主题:《木偶奇遇记》
阅读内容简介:
《木偶奇遇记》叙述的是一个老木匠雕塑的木偶如何去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而成为一个真正男孩的成长过程。语言诙谐,情节曲折离奇,生动有趣。
阅读目标
1.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能主动查字典解决。2.知晓书中的主要人物及大体故事情节。3.摘抄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
阅读时间:
三周
阅读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他就是《木偶奇遇记》(简介书的内容,选读精彩片段),接下来小木偶有了怎样的奇异经历哪?快打开书本看一看吧。
二、阅读要求
1.通读全书,了解故事梗概。2.精读精彩章节,勾画好词好句。3.做好摘记。
三、指导读法,深入阅读
选精彩片段为例(如小木偶诞生)1.默读,了解大意,概括内容。2.再读勾画好词佳句。
(1)好词。(以四字短语,带修饰的短语为主。如哆哆索索,锋利的斧子)
(2)好句。(以写人状物或学生感兴趣的)(3)摘记。3.写下心得体会。
四、自由阅读。
五、师总结。
主题:《木偶奇遇记》阅读交流
交流目标
1.展示读书成果与收获,养成爱读书积累的好习惯。2.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交流内容
1.读书心得,个人体会。2.复述故事情节。3.成果展示
交流时间
一周左右
交流过程
1.谈话导入
引用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我们得到两种思想。总结近日读书情况,同学们这几天的读书活动中,你有了那些收获与心得,说出来与同学共享吧!2.小组交流,评选优秀读书明星。A互相交流精彩故事。B、交流欣赏优美句段与摘记。C、交流心得体会。D、选出组内小明星。
3.班内交流(心得体会、摘记)4.评选班内读书小明星。5.师总结。
方式:
一是课内专题指导阅读; 二是小组内阅读交流; 三是课下自由阅读。2.检查方式
班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评比,如,比读的内容多,或比读的内容深,或比积累的好词佳句多,或比读后复述好,或比平时读的习惯好等等。
四、学生读书书目 《安徒生童话》 《木偶奇遇记》
第二篇:二年级全册美术备课
《美术》二年级上册 通册备课
教材分析:
二年级教材利用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文资料,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视觉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格调,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引发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兴趣和积极关注。比较适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教学难点: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 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措施:
1,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2,通过对自然物或人造物的拓印以及颜料的滴洒等方法,了解不同的肌理效果。3,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4,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5,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6,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7,用纸版印制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物。
8,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9,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包括人物头像和全身、玩具等),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10,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
第三篇:二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指导思想
让学生在优秀的国学经典中,学习做人的优秀品质,继承中华优秀的道德风尚。并在学经典的指导下,将经典与时尚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做到经典的时尚性传播。
教学内容:
1、声律启蒙(节选一)
2、声律启蒙(节选二)
3、续小儿语
4、增广贤文
(一)5、增广贤文
(二)6、弟子规
(一)7、弟子规
(二)8、幼学杂字
9、中华改良杂字
10、千家诗一
11、千家诗二
12、千家诗三
13、千家诗四
14、神童诗一
15、神童诗二
16、随园诗话
17、世说新语
内容分析:本册教材从四大方面来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诵读。如: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游踪、艺术乐园。每个版块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有:经典回放、温馨点击、活动广角、成长袋等板块,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尤其是成长袋的设计,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2、能将与“经典回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另一份经历。
3、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4、学习自我评价,在成长袋中真实记录自己的成长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成长袋的检测、评级功能,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开拓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4、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投入到国学的学习热潮中。具体做法是:
(1)结合阅读教学激发学生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奋发学习的远大志向;
(2)利用相关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借助课文的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三者共鸣;
(4)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5)通过鼓励、激励、训练、强制等手段培养良好习惯;(6)用教师的言行影响示范。
教学时间安排:
上述课文各每课2课时
第一课 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从对对子游戏中,我们发现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重点:体会对韵的朗朗上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上课之前,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私塾,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相机出示这幅对联)
齐读对联。
这就是一幅对联,对联也叫对子。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学习课文
从刚才的对对子游戏中,我们发现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而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
1、请学生自己对照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2、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呢? 找一找,指名交流。
3、短短的一小部分就已经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十一字的对,这课文包罗的东西还真不少。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老师来考考你。出示:苍穹 雨霁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边塞,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了解词语意思,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4、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5、接口读。
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声对读。
6、在读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课件出示:用不同的节奏读 配上各种动作读 同桌互相合作读
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交流,评议。
7、还可以配上旋律唱呢。老师给它配了《锄禾》的旋律,先听老师来唱一遍。
师示范唱。学生跟唱。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声律启蒙》,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搜集身边的对联,继续体会对韵的朗朗上口。
2、自己试着写几句,在写的过程中体验对韵。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对对子)
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老师出示:湖,学生自由对。说说这样对的理由。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教师出示自己对的一部分答案,学生如果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就做“耶”的手势。
再对“风”,自由对,说理由。
2、对二字。老师出示:西湖。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对对子的方法。出示老师的答案,和老师一样的做“OK”的动作。
再对:七嘴—— 千山—— 天南—— 海阔—— 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成语)
过渡:是呀,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对三个字的对子。老师可要出三字对了,我的上联是“瓜子脸”。你能对上吗? 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相机出示:葡萄牙。
老师对的是葡萄牙,和老师想的一样的请跷大拇指。(没有人和老师一样)
说说老师对的对还是错?说理由。
指导: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对四字的对子。
出示:福如东海—— 文可安邦——
有些古代的神话故事也能用来对对子:精卫填海——(生依次对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
5、对五字的诗句。
出示句子,学生一齐对: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6、对七字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窗含西岭千秋雪——
有心栽花花不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
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朗读比赛
三、这些诗句中都描写了哪 些事物?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四、交流收集的对联
五、自我评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看看你能得几颗星。总结反思
对于朗读、背诵学生完成较好,但对于写几句类似的句子,没有能写出来的,今后要多加强写的练习。
第二课 声律启蒙(节选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选文。
2、初步了解对仗事物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和丰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选文。
2、初步了解对仗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律启蒙》节选一,这节课我们学习节选一。
二、学习课文
1、请学生自己对照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2、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呢? 找一找,指名交流。
3、短短的一小部分就已经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十一字的对,这课文包罗的东西还真不少。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
4、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声对读。
5、在读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课件出示:用不同的节奏读 配上各种动作读 同桌互相合作读
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交流,评议。
7、还可以配上旋律唱呢。师示范唱。学生跟唱。
第二课时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对对子)
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老师出示:湖,学生自由对。说说这样对的理由。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教师出示自己对的一部分答案,学生如果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就做“耶”的手势。
再对“风”,自由对,说理由。
2、对二字。老师出示:西湖。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对对子的方法。出示老师的答案。
再对:黑—— 白天—— 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成语)
过渡:是呀,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二、朗读比赛
三、这些诗句中都描写了哪 些事物?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四、交流收集的对联
五、自我评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看看你能得几颗星。
第三课 续小儿语
第一课时
问题提出: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失火、家人生病.....你该怎么做?引出小儿语。
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说话、办事要从容、镇静,这样才不能被人笑话。重点与难点:理解内容、背诵诗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讲故事(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老师和学生一起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出遇到困难时,只有从容、镇定,才是大智慧。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认真倾听,看教材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师生共同回顾经典诵读的方法、节奏
四、释读(与学生共同完成):译文:说话做事要从容、镇静,太慌张了,就容易出错。说话做事从容、镇静,才不会被人笑话。
别人的性情与我一样,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别人。
五、休息
六、静定训练(与学生共同完成)
七、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八、发奖品(班长)
课堂总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儿语》,同学们今后说话做事要从容、镇静,太慌张了,就容易出错。说话做事从容、镇静,才不会被人笑话。要记住别人的性情与我一样,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别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教育学生说话、办事要从容、镇静,这样才不能被人笑话,2、继续和学生一起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韵律和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找学生诵读诗歌。
二、介绍《小儿语》的作者:《小儿语》,明代吕得胜所撰。吕得胜,河南宁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时。他很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当时民间流传一些儿歌,如“盘却盘”、“东屋点灯西屋亮”之类,他认为这些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编写新的儿歌,用来代替旧的儿歌,是以成此书。
此书语言浅近,人人明白。用四言、六言、杂言(字数不得等)的语言形式,宣传一些做人的道理,其中有消极的成份,也有每个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品德。
此书问世以来,很受欢迎,比较普遍的流行于民间,所以影响很大。
三、和学生一起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可以边说边表演。
四、观看《小儿语》的相关视频。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别人性情 与我一般时时体悉 件件从宽
五、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小儿语》,从中体会了生活中说话做事要从容、镇静,太慌张了,就容易出错。说话做事从容、镇静,才不会被人笑话。要记住别人的性情与我一样,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别人。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交流心得。
2、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第四课 《增广贤文》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重点与难点:理解内容、背诵诗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习惯成自然,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①老师读一遍,学生跟读两遍。②老师读到哪学生读到哪,老师读一遍,学生也读一遍。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指读① 男生读上句,女生接下句② 男生读上句,女生接下句学生拍手读,读得好的到前面读。指名讲含义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① 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② 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习惯成自然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熟读成诵《增广贤文》
(一)原文后两句,并了解大概意思。
二、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勤奋学习的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背诵诗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前两句,找学生诵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后两句。要求:
1、学生认真倾听,看教材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师生共同回顾经典诵读的方法、节奏
四、释读(与学生共同完成):译文: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是春天,一天当中最重要的是早晨。一家之中最重要的是和睦,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勤奋。
五、休息
六、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七、发奖品(班长)
课堂总结(教师):我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第五课《增广贤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第六课《弟子规》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含义。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朗诵诗歌:
二、讲解: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唯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做人最重要的是道德、学问、才能、本领,如果这些方面不如别人,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穿的、吃的不如别人,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要因此而不高兴。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四、互动: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练习鞠躬。一定让孩子养成习惯为 止。也可以朗读总序。举例:一个五岁的孩子,学了鞠躬以后,有一天,他在外面练习骑小自行车,一转弯碰倒了一位小妹妹。他马上跑过来给正在扶小孩的家长鞠了一躬,连忙说:“阿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妹妹的家长非常高兴说:“这个孩子真有礼貌!”习惯养成了到时候就会用。
五、家庭作业:
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含义。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弟子规》的内容吗?哪位小同学能将它背诵下来呢?老师想看看哪位小同学最棒!
2、你真棒!还有小朋友会背诵吗?呀!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那大家一起来,好吗?
3、对了,现在,请大家看投影,我们一齐读一读,来,开始!声音真响亮,看来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
(二)新授,知孝。
1、看来小朋友们都是学习小能手呢!我们知道了弟子规从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等这些方面对小朋友们提出了训诫和规范,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在家里到底应该怎么样做才是最乖的孩子呢?(想)
2、好的!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后4句吧!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9页,好!小手指——指着字!很好!小朋友,跟我读——(2次)
3、小朋友的声音可真动听!现在老师想听听谁有双神耳朵!听老师是怎么读的,你也跟着怎么读,好吗?(1次)
4、这一次,老师小小声,同学们大大声好不好?(2次)
5、小朋友太棒了,我们把一个爱的鼓励送给自己吧!
6、看到小朋友学的这么带劲,还有一位老师也想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你们欢迎吗?我们得用最佳纪律来欢迎他!最佳纪律,静悄悄,嘘——
7、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有没有小朋友会读了?
8、读得这么流畅,你真了不起!老师刚才看到符听得最专心,老师想请她来当小老师,行吗?
9、小老师、小同学配合得可真默契!接下来,咱们得把小火车开起来啦!我是火车头,你们是草莓车,你们是菠萝车,你们是苹果车,好!火车火车开起来!父母呼——合作读!
10、这次你们是火车头啦——
11、你们读会读了吗?看来小火车成功进站了!小女生,你们来展示一下吧!接下来,小男生,开始——
12、我们用骄傲的语气来齐读一次吧!成功啦!我们把“爱的顶呱呱”送给自己!
(三)译文
1、小朋友们太会学习,太可爱了!老师现在决定要送一个小故事给最可爱的小朋友们!
2、译文:如果听别人说你的缺点就生气,听别人说你的好话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接近你,好朋友就会离你而去。相反,如果听到好话就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就高兴,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3、好了,快要下课了,老师还想提醒一下大家,今天回家,别忘了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情!下课!
第七课《增广贤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第八课《幼学杂字》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幼学杂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九课《中华改良杂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改良杂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十课《千家诗》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徐元杰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徐元杰。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徐元杰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十一课《千家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高骈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十二课《千家诗》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程颢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辛弃疾。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程颢其他的作品。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十三课《千家诗》
(四)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卢梅坡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卢梅坡。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
3、搜集和卢梅坡同年代的诗人。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十四课《神童诗 卷首诗》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寇准及其《神童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寇准。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十五课《神童诗 卷首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寇准。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十六课《随园诗话》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袁枚及其《随园诗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袁枚。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十七课《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刘义庆及其《世说新语》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袁枚。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翻译课文。
2、背诵这首曲子。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能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本册教学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激活想象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常用字。
3.会使用字典,有条件的可以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乐于与别人交流读后的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约18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
12.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3.留心周围的事物,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运用的语言材料。
14.学习修改习作当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和句。
15.能用普通话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6.听别人讲话能抓住主要点,并能简要地转述。
17.乐于与别人交流,在交谈中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一)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
1.一般课文的教学。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
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要让学生动脑筋主动识字,用各种方法记忆字的音形义;在完成课本识字任务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加强写字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避免以词解词,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是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课后问题的教学。对于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思考题、讨论题,注重方法的提示和自学的引导。力求做到理解内容和品词品句、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加强朗读、背诵,而且增加自由度,一些课文让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
(4)加强朗读、默读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使课上有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2.诗歌的教学。诗歌用优美、简短的语言表现丰富的画面,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会从朗读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在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且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背的乐,说得乐,写得乐。
3.习作教学。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此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组织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4.口语交际。继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转变观念, 精心设计教学,注重学生的学首先.教学设计树立大单元教学意识,从单元整体出发,从宏观上考虑好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时间,分配好每篇课文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从微观上来精心设计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教学。其次.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感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的阅读过程去设计教学。最后教学设计注意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交错使用讲、读、议、练、问、答等多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时刻挂在心上,考虑怎么学,学得怎样。抓好学生的预习,给预习定“硬任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好自主、合作、探究,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让学生感知,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小结,效果让学生评价;运用共同学习的原理,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尽量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学法指导,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坚持学教合一。
(三)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后进生,稳步推进优生工作。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早读、中午的时间合理安排内容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辅导。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牢固情况全面登记,每天清查,及时补救。
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这一组有4篇课文。课文从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叙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二、学生分析:
这一组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理解上比较容易,学生读一遍课文就知道说了一件什么事,但课文中有些词语难度比较大,需要教师帮助理解。第一组教材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衔接问题。通过本组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四、学情分析及学法研究
参与性是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参与其中,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主人,是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在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以学生的口吻自主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因为是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示示范、加以引导,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参与,激励学生愿意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3.扩大对各民族的了解。
六、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可用11——13课时
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
金色的草地„„„„„„„„„„„„„„„„„„„„3课时
爬天都峰„„„„„„„„„„„„„„„„„„„„„3课时
槐乡的孩子„„„„„„„„„„„„„„„„„„„„2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巧用体验
移情朗读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因此,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马上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直接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和课文,正音并推荐组员。
3、展示交流:
⑴
小组推荐代表认读新词比赛。
⑵
小组开火车比赛。
⑶ “顺风耳”比赛。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
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
1、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2、全班交流,感悟课文:
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你从哪儿看出来?
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
如:金色的草地怎么样?
⑴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⑵
草地会变颜色: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中午,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傍晚,花朵又(),是()色的,草地就变成()色的。
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你知道这个秘密后,想对蒲公英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摘蒲公英”游戏:把蒲公英状的生字卡片认读后,贴在黑板上,师读词语,指名学生上台取卡片,并领读2遍。这朵“蒲公英”就作为学生的奖励。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指名演一演:兄弟俩玩耍的情景。
4、指名述说草地变色的原因。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你怎么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2、学生画画。3、成果汇报。
四、写字指导
1、默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么办法记住。
2、全班交流。
3、教师着重指导“耍、绒、瓣、察、假”。
4、学生练习写字。
课后反思:
挥洒想象和才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拓展学习: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4、槐乡的孩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
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4、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
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
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
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
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
„„
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
4、赏读品味。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B、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懂事
槐乡的孩子
采摘槐米
快乐
劳动是快乐的
勤劳
辛苦
课后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学生分析
1、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增减偏旁”、“声旁归类”、“部件拆分与合并”、“偏旁置换”等方法。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能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并逐步形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本单元要学习讲述名人故事,情节要完整,内容较为具体。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四、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1、设境生情
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教学时,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在开始本单元学习之前,可以用课件展示出单元导读中的名人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画的都是一些谁?你认识其中的哪位?”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次进行介绍。
2、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
(三)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泻情升华
以《小摄影师》为例,学完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再来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展开想象,接着写写这个故事。”因为学生有深刻体会,被高尔基那种品质所感动,孩子们便能写出一篇篇想象合理而饶有趣味的习作。
5.《灰雀》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四、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 的句子。
(二)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 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
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五、课后作业:
收集名人故事
教后反思
《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上来,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说,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文中的几句简单对话,却包含了许多的感悟点,各自人物的内心都在活动,都在思考,心情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列宁是否真认为灰雀飞走了或是冻死了”引发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阅读整合,感悟到列宁观察的细致、分析严密、教育循循善诱,以及对鸟类喜欢方式的探讨。平时我总担心他们想不到,不会说,原来是我自己放不开,只要相信学生,善于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展示空间,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在无疑处设疑,有疑处点拨,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入,就会还你无数个惊喜!
6、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教学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无时无地不洋溢着创新的火种。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一课时,通过有感情的读、绘声绘色地讲、设身处地地演等多种形式的理解体验,学生已深深感受到高尔基这样一位十分有声望的大作家,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同时也为”小摄影师“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摄影机会(他忘记带胶卷了)而感到惋惜。小摄影师带着遗憾哭着跑出去了,尽管高尔基一再喊着:”孩子,我这儿有胶卷!“此时,”小摄影师“听到高尔基的喊声了吗?他回来了吗?他为高尔基拍照了吗┄┄这一系列问题,成了学生们心中的疑团。把握住他们对此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为孩子们的思绪铺上一条想象、创造之路,就此提出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没回来?后来他为高尔基拍照了吗?你觉得可能会怎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学生原以为文中没写结局,无从寻找结果,一听老师让自己续尾,好奇心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略加思索后,有的说:”那个小男孩只顾伤心,没听到高尔基喊他。“另一个说:”他听到了喊声,但他不好意思回去。“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绪揣摩着小摄影师的心态。接着,有人说:”小男孩哭着跑回家,拿着胶卷就往回赶,回去时,已是夜里十一点了。“我问:”那时,高尔基没睡觉吗?“他说:”没有,他一直在等那个小男孩。“有一男生问:”门卫让他进来吗?“有人说:”他还可以扔纸团啊!“有的说:”他在路灯下喊了一声’高尔基先生’,高尔基发现了他,就让门卫领他上去了。他按上次的设计让高尔基坐好,完成了拍摄。“我很赞同几个同学的想法并说:”完全有这种可能,你们说得真好!“其他同学听了,也不甘示弱,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小男孩拿着高尔基的照片在同学中炫耀,同学们都很羡慕他。“我听了之后,总觉得这种行为不应该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可细细想来,小孩子,特别是小男孩,都有那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于是,我对他结合实际的想象加以了表扬。因为巧妙的鼓励是思维发散的”催化剂“,在这副”催化剂“的作用下,有的同学竟想到高尔基以后做了他们的校外辅导员。
孩子们的想法虽然朴实、稚嫩,但充分展示了他们创新思维的成果,同时也表现出当代少年儿童那种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毫无波折的生活经历。由于学生年龄小,几次回报结果是雷同的,我刚想总结几句,班里有个小调皮硬是举手,说他的想法与别人不同。如果此时剥夺了他的发言机会,对他的表现欲无疑是一种打击,何况同学们都等着洗耳恭听他的独到见解。”我想,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的愿望实现,他等了很长时间不见小男孩来,他就到外面打听小男孩的家在哪,然后让司机开车带他找到小男孩,拍了照片。“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想法确有创造性,其他同学都在想小男孩的行为动向,可他却从高尔基的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结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其一,高尔基的工作非常忙;其二,要找一个普通的、不知名的小男孩犹如大海里捞针。但这也体现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对深化主题--突出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起了强化作用。整堂课上,学生由认识、思维到想象,由寻找、发现到创造,创新意识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由此可见,我们教育者在日常教学中,在深入领会贯彻新课程精神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发挥孩子们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让创造的”幼苗"在如母爱般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⑴ 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⑶
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⑶ 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二、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四、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教学反思:
1、期望过高,合作学习没有实效。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激情,教育机智问题。
本课的教学,由于设计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导致老师牵引过多。
由此看来,开始的第一份教学设计是却适合三年级孩子的。由那块奇怪的大石头入手,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直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李四光执着求索的精神。在教师努力创设的情境中,使孩子们受到一种感染,使他们对李四光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这才是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意义所在。
8.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教学反思:
我是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第三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3课时
《风筝》
3课时
《秋天的雨》
3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2课时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9、古诗两首
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理解古诗中的重难点词及诗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古诗的内容,接受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教育。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背诵并默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已经学过或是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题目,理解课文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内容
4、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合作交流
1、交流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让学生读的过程中圈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
5、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6、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三、品读体验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指出不懂的地方。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让学生体会古诗文朗读的特点,注意朗读的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4、.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5、练习背诵
6、指导写字“促、深”。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说出对应的诗句。
2、火车接力。老师说出某句诗的前一句,学生接出下半句。
3、指导学生之间进行火车接力,分组进行比赛。
四、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杂诗》(唐.王维)
第2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揭题
1、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2、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说说他们有哪些习俗?
3、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他就是在一个节日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合作交流
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学生之间相互读。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3、几个人合作学习,读准字音,交流感想。
4、注意诗句中的生字生词。凭自己的感觉读准节奏。
三、品读体验
精读理解
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过几天就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我们应该在家里了,那天我们不能插着茱萸,登高饮酒,但是可以回忆朋友亲人,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
9、古诗两首
梧叶
儿童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景物
人物
秋风
灯明
表现了思乡之情,追忆童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忆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
摇知兄弟登高处,(遥远)
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身)
表现思念亲人。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一直觉得在诗句的理解,特别是出现一些跟现在的意义具有较大出入的字词的时候是最大的难点。《夜书所见》在备课就猜到学生对“书”字的理解以及对后两句出现倒装句的情况可能存在困难。果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学生也茫然不知所措,我不急于让学生下定论,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让学生抓住“知”(料想)就马上能理解了。学完了古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然后我又重新回到课题,让学生说说“书”字到底怎么理解,这回大家都能明确地说出是“写”的意思了。有了这样的基础,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靠自学理解。
10、风筝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一、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 找风筝
读中悟情 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教学反思:、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说一说,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准备过冬,是不是?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银杏树、枫树、柳树、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悟“五彩缤纷”。(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5)美读全段。
3.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4.表演朗读。
(1)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
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2)师生互动演一演。
(3)指导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2.拓展。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3.积累背诵。
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教学反思:
11、听听,秋的声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教学反思:
第五篇:全册备课模板六年级上册音乐
年
级
六年级
学
科
音乐
设计人
##
全册内容
分
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十一课,每课还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
情
分
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系统的教学,打下了扎实基础,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秧歌、长调、短调、小调、劳动号子以及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认识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和他们的作品。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习重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认识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和他们的作品。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
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一
学习内容
我的祖国
学习内容
分
析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得对祖国山河、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与歌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这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之一。本科安排了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中国》,听赏音乐《我的祖国》以及音乐知识“三连音”等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本科教学内容虽然都是表达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情感,但却收入了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对热爱祖国这一主题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与体验。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缺乏全方位的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
记号)。
学习方式
方
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法
学习准备
1、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2、课前学生预习。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导入新课
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
2.聆听《我的祖国》
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自由发言。课件配乐。)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
(1)
首唱者——郭兰英
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
歌曲创作的背景
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
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二、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4.学一学
(1)
老师领读《国歌》歌词。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
(2)
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
学生领读歌词
(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
(4)
介绍田汉
三学习《国歌》旋律
1.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三
学生观看电影。
2.认识三连音
(1)
聆听全曲
学生聆听《义通军进行曲》全曲。
(2)
拍一拍
学生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3)
听一听
学生聆听全曲后,再说一说三连音在模仿什么声音。
(4)
唱一唱
学生视唱以下乐句:
乐器组
民歌组
舞蹈组
1.3 55 6 5 3.1 555 30 10 5 1 3.1 555 30 10 5 1 5 1 5 1 1 0
3.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1)唱一唱
学生视唱乐句: 5 1.1 3.3 5 -
(2)说一说
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
学生结合歌词学唱这一乐句,注意力度变化,并讲出力度渐强的原因。
4.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
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
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2.跟唱《红旗飘飘》
师:2008年的世界体育盛会——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我国的体育健儿
们迎接的是世界、迎战的是极限,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斗,是他们不来的信念。让
我们唱上一首《红旗飘飘》为他们的勇敢加油喝彩吧!
(课件播放《红旗飘飘》,学生跟唱)
3.演唱《国歌》
师: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
应该做的。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学生起立演唱《国歌》)
五、结束.。
作
业
设
计
复习乐理知识
板
书
设
计
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二
学习内容
爱心奉献
学习内容
分
析
本课以认识作曲家瞿希贤及听赏她的部分作品为主要内容,并以爱心的奉献这一情景为主题,将歌曲《老鸟,小鸟》《飞来的花瓣》《美丽的花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活动感受奉献爱心的美好与甜蜜,懂得用纯洁善良的心来回报家庭和社会。
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奉献爱心的美好与甜蜜,懂得用纯洁善良的心来回报家庭和社会。
学习目标
1、学会饶口令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奉献爱心的美好、甜蜜。
3、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音乐演唱,从中享有集体合作音乐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部歌曲。
难点:启发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学习方式
方
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设备、flash制作的动画课件一套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很有特色的音乐课。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只漂亮的鸟儿,因为鸟儿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鸟儿们的王国,他们每天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你们看:
(课件一出示:)
(说明: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动作是如此协调,画面是多么精彩美观,这一幕幕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
1|旋律学习
师:小鸟是怎么叫的?(啾啾,啾啾啾)
好,下面我们玩个游戏,老师弹琴,你们模仿小鸟的叫声来演唱
啾啾
|
啾啾
|
啾啾啾
|
啾啾啾||
啾啾
|
啾啾
|
啾啾啾
|
啾啾啾||
师:刚才我们听到小鸟们的音乐象声乐的哪种演唱形式呢?(合唱)
原来我们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二部歌曲,可是听小鸟演唱的二部还是第一次听到哦,好,下面我们来接触一下,学唱一首二部歌曲《老鸟,小鸟(课件二出示:出现歌谱)
全曲视唱
重点练习:
(1)、1=F
4/4
0
|
0
|
|
0||
0
|
0
|
|
0||
啾啾啾啾啾啾(啪)
啾啾啾啾啾啾(啪)啾啾啾啾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啪)
“啪”可以拍腿,也可以带舞蹈性拍手。
(2)、1=F
4/4
30|
0
0
|
0
0
|33
|
0
0
|25-
-||
10|
0
0
|
0
0
|11
|
0
0
|12
-||
啾啾啾啾啾
啾(啪啪)啾啾啾啾
啾
(啪啪)啾啾啾啾啾
啾
(啪啪)啾啾啾啾啾
2、歌词学习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啊。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听
(1)熟悉歌词
师:大树爷爷看到这一幕,说起了绕口令呢,你们听
(课件五出示)
绕口令:
老鸟小鸟
老
鸟,喜欢小鸟,小
鸟,喜欢老鸟,老鸟喜欢小鸟,小鸟喜欢老鸟,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
师:我们也来试试(学生熟悉带绕口令风味的歌词)
师:鸟儿们看到这一幕,他们又是怎样的呢?(唱歌)
(课件六出示:出现歌单)
(2)唱词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练习歌曲,处理难点)
a、分声部演唱,注意鸟叫声的处理
b、加入拍手跺脚律动
c、学生可以根据对歌词的理解随意有节奏的变化律动
3、整体演唱
分声部演唱
三、感受表现
1、歌曲艺术表现
师: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老鸟和小鸟,也就是领唱1和领唱2,再分男女声部演唱,提示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男女角色的变换。
2、欣赏《美丽的花儿》
师:老鸟一日复一日,默默的哺育着小鸟,这是一种什么样精神体现呢?(爱心的奉献),小鸟最初的蛮横不讲道理,最后认识到错误,并找回纯洁善良的心灵。老鸟和小鸟之间的这种相互照顾、彼此爱护的行为感动了美丽的花儿,你们瞧,花儿也在为他们歌唱。
(课件七出示)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老鸟和小鸟》,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来说说。
(学生说完后,老师总结)
在欣赏鸟儿们尽情歌唱时,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一只能歌善舞的小鸟特别的突出。
(课件三出示:动画片段播出)
师:这只小鸟小名儿叫皮皮,那是它特别调皮而得来的,因为它能唱会跳,经常是处于主角的位置,所以很骄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它的父母。你们瞧,这会儿啊,它又跟妈妈在斗嘴呢。
(课件四出示:)
师:皮皮和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来说一说啊,(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不管怎样,结果如何呢?(小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师:(小结略)
作
业
设
计
收集瞿希贤的其他作品并赏析
板
书
设
计
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三
学习内容
多彩的民族音乐
学习内容
分
析
本科通过介绍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汉族民歌和苗族、布依族民歌以及傣族歌舞等,充分展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绚丽多彩的音乐风格以及相关的文化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文中所展示的三个地方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更好的了解西南边陲的风土人情及灿烂的文化,感受西南民歌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
学习目标
1.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2.能认真听赏葫芦丝与小乐队合奏《金风吹来的时候》,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认识两种云南民族乐器——芦笙和葫芦丝,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3.能在地图上标出玉溪、丽江和西双版纳,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难点:辨认两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并感受《金风吹来的时候》的基本情绪。
学习方式
方
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法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生准备:课前学生分组收集云南少数民族歌、舞、乐的相关资料。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生交流
1.民歌组,将学生按照民歌组、乐器组、舞蹈组排列座位
2.学生分组介绍课前收集的云南民歌、舞蹈、乐器等资料。
3.教师归纳并播放课件。
二、学唱云南民歌《猜调》
1.导入
师: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请听!
2.听赏《猜调》
3.提问
(1)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
(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
(生:对唱)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通过一串串问题,双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4.学唱歌曲
(1)师生以对答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出示歌谱)
(2)
跟伴奏唱歌词。
(要求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与十六分音符对应的歌词要唱清楚。)
(3)
加入前倚音演唱。
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出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
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等等。)
5.猜谜活动
(1)
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
学生参与表现。
(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三、听赏《金风吹来的时候》
师:云南山水秀丽,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劳动中,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民族音乐和乐器。唱完了云南的歌,让我们来听听云南的音乐吧!
1.初听《金风吹来的时候》
2.交流感受
3.介绍乐器
出示乐器图片:葫芦丝和芦笙。
简单介绍这两种乐器,并播放两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两种乐器的音色及特点。
4.复听
(1)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乐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有何不同?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吗?
5.参与表现
(1)
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傣族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内容,傣族舞舞姿优美。婀娜多姿,不仅能展现少
女的美妙身段,还能体现男子汉的气魄和内在的温柔。
(2)
云南音乐之旅音乐会
①
学跳傣族舞。
(男生做吹葫芦丝状,女生跳傣族舞)
②
学生围成圆圈随着《金风吹来的时候》的优美旋律,进行舞蹈表现。
四、课堂小结
云南的歌美、乐美、舞美,多少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云南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很感谢同学们,是你们课前准备的丰富材料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很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不断努力探索,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它们发扬光大。
作
业
设
计
练习二声部
板
书
设
计
第三课、多彩的民族音乐
云南:
贵州、四川、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四
学习内容
劳动丰收
学习内容
分
析
本课的四个音乐材料都与“劳动”和“丰收”有关,表现了人们丰收时的热闹场面和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对于用音乐来表现劳动人民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学生比较陌生,但是当音乐响起来,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喜悦之情。
学习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乐曲《丰收锣鼓》的教学活动,并能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各种乐器,听辨出主旋律的主奏乐器。
2.能学会唱《山乡的彩云》这首歌,感受音乐的美感与丰收的喜悦。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学习方式
方
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法
学习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预习查阅火把节的相关知识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定向
1.学生随音乐《丰收锣鼓》步入教室。
2.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踏着欢快的锣鼓声走进教室,是不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庆?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山乡丰收的壮景。
二、山乡晨曲
1.观赏山乡丰收场景图片或录像带,学生交流观后感。
2.聆听山那边飘来的晨曲。(老师展示写在云朵形状卡片上的旋律。)
老师弹唱,学生体验音乐的强弱以及力度的变化,并随琴模唱。
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在两个山头之间对唱时的感觉和模仿回声的感觉演唱。
三、山乡的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的歌声真美,山乡的小朋友敲起了竹板在欢迎你们。
(展示山乡的节奏谱,老师敲击。)
1.学生聆听山乡的节奏,注意听辨强弱力度对比。
2.同学们用竹板或筷子模击山乡的节奏。
3.学生分角色按强弱或节奏句对击山乡的节奏,进一步体验山乡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
四、山乡的歌
1.旋律体验
(1)学生边观赏山乡丰收图,边聆听老师弹奏旋律。
(2)学生用“lu”随琴轻声哼唱旋律。
(3)学生划拍认读旋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突破难点。
(4)
全班跟琴齐唱全曲。
2.学唱歌词。
(1)老师范唱,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注意歌曲中的力度变化。
(2)
学生跟琴唱歌词。
(3)采用师生分句接龙,生生分句对唱等各种方式熟悉歌曲。
3.参与表现。
(1)
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
(2)学生听老师演唱一、二乐句,体验后讲出一、二句的演唱情绪是抒情、优美的。
(3)学生商议三、四、五、六乐句的演唱要求。
(这部分在演唱是强弱对比要分明,要把看到山乡丰收景象后的喜悦心情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出来)
(4)学生演唱最后两句,体验结束句兴奋、幸福的情感,总结出用抒情、激动的情绪和嘹亮的声音将歌曲推向高潮。
(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与同学合作讨论等方式。)
(5)
讨论表现歌曲的方式。
(分组讨论并互相评价。)
例如:一个同学领唱一、二乐句,由男同学演唱有强力度记号的部分,由女同学演唱有弱力度记号部分,其余部分全班齐唱。
五、庆祝丰收
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丰收的山乡庆祝吧!
1.听赏《丰收锣鼓》。
(播放课件)
师:听赏了《丰收锣鼓》这首乐曲,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场景?
2.复听乐曲,讨论交流。
(1)
这首乐曲有几个音乐主题?
(2)仔细聆听主题Ⅱ中歌唱性的主旋律,你感到第一遍的主奏乐器是();第二遍的主奏乐器是()。
第一遍:a.唢呐; b.二胡; c.笙。
第二遍:a.二胡; b.笛子; c.扬琴。
(3)
讨论归纳。
师:这首乐曲有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音乐欢快热烈,第二个主题轻快而富有歌唱性。它们运用了二胡、唢呐两种不同的乐器主奏。旋律喜悦欢快,特别能体现喜庆气氛。
3.参与表现
(1)展示演奏《丰收锣鼓》的打击乐器,学生自由敲一敲乐器,听其声,观其开。
(2)请学生上台来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丰收锣鼓》的模拟演奏。
(播放录音磁带)
六、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请学生自由发言、自主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大,从领略《山乡的彩云》的美丽,到听赏《丰收锣鼓》,我们一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让我们再次随着《丰收锣鼓》的音乐跳起来吧!
播放音乐,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本课。
作
业
设
计
将《丰收锣鼓》唱给家长听
板
书
设
计
年
级
六年级
学
科
音乐
章(组)
五
学习内容
音乐家贝多芬
学习内容
分
析
本课以了解贝多芬为主线,安排了音乐家故事《贝多芬与歌德》、演唱《欢乐颂》和《土拨鼠》及听赏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四个内容。在演唱和听赏贝多芬代表作品的同时,还隐含了音乐知识的学习——大小调士的音节构成及其调性色彩。
学情分析
贝多芬是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它集中了古典音乐的精华,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很是遥远,大多数孩子没有接触过,理解起来比较难。
学习目标
1.能学会《欢乐颂》的一个声部,并能与他人用明亮、热情的合唱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能学会演唱《土拨鼠》,并能用柔和的声音、平稳的气息表现歌曲情绪。了解词典作者歌德与贝多芬。
3.在听赏、演唱活动中,感受大、小调式的调性色彩;了解大调式的音乐比较明亮,小调式的音乐比较柔和,知道大、小调式的音阶组织形式。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大、小调不同的调性色彩。
难点:知道大、小调式的音阶组织形式。
学习方式
方
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法
学习准备
收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欢乐颂》
1.演唱歌曲
师: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欢乐颂》我们已经在上节课中学会演唱了。你能唱唱这首世界闻名的歌曲吗?
(学生演唱歌曲)
2.说一说
(1)
说歌曲表现的思想。
师: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的思想。你觉得《欢乐颂》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说《欢乐颂》表现的思想。)
师: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种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2)
说歌曲表现的情绪。
师: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
(学生说歌曲表现的情绪。)
3.再次演唱歌曲
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呢?
(学生用明亮、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学习《土拨鼠》
(一)学习歌词,了解歌德
1.讲《贝多芬与歌德》的故事
师:贝多芬不仅为皇室贵族们创作歌曲,而且也为平民创作了许多好听的歌曲。他曾与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有过多次合作,但是两人一直没有机会见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一段有趣的故事吧!有请小博士!
(课件播放:同小博士讲述的《贝多芬与歌德》的故事。)
(学生观看动画,了解歌德,知道贝多芬与歌德的故事。)
师:歌德性情温和、举止庄重,有着与贝多芬完全不同的性格。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呼唤自由,歌颂反抗,这与贝多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两人一起写了这首反映流浪人们生活的歌曲——《土拨鼠》,流传至今。
2.聆听歌曲
师:土拨鼠又叫旱獭,当时流浪的人常随身带着它到处流浪,他们生活艰辛,相依为伴。让我们来听一听歌中的人正过着怎样的生活?
(学生聆听歌曲《土拨鼠》,听后谈感受。)
3.默读歌词
师: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让我们通过歌词来了解。
(师展示歌词,用歌曲《土拨鼠》配乐。)
(学生默读歌词。)
4.说一说
(学生讲述自己对歌词的感受。)
5.朗读歌词
老师弹奏《土拨鼠》的旋律。
(学生有感情地随着音乐朗读歌词。)
(二)学习旋律,了解小调调式
1.“填终止音”游戏
师:请你默唱音乐,觉得旋律应该落在哪个音符上才有结束感呢?
(学生随着老师的琴声默唱音乐,即兴唱出半终止与终止音。)
2.视唱全曲
师:落在6音上,感觉最好是吗?那请你唱唱旋律,留意旋律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哪个音?老师用钢琴弹奏《土拨鼠》。
(学生视唱《土拨鼠》乐曲。)
师:歌曲中最多的是6音,在结束的位置使用的也是6音,这样的乐曲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再次视唱《土拨鼠》乐曲,说说自己的感觉。)
3.了解小调调式
师:曲调的半终止与终止音都落在6音上,而且以6为主音,同时旋律给人的感觉又很柔和。这是什么音乐的特点呢?请出小博士来为我们解答。
(课件播放:小博士讲述小调式的音乐的特点。)
小调式音阶:6 7 1 2 3 4 5 6 ——小调式音乐柔和
(学生指谱唱小调音阶。)
师:原来奥秘在这,小调式的音乐比较柔和,所以它能够表现忧郁、悲伤的情绪。
4.演唱歌曲
师:流浪的人悲伤、孤独,只有小小有土拨鼠陪在身边。你觉得你的歌声能表现出可怜人的悲伤与孤独吗?怎样演唱才能让人感受到?
(学生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声音演唱歌曲《土拨鼠》。)
(三)换曲演唱,了解大调式
1.换曲演唱《土拨鼠》
师:《土拨鼠》与《欢乐颂》都是好听的歌曲,我们如果用《欢乐颂》的曲调来配《土拨鼠》的歌词,不知道还能否表现流浪人们的艰辛生活呢?
(学生换曲进行演唱。)
2.说一说
(学生说说换曲演唱后自己的感受。)
师:《欢乐颂》来能表现忧郁的情绪,这是为什么?
3.认识大调式
师:《欢乐颂》旋律的半终止音与终止音都落在“1”音上,而且以“1”音为主音,歌曲的情绪明亮、辉煌。这又是什么调式呢?
师:我们来听听小博士给我们的提示。
(课件播放)
大调式音阶:1 2 3 4 5 6 7 1——明亮
(学生指乐谱唱音阶。)
师:大调式的音乐明亮、辉煌,要表达歌曲中全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向住和平的美好信念,选择大调式的音乐是最合适的、最正确的。
三、对比演唱,感受不同的调式、调性
(一)、模唱歌曲,感受不同情绪的旋律
师:我们了解了一些调式的知识,知道了大调式的音乐明亮,小调式的音乐柔和。它们能表现不同的生活与感受。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好好感受这两种不同调式的音乐吧!
1.模唱《欢乐颂》
师:用一个什么字能够唱出乐曲的表现的欢乐、神圣的情绪呢?
(学生选择一个字,模唱《欢乐颂》。)
2.模唱《土拨鼠》
师:乐曲忧伤、寂寞的情绪用一个什么字来模唱呢?
(学生选择一个字,模唱《土拨鼠》。)
(二)演唱歌曲,感受不同色彩的生活
1.演唱《土拨鼠》
师:请你加入歌词演唱,再一次用歌声来歌声感受流浪者艰辛的生活。
(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土拨鼠》。)
2.演唱《欢乐颂》
师:《欢乐颂》不仅给了人们美好的信念;还给了他们获取美好生活的信心。我拥有美好的生活,希望你也拥有!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吧!
四、结束。
作
业
设
计
收集贝多芬的作品,并赏析
板
书
设
计
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六
教学内容
京调
教学内容
分
析
本单元以“京调”为题,将京剧音乐的韵味与特色,通过几个短小经典、流畅动听的曲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赏、唱、等活动中获得对京剧音乐的初步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
学情分析
京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生疏,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学习目标
1、能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结合欣赏《京调》及相关京剧片断,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一系列欣赏、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3、能学会唱《龙里格龙》这首歌的一个声部,并将歌曲的力度变化和京剧的神、韵体现在表演中。
学习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活动
学习方式
方
法
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学习准备
课件、京剧脸谱、京剧的伴奏乐器;学生课前搜集的京剧资料等。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导
案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在《京调》音乐中进教室坐好。
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个剧种的音乐?
生:京剧
师:对了。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师:课前我们分成4个大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一些有关的京剧材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所了解的京剧说给大家听听。
1、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生:京剧的行当。
(1)
说一说
生说四大行当。
师:你们能不能结合课件中的图片给大家仔细说说行当的门类?
生说,师播放课件配合。
(2)
演一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
欣赏第一组学生扮演“生、旦、净、丑”.学生评价,表现好的党员用一个动作感谢大家的认可。
师:第一组同学说得好,演得更棒。下面哪一组来继续介绍你们搜集的京剧资料?
2、京剧的伴奏乐器
(1)
说一说
师: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
辨一辨
师:你认识这些乐器吗?想想这两组乐器有何特点?
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京胡、京二胡、笛子、唢呐、月琴。
第二组:出示乐器实物如:京锣、钹等。
(3)
听一听
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在《京调》主题音乐中,请学生上台扮演戏迷。
全班扮演戏迷轻声哼唱《京调》主题音乐。
欣赏《京调》
师:看大家摇头晃脑的,手上还拍打着节奏,嘴里哼着:龙格龙格里格龙格……”
真像戏迷。下面就请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来当当小戏迷,请你听听《京调》,如果你听出了哪种乐器的声音,请模仿它演奏的样子。
师:感谢这组同学让我们了解了京剧伴奏乐器的重要性。
3、京剧的脸谱
(1)
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然后请搜集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
(生自由发言)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提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和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骜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2)
唱脸谱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
(带学生跟唱,并表演)
(3)
戴脸谱表演
师:唱得不过瘾,那咱们就带上脸谱来扮演京剧演员。
教师为学生提供六张脸谱,请六个同学选择脸谱,并表演。请其他学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被评为最佳表演者的同学用一个动作感谢大家捧场。
全班戴脸谱随着音乐(说唱脸谱)表演。
(提醒学生脸谱人物不同,表演也应该不同。)
师:这脸谱一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京剧的大舞台,你们精彩的表演让我拍手叫好。
4、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听说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请第四大组给我们说说。
(1)
说一说
生: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也就是京剧中的“四大功夫”。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2)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功夫?(生答)
师:对了,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功夫。
(3)模仿与表演
师:请一位同学出来,并用京剧的念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和你合作表演。表演得好请大家鼓掌喝彩。
(4)欣赏《孙悟空大闹无底洞》中武打戏的片段。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们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三、唱京剧《龙里格》
师:今天全班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精心搜集、准备的京剧的各种资料,相信大家对京剧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了。老师也准备了一首具有京韵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
(课件播放《龙里格龙》)
1、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3、唱曲谱
师:京剧的行当中“旦角”代表女性,“生角”代表男性。咱们今天就请左边的同学扮演“旦角”——高声部;右边的同学扮演“生角”——低声部,来唱唱各自的旋律。
分声部演唱曲谱。
合唱曲谱,配上“旦角、生角”的表演动作。
4、唱歌词
(1)
念歌词“龙里格龙(咚)”
(2)对比两种念词方式:不带儿化音、带儿化音。
(3)
分旦角、生角唱词。
(4)集体合作演唱《龙里格龙》。
5、自主设计表演
(1)启发学生上台分别扮演“生、旦、净、丑”,各自设计适合各角色的动作,随音乐《龙里格龙》依次出场表演、造型。“净”和“丑”角可戴上脸谱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请学生做票友,在添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3)全班起立,分旦角、生角加上动作表演唱《龙里格龙》。
四、总结、延伸
1、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生自由发言)
2、介绍京剧的发展
师: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弘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五、结束
播放京剧武场音乐、做跑龙套动作出教室。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七
学习内容
摇太阳
学习内容
分
析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演唱歌曲《摇太阳》、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花好月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综合艺术表演能力了,此次表演内容来自于语文课本,学生对于课文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理解剧本比较容易,只是在表演能力和表现力上需要强化训练。
学习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摇太阳》,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花好朋圆》,感受民族音乐文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演唱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
难点:按节奏朗读和歌曲《摇太阳》的演唱
学习方式
方
法
探究合作学习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听着《摇太阳》的歌曲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摇太阳》
1、听赏,初步感知
我们的时代在发生着翻天腹地的变化,我们城市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生活变的更多样化了。有一首歌曲《摇太阳》就是反映我们城市生活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感受一下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情绪是欢快的,高兴的,兴奋的师:播放《摇太阳》的MTV,让学生从视觉效果来感受歌曲载歌载舞的现代气息。
生:学生可模仿动作,也可自己创编动作,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师范唱。
在这欢快的气氛下,老师也想来唱一唱这首歌,师范唱《摇太阳》
再次聆听歌曲,同时对照课本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反复记号)
3、跟琴学唱,突破难点
生:跟着琴声学唱歌曲,注意上滑音和下滑音
(教师加以指导,指出唱的不正确的地方)
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音乐游戏:按节奏朗读
Х
–
Х
|
Х
–
Х
-|
Х
–
Х
-|
Х
Х
|
霓
虹
灯
光,霓
虹
灯
光
(跺脚)
0
0
0
0
|Х
Х
Х
Х|
Х
Х
Х
0
|
Х
Х
Х
Х
|
霓
虹
灯
光
真
美
丽,霓
虹
灯
光
(拍肩)
0
0
0
0
|
0
0
0
0
|
ХХ
ХХ
ХХ
Х|
ХХ
ХХ
ХХ
Х
|
闪闪
烁烁
放光
明,闪闪
烁烁
放光
明
(拍手)
想一想,还能怎样变化?
5、齐唱歌曲
三、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花好月圆》
感受这两首目的异同,体会这两首曲子与《摇太阳》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作
业
设
计
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取长补短
板
书
设
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九
学习内容
闽南歌曲
学习内容
分
析
本课内容以台湾、福建两地民歌为主线,安排了听赏与跟唱《丢丢铜》,听赏《天黑黑》,演唱《风吹竹叶》,听赏《采茶歌》以及认识乐器高胡、扬琴等五项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在音乐方面较为欠缺,尤其是农村孩子,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台湾与福建在音乐文化乃至多方面。但是,孩子们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够认识到福建
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目标
1、能仔细听赏《宜兰童谣》,并能有韵味地跟唱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
2、能学会用甜美欢快的声音自信地演唱福建民歌《采茶灯》。
3、能在活动中了解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学习重难点
通过听赏《宜兰童谣》和学唱《采茶灯》,了解闽南音乐文化,知道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
学习方式
方
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法
学习准备
收集闽南歌曲
文化风俗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海峡情思
(课件播放两岸人民在节日里互放焰火共渡佳节的画面。)
师:共同的节日,相同的语言,一样的肤色,同是龙的传人,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血浓于水的情谊。今天,我们特别请到福建和台湾两地的同学们,“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海峡两岸”的节目现场。
二、两岸风俗
1、福建民俗
师:作为主人,先请福建的同学来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呢?
2、台湾民俗
师:台湾又有什么有趣的民俗呢?(要求:请两地同学课前分别准备资料,上课时说一说。)
3、比较异同
师:你有什么发现?
(要求: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两地风俗有许多共同之处。)
4、寻根求源
师:为什么会这样?(归纳:台湾、大陆一水之隔,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三、两岸民歌大家唱
1、唱台湾童谣
师:我小时候常唱一些很美很有趣的儿童歌曲,比如《小白船》、《读书郎》。台湾的客人们,你们经常唱的都是哪些歌曲呢?能给大家唱唱吗?
2、听赏《宜兰童谣》
师:你们唱了这么多好听的歌曲,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陆非常著名的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他曾经走遍宝岛台湾采风,收集了许多台湾民谣,整理、创作出动听的管弦乐曲《台湾音画》,将美丽的台湾以交响音画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第三乐章——《宜兰童谣》。
(1)初听《宜兰童谣》。
(2)小精灵的话:“你听到乐曲中有模仿火车的声音吗?这是由下面哪件乐器演奏的?”
(3)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①《丢丢铜》的来历。
师:这首《宜兰童谣》完整地引用了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乌乌》的曲调。你知道《丢丢铜》的来历吗?请说一说。
②听赏台湾童谣《丢丢铜》。
③随乐哼唱歌曲旋律。
④学唱歌词。
师:歌曲的歌词很有特色,让我们来唱一唱。(要求:跟唱歌曲,注意体会衬词部分的韵味。)
(4)听赏与跟唱《天乌乌》。
①
了解《天乌乌》。
师:另一首台湾童谣《天乌乌》讲叙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吗?请说一说。
②
听赏歌曲《天乌乌》。
③
互教旋律。
④
跟唱歌曲。
(5)再听《宜兰童谣》。
师: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赏一遍《宜兰童谣》,体会宜兰小朋友乐观、幽默、富有情趣的生活。
3、学唱福建民歌《采茶灯》
(1)谈话导入。
师:福建和台湾一样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福建人很好客,如果台湾的小客人来你们家做客,你们会——
(引导学生说出沏茶。)
师:我们知道福建盛产名茶。福建人爱喝茶,也爱种茶。(课件出示:茶园丰收。)看那边,漫山遍野的茶树,让我们一起来采茶吧!(律动:采茶。背景音乐:《采茶灯》。)
(2)
学唱《采茶灯》。
①
自主视唱旋律。
②
两地同学互教旋律。
③
带入歌词唱一唱。
④
讨论: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你准备怎样演唱?为什么?
⑤
再唱《采茶灯》。
四、美好的明天
1、师:今天,在我们的节目中大家不但听赏和学唱了台湾福建两地的民歌,还相互交流了两地的风俗文化。海峡两岸,一脉相承,骨肉相连。这一期“海峡两岸”的节目就暂告一个段落,愿祖国的明天——花好月圆!
2、两天小朋友相邀走出教室。(背景音乐:《愿祖国花好月圆》。)
作
业
设
计
演唱歌曲
板
书
设
计
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八
学习内容
配乐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内容
分
析
配乐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属于表现领域之综合艺术表演,共分八个段落。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综合艺术表演能力了,此次表演内容来自于语文课本,学生对于课文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理解剧本比较容易,只是在表演能力和表现力上需要强化训练。
学习目标
1、能够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地参与表演。
学习方式
方
法
探究合作学习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头巾、火柴等表演用的道具。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大家平时喜欢看FLASH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FLASH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它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2、课件播放FLASH
MTV歌曲《火柴天堂》。
3、请你们告诉我这幕童话剧的各字和它的作者。(生答。)对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栏目就是要请大家为这幕戏进行后期制作。首先,请你们完整地看一下这部影片,并结合你们学过的课文,想想这幕童话剧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
二、体验探索
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幕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
(第一段:寒夜卖火柴;第二段:五次点火柴;第三段:冻死在街头。)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
(学生回答:声音、音乐、效果、旁白等。)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朗诵组:话筒两只,六年级语文课本十本。
配乐组:三段音乐磁带,录音机,音响效果磁带。
表演组:头巾、火柴等表演道具和布景。
下面请每组讨论五分钟,各派出一到两名同学上台来说说你们的方案,或进行简单的表演。如果你们的方案得到全体同学的通过就可以给你们加上相应的分数,在最后合成制作时我们就采纳你们的方案。希望各个组都拿出自己有创意的方案来。好,下面开始讨论。
(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好!各组的方案都基本出台,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首先是朗诵组。
(请学生自主上台主持。)
(1)学生简单阐述三段课文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其他两组的学生发表意见,并举手通过。
(3)老师总结:第一段应用非常平缓的语气、悲伤的情绪来读;第二段可以层层、递进,用充满希望和感情的、激动的语气来读;第三段则应用低沉、悲痛但又充满希望的语气来读。
(4)全班带感情齐读。
(5)分角色朗读,并配上画面。
5、朗诵组的方案很不错,给他们加上一百分,接下来,我们看看配乐组的方案。
(学生上台讲述。)
(1)刚才听了他们的方案,下面,你们先来听听我给配乐组准备的三段音乐,然后把它配到合适的位置上去,看看你们的方案和配乐组一样吗?
(2)各组听曲讨论,并在题板上写出相应的方案。
(3)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
第一段
寒夜卖火柴
《悲歌》
第二段
五次点火柴
《祝你圣诞快乐》、《梦幻曲》
第三段
冻死在街头
《梦幻曲》或《悲歌》
(4)大家听后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结合你选择的音乐,谈谈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首曲子好吗?
(学生第一段都会选择悲歌,但二三段可能发生一些争议,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第三段选择《悲歌》或《梦幻曲》,让学生说出理由。)
(5)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分别朗诵一闪。
(6)大家前面两段都达成了共识,在第三段有的认为用《悲歌》、有的认为用《梦幻曲》,你们认为哪种更好?为什么?
(7)配乐组的方案不错,我们也给他们奖励一百分,下面请他们上来给大家放音乐,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
(8)其实平时我们还听到过很多音乐,请你想想还可以用哪些音乐来给影片配乐呢?
(学生说出合适的音乐。)
(9)下次有机会请大家把这些音乐都带到课堂上来,我们再一起来听听,看看你的音乐是不是很合适!
6、好!下面轮到我们表演组上台了,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的剧本。
(1)表演组学生介绍角色的分配。
(小女孩、奶奶、拟人化的烤鹅。)
(2)场景的布置。
(圣诞树、房屋、泡沫雪花等。)
(3)提醒学生可以根据影片来进行表演。
(4)表演组的学生表演一次。
(5)大家觉得他们的表演怎么样?可以提出意见。
(学生自评和互评。)
(6)你们觉得可以的话就掌声通过,给表演组也加上一百分。
三、综合表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你们各负其责,然后我们将评出最佳组合,给予奖励!
(1)学生集体合作表演。
(2)生生自评互评,老师引导、归纳学生意见,评出最佳表演组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全体同学自己当了一回编导,在你们的导演和安排下,这幕童话剧得以完整地制作成功。大家都能有感情地朗诵台词,并且准确地选择了合适的音乐为影片配乐,同时还即兴地进行了表演,谢谢你们的参与,让我们下期节目再相会!再见!
作
业
设
计
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取长补短
板
书
设
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十
学习内容
马车和雪橇
学习内容
分
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歌声与微笑》,听赏音乐《雪橇》
学情分析
这些歌曲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很多都是学生会唱的,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唱好二声部并不容易。
学习目标
1、能学会二声部《铃儿响叮当》,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与同学协调配合,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合唱这首歌。
2、能认真听赏与跟唱《邮递马车》,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并能边唱边用打击乐器和身势节奏为这首歌伴奏。
学习重难点
学会二声部《铃儿响叮当》,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与同学协调配合,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合唱这首歌。
学习方式
方
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法
学习准备
教学光盘、双响筒、串铃等打击乐器。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听赏与跟唱《邮递马车》
1、播放歌曲《邮递马车》,学生拍手进教室。
2、导入
师: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马车声响,学生猜出是马蹄声。)
师:对,马蹄声儿清脆嘹亮,我们面前来了一辆“邮递马车”。展示马车画面,揭示歌曲题目《邮递马车》。
3、听赏歌曲
师:我们来听听邮递马车欢乐的歌声,边听边想想歌曲是怎样的情绪?
播放歌曲《邮递马车》,听完后师生交流,说说歌曲的情绪。
(轻快、活泼的情绪)
4、音乐活动参与
①
用打击乐器参与伴奏。
师:根据歌曲描写的意境和情绪,你认为选择哪种打击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比较适合?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如:选择双响筒进行伴奏,国为它可以模仿马蹄声;选串铃为歌曲伴奏,因为它的声音像马铃声,能为歌曲增添欢乐、热烈的气氛……
播放歌曲《邮递马车》,学生自主选择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并试着将伴奏音型记下来。
再次播放歌曲,学生一边跟唱一边用双响筒、串铃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身势伴奏。
师:刚才我们用打击乐器参与了歌曲伴奏,现在大家尝试用身体的动作参与歌曲伴奏。
出示身势节奏谱,播放歌曲,学生随乐自由练习身势节奏。
(1~16小节选用)
(17~32小节选用)
学生听音乐一边跟唱一边用身势伴奏,还可以自由加入其他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学唱《铃儿响叮当》
1、导入
师:快乐奔驰的邮递马车给我们送来了神秘礼物。
出示装有歌曲《铃儿响叮当》二声部旋律的两个信封。
2、学唱旋律
师:原来马车给大家送来了好听的旋律,让我们来唱唱。学生先分声部合作视唱旋律,然后展示,并评评哪个声部唱得比较好。
师:我们试着将这两条旋律合唱出来,听听效果如何?
学生唱完后说说听到的合唱效果,如声音和谐好听、音响丰富等。
3、聆听范唱
师:对,合唱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来听赏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
你听出歌曲有几个声部?
②
哪一部分我们刚才唱过?
③
在歌曲后半部分,哪里两个声部完全相同,哪里声部又不一样呢?
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
4、学习歌谱
师:请尝试与伙伴们一起自学歌曲后半部分声部不同的两个乐句。
学生自主学唱歌谱并试着合唱。
师生合作演唱这两个乐句,老师唱高声部,学生轻声唱低声部。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注意边唱边聆听另一声部的演唱。
5、学唱歌词
先朗读歌词,后随琴分声部学唱歌词。
合唱时,引导学生边唱边聆听对方声部的声音,尽量使两个声部和谐统一。
三、表现歌曲。
1、体验情绪,激情演唱
师:歌曲描写了小朋友坐雪橇滑雪的欢乐场景,你认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回答。如:歌曲的情绪是热烈欢快的,应该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师:让我们用美好的歌声来表现小朋友坐着雪橇滑雪的、欢乐热闹的场面!
2、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乐器与伴奏音型(碰铃、双响筒、串铃等都可以)为歌曲伴奏,使气氛更加热烈。
3、加入动作进行表演
师:歌唱是以情感人的,在歌唱的时候若是加上体态语言、身体动作更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让我们放飞心情,加上动作,心情歌唱吧!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加上体态动作(如手势、面部表情、跺脚、拍手等动作),全班激情演唱。
四、课堂小结
邮递马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信息,但愿我们能真正坐上马拉雪橇,在雪地上奔驰欢唱,共度童年快乐的时光!
作
业
设
计
练习《铃儿响叮当》。
板
书
设
计
年
级
六
学
科
音乐
章(组)
十一
学习内容
新年音乐会
学习内容
分
析
《音乐七巧板》为师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它以“唱一唱、奏一奏、演一演、读一读、做一做、填一填”这六种形式,把本期的演唱、演奏、表演、读谱唱歌等内容全方位的呈现给大家,以活动形式,让学生全面复习、巩固以知识,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有个总体了解,让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能。
学情分析
本活动是五年级活动课的延续,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扬自主性、合作性、和愉悦性,能全面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学习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歌曲《祖国歌》。
2、能认真听赏《冬天的请帖》,能随乐跟唱这首歌曲。
3、能积极参与讨论、策划“新年音乐会”并大胆表演。
学习重难点
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歌曲《祖国歌》。
2、能认真听赏《冬天的请帖》,能随乐跟唱这首歌曲。
学习方式
方
法
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法
学习准备
制作课件
学习时数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春节序曲》,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气氛,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听赏与跟唱
1、播放歌曲《冬天的请帖》,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
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并结合感受说说歌曲意境和情绪。
2、再次播放歌曲《冬天的请帖》。
学生说说歌曲的强弱规律,并用身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3、第三次播放歌曲《冬天的请帖》。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三、节目策划与排练
1、播放一场音乐会。(音乐会中包含独唱、独奏、表演唱、小组唱、合唱、合奏等多种表演形式。)介绍节目的表演者。学生欣赏音乐会,回答节目的表演形式。
2、出示“比一比谁的歌儿多”字样及拉歌规则。
学生分组讨论哪些歌曲或曲目适合在“新年音乐会”上表演,选出拉歌带头
人。
3、分组拉歌。
4、出示“我的金点子”。在黑板上写出“××中队新年音乐会节目单”,记
录学生最喜欢的节目。
5、介绍歌曲《祖国歌》,选定“新年音乐会”压轴节目为《祖国歌》,展示
歌单。
6、各小组展示自学歌曲的情况,分组接龙演唱《祖国歌》。
7、随琴轻声齐唱《祖国歌》。
8、组织《祖国歌》的排练活动。学生讨论并排练歌曲的其它演唱形式。
9、请同学们选出“小导演”,负责正式节目单上各节目的排练。
(学生自由组合并推选“小导演”负责组织排练工作。共同商讨填写节目策划单并排练节目。)
四、新年音乐会
1、请同学们推选“新年音乐会”主持人。
2、指导主持人做好相应的准备,为需要伴奏的节目伴奏。
3、将各组的节目策划单贴在黑板上,分组表演节目。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
五、教师小结。
作
业
设
计
练习《祖国歌》
板
书
设
计
新年音乐会
HAPPY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