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堂2期末论文,至少1500字

时间:2019-05-12 11: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律讲堂2期末论文,至少15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律讲堂2期末论文,至少1500字》。

第一篇:法律讲堂2期末论文,至少1500字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2 班级:喝酒092班 学号:007 姓名:海之灵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康熙朝《南山集》案 ②: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③:晚清科场第一案 ④:晚清刺杀第一案 ⑤: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晚清科举第一案又称戊午舞弊案,故事具体发生在咸丰八年,也就是公元1858年。按照传统,这一年柏葰作为主考官来主持,他的官已经很高了,刚好是那年的八月,按照传统的科举制度,八月份举行的应该是乡试,就相当与省级的大考考一样,考中了的就叫举人。八月初六这一天朝廷大员们聚集在北京的午门外等着咸丰皇帝的任命,圣旨下来后被任命的是柏葰主考官,他当时63岁,他以前叫松俊,是蒙古人,案发后才在俊字上加的草字头,按照古代历法,是被处过极刑的人犯,会被官方把名字改动一下。

柏葰当时是一品大官,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可见他的地位不一般,还有两个副考官,一个叫朱凤标,官职尚书,另一个叫程庭贵,他是当时中央的最高监察机构,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还兼带户部侍郎,为了避免以后有人托关系和走后门,被安排住进了贡院。是专门用来举行乡试会试的大院落,贡院的大门上写着两个金字,就是我们所说的龙门。

张榜之日,参加科举的士子争相观榜。他们发现,名单中有一个叫平龄的满洲人中了举人的第七名。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平龄是个戏子怎么可以中举。按照传统科举制度,一旦科举得中,中举之人都要被褒封三代,即追溯举人之上三代,给他们颁发一定的荣誉。这个制度又衍生出一个配套的制度,也就是在三代之内,不可以有所谓的贱籍,否则有辱国家的名器。

正当众士子议论纷纷之时,一位叫孟传金的御史给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御史是言官,有责任把官场和社会上对国家体制的种种非议有针对性地向皇帝汇报。科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们又有如此多的议论,孟御史就尽言官之责,上奏说新任举人平龄身份有嫌疑,已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引得物议沸腾。而且经过他本人的一些了解,平龄的朱墨卷不符。

在阅卷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朱卷墨卷。平龄之所以受到指责,就是有人说他的墨卷和朱卷文字不符,人们怀疑朱墨卷中另有隐情。经过审查,专案组最后认定平龄的这两套卷子大有问题,问题出在错字太多。按照当时的科场条例,每一次、每一场考卷的错字太多,该考生将面临处罚,最严厉的处罚就是罚停几科,也就是几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即使已经考中了举人,若被发现错字太多,重则革去举人身份,轻则剥夺在正常年份参加更高一级考试的资格。照此看来,平龄面临的最重处罚也不过是被革去举人身份。但是在这个案件审理的过程当中,当官员对平龄的朱墨试卷进行复核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这次乡试共有近三百名士子高中举人,在这三百份中试举人的卷子当中,经过复核查出了五十本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试卷。这五十本试卷又被分成了两类,一类被认为是存在可议、核议问题的;另一类一共有十二本,问题比较严重,根据当时负责复核试卷的兵部尚书全庆奏折,这十二本试卷应是查议。查议比核议严重许多,要依法追究责任。至此,由平龄一案牵连出的科场舞弊越闹越大,使得参与这次科考的同考官,人人难免嫌疑。咸丰皇帝接到全庆上呈的核查结果后勃然大怒,对主考官、副主考官非常不满。他立刻颁布了一道谕旨,着重强调要对主考官柏葰给予一定的惩处。这个态度和平龄一案刚发生时,专门下一道谕旨来安慰柏葰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圣旨说,柏葰革职,听候传讯;而对两位副主考,朱凤标和程庭桂两个人,则明确规定,让他们暂行解任,听候查办。这个谕旨一出,柏葰身上因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一系列官职与头衔带来的耀眼光环,瞬间散去。柏葰就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臣极顶,跌入了政治生涯的谷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就清律的刑法做一个对比,清律的死刑一般分为两等,这就是斩刑和绞刑。按照中国传统的这种观念,斩刑是重于绞刑的,如果要是按照受刑人的痛苦程度,我们说刚好相反,其实斩刑的痛苦往往还要轻于绞刑。绞刑并不是我们今天人们所认识的那种像上吊一样的刑法,古时候的绞刑他是把人跪在绑缚在一个柱子上,然后在他脖子上套上一个绳套,在绳套的两端分别有两个短棍,由这个刽子手把这头的短棍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就类似于你拧毛巾的那个道理,这样把这个受刑人活活绞死,这是很痛苦的。但是在观念上,中国古人有这样一种观念,这就是死也要求得一个全尸,认为这个人被处死之后,身首异处这无论是对死者还是对他那些仍然健在的家人,都非常的不吉利,所以在观念上人们认为,斩刑重于绞刑。这也告诉我们在评价一个古代刑罚是否是酷刑的时候,不能不关注到当时人们的那样一种世俗的观念。按照这样的一种划分,我们说考虑到柏葰在这样一个舞弊案当中所处的角色,和他的这种身份,完全可以既满足皇帝从重惩处舞弊这样一个政治主张,又更加与法律相吻合,而对他处以绞刑,而且完全不必把柏葰押赴菜市口行刑,所以从这样一些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认定,柏葰被处死,如果说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但是柏葰被用斩刑押赴菜市口处死,却应该说还是重了一点。实际上我们已经了解到,审理此案的四位大臣和亲王并不包括肃顺,所以柏葰被杀,跟这些朝廷的政争有关,但是跟肃顺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一直到了同治的元年,我们说这一场戊午科场舞弊案,才算最终盖棺论定了,这样一个清末以来所发生的案件,它对后来的影响应该说是十分深远的,无论是从科场舞弊的背景,还是从当时清律的适用,还是对这些涉案官员的连带处罚,许多都值得我们今人来思考。当代社会里,也必然不会少有这种舞弊的案件,但是应该还有好多没有被发现而已。这个故事教育我们,法律就是为了公平,不管你的官位有多大,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大,做好事你就是人们心中的神,做坏事你就会被终生流放,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至理名言希望大家永远牢记于心!

第二篇:法律讲堂2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2 班级: 学号: 姓名: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 ①:法律讲堂之康熙朝《南山集》案 ②:法律讲堂之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③:法律讲堂之晚清科场第一案

④:法律讲堂之晚清刺杀第一案(张文祥刺杀马新贻)⑤:法律讲堂之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

答:(一)专题具体内容: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清末,在“国中之国”的上海租界地,湖南人陈范接手的《苏报》在聘请章士钊担任主笔后,实行“大改良”,大量刊登反满革命文字,对民主革命先驱邹容的《革命军》及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极力宣扬,革命旗帜愈加鲜明,终于触怒了晚清政府。为了禁绝反满革命言论,清政府极力主张通过外交途径从租界引渡《苏报》案涉案人员,并按照传统文字狱的酷刑予以凌迟处死。但是对于发生在租界内的案件,由于会审公廨的存在,清政府的绝对权力失去了随心所欲的用武之地。审判的主动权完全被外国领事所操控,中国官员往往仅被当作象征性的陪衬,必须看列强的脸色行事。当清政府与列强达成妥协,终于将《苏报》案涉案人员捉拿归案准备审理之时,列强的干预又一次改变了邹容与章炳麟的命运。这样一个租界内发生的案件,清廷的官员是不能一手包办的,而且在列强看来,这又是一个事涉政治的案件,所以(列强)一方面借口为了维护租界内的所谓言论自由,它就更要对清廷予以限制和干预。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我们的心情也十分地复杂。我们不妨说这更令中国人感到尴尬。这样的一些列强的主张,分明是在侵夺中国的主权,特别是司法主权。但是在这个具体个案当中,我们又不得不看到,正是列强的这种干预,才使得《苏报》案的张、邹这两个人,没有那么轻易的就落入清廷极刑惩罚的魔爪。从邹容、章炳麟被捕之日起,清政府就为引渡二人与租界当局展开了一场马拉松似的艰难交涉,台前幕后,数不清的算计与妥协。上海、南京、武汉、北京之间文电交驰,仅收入故宫档案的往来电文就有一百九十封。可以说,清政府为此绞尽了脑汁,用尽了手段,终于盼来了初审。然而正是这次初审,却令清政府颜面尽失。

就拿苏报案来说。其一,清政府的滥用职权,不满革命文字,对民主革命先驱邹容及章炳麟的镇压和迫害。作为法律的掌管和执行者,你不能因为别人的涉及你的利益的合法和正当的言论而极力残害别人。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法律的执行者必须有自己的权威,发挥法律的权威。不能因为别人对你的一点点不利而对法律大大的打折。就如苏报案中的清政府,由于列强的干涉,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而一味的妥协,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唐、宋、明、清各朝法律,都公平而合理地规定了外国人在中国违法犯罪的管辖问题。但在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自称文明之邦的西方列强却运用武力和武力讹诈的方法,攫取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确立,使中国丧失了对涉外案件的司法管辖权。这些列强来华贸易发生了纠纷,甚至发生了命案,往往这些涉案的外国人同样要按照清律的规定来给予惩处。比如当时大量的史料记载,在广州附近,有一些外国来华贸易的船只,它上边的一些水手违法犯罪,甚至获有命案,他最终都是由清廷的地方官,按照清律给予惩处的。甚至也有把这些外国来华贸易的人,由于他们犯罪杀人,而被处死的案例。但是以后,特别是到了(《苏报》)案所说的这个年代,那么列强为了维护各自的在华权益,他们就借口中国法律不文明、中国刑罚过于严酷而提出了种种的侵夺中国司法主权无理的要求。使清政府基本上丧失了对法律的管制和运用,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二)心得体会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中,历朝历代无不充斥着文化统治,以此达到对人们思想上的禁锢。文字狱的发动,便是封建帝王强化专制统治的有力措施之一。清朝统治中国268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占了整整130余年,而恰恰在这辉煌鼎盛的“康乾盛世”之中,文字狱屡屡发生。康熙年间,出现了一件著名的戴名世《南山集》案,影响深远。

戴名世,字田有,后世遂称“南山先生”。幼时家境贫寒,但聪慧刻苦,六岁便饱读诗书,十一岁能熟背《四书》、《五经》等国学名著,善于研习古文。三十四岁时,入国子监,成为了一名正直的文士,不愿趋炎附势,常与弟子们共同研讨古文创作,有力地推动了古文的发展。戴名世很想效仿《史记》的形式,写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便广游各地,访问古老,考证野史,历尽心血,搜求明代逸事。康熙四十一年,戴名世的弟子把自己抄录的戴氏古文百余篇刊刻行世。由于戴氏居于南山冈,遂名为《南山集偶钞》,即著名的《南山集》,此书编辑方法以种类区别,首为书,次为序、记、传、论、说及什著,共七类而不分卷。《南山集》一经问世,即风行江南各省,发行量之大,流传之广,在当时同类的私家著作中,实为罕见。正是此书,使戴名世流芳文坛两百多年,却也使他遭受了杀身之祸。康熙四十八年,戴名世中会试第一名,殿试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参与明史馆的编纂工作。时隔两年,据《清史稿》记载,左都御使赵申乔,以“狂妄不谨”的罪名弹劾戴名世。弹劾的主要依据是《南山集》一书。赵申乔有此举动的目的,完全是为报私怨。因为会试时,戴名世名列榜首,状元定非他莫属,等到殿试揭晓,头名却为赵申乔之子赵熊诏所得,其才名

远不及戴名世,当时就流传赵申乔倚仗权势,在其中做手脚。赵申乔恐人揭发,便先发制人。他在参疏中还声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此话,更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康熙接到赵申乔参折后,显得非常谨慎,并没有任意定罪,只是批示要求刑部严察。接到圣旨后,刑部官员在赵申乔的贿赂中,遍查全书,从《南山集》里找出五处罪证:

一、以南明各朝如弘光、隆武、永历为正朔,记录有关南名人物传记。清朝人写南明事,不用清朝正朔,实为犯忌。

二、尊称明朝亡君。

三、歌颂尽忠明朝士臣。

四、主张南明三朝在历史上应予地位。

五、揭露清廷谋杀明崇祯帝儿子的隐事。

戴名世只是希图在清建立中央政权后,为这些曾经存在的短命王朝,争得一席之地,岂料,这已触怒了清朝皇帝,康熙帝看过罪状后,命令刑部穷究猛治。康熙五十二年,大学士等以刑部审拟《南山集》案,戴名世应照“大逆”处于凌迟,向康熙请旨。康熙降谕,“戴名世从宽免于凌迟,着即处斩”。此外,牵连《南山集》编篡的戴名世之好友、弟子,也被康熙“俱从宽免死”,此案牵连到的其他人犯,“从宽免治罪,着入旗”。

在封建社会这个思想被严重腐蚀和禁锢的时代里,个人的思想与认识是不被提倡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切有悖于当时社会要求的思想都被归为忤逆叛国,戴名世的死对于我们处在提倡自由与平等的社会的人来说无疑是很难接受和想象的,言论的自由人身的自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但是在封建社会那只是一种奢望,在那里连皇帝都没有自由更何况是贫民。

在那样的时代里在那样特定的环境中,戴名世的死只是君主们杀鸡儆猴的做法,春秋战国时候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而在所谓安定的盛世人就只有遵守刻板思想的权利。对于《南山集》案我不知道还能得出什么别的感受,最深的感受就是对社会制度的不能忍受。戴名世死了可他的思想与借鉴流传下来了,现在的人在读他的《南山集》在体会他的思想和当时社会的思想。但是我又不得不说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康熙帝的所作已经是史上少见的开明与宽容。《南山集》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第三篇:法律讲堂2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2 班级:网络2班 学号:201206090209 姓名:鲍帅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康熙朝《南山集》案

②: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③:晚清科场第一案 ④:晚清刺杀第一案 ⑤: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具体内容

《苏报》案是辛亥革命前一次著名的反清政治案件。

义和团运动以后,革命形势重新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成为一支影响较大的革命力量。许多革命志士纷纷出版书刊杂志,宣传和鼓动革命。《苏报》1899年在上海创刊,是当时一份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

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以后,《苏报》又陆续刊登了许多激烈地宣传革命的文章,旗帜更为鲜明。当时,邹容的《革命军》在上海出版,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也公开发表。章太炎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尖锐地批判了康有为的中国只能改良,不能革命的谬论,并把矛头直接指向清王朝光绪皇帝。这两篇极其犀利的革命文章问世之后,立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清政府的敌视。《苏报》节录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痛骂清朝统治者和揭露康有为改良主义奴颜婢膝的一段文字发表,并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的内容,向读者推荐《革命军》。

这些激烈的革命宣传和它所产生的影响,使清政府感到极大的恐慌和震怒,清政府公然采取镇压手段,下令封闭《苏报》,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

由于《苏报》社设在租界内,清政府便请求帝国主义帮助镇压。1903年6月29日,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章太炎、邹容在会审的时候慷慨陈词,坚持斗争,使《苏报》案成为当时轰动国内外的政治事件。最后,租界法庭判决章太炎3年徒刑,邹容2年徒刑,并禁止中国人在租界内办报纸宣传革命和出版革命书籍。

章太炎、邹容在监狱中,仍然坚持斗争。章太炎在狱中写了《答新闻报记者问》,在这篇文章中满怀信心地说:“四万万人民都会同情我们,而公理一定会战胜的”。他在狱中还参与组织江浙革命组织“光复会”的筹划工作。邹容在监狱生活的折磨下,不幸病故,年仅21岁。1906年章太炎刑满出狱,前往日本东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论战。

“《苏报》案”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镇压爱国革命运动的事件,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企图用高压政策,将革命的声音禁锢起来。但是同他们的愿望相反,这次事件发生以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发展更加迅猛,革命思想在国内外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而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声势。

个人心得体会

苏报案是发生在一百年多前的一件惊天大案,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著名事件。本书依据新发现的史料,包括英美外交文书、《纽约时报》等英文报纸和苏报案审讯英文详细记录,披露这一事件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如苏报案到底因何引发,列强为何介入,列强态度有何异同,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内幕究竟如何,苏报案是如何审理的,章太炎和邹容在法庭上的真实表现到底怎样?从而为再现苏报案历史做出了新的贡献

“苏报案”距今已经一百年了,回顾一百年前章太炎、邹容的斗争业绩,“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章太炎在《狱中答新闻报》说:“天命方新,来复不远,请看五十年后,铜像巍巍,立于云表者为我为尔,坐以待之”。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缅怀他们,纪念他们。

透过法律讲堂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许多。

我知道了法律是用来约束和惩罚超越其范围的人。但法律的执行者必须严格的公正和权威,不然法律将成为他人达到自己某种利益的工具。

第四篇:陕科大法律讲堂2 论文

论文要求: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康熙朝《南山集》案 ②: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③:晚清科场第一案

④:晚清刺杀第一案(张文祥刺马新贻)⑤: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浅谈“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1903年,在“国中之国”的上海租界地出现了这样奇特的一幕。

堂堂大清王朝,竟然在外国人的法庭上控告自己的臣民。当事人之一,直呼光绪皇帝为“小丑”的章炳麟付出了三年牢狱的代价;而另一当事人,年仅二十岁的民主革命先驱邹容则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中国报业史上这场令人难忘的文字狱,究竟使晚清社会的法律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此案发生在1903年。光绪22年(公元1896年),胡璋创办《苏报》并在上海日本领事馆注册。1899年转由湖南衡山人陈范承办,其主张随潮流日渐激进。1903年5月1日,苏报刊载了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所著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5月14日,苏报又在新书介绍栏目中宣传《革命军》,指出:《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清廷震怒,谕令两江总督魏光焘查办。在上海租界当局的协助下,于6月底逮捕了章炳麟,不久,邹容投案。清廷乃派知府孙建臣及上海县令汪瑶庭,延外籍律师控章炳麟、邹容污蔑皇帝,为“大逆不道”。在租界会审公廨起诉。清廷与属民兴讼,为史上所无。在会审中,章炳麟说:“今年二月康有为著书反对革命,袒护满人,故我做书驳之。------所指载小矿四字触犯清帝圣讳一语,我只知清帝乃满人,不知所谓圣讳。小矿两字,本作类字或作小孩不解”。邹容则以愤恨满人专制,而著《革命军》,没有任何过错反诘。上海县请求将章、邹照律治罪,当堂处决,或为永远监禁。时民气激昂,上海领事团对此判决也持异议,乃移北京交涉。清廷深恐此案持久无功,遂与外国侵略者妥协,在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四月八日,由会审公廨非法宣判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二年(1905年死于狱中)。这起震惊中外的讼案,以苏报被查封,革命者被监禁告终。这是一件内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绞杀革命典型案例。

整个的这个案件,前后大概是审理了九个月的样子,终于以这样的一个结果落幕,这对清廷来讲,当然是满心的不愿意,可是也很无奈,那么这个案件的结果,也就是对以后清末社会的影响,却十分地深远。我们前面提到了,它首先通过一个法庭的审理,彻底打破了这种皇权神圣的观念,它严重地摧毁了清廷的这样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其一。

第二,这样的一个案件的审理,也使得当时这些反清主张革命的众多媒体也都看到了,他们在租界内从事舆论宣传,可以更多地找到回避清廷制裁的这样一种客观的条件。所以从此以后租界内就成了这种反清革命舆论的一个大本营。而《苏报》在这个案件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十分地特别,它成为当时自戊戌维新以后,这种主张保皇维新和共和革命这两派,第一次开始分化,并且开始彼此批判的一个最突出的例证。通过《苏报》一案,它对后来清末社会这种革命性的变化,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苏报案”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重大转型时期一个极富象征性的事件,邹容奉献了年轻的生命,章太炎付出了三年牢狱的代价,陈范为此流离失所、家庭破碎,在上世纪初天幕上放射过光芒的《苏报》像星星般陨落,这是《苏报》的结束,也是《苏报》的永生。百年重说“苏报案”,历史无情也有情,历经时间的磨洗,真相终究是不可遮掩的。

而我们从法律的角度,来回顾这样一个案件,我们也不能不客观地说,这样一个案件,它也使得清廷,不管是从积极,还是消极的方面,都再次看到了促使它推行清末变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这之后不久,清廷在1906年,就下诏要修改它的官制和它的法律制度,因为这些现实的利害冲突,特别是法律纠纷的冲突,使得清廷越来越关注到,如果不再变更法律,即使为了维护朝廷利益的需要,它也会在和列强的交易当中,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地位,当然客观地说,我们可以这样地来评价,就是《苏报》案它也从一个积极的方面让我们看到了,西方法律、法律观念、法律制度引入近代中国,而给近代中国所带来的这些观念的,特别是法律观念的这种变化。

第五篇:法律讲堂2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2 班级:食质 学号: 姓名:XXX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康熙朝《南山集》案 ②: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③:晚清科场第一案

④:晚清刺杀第一案(张文祥刺马新贻)⑤:百年文字狱之苏报案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 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专题内容:

雍正朝的投书始末,自当是从一封书信开始。书信是因曾静见吕留良书中多反清复明之意,对他也很倾心。故派学生张熙带自己拟好的一封书信,游说岳钟琪背叛朝廷。张熙投书后,岳钟琪密折奏报雍正,雍正派人赴湖南捉拿曾静。雍正七年三月十日,曾静等人被押解进京,在雍正帝一番批驳开导之下幡然悔悟,认罪态度良好,共留下四十七份口供。

雍正皇帝显得颇为开通,在奏折上一面安抚岳钟琪,表明用人不疑的态度,一面命令采取其他办法套取口供。岳钟琪受命,用各种方式了解到曾静的势力和情况,加之了解到曾静之所以让张熙来投书谋反,完全是受了浙江石门吕留良思想的影响,还包括一部分被判流放的人沿路的造谣生事。

雍正下令抓获相关案犯,但是并未严审,而是通过游说和批驳使曾静等认罪,留下四十七份口谕,再加之张熙两篇和雍正自己的十道谕旨合编成《大义觉迷录》。而尽可能减轻处罚了案犯。这是为什么呢?——雍正帝认为,曾静虽罪不容赦,但是他并没有实质谋反的行为,且他谋反的思想根源并不在其本人。而且,从某种角度说,正是由于曾静投书谋反的举动让朝廷了解到这样一种流传于社会的反清思想。因此,雍正皇帝在朱批里写道:从这样的几个角度来衡量,曾静也 “不为无功”。抛开这些理由,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曾静那封谋反信的内容深深刺痛了雍正帝。

雍正七年年底,曾静按照雍正帝旨意,被发回湖南,进入 “整俗观风使衙门”。考虑到读书人对曾静由反清到媚清的行为而产生的不齿甚至戕害之意,雍正帝特别颁发两道谕令,声明对暗中残害曾静的人一定严惩不贷。这就是雍正帝所谓的 “出奇”部分,意在树立一个反面教材。过后,雍正采取对过世之人的惩罚做足文章,让天下读书人依次警戒,让人们将视线从他个人是否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等具体问题上,转移到 “华夷之辩”、清王朝统治中国的合理合法性等问题,可谓用心良苦。而这也正应验 “出奇料理”四个字。心得体会:

雍正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都是残忍冷峻且心计极深的,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刨去皇位之争不说,单说这文字上的功夫,雍正就绝对没有小瞧。清末时期文字狱事情屡见不鲜,但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雍正的投书案,其特点不仅仅是处理方式的出乎意料,更是雍正用书籍剖白个人和康熙继位后将《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的发展引起的多方争议性。

投书,也就是投信。用于联系沟通感情,或者游说劝解。投书案中的书信是用来联合谋反和上奏雍正以表忠心的。这些都是导火索,真正引起雍正在意的是牵连出的一系列以他为靶心以“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等问题为展现方面,以对他继承皇位的介怀与反对为目的的一系列文人活动和思潮。因此,雍正为了洗清自己,将后宫新密公示于众,并且借由后宫中一些不堪的事情来说明他通知中国的合理合法性。虽然用心良苦,但是却有一定负面影响。

首先,雍正用“善意”的方式处理了曾静等人,看似大度和善、讲理讲情,但实际上只是为了引蛇出洞,为了最终利益。雍正看似公正的处理这些人等,实则是为了在文人眼中留下极好的印象,再加之雍正对死去的人施以刑法,从另一角度严惩了文学考究之人,造成了强大的心理观念上的惩戒作用。但是这种做法是否真的合适?或许并不,处理反叛人士的方法极多,但是雍正这种做法有点伤敌一千损己八百的意思,他用清皇室的“残酷”事实来为自己剖白,这点无疑是错误的,这也是康熙帝登记后将《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的主要原因。

当然,雍正作为宫廷斗争中的佼佼者,其方式方法是极有效果性的。至少他很清楚如何对待文人墨客,如何从流言传播的途中截断。任何皇帝在处理事情中都会有政治上的追求,无论是雍正的“柔和”放置还是康熙的“残忍”直杀,都是一种维护统治的方式,他们通过对文人的打压来达到思潮向其倾斜的目的——读书人独立且不适应其的思想均会遭受到打压和侮辱。

历史背后的辛酸我们或许不能了解,但是我们尚可以为先进社会文人相对自由的创作生存条件感到庆幸,至少我们可以说出内心中想说的话,至少统治阶级不会那么残忍的对待文人墨客并使之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随时可以牺牲和扭曲的棋子。除此之外,我们更该了解,无论是历史还是现金,“祸从口出,灾由手记”这点都不会改变,只有作为普通人的自己先严于律己不去触碰别人的矛头,才能真正的做到无争自保。

投书谋反案,清代文字狱。到头来不过是政治家对文人的迫害和追残,是统治者对思想潮流的压迫和扭曲。无论事情发生的起因进过如何,又有谁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这些历史对现代的影响除了警示之外,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教育——如何正确的面对思想上的改变,如何正视那些文人的思想和执念,如何做一个真正利于万民利于时代发展的统治者。

下载法律讲堂2期末论文,至少15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律讲堂2期末论文,至少15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讲堂论文(5篇)

    课程名称:(需严格按照学生个人本学期“正选结果”中的课程名称填写) 班级:网络111 学号:201106090122 姓名:任俊杰 论文要求: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

    法律讲堂论文(合集5篇)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 班级:计本111 学号:201106080136 姓名:姚金刚 论文要求: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杨月楼奇案②:晚清刺杀第一案 ③:杨乃武冤案......

    201006050219 刘涛法律讲堂论文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2》 班级:电子102班 学号:201006050219 姓名:刘涛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康熙朝《南山集》案 ②: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③:晚......

    法律讲堂3论文1(★)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3 班级:信息102 学号:201012030211 姓名:陈旭 论文要求: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秦兵说房—规避房产纠纷》 ②:《细说物业......

    法律讲堂

    谁泄露了我的隐私观后感什么是隐私呢?官方的定义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

    法律讲堂论文之商鞅变法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 班级: 学号: 姓名:苏宇沐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故事与法》葫芦僧判葫芦案 ②:《故事与法》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③:《故事......

    法律讲堂1论文(商鞅变法)专题

    课程名称:法律讲堂1 班级: 学号: 姓名: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故事与法》葫芦僧判葫芦案 ②:《故事与法》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③:《故事与法......

    法律讲堂观后感

    法律讲堂观后感 ——法律推动民族大发展 南中分部初一、3班 胡彬杨今天我们班将听一堂法律课,在听到主持人说出主题时,我有一会儿的吃惊,因为几条法律便能成就一个民族,我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