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物理文化与教育读书报告心得
在学习《物理文化与教育》之前,我认为物理文化是物理文化,教育是教育,这两个几乎是平行线永不相交关系的两个概念怎么会同时存在呢?阅读了解世雄老师的这本书后,我对于物理文化在教育当中的作用做了一个深深的思考。作为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后都是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但是在阅读改书之前对于物理与教育之间联系还是吗,懵懵懂懂的,这本书在物理教育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物理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既然是文化活动,就需要物理文化来支持物理教育。了解物理文化的各种功能,方便我们在教育中灵活运用。下面我首从对物理文化的美学功能出发理解这几个功能在教育中的运用:
1.物理的现象美;美丽的事物总会吸引人的关注,物理的美由色彩、线条、形体、声音、质地等形式因素构成,要发现这些美就要去观察和去体验,在物理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物理的现象美学让学生们在观察和体验中分析物理现象存在的现象和意义,让学生在视觉、触觉和听觉个感官上认识物理,培养物理人敏锐的物理嗅觉,通过现象去分析物理本质。
2.物理的实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育不止授人以鱼同时也在授人以渔。通过各种简单的实验把自然界的物理规律明显的显现出来,让受物理教育的人通过实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理解物理规律,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程中利用物理规律来对事物进行创新。物理实验还有助于破除封建迷信,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人的探索精神的功能。
3.物理的理论美;物理的理论美包即含了概念美也包含了公式美,无论是力学的、热学的、电磁学的还是光学的物理概念,都是在每一位物理学家不懈的努力下呈现在我们是眼前的,它们以最简洁、最清晰、最深刻的方式反映了物理共同体的科学认识。它们是物理规律的简洁美。它们代表的是一种对智慧和对美的执着追求,它们推动着整个人类的进步,是一种精神力量引领着每一个物理人向前探索,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物理的文化。
再来物理文化是一种自然规律的美学文化,也是求知文化。因此物理文化有认识功能。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改造的历史,人类不断进步,认识也不断增多、人类视野不断扩大、自然规律不断被人类发现和总结。中国老子的“道”阐述了万物的本源,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述说“自然是运动和变化的根源”,从经典物理到现代物理,从宏观物理到微观物理,这些物理文化不正是记录着人类的进步吗?而教育是一种思维的传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物理的发展文化和物理的认知文化不正是教育所需要的吗?
最后,我认为物理文化也是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化,物理文化是鲜活的文化,是由人和物构成的综合体。课本定义为:古代哲学家、近代物理学家和现代物理共同体历经数千年逐步创造的物理知识体系、观念形态、价值标准以及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的总和。物理文化的传承与物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物理文化通过各个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学家世代相传并且一步步完善。物理教育一方面保证物理文化在新一代身上再生,以保证物理文化的延续,另一方面把人纳入一定的社会模式中使其社会化,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具有一定科学精神的现代人力资源;因此在物理教育培育人才过程中物理文化的做用就有:1.形成物理探索精神
物理文化是探索的文化,是科学文化。物理学习活动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索欲望,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有益于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
2.培养物理科学的认知
从物理文化的认知功能理解,物理学能帮助人类解释物质世界,帮助人类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与自然的相处能力,开阔人们的认识视野。
3.提高物理思维物理规律的审美
物理文化有其特有的理论美,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物理文化有助于学习者从自然规律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理解物理公式中的互补和统一。也有助于学习者对物理规律的构建
研究物理文化是每一个物理人必做的事,就好像中国人要了解中国文化史一样。物理文化在教育中传承,在教育中创新。物理文化应该深刻镶嵌在物理教育中。参考书上所说,物理文化离不开物理教育,系统地研究物理文化,并从文化视角去探索物理教育问题,会给物理教育工作者以新的启示,有助于丰富物理教育理论,提高物理教育质量。
以上是我对物理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的思考,在学习《物理文化与教育》过程中的想法,也考了解世雄老师“物理文化研究对物理教育的启示”所写。在本文结束阶段我想说:虽然物理文化是最近才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但是它一直存在。文化是需要一直传承下去的,作为物理教育的工作者,在传播物理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物理文化,还要利用物理文化来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才能使得物理文化在我们身边延续下去,每一个物理人都应该为此做出贡献。
第二篇:物理与文化论文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关系
【摘要】:对于物理和人类发展,可以清楚认识到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相辅相成,相互缠绕,互相交织,物理学是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的。
【关键词】物理学;人类社会发展;科学进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人们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物理学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如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的决议《物理学对社会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改善生活以及培养人才。
用较为严谨的语言来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质和运动规律,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可以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科学。我们学习物理呢?就要注重一个“理”字。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物理学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完事的科学体系,而且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自然科学群体中,物理学处于基础和领导地位。进入21世纪的今天,物理学仍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它的创造性进展仍日新月异,遇到的挑战也愈来愈大。同时,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仍将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物理学对当代以及未来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这一观点会招致来自其它学科的争议。对于数学,首先,数学本身不能回答其自身的数学形式逻辑体系的客观真实性问题,数学形式体系的客观真实性要靠物理学去认证;其次,数学的发展有两个动力,即数学内部逻辑发展的动力和外部的物理学等学科的需要与直观的动力。正是这种外部物理学的需要与直观的动力,使Witten和Donaldson发展了现代数学,并因此获得了菲尔兹奖;而量子论则导致非对易几何学的出现,超弦理论则导致新的数学观点的产生。然而,数学是伟大的,她像语言一样,是人类进行交流和表达思维的工具,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她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化学,量子力学和统计热力学是表述化学定律的基础,现代化学则在理论上离不开量子力学,在实验上离不开现代物理学测量技术。对于生物学,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生命现象的基础,生物物理学使生物学更定量、更精确。
下面的是物理学发展的历程:[1]
1、文明从野蛮中诞生,阿基米德,初建物理
2、牛顿于1687 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3、18 世纪中叶,在热学发展的基础上发明并改进了蒸汽机 4、1800 年伏打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器———伏打电堆,开创了电学发展的新时代5、20 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诞生了近代物理 6、20 世纪60 年代,激光器诞生7、20 世纪80 年代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开辟了道路8、20 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并重新排列原子或者原子团,使其具有人们希望的特性
9、生命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是储存和传递生命信息的物质基础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现代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2],这一小段说出了教学中的方法,但我从这种方法中解出的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素质的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物理学可以有一种带领出科学培养出创新性素质人才,从而引领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进步。
对于人类发展:可以追溯到生命的起源:46亿年前,刚刚形成的地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那时,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出的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包围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原始大气层。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完全不同,没有氧,也没有臭氧层,太阳的紫外线直射到地面上。在紫外线、宇宙射线、闪电、高温等巨大的自然条件长期作用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不断发生合成或分解反应,形成了多种简单的有机物,这就为原始生命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其实这也是通过物理上的反应引起了生命起源。人类社会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时代,又经历了三多年的工业文明时代再到生态文明,而人类的文明史,开始于文字的发明,在时间上最早不过七八千年,这几千年只占人类史的百分之一而已。人类文化的发展,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面讲,可有以下三种共识。第一,人类文化的发展,不是突然的,而是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学到许多经验,逐渐积累而流传下来的。换句话说,有史时代的许多文化,都渊源于史前时代的人类活动;第二,各种人类的文化,因为环境的变迁,时代的更换,进退不一;三,人类有共同进取的合作力量,可是也有互相残杀的卑劣天性[3]。
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物理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并且尽可能地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定律—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好比如牛顿对力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中,这本书是科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伟大著作。牛顿在《原理》书中, 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对宏观物体的运动给出了精确的描述, 总结了他自己的物理发现和哲学观点。其伟大成就造就了科学的革命,它不仅标志了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标志。
物理学的发展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革命,推动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说社会的每一次大的进步都与物理学的发展紧密相连。
一、物理学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物理学的贡献: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是以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次工业革命是牛顿力学与生产技术的结合,在研究提高蒸汽机效率的基础上才创立了热力学的理论,热力学的理论又促进了热机的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4]。
18世纪中叶,在热学发展的基础上发明并改进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成了手工业向机械化的大生产的转变,并使陆上和海上的大规模的长途运输成为可能。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古人云:一日千里。火车、飞机的使用使每一个地球人实现了“一日千里”甚至日行万里的梦想。蒸汽机的使用是第一次产业革命。
二、物理学与第二次技术革命
物理学的贡献,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讲座快结束时,发现电流接通时附近的小磁针转动了一下,这一现象被人们称做电流的磁效应;1840年,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对社会的影响,世纪前期创立的电磁学解决了机械能与电能转化的问题。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造成为可能,为人类找到了一种新能源,打开了电力时代的大门[5]。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力工业,使人类进入电气化的时代,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想想现在使用的电灯、电话、电视、微机等一切的电力设施就能体会了。这是第二次产业革命。
三、物理学与第三次技术革命
晶体管与计算机,晶体管的发明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使计算机业飞速发展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也带来了新能源的应用。[6] 20世纪70年代,微观物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创了微电子工业,使世界开始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应用为特征的信息时代。这是第三次产业革命。
可以说社会的每一次巨大的进步都是在物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巨大进步。
物理学让昨天的梦想变成今天的现实。
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这意味着他们从物理学中汲取了智能,转而在非物理领域里获得了成功。反过来,却从未发现有非物理专业出身的科学家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事例。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难怪国外有专家十分尖锐地指出: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参考文献:
[1] 张丹
物理学与人类社会文明
沈阳理工大学
2009 年第23期
[2] 杨淑凤,张元元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进步
成人教育[M]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2010/6 [3]刘建政 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5/6 [5] 杨淑凤,张元元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进步 成人教育[M] 黑龙江省教育学
第三篇:减负与物理教育教学
减 负 与 教 育 教 学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针对当前存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本文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减负增效谈了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与心得。一,在教育方面要摆正几个关系。二:
1、在授课前以学生,教材,课标为本,设定明确的教学目的。
2、以爱为基点,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3、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的效果,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4、以定时,定量,定质,定查为准则,精选习题训练,以求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以效率为原则,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总之,企以上述方法的融会贯通的使用,使物理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高质。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减负、高效率。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基础教育方面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诸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教师方面尤为重要,要达到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就得从课堂教育入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彻底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成为我们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现在学生负担重,表现在:一是课业负担重。有的学校和教师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为提高升学率,把作业留得过重,学生作业时间长,搞的精疲力竭,精神不佳。二是学生心理负担重,校长、教师、家长、亲友见到学生先问在班上排第几名,得多少分,考好了就奖励,考不好就讽刺挖苦,甚至打骂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三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一、摆正“减负”的几个关系。
1、“减负”与全面发展:
学生负担减轻,效果要体现在全面发展上,减轻学生负担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一是要切实把德育摆在全面发展的核心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有利于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三是认真抓好体育工作,健康的体魄是建设现代化的保证,是人生存的首要条件。四是加强美育,现在有的学校的学生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审美,问题在于有的学校不按课程计划上课,随意将音、美课改学语、数、外等,学生得不到艺术教育,影响的全面发展。五是加强劳动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和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
2、“减负”与提高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不是不要质量,而是为发更好的提高质量,现在一提“减负”就是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我们讲减轻负担,减的是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按教学要求教学,用作业变相体罚学生等造成的负担,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作法不仅不会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减轻学生负担,就要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严格执 1 行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所中说,减轻学生负担不是不要质量,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质量。
3、“减负”与家长
要使家长在“减负”中发挥促进作用,重要的是解决家长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家长认识到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的影响,使家长认识到,“减负”就是解放孩子,让他们生动活泼充分地发展,其次,也应让家长懂得“减负”不等于使孩子没有压力,而是要变学习压力为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家庭中少以显性教育的形式出现,而更多地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
总之,“减负”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做好“减负”工作,才能使之真正减下来,教育教学才能搞上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课堂教学
1、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师要认真地学习新课标,认真地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坚决杜绝课堂教育的不明确,随意性大,浪费时间,徒耗精力,完不成教学任务随便增加课时,挤占自习课,活动课,甚至利用星期
六、日和节假日。这样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对社会也会造成恶劣影响。总之,无目的的教学会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教师一定要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这样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认真备课标与教材,还要认真地备学生。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更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保障。
在备课和讲课中要特别注意面向过程、面向全体的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过程的理解,以及研究规律的过程和思维方法。
如: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提问学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长短(或运动路程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去想、去猜,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有关自然现象得出他们的猜想——①与小车离开斜面时的速度有关;②与小车受到的阻力有关。并让他们简要地说出理由或举实际例子,然后通过实验和控制变量逐一验证。这样学生对研究规律的过程理解了,也学会了研究的方法,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总之,要让学生体会和参与研究的过程并学会研究的技能技巧,总结规律并运用于实践。
2、要教法得当。教师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注意与学生感情要融洽,要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要常常提醒自己“教育应该是有童心的人从事的最人道的事业,爱是教育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善于站在孩子的心理上体情察物,与学生相通相容,形成良好的人际心理空间。因为良好的心理气氛胜过任何教育技能。“情通则理达”,没有情的滋润,没有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没有教师德行的感召,就没有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也就没有教育和教学的成功。教和学是同步进行的,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坚决杜绝满堂“灌”,你教他学,甚至他不学,你就将采取多加时间或利用节假日补课,多留作业,或一遍一遍得提问。然而煞费苦心。很少产生期望的效果。因为受教育者感到他是作为无能、无用的角色而受到特殊的待遇的。他没有主体人格的心态,只有失败的自我意识。不论孩子还是大人,都是人格的顶峰。无兴趣已是苦役,强制学习更是一种处 2 罚。这种苦不堪言的外部强制性的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教师的关系的紧张,学生一个个落伍、厌学,学生甚至认为他在给你教师学习,因而他就不给你学,双差生和辍学生越来越多。使教育教学陷入了误区。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要使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必要的技能和技巧,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无疑“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而产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
如:初中物理第一册绪论的教学是学生对物理是否产生兴趣的关键一节,因而教师在这一节一定要通过实验和如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例如:把刚刚从火焰上拿下、水已停止沸腾的烧瓶塞好,倒过来向瓶底浇水(冷水),介绍完此实验,教师提出问题:当将冷水浇到瓶底后,瓶内的水为什么又会沸腾呢?学生感到新奇,急于知道其原因,即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产生深厚的兴趣。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教师都应倾注满腔热情,关心每一个学生,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能使学生感动而亲其师信其道。如:我们在批作业中注意用鼓励的评语:“你很聪明,只要再细心点就更好了”。在上课时说:“看谁聪明,只要再细心点就更好了”。在上课时说:“看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引导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机会和时间。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教师有没有讲清楚、讲透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接受知识,乐观探究。因此教师应把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就是说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亲自动手探究,主动交流,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物理概念不仅是定性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而且有一些还定量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个掌握物理概念,避免形式主义的了解和机械背诵概念的定义,如果概念还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物理概念和定理有一定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建立在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的基础之上的,在观察物理实验中,我们更多的需要有意注意。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关于浮力的实验,重点观察的现象是物体在水面、水中的状态,排开液体的量与弹簧称的读数变化间的关系,通过指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所需要研究的现象方面来,使学生由消极的观看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由盲目的观看者转化到密切地观察各种物理现象,成为有目的的研究者。利用实验的直观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察又可搞活实验,促进学生的兴趣转变为积极思维,产生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欲望。
3、教学手段要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让80%以上的学生掌握当堂课80%以上的信息量。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投影、录音、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既可节约大量教学时间,又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生动形象直观性强的内容便于学生储存记忆,不仅提高了教 3 学活动的效率,而且使得教学活动本身产生了重要变化,扩展了教学活动空间,达到了过去无法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目前,教师们还不够重视或不善于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我想,若教师们尝到现代教学手段带来的甜头时那将是另一番天地。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得到了快速地推广,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形、声、色、光的传播,已经成为一种高效有力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和强化教学效果是有积极的影响的。例如:在探索两个分运动的性质,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关系上,课件的展示可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突破,重点得以强化,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教师的演示教材中的双球落地实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把课件和实验有机的配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既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也丰富学生的视野,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4、要精选练习,提高能力。在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基础上注意进行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应用实践提高应用能力是培养应用能力的唯一途径,做习题则是训练应用能力的主要办法。通过做习题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做习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习题掌握总结解题方法; 通过做习题理清不同类型题目的不同解法;通过做题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效率。
做题的原则是多演各种类型的试题,并注重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不能笼统的说多做习题,应科学地安排做好各种类型的习题。把中学生所做的题进行分类,可分作四种类型,那就是:A基础题B综合题C能力题D难题。所谓基础题是指运用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演算的基本习题。所谓综合题是指几项基础习题类型的合并性题,所谓能力题是指明显地体现智力、能力因素的综合题,所谓难题,则是指综合性、能力性更高或演算更复杂,程度式更多变化的习题。
一般中学生,做各种类型题的时间分配如下图。
(1)按学习过程先后,从易到难,处理习题类型的次序是:A→B→C→D。(2)按习题所用时间、精力的多少来比较,依次是A>B>C>D。
A是基础题,看去简单,做起单调,但它是基础,所以要在熟练地运算基础题的前提下,再考虑其它类型题。
(3)要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解题运算能力,当然不能只停留在基础题上。因为那样做,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就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当然它也就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所以,我在安排作业时间时,一方面强调A>B 和A>C,但另一方面,则应该是A<(B+C)。就是说,综合题和能力题的总量,应该,也必须超过基础题的总量。这就为达到“能力强”,在做题量、做题时间两个方面加以保证的相应安排。
(4)在做各种类型题的过程中,都是由“理解+记忆+应用”共同参与进行的。所以,做习题过程也就是理解、记忆、应用共同参与和深化学习的过程。
(5)对于学习基础,学习状况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题的比例,应从实际出发相应调整。基础的同学,如下图,特点是进一步做基础题的比率,而不必勉强去作难题。
(6)基础强的同学,其时间分配可如下图。特点是明显增强综合题和能力题的比例,但基础题仍不可忽视,可以按A∶B∶C=3∶3∶3的模式安排。难题当然要有,但仍不能作为攻克的主要方向。
不论哪一种基础类型的学生,在做习题中,都要讲究质量四定原则,定时,定量(做题数量),定质(准确率),定查(自己验算考查或者教师组织考查)。
在做题中,也要追求做题高效率原则:准确率高×速度快。
5、要教会学生学习。高效地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辅导,但指导只是手段,指导必须把学生导向学会学习的境地。只有学会学习,学生才会真正具有一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最好给学生留下归纳、整理、记忆、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数量不要过多,质量要高,作业要有启发性,不机械、不重复、不留惩罚作业,而要追求做作业的高效率。
高效率=准确率高×速度快。要明确提出“定时、定量、定质”的三定自我要求,就是获得作业高效率的具体办法。每次作业都有这样的要求,每次考试也都有这样的要求,效率要求就变成了习惯要求。习惯要求形成习惯行为,作业效率就会得到保证。作业效率要求是在日常的作业中得到提高。要求学生要对自己提出要求“一遍做对,一遍做好”的硬性要求,并力求次次落实。学生对自己要求就愈高,学生的上进精神就愈强。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愈积极,所以加强演题训练的实践和要求是提高作业效率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总而言之,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步入“高效率”“高质量”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师德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注意加强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设计时,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实实在在,精益求精。帮助同学对物理这门学科建立起学习兴趣,这对我们更深入的开展教学有大利而无小僻,更能督促我们努力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天地。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探索物理世界!感受物理的乐趣,力量!
参 考 文 献
1北师大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2002年5月第三版物理第一册、第二册和高中物理课本。
2刘君圣,概念教学初探,牡丹江大学学报 1998(3-4)。
3冯毓安,实验观察与教学初探,阴山学术自然科学版 1998(1)。
4郭莉、王晓霞,浅谈中学物理教学素质教育,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7(2)。5王锡猷,观摩“优质课评选”活动后的思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2年7月。6《教育学》华中师范学院等五院校合编。7《心理学》全国九所综合性大学教材编写组。8《如何培养成绩优异的孩子》(日)松原达哉。9《普通心理学》曹日昌主编。10《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龚正行著。11《教育研究》 2000年 12《天津教育》 2000年
第四篇:物理教育 学
江苏教育学院编(高纲号 0796)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物理教育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理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物理教育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物理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物理教育教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物理教育教学理论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物理教育学属于学科教育的范畴,它不仅仅要研究物理学科教学的理论问题,而且要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培养人的高度来讨论物理教育中的问题,其核心内容为物理教学理论。鉴于现在物理教育学还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其理论体系还在不断的丰富过程中,所以本课程考试内容以物理教学论为主。本课程共分为十一章(包括绪论),侧重介绍物理教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在对物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物理学习理论,物理教学理论,物理教学设计,物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以及物理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物理教育教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物理教育教学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理解并掌握物理教育教学各个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3、掌握物理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基本方法、操作步骤和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物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物理教育教学系统及其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它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系统科学、教学论、科学方法等学科的一般原理、观点和理论基础,探索或发展物理教育教学理论,用于指导实际的物理教学。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物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物理教学论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学习要求
了解物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认识物理教学论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物理教学论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2、掌握:物理课程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第1章
物理课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物理课程的价值,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的地位,并对中外物理课程和教材改革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物理课程的价值,掌握物理课程目标,物理课程的内容和地位,了解中外物理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历程,理解并掌握物理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教育的目标;学校课程的各种类型;物理课程目标;物理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择原则。
2、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物理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3、熟练掌握:物理课程的价值;物理课程的地位;物理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和基本理念。
第2章
物理学习心理与学习策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对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物理学习的类型与原理、物理学习的策略。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掌握物理学习的不同类型和各种原理,以及物理学习的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物理学习的各种类型与原理。
2、掌握: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记忆特点、兴趣特点、思维特点和注意特点;物理学习的原理;物理概念、规律、实验学习的策略。
3、熟练掌握: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以及克服方法;国外影响较大的几种学习理论。
第3章
物理教学过程、方法和模式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物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理教学的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和教学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教学过程、物理教学过程的定义及特点;物理学的特点。
2、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教学模式以及中学教学模式的结构、研究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3、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用依据;各种物理教学方法(包括改革后的新教学方法)及其特点。
第4章
物理教材分析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材分析的意义、依据和一般分析的步骤,在此基础上对物理教材的知识、方法和学习心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材选择的方法。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材分析的意义、依据和一般分析步骤,掌握对物理教材的知识、方法和学习心理分析以及选择合适教材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教材分析的意义。
2、掌握:教材分析的依据;教材分析的一般步骤;物理教材的选择原则。
3、熟练掌握:物理教材的知识、方法、学习心理分析的主要项目。
第5章
物理教学的典型课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教学中几类典型的课型的教学,包括:物理概念课教学、物理规律课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物理习题课教学以及物理复习课教学。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物理教学中几类典型课型的特点、教学要求、教学程序、注意事项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物理教学的内容;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规律的特点、物理复习课的类型,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要求。
2、掌握:物理概念课的教学程序;物理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物理规律课的教学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自制教具进行实验的意义与要求;物理习题课教学的目标、基本要求以及选题原则、注意事项;物理复习课教学目标、基本要求、注意问题;物理复习常用的方法。
3、熟练掌握: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学物理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成功的关键。
第6章
物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教学设计的示例。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以及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概念;
2、掌握:教学设计与备课的比较;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3、熟练掌握:教学设计常用的策略。
第7章
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等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含义、整合的优势以及整合遵循的主要的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概念与含义,国际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整合。
2、掌握: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层面。
3、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第8章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相关概念,学生物理学业成就评价的相关内容,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测量与评价的有关内容,以及对物理教师进行评价的指标和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物理教学测量的概念、特点和方法;了解教育统计的相关概念;掌握教学评价的定义、功能、内容和评价类型;物理学业成就评价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业成就测量的质量分析与评价。了解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测量与评价的意义与特点,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掌握对物理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形式和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物理教学测量的定义、特点及方法;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物理教学评价的定义、功能、内容和类型;学业成就评价测量的质量分析与评价指标。
2、掌握:课堂教学质量测量与评价特点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对物理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形式和方法。
3、熟练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原则;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内容和方法。
第9章
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学技能、听课和说课技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技能。对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物理微格教学也进行了简单介绍。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认识到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及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师应具有的教学技能及各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说课技能,了解听课与评课技能。理解并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技能。了解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和途径,以及如何进行微格教学。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物理教师所要具备的几项基本素养;课程资源的涵义;物理教师听课与评课的技能及其要求;物理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
2、掌握:物理教师所要具备的教学技能、基本要求以及要注意的问题;说课的概念、意义与内容,说课与备课的异同点;微格教学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微格教学的感知等。
3、熟练掌握:物理教师选择课程资源的策略。
第10章
物理教学研究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进行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基本方法、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撰写,以及物理教学研究的发展前景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物理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物理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了解物理教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一般过程;物理教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2、掌握:物理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程序。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领会: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
2、掌握: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相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分析和阐述。
3、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并能够归纳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说明、分析和阐述。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物理教学论》,李新乡、张德启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广、综合性强,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教材的每一章节前,应先仔细阅读大纲中该章节的考核知识点和学习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能力层次要求的不同,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对于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理念和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对于一些与教学实践结合较紧密的理论,希望应考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加以理解并掌握。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以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来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2、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
3、辅导时应注重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应考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理论进行消化吸收,并启发应考者主动提出问题。
4、物理教育学是一门与物理教育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要引导应考者关注物理教育教学发展的最新动向,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5、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比例大致为:“领会”20%,“掌握”40%,“熟练程度”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问答、论述等类型。
5、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如:一般说来,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注意发展的规律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二、名词解释
如: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
如:物理知识的记忆特点有哪些?
四、论述题
如: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有什么思维障碍?如何克服(举一实例说明)。
第五篇: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懂得了好多数学的道理,对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而数学史对于大学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认识到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数学史与大学数学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文科学生的人格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史是大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家与困难、问题的斗争史。数学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比如,微积分是由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维尔斯特拉斯等多位大数学家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历时千年才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建立的历史,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的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的克服障碍,在探索中学习。
2.数学史可以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大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 大学数学的学习也相应的恶化成枯燥无味的公式记忆和解题演练。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赖登塔尔就批评那种注重逻辑严密性、而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育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2]。因此, 如何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数学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不容质疑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两方面都是这样。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比如,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它们的设计涉及对运动与变化的计算,而这只有在微积分发明后才有可能。又如,原子能的释放,首先是由于爱因士坦利用数学工具导出的著名公式揭示出质能转化的可能性。而现在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学的参与。“神舟飞船”的历次成功飞行都离不开数学家的参与。数学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同样也很深刻。比如,日心说的决定性胜利是在牛顿用当时最新的数学工具——微积分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从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演出太阳系的运动之后。哥白尼的学说得到证实恰是通过这样的事实:天文学家加勒根据几位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推算和预报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学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适时的将数学知识与其在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对数学课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3.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数学史上,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变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比如,自从数学中引入了变量,运动就进入了数学。在高等数学中至始至终贯穿着动态的变量的思想,函数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函数出现历史的介绍,就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用变化、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又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富有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4.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掘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牛顿曾经说过:“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数学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精确性,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人类为实现“飞天”梦想的过程中,就因为“粗心”而上演了十分悲壮的史剧。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昼夜的飞行,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但当飞船返回大气层后,准备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二小时后,在亿万电视观众的注视下,一声爆炸,飞船坠毁,民族英雄殉难。造成联盟一号坠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忽略。这则与数学有关的真实故事,既说明了数学活动是何等需要严密谨慎,踏实细微、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又生动的说明了自然规律如何,客观公正而又铁一般地起着作用。在大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及时的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将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踏实细微的优秀品格的形成大有助益。而这种优秀的品质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必需的。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于学习大学数学的文科学生来说,其形象思维能力教强,形象思维丰富多彩。而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种创造的演化史。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力量。比如,描述极限的ε,δ语言的出现,就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美的体现,这套语言克服了以往对极限直观描述的随意性、抽象性。数学是人类思维所能达到的最严谨的理性。通过结合数学史的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有助于养成兼收并蓄、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数学史的学习中,学生还可以认识到科学事业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需要对前人的许多知识批判性的继承,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只能造成自大和落后。在牛顿开创微积分以后,英国大陆数学发展的滞后就是典型的自我封闭的恶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应该有开阔的视野,敢于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的科学知识为我所用。
总之,因为大学数学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文科方向的学生,所以在数学教学合理的融入数学史教育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讲授,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