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
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探究
摘要:腾冲地处祖国边疆,却不是教育和文化的边缘,这里重视教育,英才辈出。腾冲素有崇文尚教,拥有源远流长的教育,文教昌达、教育发展、办学形式多样、学校较为普及,同时总结、沉淀出学规严格、治学严谨, 倡导女学、开明教化,学做合一、躬行实践, 尚古崇新、中西合一的教育特点,涌现出了云南辛亥革命首义领袖张文光、民国元老李根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一批影响云南乃至中国的历史人物。促进了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腾冲 教育 名人文化 1引言
腾冲有2400多年的开发历史,素有“极边第一城”的美誉,位于云南保山市西南部,是祖国西南的一个边疆县,与缅甸接壤。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经济得到发展、文化得到了交流、教育也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千百年来,中原文化、南诏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的东南亚、南亚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腾越文化”。腾冲人还有较长“走出去”的历史,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尽管走出国门的原因各异,人生经历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关心、热爱教育事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铸造了让人感觉奇思妙想的教育及影响广泛、深刻的名人文化。2腾冲教育
2.1教育发展概况
腾冲素有崇文尚教传统,据《腾冲县志》记载,明成化十年(1474年)腾冲指挥使司陈鉴始设司学,开始兴教办学。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腾冲修建孔庙——黉学(即学宫)。此后,腾冲设立书院、社学、义学于城乡各地。明弘治六年(1488年),腾越兵备道赵炯建立“秀峰书院”,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知府杨瑞宪又再行扩建。清乾隆三年(1738年),州判朱儒璇倡办义学,将界头回龙庵私塾改办为义学,至光绪中期,同知陈宗海竭力推广义学,新老义学发展到64馆。明清两代,腾冲的书院、社学、义学和私塾,先后培养出不少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有的被国家录用,有的返乡兴校办学,为地方培养学子,成为腾冲教育的先驱。寸式玉,赵端礼等7位举人曾先后主讲来凤书院20多年,晚清举人王开国一生开办私塾,寸辅清致力开创保山、腾冲的中小学校,他们均成为清末和民国年间腾冲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清光绪二十年(1903年),来凤书院奉命改为腾冲县立高等小学堂,1912年,开办了师范传习所。这时,腾冲已有80多所各类学校。1905年至1915年的10年间,腾冲到大理、昆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中高等学校读书的就达170人,到日本留学的37人。辛亥革命后,1915年腾冲创办县立中学,此时,腾冲已有各类学校123所,到1949年底,全县共有中学和职业学校7所,文教发达为全省边境各县之冠。2008年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76校,在校学生129490人。其中,普通中学33校,高中在校200班,11176人,初中在校595班,31395人;职业中学2校,在校119班,4317人;小学397校,在校2288班,62591人;幼儿园43所,学前班447班,在园在班儿童19836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9.7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8.8%,巩固率99.0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1.6%;残疾儿童入学率98.64%;3—6岁儿童入园入班率66.2%,腾冲教育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2.2促进教育发展的因素 2.2.1崇文尚教的传统
腾冲素有崇文尚教,重视教育。成化十年(1474年)腾冲指挥使司陈鉴始设司学,开始兴教办学。从此各种书院、社学、义学出现,开始重视教育、发展教育。
2.2.2特殊的环境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的一个边疆县,西部与缅甸毗邻,2400 多年前,中国先民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经腾冲进入缅甸抵达印度、阿富汗等南亚国家,腾冲成为了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借此发展成东南亚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同时这里生态优越、环境优美,境内有被誉为“物种基因库”高黎贡山,“国家4A级风景区、全国环境优美镇”的和顺镇,有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还拥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腾冲还与国内其它边境县份有最大的不同,它的汉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与外界不断接触、交流中,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和谐、和顺为核心内涵和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地域文化。在这样一个特殊坏境的孕育下,促使腾冲的教育得到发展。2.2.3腾冲人“走出去”的历史
“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在“穷走夷方急走厂”的商旅文化影响下走出国门,有的生活在国内,有的生活在国外,但他们都积极投身教育、捐资兴校、培养人才,为腾冲的教育作出贡献。他们首开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为腾冲建立了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捐资助学、慷慨解囊;重视人才培养、视教育为改变社会的力量;培育腾冲的新教育;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了和顺图书馆,堪称中国乡村文化界第一。“走出国门的腾冲人”不仅是重视教育的倡导者,更是腾冲新教育的先行者。腾冲人“走出去”的历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2.4腾冲伟人的推动
在腾冲教育发展中,一些人物对腾冲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腾冲教育的发展,他们有李生庄、李根源、张问德等。
李生庄,腾冲大众育家。他思想激进、博学多才,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建设边疆、新办师范民族教育,发展新闻事业等众多发面都有建树。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是“五﹒四”时期云南运动领导人之一。
李根源先生是民国元老,是名重天下的云南乡贤典范, 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能文能武, 虽然不以教师为职业,却积极投身教育,尊师重教、重视人才培养、视教育为改变社会的力量、热心家乡的教育事业, 开创了云南军事教育的新天地, 培养出了朱德等一批著名的军事家,开创了腾冲职业教育的先河。他对教育的重大贡献有:
一、开创和提升了云南的近现代军事教育, 对云南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军事教育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开创了腾冲农、工、商职业教育的先河, 促进了极边之城腾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竭力收集金石, 精心编篡方志,”抢修《永昌俯文征》,为云南乃至中国的历史研究和文化教育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
四、他对“云南人的真精神”的概括, 集中、升华和张扬了云南人的内在价值,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五、与同时代一批军政和社会文化名流交往,以“桥”的方式远播了云南人的智慧,今天它又成为云南与内地教育文化交流的桥。
寸树声、张问德等抗日人士。在近现代,中国人背负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清政府的腐朽和专横、英国侵略者马嘉理的窥探,日本鬼子的践踏,边疆腾冲成为近现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前沿,反帝反封建始终是腾冲教育的一条双行不悖的主线。“边地烽火急”,教育深深的烙下了民主革命印记,推动教育的发展。2.3教育发展前景
腾冲崇文尚教、重视教育,拥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发展前景好,形成快速发展的腾冲教育。3腾冲名人文化 3.1腾冲名人
在源远流长的教育中,涌现出了众多名人,有云南辛亥革命首义领袖张文光、民国元老李根源、哲学家艾思奇、美籍华人伍达观先生、抗日县长张问德、首举抗日义旗的刘楚湘、寸海亭、李珍国等。
3.1.1云南辛亥革命首义领袖张文光
张文光,打响腾越起义第一枪“滇省首义”,在云南辛亥革命首义——腾越起义中,他是领袖和先锋。张文光、刀安仁、刘辅国等同盟会会员发动的腾越起义,是孙中山先生和同盟会领导发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1年12月27日,起义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第一枪,3天后昆明重九起义爆发,使云南成为辛亥革命最为彻底的省份之一。
3.1.2民国元老李根源
李根源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云南辛亥起义的名将。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出生在云南省腾冲县。少年时,受到家庭及师长的严格传统教育,青年时期,留学日本,刻苦攻读,追求真理,创办刊物,宣传革命,为首批同盟会会员,归国后,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革命军事骨干,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人民政协会议,赞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并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操心尽力。李根源一生从军从政、奋斗不息,同时在故乡文化建设方面贡献昭著,先后辑录、编纂、重刻了《明滇南五名臣遗合刊》、《杨宏山存稿》、《担公遗诗》、《张愈光诗文集》、《南园诗集》等十余种滇人之重要著作。云南“重九”起义后,李根源领兵西上,后将其经历加以记录整理,著成《西事略》一书。他给后人留下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3.1.3哲学家艾思奇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10年生,腾冲县和顺乡水碓人,艾思奇是他的笔名。两岁时随父母定居昆明,青年时两次东渡日本求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等机关单位任教,曾任毛泽东主席的哲学顾问。1959年艾思奇同志任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哲学研究室主任。著有《大众哲学》、《辨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与生活》等著作。他不断追求探索真理,忠诚于党的事业,为哲学走出象牙宝塔,置根于中国民众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献出了毕业精力。毛泽东主席对艾思奇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是学者、战士、真诚的人。
3.1.4美籍华人伍达观先生
伍达观出生于云南腾冲城关(腾越)镇,是香港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美籍华人,成立了“伍谢瑞芝基金会”。他早年远赴美国研读纺织工程学,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勤工俭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获得博士学位。学成之后,伍达观先生在大学里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业绩斐然,取得了令全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科学研究成果。70年代,伍达观先生回到香港进入商界,历经艰难困苦、沧桑风雨,以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奋力拼搏,终于取得巨大成功。事业既成,他遵循“钱财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信念,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伍达观为振兴家乡腾冲教育、培育优秀人才,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救济农村孤寡老人,做出巨大贡献,1993年到2009年共向云南捐资8000多万元,其中:捐给家乡的资金大1300万元,他的这些善举为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腾冲县捐资助学,发展福利事业第一人。3.2文化地
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教育,孕育了众多的名人,也铸就了灿烂的名人文化。这里有张文光墓、李根源故居、艾思奇故居、国殇墓园、和顺图书馆等,能深刻感受名人文化。在这些地方,感受张文光、李根源、中国远征军等这些革命人士、爱国人士的革命精神、爱国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向艾思奇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作为党的忠诚而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士的高尚品德、革命学风和革命战斗精神,坚定不移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伍达观先生身上,学习他然热爱中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善于“克己利他”。
多年来,这些地方作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地激励着大量前来拜访的人们。这里再现了革命先驱当年的风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腾冲灿烂的名人文化,激励着人们,推动着腾冲教育的发展。4腾冲教育与名人文化的关系
腾冲的教育与名人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包含、相互作用,互为目的和手段相互交融。在一定的环境下,教育出现并得到发展,培育出一些名人,促使名人文化得到发展,名人文化的发展也同样促进和推动着教育的发展;而一定的教育也反映着一定的名人文化。腾冲的教育与名人文化就在这样的关系中共同发展进步着。5结束语
腾冲拥有崇文尚教的传统、源远流长的教育。这里重视教育,英才辈出,有民国元老、爱国志士、哲学家、文人学者、侨领等众多名人,铸就了灿烂的名人文化。教育与名人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腾冲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有凯.浅谈李根源与云南教育[M].昆明: 云南美术出版 社, 2005.[2] 政协腾冲县委员会.走出国门的腾冲人[M].昆明:云南民族出社,2009.[3] 邓有凯﹒腾冲近现代教育初探﹒云南电大学报,2005.6 [4] 杨志稳,邓有凯﹒李根源对云南教育的五大贡献﹒云南电大学报,2006.3 [5] 尹康平﹒“走出国门的腾冲人”的教育情结﹒保山学院学报,2011 第 6 期
[6] 感动腾冲历史人物及当代名人﹒百度文库,2012.1.14
第二篇:文化铸就腾冲新辉煌
实施“文化名县”战略 用文化铸就腾冲发展新辉煌
—— 新形势下腾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考
中共腾冲县委书记 余炳武(2011年11月6日)
腾冲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明珠,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腾越文化”蕴含丰富、特色鲜明,是云南八大地域文化之一。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坚持走“文化成就腾冲”之路,是腾冲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积极实施“五项战略”,抓好“三项保障”。
实施“五项战略”即:
“先进文化引领”战略:文化建设成果不能简单的用有多少文化企业、多少文化品牌、多少文化产值来说明,其核心内涵必须用公民素质和人文精神来体现。腾冲要实现建设县域经济强县、争当云南桥头堡建设排头兵、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县”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造丝路文化品牌;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神秘秀美的高黎贡山,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把《梦幻腾冲》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扶持皮影戏、上刀杆〃下火海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其他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发展壮大;传承提升古法造纸、刺绣、翡翠加工等传统工艺,提高旅游产品制作水平和文化品位;继续办好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暨翡翠博览会,积极打造地方特色物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节庆、旅游、会展品牌。
“文化产业升级”战略:近年来,腾冲的文化产业虽然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小、散、多、弱”等问题,除了翡翠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外,其他产业基本没有形成规模。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走专业化、园区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子,推动其转型升级。要按照“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培植壮大文化旅游、翡翠、文化旅游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和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影视拍摄、会展服务为主体的“创新产业”发展集群。在县城和有一定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在县城周边要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引进一批广告创意、特色餐饮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民族民间工艺、影视拍摄等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建设文化旅游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升翡翠、饵丝、果脯、腾药、茶叶、木雕、圆角背幺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附加值。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依托底蕴深厚的腾越文化、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全力打造一批反映腾冲真人、真地、真事的影视和歌曲作品,大力发展现代影视业。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进一步总结举办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及承办部分国家级、省级大型会议的成功经验,全力打造国家级的商务会展服务中心。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提质工程。注重在旅游开发中提升文化内涵,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旅游功能,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良性互动,真正做到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人,用丰富的文化内涵拴住心、留住人。
“文化人才支撑”战略:文化改革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针对全县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够、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紧缺、文化产业缺乏领军人物的实际,扎实做好文化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工作,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一是制定好全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其实施提供制度、政策和经费保障;二是推进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三是制定和实施文化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人才培训体系;四是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五是培养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文化产业创意研发人才、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产品营销人才,造就一批懂专业、会经营、善
第三篇:名人文化
浅谈焦作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河南焦作大学 张利芹 454000)
摘要:山水焦作拥有众多知名度较高的历史文化名人,名人旅游资源丰富。面对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焦作应大力开发名人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名人品牌,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料,开发建设焦作名人文化的物质载体,促进焦作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Abstract : Landscape Jiaozuo has many high-profil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elebrities.With so man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elebrities, Jiaozuo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build famous brands, mining information of celebr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 carriers of Jiaozuo celebrity culture, to promote further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关键词:焦作市 名人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名人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社会、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是文化旅游中弥足珍贵的资源。随着休闲产业的日益壮大和文化旅游的深入人心,名人文化旅游也日渐兴起,而且名人知名度越高,其影响力和吸引力越大。
1、焦作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近几年来,在旅游强市战略的带动下,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强有力的宣传促销,成功地构建了以焦作山水为主的大的旅游格局和框架,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为代表的五大园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焦作正在努力打造国际性的太极拳文化产业中心,正在筹建陈家沟太极拳核心景区、太极拳非物质文化生态园和古村落保护与恢复、太极养生园和陈家沟旅游汽车站等项目。围绕这一山一拳,焦作市正在逐步做大、做强、做精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名人文化旅游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一大金字招牌,它能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焦作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文化名人众多。近年来,有关司马懿、李商隐、韩愈等名人里籍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学术界也召开过有较高档次的学术研讨会,为焦作历史名人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契机。目前孟州的韩愈陵园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精品,文化人士围绕开发和打造“朱载堉”音乐教育、演出品牌的前期工作也已完成。焦作历史名人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虽然遇到了难得的机遇,得到政府及各个方面的关注与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缺少协同攻关的意识:焦作历史名人的研究与开发,是涉及到各层面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学术界与实业界的协同,也涉及到政府有关部门与经营实体的协同,涉及到保护与开发,以及当前利益与持续开发的协同,涉及到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协同等等,这些协同攻关意识的薄弱,使这种合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缺少整体投入的意识:没有总体把握焦作历史名人资源的价值,开发工作显得杂乱无章,内部撞车的情况时有发生,缺少必需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整体把握方面的资金投入因缺少具体的受益单位,而无从解决。正是由于这个根本原因,才使得主动出击极为罕见,因而在总体上制约了焦作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2、焦作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2.1焦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焦作山水品牌在全国叫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焦作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现已开发建成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区,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省级风景区和峰林峡、青龙峡、月山寺市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中央电视台焦作影视城、龙源湖乐园等现代休闲娱乐场所。由云台山、青龙峡、峰林峡、神农山、青天河五大园区组成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历史积蕴丰厚,拥有府城遗址、嘉应观等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作山水品牌在全国叫响给焦作带来了强大的旅游客源市场。2.2焦作名人旅游资源丰富
怀川大地,山阳之土的富饶宝藏的养料,丰实文化知识的乳汁,膏腴山川的摇篮,培育一批不拘一格的历史人物——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及诗人、文豪、画家等。春秋战国时期有孔子弟子卜子夏;秦汉时期有“万石君”石奋及丞相石庆;魏晋南北时期有山阳公刘协、司马氏家族的军事谋略家司马懿、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晋武帝司马炎、史学家司马彪、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竹林七贤”、“正始名士”王弼;隋唐五代时期有“药王”孙思邈、“百代文宗”韩愈、凌云诗才李商隐、未圆皇帝梦的李守贞、画家荆浩;两宋时期有赵普慧眼识才的冯拯、远见卓识的陈贯、克敌制胜的陈安石、官运不平的李渭、怀才不遇的李伯舜、画家郭熙和李唐、足智多谋的李重贵;金元时期有宁氏家族的孟津渡巡检宁渊、敦武校尉及河阳屯田副使宁源、怀孟劝农副使宁泉、赫赫战功的宁玉、许氏家族的大学者许衡、河朔名医许衎、“志趣端正”的许师可、“肖父风”的许师敬以及“元天一柱”薛澍;明朝时期有学者何瑭、“布衣王子”朱载堉、北平布政使张昺、“代天巡守”刘思问;清朝时期有台湾贤吏曹谨、“一世所宗”薛所蕴、台湾府事王作梅、爱民知县赵蒁、两袖清风李棠阶、一代文宗毛昶熙、太极拳师陈王廷、陈长兴、陈有本、陈清萍、和兆元、李景炎、陈鑫。
2.3焦作文化名人知名度高,影响深远
根据名人级差理论,历代名人都可以并且应该按照其历史地位、社会贡献、文化建树、稀少程度、后世评价等标准进行梯级排列,而名人效应的大小一般与其梯级高低呈正比例。大体而言,历史名人级差,可分为世界级、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和地县级五级:历史名人层级越高,其知名度范围越大,在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自然就越大。焦作拥有众多的高层级历史名人,朱载堉被中外学者尊崇他 “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和郭沫若一起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太极鼻祖陈王廷,“竹林七贤” “药王”孙思邈等历史名人在国内外也拥有较高知名度。
3、开发名人文化旅游资源,促进焦作旅游经济发展 面对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焦作不应仅停留在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这一层面上,而应开发名人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历史文化名人档案,宣传研究名人,扩大名人影响,促进焦作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1打造名人品牌,保障名人文化开发的合理性和长久性。
焦作山水目前在全国叫响,但相对于绍兴的鲁迅牌、诸暨 的西施牌,曲阜的孔子牌,名人意识相差甚远。只有具有较强的名人意识,才能将旅游经济开发、旅游文化宣传,区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与利用和宣传名人紧密结合,使之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服务。打造名人品牌,切忌短视和急功近利,名人的影响和吸引力,既靠名人自身的建树和声誉,也依赖后人的正确宣传和弘扬。名人效应及其产生的效益,往往是长久的、潜在的、综合的。除了从长远全面的角度开发名人资源外,更应重视最基本的研究、宣传和弘扬工作。
3.2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料,构件档案服务平台。
首先广泛搜集名人轶事、书画诗词作品、著作、手迹、影像等资料,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构件历史名人挡案。其次,深入挖掘名人事迹的潜在价值,定期举办一些高规格、高标准的名人纪念、学术研讨和演出活动。吸引省内外、国内外有关人事来焦作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编辑出版名人著述、名人传记、名人故事,也可以拍摄名人记录片立体展示焦作名人。
3.3大力开发建设焦作名人文化的物质载体。
首先是在加强对名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葺的基础上,开发建设焦作名人纪念馆、博物馆等一批名人纪念馆、博物馆。这些场所经过改造都将转变成为体验型、操作型的场所,有的还应配备多媒体演示厅,以此迎合旅游者的喜好。其次是采用群雕、室内或回廊的壁画或浮雕、或蜡像的形式,开发建设一批名人、名人事迹雕像,使旅游者有名人可凭吊,有景观可观赏,有遗物可追思。三是开发建设名人文化广场。把焦作地区最著名的名人雕像集中在一个广场,在广场的四周树立碑林,将名人的手迹或作品镌刻在石碑上,这样既增加了广场的文化内涵,又提高了广场的品位,特别是对于外出旅游观光不便的年长者来说,更为适宜。四是开发研制名人文化旅游商品。出版发行名人事迹图书、音像制品、名人纪念币和纪念章、木雕以及袖珍式铜像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具有特色、观赏性、便携性和宣传性的特点。加强与工艺美术学院合作,举办名人旅游商品设计竞赛,向社会广泛征求旅游商品设计方案和样品,既宣传了焦作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又带动焦作旅游商品的发展。
3.4开发、推出“焦作名人踪迹游”,进行产品包装,搞好“组合营销”。焦作的名人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空间分布上相对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聚集效应。在旅游开发上,应进行景点优化组合,开辟“焦作名人踪迹游”,进行产品包装,搞好组合营销。利用城区旅游专线车将名人景点串连起来,提高名人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形成规模效应 产品做到古今结合、动静结合,改变文化展室“有说头、少看头、没玩头”的不良局面,将“死文化”变成“活文化”,充分满足游客悦目、娱乐、增知、意智等多种需要,增强名人文化展示的旅游吸引力。让游客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旅游的双重乐趣。
3.5 启动“文化名人标识工程”。把名人遗迹立碑立牌,城市主要道路有引导标识,印制名人文化地图,让所有到焦作的人一站在焦作的土地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想到哪里就能很方便的找到哪里。
参考文献:
1、赖伟臣;旅游业中的历史文化名人效应;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李小丽;运城市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运城学院学报 2008年01期
3、李卓文;三峡名人文化与旅游开发;三峡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刘广锐;论河南省历史名人资源与旅游开发;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3期
5、钟伟华;顺德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对策——以李小龙乐园为例;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 第01期
作者简介:张利芹(1977-),女,河南修武人,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联系电话:***
第四篇:腾冲文化广电体育局实践报告
腾冲文化广电体育局实践报告
旅馆师范10B
胡维轩
我在腾冲县文化广电体育局实习,分担部分行政工作和部分专业技能工作,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实地调研,对腾冲县先进的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和先进发展理念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现就腾冲县文化工作调研的总体情况分述如下:
一、关于腾冲文化的总体概况
腾冲文化的精髓是海纳百川、敢为人先、高效和谐。具有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地域性特点。近几年来,腾冲县坚持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文化名县”战略,以做足文化为中心,积极实施旅游文化提质工程,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既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又独具腾冲地域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腾冲县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五做”、“三结合”,最终达到“五化”目标。
(一)“五做”就是做实基础,做强体系,做大产业,做硬队伍和做出特色。
做实基础,就是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争取国家、省级试点建设项目,充分吸收各类资金扶持。腾冲县在这方面的做法较值得我们学习。例如腾冲固东镇江东村、清水乡清水村、中和乡大村三个村被列为省财政厅、文化厅和体育局的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试点,每个试点争取到补助建设资金10.8万元。腾冲县还争取到江东和大村作为省文化厅的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试点。完成了建设规划,已分别完成投资70余万元,修筑了进村道路,建立了农文网络培训学校、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各自然村全部组建了文艺队。这一系列的做法特别值得我县借鉴和学习。我县也应依托姚关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和申报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建设,争取项目支持,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带动旅游业发展。
做强体系包括群众文化艺术体系,体育竞技健身体系等。腾冲县在积极争取资金建设县、乡、村、组四级文化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以欢乐乡村大家乐、青歌赛、唱美腾冲歌咏比赛、广场舞比赛和旅游节文艺演出等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了人人会唱腾冲歌曲、每个公民都是宣传腾冲的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县在营造人人都是宣传施甸的使者方面,还做得不足,还应千方百计,加大努力,营造氛围,让人人都参与进来。
做大产业即是做大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根在文化事业,文化事业的枝繁叶茂在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的目标所在,二者是不可割裂的辩证关系。腾冲县的做法是积极贯彻文化富民的思想,努力做大文化产业。他们在抓好演艺、娱乐、印刷、互联网、图书和影视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与旅游、招商等部门配合,壮大翡翠、纸伞、刺绣、皮影、藤编和木雕等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增加了文化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分量。
做硬队伍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关键,腾冲县大力加强岗位职能,在职进修、交流培训等多种途径的培养力度,保进大家扩充知识容量、更新知识内容、改变知识结构、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创新能力。
在做出特色方面,腾冲县做法可以说是做得相当成功的。腾冲的特点可以用“六个一”来概括:即一座世界名山、一个独特的地质奇观、一条走向南亚的通道、一块百看不厌的翡翠、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部散落边地的汉书。腾冲县在文化挖掘、整理、弘扬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了这“六个一”的特点,打造出了特色文化品牌。他们通过连续举办11届旅游节叫响了火山热海品牌,今年又增加了翡翠博览会的内容,以翡翠文化为主题将中国翡翠第一城的金字招牌亮了出来。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也加大了挖掘开发力度,将佤族清戏、腾冲皮影戏、玉雕等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三结合”就是文化与产业结合、文化与部门工作结合、文化与中心工作结合。
文化是人类精神和物质的总和,只有文化在不同的行业中落地生根,才能内化与心、固化于制、外化与形、显化与物。腾冲县十分重视抓文化与产业相结合,让文化与旅游、翡翠、木材、石材、食品、工艺品等等相结合,让每一种商品都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并深入到每一件商品和每一个角落,提升了文化的口味和附加值,使文化真正发挥价值,产业更有活力,从而使文化更好更直接地富民。突出表现的是侨乡文化、抗战文化、翡翠文化、食品文化、乡村文化、火山文化等等的打造开发为代表。不仅保护开发了固有文化,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的附加值。
文化不是单纯的,仅靠文化部门抓文化是单薄和不够的,只有与其它部门联合,才能促进文化的壮大发展。腾冲县在这方面的先进做法是文化与城镇规划相结合,让文化设施留有空间,让城镇更有文化口味、与城镇改造相结合、使灯光、绿化、雕塑、建筑、街道富有文化韵味。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动村级文化发展进程,与旅游企业相结合,使景点变为文化卖点,与教育部门相结合,抓好基础文化与校园文化。腾冲县根据县里确定的中心工作,适时组织文艺队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把党委、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宣传普及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文化育民。较好地做到了文化与中心工作相结合。
(三)据悉,腾冲县的目标是要达到“五化”。即文化服务站点化、文艺活动大众化、文化产品市场化、广播电视网络化、体育竞技健身双重化。目前,腾冲县的文化体育工作实现了在全省县级 名列前茅。
二、关于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抓住机遇,积极申报。随着腾冲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到腾调研考察的各级领导越来越多,同时,很多全国全省的会议和比赛安排到腾冲举行。给腾冲提供了很好的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机会。施甸在这方面也要学习腾冲,积极抓好各级领导到施调研的机会,抓住机会汇报工作,为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创造积极条件。在另一方面,腾冲把文化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考评内容。在这方面,腾冲树立了抓发展就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文广、旅游、文产、教育、文联等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努力推进“文化名县”战略。腾冲县这种全县上下重视文化的做法和精神特别值得我县借鉴和学习。
(二)施甸文化应做到“三个突破”。一是突破体制机制。重点是突破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机制,要建立灵活、畅通的人员进出机制、突破只进不出的陈规。现在,我县文化队伍中,很多人员是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员,导致这支队伍活力不足,我们应该进行整合,新进入文化系统的必须是熟悉、对口的专业人员。而且必须具有文化方面的一技之长,此外,还要突破特殊岗位人员的选拔机制,选拔文化特殊岗位人员,应突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选拔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因为一些具有特殊岗位技能的人员无法通过考试进入我们需要的岗位。结果是一方面具备技能的人无法就业,发挥专长,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岗位都空着,或不具备技能的人占着,如创作、歌唱、舞蹈、讲解员和教练员等。同时,要配备、配强乡镇文化干部和配备村级文化室兼职管理人员,适时向外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施甸文化进行包装、打造和提升。对现有文化工作人员每年有计划地开展培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三)是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战略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为文化建设搭建新的平台。
(四)是突破对外文化交流。我们应学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合作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积极探求与西南诸国,尤其是与缅甸的文化交流合作,培养大批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专项文化人才,并在语言推广、民俗沟通、文化项目交流合作方面作足准备,走以文化推进对外开放的路子。
总之,此次到腾冲交流学习的三个月里,通过调研,使我对腾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工作的先进作法有了一些了解,我觉得此次调研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同时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借鉴腾冲的先进作法,进行一些切合实际的改革。最终使得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工作得到不断发展并取得新的进步。
第五篇:住宅文化探究
《住宅文化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一、设计思路与说明
住宅是社会基础生活的消费商品,像其它社会商品一样,它不可能不经过更新与换代过程。一幢幢房屋的变迁,是社会进步的见证。它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透过它,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本活动让学生利用调查、采访、搜集等方式,了解当地人民住宅的变化。从中感到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会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本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家乡人民住宅的变化历程。第二部分,在充分了解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参观各类住宅,开展体验性活动。第三部分,设计理想中的未来住宅。
二、活动过程
(一)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可选择任意一种方式进行活动,并作好记载。)
1、通过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邻居等了解若干年来峰峰住宅的变化。
2、收集各类能反映住宅变化的照片、图片等了解住宅的不断变化情况。
3、翻阅《地方志》等资料了解峰峰住宅的变化情况。
(二)参观、交流、体验生活
4、分组参观峰峰各类住宅,小组内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讨论。
(1)交流住宅客厅、卧室的结构、布置特色;
(2)交流住宅院子、屋脊、屋檐、建筑材料等特色。
5、体验百姓生活
(1)“过家家”,自己动手做饭、炒菜,感受民宅风情。
(2)院子里玩耍、游戏,体验农村生活。
6、比较现代住宅与过去住宅的区别,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设计理想型住宅
(1)、通过图画或语言描述设计理想型住宅。如:田园式住宅;公寓型住宅;别墅型住宅„„
(2)、大组交流、评比
(四)选择性作业
(1)、抓住民宅特色写一篇参观记。
(2)、图文描述、想象未来的房屋。
三、背景资料
(一)、邯郸一带民宅的特点:
1、布局: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四合院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物相互对称,布局结构紧凑,封闭性强,以平房为主,有的也有地下室、楼房,为贮藏杂物,多不住人,厕所设在本院西南角。院落形式有独院式、双联式(徐家二兄弟院,两院并排大小相同中间有马道相隔,院后为后花园)、串联式(一条轴线串联着三、四个院子,徐家大院为一进四院,平时正门紧闭,走旁门、过道,遇有婚丧嫁娶重大日子才全部打开,九门相照,气势恢弘)、并列式(房家大院,中间为过道两侧各有两院相对排列,尽头为石雕照壁)。住宅四周由围墙和房屋后墙封闭,一般对外不开窗,院内栽植花木或植盆景,极其安静、舒适。、结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高大宽敞,高台阶、高门楼、高房基。基础多为石砌,墙体厚50cm,外砖里坯(利于保温隔热),白灰抹面,墙体下有砖柱,与木柱、木梁共同构成房屋框架,墙体只起隔断作用,故有“墙倒屋不倒”之说;屋顶为平房顶(晒物),梁、檩、椽上铺方砖,上大泥,面层由白灰石子捶顶(现在仍有沿用),坚固耐用。
3、建筑造形:沿街门楼、陪房门楼、窗框上方、照壁上方皆有出飞檐盖瓦、瓦上压脊,两端出兽;正屋门前设柱两根柱座用青石雕成鼓形,柱上有梁做成坡顶与正房相接,出飞檐、圆椽、方砖盖瓦,两端出兽,顶后为平顶,人从院内向上“看是瓦房实则为平房”;陪房屋檐有的出檐(较短仅30cm),有的上设女儿墙,墙间设水口,水口也由青砖雕刻而成。
4、古建装饰:以雕刻、彩绘为主。木雕、彩绘多用于室内装饰,如隔扇、屏风、炕围、梁柱等,也有用于室外的象窗棂、门楼、屋门等;砖雕、石雕多用于外装饰,房檐、屋檐、门楼、照壁、柱础、门墩等。主人兴趣爱好不同,各家雕绘各有相似却也各不相同,如柱础有虎头、狮头、莲花等不同形式;照壁有砖雕、有石雕,较为
难得的是房家大院照壁为一整块石头雕制而成,高2.5米,宽2米,当地人称“八洞图”,人物花木唯妙唯屑,栩栩如生
(二)WHO“健康住宅”标准与“小康住宅”标准对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住宅”15条标准如下:
1、会引起过敏症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很低;
2、为满足第一点的要求,尽可能不使用易散的化学物质的胶合板、墙体装修材料等;
3、设有换气性能良好的换气设备,能将室内污染物质排至室外,特别是对高气密性、高隔热性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进行定时换气;
4、在厨房灶具或吸烟处要设局部排气设备;
5、起居室、卧室、厨房、厕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17℃—27℃之间;
6、室内的湿度全年保持在40%至70%之间;
7、二氧化碳要低于1000PPM;
8、悬浮粉尘浓度要低于0.15mg/平方米;
9、噪声要小于50分贝;
10、一天的日照确保在3小时以上;
11、设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
12、住宅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13、具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
14、住宅要便于护理老龄者和残疾人;
15、因建筑材料中含有有害挥发性有机物质,所有住宅竣工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入住,在此期间要进行换气。
中国建设部曾制定公布过小康住宅的十大标准,其定位的宗旨是“科技先导,适度超前”。小康住宅具体特征如下:
一、住宅套型面积稍大,配置合理。有较大的起居、炊事、卫生、贮存空间。
二、平面布局设计合理,体现食寝分离、居寝分离的原则,并为住房留有装修改造的余地。
三、房间采光充足,通风良好,隔音效果和照明水平在现有国内基础标准上提高1-2个等级。
四、合理配置成套厨房设备,改善排烟、排油条件,冰箱入厨。
五、合理分隔卫生空间,减少便溺、洗浴、化妆、洗脸的相互干扰。
六、管道集中,水、电、煤气三表出户,增加保安措施,配置电话、闭路电视、空调专用线路。
七、设置斗门,方便更衣换鞋;展宽阳台,提供室外休息场所;合理设计过渡空间。
八、住宅区环境舒适,便于治安防范和噪音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组织合理,社区服务设施配套。
九、垃圾处理袋装化,自行车就近入库,预留汽车停车位。
十、社区内绿化好,景色宜人,体现出节能、节地特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四、学生活动材料设计
1、调查采访表
(1)表1:最早居住的房屋
对象房屋名称建筑材料相应的其他生活设施简图利与弊我的祖辈
我的父辈
我(2)表2:现在居住的房屋
对象房屋名称建筑材料相应的其他生活设施简图利与弊我的祖辈
我的父辈
我2、住宅的变迁
3、我最喜欢的住宅
喜欢的理由:
4、我理想中的住宅(设计)
五、活动评价建议
(一)评价表:包括以下几方面
评价方面
评价情况
调查资料的参与度
调查资料的有效性
参观的态度
住宅设计的创造性
(二)活动随想:
六、教学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住宅文化探究》孩子们通过实地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统计、讨论、设计创作、等方式,不仅了解了家乡的住宅特点,开阔了眼
界,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幢幢房屋的变迁,是社会进步的见证。它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活动还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在活动
中也得到了提高,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在活动中,学生重视了收集信息并形成初步地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会到了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