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一、探究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及教师总结和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之间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二是明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仅表现在它对政治、经济的重大影响上,而且表现在它对人的发展的重大影响上。三是帮助学生懂得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振兴民族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探究背景
(1)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首先,学生通过第一、二课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化对人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亲身感受到文化的影响。
三、探究思路
在操作过程中,对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简单处理,而对学生理解有难度的问题要重点介绍,而且一定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反思、探讨,最终找到答案。当然,答案应该是开放性的,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资料。
(2)分组讨论课本P22—24的三个探究问题①运用这些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有什么意义。②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③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组长整理好讨论结果。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探究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新课】: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独立、经济上开始富强之后,就必须有文化上的复兴。如果没有民族文化上的复兴,就难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难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
——邓小平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屹立五千年,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江泽民 【新课教学】
1.什么是文化竞争力 所谓文化竞争力,概括地说,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文化创新能力。同其他领域的创新相比,文化创新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竞争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新力的强弱。
二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文化产业的兴起,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文化产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实力竞争。三是高素质的人才。无论是推动文化创新,还是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文化产业,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提升文化竞争力关键在于构筑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培养和引进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文化业务,了解文化特点,掌握文化经营之道,通晓国际文化行情和规则,富有责任心和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竞争力包含哪两层意思?
其一是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和国内文化市场中占有的份额。
其二是文化影响力。指一国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对他国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影响程度。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差别明显。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保护本国文化的安全,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予以高度重视。
2.文化产业及其意义 合作探究一:
(1)材料
一、材料
二、材料三各说明了什么问题?(2)什么是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有何意义?
(3)请举一个实例说说你感受到的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探究提示:
(1)材料一讲的是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远远高于中国。
材料二引述一位美国前总统和一位专家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评论。材料三引用了中国著名思想家老子和军事家孙子的话,说明了精神因素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
(2)①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生产、交换、消费进入市场体系,由市场调节的产物,包括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经济管理部门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文化产业一般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单位则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从国外情况看,文化产业的范围涵盖了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信息网络服务业、教育业、旅游业、体育业、广告业、会展业、咨询业等。
②意义:其一,从物质生活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二,从精神生活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哈利·波特》的作者是一位英国妇女,名叫J·K·罗琳,《哈利·波特》的出版使这名原本靠政府救济金度日的单亲妈妈一夜之间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哈利·波特》第一集到第四集累计全球销售量已突破1亿本,被翻译成46种文字.好莱坞耗资1.25亿美元把哈利·波特搬上银幕.上映短短5天,北美票房已经突破1亿美元大关,成为2001年最卖座的电影。在形形色色经济专家策划下,《哈利·波特》从小说出版始,带动电影、软件、玩具、文具、服装、儿童用品、主题公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总量达2000多亿美元的奇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不经意间的小小文学构思,就像一滴水珠,借助科技武装,工业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迅即长成一座巨大的经济冰山。
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第一,美国的高科技:宇航、计算机、生物工程等。第二,美国的电影;
第三,日本的教育和科技; 第四,日本的卡通漫画;
第五,日本、韩国的电视;(日流、韩流)
3.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合作探究二:
(1)材料
四、材料
五、材料六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中国文化为何能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请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提示:(1)材料四主要介绍中国悠久文化在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幅图片表现的是中国欢庆申博成功的场面。材料五和相应图片反映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喝彩。材料六和图片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尊重和重视。
(2)一是经济实力的带动;二是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渐扩大,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三是国家形象的改善;四是民族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魅力独特,能吸引世界各国人民。);五是文化创新的活力。总之,中国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中不断发展,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4.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合作探究三:
教师提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日本、美国乃至英国,它们的文化底蕴与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他们的文化产业如此发达,而我国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且对应所列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探究提示:
(1)对政府、国家而言:
①重视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②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注重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⑤加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2)对青年学生而言: 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立志成才,主动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熏陶,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材料连接:
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极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曾经修改多次,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戒令》,其内容如下: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进一步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5.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
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了。
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
9.要利用所有的机会,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要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5.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 合作探究四:
(1)为什么会有文化安全问题?(2)怎样维护文化安全? 探究提示:
(1)其一,文化对个人和民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的;其二,国际社会中存在着文化霸权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西方某些发达国家为了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目的,不断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形成了日益严重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
(2)①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首先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使文化发展拥有雄厚的基础保证;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使文化发展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②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快文化创新,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第二篇:课文《聚焦文化竞争力》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开放性的教学观念逐渐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渗透和贯彻。在本课题的设计过程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确立大课堂教学思想新课程条件下,要求教学设计突破时空限制,把课堂教学与课前课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在本课设计中,通过学生课前小组合作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作简单。课后完成图片展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相关技能,也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原则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2预案式设计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案往往是固定化的,学生缺乏自主性。新课程条件下要求教师设计教学预案,教随学走,教服务于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在讨论环节设计一系列方案:如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如提问仅局限于少数同学怎么办?如提问中出现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如讨论出现偏题教师如何引导?…….3恰当处理教材:新教材的特点是可读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解决教材中的大部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针对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删和整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本课设计中,对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基础知识部分,只是简单处理,而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学生的活动着力加以渲染。
我的指导思想是:面对发达国家的发达文化产业,学生在感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反思、探讨:作为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我国的文化产业却相对落后。原因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什么?通过讨论环节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成才意识,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多维目标。
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收集美国、日本、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并要求制成简单的。
实施过程:
出示以色列地形图(探究以色列发展之谜)结合材料,分析以色列崛起的原因:教育、科技、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导入新课:聚焦文化竞争力引导学生看书,结合材料思考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展示相关知识图示,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处理基础知识。学生分组展示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感受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适当点评和表扬(体现激励性教学策略)
教师设疑:
看了这些资料,发自内心地,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学生答:略教师进一步设疑: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在我国掀起热播狂潮,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点拨: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日本、美国乃至英国,它们的文化底蕴与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他们的文化产业如此发达,而我国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你认为哪些理由导致了这种差距?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缺少创新精神;科技相对落后;政府长期以来把文化当作社会公益事业来抓,缺少应有的竞争机制……..教师:讲得太好了。那么,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你能提出哪些建议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如:对政府而言:重视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对青年学生而言,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立志成才,报效社会……….小结:
略作业:以”旋转的世界舞台”为题,办一期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图片资料展
第三篇:住宅文化探究
《住宅文化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一、设计思路与说明
住宅是社会基础生活的消费商品,像其它社会商品一样,它不可能不经过更新与换代过程。一幢幢房屋的变迁,是社会进步的见证。它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透过它,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本活动让学生利用调查、采访、搜集等方式,了解当地人民住宅的变化。从中感到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会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本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家乡人民住宅的变化历程。第二部分,在充分了解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参观各类住宅,开展体验性活动。第三部分,设计理想中的未来住宅。
二、活动过程
(一)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可选择任意一种方式进行活动,并作好记载。)
1、通过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邻居等了解若干年来峰峰住宅的变化。
2、收集各类能反映住宅变化的照片、图片等了解住宅的不断变化情况。
3、翻阅《地方志》等资料了解峰峰住宅的变化情况。
(二)参观、交流、体验生活
4、分组参观峰峰各类住宅,小组内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讨论。
(1)交流住宅客厅、卧室的结构、布置特色;
(2)交流住宅院子、屋脊、屋檐、建筑材料等特色。
5、体验百姓生活
(1)“过家家”,自己动手做饭、炒菜,感受民宅风情。
(2)院子里玩耍、游戏,体验农村生活。
6、比较现代住宅与过去住宅的区别,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设计理想型住宅
(1)、通过图画或语言描述设计理想型住宅。如:田园式住宅;公寓型住宅;别墅型住宅„„
(2)、大组交流、评比
(四)选择性作业
(1)、抓住民宅特色写一篇参观记。
(2)、图文描述、想象未来的房屋。
三、背景资料
(一)、邯郸一带民宅的特点:
1、布局: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四合院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物相互对称,布局结构紧凑,封闭性强,以平房为主,有的也有地下室、楼房,为贮藏杂物,多不住人,厕所设在本院西南角。院落形式有独院式、双联式(徐家二兄弟院,两院并排大小相同中间有马道相隔,院后为后花园)、串联式(一条轴线串联着三、四个院子,徐家大院为一进四院,平时正门紧闭,走旁门、过道,遇有婚丧嫁娶重大日子才全部打开,九门相照,气势恢弘)、并列式(房家大院,中间为过道两侧各有两院相对排列,尽头为石雕照壁)。住宅四周由围墙和房屋后墙封闭,一般对外不开窗,院内栽植花木或植盆景,极其安静、舒适。、结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高大宽敞,高台阶、高门楼、高房基。基础多为石砌,墙体厚50cm,外砖里坯(利于保温隔热),白灰抹面,墙体下有砖柱,与木柱、木梁共同构成房屋框架,墙体只起隔断作用,故有“墙倒屋不倒”之说;屋顶为平房顶(晒物),梁、檩、椽上铺方砖,上大泥,面层由白灰石子捶顶(现在仍有沿用),坚固耐用。
3、建筑造形:沿街门楼、陪房门楼、窗框上方、照壁上方皆有出飞檐盖瓦、瓦上压脊,两端出兽;正屋门前设柱两根柱座用青石雕成鼓形,柱上有梁做成坡顶与正房相接,出飞檐、圆椽、方砖盖瓦,两端出兽,顶后为平顶,人从院内向上“看是瓦房实则为平房”;陪房屋檐有的出檐(较短仅30cm),有的上设女儿墙,墙间设水口,水口也由青砖雕刻而成。
4、古建装饰:以雕刻、彩绘为主。木雕、彩绘多用于室内装饰,如隔扇、屏风、炕围、梁柱等,也有用于室外的象窗棂、门楼、屋门等;砖雕、石雕多用于外装饰,房檐、屋檐、门楼、照壁、柱础、门墩等。主人兴趣爱好不同,各家雕绘各有相似却也各不相同,如柱础有虎头、狮头、莲花等不同形式;照壁有砖雕、有石雕,较为
难得的是房家大院照壁为一整块石头雕制而成,高2.5米,宽2米,当地人称“八洞图”,人物花木唯妙唯屑,栩栩如生
(二)WHO“健康住宅”标准与“小康住宅”标准对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住宅”15条标准如下:
1、会引起过敏症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很低;
2、为满足第一点的要求,尽可能不使用易散的化学物质的胶合板、墙体装修材料等;
3、设有换气性能良好的换气设备,能将室内污染物质排至室外,特别是对高气密性、高隔热性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进行定时换气;
4、在厨房灶具或吸烟处要设局部排气设备;
5、起居室、卧室、厨房、厕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17℃—27℃之间;
6、室内的湿度全年保持在40%至70%之间;
7、二氧化碳要低于1000PPM;
8、悬浮粉尘浓度要低于0.15mg/平方米;
9、噪声要小于50分贝;
10、一天的日照确保在3小时以上;
11、设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
12、住宅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13、具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
14、住宅要便于护理老龄者和残疾人;
15、因建筑材料中含有有害挥发性有机物质,所有住宅竣工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入住,在此期间要进行换气。
中国建设部曾制定公布过小康住宅的十大标准,其定位的宗旨是“科技先导,适度超前”。小康住宅具体特征如下:
一、住宅套型面积稍大,配置合理。有较大的起居、炊事、卫生、贮存空间。
二、平面布局设计合理,体现食寝分离、居寝分离的原则,并为住房留有装修改造的余地。
三、房间采光充足,通风良好,隔音效果和照明水平在现有国内基础标准上提高1-2个等级。
四、合理配置成套厨房设备,改善排烟、排油条件,冰箱入厨。
五、合理分隔卫生空间,减少便溺、洗浴、化妆、洗脸的相互干扰。
六、管道集中,水、电、煤气三表出户,增加保安措施,配置电话、闭路电视、空调专用线路。
七、设置斗门,方便更衣换鞋;展宽阳台,提供室外休息场所;合理设计过渡空间。
八、住宅区环境舒适,便于治安防范和噪音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组织合理,社区服务设施配套。
九、垃圾处理袋装化,自行车就近入库,预留汽车停车位。
十、社区内绿化好,景色宜人,体现出节能、节地特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四、学生活动材料设计
1、调查采访表
(1)表1:最早居住的房屋
对象房屋名称建筑材料相应的其他生活设施简图利与弊我的祖辈
我的父辈
我(2)表2:现在居住的房屋
对象房屋名称建筑材料相应的其他生活设施简图利与弊我的祖辈
我的父辈
我2、住宅的变迁
3、我最喜欢的住宅
喜欢的理由:
4、我理想中的住宅(设计)
五、活动评价建议
(一)评价表:包括以下几方面
评价方面
评价情况
调查资料的参与度
调查资料的有效性
参观的态度
住宅设计的创造性
(二)活动随想:
六、教学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住宅文化探究》孩子们通过实地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统计、讨论、设计创作、等方式,不仅了解了家乡的住宅特点,开阔了眼
界,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幢幢房屋的变迁,是社会进步的见证。它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活动还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在活动
中也得到了提高,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在活动中,学生重视了收集信息并形成初步地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会到了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第四篇:文化竞争力中国企业不及格
文化竞争力中国企业不及格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大脑和潜意识,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企业文化与企业的产品品质、研发技术、盈利能力一样,是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中国企业这项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德勤于2014年3月发布《2013德勤企业文化竞争力调研报告》,涉及科技、传媒、电信、制造、消费、运输、房地产等七大主要行业,涵盖国有、民营、外资和中外合资四类企业,本地区、全国、跨国三类企业,历时6个月,参加企业多达286家,包含多个行业、资产性质、业务范围(见图1),对中国企业普遍性的文化问题进行了摸底和探讨,对中国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整体文化竞争力偏低且明显两极分化
德勤运用企业文化竞争力分析模型工具(见图2)对企业进行打分和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的整体文化竞争力呈现出四大特征(见图3):
首先,中国企业整体文化竞争力偏低,且两极分化明显。从总体得分结果看,中国企业整体得分54%,低于经验及格值60%,其中,“文化管理”和“文化驱动”是9大维度中的短板,得分仅37%;优秀企业的文化竞争力与其他企业相差30%(此处的“优秀企业”是本次调研中企业文化竞争力总得分90分位级以上的企业,“其他企业”为得分90分位以下的企业,后同)。
其次,中国企业关注市场、客户和变革创新等价值观的塑造。从各维度的得分结果看,关注客户和市场,以及认为自身市场口碑良好的企业占比86%,也有80%的企业关注创新变革。
再次,优秀企业在对标管理、文化培训等方面有突出的文化优势。与其他企业相比,优秀企业的市场对标管理、文化培训、文化案例收集、薪酬竞争力、战略沟通与传递、文化理念外化到视觉识别系统,都有56%到44%不等的得分差距。
最后,优秀企业将创建和管理文化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能。94%的优秀企业,赋予管理者员工职业导师职责,管理者被赋予企业文化讲师的职责的优秀企业,占比82%。
在此基础上,德勤针对行业、企业性质和地理分布的得分,进一步发现,中国企业按照行业等来看呈现如下情况:
1、能源与资源行业领跑文化竞争力,金融、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文化竞争力较弱;
2、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企业文化整体得分上差异不显著。相比而言,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竞争力较强,其中,国有企业得分最高,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得分最低;
3、业务区域越广文化竞争力越强。其中,跨国和全球性企业整体得分最高,本地区企业的得分最低,这说明,企业随着业务从本地扩展到全球,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度和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也更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管理,以提升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美誉度。
症结所在
上述调研结果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十多年过去,中国企业文化的整体竞争力现状依然不尽如人意?据德勤调研报告分析显示,这与企业文化的自身特点、中国企业发展的文化土壤、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误区等都有关系。
纵观全球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人才可以让企业做大,组织可以让企业做强,文化可以让企业做长。一个企业可能单靠找到合适的人,业绩一下子就能翻几倍,而如果一个企业能关注组织、结构,比如通过建设一些IT系统、进行更多资本操作、相应提升管理水平,企业想做得更强也能实现。但是一个企业要想基业长青,上述要素都还不够,因为缺乏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就如同缺失灵魂的机体。
企业文化,这个如同企业灵魂的要素,像空气一样让人看不见摸不着但总能感觉得到。空气质量好、不污染的情况下,员工们会心情更好一点、工作效率会更高一些,反之则可能一团糟;更像是一座冰山,企业的表象和行为模式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真正发挥效用的企业运营规则、行为标准、不断被证明正确并灌输给员工的思维模式和预设,以及占统治地位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信念等无形的东西,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冰山藏在水下的部分(见图4)。
德勤人力资本咨询服务领导力与人才管理业务线合伙人王拓轩在发布会现场举了这样一例:一个上百亿欧元的连锁公司,核心成功要素是强调成本控制,某天早晨,可能因为有人收拾屋子把灯打开了,天亮后老总进办公室开会前,第一个动作是先关掉屋子里的所有灯,毫无疑问,这位老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这是一家注重成本控制的公司。如果是一家奢侈品公司,老总很可能不会这么做,因为这对他而言并不是业务运营的核心驱动。类似的行为背后,是一个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的战略、企业未来或当下的业务模式,而这些背后要素加在一起,又构成企业文化的驱动机制。
这还不够,企业文化还需要传导机制,包括对内和对外传导。前述例子中,企业领导人的行为举动,就属于传导机制的一种,可以对内也可以对外传播,并且,胜过公司里所有关于节约成本的宣传或口号。德勤此次调研的一项重要的发现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都会看管理层怎么做,并不会简单地跟着宣传走。
有数据也显示,企业文化的70%是来自于企业最高管理者,它就是一个上行下效的模式。管理者尤其是最高层领导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所以,跟员工宣传应该怎么做,其实没什么用,员工都会看领导怎么做,如果领导说了但是没做,那么领导说的或者企业内部宣传的,最终都是白说。
另外,中国企业大多是“家庭式”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中一把手就是家长,其权力和副手差别特别大,而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取决于和家长的关系,企业的执行力和业绩也一般比较差。不仅如此,中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十大常见误区:墙面化、政治化、文学化、文体化、制度脱节、一劳永逸、等待拖延、只看眼前、说一套做一套、临时抱佛脚等。
德勤建议
面对并不乐观的现状,中国企业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文化竞争力?德勤基于调研结果和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应该牢记这样四个观点:
1、价值观本身无对错,但文化有着与企业未来发展适应与否之别,并导致企业成功或失败;
2、文化是听不见的旋律,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却无时无刻不被潜移默化地影响;
3、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变革更新,失去对环境的敏感性就是失败的开始;
4、领导人行为传递的才是真正的文化,领导人言行不一将让员工无所适从。
从明确价值导向和建立落实机制两方面,德勤也给出了增强企业文化竞争力、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软实力的五方面建议:
1、战略匹配:从战略前瞻的角度,厘清价值导向,或从文化的角度,厘清战略;审视并更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确保文化与战略的匹配。
2、领导力建设:完善领导力提升和培训体系,加强后备管理队伍建设;发动管理者垂范表率价值导向,发挥在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3、文化传播:完善文化传播机制,丰富文化传播形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意识提升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企业公民形象。
4、制度匹配:完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尤其是人才的保留和激励机制;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标准,审视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5、监测评估:建立员工和管理者的行为监测机制;定期回顾企业文化效果,并与最佳实践对标,形成闭环管理。
第五篇:龙头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龙头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荣振环
近些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企业的崛起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尤其是国内处于一线阵营的龙头企业,他们因为具备庞大的身躯、复杂的组织形式、宽广的市场覆盖面以及超有规模的顾客群体,能够感受到方方面面来自环境变化、竞争对手冲击以及顾客需求变化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企业能够及时变革,以适应超速变化的环境,此时势必会对企业原有的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龙头企业的困惑
所谓龙头企业是指在某个行业中,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他们的企业文化不仅事关自身,更事关整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近两年在服务一系列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后,发现他们文化提升的根本驱动因素在于一个词:变化。即在变化的环境下,企业该如何调整以适应变化。
比如,中国联通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其在2008年与网通合并成新联通,历经三年多整合,业务与管理层面的整合逐步完成,跨文化融合问题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企业的重大挑战。中移动和中电信亦是如此。
中铁物资作为中国铁路物资供应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铁路工程物流服务商和全国第二大铁路物资供应商,在向全球最具实力的工程物流系统服务商和铁路物资集成供应商迈进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文化化解分散性布局的矛盾,提升“一个中铁物资”的大文化力,事关其战略目标的高效推进,也将为其他物流企业提供示范作用。
伊利作为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消费者信心不断被冲击,其作为龙头企业需要强化什么样的文化来引领行业风气,同样事关整个行业的发展。
腾讯互联网龙头,经历过3Q大战之后,开始对战略进行新的调整,也开始对文化进入更深的思考,为了推进其开放共赢的战略,就需要腾讯更加强调用户价值,开展以客户为核心企业文化建设。
德力西制造业龙头,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下最大化每名员工的价值,就需要锻造能够激发员工潜能的文化……
我们通过对这些知名龙头企业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时发现,这些企业以前都具有非常好的企业文化沉淀,但以往的文化在新的环境下、新的战略目标面前、面临新的竞争对手的挑战,它已经不再适用,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建设就迫在眉睫。
变化环境提出的要求
说到企业文化与变化之间的渊源,可以直接追溯到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换言之,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也是环境变化下驱动的。早在本世纪60年代,由于世界企业发展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企业经营发展出现国际化浪潮;二是跨国公司组织形式愈来愈复杂;三是日本企业蓬勃发展。
这三个特征,在70年代表现尤为突出。于是进入80年代后,企业界骤然勃发出对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的兴趣。首先兴起于美国,尔后传至日本,继之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传播,文化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进一步发展,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特别是计
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知识和信息广泛传播共享使得创新和变革活动更加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大变革,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残酷,企业只有不断的变革创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并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势在必行。
我们以腾讯为例。腾讯洞察到互联网即将发生的变化。
首先,中国互联网实际上处于一个变革前夜,当每一个公民都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时,就预示着互联网作为新鲜事物的时期已经过去,势必会推动社会结构的重塑,各种创新的力量将会排山倒海般到来,更新淘汰的速度会愈发加快。
其次,渠道强势时代迟早要过去,价值链在互联网产业链中正在往上游转移,腾讯赖以发家的即时通讯终端――QQ的能量和威力会呈递减趋势。如果未来腾讯是只依靠客户端,则将会步入一个重大危机。
这些变化推动了腾讯的战略转型,向开放共赢战略迈进,其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引领全行业创造一个良性健康、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新生态。战略的调整势必对企业文化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腾讯理清一系列问题。
战略转型的内涵与实质如何体现?
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与之相匹配?
什么是开放?什么是共赢?竞争与竞合有何区别?
应该如何改进提升现有的企业文化系统?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修正?文化承接体系如何搭建?有效保障文化落地?
通过对公司战略转型内涵的深入挖掘和理解,通过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及文化承接体系建设,理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文化,方能助推腾讯卓越战略转型成功。
除了腾讯,其他龙头企业也是如此,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对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再来看伊利。经历了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整个乳品行业出现了新的趋势。首先,乳制品行业自省拉开序幕: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了全行业乃至国家相关部门的自省,行业自律和监管趋俨然成为行业的整体趋势,业内企业开始从市场导向型向产业链均衡发展转型,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严控控制食品安全质量,乳制品行业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其次,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规范乳制品行业现状,发布通告,要求所有乳制品企业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最终1176家乳制品企业只通过643家,通过率不足55%,同时伊利、蒙牛、光明等行业巨头也都加速布局,提高市场份额比例。在这种变局下,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提出“伊利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经济方向转变,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产品的同时,传递’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开展由前向一体化转为产业链均衡发展转型的新战略。战略升级使得伊利内部先前的管理体系已经难以保证品牌、产品、供应链等业务战略的有效落地,伊利必须重构其组织管理体系乃至企业文化系统以支持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开展文化提升
从环境变化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再从战略转型对企业文化提出新的要求。那如何开展文化升级呢?
正略钧策认为,要使得企业文化获得真正提升,就必须把握文化整体升级的核心要点,明确企业文化承接系统的外部环境,动态调整,双向跟进,实现新战略体系下企业文化建设驱动作用。
为此,我们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文化结构
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体系,必须同时具备完备性和简洁性两个特点。因为,文化体系必须具备树状结构性的特征。结构方面我们从企业的战略转型出发,推导至两个关键性问题,文化提升和文化承接。
在文化提升部分,企业文化提升的关键问题是:
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需要如何调整以适应新的战略。
企业发展的理念是什么?员工行为规范应如何约定?如何在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间取得平衡?企业文化建设应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建设?
同样,在文化承接这部分,其关键问题是:
企业文化承接有哪些要素,如何理顺环境助推文化落地与持续改进?人力资源选用育留各环节与提升后的企业文化如何搭接?企业文化推进的阻力如何解决?亚文化如何处理?
企业文化的外部环境是什么?文化弹性与张力如何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的碰撞、研讨和交流,也就抓住并明确了企业文化提升的关键要点。文化语言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要使文化易于传诵,文化的语言描述需易于理解,并能够转化为员工的长期记忆,形成根植于心的价值观。
比如腾讯的使命,“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为了强化对这一使命的认知,我们提出一个口号,“成为……互联网的水和电”,传达的意思是“使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源源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便捷和愉悦”,这就通过形象化的比喻使得使命更容易在员工的头脑中落地生根。
腾讯的愿景,“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用“最受尊敬”来传递企业的价值。这个词实际上与使命具有很高的匹配度,腾讯正是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了人类品质,不断给个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才会赢得尊重。
这种简洁精炼的文化语言显然对于文化根植起到了助推作用。
文化实施
文化内容不能仅仅是口号,它还需要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紧密联系,使员工将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与文化体系相结合。
在文化实施环节,正略钧策通过“正略钧策7S文化实施模型”,从行为规范、培训教导、文化考核、激励机制、个人价值提升、传播推进和评估改进等7个方面有效帮助企业完成文化的落地,能够落地的文化产生的威力是不容小窥的。
拿腾讯为例。2010员工大会上,马化腾明确提出了2011年腾讯将进行战略转型,开放和创新将成为2011年的两大关键词。之后,腾讯在2011年4月份开展企业文化升级的咨询项目,截止到今年4月20日,腾讯股价再创出历史新高,市值突破4364亿元,位列全球市值第14大的科网公司。这就是正确战略下与正确的文化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典范。
总之,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良好的文化沉淀,当然也有不良的亚文化暗藏。此时,企业面临着突变的环境,察觉到战略转型的必要性。但是只转战略不转文化是相当危险了。
还好,我们看到国内诸多龙头企业在文化意识上已经觉醒,从腾讯、中铁物资、伊利、联通、德力西以及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的文化咨询项目,我们看到在环境变化的召唤下,企业需要开展企业文化提升,这是企业向上的追求,也是企业进步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