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方钰.参观书法展有感
参观书法展有感
常州路小学三年级三班 王方钰
周六上午练完太极拳,孙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平度市于书亭书法展。由于我,姜美辰和栾世佳去上作文课没能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中午下课后爸爸妈妈接着我们三个人来到了书法展的现场。
迎接我们的是于阿姨,是于书亭爷爷的女儿。爸爸说我们家里还有于爷爷的字画呢!原来于爷爷生前就和我爸爸相识。于阿姨带我们边观看边给我们介绍着作品。一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的一个大大的“福”字,两边是一副对联。再往里走,整面墙上挂着一首词《春江花月夜》。于爷爷的字画大多是运用颜体书写的,这种字体写出来的字雄劲,秀媚,真是入木三分,深深地吸引住我。于阿姨还给我们介绍了书法从古到今有古文、隶书、篆书、楷书、草书等等,其中颜体(颜真卿)就是楷书的一种。
参观完一楼的作品,我们又来到了二楼,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那一幅足足有三四米高的大“寿”字,真可谓刚劲有力,堪称一绝!当我们看到其中的一幅作品上有一滴墨汁时,于阿姨说这是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滴上的。但是既没有办法去掉它,又要保持原生态的东西,只能这样留在上面了。虽然短短的参观,但是我收获了不少知识,也深刻感受到了文化艺术的氛围。每一幅书法作品,都蕴含了作者的心血。从作品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内涵。
书法是人的第二张脸,它会给我们带来自信!我想,假若我也能写出一手好字该多好啊!
我们向阳三班也是率先倡导练写毛笔字的。孙老师特邀我爸爸当我们的毛笔字老师,于是,我便决定要练好字。寒假里我每天晚上都练字,目前我写的毛笔字算得上是我们班里最好的,嘻嘻!特别是受到孙老师表扬时,更加充满了信心!
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书法了!妈妈说只有让我身临其境感受一下这种书法文化的熏陶,将来以后才能学会更高层次的欣赏!还鼓励我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恒地练下去,我的字也会让人赞不绝口的!
第二篇:参观书法展小学日记
余姚博物馆要举行“与古为徒”的书法展,其中有一位是我们学校的书法老师——张老师。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博物馆,开幕式已经开始了。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还是有很多人打着伞观看,雨伞就像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大蘑菇。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校长也在,张老师还上台发了言。
开幕式结束,我们来到了展览厅欣赏书法作品。一幅幅书法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我仔细地寻找,找到好几副张老师的作品。可惜张老师写的都是草书,龙飞凤舞,我一个字都看不懂,妈妈也看得一头雾水。我看了另一位书法家的作品,他写的是小楷,我不禁感叹:“好小的字啊!就像一只只小蚂蚁排着长队。”
我发现另外还有几幅小朋友的作品,他们写得比我好太多了!如果我也能写得那么好,该有多好呀!
书法展结束,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看了书法展,我决定要好好练字,努力把字写得更好!
第三篇:“方廷钰中英文简历”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方廷钰教授简介
方廷钰,男,汉族,1935年生,上海市人,英语二级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95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毕业,1984-85赴哈佛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任访问学者,原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外语部主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哈佛北京校友会副会长,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传播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翻译专门委员会首席顾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卫生部来华留学生中医双语教材编委会顾问。多年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医学英语教学和中医理论翻译与实践研究,是该领域内居主导地位的专家。出版著作有《英语常用词词典》,《新汉英中医药词典》,《21世纪大学中医英语教程》,《基础中医英语》,《临床中医英语》,《北京市中医药数字博物馆英文版》建设课题负责人,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人文学》建设子课题负责人,担任《汉英医学大词典》中医部分译审,《中国梅花针》、《中国针灸学》英译本审稿人,2005版《中国药典》中药部分副主编,主持翻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肛肠学》、《中医治疗癌症100例》、《元宝气功》、《中医成人推拿》、《中医小儿推拿》,《中医诊断学》、《头皮针疗法》、《皮肤针》 等。《中国传统医学精要》英译本于1988年由美国哥伦比亜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中国大陆学者在美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医的专著。曾多次赴瑞典、西班牙、美国、波兰和台湾等地讲学,2008年担任WHO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翻译组组长。他领导制作的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英文版)获2011年联合国信息峰会电子 1
健康与环境组大奖。
Introduction to Prof.Fang Tingyu
Fang Tingyu , senior professor in English, born in 1935 in Shanghai,graduated from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in 1957,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Harvard University from 1984-85, former director of the Foreign Languages Facult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member of the 9th and 10th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former Vice-chairman of the Harvard Beijing Club, at present,enjoying government special allowance, dir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ief adviser of the Translation Committee,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Vice-president of the Translation Committee ,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advis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Overseas Students Bilingual Chinese Medicine Textbooks,Public Health Ministry,engaged in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for Ph.D.students and research ontranslation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Publications: A Grammatic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Word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84, Essential 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88 ,Plum Blossom Needle, 1983, 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 Outline of Acupuncture,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4,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World Press, 1989, Caner=Death?, New World Press, 1997, Chinese Yuanbao Qigong, New World Press, 1998, Chinese Tuina Therapy,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4, New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Press, 2003,21st Century College Textbook of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5, Chinese Pharmacopeia(Medicinal herbs, English edition), 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 2005, Scalp Acupuncture Therapy,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 2007,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 2007, Dermal Needling Therapy, 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 2008, Fundamental TCM English, China Ocean University Press, 2010, Clinical TCM English, China Ocean University Press, 2010.为中国大陆学者在美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医的专著。曾多次赴瑞典、西班牙、美国、波兰和台湾等地讲学,2008年担任WHO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翻译组组长。The Essential 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glish edition)published by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in 1988 is the firstmonograp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y him in US.He has delivered lectures in Sweden, Spain, US, Poland and Taiwan , China.In 2008on the
WHO 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 Congress he took charge of all the translation work.The “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gital Museum”(English edition)chaired by him won 2011 UN World Summit Award under the e-Health and Environment
第四篇:游钰飞的工地参观有感
参观“兴泰建筑工地”心得体会
2013年2月5日,重庆职工培训学校黄老师组织我们前往重庆两江新区中维建设集团承建的“金叶.都市美邻公寓楼”参观学习,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前往。
进入工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临时办公区及工人休息区,茶水间“渴了、累了、请进来坐坐”、吸烟区“吸烟有害健康,让肺自由的呼吸”等温馨的字眼,字字流露出对工人人性化的管理和关怀。
再往里走,二十多层的施工现场就赫然显现,抬头一看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此工地会被评为样板工地,楼层标识牌规范显目,安全通道整洁、干净以及安全通道周边树立的入场需知、温馨提示以及安全防护、急救常识等标识也是相当规范和完整。班组班前活动讲台上张贴的“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标识也是异常醒目。这些规范警示性的标识,给工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文明的工作环境。
再往里走就是一条进入施工楼层的道路,在这条通道上是材料堆放区及样板区,搭设有工棚,材料堆放有序,并做了相应的保护原材料措施。不得不说的是他们搭设的样板,严格按照规范搭设,每个样板上都张贴相应的施工工艺和规范操作,体现出整个项目部严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从安全通道进入施工楼层,首先让我感叹的是他们的成品保护意识深厚,每个墙面阳角都采用包角处理,并在这些
细节处理上也丝毫不马虎,看上去美观整洁。其次就是外脚手架的搭设固定,其实我并不太懂这些施工工艺及规范,但是我一眼就觉得他们搭设很规范,工人在上面施工很安全。再就是他们的钢筋加工棚,单独设立施工场地外围,钢筋也是堆放整齐,操作间机械设备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最主要的是钢筋标识牌,内容清晰明了,外观美观规范,让人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文明施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使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时间。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在学习实践了许多课内外的具体施工方法的同时还对许多具体施工细节以及管理过程有了更真实更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参观时指导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要求同学们在进入施工现场后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到安全文明施工,我在学校的工地看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整个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标语少得可怜;大门上虽写着“施工重地,闲人免进”,但字迹早已不清晰,一般很难看到;施工现场内各工作区分隔不明确;施工材料似乎是随意堆放,拆卸掉的脚手架杂乱的堆在场内,未能及时清理出场;
有很大一部分施工人员未戴安全帽,有些施工人员工作时很随意,工作态度不严谨。有一次进工地时我居然还在正在施工的楼层看到了无人看管,到处乱跑的四五岁大的孩子。以上所列各项足以说明该工地的安全员相当失职。一项工程本应是服务于人,惠及于人的,如果由于有关人员及部分监管人员的监管不力使一项工程成为索取人们姓名的黑手,那么我们宁愿舍弃这项工程而保留宝贵的生命。企业的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加大对安全的投入,也许有人会认为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这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观点,安全投入不应是企业的负担,它所产生的也绝不是一种负效益。参观中我们看到的墙体大部分都是用空心砌块砌成的,推行使用空心砖是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工程中的需要,空心砖有隔热、隔声、质量轻、可以节省材料等优点。
这次参观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次参观,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参观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这个专业很有探索发展的余地。参观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
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海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做出优良的工程。
在这短短的参观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适用的与具体的施工方法有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都是一些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见过,但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消化,或者说,并不知道在具体的实际施工中该怎么应用的东西。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参观,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施工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还是有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没有实践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
认识学习过后,我认识到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很大的机遇。所以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
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员非常多的行业,你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能会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我觉得本此参观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通过这次参观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而且这次参观达到了使书本生硬知识与实物联系的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其施工要点,而其具体的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经过参观,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都可以宏观地掌握了,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认识参观,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
通过这次不到两个小时的参观学习,让我深有感触。说实话我不太懂现场施工工艺,但是他们的施工现场却能让我一看就懂。在这些整洁、规范、美观的背后,埋藏了多少人的汗水和精力。让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施工过程资料紧跟施工进度报验监理审核,并做好隐蔽验收。档案资料分类编号存放,所有资料有关数据、变更应及时通知各相关科室,并保证资料齐全完整。协助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完成交办的任务,配合各科室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力争本项目部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达到此次参观项目的管理水平。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的专业水平将会在不懈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参观,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参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施工员:游钰飞2013年2月20号
第五篇:关于王钰同志的情况介绍
王钰同志简况
关于王钰同志的情况介绍
王钰,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82年6月,四川省南部县人。2005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获文学学士。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公务员身份,现任中共阆中市委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已婚,其爱人蒲瑾,中共党员,现就职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一、德才兼备,学艺双优
该同志大学期间历任艺术学院及学校两委干部,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优异,艺术才华突出,深得导师及学院领导的器重。2004年获得“全国东方之春演创大奖赛” 民族组银奖;留校实习期间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大学生五项全能比赛西安总决赛,获团体优秀奖、个人优秀奖;毕业前参加四川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选拔考试,通过层层选拔和激励的竞争,获得四川师范大学面试总排名第四名的好成绩,如愿成为一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二、多岗锻炼,业绩突出
该同志响应组织号召,带着一名选调生的满腔热情,走向基层,服务群众。2005年7月,被省委组织部选调到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工作,克服种种困难,以热情的工作态度和不斐工作业绩,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先后任老观镇党政办副主任、团委书记,其间下派到老观镇石马村任支部第一书记。因在“先进性教育”、“猪链球”防治等重大活动中突出的表现获得市领导的高度赞扬。2005年至2006年参与了老观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相关工作,组织策划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申报成功汇报演出;2006年4月参加阆中市第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一等奖。在老观镇工作期间还组织策划了老
观镇纪念“12•9”大型文艺汇演、“九九重阳文艺晚会”、庆五四文艺汇演、老观灯戏擂台会等活动。
2006年5月借调到中共阆中市委办公室工作;2007年7月正式调入阆中市委办公室,2008年3月任秘书科副科长,2009年7月任秘书科科长。期间组织参与了阆中市第一届民歌节、第二届民歌节、“激情广场走进阆中”、“川陕甘渝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启动仪式、全国跳绳公开赛、“西部民歌会阆中”等大型文艺活动,同时在共青团以及党委办公室系统的活动中也从不缺他的身影。2010年应邀担任南部县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评委,得到省音协副秘书长赵小毅及国家一级作曲彭涛的联名推荐加入省音协。
三、恪尽职守,追求卓越
在阆中市委办公室工作期间,该同志对工作总是高质量要求,对自身总是高标准定位,对事业总是高起点谋划。始终践行“服务至上、领导满意”的宗旨,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在办文、办会、机要收发、机关内务、档案管理、上传下达、对内接待等工作上都做到全盘考虑、周密部署,力争不出一丝纰漏。在“5•12”抗震救灾、“7•24”“7•26”抗洪抢险、省委刘奇葆书记两次来阆视察等工作中因协调到位、准备充分得到市委、政府的嘉奖。该同志还经常到周边兄弟县市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创新后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实效,秘书科工作一直得到阆中市委领导和办公室领导的充分肯定。
总的来说,该同志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是一个有特长、有担当、能做事、会做事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