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看法与感受
我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看法与感受
我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目前使用的新目标GO FOR IT!这套教材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它是以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的指导思想。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内容灵活多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根据我几年来使用本教材的实践,我想谈谈我对它的看法。
一、教材的编写具有发展性和拓展性。
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教材内容体现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有利于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在语言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语言国家文化,有益于对益于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英语就像一门百科全书,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教材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差异有个粗略了解,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材的编写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本教材的编写符合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低年龄和初级阶段重视语音基础和听说能力的培养,高级阶段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另外教材在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都有完整的体系。语言技能、语音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内容和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思想性和趣味性
Go For It!英语教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材既反应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赛龙舟、中秋节、元宵节、传统食物水饺、粽子、元宵等),又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如餐桌礼仪、见面时的行为举止西方传统节目)。本教材不仅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里发展水平,还提供了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材内容生动感人,能引起学生共鸣,获得成就感。
四、教材的编写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教材内容,教学活动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新目标中很多练习的设计适合学生开展结对活动,活动见容丰富多彩,语言使用灵活,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教材的编写具有实践性和前瞻性
这一年多的使用发现,这套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管哪种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有时效性。教材能根据发生的事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本教材易教易学。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设计活动有感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实践意义。
六、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教材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A、B 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拓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 check部分。学生不用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另外,每个单元还有语篇输入,总之,这是一套非常优秀的教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优点固然很多,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1、有些对话活动涉及内容没能彰显出地方特色,多是与城市生活相关。学生操练起来有点脱离生活实际,可望不可及,有机械性。
2、个别语篇输入、翻译起来难度太大,读起来也没有朗朗上口的感觉。
是不是可降低一点难度,以便让学生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3、词汇量偏大一些。由于我们地处农村,小学英语课没能及时开起来,也就是说小学与中学的英语教学是脱节的。以至于使英语学习成为广大师生的家长的 头等难题。有个别生僻单词用得不多,还增加了学英语的难度,是否可以改变方式把词汇放在一些格言、名言警句中呢?
4、学生对话量是不是稍微小了一点呢?把功能语言和语法项目体现在对话中,先机械操作,后有意义自由操练,替换练习内容再丰富一些,对学生的接受有好处。
以上这些是我对本教材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不当之处请专家和教授们批评指正。无论使用什么版本的教材,都只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工具和凭借。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一定要加强业务素质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掌握多种教学手段,多渠道地获取专业文化知识,加快教师专业的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第二篇:我对新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看法与感受
对新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看法与感受
作为一名八年级的英语老师,我现在使用的还是旧版的人教教材,还没有机会使用新版教材。新学期,我市举办了人教版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在主讲教师雷毅和James的讲解下,我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希望能为我下一届的英语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以下是我对新教材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教材的编写比较系统和科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七年级重视语音基础和听说能力的培养,八九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其次,教材话题内容很有趣味性。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材既反应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赛龙舟、中秋节、元宵节、传统食物水饺、粽子、元宵等),又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如餐桌礼仪、见面时的行为举止西方传统节目)。教材不仅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提供了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另外,活动练习很灵活,操作性强。教材内容,教学活动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新目标中很多练习的设计适合学生开展结对活动,活动见容丰富多彩,语言使用灵活,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优点虽然很多,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一. 有些对话活动涉及内容多与城市生活相关,我们的农村学生操练起来有点脱离生活实际,可望不可及,比较机械。
二. 个别语篇输入、翻译起来难度太大,读起来也没有朗朗上口的感觉。是不是可降低一点难度,以便让学生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 词汇量偏大。由于我们地处农村,小学英语课没能及时开起来,小学与中学的英语教学是脱节的。学生进入初中没有任何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至于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
四. 学生对话量是不是稍微小了一点呢?可以把目标语言和语法知识体现在对话中,先机械操作,后有意义自由操练,替换练习内容再丰富一些,对学生的接受有好处。
当然,教材改变了,我们的教学也要跟着变化。不能只教教材,而是要学会用教材教。多掌握些教学手段,多渠道茯取专业文化知识,课前备好课,同事间多交流沟通,多听课,相信新教材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收获。
第三篇:对仁爱版英语教材个人看法
专题二研修日志
通过两个专题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思考了很多,作为现代新型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而且还应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
感谢程晓棠和龚亚夫两位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使我了解到新教材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内容的呈现上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加趣味性,讲究启发性,便于学生阅读,便于学生自学。新教材的这些特点和优点,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学和探讨氛围,做好学法指导。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多问,引导学生多思,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电教媒体将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冲击着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新大纲明确指出:积极创设条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教学。多媒体作为数学的辅助教学手段,起作用是明显的。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应通过多种方式掌握和提高多媒体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努力寻求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多媒体真正成为优化教学方法的有力工具。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国培版纳1班
黄莹兰 2011.11.05
第四篇:我对七年级仁爱版中学英语教材的看法
我对七年级仁爱版中学英语教材的看法
我已第三次使用七年级仁爱版中学英语教材了,对这套英语教材可以说非常熟悉,我认为该教材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为他们提供了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设置了逼真的语言运用情景和注重交际的语言实践活动、具有好教易学的特点,但是事情都是相对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比如说单词量过大不便于学习和记忆;语法简单不便于学习等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教材的优点:
一.针对性强,适用农村学生。教材针农村学生的普遍特点而编写的,起点为零。从二十六个字母开始学习,重视语音语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体系的编排也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重视新旧知识的结合和语言现象的再现。单词、句型多次重复,使学生对词汇量和语言知识愈积愈厚实,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因此呈上升趋势。
二.各单元话题之间在结构和内容上都符合逻辑性和连贯性。该教材以康康等四个主人公相识、相知、成长、学习、生活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贯穿教材始终,生活气息浓厚。教材总是由单元——话题——功能——任务构成每个模块。每个单元三个话题,每个话题都由四个部分组成,按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来安排,注重三维目标的渗透,融综合性实践性与形象性于一体。
三.互动双重,学教轻松。该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把任务型教学与交际教学法灵活运用于英语课堂。课题(project)探究活动构成了每个单元的核心,它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 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知识、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周密、合理,富有弹性,能使教师产生灵感,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既使教师施教更具生动性,又给学生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倍感轻松,从而激起他们的浓郁的学习兴趣。
当然,我对这套教材也有很多困惑:
一. 词汇量较大,农村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对新教材每 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单词连认读都感到困难,更何况要读 句子,操练对话。按新课标要求,初中应掌握800个左右单词和200个左右短语,而初一上册的课本就要求学生掌握324个四会单词和短语,占初中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于那些丝毫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来说掌握如此多的单词,加重了其负担。尽管有的学生起早贪黑地记,却于由难度大而停滞不前,继而使后进生失去信心,慢慢掉队,以致失去兴趣,最后是放弃学习英语。二.很多pair work ,groupwork形式上完美,但课文例文与交际 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旅游话题,奥运话题,美食节,博物馆,世博会等,农村的孩子不可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去见识,也没有多少条件通过网络来了解。甚至有些连教师也无从得知,见过,部分“名人”更是闻所未闻,又无相关资料查找,更不用说是学生。因此,这些活动无法有效实施,达到教材的预定效果。
三. 语法淡化,但是学生在运用语言交际时又不知如何运用。光靠教材的语言材料来训练,不够直观具体,专门讲语法吧,又很枯燥。不知道该怎样落实。四. 材料阅读容量太丰富,太多。我对阅读教学这块,一方面想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又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常常设计许多的阅读题,可是学生往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可是英语课时很少,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不管怎样,我会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尽最大的发挥潜力,实现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地学好英语。
第五篇: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看法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看法
新课程改革已经深深进入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步伐,同时我们也一点一点的开始适应。顺德区使用北师大新教材已经第六个年头,我们对教材的使用可以说是从陌生走到熟悉的区域。这六年以来我们感受到新教材带给我们的新鲜、变化、惊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新教材的使用,令到我们教师不断的与现代教育相接轨,这一点无疑是我们这六年最大的收获与进步。本人是一名前线教师,接触新教材已经第四个年头,下面来谈谈对新教材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一、感受新教材的特点。
我也是从使用人教版数学课本过渡到使用北师大课本的一名前线教师,刚刚接触北师大的教材,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材里面采用孩子们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卡通人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很大篇幅上采用图片来表示各种情景,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同时也给学生有思考的空间。相比以往的书本以文字为主,这样比较令到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形象、直观,这一点最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学生的审题、理解题意尤为有特出的作用。同时在高年级阶段教材插入的图片与时代接轨,同时也增加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
北师大教材相比以往使用的教材有个很大的突破——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以往的教材给学生的感受几乎都是“学了就是应付考试”。北师大教材采用的题材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每节的新课都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如教材从生活中的购物、旅游、住房、坐车等等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共鸣,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由于这些数学知识都是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这些生活的认知必会迁移到课堂中来,新课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情景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者知识的本质规律。相比以往的教材,北师大新教材显得更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教育理念。
教材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即一册教材中同时安排四个领域的内容,而在整个小学阶段,这四部分是一年紧扣一年,一年比一年深入,呈现知识的阶梯式、跳跃式。适合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特点。虽然北师大的教材的内容呈现的方式的多样化,但都是特别看重学生探究学习方式,无论是低年级阶段还是高年级阶段,北师大都尽量安排学生进行亲自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的本质和规律。由于教材的知识深度呈现阶梯式,整个小学阶段开始时探究环节不分得过细,并提供比较多的指导,随着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熟悉和探究能力的增强,在随后的探究中逐步明晰探究的环节,减少指导,让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提高,不断得到发展。
二、感受教师角色与学生观的转变
课改以来,如果要说教师与学生的改变,那么令我们感受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有很大的改变。以往我们都比较注重教师是一个主动的、传授知识的主体,课堂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场,忽视了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这些年的教材教学使用当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与学生的变化。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1、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中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我们曾一度认为,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地位,但是现代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北师大使用的这些年当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些变化,在“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些教学环节当中表现得尤为特出,这些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操作当中,积极的看,积极地听,真实感受学生的各种表现,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信息,考虑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
2、教师由“教书者”转向科研型的教师。
一直以来,我国的课程设计都是由国家统一内容、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教学标准,而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严格执行这些课程规划的“教书者”,教师的教学工作过分依赖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教育工作,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这样便可令到一线教师可以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课程设计者。新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的因素增多了,弹性加大了,教学教参也给教师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些年我镇举办的各种教学设计、1 课堂教学比赛充分体现到各教师受到新课程标准说的“可创造性使用教材”这一特点。
(二)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当然就包括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学”的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来感知,更加不可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发现规律;在“教”这个环节当中,教师主动设计好教学的流程,选择好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上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服务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
三、对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的评价问题的看法。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严重的重智育而轻德育,重知识而轻能力,全面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方案不健全。教师的教学更多是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探究的过程,而更加忽略的是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评价。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用考试成绩来做一个标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感受到评价应该服务与课程改革,应该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一致。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分数成了学校形象的“代言人”,成为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下,我们不应该用单一的模式、单一的规则来评价我们的教师与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我认为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师是否能够正确把握并理解并运用好教材,是否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是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是否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等等方面来综合评价一名教师,而非从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
分数,不可以作评价教师的标准;分数,更不可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水平,更加要关注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我认为评价学生应从以下几点综合评价:在学习当中,学生是否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是否有充分利用 2 多钟感官来进行研究学习;活动中是否能跟教师、同伴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是否能独立思考问题,回答有创新意识的问题;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是否行程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点困惑。
1、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提高的问题
这些年,我们每年第一次接触新教材的教师都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这对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普及推广的过程,我们一线教师在课标理解和教材研究的把握深浅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很多时候还未能理解编者的意图,而编者也未真正知道前线教师的使用意见和建议,我们需要上级部分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架设好前线教师与各名师、各编者之间的桥梁,以多种渠道来提高前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2、教学任务与课程标准的矛盾。
我们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地方评价体系和学生能力水平测试模式,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尽管我们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跟上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但是现实中我们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太大的改观,综合素质评价还是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日后更加希望这一矛盾有所软化,这样必然令到新课程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
新课改发展到今天,我取得很多的进步,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总结,同时反思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有信心把新课程改革工作深入到教学中,争取早日迈向一个新的台阶。